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制动器.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601623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80005050.3

申请日:

2004.01.20

公开号:

CN1754034A

公开日:

2006.03.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5C17/22(2006.01)

主分类号:

E05C17/22

申请人:

埃德沙股份公司;

发明人:

贡多尔夫·海因里希斯; 彼得·赫夫曼; 乌特·克吕格尔

地址:

德国雷姆沙伊德

优先权:

2003.01.22 DE 10302549.9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兴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制动器,它包括:固定在门或门框上的外壳(2);夹持杆(24),它穿过外壳(2)的开口(23)并固定在门和门框中的相应另一个上,从而可以转动;至少一个制动件(14),它被朝向夹持杆(24)的方向预加应力,并插在外壳(2)中的壳体表面(16),从而可以轴向移动;以及至少两个紧固孔(9),其取向与外壳(2)的定位面成一个角度。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一般的门制动器,从而它可以可靠和牢固地夹持门,同时制造成本低。为了达到此目的,在垂直于外壳(2)定位面的主要面两侧各布置一个紧固孔(9)。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门制动器,包括:
外壳(2;2’),它可以固定在门或者门框上;其中外壳(2;2’)具有可以彼此连接的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
夹持杆(24),它穿过外壳(2;2’)中的开口(23)、并可以可转动地固定在门或门框中的相应另一个上;且其中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在每种情况下仅形成开口(23)的一部分周边,
其特征在于,
由弹簧件(20)沿夹持杆(24)的方向预加应力的制动件(14)设在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中的至少一个半外壳中。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夹持杆(24)由作用在夹持杆(24)一个宽侧面上的制动件(14)固定在开口(23)中。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制动件(14)布置成使得它能相对于开口(23)的边缘垂直地被调节。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制动件(14)在两个半外壳(3;4;3’;4’)的至少一个中包括一个可轴向移动的壳体表面。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制动件(14)具有朝向夹持杆的前末端侧(15),并且前末端侧(15)具有横过夹持杆(24)的运动方向延伸的啮合突起(18)。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中装有相应的制动件(14),两个滑动件的前末端侧(15)互相朝向对方。

7.
  如权利要求4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弹簧件(20)是压缩弹簧,并且压缩弹簧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制动件(14)内。

8.
  如权利要求1到7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开口(23)小于夹持杆(24)的两个末端区(24a,24b),并且外壳(2;2’)是在安装夹持杆(24)的中间区域被连接,以形成开口(23)。

9.
  如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通过铆钉彼此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1到9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半外壳(3,4;3’,4’)是注塑成形制成的零件。

11.
  如权利要求1到10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制动件(14)包括壳体表面(16),该壳体表面(16)具有通孔。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制动件(14)远离夹持杆(24)的末端侧(17)具有中心孔。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弹簧件(20)至少部分地装在壳体表面(16)内。

14.
  如权利要求1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弹簧件(20)设计成盘簧。

15.
  如权利要求11到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弹簧件(20)设计成螺旋弹簧。

16.
  如权利要求11到15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壳体表面(16)的通孔切割到远离夹持杆(24)的末端侧(17)。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壳体表面(16)的通孔设置成单独的切口。

18.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壳体表面(16)的通孔设计成切口(27)。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切口(27)至少在某些部分具有圆弧周边轮廓。

20.
  如权利要求11到20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制动件(14)的壳体表面(16)上布置有轴向延伸的导向槽(16a)。

21.
  如权利要求11到20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制动件(14)的壳体表面(1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防止转动装置(28)。

22.
  如权利要求1到21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制动件(14)朝向夹持杆(24)的末端侧(15)上布置有啮合突起(18)。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啮合突起(18)具有横过夹持杆(24)的运动方向布置的珠形部分。

24.
  如权利要求1到2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夹持杆(24)上布置有至少一个闭锁凹部(25)。

25.
  如权利要求1到2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制动件(14)设计成由注塑成形制造的塑料零件。

26.
  如权利要求1到25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制动件(14)相对于夹持杆(24)以镜面相反方式布置。

