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定设备。
背景技术
一锁定设备特别地用以供安装至一发动机舱,而发动机舱自身供安装至一飞行器。
发动机舱是一可以保护飞行器喷气发动机的流线型元件。发动机舱通常包含活动接合到飞行器的挂架上的二个元件,以便能够接近容置于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特别是在维修作业期间。
传统上,发动机舱包含至少一个第一和至少一个第二锁定设备,其等各自包含安装有要由操作员致动的一第一和一第二控制手柄的一第一和一第二锁定系统。
第一锁定系统用于将发动机舱锁定于位在底部的接合区域中,也就是说6点钟方向,而第二锁定系统用于完成发动机舱在位于顶部的接合区域中,也就是说12点钟方向的锁定。
基于易接近的理由,二个手柄都置放于发动机舱的底部。
这些锁定设备的使用有下述缺点。
二个元件是绕着位在顶部的轴活动接合的,当发动机舱打开时,所述元件会受汽缸的动作所控制。
位在底部的第一锁定系统能够在发动机舱锁定时,防止发动机舱意外打开。实际上,第一锁定系统位于距发动机舱的二个元件的活动接轴有一定距离处,而汽缸所施加的力并不足以对第一锁定系统或发动机舱造成损害。
相反地,如果仅锁定位在发动机舱顶部的第二锁定系统,发动机舱就不能够承受汽缸所施加的力,除非对于发动机舱的结构进行特定及限制性设计。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锁定系统,乃至发动机舱的活动接合元件都可能受到极大损害。
此外,操作员如果被迫去致动二个手柄以解除锁定或锁定前述的锁定系统,这会很难操纵且容易产生操作错误,其结果特别地在上面予以解释。
如果操作员没有察觉第二锁定系统置放于发动机舱的顶部,则此种操作错误的风险将会更大。发动机舱的关闭因而会形同在“盲目”下执行。
最后,其他缺点是二个锁定设备的复杂性、重量和空间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特一别简单且使用安全的锁定设备,来完全地或部分地弥补这些缺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包含安装有由操作员所致动的控制手柄的一第一锁定系统的锁定设备,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第二锁定系统,是通过配置成经由第一锁定系统的作动来致动第二锁定系统的连接装置而连接到第一锁定系统,第一锁定系统通过手柄在一整个确定的行程的移动,交替地在一锁定状态与一解除锁定状态之间被致动,且连接装置包含配置成当手柄仅在其行程的一部分移动时,分别在第二锁定系统的一锁定状态与一解锁状态之间致动第二锁定系统的排序装置。
以此方式,在锁定设备借助于手柄打开时,第二锁定系统会在第一锁定系统之前解除锁定或“打开”。因而,在第一锁定系统完全解除锁定时,操作员可以确定第二锁定系统也解除锁定了。
类似地,当锁定设备关闭时,第二锁定系统会在第一锁定系统之前锁定或“关闭”。因而,在第一锁定系统完全锁定时,操作员可以确定第二操作系统也是锁定的。
因而,在发动机舱的应用范例中,第一锁定系统置放于6点钟方向,第二锁定系统置放于12点钟方向是有好处的。
对二个锁定系统的作动进行排序可以补偿连接装置的调节和校准公差。实际上,如果想要同时借助于手柄来控制二个锁定系统,则二个锁定系统之间的连接装置就需要精确的校准和调节,这对于相隔一定距离的可活动元件尤其困难。因为这些元件的材料膨胀和大尺寸的影响,也对承受高温差的元件形成极大的限制。如果二个锁定系统不以完全同时的方式来控制,则在发动机舱意外地被打开时,上述损害的风险依然存在。
