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运动机构和空调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导风板为空调中对气流起导向作用的部件。现有技术中,在导风板的一端设置转
轴,在需要空调处于不同的模式时,比如制冷或制暖,通过驱动源驱动导风板移动或转动,
以实现从空调中吹出的气流按照预设的方向流动。
现有的导风板多采用齿轮机构或连杆机构驱动,导风板设置在空调壳体上,齿轮
机构或者连杆机构连接在导风板和空调壳体之间,驱动机构驱动齿轮机构或者连杆机构运
动,带动导风板运动,从而对空调的出风形成导向。但由于齿轮机构或连杆机构本身的实现
结构复杂,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差,因此在对导风板进行驱动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导风
板抖动,并且容易产生异响,影响空调的出风性能和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和空调器,能够保证导风板
驱动过程中运动的稳定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板运动机构,包括导风
板和驱动机构,导风板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运动,驱动机构包
括转动柱,转动柱的外周沿周向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驱动槽,导风板上具有设置在驱动槽内
的驱动头。
优选地,驱动槽在转动柱的经过转动轴的纵向中平面上的投影为椭圆形、U形、V
形、倒V形或n形。
优选地,驱动头为圆柱形,驱动槽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梯形。
优选地,驱动头为球头形,驱动头嵌设在驱动槽内,驱动槽的开口宽度小于球头的
直径。
优选地,导风板运动机构还包括导轨,导风板与导轨滑动配合,驱动机构驱动导风
板沿导轨滑动。
优选地,导风板上设置有连接杆,驱动头设置在连接杆上。
优选地,转动柱上设置有两个驱动槽,连接杆上对应驱动槽设置有两个驱动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导风板运动机构,该导风板运动
机构为上述的导风板运动机构。
优选地,空调器还包括底壳,底壳形成有风道,导风板可转动地设置在风道口,驱
动头设置在导风板的一侧,驱动机构通过驱动头驱动导风板相对于风道转动。
优选地,导风板为两个,并排设置在风道口,驱动槽为两个,导风板与驱动槽一一
对应驱动连接。
应用本发明的导风板运动机构,包括导风板和驱动机构,导风板与驱动机构驱动
连接,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运动,驱动机构包括转动柱,转动柱的外周沿周向设置有
轴向延伸的驱动槽,导风板上具有设置在驱动槽内的驱动头。该导风板运动机构的导风板
通过转动柱上的驱动槽与导风板相配合来对导风板进行驱动,简化了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结
构,并且导风板与转动柱驱动槽的配合结构简单稳定,可以保证导风板在调整过程中以及
调整之后结构稳定,不会发生抖动,能够减少导风板使用过程中噪音的出现,提高用户使用
体验。而且由于转动柱本身结构简单,直接与导风板相配合,因此使得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结
构紧凑,有利于减小空间占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
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第一轴测图;
图3是图2的画圈Q处的放大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第二轴测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导风板运动机构的导风板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风板;2、转动柱;3、驱动槽;4、驱动头;5、导轨;6、连接杆;7、底
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
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
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导风板运动机构包括导风板1和驱
动机构,导风板1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并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作用下运动,驱动机构包括转
动柱2,转动柱2的外周沿周向设置有轴向(图1中为上下)延伸的驱动槽3,从而形成凸轮驱
动机构;导风板1上具有设置在驱动槽3内的驱动头4。
该导风板运动机构的导风板通过转动柱2上的驱动槽3与导风板1上的驱动头4相
配合来对导风板1进行驱动,简化了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结构,并且导风板1与转动柱2的驱动
槽3的配合结构简单稳定,可以保证导风板1在调整过程中以及调整之后结构稳定,不会发
生抖动,能够减少导风板1使用过程中噪音的出现,提高用户使用体验。而且由于转动柱4本
身结构简单,直接与导风板1相配合,因此使得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结构紧凑,有利于节省空
间占用。
转动柱2在转动的过程中,驱动槽3的不同位置与驱动头4相配合,带动驱动头4随
之运动。随着驱动槽3与驱动头4的配合位置的高低变化,可以实现对导风板1的滑动位置或