27.
  如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外壳(2)的支承面横向设置有至少两个紧固孔(9),一个紧固孔(9)在每种情况下布置在外壳(2)的两个主要平面的两侧,该主要平面与支承面垂直。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外壳(2)具有相对于夹持杆(24)垂直延伸的轴线(S),并且至少两个紧固孔(9)具有与外壳(2)的轴线(S)成一定角度的连接线。

29.
  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紧固孔(9)中具有螺纹。

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螺纹是由金属螺纹件(9a)形成的。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螺纹件(9a)仅部分填充紧固孔(9)。

32.
  如权利要求27到31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紧固孔(9)相对于支承面是倾斜的。

33.
  如权利要求27到32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紧固孔(9)相对于制动件(14)偏离。

34.
  如权利要求27到3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外壳(2)具有至少在紧固孔(9)上延伸的高度。

35.
  如权利要求27到3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每个紧固孔(9)形成相对于制动件(14)垂直布置的轴线。

36.
  如权利要求27到35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制动件(14)相对于外壳(2)的开口(23)是对称的。

37.
  如权利要求27到36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固定孔(9)通过注塑成形与自支撑外壳(2)整体形成,使一个孔(9)在每种情况下相对于外壳(2)接收制动件(14)的区域偏离。

38.
  如权利要求27到37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支承面是由外壳(2)的外支承表面(3a)形成。

39.
  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紧固孔(9)的端面与外壳(2)的支承表面(3a)重合。

40.
  如权利要求27到39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紧固孔(9)远离支承面的末端侧终结在铆接接头形成的行列以下,加强外壳(2)的开口(23)。

41.
  如权利要求27到40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在孔(9)中设置螺钉以固定外壳(2)。

42.
  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螺钉设计成自攻型的。

43.
  如权利要求1到42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外壳(2)上设置有引导部分(40),引导部分(40)从外壳(2)与门或者门框的支承面上伸出,引导部分(40)以形状匹配的方式固定在门或者门框上。

44.
  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引导部分(40)具有肋(40a)。

45.
  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外壳(2)上的肋(40a)形成开口(23)的边缘。

46.
  如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肋(40a)具有槽(41),槽(41)具有渐进式设计。

47.
  如权利要求43到46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分(40)分别设在第一半外壳(3)和第二半外壳(4)上。

48.
  一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到47中任一项所述的门制动器的外壳,其特征在于,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分别包括两个相交面(2a),该相交面与夹持杆(24)的纵向垂直,且两个半外壳(3,4,3’,4’)在相交面(2a)上彼此相连。

49.
  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定位件(11)分别设在一个相交面(2a)上,且与定位件(11)相匹配的引导件(12)设在另一个半外壳的相交面(2a)上。

50.
  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11)设计成突起,且该引导件(12)设计成凹槽。

51.
  如权利要求49或50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具有相同设计。

52.
  一种用于制造门制动器的方法,其中,外壳(2;2’)限定出一个开口(23)且可以固定到门和门框中的一个上,外壳被与其他门组件部分相连的夹持杆(24)穿过,其中外壳(2;2’)包括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其中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在每种情况下仅形成开口(23)的一部分周边,且其中设有至少一个制动件(14),
其特征在于,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仅在插入夹持杆(24)之后彼此组装在一起,并且至少一个制动件(14)设有预加应力装置,且
该预加应力的装置在两个半外壳(3,4,3’,4’)的组装过程中由夹持杆(24)来预加应力。

53.
  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夹持杆(24)的方向上由设计成弹簧件(20)的预加应力装置来预加应力的制动件(14)布置在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中的至少一个中,且该制动件(14)在组装两个半外壳(3,4,3’,4’)之前被插入到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中的至少一个中。

54.
  如权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通过铆钉彼此连接。

55.
  用于将门制动器组装到汽车上的方法,其中外壳(2;2’)限定出一个开口(23)且可以固定到门和门框中的一个上,与门和门框中的另一个相连的夹持杆(24)穿过外壳,其中外壳(2;2’)包括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其中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在每种情况下仅形成开口(23)的一部分周边,且其中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中每一个分别包括一个相交面(2a),
其特征在于,
只有在插入夹持杆(24)之后,第一半外壳(3;3’)和第二半外壳(4;4’)才组装到所述门和门框中的一个上,且
在组装过程中,所述相交面(2a)与所述门和门框中的一个垂直。

