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筒桩旋挖钻机.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601059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9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02936.7

申请日:

2010.01.22

公开号:

CN101775960A

公开日:

2010.07.1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视为放弃IPC(主分类):E21B 7/00放弃生效日:20100714|||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7/00申请日:20100122|||公开

IPC分类号:

E21B7/00; E21B3/00; E21B19/086; E21B17/00; E02D5/34

主分类号:

E21B7/00

申请人:

李征; 龚晓南; 周建

发明人:

李征; 龚晓南; 周建

地址:

710075陕西省西安市团结南路22号西北电力设计院土建结构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浇筒桩旋挖钻机,包括内钻杆组、设置在内钻杆组外的外钻杆组及回转支承;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均至少由两节钻杆套接而成,套接成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的钻杆数相同;构成外钻杆组的钻杆内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居下钻杆套接在与之相邻的居上的钻杆内,居下的钻杆底端外壁上设置有用以在提升钻杆时阻止居上的钻杆下滑的凸出部;构成内钻杆组的钻杆的内径自上而下依次增大,居上钻杆套接在与之相邻的居下钻杆内;回转支承的内圈与内钻杆组底端钻杆的底端固连,其外圈与外钻杆组底端钻杆的底端固连;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用于连接内钻杆组的自上而下依次相邻的两节钻杆的液压缸。其具有作业稳定,效率高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现浇筒桩旋挖钻机,包括内钻杆组、设置在该内钻杆组外的外钻杆组及回转支承;该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均至少由两节钻杆套接而成,且套接成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的钻杆数相同;构成外钻杆组的钻杆的内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居下的钻杆套接在与之相邻的居上的钻杆内,且该居下的钻杆的底端外壁上设置有用以在提升钻杆时阻止该居上的钻杆下滑的凸出部;构成内钻杆组的钻杆的内径自上而下依次增大,居上的钻杆套接在与之相邻的居下的钻杆内;回转支承的内圈与内钻杆组的底端钻杆的底端固连,其外圈与外钻杆组的底端钻杆的底端固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用于连接该内钻杆组的自上而下依次相邻的两节钻杆的液压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筒桩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的钻杆数均是两节,所述液压缸的缸筒顶端与该两节钻杆中居上的钻杆的顶端固连,其活塞杆的外端部与居下的钻杆的底端固连。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筒桩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均是由三节钻杆套接而成的,该内钻杆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内钻杆、第二内钻杆和第三内钻杆,所述第二内钻杆套接在所述第一内钻杆外,所述第三内钻杆套接在所述第二内钻杆外;所述第一内钻杆和第二内钻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二内钻杆和所述第三内钻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缸筒的顶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内钻杆的顶端,其活塞杆的外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缸筒的下端;该第二液压缸的缸筒的顶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内钻杆的顶端,其活塞杆的外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三内钻杆的底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筒桩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的钻杆数均是两节,所述液压缸的缸筒与该两节钻杆中居下的钻杆固连,其活塞杆的外端部与居上的钻杆的顶端固连。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筒桩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均是由三节钻杆套接而成的,该内钻杆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内钻杆、第二内钻杆和第三内钻杆,所述第二内钻杆套接在所述第一内钻杆外,所述第三内钻杆套接在所述第二内钻杆外;所述第一内钻杆和第二内钻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二内钻杆和所述第三内钻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缸筒的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的外端部,其活塞杆的外端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内钻杆的顶端;第二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所述第三内钻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现浇筒桩旋挖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是环形的或均匀分布的突台。
7: 一种筒桩旋挖钻斗,包括内环形筒、设置在该内环形筒外的外环形筒以及设置在内环形筒和外环形筒之间的环形腔的下端部的环形底板,该环形底板的内环形壁设置在内环形筒的正下方,其外环形壁设置在外环形筒的正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形壁向下延伸形成一环形延伸部,该环形延伸部上套设有一活动环形底板,该活动环形地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入土口,该入土口处设置有切削斗齿;所述环形底板上对应该入土口处相应设置有一开口,所述环形底板上至少设置有一用于确保所述入土口和所述开口在钻斗旋挖时始终相对的定位部件;所述环形延伸部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阻止该活动环形底板下滑的卡挡。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筒桩旋挖钻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底板和所述活动环形底板之间的连接杆,该连接杆一端固定在所述环形底板上,其另 一端延伸至所述活动环形底板上的连接孔或豁口中,所述连接孔或豁口所在的中心弧长至少等于所述入土口所在的中心弧长和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所在的中心弧长的和。
9: 一种筒桩旋挖钻斗,包括内环形筒、设置在该内环形筒外的外环形筒以及设置在该内环形筒和该外环形筒之间的环形腔的下端部的环形底板,该环形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带切削斗齿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斗齿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底板上的齿柄腔中的齿柄及置于该入土口处并斜向下延伸的斗齿;所述齿柄腔的深度当所述齿柄全部置于该齿柄腔中时所述斗齿与该齿柄的连接部恰好卡挡在该齿柄腔的入口处;所述开口的长度小于所述齿柄的长度。
10: 一种筒桩旋挖钻斗,包括内环形筒、设置在该内环形筒外的外环形筒以及设置在该内环形筒和该外环形筒之间的环形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内设置有一环形推板,该环形推板的宽度略小于所述环形腔的宽度,其顶面设置有穿出所述筒桩旋挖钻斗的顶板的推杆,该推杆外露部分的顶端设置有压盖,在该压盖和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推杆至少是两个,且均布在所述环形推板上。