最后,在不进行排序且校准不良的情况下,操作员会强行挠开整个控制线,因此必须按尺寸进行调整。
因而,排序装置能够省去连接装置的精确调节,使设备更安全且制造和维修期间的花费更少。
有利地,排序装置包含一包括一轨道的凸轮,与沿着轨道移动的一从动件协作,轨道包含一主动部分和一被动部分,使得凸轮的枢转运动转变成从动件的移动,或反之亦然,仅发生在轨道的主动部分。
以此方式,在致动手柄时,从动件首先移动到被动部分,以致第二锁定系统不被致动。从动件接着到达轨道的主动部分,且沿此部分移动。第二锁定系统于是沿着从动件在主动部分的整个移动被致动,并从一锁定状态移动到一解除锁定状态,或反之亦然。当从动件已经移动经过轨道的主动部分时,接着就再次到达被动部分,并沿此部分移动,使得第二锁定系统不再受到致动。
根据本发明地一特征,连接装置包含一个可动的传动件,其包含一连接到第一锁定系统的第一端和一连接到凸轮的第二端,第一锁定系统的作动通过传动件的牵引或压缩而导致位移。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从动件置于传动件的第二端,从动件在轨道主动部分上的移动带动凸轮枢转,包含一个连接到凸轮的螺栓的第二锁定系统通过凸轮的枢转而被致动。
因而,凸轮仅在从动件沿轨道的主动部分移动时,才会带动螺栓移位。从而,凸轮可以将从动件的位移转变成凸轮的转动和螺栓的位移。
优选地,螺栓可以做直线运动地移动,且安装有插入设于凸轮中的一椭圆孔的一个指状物。
椭圆孔可以补偿在凸轮与螺栓的连接区域与螺栓轨迹之间的轨迹差。实际上,前述连接区域在一曲线轨迹上移动,其中心是凸轮转动的中心,而螺栓以直线的方式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凸轮配置成在手柄移动时,在一确定行程上枢转,凸轮与第二锁定系统协作,以实现其仅在凸轮整个行程的一部分上的致动。
有利地,传动件的第二端连接到凸轮,以致传动件的移动能使凸轮转动,第二锁定系统包含一个包括从动件的螺栓,当从动件在轨道的主动部分移动时,凸轮的枢转带动从动件和螺栓的移动。
因而,当从动件到达轨道的主动部分时,凸轮可以将其转动转变成从动件和螺栓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特征,凸轮安装在第二锁定系统上。
本发明也涉及包含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设备的一发动机舱。
本发明也涉及安装有至少一个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舱的一飞行器。
【附图说明】
不管怎样,本发明将可以借助于以下描述,参照附加示意图,例如表示此锁定设备的多个实施例,获得良好的理解。
图1是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锁定设备的发动机舱的分解透视示意图;
图2至9是说明设备的一第一实施例的视图,其中
图2是第二锁定设备在一第一位置的正视图;
图3是第一锁定设备在一第一位置的正视图;
图4-5、6-7和8-9是对应于图2-3,锁定设备分别在三个连续位置的视图;
图10至19是说明设备的一第二实施例的视图,其中
图10和11是对应于图2和3的视图;
图12-13、14-15、16-17和18-19是对应于图10-11,锁定设备分别在四个连续位置的视图;以及
图20-29是分别对应于图10至19,说明设备的一第三实施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一发动机舱后段的分解图。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发动机舱后段包含一第一和第二可活动元件1、2,并在它们的顶部活动接合在一飞行器的外挂架(未显示)上。