56.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制动器的外壳(2;2’)组装成可相对于所述门和门框中的一个旋转。

57.
  如权利要求55或5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制动器的外壳(2;2’)可使用卡口连接组装到所述门和门框中的一个上。

58.
  如权利要求55或5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制动器的外壳(2;2’)可使用螺纹槽螺栓组装到所述门和门框中的一个上。

说明书

门制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制动器。
背景技术
FR 2 666 616 A1披露一种机动车门制动器,包括外壳,外壳具有第一半外壳和第二半外壳。两半外壳形成一个孔,第一半外壳和第二半外壳在每种情况下仅形成一部分孔圆周。孔中穿过一根夹持杆,夹持杆可转动地装在门组件部分上,夹持杆由两个金属的弹性叶片形成,二者在其外端彼此连接,并且在中心区域形成夹持杆的空腔。两个半外壳中的每一个形成两个圆柱凹部,两个导辊唯一可转动地装在其中,导辊装在夹持杆的空腔中,一个导辊在每种情况下与两个叶片中的一个叶片的相应平侧面接触。外壳中还有两个唯一可转动的导辊,与上述导辊垂直对齐,并与两个叶片的薄的外平侧面接触。两个叶片具有波形轮廓,相对于宽度轴线是对称的。同时该轴线是外壳的对称轴线。两个导辊固定在波形凹槽中,并形成制动器的优选闭锁位置。这种类型的门制动器的缺点在于,夹持杆包括两个叶片,两个叶片形成空腔,从而导致,例如,经常使用门造成的夹持杆轻微变形。当两个叶片中的一个变形时,或者两个都变形时,波形轮廓非对称变形,并且形成的闭锁位置位移或消失,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门不再固定不动,或者甚至门不可能固定不动。另外的缺点是,导辊同时形成固定和引导夹持杆的作用。结果,一方面,为了固定导辊和叶片之间必需较高的摩擦接触;另一方面,为了便于门的运动,必须实现导辊在叶片上的滑动,从而造成必须对固定折衷或对门的运动折衷的缺点。
US 6,446,305 B1披露一种门制动器,包括单件的外壳,外壳具有孔,孔中穿过夹持杆。外壳通过螺钉或铆钉以及两个制动件固定在门或门框架上,两个制动件在每种情况下包括导向,并且外壳中装有弹簧,弹簧将导向预压到夹持杆上。夹持杆装在两个接触面之间,其宽侧面与制动件的两个接触部分接合。夹持杆的宽侧具有上升斜面,结果,在打开门时,由于斜面的上升与两个弹簧作用相反,制动件必须克服一个力,从而防碍门的打开动作。夹持杆的斜面还具有落差,从而在门的关闭动作时阻碍门的运动。门制动器外壳的单件设计导致组装复杂,并且将门制动器装到门上或门框上是复杂的,因为当夹持杆置于外壳中时,制动件必须处在夹持杆周围并且同时在外壳内。
US 5,173,991 A披露一种门制动器,包括外壳和覆盖外壳的盖。外壳和盖每个都有孔,彼此相互对齐。外壳和盖通过两个螺钉以固定在门或门框上。两个孔中穿过夹持杆,夹持杆具有上和下平侧面,两个平侧面中的每一个具有沿夹持杆延伸方向的槽。在两个槽中具有固定相应制动件的凹部。两个制动件中的每一个包括球和塑料件,球与夹持杆的槽接触,塑料件被弹簧沿夹持杆方向预加应力,并且球装在远离弹簧的一侧。在门的打开或关闭运动过程中,夹持杆由外壳引导,并且两个制动件的球沿槽运动,槽的凹部构成门运动的闭锁位置。这种类型的门制动器的缺点在于,门制动器的装配复杂,因为首先必须要将两个制动件装在夹持杆周围,接着必须将夹持杆和两个制动件同时引导到外壳中,以便随后能用盖关闭外壳。