者转动位置的调整,从而实现对导风板1工作位置的调整。
驱动槽3在转动柱2的经过转动轴的纵向中平面上的投影为椭圆形、U形、V形、倒V
形或n形。该驱动槽3在转动柱2的纵向中平面上的投影也可以为其他图形,只要能够实现对
转动柱2的轴向如上下位置进行调整即可。当该投影为椭圆形时,在驱动槽3的驱动限定作
用下,驱动头4沿着椭圆形先下后上;当该投影为U形时,在驱动槽3的驱动限定作用下,驱动
头4沿着U形驱动槽先下后上;当该投影为n形时,在驱动槽3的驱动限定作用下,驱动头4沿
着n形驱动槽先上后下;当该投影为V形时,在驱动槽3的驱动限定作用下,驱动头4沿着V形
驱动槽先下后上;当该投影为倒V形时,在驱动槽3的驱动限定作用下,驱动头4沿着倒V形驱
动槽先上后下。根据导风板的设置位置和工作环境,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上述投影方式中的
一种。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头4为圆柱形,驱动槽3的横截面为矩形或梯形。其中,
横截面为沿驱动槽3的宽度方向上的截面。
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驱动头4可以为球头形,驱动头4嵌设在驱动槽3内,驱
动槽3的开口宽度小于球头的直径。由于驱动头4的球头嵌设在驱动槽3内,且球头直径大于
驱动槽3的开口宽度,因此可以将驱动头4较好地保持在驱动槽3内,保证转动柱2与导风板1
的稳定驱动效果,提高导风板运动机构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球头结构也使得驱动
头4在驱动槽3里面的运动更加顺畅,能够减小转动柱2转动时的阻力,降低能量损耗。
结合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导风板运动机构还包括导轨5,导风
板1与导轨5滑动配合,如,导风板1的两端滑动设置在导轨5内,驱动机构驱动导风板1沿导
轨5滑动。在本实施例中,导轨5可以对导风板1的上下滑动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对导风板1的
其他方向的运动形成限位,使得导风板1只有上下滑动一个自由度,保证导风板1运动结构
的准确性。在转动柱2转动的过程中,与导风板1上的驱动头4相配合的驱动槽3上的点随着
转动柱2的转动而不断改变,使得导风板1随着驱动头4的上下移动而移动,从而能够方便地
对导风板1的滑动位置进行调节。由于导风板1的左右位置固定,因此转动柱2的转动可以稳
定连续地对导风板1的上下位置进行调整,避免了导风板1运动位置跑偏,提高了导风板1的
运动控制的精度。
优选地,导风板1上设置有连接杆6,驱动头4设置在连接杆6上。该连接杆6可以延
长导风板1的长度,并且能够更加方便导风板1与转动柱2实现驱动连接,避免出现导风板1
与转动柱2的设置位置发生干涉的问题,同时能够简化导风板1的加工结构,降低加工难度
和加工成本。在加工导风板1时,可以将板体和连接杆6分开加工,直接在连接杆6上加工出
驱动头4,然后将连接杆6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导风板1的相应位置上,从而使得
导风板1的结构设计更加简单方便。
优选地,转动柱2上设置有两个驱动槽3,连接杆6上对应驱动槽3设置有两个驱动
头4。根据两点之间的连线形成一条直线的原理,可以通过在连接杆6的上下位置分别设置
一个驱动头的方式来保证导风板1沿上下方向运动,保证导风板1运动方向的准确性。当然,
驱动头4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并不局限于一个或者两个,相应地,驱动槽3的数量也
可以随之发生改变。
上述的实施例中,转动柱2竖直设置只是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该转动柱2也可以
水平设置,或者以其他方式设置,此时导风板1的设置也会根据转动柱2的设置做出相应的
调整,但只要其配合关系与本发明的实施例相同,则均应该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的导风板运动机构还可以包括与转动柱2驱动连接的驱动电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空调器包括导风板运动机构,该导风板运动机构为上述的
导风板运动机构。
结合参见图2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空调器还包括底壳7,底壳7形成有
风道,导风板1可转动地设置在风道口,驱动头4设置在导风板1的一侧,驱动机构通过驱动
头4驱动导风板1相对于风道转动。
由于驱动头4设置在导风板1与底壳7的转动轴线的一侧,且导风板1与底壳7之间
为转动连接,因此通过转动柱2的转动可以改变驱动头4的上下位置,就可以使驱动头4带动
导风板1的一侧上升或者下降,调整导风板1与底壳7及风道之间的相对转动位置,然后通过
调整导风板1的转动位置来调节风道口处的出风方向,调节更加方便,而且由于驱动头4与
驱动槽3之间接触配合,中间结构较少,因此可以减少连接误差,降低由于安装误差和中间
传动部件过多等原因所带来的噪音,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导风板1和底壳7之间也可以没有连接关系,只要保证导风板1可在底壳7的风口位
置转动实现导风作用即可。
优选地,导风板1为两个,并排设置在风道口,驱动槽3为两个,导风板1与驱动槽3
一一对应驱动连接。通过沿转动柱2的轴向设置多个驱动槽3,可以对上下排列的多个导风
板1进行转动驱动,从而能够更加方便地对导风板1的导风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
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
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