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制备方法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
剂的制备方法,属于聚氨酯材料领域。
二、背景技术
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增稠剂,它是由亲油-
亲水-亲油三嵌段结构组成的聚合物,由于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得其增稠的机理、流变性特
性都不同于传统的增稠剂,相比传统增稠剂其增稠能力强,流平性和储存稳定性好,涂膜丰
满度高等特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传统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多为线性结构,通常由过量的异氰酸酯与聚乙二醇反
应制备预聚体,然后长链的烷醇进行封端制备得线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但是直链型聚
氨酯缔合型增稠剂是两端带有疏水基团的结构,其在乳液体系中形成的是两点缔合的方式
来达到增稠效果,其增稠效果容易受温度影响而变差。CN 101096475A公开了一种线型水性
聚氨酯增稠剂的合成方法,其所合成的聚氨酯增稠剂属于传统的烷基链封端的聚氨酯增稠
剂,其增稠效果一般,且增稠后的乳液储存稳定性不好。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中,疏水基团
的疏水缔合作用对增稠性能起主导,多点缔合的结构要优于传统线型聚氨酯增稠剂,CN
101633718A将异氰酸酯与聚醚二元醇反应制备预聚体,然后将自制的疏水性二醇引入预聚
体进行扩链,然后烷基醇进行封端制备了梳型的聚氨酯增稠剂,但其疏水性二醇的制备复
杂,难以应用于实际。CN 104211941A公开了一种星型聚氨酯增稠剂的合成方法,利用环氧
乙烷开环合成星型的聚乙二醇,然后与烷基异氰酸酯反应合成星形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其增稠效果和稳定性都得到提高。但其疏水性二醇和星形聚乙二醇的合成较为繁琐,实际
应用比较困难。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传统聚氨酯增稠剂合成工艺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稳定性好、增
稠性能优异的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脱水处理
将聚乙二醇加入反应器中,升温至100~120℃,真空脱水2~5h;所述聚乙二醇分
子量优选1000~10000g/mol。
2、预聚
将脱水后的聚乙二醇冷却至40~60℃,在氮气保护下,搅拌滴加异氰酸酯溶液(溶
剂为丙酮、甲乙酮或N,N-二甲基甲酰胺),滴完后于40~60℃保温10min,然后升温至70~
110℃,反应2~5h,得到预聚体。
异氰酸酯与聚乙二醇中-NCO/-OH的摩尔比控制在1~2:1。
所述异氰酸酯选自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苯二异氰酸酯、
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6-二异氰酸酯甲基己酸酯、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4,4'-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萘-1,5二异氰酸酯、四甲基二亚甲基二
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3、半封端反应
预聚反应完成后,保持体系的温度70~110℃,向体系中加入封端剂和催化剂,进
行半封端反应,反应时间为2~5h。
所述封端剂为长链烷醇,所述长链烷醇为C8~18的直链烷基醇,封端剂与聚乙二
醇的质量比为1~2:1;
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顺丁烯二酸二丁基锡、辛酸锌中的一
种或几种,催化剂的添加量为聚乙二醇和异氰酸酯总质量的0.05~5%。
4、扩链反应
半封端反应完成后,体系降温至60~75℃,加入小分子扩链剂进行扩链反应,反应
时间2~6h,得到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
所述小分子扩链剂包括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
基氨基甲烷中的一种,异氰酸酯与小分子扩链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1~1。
本发明反应过程示意如下:
本发明制备的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可应用于含水体系的增稠,含水体系包括
乳胶漆、粘合剂、皮革、造纸、印染、清漆、化妆品制剂及个人护理产品。
本发明所合成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结构有多条疏水性长链,分子量较大,且在
水相或乳液体系中可以形成较为完整稳定的疏水缔合型网络结构,使得其具有较强的增稠
性能和较好的稳定性。本发明所合成的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对乳液具有很好的增稠效果,