WO 01 90 518 A1披露了一种门制动器,其中夹持杆穿过整体设计的外壳中的孔,两个轴向可移动的制动件装在外壳中,制动件被相应的压缩弹簧沿夹持杆方向预加应力,并具有在朝向的一侧具有球形接合拱顶,接合拱顶与夹持杆接触。夹持杆装在两个制动件的接合拱顶之间,夹持杆具有与球形接合拱顶匹配的圆弧设计的闭锁位置。在外壳中具有两个孔,用于将外壳通过螺钉紧固到机动车上。两个孔距离夹持杆相同距离,孔排列在制动件的位移平面与外壳在机动车的紧固平面之间。这种类型的门制动器的缺点是,制动件的接合拱顶是球形设计,因此夹持杆上的闭锁位置必须具有较大设计,结果仅有可能形成有限数量的闭锁位置,并且特定夹持力受到限制。另外的缺点是,孔处于机动车和制动件位移平面之间,从而导致外壳有相当大的总高度,并且制动件作用在夹持杆的力产生大的力矩,特别是在紧固外壳的螺钉上,因为距离外壳在相应门组件部分上的支撑平面的距离远。此外,将门制动器装在机动车上复杂,因为首先将两个制动件置于外壳中,接着必须引导夹持杆穿过孔,克服两个压缩弹簧的预加应力穿过外壳,以便最终用螺钉以固定在机动车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地目的是提供一种门制动器,使得可以可靠和牢固地夹持门,并且可以低成本地生产。
此目的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门制动器实现的。
通过将门制动器的外壳设计成可彼此相连的两个半外壳所达到的作用是,简化了装配外壳时夹持杆穿过外壳的孔,特别是由于两个半外壳的每一个仅仅形成一部分孔,从而便于夹持杆的插入。
当门制动器具有两个半外壳时,将沿夹持杆方向由弹簧预加应力的制动件装到两个半外壳中至少一个时,使作用在夹持杆上的力由制动件沿轴向传递到夹持杆上,从而使夹持杆可以牢固地保持在门制动器中,因此牢固地夹持门。
制动件优选地沿夹持杆的宽侧保持夹持杆,结果制动件与夹持杆之间的接触面相当大,改善了从制动件到夹持杆的力传递。制动件方便的安装方式使其相对于孔的边缘可以垂直调节,从而制动件的位移以及制动件与夹持杆之间的接触是沿直线进行的。结果,进一步避免了调节过程中制动件的倾斜,从而固定力直接作用在夹持杆上。
制动件优选地具有啮合突起,它横过夹持杆运动方向延伸,并设计成珠形状,从而减小制动件与夹持杆之间的接触面。由此同时将固定力集中在较小接触面上并得到加强,从而保证夹持杆的固定不动。
优选地在两个半外壳的每一个中具有相应的制动件,两个制动件的每一个具有啮合突起。两个制动件方便地插入两个半外壳中,使啮合突起彼此相对。结果,两个制动件从两侧对夹持杆施加夹持力,达到保持的目的,从而增大作用在夹持杆上的夹持力。此外,通过从两侧对夹持杆施加作用力,可以避免在保持位置和/或在运动过程中的不利倾斜。弹簧优选地包括压缩弹簧,其一部分装在制动件内,制动件具有一个空腔。结果,压缩弹簧在制动件中得到稳定的引导,从而压缩弹簧在保持夹持杆时仅仅产生轴向伸缩,压缩弹簧不可能弯曲到不利的方向。结果,压缩弹簧施加在制动件上的力直接朝向夹持杆。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外壳的孔比夹持杆的两端区域具有较小尺寸,从而当夹持杆装入后可以连接两个半外壳。这使外壳的孔可以与夹持杆的尺寸匹配。孔的尺寸也同时确定了两个半外壳的尺寸。这意味着两个半外壳可以有利地设计成紧凑模式,从而使门制动器具有紧凑设计。
当操作门时,夹持杆以横过半外壳施加的力作用在两个半外壳上。为了抵抗横向力,两个半外壳优选地通过铆钉彼此连接,从而便于增大外壳刚性并增强外壳抵抗作用力。因此,两个半外壳可以由轻的材料制成,例如塑料,因为铆钉承受了作用力。
制动件优选地具有壳体表面,壳体表面具有通道,从而有利地实现制动件具有弹性设计的作用。制动件的弹性使其可以在插入半外壳过程中避免制动件倾斜,并使制动件沿所需轴向插入。
外壳有利地具有两个孔,横过外壳的支承面对齐,紧固孔排列在外壳两个主面的两侧,主面垂直于支承面,从而外壳的牢固紧固。此外,可以将两个紧固孔有利地布置在制动件旁边,从而有利地减小外壳的总高度。
