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601323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4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306979.4

申请日:

2009.09.14

公开号:

CN101705739A

公开日:

2010.05.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F 10/00申请日:20090914|||公开

IPC分类号:

E04F10/00; E04D13/00

主分类号:

E04F10/00

申请人:

黄振利

发明人:

黄振利

地址:

311255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阳镇八甲山工业区浦江一路杭州翰将工具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代理人:

林宝堂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础单元,包括至少一基板,该基板具有一低板体部,及一高于该低板体部的高板体部;一侧挡单元,包括至少一侧挡板,该侧挡板具有一顶端部及一底通部,并相间隔于基板,且与基板共合配合界定出至少一排水道;一顶挡单元,包括至少一顶挡板,该顶挡板具有一侧通部及一高于该侧通部的安装部,该侧通部相间隔于该侧挡板,并低于该顶端部,且高于该底通部,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共同配合界定出至少一第一通风道。本发明的侧挡板挡掉侧向雨水,并让通风路径呈向弯曲形态,而不会进水,从而提高了防雨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础单元,包括至少一基板,该基板具有一低板体部,及一高于该低板体部的高板体部; 一侧挡单元,设置于该基础单元,并包括至少一侧挡板,该侧挡板具有方向相反的一顶端部及一底通部,该底通部高于该低板体部,并相间隔于基板,且与基板共合配合界定出至少一排水道; 一顶挡单元,连接该基础单元与该侧挡单元,并包括至少一顶挡板,该顶挡板具有一侧通部及一高于该侧通部的安装部,该安装部与高板体部皆位于侧挡板的同一侧,该侧通部相间隔于该侧挡板,并低于该顶端部,且高于该底通部,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共同配合界定出至少一第一通风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基础单元包括二块基板,还包括二块分别设置于该等基板的支撑板,每一支撑板具有相反的一底支撑部及一顶通部; 该侧挡单元包括二块侧挡板; 该顶挡单元包括二块顶挡板,该顶挡板分别相间隔该顶通部,该顶挡板分别与该顶通部共同配合界定出二条分别高于该第一通风道的第二通风道。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顶挡板上的侧通部低于该侧档板上的顶端部与该支撑板上的顶通部之间连线的高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侧挡单元的侧挡板与该顶挡板的一夹角小于90度;该基板与该支撑板之间的夹角Q在60度至120度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侧挡单元还包括二个底连接件及二个侧连接件,该底连接件连接该底通部与该基板,该底连接件、该基板与该底通部共同配合界定出该排水道,该侧连接件连接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该侧连接件、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共同配合界定出第一通风道; 该基础单元还包括二个顶连接件,该顶连接件连接该顶通部与该顶挡板,该顶连接件、该顶通部与该顶挡板共同配合界定出第二通风道。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基础单元的每一基板还具有一连接该高板体部与该低板体部的连接板体部,该高板体部相互连接并共同形成一可通风的顶窗口,该支撑板的底支撑部分别设置于该连接板体部; 该顶挡单元的每一顶挡板还具一顶挡连接部,该安装部位于该顶挡连接部与该侧通部间,该顶挡连接部相互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基础单元的基板一呈直立,该侧挡单元的侧挡板一倾斜连接于该基板,该顶挡单元的安装部一直接设置于该基板一并与侧挡板一相连。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侧挡单元还包括一底连接件一及一侧连接件一,该底连接件一连接该底通部一与该 低板体部一,该底连接件一、该基板一与该底通部一共同配合界定出该排水道一,该侧连接件一连接该侧通部一与该侧挡板一,该侧连接件、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共同配合界定出该第一通风道一,该安装部一设置于该高板体部一,该基板一形成一位于该高板体部一与低板体部一之间的通风窗,该排水道一低于该通风窗.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顶挡单元的安装部相间隔于该高板体部,并与该高板体部共同配合界定出一高于该第一通风道的第二通风道,该侧挡板倾斜于该基板。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侧挡单元还包括一底连接件及一侧连接件,该底连接件连接该底通部与该低板体部,该底连接件、该基板与该底通部共同配合界定出该排水道; 该侧连接件连接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该侧连接件、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共同配合界定出该第一通风道; 该顶挡板还具有一主挡雨部,该安装部连接该主挡雨部与该侧通部; 该基础单元还包括一顶连接件,该顶连接件连接该高板体部与该安装部,该顶连接件、该高板体部与该安装部共同配合界定出该第二通风道。