说明书


一种现浇筒桩旋挖钻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桩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浇筒桩旋挖钻机。

    背景技术

    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22603.0”,名称为“一种现浇筒桩旋挖钻机及其成桩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现浇筒桩旋挖钻机,其主要由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组成,通过在内、外钻杆组的底端设置回转支承,该回转支承的外圈固定在外钻杆组的底端钻杆的内壁上、其内圈固定在内钻杆组的底端钻杆的外壁上,实现内、外钻杆组的同时升降,内、外钻杆组的升降主要是依靠固定在其底端钻杆上的钢丝绳及机架上的卷扬机,这种提升方式效率较低。

    同时,该外钻杆组的底端钻杆的底部设置有旋挖钻斗,该旋挖钻斗主要由内环形筒、设置在该内环形筒外的外环形筒以及设置在内、外环形筒之间的环形腔的上、下端部的环形顶板和环形底板,环形底板底部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带切削斗齿的入土口,便于旋挖时土壤进入内、外环形筒之间的环形腔,为了倒出该环形腔中的土体,该环形底板径向一端铰链在外环形筒的筒壁上,其沿该径向另一端与该外环形筒活动连接,这样,在倒出环形腔中的土体时,通过打开该与外环形筒活动连接的底板的另一端,使环形腔中底端的土体全部露出。但是,此种结构的旋挖钻斗适合于粘性土壤,对于粘性差的土体如砂土,由于其粘性很差,就会致使旋挖钻斗在提升的过程中,环形腔中的砂土就会从底板中的入土口落露,降低了施工效率,甚至无法使用该钻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升钻斗更有效率的现浇筒桩旋挖钻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在组成现浇筒桩旋挖钻机的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之间设置了用于确保整个钻杆组快速稳健提升或下降的液压缸,该液压缸的设置根据组成内钻杆组的钻杆的数量基本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组成内钻杆组的钻杆的数量是两节时,液压缸的缸筒顶端与该两节钻杆中居上的钻杆的顶端固连,其活塞杆的外端部(延伸在缸筒外的部分的端部)与居下的钻杆的底端固连;另一种是当组成内钻杆组的钻杆的数量大于两节时,如为三节时:该内钻杆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内钻杆、第二内钻杆和第三内钻杆,第二内钻杆套接在第一内钻杆外,第三内钻杆套接在第二内钻杆外;第一内钻杆和第二内钻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液压缸,第二内钻杆和第三内钻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缸筒的顶端固定在第一内钻杆的顶端,其活塞杆的外端部固定在第二液压缸的缸筒的下端;该第二液压缸的缸筒的顶端固定在第二内钻杆的顶端,其活塞杆的外端部固定在第三内钻杆的底端。

    当然,上述结构中的液压缸的设置也可倒过来设置,即旋转180度,将缸筒顶端设置在活塞杆外端部的下方,则,当组成内钻杆组的钻杆的数量是两节时,液压缸地缸筒与该两节钻杆中居下的钻杆固连,其活塞杆的外端部(延伸在缸筒外的部分的端部)与居上的钻杆的顶端固连;

    当组成内钻杆组的钻杆的数量为三节时,该内钻杆组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内钻杆、第二内钻杆和第三内钻杆,第二内钻杆套接在第一内钻杆外,第三内钻杆套接在第二内钻杆外;第一内钻杆和第二内钻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液压缸,第二内钻杆和第三内钻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缸筒的底端与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的外端部固连,其活塞杆的外端部固定在第一内钻杆的顶端;第二液压缸的缸筒固定在第三内钻杆上。

