井下抽油泵.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602907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80015038.0

申请日:

2004.02.20

公开号:

CN1798901A

公开日:

2006.07.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21B43/00(2006.01)

主分类号:

E21B43/00

申请人:

麦-D汉-D公司;

发明人:

J·B·蒂本

地址:

美国堪萨斯州

优先权:

2003.04.02 US 10/405,382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廖凌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井下抽油泵包括限定一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泵腔的泵筒,设置在泵腔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泵腔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单向阀和可移动地设置在泵腔内的柱塞。该第一单向阀可操作用于允许流体流出泵腔的第一端部,同时第二单向阀可操作用于允许流体流出泵腔的第二端部单向阀。所述的柱塞具有分别对着泵腔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一和第二端部。所述的泵腔具有适用于与生产层流体连通的入口。所述柱塞在泵腔内至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当所述柱塞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柱塞的第二端部位于入口的第一侧以便所述入口与泵腔的第二端部流体连通。还提供了一种入口部件以及一种从位于地下的生产层中泵送流体的方法。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井下抽油泵,其包括:
限定一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泵腔的泵筒;
设置在所述泵腔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可操作用于允许流体流出泵腔的第一端部;
设置在所述泵腔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可操作用于允许流体流出泵腔的第二端部;以及
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泵腔内的柱塞,所述柱塞具有分别与泵腔的第一和第二端部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部;
其中,所述泵腔具有适用于与生产层流体连通的入口,并且所述柱塞可在泵腔内至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柱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柱塞的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入口的第一侧,以便所述入口与泵腔的所述第二端部流体连通,当所述柱塞处于所述入口的第二位置时,所述柱塞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入口的第二侧,以便所述入口与所述泵腔的第一端部流体连通。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围绕所述泵筒的生产油管,所述油管与所述泵腔的第一和第二端部流体流动连通。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油管包括与泵腔的第二端部连通的下部部分,与所述泵腔的第一端部连通的上部部分,和在所述生产油管的下部部分和上部部分之间流体流动连通的流体通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入口元件,所述入口元件具有至少部分限定所述泵腔的内腔,并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内腔隔离并至少部分地限定所述生产油管的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入口元件限定了进入泵腔的所述入口,并且所述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流体管道隔离。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包括连接到所述入口元件的第一端部的第一泵筒元件和连接到所述入口元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二泵筒元件。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油管包括连接到所述入口元件的第一端部的第一管件和连接到所述入口元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二管件。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腔具有多个入口。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所述柱塞上的往复移动的抽油杆。

9.
  一种井下抽油泵,其包括:
限定一个具有上部端部和下部端部的泵腔的泵筒;
设置在所述泵腔的下部端部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可操作用于允许流体流出所述泵腔的下部端部并限制流体流入所述泵腔的下部端部;
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泵腔内的柱塞,所述柱塞具有对着所述泵腔的下部端部的端部;
围绕所述泵筒的生产油管,所述油管与泵腔的下部端部流体流动连通;
其中,所述泵腔具有一个入口,所述入口适用于与生产层流体连通,所述柱塞的端部可在泵腔内至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柱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柱塞的端部位于所述入口的上方,以便所述入口与所述泵腔的下部端部流体连通,当所述柱塞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柱塞的端部位于所述入口的下方,并且当所述柱塞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向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柱塞可操作用于迫使流体穿过设置在所述泵腔的下部端部的单向阀。

10.
  一种用于井下抽油泵的入口元件,其包括:
具有侧部外表面、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壳体,,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内部泵送通道,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流体通道,以及至少一个在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内部泵送通道之间连通的入口通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通道与所述内部泵送通道和所述入口通道流体流动隔离。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入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流体流动通道。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入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并且所述内部泵送通道沿着所述壳体的中心纵向轴线延伸,所述至少一个流体流动通道包括多个围绕所述内部泵送通道圆周设置的流体流动通道。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入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通道包括多个与所述内部泵送通道连通的入口通道,所述多个入口通道连续地设置在所述多个流体流动通道之间。

14.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入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通道包括多个入口通道。

15.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入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中央环状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入口形成在所述中央环状部分内,所述壳体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为圆柱形并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内螺纹和外螺纹。