各个活动接合元件1、2是采取空心半圆柱体的一般形式,由面对它的活动接合元件界定出二个接合区域3、4,即一顶部接合区域3和一底部接合区域4。
底部和顶部位置也分别称为6点钟方向和12点钟方向的位置。
发动机舱安装有一第一和一第二锁定设备5、6。
须注意的是,在表达上,仅示出二个这样的装置。
各锁定系统5、6包含一第一锁定系统7和一第二锁定系统8,其通过配置成通过第一锁定系统7的作动来致动第二锁定系统8的连接装置9连接到第一锁定系统。
各锁定系统7、8安装在第一可活动元件1上,并能够锁定于安装在第二可活动元件2上的对应的固位件10、11。
各锁定设备5、6的第一和第二锁定系统7、8分别安装在第一活动接合元件1的底部和顶部接合区域4、3。
根据本发明的一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锁定设备5的结构和操作将参照图2至9详细地描述。
如图3所示,第一锁定系统7包含一由操作员致动的控制手柄12。手柄12安装成以轴13为中心枢转,并包含一开口14。第一锁定系统7也包含一元件15,其在近一第一端处有一钩状物16,且在一第二端安装成以轴13为中心枢转。尤其可以从图7中看出,此元件15在其中间部分还具有一椭圆形开口17。钩状物16用于与发动机舱第二活动接合元件2的固位件10接合。
第一锁定系统7还包含一连接杆18,其在一第一和第二端,绕着分别突入手柄12的开口14,以及具有钩状物16的元件15的开口17之一第一和一第二轴19、20形成活动接合。轴19、20可以在各个开口14、17内移动。此外,第二轴20相对固定于发动机舱的第一铰接元件1。
第一锁定系统7还包含一移动转换件21,安装成以轴13为中心枢转,且活动接合于连接杆18的第一轴19。移动转换件21也包含一臂22。连接装置包含一挠性缆线9,为了使图式清晰,以一条线来表示。挠性缆线9具有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第一端安装成活动接合在臂21的自由端。
如图2所示,第二锁定系统8包含一相对固定于发动机舱的第一铰接元件1的本体23。
本体23包含一允许插入对应固位件11的狭槽24,一螺栓25安装成可在本体上,沿着垂直于狭槽24的轴A在螺栓25通过或突入狭槽24的一锁定位置,如图2所示,与螺栓25完全收在本体23内,而没有或实质上没有突入狭槽24中的一解除锁定位置,如图6和8所示,之间移位。
螺栓25包含一螺柱26,垂直于轴A与狭槽24地突穿过沿轴A配置于本体23中的一椭圆形开口27,以允许螺栓25移动。
本体23还包含一椭圆形的开口或一凹槽28,其相对于狭槽24与椭圆形开口27呈倾斜地,在邻近狭槽24和椭圆形开口27的一第一端与邻近一功能描述于下的活动接合轴29的一第二端之间延伸。
锁定设备还包含包括一拉长形凸轮30的排序装置,所述凸轮30包含一第一端和一第二端。凸轮30在其第一端安装成在第二锁定系统8的本体23上以轴29爲中心枢转。凸轮30还包含在其第二端的一椭圆形孔31,螺栓25的螺柱26突入椭圆形孔31,而后者大体上是垂直于螺栓25的移动轴A延伸。
凸轮30还包含一轨道32,由一般形式为梯阶状的一椭圆形开口形成。因而,轨道32具有三个连续的部分,即一第一被动部分33、一第二主动部分34和一第三被动部分35,其功能将在下面详细描述。
缆线9图示为一直线,在其第二端包含一指状物36,指状物36插入凸轮30的轨道32和本体23的凹槽28中,以形成一从动件。
下面描述的是图2至9中所说明的打开锁定设备的连续步骤。
图2和3表示锁定系统的锁定位置,其中第一和第二锁定系统7、8都是锁定的。在此位置,手柄12在关闭位置,也就是说靠近具有钩状物16的元件15,从动指状物36位于在轨道端的轨道32的第一被动部分33。凸轮30置放于一第一角位,其中与其连结的螺栓25在顶部位置,也就是说穿过狭槽24。