说明书


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挡雨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显示的是现有技术安装于建筑物的太子楼11,该太子楼11包含二块基板111、二块自该基板111朝上延伸的支撑板112,及二块分别相间隔于该等支撑板112的顶挡板113。该等基板111是建筑物屋顶的一部分,并相互连接,且共同配合形成一顶窗口114,该顶挡板113与该支撑板112共同配合界定出一通风口115。在一般的下雨情况时,空气可通过该顶窗口114与该通风口115,但是遇到强风强雨时,雨的方向并非仅仅朝下,而有大量横向飞散的情形(如空心箭头所示),因此会有部份雨通过该通风口115,并自该顶窗口114落入建筑物室内,造成防雨效果欠佳的不足。

    图2显示是一种公知的通风装置12,该通风装置12包括一基板121,及一通风涡轮122,该基板121是建筑物屋顶的一部分,并形成一通风口123,该通风涡轮122可旋转地罩于该通风口123,并具有多片相间隔的叶片124。热空气会上升通过该通风口123,并自该等叶片124间穿出到室外,且会带动该通风涡轮122旋转。当热空气上升气流不够强时,该通风涡轮122旋转缓慢,雨水自该等叶片124间落入该通风口123的机率相当大,也有防雨效果不佳及通风区块被局限的不足。

    图3显示的是又一种公知挡雨装置13,该挡雨装置13包括一直立的墙壁131及一设置于该墙壁131的顶挡板132,该墙壁131为铁皮屋的一部分,并形成一通风窗口133,并具有一高于该通风窗口133的高板体部134,该顶挡板132设置位于该高板体部134,并能挡下垂直落下的雨水。但是遇到强风强雨时,大量的横向雨水(如空心箭头所示)会打向该通风窗口133,同样具有防雨效果差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可以提高防雨效果的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础单元,包括至少一基板,该基板具有一低板体部,及一高于该低板体部的高板体部;

    一侧挡单元,设置于该基础单元,并包括至少一侧挡板,该侧挡板具有方向相反的一顶端部及一底通部,该底通部高于该低板体部,并相间隔于基板,且与基板共合配合界定出至少一排水道;

    一顶挡单元,连接该基础单元与该侧挡单元,并包括至少一顶挡板,该顶挡板具有一侧通部及一高于该侧通部的安装部,该安装部与高板体部皆位于侧挡板的同一侧,该侧通部相间隔于该侧挡板,并低于该顶端部,且高于该底通部,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共同配合界定出至少一第一通风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作为优选,该基础单元包括二块基板,还包括二块分别设置于该等基板的支撑板,每一支撑板具有相反的一底支撑部及一顶通部;

    该侧挡单元包括二块侧挡板;

    该顶挡单元包括二块顶挡板,该顶挡板分别相间隔该顶通部,该顶挡板分别与该顶通部共同配合界定出二条分别高于该第一通风道的第二通风道。

    作为优选,该顶挡板上的侧通部低于该侧档板上的顶端部与该支撑板上的顶通部之间连线的高度。

    作为优选,该侧挡单元的侧挡板与该顶挡板的一夹角小于90度;该基板与该支撑板之间的夹角Q在80度至120度之间。

    作为优选,该侧挡单元还包括二个底连接件及二个侧连接件,该底连接件连接该底通部与该基板,该底连接件、该基板与该底通部共同配合界定出该排水道,该侧连接件连接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该侧连接件、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共同配合界定出第一通风道;

    该基础单元还包括二个顶连接件,该顶连接件连接该顶通部与该顶挡板,该顶连接件、该顶通部与该顶挡板共同配合界定出第二通风道。

    作为优选,该基础单元的每一基板还具有一连接该高板体部与该低板体部的连接板体部,该高板体部相互连接并共同形成一可通风的顶窗口,该支撑板的底支撑部分别设置于该连接板体部;

