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和装置.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5989968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877115.8

申请日:

2016.09.30

公开号:

CN106529765A

公开日:

2017.03.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Q 10/06申请日:20160930|||公开

IPC分类号:

G06Q10/06(2012.01)I

主分类号:

G06Q10/06

申请人: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发明人:

石强; 刘玉亭; 种道晨; 张炎鹏; 张山; 史开贵

地址: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十街10号百度大厦三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宋合成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和装置,其中,该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包括:对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作业区域;获取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根据所述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分别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对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估。本发明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科学合理的量化了各区域的采集难度,使得所有区域的采集作业评估均处于同一基准,提升了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和公平性,进而提高采集作业人员的积极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作业区域;
获取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
根据所述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分别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对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统计数据
分别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包括:
对所述多个作业区域内道路对应的采集轨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所述多个作业区
域的有效采集时长、采集里程、投入总时长和有效投入时长;
根据所述有效采集时长和所述采集里程确定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效率,并根据所述有
效采集时长和所述有效投入时长确定各个作业区域的有效转化率;
根据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效率、有效转化率分别确定对应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效率、有效转
化率分别确定相应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中的基准区域;
根据所述基准区域的采集效率和每个作业区域的采集效率确定相应作业区域的采集
快慢难度系数,并根据所述基准区域的有效转化率和每个作业区域的有效转化率确定相应
作业区域的有效转化难度系数;
根据每个作业区域的采集快慢难度系数和有效转化难度系数确定相应作业区域的采
集难度系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
个作业区域,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采集范围的路网密度和道路级别,将所述目标采集范围划分为多个作业
区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
的轨迹数据,包括:
将目标采集范围内的历史作业数据与所述多个作业区域分别进行道路匹配和轨迹切
割,以确定每个作业区域内道路对应的采集轨迹数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
轨迹数据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将目标采集范围内的历史作业数据进行异常数据过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对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估,包括:
确定所述当前采集作业对应的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并分别获取在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
域内的采集里程;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内的采集里程和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确定所述当前采集作业的绩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中每个作业区域内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确定所述
至少一个作业区域中每个作业区域内的小级别路与主干道的第一路网密度比;
基于当前真实路网数据,分别获取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中每个作业区域内的小级别
路与主干道的第二路网密度比;
根据所述第一路网密度比和所述第二路网密度比对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中每个作
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进行优化,并根据优化后的采集难度系数确定所述当前采集作业的
绩效。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的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
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和所述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对所述当前采集
作业进行绩效评估。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
数的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包括:
分别对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预设时间内
每个作业区域内的有效采集里程;
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分别对相应作业区域内的有效里程进行加权
求和,得到所述预设时间内的第一总里程;
根据预设方法获取所述预设时间内的第二总里程;
根据所述第二总里程与所述第一总里程的比值确定所述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
11.一种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对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作业区域;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分别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
采集难度系数;
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对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
估。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对所述多个作业区域内道路对应的采集轨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所述多个作业区
域的有效采集时长、采集里程、投入总时长和有效投入时长;
根据所述有效采集时长和所述采集里程确定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效率,并根据所述有
效采集时长和所述有效投入时长确定各个作业区域的有效转化率;
根据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效率、有效转化率分别确定对应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
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中的基准区域;
根据所述基准区域的采集效率和每个作业区域的采集效率确定相应作业区域的采集
快慢难度系数,并根据所述基准区域的有效转化率和每个作业区域的有效转化率确定相应
作业区域的有效转化难度系数;
根据每个作业区域的采集快慢难度系数和有效转化难度系数确定相应作业区域的采
集难度系数。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采集范围的路网密度和道路级别,将所述目标采集范围划分为多个作业
区域。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
将目标采集范围内的历史作业数据与所述多个作业区域分别进行道路匹配和轨迹切
割,以确定每个作业区域内道路对应的采集轨迹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滤模块,用于对所述将目标采集范围内的历史作业数据进行异常数据过滤。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模块用于:
确定所述当前采集作业对应的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并分别获取在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
域内的采集里程;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内的采集里程和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确定所述当前采集作业的绩效。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中每个作业区域内的历史采集作业的
轨迹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中每个作业区域内的小级别路与主干道的第一路网
密度比;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基于当前真实路网数据,分别获取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中每个
作业区域内的小级别路与主干道的第二路网密度比;
优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路网密度比和所述第二路网密度比对所述至少一个作业
区域中每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进行优化,并根据优化后的采集难度系数确定所述当
前采集作业的绩效。
19.如权利要求11-1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的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
所述评估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和所述绩效系数统一基
准值对所述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估。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确定模块用于:
分别对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预设时间内
每个作业区域内的有效采集里程;
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分别对相应作业区域内的有效里程进行加权
求和,得到所述预设时间内的第一总里程;
根据预设方法获取所述预设时间内的第二总里程;
根据所述第二总里程与所述第一总里程的比值确定所述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