外壳具有引导部分,此引导部分从外壳在门组件部分(门或门框)的支承面上突出,并可以按形状匹配的方式固定在相应的门组件部分。这使门制动器可以容易地装到门组件部分上,因为突出的引导部分预先确定了门制动器与门组件部分的明确对齐。结果,这还避免了门组件部分与门制动器彼此间隔一个距离,从而使门制动器以节约空间方式装在门组件部分上,不会被门的使用者明显看到不美观,或者看到夹持杆是令人厌烦的。
引导部分优选地具有肋,便于形成外壳的孔边缘,并且具有渐进式设计的槽。由此实现的作用是,当安装门制动器的外壳时,外壳相对于门组件部分的方向是通过槽预先确定的。这保证外壳按所需方式安装。
在每种情况下将肋有利地装在两个半外壳的一个上所实现的作用是,外壳与门组件部分之间的紧固力均匀地分布到两个半外壳上,因此保证了门制动器的牢固安装。并且,避免了倾转或倾斜的安装。
为了保证门制动器的牢固安装,两个半外壳的每一个优选地具有螺钉孔,用于紧固门制动器。螺钉提供的紧固可以认为是紧固门制动器的另外可能性,或者是帮助引导部分紧固的额外紧固。当具有额外紧固时,首先通过引导部分将外壳装到门组件部分,然后再通过螺钉辅助性地紧固。
两个半外壳优选地在每种情况下具有相交面,相交面垂直于夹持杆延伸的方向。两个半外壳有利地在相交面彼此连接。相交面形成两个半外壳的明确连接面,结果避免了两个半外壳的错误组装。通过相交面上的定位件和引导件有利地实现组装,其中一个定位件有利地对应于一个引导件。
为了使门制动器的生产和制造更加高效,两个半外壳有利地具有相同设计。因此,仅需要单条生产线,并达到大的系列长度。
两个半外壳优选地是由塑料通过注塑成形生产的,用于螺钉的金属螺纹有利地同时注射到孔中,结果省去了随后螺钉的复杂装配。
使用一种生产具有设计成两部分的外壳的门制动器的方法,其中第一半外壳和第二半外壳仅形成一部分孔,孔中穿过夹持杆,并且两个半外壳中的至少一个装有制动件,通过仅仅在插入夹持杆之后连接两个半外壳,同时用于制动件的预加应力装置由夹持杆预加应力,实现简单和牢固地装配。由此达到的作用是,在单独一个工序中实现夹持杆插入以及制动件预加应力。所达到的另外作用是,门制动器可以预先组装成一个部分,然后再固定到指定的门组件部分。
在此方法的一个优势进展中,在两个半外壳的一个中,作为预加应力装置的弹簧沿夹持杆方向对制动件预加应力。弹簧和制动件都在两个半外壳连接之前插在特定的半外壳中。由此达到的作用是,当组装门制动器时,避免在插入夹持杆过程中另外保持制动件,因为制动件和弹簧由半外壳单独约束。另外,这预先确定了制动件与夹持杆按所需方式对齐,并且有利地避免了插入夹持杆造成的制动件和/或弹簧的倾斜可能性。
一种安装门制动器的方法,其中第一半外壳和第二半外壳仅仅在插入夹持杆之后连接到门或门框上,并且相交面在连接过程中垂直对齐门或门框,这使组装简单,因为安装到门或门框上是在插入夹持杆之后进行的,两个半外壳的相交面有利地垂直对齐门或门框。相交面的垂直排列使安装过程中外壳在机动车上的位置明确,结果可以在任何时间检验对齐,保证外壳紧固在所需位置。
在此方法的一个优选进展中,外壳通过一个可转动的运动连接到门或门框上,优选的是卡口连接。这避免了复杂的紧固操作,因为卡口连接通过简单的转动使两个部分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将从下面的描述以及附属的权利要求中显现出来。
下面参考附图,利用根据本发明门制动器的优选代表性实施例更加详细地解释本发明。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门制动器的优选代表性实施例的剖面;
图2表示图1中门制动器的外壳的半外壳的平面图;
图3表示图2的半外壳的正视图;
图4表示图1中门制动器的分解图;
图5表示图2中门制动器的外壳细节的放大图;以及
图6表示根据本发明的门制动器的第二代表性实施例。