在较低用量下可以有效提高乳液的黏度,而且具有低剪切力作用下具有高粘度、高剪切力
作用下低施工黏度的特点,符合对增稠剂的应用要求,且合成所需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应
用前景。
本发明相对现有的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异氰酸酯与聚乙二醇制备预聚体,长链烷醇进行半封端反应,然后利
用小分子多元醇进行扩链,制备了一种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这种星型水性聚氨
酯缔合型增稠剂分子结构上具有多条疏水链段,在水相或乳液体系中,疏水基团之间或疏
水基团与乳胶粒子之间可以相互缔合形成胶束,胶束末端的疏水端基又可以和其他胶束的
疏水端基缔合,彼此间的多点缔合作用使得体系中形成较为完整的空间网络结构,其可以
在较低浓度下显著提高乳液的黏度,且分子间的缔合和解缔合作用又使得增稠后的体系在
低剪切作用下的高粘度和高剪切作用下的低施工黏度的特性。
本发明可以根据应用的要求,对聚乙二醇的分子量、扩链剂结构和封端剂的结构
等进行调整,来调节所制备的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结构,从而调节增稠剂的增
稠性能。如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通过控制异氰酸酯、扩链剂和封端剂的种类不变,改
变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制备了三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且
三种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增稠性能因分子量差异也不同。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制备的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红外谱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水溶液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
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脱水处理
将分子量为6000g/mol的聚乙二醇40g加入反应器中,升温至110℃真空脱水3h;
2、预聚
将脱水后的聚乙二醇冷却至55℃,在氮气保护下,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的丙酮溶液,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质量为2.96g,滴完后于55℃保温10min,然后升
温至85℃反应3h,得到预聚体。
3、半封端反应
预聚反应完成后,保持体系的温度85℃,向体系中加入1.61g十六烷醇和0.06g二
月桂酸二丁基锡进行半封端反应,85℃反应3h。
4、扩链反应
半封端反应完成后,体系降温至75℃,加入0.447g三羟甲基丙烷(TMP),扩链反应
3h,反应结束后,将样品转移至表面皿,然后70℃真空干燥24h得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
稠剂。
将制备的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样品加热熔融以后,用玻璃毛细管将其
均匀涂在KBr压片上,利用美国Nicolet公司Nexus870型傅利叶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红外
分析,测定的范围:400-4000cm-1,得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2270~
2280cm-1处的吸收峰基本消失,说明体系中-NCO基团已完全反应。3342cm-1处的吸收峰为所
生成的氨基甲酸酯中N-H键的伸缩振动所产生的,同时1718cm-1处的吸收峰为氨基甲酸酯中
C=O伸缩振动的特征吸收峰,此处峰形增强,说明-OH与-NCO反应生成了氨基甲酸酯。
称取本实施例制备的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样品溶于共溶剂(乙二醇与水
质量比为:1:1)中,置于60℃恒温水浴保温10min,待样品溶解,搅拌混匀,配制质量分数为
10%的增稠剂溶液,利用英国马尔文公司Gemini-HR Nano型旋转流变仪进行流变性测定
(剪切速率变化范围:0.01~1000s-1,测试温度:25℃),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增稠剂溶液在低剪切速率时保持较高的黏度,高剪切力的作用下
黏度变稀。向体系施加外在剪切力,当剪切力较小时,不足以破坏体系形成的网络结构,黏
度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当剪切力增大时,缔合网状结构中较为薄弱的地方受外力作用,
其所受外力大于分子间缔合作用力时,体系发生解缔合作用,缔合缠绕的网络结构受到破
坏,出现剪切变稀的现象。所以制备的增稠剂溶液具有很好的触变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脱水处理
将分子量为4000g/mol的聚乙二醇40g加入反应器中,升温至110℃真空脱水3h;
2、预聚