    由于外钻杆组的各节钻杆自上而下依次套接,且大直径的钻杆套接在小直径的钻杆外并居上,该居下的小直径的钻杆的底端外壁上设置有用于阻挡套接在其外、居上的大直径钻杆下滑的凸出部,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的底端通过回转支承连接,因此,当液压缸上升时提升内钻杆组,内钻杆组通过回转支承提升外钻杆组,从而实现整个钻杆的提升,加之液压缸的压力来自液压,其运行平稳、有力。

    为了使设置在外钻杆组中居下的钻杆上的凸出部更加有力,一般将其设置为环形的或均布的突台。

    为了使得钻机中的旋挖钻斗对于粘性差的土体如砂土,在提升的过程中不易从底板中的入土口落漏,提高施工效率,本发明对现有的旋挖钻斗做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改进,其中之一是将旋挖钻斗的内环形壁向下延伸形成一环形延伸部,在该环形延伸部上套设一底部设置有多个带切削斗齿且该切削斗齿位于入土口处的活动环形底板,环形底板上对应该入土口处相应设置有一开口,同时,环形底板上至少设置有一用于确保入土口和开口在钻斗旋挖时始终相对的定位部件;环形延伸部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阻止该活动环形底板下滑的卡挡;如此一来,在取土时由于定位部件的作用,使得活动环形底板上的入土口与环形底板上的开口始终相对,确保旋挖时所取土体(含砂土等粘性较差的工作环境)通过入土口、开口进入旋挖钻斗的环形腔内,当提升旋挖钻斗时,通过将旋挖钻斗反向旋转,由于活动环形底板因其上的切削斗齿受土体的阻力作用,而和环形底板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环形底板上的开口与活动环形底板上的入土口错位,最后完全被活动环形底板上的无开口入封闭,致使旋挖钻斗在提升过程中其环形腔体中的土体不会落漏,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一种方案是将环形底板上的切削斗齿设置在沿环形底板弧向延伸的齿柄腔中,该齿柄腔的深度与该切削斗齿的齿柄的长度相当,当齿柄的内端顶住该齿柄腔的内壁时,其外端上的斗齿恰好被卡住,并且齿柄的长度大于环形底板上的开口所在弧线的弧长,这样,当旋挖钻斗旋挖取土时,因为齿柄腔内壁的阻挡作用,使得斗齿进入土体,当提升旋挖钻斗时,反转旋挖钻斗,由于土体对斗齿的阻力的作用,使得切削斗齿相对于环形底板运动,从而使齿柄从齿柄腔中被拖出,直至斗齿与齿柄的连接处被环形底板上的开口处的侧壁挡住,如此便通过被拖出的齿柄将环形底板上的开口封闭起来,有效防止了在旋挖钻斗提升过程中其环形腔中土体的落漏,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在旋挖钻斗的环形腔内设置了一环形推板,该环形推板的宽度略小于环形腔的宽度,其顶面设置有穿出旋挖钻斗的顶板的推杆,该推杆外露部分的顶端设置有压盖,在该压盖和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推杆至少是两个,且均布在所述环形推板上,这样以来,在倾倒出旋挖钻斗的环形腔中的土体时,可以通过给压盖施加推力,继而通过环形推板将旋挖钻斗的环形腔中的土体推出,相比较目前主要依靠旋挖钻斗的旋转甩出土体更有效率。

    以上提及的旋挖钻斗是指筒桩旋挖钻斗。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四结构示意图;

    图5、6是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六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的现浇筒桩旋挖钻机,包括内钻杆组1、设置在该内钻杆组1外的外钻杆组2及回转支承;该内钻杆组1和外钻杆组2均至少由两节钻杆套接而成,且套接成内钻杆组1和外钻杆组2的钻杆数相同;构成外钻杆组2的钻杆的内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居下的钻杆套接在与之相邻的居上的钻杆内,且该居下的钻杆的底端外壁上设置有用以在提升钻杆时阻止该居上的钻杆下滑的凸出部3;构成内钻杆组1的钻杆的内径自上而下依次增大,居上的钻杆套接在与之相邻的居下的钻杆内;回转支承的内圈与内钻杆组1的底端钻杆的底端固连,其外圈与外钻杆组2的底端钻杆的底端固连;内钻杆组1和外钻杆组2之间的腔体内设置有用于连接该内钻杆组1的自上而下依次相邻的两节钻杆的液压缸4。