图1到图4表示门制动器1的第一代表性实施例,其中外壳2可以紧固在一个门组件部分即门或门框上,外壳2具有矩形截面的开口23,装在另外门组件部分上的夹持杆24从其穿过。装在外壳2中并沿矩形开口23的方向轴向预加应力的制动件14作用在夹持杆24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形成在夹持杆24的两个平侧面的至少一个上的闭锁凹部25,制动件根据夹持杆24的位置插入闭锁凹部25或者从该处退回。外壳2沿支承面3a靠在门组件部分上。
外壳2包括第一半外壳3和第二半外壳4,二者具有相同设计,因此作为两个半外壳3、4的例子,首先说明第一半外壳3的结构,第二半外壳4具有相应的设计和参考数字。
半外壳3设计成一端敞开的中空圆柱体,并包括朝向远离开口23的闭合底侧5、壳体6和前侧7,前侧7包括中空圆柱体的圆形释放开口13,圆形释放开口13并入与其横向的多边形开口23。
前侧7包括第一边缘7a、第二边缘7b、第三边缘7c和第四边缘7d,它们形成半外壳3的圆形释放开口13。第一和第二边缘7a、7b以及第三和第四边缘7c、7d彼此成对相对布置。第一和第二边缘7a、7b相对于第三和第四边缘7c、7d突出一个距离a。矩形间隙10形成后处于前侧7的中心区域,并相对于轴S对称布置,轴S对称地分割前侧7(见图2)。第三和第四区7c、7d与半外壳3的圆形释放开口13对齐,而相比之下第一和第二边缘7a、7b突出距离a。
设计成突起的定位件11位于第二边缘7b上。设计成凹部的引导件12处于第一边缘7a上(见图3)。当两个半外壳3、4组装时,第一半外壳3的定位件11或引导件12与第二半外壳4的引导件12或定位件11接合,从而两个半外壳3、4彼此按所需对准方式取向,并轴向插在一起。
此外,在上半的两个边缘7a、7b设置有平行于中空圆柱体穿过这些边缘的相应孔29。为了连接两个半外壳3、4,将铆钉30插入孔29中并固定。
在远离支承面3a的一侧,软塑料的减震条26装在壳体6形成的外表面的上方,并沿开口23的两个相对周边区域横过孔29固定。
半圆形的突起8(见图2)大约在其范围的中心且靠近轴S的一侧并横向偏离轴S布置在大约壳体6的高度一半处,与壳体6成整体。
在突起8中,垂直支承面3a形成孔9,横向布置突起8意味着孔9并不穿入半外壳3的空腔,或者从下面支撑它。孔9末端与半外壳3的平面侧3a平齐,这一侧形成外壳2在门或门框上的支承面。
金属螺纹部分9a形成在孔9中,并且用于通过螺栓将半外壳3紧固。突起8伸出到大约半外壳3总高度一半以上,朝向平面侧3a,用于铆钉30的孔29布置在另一半上。
图1表示门制动器1的剖面图,半外壳3具有U形截面。在这种情况下,底侧5形成U形的底,U形的两个臂6a、6b是由壳体6的切口形成的。
制动件14通过圆形释放开口13插入半外壳3中形成的中空圆柱体,制动件在所述中空圆柱体中被轴向引导,并具有比中空圆柱体深度短的宽度,从而制动件14可以在半外壳3中轴向位移。
制动件14是通过注塑成形由塑料制成的中空零件,包括前端侧15、壳体表面16和后侧17,后侧17远离前端侧并具有由壳体表面形成的中心入口。在制动件14的内部,壳体表面16形成中空圆柱体设计的内部空间。
前端侧15设计有啮合突起18,啮合突起横过壳体表面16延伸在制动件14的整个直径上,并且从横截面看具有圆弧设计(图5),从纵截面看其宽度有长的伸出设计。啮合突起18大体上与夹持杆24上对齐的闭锁凹部25互补,大体上与穿过外壳2中形成的开口23的运动方向垂直。
啮合突起18的尺寸加工成,伸出半外壳3前侧7的距离a的第一和第二边缘7a、7b比制动件14啮合突起18的最前边缘进一步伸出一个距离c,距离c在数量上小于距离a。