16.
  一种从位于地表之下的生产层泵送流体的方法,其包括:
将井下抽油泵布置在地下,所述井下抽油泵包括限定一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泵腔的泵筒,所述泵腔和与生产层流体连通的入口;设置在所述泵腔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泵腔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单向阀;在所述泵筒内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可移动的柱塞,所述柱塞具有分别对着所述泵腔的第一和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将所述柱塞设置在第一位置,其中所述柱塞的第二端部处于所述入口的第一侧;
使第一体积的流体从所述入口流入所述泵腔;
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柱塞,从而使至少一部分第一体积的流体从所述泵腔穿过位于所述泵腔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单向阀;
将所述柱塞布置在第二位置上,其中所述柱塞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入口的第二侧;
使第二体积的流体从所述入口流入所述泵腔;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柱塞,从而使至少一部分第二体积的流体穿过位于所述泵腔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单向阀。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围绕所述泵筒并与泵腔的第一和第二端部流体流动连通的生产油管。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油管包括与所述泵腔的第二端部连通的下部部分;与泵腔的第一端部连通的上部部分,和在所述生产油管的上部和下部部分之间流体流动连通的流体通道,其中所述使至少部分第一体积的流体从所述泵腔穿过位于所述泵腔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单向阀包括使流体从所述生产油管的下部部分流入所述生产油管的上部部分。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抽油泵包括入口元件,所述入口元件具有一个内腔,该内腔限定至少部分泵腔和至少一个与所述内腔隔离并限定至少部分生产油管的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入口元件限定了通到所述泵腔的入口,所述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流体管道隔离。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包括连接到所述入口元件的第一端部的第一泵筒元件和连接到所述入口元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二泵筒元件。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油管包括连接到所述入口元件的第一端部的第一管件和连接到所述入口元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二管件。

