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及其制作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602804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94.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23291.1

申请日:

2006.01.13

公开号:

CN1800504A

公开日:

2006.07.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2B3/12(2006.01)

主分类号:

E02B3/12

申请人:

同济大学;

发明人:

周琪; 杨殿海; 李咏梅; 周雪飞; 陈志山; 刘选举

地址:

200092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龙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及其制作方法,涉及一种可修复城市河道生态功能的岸坡结构以及构建方法。由孔隙率为15~25%、强度等级为C10~C20、中间设有贯穿孔(6)的生态混凝土砌块(5)、通过贯穿孔(6)将砌块(5)串连在一起的扦插桩(7)和贯穿孔中的植物构成。首先确定岸坡形状、宽度与高度;然后计算堆积层数和砌块数量,进行堆积并码整;接着在砌块(5)的贯通孔(6)中插入扦插桩(7),把砌块(5)串连形成砌块串并插入河岸底泥中;最后在贯通孔(6)中填充泥土并栽种植物。本发明结构简单、牢固安全、成本低且施工简便、省时、占地少。可广泛应用于城市中各类河道岸坡,使其具有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而恢复生态环境功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其特征在于:由生态混凝土砌块(5)、扦插桩(7)和环保植物(4)组成,生态混凝土砌块(5)的孔隙率为15~25%、强度等级为C10~C20、中间设有两个贯穿孔(6),并沿河坡长度从河底开始堆积码放整齐,其中一个贯穿孔(6)中设有能将砌块(5)串连在一起形成砌块串,并插入河坡底泥的扦插桩(7),其余的贯穿孔(6)中填有带肥料的泥土并种植环保植物(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贯通孔(6)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扦插桩(7)是钢管或木棍或毛竹。

4.
  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岸坡通过以下的步骤构建,首先,根据不同河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岸坡形状、宽度与高度;然后按照选用的生态混凝土砌块(5)的外形、尺寸,设计和计算出相应的堆积层数和砌块数量,进行实际堆积并码整,使上、下砌块(5)的贯穿孔(6)对正;接着,在堆积成型的砌块(5)的贯通孔(6)中插入扦插桩(7),把砌块(5)串连在一起形成砌块串后,把扦插桩(7)插入河岸底泥中;最后,在贯通孔(6)中填充拌有肥料的泥土,并栽种环保植物(4),进行绿化。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确定岸坡形状是指从河底开始堆积码整,形成上、下垛台阶的形状为连续的台阶形状,或者是断开的梯田形状。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实际堆积时,砌块(5)之间还可以加设水泥砂浆砌筑。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了扦插后,在砌块串之间可以设置钢筋混凝土联系梁(3)。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堆积成型的上、下垛台阶之间的垂直面的砌块(5)上粘贴装饰面砖(4)。