前端侧15朝向内部空间的表面区域具有中心环22,中心环22与制动件14同轴并且是弹簧20的内径支撑。弹簧20设计成螺旋弹簧并支撑在前端侧15朝向内部空间的表面区域。弹簧20的第一端20a靠在半外壳3的底侧5上,第二端20b轴向靠在环22和壳体表面16形成的环形区,并且径向至少在其近端区被壳体表面16包围。弹簧20作用在制动件14上的力将所述制动件的前端侧15朝夹持杆24的方向向前推压,而弹簧20被向后推并根据推动车辆门时闭锁凹部25的位置而受力。在底5的内端侧,环21与环22同轴地类似布置,该环将螺旋弹簧20定在中心,并从内侧在径向引导弹簧20,也在环21的范围内轴向引导弹簧20。
壳体表面16有三个孔,沿制动件14轴向从后侧开始延伸,并设计成切口27(见图4),切口27沿壳体表面16的周向排列,使每种情况下两个相邻切口27相互偏离的角度为120°。
切口27延伸到大约超过制动件14长度的一半。在制动件14的开口后侧17,在切口27的其余区域27a是无切口的。在制动件14朝向前端侧15的区域,切口27具有圆弧区,切口27的轮廓从圆弧区到后侧17展宽。切27使制动件14便于弹性或柔性设计,结果,如果制动件14倾斜,则由于门的运动夹持杆24作用在制动件14的力使所述制动件稍微变形,使其回到作用位置。
壳体表面16在外侧具有轴向延伸的、以交替方式设置的各个圆弧槽的外导向槽16和肋。导向槽与半外壳3中空圆柱体中互补设计的内导向槽配合,从而形成制动件14的直线导向,并且相应零件的材料是根据滑动接触优化的。
此外,沿制动件14壳体表面16轴向范围,比导向槽高出的两个肋偏离180°彼此相对,这两个肋与半外壳3、4的壳体6中轴向形成的相应凹槽28a相互作用(见图5),因此形成防止转动的装置28,以便确保制动件14在相应外壳部分3、4中的正确安装位置。
制动件14的长度比中空圆柱体的深度短,从而后侧17总是距离半外壳3底侧5一个距离b,由此距离制动件14可以在半外壳3内位移,压缩弹簧20。
当弹簧20松驰时,壳体表面16相对于啮合突起18突出的近端区域大约对齐中空圆柱体的圆形释放开口13。
门制动器1包括两个相同的半外壳3、4,二者彼此连接,相应的前侧7彼此相对,两个半外壳3、4的第一和第二突出边缘7a、7b以平齐的方式彼此接触,并且两个半外壳3、4中每一个形成相交面2a。两个相交面2a形成外壳2的连接面V(见图2),彼此连接的两个半外壳3、4相对连接面V对称,特别是,两个半外壳3、4都有一个制动件14。
两个半外壳3、4分别形成的间隙10形成用于夹持杆24的开口23。开口23是矩形的,由形成开口23边界的边缘7a、7b、7c和7d界定。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各个半外壳3、4的边缘7a、7b、7c和7d在每种情况下仅在自己所在半边形成外壳2的开23的一部分。
夹持杆24的中心区穿过外壳2的开口23。夹持杆24具有矩形外轮廓,并且是实体零件,例如,具有金属芯的硬像胶或类似物体。夹持杆24宽度大体上大于制动件14到第一和第二边缘7a、7b的距离c的两倍,轴向相对制动件14的中间区域形成距离c。开口23的尺寸与夹持杆24中心区域的尺寸匹配,并小于末端区域24a、24b,末端区域24a、24b用于可转动地将夹持杆24固定在特定门组件部分上,当门打开的初始和最后偏转时,末端区24b通过螺栓24c可转动地装在夹持杆24上。
两个闭锁凹部25形成在夹持杆24的外周上,凹部设计成夹持杆24上的弯曲部分,一个闭锁凹部25在每种情况下装在夹持杆24的一侧。弯曲的形状与制动件14上的啮合突起18的头部轮廓匹配。制动件14被压缩弹簧20沿夹持杆24方向预加应力,并与夹持杆24的闭锁凹部25摩擦接触。闭锁凹部25形成门的优选固定位置。必须理解的是,在夹持杆24上可以安排门的多个优选固定位置。
当打开门时,夹持杆24移动通过外壳2的开口23,由压缩弹簧20预加应力的制动件14移动到特定半外壳3、4的后区,并且制动件14与夹持杆24的摩擦接触变成滑动接触,从而毫不费力地引导夹持杆24通过外壳2的开口。如果门的运动停止,滑动接触再次变为摩擦接触,制动件14闭锁在夹持杆24的一个闭锁凹部25中,两个制动件14通过压缩弹簧20提供的力从两侧在闭锁凹部25处作用于夹持杆24并固定它,从而固定地保持门。
