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和方法.pdf

上传人:罗明 文档编号:6021744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9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75773.1

申请日:

2016.11.29

公开号:

CN106777921A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9/00申请日:20161129|||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9/00(2011.01)I

主分类号:

G06F19/00

申请人:

成都中医药大学

发明人:

温川飙; 程小恩; 姜雪梅; 贾帅; 杨东

地址:

610075 四川省成都市十二桥路37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代理人:

陈明龙;曹晋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和方法,能够准确地对中医院及其中医科室和中医医生的综合数据进行电子信息化处理,获取及时准确的分类评价标记数据。所述构建系统包括:通过网络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影响计算模块以及评分统计模块,其中,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中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产生和记录的中医院信息;影响计算模块,用于对中医院信息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数据解析以确定影响因子,并获取每一个影响因子相对于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的权重值;评分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所对应的影响因子数据的权重值,获取中医医生、中医科室以及中医院的分类评分和综合评分数据。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系统
包括:通过网络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影响计算模块以及评分统计模块,其中,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中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产生和记录的中医院信息;
影响计算模块,用于对中医院信息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数据解析以确定影响因子,并获
取每一个影响因子相对于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的权重值;
评分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所对应的影响因子数据的权重值,获取
中医医生、中医科室以及中医院的分类评分和综合评分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电子病历单
元,用于记录中医院的每一个患者的每一次就诊数据;
收费数据单元,用于记录中医院的每一项收费数据;
人力资源数据单元,用于记录中医院的中医医生的级别、数量以及岗位数据;
患者反馈数据单元,用于记录每一个患者对就诊的反馈数据;以及
管理数据单元,用于记录中医院的每一项管理数据和第三方交互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响计算模块包括:
数据解析单元,用于对中医院信息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自动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
别、组块识别、成分句法分析、依存句法分析和语义角色标注,确定影响因子;以及
权重计算单元,用于获取每一个影响因子相对于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的权重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医医生的评价分类包括:临床
疗效、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法、工作态度和工作量五个评价分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医科室的评价分类包括:临床
业务、科室优势、理法方药一线贯通、医疗质量以及团队力量五个评价分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医院的评价分类包括:临床能
力、中医传承、临床疗效以及医院风貌四个评价分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临床疗效评价分类包括复诊率、
就诊率、症状改善以及患者好评率四项评价指标;
所述优势病种评价分类包括单病种复诊率排名、单病种就诊率排名、诊疗时间、症状改
善以及患者好评率五项评价指标;
所述中医诊疗方法评价分类包括理法方药对症用药符合率和中西医结合使用率两项
评价指标;
所述工作态度评价分类包括上传病历星级和患者好评率两项评价指标;
所述工作量评价分类包括就诊率和上传病历数量两项评价指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临床业务评价分类包括电子病历
数量、收入水平以及费用情况三项评价指标;
所述科室优势评价分类包括优势病种量、单病种就诊量、单病种复诊量、疑难杂症诊疗
量以及专业技术水平五项评价指标;
所述理法方药一线贯通评价分类包括中西医结合使用率、电子病历星级分布以及五星
电子病历数量三项评价指标;
所述医疗质量评价分类包括患者口碑、科室管理水平以及医患关系情况三项评价指
标;
所述团队力量评价分类包括名老中医、中青年名医以及人才配伍情况三项评价指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构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临床能力评价分类包括理法方药
以及临床业务两个子评价分类,其中理法方药子评价分类包括电子病历星级分布和五星电
子病历数量两项评价指标,临床业务包括中西医结合使用率、电子病历数量、业务收入、费
用情况分析、优势病种数量、单病种就诊量、单病种负载量、疑难杂症诊疗量以及专业技术
水平九项评价指标;
所述中医传承评价分类包括中医特色、医疗队伍以及人才培养三个子评价分类,其中
中医特色子评价分类包括科室建设、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以及特色科室得分三项评价指标,
医疗队伍包括人才梯队、名老中医以及中青年骨干三项评价指标,人才培养子评价分类包
括技术推广一项评价指标;
所述临床疗效评价分类包括医疗质量一个子评价分类,其中医疗质量子评价分类包括
患者评价、医患关系情况、三方评价以及患者治愈率四项评价指标;
所述医院风貌评价分类包括医疗建设和管理机制两个子评价分类,其中医疗建设子评
价分类包括医疗设备以及信息化建设两项评价指标,管理机制子评价分类包括职工风貌、
安全制度以及监管制度三项评价指标。
10.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
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构建系统,通过如下步骤获取中医医生、中医科
室以及中医院的分类评分和综合评分数据:
获取中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产生和记录的中医院信息;
对中医院信息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数据解析以确定影响因子,并获取每一个影响因子相
对于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的权重值;
统计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所对应的影响因子数据的权重值,获取中医医生、中医科室
以及中医院的分类评分和综合评分数据。