说明书

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修复生态功能的河道等水体的人工岸坡结构,特别是可修复生态功能的城市河道岸坡。本发明进一步涉及这种岸坡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河道等水体的自然岸坡受水流的冲刷,常常容易发生崩塌,因此城市河道等水体都修筑人工岸坡。修筑人工岸坡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浆砌毛石的结构形式。由于水泥混凝土或浆砌毛石不透水透气,生物不能生长,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使河道失去自然净化功能,水质变坏。
近年来纷纷研究开发具有恢复生态功能的岸坡结构与材料,例如将河道岸坡设计成一个平缓的斜坡,上面铺设大孔混凝土(Porous Concrete)构成护坡。由于该大孔混凝土内具有大量的连通孔,因此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不但可以蓄水而且可以净水。如果在大孔混凝土表面覆土6~10cm,还可以植草绿化使其具有降噪功能。但是,如此平缓的斜坡造成河道二边的占地面积比较大,因此在城市河道的应用上就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使城市河道恢复自然净化功能、水质变好的人工岸坡结构,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公开构作上述人工岸坡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岸坡是由生态混凝土砌块、扦插桩和环保植物组成,砌块的孔隙率为15~25%、强度等级为C10~C20、中间设有两个贯穿孔,并沿河坡长度从河底开始堆积并码放整齐,构成挡土墙结构。其中一个贯穿孔中设有将砌块串连在一起形成砌块串,并插入河坡底泥的扦插桩。其余贯穿孔中填有带肥料的泥土并种植环保植物。
本发明的生态混凝土砌块的两个贯通孔的形状为方形或圆形。在贯通孔中插入的扦插桩是指钢管或木棍或毛竹。
制作本发明的生态混凝土岸坡的方法,是通过以下的步骤进行的。首先,根据不同河道等水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岸坡形状、宽度与高度。然后按照选用的混凝土砌块的外形、尺寸,设计和计算出相应的堆积层数和砌块数量,进行实际堆积,并码放整齐,使上、下砌块的贯穿孔对正。接着,在堆积成型的砌块的贯通孔中插入扦插桩,把砌块串连在一起形成砌块串后,把扦插桩插入河岸底泥的土层中。最后,堆积完成后再在贯通孔中填充拌有肥料的泥土,并种植环保植物,进行绿化。
本发明在确定岸坡形状时,从河底开始堆积码整砌块形成的上、下垛台阶可以为连续的台阶形状,也可以是断开的梯田形状。
本发明的生态混凝土砌块在实际堆积时,遇到水流较快或水位落差较大的河岸,可以用水泥砂浆砌筑生态混凝土砌块,以抵御水体的较大水流强度或较大水位落差对岸坡的冲击。
制作本发明的生态混凝土岸坡时,在完成了扦插后,还可以在砌块串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联系梁,加强堆积岸坡的横向联系,防止冲撞。在堆积形成的上、下垛台阶之间的垂直面的砌块上也可以粘贴装饰面砖,增加景观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由于本发明的岸坡采用了孔隙率较大,即具有大量的连通孔的生态混凝土砌块进行堆积做成,除一部分砌块在底泥中外,相当部分的砌块浸没入水体之中,由于其多孔性,可以透水透气的原因,能恢复岸坡的生物链,产生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因此不但具有修复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功能,而且因岸坡结构类似于挡土墙,占地面积较小,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2.由于本发明的岸坡的贯穿孔中间和水平表面可以植草绿化,植物的根系能够进入透水透气的生态混凝土砌块地孔隙,形成牢固的结合,不但维持了植物生长的安定性,也提高了砌块的耐侵蚀性和耐流失性。因此本发明的岸坡除了具有净水、降噪功能外还具有结构牢固,使用安全的优点。
3.由于本发明的岸坡的构作方法只需要按河道特点设计计算砌块数量,进行实际堆积,然后在堆积成型的砌块的贯通孔中插入扦插桩,形成砌块串,并栽种植物,因此使本发明的岸坡施工简单方便,而且不需要养护,边竣工边使用,有效节省了施工工时。