在组装门制动器1时,首先将两个制动件14插入两个半外壳3、4,压缩弹簧20插在空腔中。接着,将夹持杆24插在两个半外壳3、4之间,使夹持杆24的中心区被外壳2的开口23包围。在通过铆钉30连接两个半外壳3、4时,定位件11以匹配的方式与引导件12配合,从而得到两个半外壳3、4彼此所需的对齐。
两个半外壳3、4沿相交面2a形成的连接面V在突出边缘7a、7b外通过两个铆钉30彼此连接。制动件14与夹持杆24接触,由于两个制动件14之间的距离相当于距离c的两倍,并且夹持杆24的宽度较大。结果,制动件14在压缩弹簧20的作用力下沿相反方向同时在半外壳3、4中移动,压缩弹簧20沿夹持杆24方向对制动件14预加应力。然后通过孔9中的螺栓将门制动器1装到机动车上。
图5表示门制动器1’的第二代表性实施例。与第一代表性实施例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相同的部分或结构上可类比的部分。由于本发明的两个代表性实施例的操作方式是可类比的,下面描述两个代表性实施例之间的本质差别。
与图1到4所示的代表性实施例相比,图5所示的半外壳3’、4’形成外壳2’,但没有固定外壳2’的孔9。相反,提供了两个引导部分40,垂直对齐两个半外壳3’、4’的边缘7a。引导部分40对齐半外壳3’、4’的特定前侧7。引导部分40在边缘7b的方向横向偏离第一半外壳3’的对称轴S。
引导部分40具有肋40a和槽41。槽41在离开一定距离处平行半外壳3’的前侧7延伸,此距离在边缘7b的方向从边缘7a在轮廓上增大。槽41具有渐进式设计。
与第一代表性实施例相比,门制动器1’按如下所述固定在机动车上。在用于固定门制动器1’的区域,机动车具有孔,孔的尺寸对应于外壳2’的开口23的尺寸。门制动器1’被在孔上引导,槽41在距离前侧7最小距离处靠在孔上。槽41可以插入机动车的孔中。接着,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门制动器1’,具有渐进式设计的槽41与机动车的孔边缘形成非正的连接,使肋40a在孔内被引导。
作为另外的选择,也可以按反方向布置槽41的渐进性,沿边缘7b的方向从边缘7a开始在轮廓中减小距离。为了紧固门制动器1’,当它插入机动车的孔之后,然后需要逆时针旋转。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两个代表性实施例综合,使门制动器首先通过旋转运动连接到机动车,然后进一步通过螺栓牢固地固定,螺栓装在半外壳的孔中。

门制动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门制动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门制动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门制动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制动器.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制动器,它包括:固定在门或门框上的外壳(2);夹持杆(24),它穿过外壳(2)的开口(23)并固定在门和门框中的相应另一个上,从而可以转动;至少一个制动件(14),它被朝向夹持杆(24)的方向预加应力,并插在外壳(2)中的壳体表面(16),从而可以轴向移动;以及至少两个紧固孔(9),其取向与外壳(2)的定位面成一个角度。本发明的目的是改进一般的门制动器,从而它可以可靠和牢固地夹持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