22.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腔具有多个与生产层流体连通的入口。

说明书

井下抽油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井下抽油泵,并且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涉及一种双冲程井下抽油泵。
背景技术
通常,井下抽油泵包括一个中空的柱塞,其在光滑的泵筒内上下滑动,以将流体(如油和水)举升到地面。一般情况下,流体在柱塞处于下冲程时被迫穿过一个单向阀,该单向阀位于柱塞的底端。上冲程时,柱塞上的单向阀关闭,所述柱塞向上举升流体。与此同时,其它流体则穿过泵筒底端的单向阀而进入到泵筒内的腔室中。在这种操作中,所述的井下抽油泵需要提升柱塞、连接到柱塞的抽油杆柱以及油的重量。
在另一种装置中,例如Priestly的美国专利US5,314,025和Skillman的美国专利US6,368,084中所示的装置,设置单向阀和柱塞是为了在柱塞的下冲程泵送流体。然而,这种泵在上冲程不泵送任何流体并且容易发生气塞。此外,Priestly和Skillman的专利批露,原油被迫在上冲程向上穿过柱塞,这样会降低泵的生产能力。另外,Priestly的专利还批露,在柱塞和/或抽油杆柱和泵壳之间需要设置各种密封件。
发明内容
简单地说,一方面,井下抽油泵的一个实施例包括限定了一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泵腔的泵筒,设置在泵腔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泵腔第二端部的第二单向阀和可移动地设置在泵腔内的柱塞。所述第一单向阀可操作用于允许流体流出泵腔的第一端部,同时第二单向阀可操作用于允许流体流出泵腔的第二端部。所述柱塞具有分别与泵腔的第一和第二端部相对的第一和第二端部。所述的泵腔具有适用于与生产层流体连通的入口。所述的柱塞在泵腔内至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是可以移动的。当柱塞处于第一位置时,柱塞的第二端部位于入口的第一侧,以便所述入口与泵腔的第二端部流体连通。当所述柱塞处于第二位置时,柱塞的第一端部位于入口的第二侧,以便所述的入口与泵腔的第一端部流体连通。
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柱塞仅能够在泵筒的下部操作。在该实施例中,柱塞将流体泵出泵腔并在下冲程使其进入生产油管。
另一方面,用于井下抽油泵的入口元件包括具有侧部外表面、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壳体,形成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内部泵送通道,至少一个形成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流体通道,以及至少一个在壳体的外表面与内部泵送通道之间连通的入口通道。所述的至少一个流体通道与内部泵送通道和入口通道流体流动隔离。
又一方面,一种从地下生产层泵送流体的方法包括将柱塞布置在第一位置,其中,柱塞的第二端部处于入口的第一侧面并允许第一体积的流体从入口流入泵腔。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柱塞,从而使至少一部分第一体积的流体从泵腔穿过位于泵腔第二端部的第二单向阀。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柱塞布置在第二位置上,其中,柱塞的第一端部位于入口的第二侧面并允许第二体积的流体从入口流入泵腔。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移动柱塞,从而使至少一部分第二体积的流体穿过位于泵腔第一端部的单向阀。
各个方面和实施例具有超过其它井下抽油泵的显著优点。例如但并不限制,抽油杆柱和柱塞的重量足以在下冲程期间泵送流体。此外,下冲程冲洗掉了进入到泵腔中的任何砂子或碎石,因而避免了对泵筒的不必要的磨损。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双冲程泵既能够在上冲程泵送流体又能在下冲程泵送流体,因而增加了泵的泵送能力。另外,所述泵的结构避免了气塞现象。还有,所述的系统不需要在柱塞/抽油杆柱和泵筒之间设置密封件。最后,随着油井产量的降低,地面的泵送装置可被重置以便仅仅使用泵筒的下部部分,该部分是最有效的。
根据一般的介绍已经提供了上述部分,并且其并不用于限制后面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并结合附图可以很好理解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和其它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设置在冲程顶部附近地第一位置的柱塞的井下抽油泵的剖面侧视图。
图2为柱塞处于下冲程期间的井下抽油泵的剖面侧视图。
图3为具有设置在冲程底部附近的第二位置的柱塞的井下抽油泵的剖面侧视图。
图4为柱塞处于上冲程期间的井下抽油泵的剖面侧视图。
图5为入口元件的透视图。
图6为入口元件的端视图。
图7为沿着图6中的线7-7所作的入口元件的横断面视图。
图8为柱塞下冲程期间的井下抽油泵的可替换实施例的横断面视图。
图9为具有设置在冲程底部附近的柱塞的图8所示的井下抽油泵的横断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4,说明了井下抽油泵组件2处于地面4的下面并与生产层6内的流体30连通。术语“流体”应当被广义地理解为任何流体,包括油和水。所述的井下抽油泵组件包括生产油管8和位于所述生产油管内的泵10。泵10包括限定了泵腔14的泵筒12和可移动地设置在泵腔14内的柱塞16。泵筒12和泵腔14各自具有第一、第二端部18,20,22,24,第一单向阀26在泵腔的第一端部22处连接到泵筒的第一端部18上,并且第二单向阀28在泵腔的第二端部24处连接到泵筒的第二端部20处。
第一和第二单向阀26,28(被示为止回阀)用于使流体30分别单向流出泵腔的第一和第二端部22,24。所述的第一单向阀26优选包括阀座34和可相对移动的阀件32。所述的第二单向阀28包括阀座38和可相对移动的阀件36。第二单向阀还优选包括弹簧40,其使阀件36偏向阀座38以使所述的单向阀克服重力而保持关闭状态。第一单向阀26的阀件32一般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而座落在所述的阀座34上,虽然可使用弹簧帮助其落座。尽管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被分别示为“上部”端部和“下部”端部,但是应当明白,它们相互之间可以被设置成其它结构并且不受限制。因此,术语“第一”和“第二”并不被分别限定为“上部”和“下部”,而是可指向其它方向。