    当内钻杆组1和外钻杆组2的钻杆数均是两节时,液压缸4的缸筒顶端5与该两节钻杆中居上的钻杆的顶端固连,其活塞杆的外端部6与居下的钻杆的底端固连。

    参见图2,当内钻杆组1和外钻杆组2的钻杆数均是两节,液压缸4的缸筒顶端5与该两节钻杆中居下的钻杆的底端固连,其活塞杆的外端部6与居上的钻杆的顶端固连。

    当内钻杆组1和外钻杆组2均是由三节钻杆套接而成的,该内钻杆组1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内钻杆7、第二内钻杆8和第三内钻杆9,第二内钻杆8套接在第一内钻杆7外,所述第三内钻杆9套接在第二内钻杆8外;第一内钻杆7和第二内钻杆8之间设置有第一液压缸10,第二内钻杆8和第三内钻杆9之间设置有第二液压缸11;此时,液压缸的设置具体有两种结构,一种结构形式如图3所示,第一液压缸10的缸筒的顶端固定在第一内钻杆7的顶端,其活塞杆的外端部固定在第二液压缸11的缸筒的下端;该第二液压缸11的缸筒的顶端固定在第二内钻杆8的顶端,其活塞杆的外端部固定在第三内钻杆9的底端。

    另一种结构形式如图4所示,第一液压缸10的缸筒的底端固定在第二液压缸11的活塞杆的外端部,其活塞杆的外端部固定在第一内钻杆7的顶端;第二液压缸11的缸筒的底端固定在第三内钻杆9的顶端。

    以上四种不同结构的现浇筒桩旋挖钻机中的凸出部3是环形的或均匀分布的突台。

    在以上实施例中所述的液压缸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绕内钻杆组的外周设置两个(对称设置最好,),也可以设置譬如四个(均匀设置在内钻杆组的外周),以提供更稳定、更有效的钻杆升降机制最好。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图1、图2、图3和图4中所示的结构示意图仅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现浇筒桩旋挖钻机的左半部分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5、6,本发明提供的现浇筒桩旋挖钻机的旋挖钻斗,包括内环形筒12、设置在该内环形筒12外的外环形筒13以及设置在内环形筒12和外环形筒13之间的环形腔14的下端部的环形底板15,该环形底板15的内环形壁16设置在内环形筒12的正下方,其外环形壁17设置在外环形筒13的正下方,其中,内环形壁16向下延伸形成一环形延伸部18,该环形延伸部18上套设有一底部设置有多个带切削斗齿19的入土口20的活动环形底板21,环形底板15上对应该入土口20处相应设置有开口,环形底板15上至少设置有一用于确保该入土口20和开口22在钻斗旋挖时始终相对的定位部件;环形延伸部18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阻止该活动环形底板21下滑的卡挡23。

    定位部件包括设置在环形底板15和活动环形底板21之间的连接杆24,该连接杆24一端固定在环形底板15上,其另一端延伸至活动环形底板21上的连接孔25(豁口26)中,连接孔25(豁口26)所在的中心弧长至少等于入土口20所在的中心弧长和连接杆的另一端所在的中心弧长的和。

    为了使得本发明提供的旋挖钻斗中的土体更容易卸掉,本实施例在旋挖钻斗的环形腔14内设置了环形推板30,该环形推板30的宽度略小于环形腔14的宽度,其顶面设置有穿出旋挖钻斗的顶板的推杆31,该推杆31外露部分的顶端设置有压盖32,在该压盖32和旋挖钻斗的顶板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33;推杆31至少是两个,且均布在环形推板30的顶面上,如此,在卸掉环形腔14内的土体时,通过给压盖32施力,继而推动环形推板30向下推土,有助于土体快速滑落,环形腔14中的土体卸完后,撤掉压盖32上的外力,环形推板30在压缩弹簧33的作用下恢复原位。

    参见图7,作为对旋挖钻斗的另一种改进,本实施例中的切削斗齿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底板15上的齿柄腔27中的齿柄28及置于开口22处并斜向下延伸的斗齿29;齿柄腔27的深度当齿柄28全部置于该齿柄腔27中时斗齿29与该齿柄28的连接部恰好卡挡在该齿柄腔27的入口处;开口22的长度小于齿柄28的长度,确保在提升钻斗时,齿柄28恰好封闭住开口22,防止土体的落漏。

一种现浇筒桩旋挖钻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现浇筒桩旋挖钻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现浇筒桩旋挖钻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现浇筒桩旋挖钻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现浇筒桩旋挖钻机.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浇筒桩旋挖钻机,包括内钻杆组、设置在内钻杆组外的外钻杆组及回转支承;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均至少由两节钻杆套接而成,套接成内钻杆组和外钻杆组的钻杆数相同;构成外钻杆组的钻杆内径自上而下依次减小,居下钻杆套接在与之相邻的居上的钻杆内,居下的钻杆底端外壁上设置有用以在提升钻杆时阻止居上的钻杆下滑的凸出部;构成内钻杆组的钻杆的内径自上而下依次增大,居上钻杆套接在与之相邻的居下钻杆内;回转支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