说明书

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地图可按照预设周期基于实际景物等地图数据进行更新。地图数据的采集作
业主要是利用装有专业采集设备的车辆在室外行驶,对地图上的道路、POI(Point of
Information,信息点)、景物照片等信息进行采集。由于各地域片区本身存在天然的客观条
件综合差异,会导致在不同地域进行采集时,同样的作业时间或付出同样的工作所获得的
产出不一样。然而,在相关技术中,主要基于产出量,或者基于产出量与工作时间对地图数
据的采集作业进行评估,存在一些作业人员付出比其他人多,但绩效评估与其他人相近的
情况。这就导致了绩效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较低,且有失公平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能够提升绩
效评估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作业区域;

获取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

根据所述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分别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对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估。

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装置,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对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作业区域;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分别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
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评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对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
评估。

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对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作业区域;

获取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

根据所述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分别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对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估。

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
质中的指令由电子设备的处理器被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能够执行一种采集作业的绩效评
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作业区域;

获取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

根据所述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分别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对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估。

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的
指令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一种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作业区域;

获取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

根据所述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分别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对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估。

本发明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通
过对目标采集范围划分为多个作业区域,并获取各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
据,进而据此确定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并根据各个作业区域的难度系数对当前
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估,考虑了不同区域的作业难度,科学合理的量化了各区域的采集难
度,使得所有区域的采集作业评估均处于同一基准,提升了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和公平性,进
而提高采集作业人员的积极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
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
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
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第一”、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由于目前的绩效评估存在一些作业人员付出比其他人多,但绩效评估与其他人相
近的情况。例如,人车P在畅通的高速道路等类似区域采集100公里,人车Q在红绿灯多且拥
堵的市区等类似区域采集100公里,同样的采集里程,采集人员的付出并不同。但是相关技
术中的评估方式人车P与人车Q的绩效却类似。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数据采集作业的绩
效评估准确性和公平性,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和装置。下面参考附
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和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
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装置中。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具体应用于地图数据的采集作业的绩效
评估。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4。

在步骤S101中,对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作业区域。

其中,目标采集范围可根据采集需求进行确定,例如,目标采集范围可以是一个城
市、城市群、国家等级别的物理区域。

由于在各个物理区域的范围较广,即使是同一采集范围、相同产出,在不同的作业
区域的作业难度和所需付出的工作也不一样,因此,需要对采集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

具体而言,作业难度、所需付出的工作等可因作业区域为市区或非市区、或者作业
区域内的路网密度、路况(如道路宽度、转弯数量、红绿灯数量等)、建成度、道路级别等因素
而不同。因此,可基于城市行政区域规划、城市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度等一个或多个标准对
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以划分为多个不同难度级别的作业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对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作业区
域,可包括:根据所述目标采集范围的路网密度和道路级别,将所述目标采集范围划分为多
个作业区域。

举例来说,如果将一个城市作为目标采集范围,则可根据该城市的路网密度和道
路级别将该城市划分为高速路区域、最易难度作业区域、中等难度作业区域。

具体而言,可将各城市的市区,或者路网密度较高,或者建成度较高的地理区域作
为中等难度作业区域;可将各城市的行政区域边界等非建成区作为最易难度作业区域。

进一步地,由于一些程序的建成区面积很大,为避免作业区域内的路网密度、交通
情况等属性差别过大带来评估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进一步增加一
级最难难度作业区域的划分。