柱塞16具有分别面向泵腔14的第一和第二端部22,24的第一和第二端部42,44。抽油泵的抽油杆柱46连接到柱塞的第一端部42。应当理解,一部分(或全部)抽油杆柱可与柱塞成为一体,或者将柱塞或抽油杆柱做成单独的部件并通过各种常规的和公知设备连接在一起。
泵筒12部分地由第一上部泵筒元件48和第二下部泵筒元件50所限定,它们连接到中心设置的入口元件56的第一和第二端部52,54上,如图5-7所示。可优选地是,泵筒元件48,50与内螺纹螺纹连接,所述内螺纹形成在内部通道58的内表面的上部和下部上,所述通道50纵向伸过入口元件56的中心。应当理解,泵筒元件48,50可通过其它方式固定在入口元件56上,例如但并不局限于焊接、粘结、摩擦或搭扣配合以及各种钳紧装置。
第一和第二单向阀26,28优选通过螺纹结合固定于泵筒的第一和第二端部18,20,当然也可使用刚才所述的其他固定装置。套筒49或顶部泵筒部分固定于阀26的上端或座节上并从其上向上伸出。应当理解,泵筒12和泵腔14包括并至少部分地由上部和下部泵筒元件48,50和部分入口元件56所限定,所述的入口元件构成了内部通道58,并连接到上部和下部泵筒元件上。
柱塞16在泵腔14内上下滑动并与泵筒元件48,50的内表面以及入口元件56的中央环状部分60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其内径与泵筒元件48,50的内径基本相同。优选位于地面的电机或其它本领域公知的常规驱动设备(未示出),相应地在第一和第二方向64,66上往复移动抽油杆柱46和柱塞16。
再次参看图5-7,入口元件56优选形成为具有多个在中央环状部分60内形成的入口通道68的圆柱形元件,该入口通道68在入口元件的侧部外表面70和中心内部泵通道58之间连通,该内部泵通道部分地限定了泵腔14。可优选地是,入口通道68横向伸出并基本上垂直于泵腔的纵向轴线72,尽管它们可以任意角度和任意外形构成。入口元件的环状部分外表面70与流体30的生产层6流体流动连通,如图1-4所示。
参看图1-7,第一上部生产油管元件74固定于入口元件56的第一端部52,并包括与第一泵筒元件的外表面80间隔开的内表面78,以便限定其间的环状通道86。第二下部生产油管元件76固定于入口元件的第二端部54上并包括与第二泵筒元件的外表面84间隔开的内表面82,以便限定其间的环状通道88。下部生产油管元件76具有下盘77,其封闭了生产油管并使油管内部同生产层隔离开。所述的中部入口元件56还部分地限定了生产油管,还包括多个与由生产油管8和泵筒12限定的流体通道86,88连通的流体通道90。可优选地是,入口元件56的流体通道90纵向穿过并与入口通道68和内部通道58流体流动连通分离,其部分地限定了泵腔14。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入口通道68的总横截面积大于或等于流体通道90的横截面积和最小直径的内部通道58的横截面积之和,尽管其它结构和比例关系也是适用的。
可优选地是,多个流体通道90中心通道围绕中心通道58间隔设置并且还在多个入口通道68之间连续地交错或间隔开,如图6所示。当然,应当理解,入口元件56可与一个或两个泵筒和生产油管48,50,74,76整体设置在一起,这些部件可至少部分地由入口元件构成。还可理解,入口元件可具有一个入口通道和/或一个流体通道,并且所述的六个入口通道和六个流体通道是示例性的。本文所用的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或多于两个。
生产油管8具有第一上部部分92,其与泵腔的第一端部22流体连通,并且接收流过第一单向阀26的流体。生产油管8还具有第二下部部分94,其与泵腔的第二端部24流体连通并容许流体流过第二单向阀28。流体通道88,90,86在第一和第二部分92,94之间连通。此外,出口100与第一部分92连通。流体30可从出口100采出以进行存储和输送。
参看图1,在作业中,井下抽油泵10在其始端第一最上部位置具有柱塞16,柱塞16的第二端部44位于入口68的第一侧,以便生产层6中的流体30流入下部泵腔96。在这个位置,流体处于动态。下部泵腔96被限定在柱塞的第二端部44与泵腔的第二端部24之间。因此,当柱塞16处于该位置时,入口68与泵腔的第二端部24和第二单向阀28流体连通。特别是,柱塞16设置在入口68与泵腔的第一端部22之间,以便防止流体30流入上部泵腔98和流入泵腔的第一端部22和第一单向阀26。上部泵腔98被限定在泵腔的第一端部22与柱塞的第一端部42之间。
如图1所示,冲程的长度和柱塞16的位置可通过控制抽油杆柱46的冲程在地面进行控制。因此,根据冲程的长度,当处于冲程顶部的第一位置时,柱塞的第一端部42可邻接泵腔的上部端部22,或者在其下部间隔开。
参看图2,抽油杆柱46和柱塞16以向下的方向66移向泵腔的第二端部24。在柱塞16移过并靠近入口68时,第二端部44推动储集在下部泵腔96内一定体积的流体穿过处于泵腔第二端部24上的单向阀28。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层6内的流体处于静态。在特定的优选实施例中,当处于第一位置时,抽油杆柱46和柱塞16的重量具有足够的势能来促使流体30穿过单向阀28而进入生产油管的下部部分94,从而驱动流体通道86,88,90内的流体向上流到生产油管的上部部分92,并最终流出出口100。在作业过程中,下冲程还推动进入到泵腔14内尤其是下部泵腔96内的任何砂子和岩屑并穿出第二单向阀28。本发明防止对最有效的泵筒的下半部产生不必要的磨损。
参看图3,柱塞16处于冲程的底部,柱塞的第一端部42位于入口的第二侧。应当理解,将柱塞定位在入口的第一侧或第二侧上仅仅意味着至少一部分入口68与泵腔14连通,该位置并不需要入口68由柱塞14完全打开或柱塞14完全处于入口整体的一侧。例如,将柱塞定位在入口第二侧上仅仅意味着至少一部分入口68与柱塞的第一端部42上方的泵腔流体连通。
随着柱塞的第一端部42设置于入口68的第二侧,生产层6内的流体30穿过入口68流入上部泵腔98,因此其与泵腔的第一端部22和第一单向阀26流体连通。在此接合点,生产层内的流体处于动态。柱塞16位于入口68与泵腔的第二端部24之间以便防止流体流入泵腔的第二端部和处于第二端部处的第二单向阀28。如图3所示,当柱塞处于在冲程的底部处的第二位置时,根据冲程的长度,柱塞的第二端部44可与泵腔的第二端部24相邻或者可在其上方间隔开。
