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切割吸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泥船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沙质土河床的水切割吸头。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吸泥船在对河底泥沙进行切割挖除时,均采用铰刀式吸头,铰刀式吸头在使用时采用铰刀对河底泥沙进行切除形成泥浆,再通过吸泥泵吸入吸泥船内储存。但是铰刀式吸头在沙质土河床上使用时,由于沙质土河床自身特性,粘结度高,常常会出现切割困难的问题,导致切割效率低,制成地泥浆浓度低,能量消耗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切割吸头,它可以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采用水切刀喷头对沙质土河床泥沙进行切割,切割效率大大提高,能够制成高浓度的泥浆。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切割吸头,包括壳体,壳体呈“U”型,壳体上设置通腔,壳体的近端设置开口,壳体底部的两侧面和远端的两侧面上分别安装水切刀喷水口,通腔内安装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安装第一挡水板。
所述壳体的远端端面为外凸的弧面。
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为内凹的弧面。
所述壳体上部两侧面分别安装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第二转轴上安装第二挡水板,第三转轴上安装第三挡水板。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水切割方式切割泥沙,工作效率高,能耗低;设有挡水板,能够减少河水流入,提高泥浆浓度,提高生产质量;结构简洁合理,能够减少工作阻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降低工作成本等。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附图3中I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的结构有:壳体7,壳体7呈“U”型,壳体7上设置通腔16,如图1所示,通腔16的开口面位于壳体7两侧.在壳体7的近端17设有开口18,壳体7底部的两侧面和远端10的两侧面上分别安装水切刀喷水口11,水切刀喷水口11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在10-30个.在通腔16内安装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上安装第一挡水板9,第一挡水板9能够绕第一转轴8转动.本发明中,所述壳体7的近端17为壳体7与吸泥船1的固定支架4连接的一端,所述壳体7的远端10为壳体7远离固定支架4的一端.固定支架4中有吸泥管道3,吸泥管道3的吸泥口位于开口18处.各个水切刀喷水口11分别通过管路与吸泥船1上的高压水源连通.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之二的结构是:包括壳体7,壳体7呈“U”型,壳体7上设置通腔16。在壳体7的近端17设置开口18,壳体7底部的两侧面和远端10的两侧面上分别安装水切刀喷水口11,通腔16内安装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上安装第一挡水板9。固定支架4中的吸泥管道3的吸泥口位于开口18处。各个水切刀喷水口11分别通过管路与吸泥船1上的高压水源连通。由于在工作时,壳体7下部深入泥沙20进行切割,而壳体7上部露出泥沙20,河水容易由通腔16上侧进入吸泥管道3,导致泥浆率降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在壳体7上表面6的两侧分别安装第二转轴13和第三转轴14,第二转轴13上安装第二挡水板12,第三转轴14上安装第三挡水板15,第二挡水板12能够绕第二转轴13转动,第三挡水板15能够绕第三转轴14转动。本实施例使用时,壳体7往右侧移动时(即图4中所示的下侧),借由水流的作用,第二挡水板12紧贴壳体7右侧,第二挡水板12能够减少进入通腔16的水量,提高泥浆浓度;壳体7往左侧移动时(即图4中所示的上侧),借由水流的作用,第三挡水板15紧贴壳体7左侧,第三挡水板15能够减少进入通腔16的水量,提高泥浆浓度。
为了减少壳体7在强制喂料时所受到的泥沙的阻力,所述壳体7的远端10的端面为外凸的弧面,采用弧面设计,能够减少壳体7在河床上切割泥沙时受到的阻力,降低能源消耗。
为了减少壳体7在强制喂料时所受到的河水的阻力,并且减少流入通腔16内的水量,提高泥浆浓度,优选将壳体7的上表面6设置为内凹的弧面。如果将上表面7设置为平面,虽然也可使用,但是在挖泥时,大量河水进入通腔16,造成泥浆浓度下降,影响泥浆质量。
本发明使用时,如图4所示,固定支架4带动壳体7往右(移动即图4中所示下侧),壳体7右侧水切刀喷水口11工作,切割泥沙,同时借由水流作用,第一挡水板9绕第一转轴8转动到通腔16的左侧(即图4中所示上侧),此时第一挡水板9可以利用壳体7自身形状限位也可以通过安装在壳体7内的限位块5限位,保持在通腔16左侧,减少通腔16右侧的通水面积,提高泥浆浓度;同理,固定支架4带动壳体7往左移动时,壳体7左侧水切刀喷水口11工作,切割泥沙,第一挡水板9绕第一转轴8转动到通腔16的右侧(即图4中所示上侧)。切割下的泥沙在通腔16内与水混合形成泥浆,固定支架4内的吸浆泵2将泥浆吸入吸泥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