具体而言,可将中等难度作业区域中满足预设规则的区域划分出来,作为最难难
度作业区域。相应地,在划分出最难难度作业区域之后,中等难度作业区域也相应地被调整
为原来的中等难度作业区域中除最难难度区域之外的区域。

最难难度作业区域的划分原则是将属于中等难度作业区域最难采集的、建成度较
高的区域作为最难难度作业区域。对于已经包括了路网密度很高的区域且面积较小的建成
区,则可无需再细分出最难难度作业区域。

举例来说,可基于以下规则划分最难难度作业区域:

1)当建成区路网密度大于10公里每平方公里,并且建成区面积大于600平方公里
时,从建成区中进一步划分出最难难度作业区域。

2)当建成区面积大于1100平方公里时,从建成区中进一步划分出最难难度作业区
域。

3)划分出的最难难度作业区域的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

其中,最难难度作业区域可以是现有中等难度作业区域中建成度最高的一部分区
域。由于最难难度作业区域主要集中与城市中心路网密度大的区域,因此最难难度作业区
域也可称为核心区。

举例来说,如表1所示,列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个城市的核心区(即最难难
度作业区域)的划分。

城市
边界的文字描述
面积(平方公里)
上海
内环边界
124
北京
三环
184
广州
内环路、环市东路包含范围
172
苏州
苏州市区:南环路、中环北线,中环东线包含区域
261
郑州
三环内区域
460
沈阳
北到金山路,重工北街南街、沈水路等包含的区域
178

表1

需要说明的时,在中等难度作业区域中进一步划分出最难难度作业区域之后,中
等难度作业区域相应地更新为原来的中等难度作业区域中除核心区(最难难度作业区域)
之外的区域。

由此,通过上述区域划分,可将目标采集范围划分为3-4类作业区域,即高速路区
域、最难难度作业区域(也可称为核心区域,部分城市存在)、中等难度作业区域(也可称为
建成区,每个城市都有)、最易难度作业区域(也可称为非建成区,每个城市都有)。其中,每
类作业区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分离或相邻的子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目标采集区域进行区域划分的逻辑仅是示例性的,在本发
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其他参数标准进行区域划分,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在步骤S102中,获取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可由各采集作业车每天(简称:车
天)的历史作业中的采集轨迹数据组成。

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可由采集作业过程中每次采集时采集车的形成的轨迹点组
成。具体而言,每个轨迹点具有车天编号、时间戳、与上一轨迹点的绝对距离间隔、与上一轨
迹点的时间间隔、当前的速度数值、道路属性等。

其中,道路属性可包括道路级别、道路位置(如经纬度等)等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可以是所有历史数据。或者,
还可以是预设周期内的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举例来说,预设周期可以是一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
据,可包括:将目标采集范围内的历史作业数据与所述多个作业区域分别进行道路匹配和
轨迹切割,以确定每个作业区域内道路对应的采集轨迹数据。

具体而言,可将遍布各个城市的采集作业每天历史作业的采集轨迹数据作为基础
数据源。从而可根据需要从中选择出待分析的目标城市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然后,
可根据该目标城市的区域划分结果对选择出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进行道路匹配和
轨迹切割。

其中,轨迹切割是指利用目标采集范围内的多个作业区域(如核心区、建成区、非
建成区)的经纬度边界范围对历史所有车天的轨迹数据进行切割,从而确定各个轨迹点所
属的作业区域,进而,得到各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

道路匹配是指对轨迹数据中的各个轨迹点的道路级别进行匹配,从而可根据道路
级别确定属于高速路区域的轨迹数据。

在步骤S103中,根据所述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分别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
采集难度系数。

其中,采集难度系数是作业区域的单位采集里程难度的度量。采集难度系数越大,
则单位采集里程的难度越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采集难度系数的基础可包括两大部分:有效采集时间
内单位采集里程的采集效率(eff),和采集投入时长有效转化率(Sigma)。

因此,可根据各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各
自的采集难度系数。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步骤S103可包括如图2所示的步骤S201-S203。

在步骤S201中,对所述多个作业区域内道路对应的采集轨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得到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有效采集时长、采集里程、投入总时长和有效投入时长。