将脱水后的聚乙二醇冷却至55℃,在氮气保护下,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的丙酮溶液,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质量为4.44g,滴完后于55℃保温10min,然后升
温至85℃反应3h,得到预聚体。
3、半封端反应
预聚反应完成后,保持体系的温度85℃,向体系中加入2.42g十六烷醇和0.06g二
月桂酸二丁基锡进行半封端反应,85℃反应3h。
4、扩链反应
半封端反应完成后,体系降温至75℃,加入0.67g三羟甲基丙烷(TMP),扩链反应
3h,反应结束后,将样品转移至表面皿,然后70℃真空干燥24h得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
稠剂。
将制备的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样品加热熔融以后,用玻璃毛细管将其
均匀涂在KBr压片上,利用美国Nicolet公司Nexus870型傅利叶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红外
分析,测定的范围:400-4000cm-1,得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2270~
2280cm-1处的吸收峰基本消失,说明体系中-NCO基团已完全反应。3342cm-1处的吸收峰为所
生成的氨基甲酸酯中N-H键的伸缩振动所产生的,同时1718cm-1处的吸收峰为氨基甲酸酯中
C=O伸缩振动的特征吸收峰,此处峰形增强,说明-OH与-NCO反应生成了氨基甲酸酯。
称取本实施例制备的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样品溶于共溶剂(乙二醇与水
质量比为:1:1)中,置于60℃恒温水浴保温10min,待样品溶解,搅拌混匀,配制质量分数为
10%的增稠剂溶液,利用英国马尔文公司Gemini-HR Nano型旋转流变仪进行流变性测定
(剪切速率变化范围:0.01~1000s-1,测试温度:25℃)。
本实施例合成的增稠剂样品也具有低剪切速率时保持较高的黏度,高剪切力的作
用下黏度变稀。向体系施加外在剪切力,当剪切力较小时,不足以破坏体系形成的网络结
构,黏度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当剪切力增大时,缔合网状结构中较为薄弱的地方受外力
作用,其所受外力大于分子间缔合作用力时,体系发生解缔合作用,缔合缠绕的网络结构受
到破坏,出现剪切变稀的现象。所以制备的增稠剂溶液具有很好的触变性。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制备方法如下:
1、脱水处理
将分子量为8000g/mol的聚乙二醇40g加入反应器中,升温至110℃真空脱水3h;
2、预聚
将脱水后的聚乙二醇冷却至55℃,在氮气保护下,搅拌滴加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的丙酮溶液,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质量为2.22g,滴完后于55℃保温10min,然后升
温至85℃反应3h,得到预聚体。
3、半封端反应
预聚反应完成后,保持体系的温度85℃,向体系中加入1.21g十六烷醇和0.06g二
月桂酸二丁基锡进行半封端反应,85℃反应3h。
4、扩链反应
半封端反应完成后,体系降温至75℃,加入0.335g三羟甲基丙烷(TMP),扩链反应
3h,反应结束后,将样品转移至表面皿,然后70℃真空干燥24h得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
稠剂。
将制备的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样品加热熔融以后,用玻璃毛细管将其
均匀涂在KBr压片上,利用美国Nicolet公司Nexus870型傅利叶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红外
分析,测定的范围:400-4000cm-1,得样品的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2270~
2280cm-1处的吸收峰基本消失,说明体系中-NCO基团已完全反应。3342cm-1处的吸收峰为所
生成的氨基甲酸酯中N-H键的伸缩振动所产生的,同时1718cm-1处的吸收峰为氨基甲酸酯中
C=O伸缩振动的特征吸收峰,此处峰形增强,说明-OH与-NCO反应生成了氨基甲酸酯。
称取本实施例制备的星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样品溶于共溶剂(乙二醇与水
质量比为:1:1)中,置于60℃恒温水浴保温10min,待样品溶解,搅拌混匀,配制质量分数为
10%的增稠剂溶液,利用英国马尔文公司Gemini-HR Nano型旋转流变仪进行流变性测定
(剪切速率变化范围:0.01~1000s-1,测试温度:25℃)。
本实施例合成的增稠剂样品也具有低剪切速率时保持较高的黏度,高剪切力的作
用下黏度变稀。向体系施加外在剪切力,当剪切力较小时,不足以破坏体系形成的网络结
构,黏度未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当剪切力增大时,缔合网状结构中较为薄弱的地方受外力
作用,其所受外力大于分子间缔合作用力时,体系发生解缔合作用,缔合缠绕的网络结构受
到破坏,出现剪切变稀的现象。所以制备的增稠剂溶液具有很好的触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