如图4和5所示,在使用者致动手柄12来打开锁定设备时,臂22沿逆时针方向枢转,以通过拉动缆线9而使它做直线运动地移动。从动指状物36于是沿着轨道32的第一被动部分33移动。在此移动期间,凸轮30并不枢转,轨道32的第一被动部分33于是与配置于本体23中的凹槽28相重合。
在操作员继续致动手柄12时,连接杆18的第一轴19抵住手柄12的开口14边缘,且通过手柄的作动而运作。连接杆18于是发生移动致使其第二轴20在包含钩状物16的元件15的椭圆形开口17中平移。
前述第二轴20被固定,包含钩状物16的元件15被移动,使得固位件10开始从钩状物16脱离。在此位置,第一锁定系统7仍然锁定,因为固位件10还没有完全与钩状物16脱离。
继续手柄的打开动作,臂22继续使缆线9做直线运动,以致从动指状物36沿着轨道32的第二主动部分34,从其一端移动到另一端。如上所示,第二主动部分34相对于第一被动部分33呈倾斜朝向,且从动指状物36插入固定的本体23的凹槽28。从而,凸轮30沿逆时针方向以轴29为中心转动,并使螺栓25移动到底部。在此移动期间,螺栓25的螺柱26在凸轮30的椭圆形孔31中移位,这可以补偿凸轮30连接在螺栓25上的端部的曲线轨迹与螺栓25的直线轨迹A之间的轨迹差。
如图6所示,在从动指状物36已经横过轨道32的主动部分34时,螺栓25从狭槽24脱离。因而,即使在第一锁定系统7因为固位件10仍然接合于钩状物16中而仍旧被锁定时,第二锁定系统8也会解除锁定,。
如图8和9所示,在操作员继续致动手柄12时,固位件10会从钩状物16完全脱离,使得第一锁定系统7被解除锁定。如上所述,臂22继续使缆线9做直线运动,以致从动指状物36沿着轨道32的第三被动部分35移动。此被动部分35接着沿着本体23的凹槽28的轴延伸,使得从动指状物36的移动不会带动凸轮30枢转。因此,螺栓25不会移动。
因而,如上所述,第一锁定设备5的打开是相序进行的。事实上,当手柄12被打开时,操作员会先解除第二锁定系统8的锁定,接着解除第一锁定系统7的锁定。这会防止导言部分中所提到的操作错误。
容易理解的是,在手柄12被关闭时,操作员首先锁定第一锁定系统7,接着锁定第二锁定系统8。
图10至19例示一第二实施例,同樣对应于第一锁定设备,其在发动机舱中的位置显示于图1。
为了使理解更容易,元件均由与先前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
如图11中所示,第一锁定系统具有一类似于图3中所示的结构。
第二锁定系统示于图10。如上所述,螺栓25安装成能够在本体23中移动。螺柱26从螺栓25向外突出。此外,凸轮30也安装成以轴29为中心枢转。
在此实施例中,凸轮30具有四分之一圆盘的一般形状,包含相对于彼此大体上形成直角的一第一和一第二相邻边缘37、38,经由形状是一个圆的一个弧的外周缘39相连接。
凸轮30靠近直角区域形成枢接安装。
第一边缘37包含靠近直角区域的一向外突出的凸耳38,其自由端经由一活动接合轴39连接到缆线9的第二端。
因此,缆线9的移动会带动凸轮30以轴29为中心枢转。
如上所述,凸轮30包含形式上为一开口的轨道32,其具有一主动部分34和一被动部分35。
轨道32的被动部分35位于凸轮30的外周缘39后面,延伸成一个圆的一平行弧,且其中心和轴29一致。轨道32的主动部分34大体上与凸轮30的第一边缘37呈平行地,从被动部分35延伸,以形成一连续的轨道。
螺栓25的螺柱26插入轨道32中,且从而形成一从动件。
如图10至15中接连所示,由操作员打开手柄12可以将牵引力经由臂22施加于缆线9,以便电缆线9在逆时针方向使凸轮30转动。在此转动期间,螺栓25的螺柱26沿着主动部分34移动,使螺栓25向下移位,以打开第二锁定系统8。