具体而言,针对每个作业区域,可分别统计该作业区域内各个作业车的有效采集
时长、采集里程、投入总时长和有效投入时长等统计指标。

在步骤S202中,根据所述有效采集时长和所述采集里程确定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
效率,并根据所述有效采集时长和所述有效投入时长确定各个作业区域的有效转化率。

其中,采集效率(eff)为有效采集时间内单位采集里程的采集效率,可根据有效采
集时长和有效采集里程获得,表征了在有效采集过程中的单位采集效率,主要是受是否拥
堵、物理客观特性(路的宽窄、弯多少、红绿灯多少)等影响,反映采集快慢。

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公式获取采集效率eff:

eff=S/t,

其中,S为有效采集里程,t为有效采集时长。

有效转化率(Sigma)为采集投入时长的有效转化率,可根据有效采集时长和有效
投入时长获得,表征了采集投入时间到有效采集时长的转化。

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公式获取有效转化率Sigma:

Sigma=t/T,

其中,t为有效采集时长,T为有效投入时长。

具体而言,如果某车天进行t(有效采集时长)的采集,其为了能够进行t时间的有
效采集,还需要投入其他额外的时间,例如:断路头的回程、为到达另外一个附近没有采集
的路去采集而需要走的路程时间(即重复行驶)等。也就是说,为了达到t时间的有效采集时
长,需要投入T时间的有效投入时长,T大于t。

此外,除了有效投入时长之外,在投入总时长中还有其他无效投入时长,例如,采
集期间、吃饭、休息的时间等。

其中,投入总时长为采集开始时刻到采集结束时刻的时长;有效投入时长为投入
总时长减去无效投入时长的时间;有效采集时长为实际采集地图数据的时长。

举例来说,某个车天总投入了10小时,中间午饭休息了1小时,则有效投入时长T为
10-1=9小时,其中,有效采集了5小时,则有效采集时长t=5小时。则有效转化率Sigma=5/
9。

在步骤S203中,根据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效率、有效转化率分别确定对应作业区
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进一步地,由于各个作业区域之间、各个城市之间的路网密度、道路宽窄、转弯数
量、红绿灯数量等道路情况存在差异,为了使各个作业区域能够基于一个相同的基准定义
采集难度系数,以保证绩效评估处于相同的基准线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在多个作业区
域中选择一个基准区域,并基于该基准区域对所有作业区域进行标准化,以使各个作业区
域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采集难度系数标准进行绩效评估。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步骤S203可具体包括步骤S301-S303。

在步骤S301中,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中的基准区域。

确定基准区域的标准为:能够在大多甚至全部采集范围内都存在共性的作业区
域。也就是说,如果无论在哪个采集范围内的作业区域A,其采集难度总体差别不大,则可将
作业区域A作为基准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将高速路区域作为基准区域,也就是说,可将所有高
速道路的轨迹数据的采集看作为一个统一的难度区域。

在步骤S302中,根据所述基准区域的采集效率和每个作业区域的采集效率确定相
应作业区域的采集快慢难度系数,并根据所述基准区域的有效转化率和每个作业区域的有
效转化率确定相应作业区域的有效转化难度系数。

举例来说,对于作业区域B来说,其采集快慢难度系数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采集快慢难度系数B=eff0/effB,

其中,采集快慢难度系数B为作业区域B的采集快慢难度系数,eff0为基准区域的采
集效率,effB为作业区域B的采集效率。

对于作业区域B来说,其有效转化难度系数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有效转化难度系数B=Sigma0/SigmaB,

其中,有效转化难度系数B为作业区域B的有效转化难度系数,Sigma0为基准区域的
有效转化率,SigmaB为作业区域B的有效转化率。

在步骤S303中,根据每个作业区域的采集快慢难度系数和有效转化难度系数确定
相应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采集难度系数可通过以下公式确定:

采集难度系数B=采集快慢难度系数B*有效转化难度系数B。

在步骤S104中,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对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
评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04可包括:确定所述当前采集作业对应的至少
一个作业区域,并分别获取在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内的采集里程;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作
业区域内的采集里程和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确定所述当前采集作业的
绩效。

