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系统及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系统及
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保证负载的供电可靠性,通常都会设置冗余的两种形式的供
电电源。例如,通信基站的供电电源就有市电和发电机两种形式,在市电正常
时由市电为通信基站供电,在市电异常时,由发电机为通信基站供电,通常该
发电机为移动式发电机。从系统管理维护的角度出发,通常需要对负载供电电
源的具体形式进行识别,即确定负载的供电来源。
目前常用的一种通信基站供电电源的识别方案为:当发电机为通信基站供
电时,发电机和监控模块进行通信;当发电机不为通信基站供电时,发电机不
和监控模块进行通信;因此,监控模块可以在接收到发电机的通信消息时,确
定负载供电电源为发电机,在没有接收到发电机的通信消息时,确定负载供电
电源为市电。
然而这种识别方案需要现场接线和额外的通信接口,很容易出现故障,并
不能保证识别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负载供
电电源的识别准确性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系统,包括检测模块和监控
模块,其中: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是否接地;当所述负载供
电回路中的零线接地时,所述检测模块输出第一信号至所述监控模块;当所述
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未接地时,所述检测模块输出第二信号至所述监控模
块;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为不同的信号;
所述监控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信号识别负载供电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监控模块,具体用于若负载具体为通信基站,当所述检测
模块输出第一信号时,确定负载供电电源为市电;当所述检测模块输出第二信
号时,确定负载供电电源为发电机。
具体的,所述检测模块,包括运放单元和整流单元,其中:
所述运放单元,用于当所述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接地时,输出第一电压
至所述整流单元;当所述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未接地时,输出第二电压至所
述整流单元;所述第一电压低于所述第二电压;
所述整流单元,用于当所述运放单元输出第一电压时,输出低电平信号作
为第一信号;当所述运放单元输出第二电压时,输出高电平信号作为第二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运放单元,具体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
四电阻、第五电阻和运算放大器,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所述第一电阻的
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负载供电回路中的相线,所述第二电阻的
第二端接地;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
端;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
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还通过所述第五电阻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
出端;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
较佳的,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等于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
较佳的,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等于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
进一步的,所述整流单元,具体为一个二极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方法,包括:
检测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是否接地;
根据检测结果,识别负载供电电源。
进一步的,若负载具体为通信基站,根据检测结果,识别负载供电电源,
具体包括:
当检测到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接地时,确定负载供电电源为市电;当检
测到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未接地时,确定负载供电电源为发电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根据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是否接地来识别
负载供电电源的具体形式,确定负载的供电来源,准确性较高,并且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
明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给出准确性较高的识别负载供电电源的实现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
了一种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系统及方法,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
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
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现有技术中,在为通信基站等负载设置供电电源时,通常主供电电源设置
为市电,备供电电源设置为发电机等。由市电进行供电的系统实质为一种
TN/TT系统,即中性点接地系统,供电回路中的零线接地。而由发电机等进行
供电的系统实质为一种IT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供电回路中的零线不
接地。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方法,如图1
所示,包括:
步骤101、检测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是否接地;
步骤102、根据检测结果,识别负载供电电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方法可以但不限于用于识别通
信基站的供电电源。
当负载具体为通信基站时,供电电源可能为市电或者为发电机。此时,步
骤102、根据检测结果,识别负载供电电源,具体包括:
当检测到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接地时,确定负载供电电源为市电;当检
测到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未接地时,确定负载供电电源为发电机。
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方法,根据负载供电回路中零
线是否接地的特性来对负载供电电源的具体形式进行识别,能够准确确定出负
载的供电来源。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方
法,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系统,如图2所
示,具体可以包括检测模块201和监控模块202,其中:
检测模块201,用于检测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N是否接地;当负载供电
回路中的零线N接地时,检测模块201输出第一信号至监控模块202;当负载
供电回路中的零线N未接地时,检测模块201输出第二信号至监控模块202;
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为不同的信号;
监控模块202,用于根据检测模块201的输出信号识别负载供电电源。
实际实施时,检测模块201可以并接在负载的输入配电开关之后。
当负载具体为通信基站时,供电电源可能为市电或者为发电机。此时,监
控模块202,具体用于当检测模块201输出第一信号时,确定负载供电电源为
市电;当检测模块201输出第二信号时,确定负载供电电源为发电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系统中的检测模块201具体可以
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如图3所示,检测模块201,具体包括运放单元2011
和整流单元2012,其中:
运放单元2011,用于当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N接地时,输出第一电压
至整流单元2012;当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N未接地时,输出第二电压至整
流单元2012;该第一电压低于该第二电压;
整流单元2012,用于当运放单元2011输出第一电压时,输出低电平信号
作为第一信号;当运放单元2011输出第二电压时,输出高电平信号作为第二
信号。
实际实施时,如图4所示,运放单元2011,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电阻R1、
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运算放大器,其中: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负载供电回路中的零线N,第一电阻R1的第二
端接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负载供电回路中的相线L,第二电阻R2
的第二端接地;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第一电阻R1的
第一端;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
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还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运算放
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整流单元2012的输入端。
下面以负载供电电源为市电或者为发电机为例,对图4所示运放单元2011
的原理进行说明。
当负载供电电源为市电时,零线N接地,第一电阻R1两端电压约为0V,
此时,运放单元2011输出相对较低的第一电压;当负载供电电源为发电机时,
零线N不接地,第一电阻R1两端电压约为发电机输出电压的一半,此时,运
放单元2011输出相对较高的第二电压。即实现了运放单元2011的功能。
较佳的,第一电阻R1的阻值等于第二电阻R2的阻值;第三电阻R3的阻
值等于第四电阻R4的阻值,可以使运放单元2011的功能更易于实现。
实际实施时,如图4所示,整流单元2012,具体可以为一个二极管。当然,
整流单元2012也可以为其它起到整流作用的电路。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检测模块201仅为一个示例,在本发明的其它实
施例中,检测模块201还可以采用其它具有电压检测功能的集成电路实现,在
此不再举例详述。
实际实施时,检测模块201可以作为一个独立设备,也可以集成于其它设
备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载供电电源的识别系统中的监控模块202,可以利
用现有的监控模块实现,无需额外增加设备成本。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准确识别出负载供电电源
的具体形式,并且易于实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