说明书

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
型的构建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学术、媒体、政策文件对于名医、名科、名院的评选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研究的
甚少,已有的评审体系重视科研、论文、重视经济效益等存在弊端,但在不断努力完善中。社
会媒体,医院医生等很重视医生的临床能力,但仍严重缺乏可验证的数据支撑、细化的评价
指标。

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 105528529 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基于大数据分
析的中医临床技能评价体系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够科学评价中医生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然
而,并没有涉及中医科室和中医院的综合评价,不能实现中医科室和中医院电子数据信息
化的及时高效评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至少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中医
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和方法,能够准确地对中医院及其中医科室和中医
医生的综合数据进行电子信息化处理,获取及时准确的分类评价标记数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包括:通过网络连接的信
息采集模块、影响计算模块以及评分统计模块,其中,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中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产生和记录的中医院信息;

影响计算模块,用于对中医院信息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数据解析以确定影响因子,
并获取每一个影响因子相对于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的权重值;

评分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所对应的影响因子数据的权重值,
获取中医医生、中医科室以及中医院的分类评分和综合评分数据。

优选地,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电子病历单元,用于记录中医院的每一个患者的
每一次就诊数据;

收费数据单元,用于记录中医院的每一项收费数据;

人力资源数据单元,用于记录中医院的中医医生的级别、数量以及岗位数据;

患者反馈数据单元,用于记录每一个患者对就诊的反馈数据;以及

管理数据单元,用于记录中医院的每一项管理数据和第三方交互数据。

优选地,所述影响计算模块包括:数据解析单元,用于对中医院信息中的各项数据
进行自动分词、词性标注、命名实体识别、组块识别、成分句法分析、依存句法分析和语义角
色标注,确定影响因子;以及权重计算单元,用于获取每一个影响因子相对于每一个预设评
价分类的权重值。

优选地,所述中医医生的评价分类包括:临床疗效、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法、工作
态度和工作量五个评价分类。

优选地,所述中医科室的评价分类包括:临床业务、科室优势、理法方药一线贯通、
医疗质量以及团队力量五个评价分类。

优选地,所述中医院的评价分类包括:临床能力、中医传承、临床疗效以及医院风
貌四个评价分类。

优选地,所述临床疗效评价分类包括复诊率、就诊率、症状改善以及患者好评率四
项评价指标;

所述优势病种评价分类包括单病种复诊率排名、单病种就诊率排名、诊疗时间、症
状改善以及患者好评率五项评价指标;

所述中医诊疗方法评价分类包括理法方药对症用药符合率和中西医结合使用率
两项评价指标;

所述工作态度评价分类包括上传病历星级和患者好评率两项评价指标;

所述工作量评价分类包括就诊率和上传病历数量两项评价指标;

优选地,所述临床业务评价分类包括电子病历数量、收入水平以及费用情况三项
评价指标;

所述科室优势评价分类包括优势病种量、单病种就诊量、单病种复诊量、疑难杂症
诊疗量以及专业技术水平五项评价指标;

所述理法方药一线贯通评价分类包括中西医结合使用率、电子病历星级分布以及
五星电子病历数量三项评价指标;

所述医疗质量评价分类包括患者口碑、科室管理水平以及医患关系情况三项评价
指标;

所述团队力量评价分类包括名老中医、中青年名医以及人才配伍情况三项评价指
标。

优选地,所述临床能力评价分类包括理法方药以及临床业务两个子评价分类,其
中理法方药子评价分类包括电子病历星级分布和五星电子病历数量两项评价指标,临床业
务包括中西医结合使用率、电子病历数量、业务收入、费用情况分析、优势病种数量、单病种
就诊量、单病种负载量、疑难杂症诊疗量以及专业技术水平九项评价指标;

所述中医传承评价分类包括中医特色、医疗队伍以及人才培养三个子评价分类,
其中中医特色子评价分类包括科室建设、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以及特色科室得分三项评价指
标,医疗队伍包括人才梯队、名老中医以及中青年骨干三项评价指标,人才培养子评价分类
包括技术推广一项评价指标;

所述临床疗效评价分类包括医疗质量一个子评价分类,其中医疗质量子评价分类
包括患者评价、医患关系情况、三方评价以及患者治愈率四项评价指标;