具体而言,可根据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对相应作业区域内的采集里程进
行加权求和,得到当前采集作业的综合里程,即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当前采集作业的绩效:

(采集里程n*采集难度系数n),

其中,N为当前采集作业对应的作业区域的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通过对目标采集范围划分为多个作业
区域,并获取各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进而据此确定各个作业区域的采
集难度系数,并根据各个作业区域的难度系数对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估,考虑了不同
区域的作业难度,科学合理的量化了各区域的采集难度,使得所有区域的采集作业评估均
处于同一基准,提升了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和公平性,进而提高采集作业人员的积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以针对作业车进行统计,并进行评估进行示例性
说明。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根据不同的评估需求,对其他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和评
估。举例来说,可针对作业人、时段、车队、作业基地等对象进行轨迹数据统计,进而进行绩
效评估。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在图1所示实施
例的基础之上,将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进一步转换到绩效评估角度,然后从绩效
评估角度对当前作业进行绩效评估。具体而言,图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
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包
括步骤S401-S405。

其中,步骤S401-S403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S103相同,可参照图1所示实
施例。

在步骤S404中,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的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

其中,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为一个数值,可通过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将上述的同
一基准的各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转换到绩效评估的角度,为绩效统计和应用服务。

具体而言,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可通过图5所示实施例确定。如图5所示,包括步骤
S501-S504。

在步骤S501中,分别对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得到预设时间内每个作业区域内的有效采集里程。

举例来说,可对上述历史车天的轨迹数据按照多个作业区域切割后的轨迹数据信
息进行统计,可以获得各个作业区域的有效采集里程。例如,每个车天划分为高速采集里
程、核心区采集里程、建成区采集里程和非建成区采集里程。

在步骤S502中,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分别对相应作业区域内的
有效里程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预设时间内的第一总里程。

然后,各个作业区域对应的采集难度系数对相应的采集里程进行加权,可以获得
各车天的加权产出里程(单位:百公里),进而可以获得历史车天所有的加权产出里程总和,
即第一总里程Ψ。

在步骤S503中,根据预设方法获取所述预设时间内的第二总里程。

其中,预设方法可以是现有相关技术中的任一中方法。举例来说,可将车天总里程
作为第二总里程或者,利用采集时间对里程进行加权计算第二总里程

在步骤S504中,根据所述第二总里程与所述第一总里程的比值确定所述绩效系数
统一基准值。

具体而言,绩效系数统一

在步骤S405中,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和所述绩效系数统一基准
值对所述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估。

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当前采集作业的绩效:

(采集里程n*采集难度系数n*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

其中,N为当前采集作业对应的作业区域的数量。

由此,通过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将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转换到绩效评估
角度,可直接得到各个评估对象的绩效点,评估结果更加直观、方便。

进一步地,对于各个作业区域,历史的采集数据的道路覆盖并不一定全面,可能存
在数据缺失的情况,例如,当工艺变化、或者采集后有新路的补充等原因可导致历史采集作
业相对于当前采集作业的数据缺失。为解决此问题,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依据真实
路网数据对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进行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采集难度系数进行后
续的采集工作,从而进一步提升绩效评估的准确性。

具体而言,图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包括步骤S601-S606。

其中,步骤S601-S602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S102相同,可参照图1所示实
施例。

在步骤S603中,确定所述当前采集作业对应的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并分别获取在
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内的采集里程。

在步骤S604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中每个作业区域内的历史采集作业的
轨迹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中每个作业区域内的小级别路与主干道的第一路网
密度比。

具体而言,可根据各个作业区域的历史作业的轨迹数据中的道路级别进行统计,
得到第一路网密度比。

在步骤S605中,基于当前真实路网数据,分别获取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中每个
作业区域内的小级别路与主干道的第二路网密度比。

举例来说,可对真实路网数据的切割,及利用各城市核心区、建成区、非建成区边
界范围对各城市真实路网数据进行切割,获得对应区域内的各级路路网长度,加上各区域
的面积,进而可获得各区域各级别路网密度比。

在步骤S606中,根据所述第一路网密度比和所述第二路网密度比对所述至少一个
作业区域中每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进行优化,并根据优化后的采集难度系数确定所
述当前采集作业的绩效。