    该顶挡单元的每一顶挡板还具一顶挡连接部,该安装部位于该顶挡连接部与该侧通部间,该顶挡连接部相互连接。

    作为优选,该基础单元的基板一呈直立,该侧挡单元的侧挡板一倾斜连接于该基板,该顶挡单元的安装部一直接设置于该基板一并与侧挡板一相连。

    作为优选,该侧挡单元还包括一底连接件一及一侧连接件一,该底连接件一连接该底通部一与该低板体部一,该底连接件一、该基板一与该底通部一共同配合界定出该排水道一,该侧连接件一连接该侧通部一与该侧挡板一,该侧连接件、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共同配合界定出该第一通风道一,该安装部一设置于该高板体部一,该基板一形成一位于该高板体部一与低板体部一之间的通风窗,该排水道一低于该通风窗。

    作为优选,该顶挡单元的安装部相间隔于该高板体部,并与该高板体部共同配合界定出一高于该第一通风道的第二通风道,该侧挡板倾斜于该基板。

    作为优选,该侧挡单元还包括一底连接件及一侧连接件,该底连接件连接该底通部与该低板体部,该底连接件、该基板与该底通部共同配合界定出该排水道;

    该侧连接件连接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该侧连接件、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共同配合界定出该第一通风道;

    该顶挡板还具有一主挡雨部,该安装部连接该主挡雨部与该侧通部;

    该基础单元还包括一顶连接件,该顶连接件连接该高板体部与该安装部,该顶连接件、该高板体部与该安装部共同配合界定出该第二通风道。

    基于上述,本发明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包含一基础单元、一侧挡单元及一顶挡单元.该基础单元包括至少一基板,该基板具有一低板体部,及一高于该低板体部的高板体部.该侧挡单元设置于该基础单元,并包括至少一侧挡板,该侧挡板具有相反的一顶端部及一底通部,该底通部高于该低板体部,并相间隔于该基板,且与该基板共合配合界定出至少一排水道.该顶挡单元连接该基础单元与该侧挡单元,并包括至少一顶挡板,该顶挡板具有一侧通部及一高于该侧通部的安装部,该安装部与该高板体部皆位在该侧挡板的同一侧,该侧通部相间隔于该侧挡板,并低于该顶端部,且高于该底通部,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共同配合界定出至少一第一通风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的侧挡板挡掉侧向雨水,并让通风路径呈向弯曲形态,而不会进水,从而提高了防雨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图3是现有技术的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

    附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基础单元,21基板,211低板体部,212高板体部,213连接板体部,

    22支撑板,221底支撑板,222顶通部,23顶连接件,3侧挡单元,31侧挡板,311顶端部,312底通部,32底连接件,33侧连接件,4顶挡单元,41顶挡板,411侧通部,412安装部,413顶挡连接部,51排水道,52第一通风道,53第二通风道,61基板一,611低板体部一,612高板体部一,613通风窗,62顶连接件一,71侧挡板一,711顶端部一,712底通部一,72底连接件一,73侧连接件一,81顶挡板一,811侧通部一,812安装部一,813主挡雨部,91排水道一,92第一通风道一,93第二通风道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4所示的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本实施例适用于安装于一建筑物,该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包含一基础单元2、一侧挡单元3及一顶挡单元4。该基础单元2包括二块相同的基板21、二块分别设置于该基板21的支撑板22,及二个顶连接件23。该基板21可以是该建筑物的屋顶的一部分,该基板21具有一低板体部211、一高于该低板体部211的高板体部212,及一连接该高板体部212与该低板体部211的连接板体部213,该二高板体部212相互连接并共同形成一可通风的顶窗口214。每一支撑板22具有相反的一底支撑部221及一顶通部222,该底支撑部221分别设置于该连接板体部213。支撑板22与基板21之间的夹角Q大于60度而小于120度,以90度左右为佳。以减少横风冲击,防止喷溅。

    该侧挡单元3设置于该基础单元2,并包括二块实质上呈直立的侧挡板31、二个底连接件32,及二个侧连接件33。每一侧挡板31具有相反的一顶端部311及一底通部312,该底通部312高于该低板体部211,并相间隔于该基板21。该底连接件32连接该底通部312与该基板21,该底连接件32、该基板21与该底通部312共同配合界定出一排水道51。

    该顶挡单元4连接该基础单元2与该侧挡单元3,并包括二块顶挡板41.该顶挡板41具有一侧通部411、一高于该侧通部411的安装部412,及一顶挡连接部413.该侧通部411相间隔于该侧挡板31,并低于该顶端部311,且高于该底通部312,该安装部412位于该顶挡连接部413与该侧通部411间,该二顶挡连接部413相互连接.该安装部412与该高板体部212皆位在该侧挡板31的同一侧,该侧连接件33连接该侧通部411与该侧挡板31,该侧连接件33、该侧通部411与该侧挡板31共同配合界定出该第一通风道52.该顶挡板41分别相间隔该等顶通部222,该顶连接件23连接该顶通部222与该顶挡板41,该顶连接件23、该顶通部222与该顶挡板41共同配合界定出一高于该第一通风道52的该第二通风道53.