所述医院风貌评价分类包括医疗建设和管理机制两个子评价分类,其中医疗建设
子评价分类包括医疗设备以及信息化建设两项评价指标,管理机制子评价分类包括职工风
貌、安全制度以及监管制度三项评价指标。

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采用上述的构建系统,通
过如下步骤获取中医医生、中医科室以及中医院的分类评分和综合评分数据:

获取中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产生和记录的中医院信息;

对中医院信息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数据解析以确定影响因子,并获取每一个影响因
子相对于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的权重值;

统计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所对应的影响因子数据的权重值,获取中医医生、中医
科室以及中医院的分类评分和综合评分数据。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对海量临床电子病历、收费数据、人力资源数据、患者反馈数据以及管理数据
进行数据解析以确定影响因子,并获取每一个影响因子相对于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的权重
值,从而能够获取中医医生、中医科室以及中医院的分类评分和综合评分数据,为中医医疗
体系中名医、名科、名院的评选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并且,能够准确地对中医院及其中医
科室和中医医生的综合数据进行电子信息化处理,以提高医疗质量并减少医疗事故;获取
及时准确的分类评价标记数据能够进一步促进医疗机构及医生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
诊疗,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
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
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
统的三名树网展示模块所展示的三名树网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方
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
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
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
构建系统包括:通过网络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影响计算模块以及评分统计模块。

其中,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中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产生和记录的中医院信息,
具体地,信息采集模块可以采用结构化的XML格式,基于Intel XEON MPX7340四核CPU和
RAID0磁盘阵列,建立Oracle RAC、DB2、MS SQL Server、Sybase、Mysql或者Database on
MAC OS数据库系统,并且还可以包括WEB服务器,用于进行基于WEB的统计、查询和浏览;以
及局域网内的联机事务处理,联机查询和统计分析处理,用户自定义报表生成等。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公开的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
系统中的信息采集模块进一步包括:电子病历单元、收费数据单元、人力资源数据单元、患
者反馈数据单元、以及管理数据单元。

信息采集模块通过数据库中的电子病历单元,记录中医院的每一个患者的每一次
就诊数据,包括中医诊断、中医术语、中医特色病历规范、中医病历模版、中医诊疗规范、中
医处方等的结构化病历数据,并可以从其他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LIS等直接读取病人信息、医嘱信息、检验、检查结果等。进一步地,信息采集模块还可以通
过收费数据单元记录中医院的每一项收费数据;通过人力资源数据单元记录中医院的中医
医生的级别、数量以及岗位数据;通过患者反馈数据单元记录每一个患者对就诊的反馈数
据;并通过管理数据单元记录中医院的每一项管理数据和第三方交互数据。

影响计算模块进一步包括数据解析单元和权重计算单元。其中,数据解析单元,用
于通过内部总线通信或者网络通信接口,从信息采集模块数据库提取中医院信息,采用
python脚本对中医院信息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数据解析,例如包括自动分词、词性标注、命名
实体识别、组块识别、成分句法分析、依存句法分析和语义角色标注,获取影响因子;权重计
算单元,用于确定每一个影响因子相对于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的权重值。数据解析单元也
可以基于Hadoop文本分析平台,快速进行中文分词和建立标签词典,确定影响因子。

实施例二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影响计算模块包括数据解析单元和权重计算单元,用于对临
床业务、科室优势、理法方药一线贯通、医疗质量以及团队力量五个中医科室的评价分类中
的每一评价分类,确定影响因子和相应的权重值。

对于临床业务评价分类中的电子病历数量、收入水平以及费用情况三项评价指
标,影响计算模块根据电子病历单元中记录的中医院中每一个中医科室上传的中医电子病
历数量之和,确定电子病历数量评价指标的权重为0~7;根据收费数据单元中记录的收费
数据,计算中医科室月平均诊疗收入总额,确定收入水平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5;根据收
费数据、患者反馈数据单元中的反馈数据以及管理数据单元中第三方交换数据中的审计结
果,分析疾病收费状况,科室收费正常、异常情况,确定费用情况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6。

对于科室优势评价分类中的优势病种量、单病种就诊量、单病种复诊量、疑难杂症
诊疗量以及专业技术水平五项评价指标,影响计算模块根据电子病历中的每一次就诊数据
管理数据单元中登记的科室优势病种,计算中医科室擅长的优势病种的数量之和,获取优
势病种量的权重值为0~6;计算每一个中医科室的单病种就诊数量之和,获取单病种就诊
量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6;根据电子病历和患者反馈数据,计算每一个中医科室的单病
种复诊数量之和,获取单病种复诊量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6;对中医科室疑难杂症进行
数据离散化处理,获取疑难杂症诊疗量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7;根据患者反馈的就诊数
据和管理数据单元中的管理数据和第三方监管数据,获取中医科室出现的差错、事故、纠纷
数量之后,确定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5。

