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水的电陶炉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加水的电陶炉。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炉,只能加热铁质器皿如不锈钢水壶,不能加热陶瓷质器皿和玻璃质
器皿,造成使用器皿材质的局限性。现有技术中家庭常用的电陶炉,其技术原理是红外线加
热:炉盘中的镍铬丝通电后,使炉盘发热,炉盘受热后会发出红外线,红外线对盛食物的器
皿以热辐射的方式进行加热。与电磁炉等其他发热炉盘相比,电陶炉具有加热速度快,加热
均匀,锅体材质不受限制,产热过程不产生明火,不产生一氧化碳,不会产生电磁、微波等潜
在安全因素等特点。此外,电陶炉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红外线,能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提
高免疫力,有利于人体之健康。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微晶玻璃面板工作表面达到500度至600
度。若水壶移开时,热幅射的热量足以将不慎落入加热区的纸张等移物产生明火,造成火灾
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的自动加水的电陶炉,
能在水壶离开微晶玻璃面板时,及时控制加热,避免火灾发生。
本发明描述的一种自动加水的电陶炉,包括微晶玻璃面板、操作控制区、出水柱、
电发热盘和电控制板,微晶玻璃面板底面上固定有电发热盘,操作控制区、出水柱分别位于
微晶玻璃面板表面上,电控制板与电发热盘相电连接,其中微晶玻璃面板上设有用于检测
微晶玻璃面板上热辐射热量的火焰传感器,火焰传感器与电控制板相电连接。
具体进一步,所述微晶玻璃面板上设有热源区,火焰传感器置于出水柱外表面并
靠近热源区。
具体进一步,所述出水柱上设有透明区,火焰传感器安装于出水柱内并紧贴于透
明区。
具体进一步,所述出水柱上设有出水臂,火焰传感器安装于出水臂上。
具体进一步,所述火焰传感器的检测端朝向微晶玻璃面板上。
具体进一步,所述出水柱上设有调位板,所述火焰传感器固定在调位板上。
具体进一步,所述出水柱上设有滑槽 ,调位板置于滑槽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结构利用火焰传感器能在水壶离开微晶玻璃面板时,
及时控制电发热盘的工作功率,防止移物进入微晶面板加热区继续加热,有效防止火灾发
生,和避免高温令出水柱熔解;2、火焰传感器位于出水柱上或位于出水臂上,能精准检测到
热辐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发热盘、电控制板、火焰传感器和操作控制区相连接示意图。
以下附图的图标说明:
微晶玻璃面板1;操作控制区2;出水柱3;电发热盘4;电控制板5;火焰传感器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描述的一种自动加水的电陶炉,包括微晶玻璃面板1、操
作控制区2、出水柱3、电发热盘4和电控制板5,微晶玻璃面板1底面上固定有电发热盘4,操
作控制区2、出水柱3分别位于微晶玻璃面板1表面上,电控制板5与电发热盘4相电连接,其
中微晶玻璃面板1上设有用于检测微晶玻璃面板1上热辐射热量的火焰传感器6,火焰传感
器6与电控制板5相电连接。其中本结构利用火焰传感器6能在水壶离开微晶玻璃面板时,及
时控制电发热盘4的工作功率,防止移物进入微晶面板加热区继续加热,有效防止火灾发
生,和令出水柱3高温熔解。另外,电控制板5依靠火焰传感器6进行检测,当检测到高温的时
候,电控制板5直接控制电发热盘4降低功能或者进行断电。火焰传感器是由各种燃烧生成
物、中间物、高温气体、碳氢物质以及无机物质为主体的高温固体微粒构成的。火焰的热辐
射具有离散光谱的气体辐射和连续光谱的固体辐射。不同燃烧物的火焰辐射强度、波长分
布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其对应火焰温度的 1 至 2 μ m 近红外波长域具有最大的辐射
强度。
其中为了更好地能精准检测到热辐射产生热量,采用以下的结构:
方案一、具体进一步,所述微晶玻璃面板1上设有热源区,火焰传感器6置于出水柱3外
表面并靠近热源区。
方案二、具体进一步,所述出水柱3上设有透明区,火焰传感器6安装于出水柱3内
并紧贴于透明区。
方案三、所述出水柱3上设有出水臂,火焰传感器6安装于出水臂上。
上述三种方法,能让火焰传感器6精准检测到电发热盘4发出的高温,特别在水壶
离开微晶玻璃面板1,火焰传感器6瞬间对电控制板5发出电信号,电控制板5降低电发热盘4
的工作功率或断电等,避免火灾发生和热熔出水柱3。
具体进一步,所述火焰传感器6的检测端朝向微晶玻璃面板1上,有利于焰传感器6
检测。另外,所述出水柱3上设有调位板,所述火焰传感器6固定在调位板上。所述出水柱3上
设有滑槽 ,调位板置于滑槽内,起到调节位置的作用。
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
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