    该顶挡板41上的侧通部411低于该侧档板31上的顶端部311与该支撑板22上的顶通部222之间连线的高度,以确保空气弯流而出。

    强风强雨时,大量的横向雨水(如空心箭头所示)被该等侧挡板31挡下,少部分的雨水自该等第一通风道52滴入,但并不会通过该等第二通风道53,而自该等排水道51流出。空气可通过该顶窗口214、该等第二通风道53、该等第一通风道52,流出室外,该空气流动轨迹呈现S型(如虚线箭头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因空气的流动轨迹呈现S型,因此雨水不会从空气的轨迹滴入室内,加上该侧挡板31能挡下横向雨水,所以提高了防雨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虽然侧挡板31为直立,但只要该侧挡板31与该顶挡板41的一夹角A小于90度即可达到上述的功效。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的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包含一基础单元、一侧挡单元及一顶挡单元。该基础单元包括一基板一61,该基板一61可以是该建筑物的墙壁的一部分,该基板一61实质上呈直立,并具有一低板体部一611、一高于该低板体部一611的高板体部一612,及一形成于该高板体部一612与低板体部一611之间的通风窗613。

    该侧挡单元设置于该基础单元,并包括一侧挡板一71、一底连接件一72及一侧连接件一73。该侧挡板71倾斜于该基板61,并具有相反的一顶端部一711及一底通部一712,该底通部一712高于该低板体部一611,并相间隔于该基板一61。该底连接件一72连接该底通部一712与该低板体部一611,该底连接件一72、该基板一61与该底通部一712共同配合界定出一低于该通风窗613的排水道一91。

    该顶挡单元连接该基础单元与该侧挡单元,并包括一顶挡板一81,该顶挡板一81具有一侧通部一811及一高于该侧通部一811的安装部一812。该安装部一812与该高板体部一612皆位在该侧挡板一71的同一侧,该安装部一812设置于该高板体部一612,该侧通部一811相间隔于该侧挡板一71,并低于该顶端部一711,且高于该底通部一712。该侧连接件一73连接该侧通部一811与该侧挡板一71,该侧连接件一73、该侧通部一811与该侧挡板一71共同配合界定出一第一通风道一92,空气可通过该通风窗613与该第一通风道一92(如虚线箭头所示)。

    藉此,该侧挡板一71同样能挡住横向飞散的雨水,不易飞入该通风窗613之中,少数打入该第一通风道一92的雨水,会沿该侧挡板一71流下,并自该排水道一91流出,同样可以提升防雨效果。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的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本实施例大致与第二个较佳实施例相同,其不同处在于该基础单元的基板一61取消了该通风窗613(见图6所示),该顶挡单元的顶挡板一81可以是建筑物的屋顶,该安装部一812相间隔于该高板体部一612,该顶挡板一81还具有一主挡雨部813,该安装部一812连接该主挡雨部813与该侧通部一811,该基础单元还包括一顶连接件一62,该顶连接件一62连接该高板体部一612与该安装部一812,该顶连接件一62、该高板体部一612与该安装部一812共同配合界定出一高于该第一通风道一92的第二通风道一93.空气也会以S型轨迹流过该第二通风道一92与该第一通风道一93(如虚线箭头所示),藉此,同样可以达到上述的功效.

    本发明仅就最佳实施例作了描述,但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的其他方式的限制,凡是在本发明基础上进一步的改进和类似的方案,均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动力通风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础单元,包括至少一基板,该基板具有一低板体部,及一高于该低板体部的高板体部;一侧挡单元,包括至少一侧挡板,该侧挡板具有一顶端部及一底通部,并相间隔于基板,且与基板共合配合界定出至少一排水道;一顶挡单元,包括至少一顶挡板,该顶挡板具有一侧通部及一高于该侧通部的安装部,该侧通部相间隔于该侧挡板,并低于该顶端部,且高于该底通部,该侧通部与该侧挡板共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