对于理法方药一线贯通评价分类中的中西医结合使用率、电子病历星级分布以及
五星电子病历数量三项评价指标,数据解析单元确定电子病历中的诊疗结论数据确定中医
或者西医诊疗数量为影响因子,权重计算单元计算中医和西医诊疗数量之差,获取中西医
结合使用率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6;根据电子病历中标记的电子病历星级和每一个星级
的电子病历的数量之积,确定中医科室对应的电子病历星级分布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
6;根据电子病历中星级为五星的电子病历的数量之和,确定对应的中医科室的五星电子病
历数量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8。

对于医疗质量评价分类中的患者口碑、科室管理水平以及医患关系情况三项评价
指标,影响计算模块以患者反馈数据单元中的评价等级为影响因子,确定患者口碑评价指
标的权重值为0~6;获取管理数据单元中中医科室岗位人员考勤数据、违反规范数据等影
响因子,确定科室管理水平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5;获取患者反馈数据单元中的投诉、管
理数据单元的第三方监管的医患纠纷处罚为影响因子,确定医患关系情况评价指标的权重
值为0~5。

对于团队力量评价分类中的名老中医、中青年名医以及人才配伍情况三项评价指
标,影响计算模块根据人力资源数据单元中记录的中医院的中医医生的级别、数量以及岗
位数据,以每一个中医科室中具有第一预设工作年限以上的第一预设级别中医医生数量为
影响因子,确定名老中医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5;以具有第二预设工作年限以上的第二
预设级别中医医生数量为影响因子,确定中青年骨干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6;根据中医
科室的级别高于第三预设级别的中医医生总数量,确定人才配伍情况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
0~6。

评分统计模块根据影响计算模块对每一个中医科室的各项预设评价分类对应各
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获取中医科室对应各个评价分类的分类评分和综合评分值,进一步
地,还可以将综合评分大于或等于70的中医科室确定为三星级科室,将综合评分大于或等
于80的中医科室确定为四星级科室,将综合评分大于或等于90分的中医科室确定为五星级
科室。进一步地,还可以将连续三次标记为五星级的中医科室标记为中医名科。

实施例三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对于临床能力评价分类中的理法方药子评价分类中的
每一项评价指标,影响计算模块根据电子病历中标记的电子病历星级和每一个星级的电子
病历的数量之积,确定中医院的电子病历星级分布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5;根据中医院
全部电子病历中星级为五星的电子病历的数量之和,确定中医院的五星电子病历数量评价
指标的权重值为0~5。

对于临床能力评价分类中的临床业务子评价分类中的评价指标,影响计算模块中
的数据解析单元确定电子病历中的诊疗结论数据确定中医或者西医诊疗数量为影响因子,
权重计算单元计算中医和西医诊疗的数量之差,获取中西医结合使用率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为0~3;影响计算模块根据电子病历单元中记录的中医院的中医电子病历数量之和,确定
电子病历数量评价指标的权重为0~4;以中医院中所有科室每月诊疗收入总额为影响因
子,确定中医院的业务收入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4;根据收费数据、患者反馈数据单元中
的反馈数据以及管理数据单元中第三方交换数据中的审计结果,分析疾病收费状况,科室
收费正常、异常情况,确定中医院的费用情况分析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4;影响计算模块
根据电子病历中的每一次就诊数据管理数据单元中登记的中医院优势病种,计算中医院擅
长的优势病种的数量之和,获取优势病种量的权重值为0~4;计算所有中医科室的单病种
就诊数量之和,获取单病种就诊量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4;根据电子病历和患者反馈数
据,计算全部中医科室的单病种复诊数量之和,获取单病种复诊量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
4;对中医院电子病历中标记的疑难杂症进行数据离散化处理,获取疑难杂症诊疗量评价指
标的权重值为0~5;根据患者反馈的就诊数据和管理数据单元中的管理数据和第三方监管
数据,获取中医院出现的全部医疗差错、事故、纠纷数量之后,确定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指标
的权重值为0~3。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中医传承包括中医特色、医疗队伍以及人才培养三个子评价
分类。对于中医特色子评价分类中的科室建设、中医特色专科建设以及特色科室得分三项
评价指标,影响计算模块通过语义分析以中医科室数量之和为影响因子,确定科室建设评
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4;以管理数据单元中标注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诊疗科室的数量为
影响因子,确定中医特色专科建设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5;根据管理数据单元中的特色
科室的等级标记和数量之和,确定特色科室得分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4。