图16表示在完全解除锁定位置的第二锁定系统8,其中已经横过轨道整个主动部分34的从动螺柱26进入被动部分35。因此,可以接合或脱离固定在发动机舱的第二可活动部分2的固位件11。
从此位置开始,当操作员继续打开手柄12,且因而使凸轮30枢转时,从动螺柱26在轨道32的被动部分35中移动。此移动不会带动螺栓25移位。
如上所述,当手柄移动经过其整个行程时,如图18和19所示,钩状物16完全从对应的固位件10脱离,以使第一锁定系统7解除锁定。
因而,此第二实施例也允许在第一和第二锁定系统7、8的致动之间进行排序,使得在手柄12被打开时,操作员首先是使第二锁定系统解除锁定,并接着使第一锁定系统7解除锁定。
如上所述,此设备的锁定通过前述步骤的反向顺序来获得。
一第三实施例说明于图20至29中。此第三实施例对应于第二锁定设备6,其位置说明于图1中。为了使更容易理解,元件都以和前面相同的参考数字来表示。
第一锁定系统7示于图21中。其包含相对于可活动元件1形成固定的一本体40,且安装有一螺栓41,所述螺栓41安装成能在本体上移位,能够在图21所示的螺栓41横过一供对应的固位件10插入的狭槽42的一第一锁定位置,与图29所示的螺栓41相对于狭槽42被收回的一解除锁定位置之间移動。
螺栓41的移位由使用者经由图1所示的通过一杆43连接到螺栓41的一手柄12来致动。
第二锁定设备6也包含一移动转换件44,安装于第一锁定系统7上,可以使手柄12和螺栓41的位移转变成由缆线9的牵引力或压缩力而带动的位移。
移动转换件44是拉长形,包含在第一锁定系统的本体40上安装成以轴45为中心枢转的一第一端,且包含一设有一开口46的第二端。根据一实施例,开口46包含一被动部分和一主动部分。
此外,螺栓41包含一突入开口46从动螺柱47。
移动转换件44也具有在第一端向外突出的一臂48,臂的自由端连接到缆线9的第一端。
第二锁定系统8说明于图20中。在此实施例中,凸轮30安装成以轴29为中心枢转,缆线9的第二端在轴39处连接到凸轮30。
凸轮20的轨道32具有相似于第二实施例的形状,也就是说包含形状是一个圆的一个弧的被动部分35,其中心与凸轮30的枢轴29一致,且一垂直的主动部分34由其开始延伸。
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二锁定系统8的操作和作动顺序列类似于上面所述的第二实施例。
现在,将在下面讨论第二锁定系统的作动。
当使用者拉动控制手柄12时,螺栓41向下移动,使移动转换件44逆时钟方向转动。后者接着使连接到凸轮30的缆线9做直线运动。从而,凸轮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螺栓25的从动螺柱26横过轨道32的主动部分34,以使螺栓25向下移动,也就是说使第二锁定系统8解除锁定。为了补偿在各种组件之间的定位差,主动部分34通过一超行程而延伸形成一必要的附加被动部分。
此位置显示于图26中。第一锁定系统7的螺栓41的行程与移动转换件44的开口46的形状安排成,僅完全打开第一锁定系统7所必要的手柄12的行程的一部分即足以使从动螺柱26横过轨道32的主动部分34,也就是说使第二锁定系统8解除锁定。
当使用者继续拉动手柄12时,螺栓41继续其向下的移位,直至其到达图29中所示的解除锁定位置。在手柄12作动的期间,凸轮30会枢转,使得第二锁定系统8的螺栓25的从动指状物26沿着轨道32的被动部分35移动,因此,螺栓25不会平移。
如上所述,第二锁定设备的解除锁定以相序的方式来实现,锁定通过前述步骤的反向顺序来获得。
不言自明的是,本发明不仅限于在上面已经作为范例描述的锁定设备实施例,相反地,其涵盖所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