参看图4,抽油杆柱46和柱塞16接着在向上的方向64上移向泵腔的第一端部22。在柱塞16移过并靠近入口68时,生产层内的流体处于静态,第一端部42推动储集在上部泵腔98内一定体积的流体穿过处于泵腔第一端部22上的单向阀26并进入到生产油管的上部部分92。因此,从第一单向阀26流出的流体驱动生产油管的上部部分92内的流体并使流体流出出口100。通常,生产油管下部内的流体在该部分泵循环过程中处于静态。通常,上冲程不会具有与下冲程相同的泵送能力,因为抽油杆柱46占据了上部泵腔98内的一部分体积。由于井下抽油泵系统驱使流体穿过泵腔的两个端部,因此该系统避免了气塞,从而其效率被大大提高。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柱塞移动穿过下冲程时,在柱塞的端部42与泵筒的端部18之间会产生真空。当柱塞的端部42移动经过入口68时,真空消失,流体充满上部泵腔。这样会产生振动,或者动力波/声波,其可从岩石或生产层内的其它地下物体中排出流体,尤其是石油。因此,其提供了一种更加有助于从生产层内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与之相似,当柱塞移动穿过上冲程时,如图1和4所示,在柱塞的端部44与泵筒的端部20之间会产生真空。当柱塞的端部44移动经过入口68时,真空释放,流体充满下部泵腔。这样就会产生如上所述的振动,或者动力波/声波。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仅仅使用了泵腔14的下半部分,以另外的方式也称作下部泵腔96。在该实施例中,在下冲程,柱塞16从不会使入口68打开,或者柱塞16移向其第二侧。因此,流体30不会流入上部泵腔98,并且电机也不会费力地举升抽油杆柱46和柱塞16,因此不会有流体被携带。
参看图8和图9的可替换实施例,取消了上部单向阀,与图1-4相似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在该实施例中,当仅使用其下半部分即当仅在下冲程泵送流体时,泵的功能与上述的双冲程泵相同。在该实施例中,抽油杆柱46同设置在泵筒12顶部的座节102密封。柱塞104具有形成在其内的空腔106,单向阀108位于柱塞的底端110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单向阀108具有阀元件116、阀座118和弹簧120。排液孔112在空腔106和上部泵腔98之间连通。聚积在柱塞的顶端114上方流体(如原油)通过排液孔112排入空腔106。之后排出的流体在柱塞的上冲程穿过单向阀108进入生产油管的下部部分94。
虽然结合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作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发明做出改变。因此,前述的详细描述包括所有同等的描述旨在作为示例性的描述而不用于限制,并且所附的权利要求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元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二管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腔具有多个入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抽油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所述柱塞上的往复移动的抽油杆。
9.一种井下抽油泵,其包括:
限定一个具有上部端部和下部端部的泵腔的泵筒;
设置在所述泵腔的下部端部的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可操作用于允许流体流出所述泵腔的下部端部并限制流体流入所述泵腔的下部端部;
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泵腔内的柱塞,所述柱塞具有对着所述泵腔的下部端部的端部;
围绕所述泵筒的生产油管,所述油管与泵腔的下部端部流体流动连通;
其中,所述泵腔具有一个入口,所述入口适用于与生产层流体连通,所述柱塞的端部可在泵腔内至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柱塞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柱塞的端部位于所述入口的上方,以便所述入口与所述泵腔的下部端部流体连通,当所述柱塞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柱塞的端部位于所述入口的下方,并且当所述柱塞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向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柱塞可操作用于迫使流体穿过设置在所述泵腔的下部端部的单向阀。
10.一种用于井下抽油泵的入口元件,其包括:
具有侧部外表面、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壳体,,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流体连通的内部泵送通道,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流体连通的流体通道,以及至少一个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内部泵送通道之间连通的入口通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通道与内部泵送通道和入口通道流体流动隔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入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多个流体流动通道。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入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并且所述内部泵送通道沿着所述壳体的中心纵向轴线延伸,所述至少一个流体流动通道包括多个围绕所述内部泵送通道圆周设置的流体流动通道。
13.一种用于井下抽油泵的入口元件,其包括:
具有侧部外表面、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壳体,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内部泵送通道,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流体通道,以及至少一个在壳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内部泵送通道之间连通的入口通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通道与所述内部泵送通道和所述入口通道流体流动隔离,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并且所述内部泵送通道沿着所述壳体的中心纵向轴线延伸,所述至少一个流体流动通道包括多个围绕所述内部泵送通道圆周设置的流体流动通道,所述至少一个入口通道包括多个与所述内部泵送通道连通的入口通道,所述多个入口通道连续地设置在所述多个流体流动通道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入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入口通道包括多个入口通道。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入口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中央环状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入口形成在所述中央环状部分内,所述壳体的第一和第二端部为圆柱形并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内螺纹和外螺纹。
16.一种从位于地表之下的生产层泵送流体的方法,其包括:
将井下抽油泵布置在地下,所述井下抽油泵包括限定一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泵腔的泵筒,所述泵腔和与生产层流体连通的入口;设置在所述泵腔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泵腔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单向阀;在所述泵筒内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可移动的柱塞,所述柱塞具有分别对着所述泵腔的第一和第二端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
将所述柱塞设置在第一位置,其中所述柱塞的第二端部处于所述入口的第一侧;
使第一体积的流体从所述入口流入所述泵腔;
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所述柱塞,从而使至少一部分第一体积的流体从所述泵腔穿过位于所述泵腔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单向阀;
将所述柱塞布置在第二位置上,其中所述柱塞的第一端部位于所述入口的第二侧;
使第二体积的流体从所述入口流入所述泵腔;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柱塞,从而使至少一部分第二体积的流体穿过位于所述泵腔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单向阀。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围绕所述泵筒并与泵腔的第一和第二端部流体流动连通的生产油管。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油管包括与所述泵腔的第二端部连通的下部部分;与泵腔的第一端部连通的上部部分,和在所述生产油管的上部和下部部分之间流体流动连通的流体通道,其中所述使至少部分第一体积的流体从所述泵腔穿过位于所述泵腔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单向阀包括使流体从所述生产油管的下部部分流入所述生产油管的上部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下抽油泵包括入口元件,所述入口元件具有一个内腔,该内腔限定至少部分泵腔和至少一个与所述内腔隔离并限定至少部分生产油管的流体通道,其中所述入口元件限定了通到所述泵腔的入口,所述入口与所述至少一个流体管道隔离。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筒包括连接到所述入口元件的第一端部的第一泵筒元件和连接到所述入口元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二泵筒元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油管包括连接到所述入口元件的第一端部的第一管件和连接到所述入口元件的第二端部的第二管件。
2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腔具有多个与生产层流体连通的入口。

井下抽油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井下抽油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井下抽油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井下抽油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下抽油泵.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井下抽油泵包括限定一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泵腔的泵筒,设置在泵腔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泵腔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单向阀和可移动地设置在泵腔内的柱塞。该第一单向阀可操作用于允许流体流出泵腔的第一端部,同时第二单向阀可操作用于允许流体流出泵腔的第二端部单向阀。所述的柱塞具有分别对着泵腔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第一和第二端部。所述的泵腔具有适用于与生产层流体连通的入口。所述柱塞在泵腔内至少在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