对应医疗队伍子评价分类中的评价指标,影响计算模块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单
元中的所有中医医生和各个专业人员的职业等级、执业年限及其严重事故记录,确定人才
梯队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2;影响计算模块根据人力资源数据单元中记录的中医院的中
医医生的级别、数量以及岗位数据,以中医院中具有第一预设工作年限以上的第一预设级
别中医医生数量为影响因子,确定名老中医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3;以具有第二预设工
作年限以上的第二预设级别中医医生数量为影响因子,确定中青年名医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为0~4。

对于人才培养子评价分类中的技术推广评价指标,根据管理数据单元和第三方评
价数据中的中医医联体建设评价标记数量之和,确定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3。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临床疗效包括医疗质量一个子评价分类,对于其中的患者评
价、医患关系情况、三方评价以及患者治愈率四项评价指标,影响计算模块根据患者反馈数
据单元中的反馈数据,以患者反馈的评价星级为影响因子,确定对应的患者评价评价指标
的权重值为0~5;根据反馈数据和管理数据单元中记录的投诉、差错、事故和纠纷数量,确
定医患关系情况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3;根据管理数据单元中的监管机构和行业专家对
中医院的评价等级和惩罚次数之差,确定三方评价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4;根据中医院
全院治愈病人数量与医院总病人数量之比例,确定中医院的患者治愈率评价指标的权重值
为0~4。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医院风貌评价分类包括医疗建设和管理机制两个子评价分
类。对于医疗建设子评价分类中的医疗设备以及信息化建设两项评价指标,影响计算模块
以中医院的现代化医疗设备的数量与其价格的乘积为影响因子,确定医疗设备评价指标的
权重值为0~3;以中医院中电子信息处理数据总量与纸质记载数据总量之差为影响因子,
确定中医院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5。利用无纸化信息化改造传统中医院,优
化中医院业务流程,提高医疗工作者工作效率,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中医思想,促进
中医发展,提升竞争力。

对于管理机制子评价分类中的职工风貌、安全制度以及监管制度三项评价指标,
影响计算模块根据人力资源数据单元和管理数据单元中记载的所有中医院的职工的数量
与对应的违规、处罚记录条目之差,确定职工风貌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2;根据医疗安全
周期与中医院医疗安全事故数量之差,确定安全制度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为0~2;根据管理
数据单元接收的上级监管周期内奖励记录与处罚记录条目之差,确定监管制度评价指标的
权重值为0~6。

进一步地,评分统计模块根据影响计算模块对中医院的各项预设评价分类对应各
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获取中医院对应各个评价分类的分类评分和综合评分值,进一步地,
还可以将综合评分大于或等于70的中医院确定为三星级中医院,将综合评分大于或等于80
的中医院确定为四星级中医院,将综合评分大于或等于90分的中医院确定为五星级中医
院。进一步地,还可以将连续三次标记为五星级的中医院标记为中医名院。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还可以
进一步包括三名树网展示模块,用于通过节点树网图分类显示中医名院及其对应的中医科
室和中医医生的分布树网结构图,选择相应的节点可以显示对应节点的综合评分,并且节
点的大小与评分的高低成正比。如图3所示,三名树网展示模块所展示的三名树网中,对于
每一颗三名树,由内到外依次为中医医院,中医医院中的科室,以及中医院对应科室中的中
医医生。通过节点形式中医医生、科室、医院的综合得分以及排名情况,能够形象准确地描
述医疗体系中名医、名科、名院体系结构。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公开的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
构建方法,采用上述的构建系统,通过如下步骤获取中医医生、中医科室以及中医院的分类
评分和综合评分数据:

步骤301:获取中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产生和记录的中医院信息;

步骤302:对中医院信息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数据解析以确定影响因子;

步骤303:获取每一个影响因子相对于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的权重值;

步骤304:统计每一个预设评价分类所对应的影响因子数据的权重值;

步骤305:获取中医医生、中医科室以及中医院的分类评分和综合评分数据。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相关技术
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则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的各种替换、变型以及改进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和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和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和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和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中医大数据的三名树网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和方法,能够准确地对中医院及其中医科室和中医医生的综合数据进行电子信息化处理,获取及时准确的分类评价标记数据。所述构建系统包括:通过网络连接的信息采集模块、影响计算模块以及评分统计模块,其中,信息采集模块,用于获取中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产生和记录的中医院信息;影响计算模块,用于对中医院信息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数据解析以确定影响因子,并获取每一个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