4.本发明的选用的生态混凝土砌块的尺寸是按标准进行设计制作的,其成本与普通混凝土价格大致相同,因此可基本保持原来的建设投资水平,而且施工方便快捷。
5.由于本发明可以按需要在砌块串之间设置钢筋混凝土联系梁,加强岸坡的横向联系,防止冲撞,进一步确保护岸坡的安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台阶形状的岸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梯田形状的岸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采用的一种生态混凝土砌块外形图
其中:
1—水体;2—联系梁;3—装饰砖;4—环保植物;5—生态混凝土砌块;6—贯穿孔;7—扦插桩;8—栏杆;9—无砂大孔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某河道的生态混凝土岸坡设计成连续的二阶型,即由上、下垛两个台阶组成的台阶形状的岸坡。近水体1的下垛台阶的高度为1.33m,砌块5堆积层数为7层,近岸的上垛台阶高度为1.90m,砌块5堆积层数为10层,下垛台阶的宽度为0.80m,上垛台阶的宽度为0.40m,岸坡总宽度为1.20m。生态混凝土砌块5设计成390×190×190mm标准尺寸,由透水混凝土即无砂大孔混凝土9构成,采用各种现有的混凝土砌块成型机预制,得到强度等级为C15-C20,能连通的孔隙率为20-25%的,中间为二个贯通的100×100mm方形贯穿孔6的生态混凝土砌块5。每延长一米需要生态混凝土砌块125块。贯通孔6全部成垂直状态堆积码放整齐。
接着,在下垛台阶的生态混凝土砌块5的贯通孔6中每隔0.40米插入一根脚手架钢管(焊接钢管48×3.5)作为扦插桩7。钢管长度为4m,中间灌注水泥砂浆后打入河坡的底泥的土层中形成钢管桩,上端不超过砌块5的高度。钢管桩可以按两个贯穿孔6前后交差设置。
在上垛台阶的生态混凝土砌块5的贯通孔6中也每隔0.40米插入一根脚手架钢管(焊接钢管48×3.5),钢管长度为4.5m,中间灌注水泥砂浆后打入基底泥的土层中形成钢管桩,上端不超过砌块5高度。
上述扦插桩7可以用直径为0.08m,长度为4.5m的木棍,或中间筑通的毛竹代替,打入底泥的土层中后,贯穿孔6与扦插桩7之间的空隙中,以及毛竹中心均灌注水泥砂浆。
生态混凝土砌块5堆积完成后再在贯通孔6中填充拌有肥料的泥土,并种上花草等绿化的环保植物4。
在进行实际堆积时,砌块5之间还可以加设水泥砂浆砌筑,满足水体1可能产生较大水流强度或较大水位落差对岸坡的保护需要。
为了加固生态混凝土砌块5堆积岸坡的横向联系,防止冲撞,在近水的下垛台阶的生态混凝土砌块5的水平面上现浇200×150mm的钢筋混凝土联系梁2。同时,在上垛台阶的砌块堆积的垂直面上粘贴装饰面砖3,增加景观效果。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采用同实施例1相同的由无砂大孔混凝土9构成的标准尺寸390×190×190mm的生态混凝土砌块5。该砌块5的连通孔隙率为15-20%,其强度等级为C10-C15,砌块5的中间为二个贯通的直径为100mm的圆形贯穿孔6。
某河道的生态混凝土岸坡设计成二阶分离型,即由下垛低阶和上垛高阶两个台阶组成的梯田形状的岸坡。近水体1的低阶台阶的高度为1.33m,砌块堆积层数为7层,近岸的高阶台阶的高度为0.80m,砌块堆积层数为4层,在低和高二垛台阶之间垫有覆土或填充滤料,其高度与水面相当,形成一条状湿地。
砌块堆积在近水体1的低阶台阶的砌块5的贯通孔6中每隔0.40米插入一根焊接钢管(48×3.5),钢管长度为4.5m,中间灌注水泥砂浆后打入底泥的土层中形成钢管桩,上端超过砌块5高度0.5m,并且在钢管桩上端用钢管横向焊接起来,形成栏杆8。
其余种植植物和按需要在砌块5之间加设水泥砂浆砌筑两个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及其制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及其制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及其制作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生态混凝土岸坡及其制作方法,涉及一种可修复城市河道生态功能的岸坡结构以及构建方法。由孔隙率为1525、强度等级为C10C20、中间设有贯穿孔(6)的生态混凝土砌块(5)、通过贯穿孔(6)将砌块(5)串连在一起的扦插桩(7)和贯穿孔中的植物构成。首先确定岸坡形状、宽度与高度;然后计算堆积层数和砌块数量,进行堆积并码整;接着在砌块(5)的贯通孔(6)中插入扦插桩(7),把砌块(5)串连形成砌块串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