举例来说,假设先前历史采集时工艺为仅采集主干道和部分小级别路,后续的采
集作业中两种道路类型均需要全部采集,那么需要按照小级别路相对于主干道的路网密度
比进行系数调整。

假设历史采集的小级别路相对于主干道的路网密度为D1:1,真实路网中小级别路
相对于主干道的路网密度为D2:1,则可根据以下公式对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进行
调整:

调整后的采集难度系数=(历史主干道采集难度+历史小级别路的采集难度*D2)/
(1+D2),

其中,历史主干道采集难度系数和历史小级别路的采集难度系数可通过前述计算
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年度系数的方法。

由此,可依据各作业区域内的真实路网密度的占比,调整后的采集难度系数变化
幅度不一,采集难度系数可向更准确的预测方向。从而,后续采集作业可使用调整后的采集
难度系数,使用的绩效系数可保持不变。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在使用
前可进行异常过滤,以过滤掉异常数据,从而提高轨迹数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绩效评估的
准确性。具体而言,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包括步骤S701-S706。

其中,步骤S701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骤S101相同,步骤S705-S706与图1所示实施
例中步骤S103-S104相同,可参照图1所示实施例。

在步骤S702中,获取目标采集范围内的历史作业数据。

在步骤S703中,对所述将目标采集范围内的历史作业数据进行异常数据过滤。

具体而言,可通过有效时间转化率、采集速度、采集样本数量及有效采集时长等方
面对数据进行过滤。

举例来说,可通过以下集中方式进行过滤:

1)有效时间转化率方面:有效时间转化率低于20%的车天去掉,不使用;

2)采集速度方面:车天均值采集效率大于100km/h的车天去掉;单点轨迹速度大于
120km/h的去掉;

3)车天样本数量方面:小于10天的区域去掉;

4)有效采集时长方面:有效采集时长小于1小时的车天去掉。

在步骤S704中,将过滤后的目标采集范围内的历史作业数据与所述多个作业区域
分别进行道路匹配和轨迹切割,以确定每个作业区域内道路对应的采集轨迹数据。

由此,通过过滤到历史作业数据中的异常数据,能够提升数据的有效性,进而能够
得到更加准确的采集难度系数,提升绩效评估准确性。

与上述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采集作业的绩
效评估装置。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装置,包括:划分模块10、第
一获取模块20、第一确定模块30和评估模块40。

具体地,划分模块10用于对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作业区域。

其中,目标采集范围可根据采集需求进行确定,例如,目标采集范围可以是一个城
市、城市群、国家等级别的物理区域。

由于在各个物理区域的范围较广,即使是同一采集范围、相同产出,在不同的作业
区域的作业难度和所需付出的工作也不一样,因此,需要对采集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

具体而言,作业难度、所需付出的工作等可因作业区域为市区或非市区、或者作业
区域内的路网密度、路况(如道路宽度、转弯数量、红绿灯数量等)、建成度、道路级别等因素
而不同。因此,划分模块10可基于城市行政区域规划、城市路网密度、城市建成度等一个或
多个标准对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以划分为多个不同难度级别的作业区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划分模块10可用于:根据所述目标采集范围的路网密
度和道路级别,将所述目标采集范围划分为多个作业区域。

举例来说,如果将一个城市作为目标采集范围,则可根据该城市的路网密度和道
路级别将该城市划分为高速路区域、最易难度作业区域、中等难度作业区域。

进一步地,由于一些程序的建成区面积很大,为避免作业区域内的路网密度、交通
情况等属性差别过大带来评估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进一步增加一
级最难难度作业区域的划分。

具体而言,可将中等难度作业区域中满足预设规则的区域划分出来,作为最难难
度作业区域。相应地,在划分出最难难度作业区域之后,中等难度作业区域也相应地被调整
为原来的中等难度作业区域中除最难难度区域之外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目标采集区域进行区域划分的逻辑仅是示例性的,在本发
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使用其他参数标准进行区域划分,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定。

第一获取模块20用于获取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可由各采集作业车每天(简称:车
天)的历史作业中的采集轨迹数据组成。

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可由采集作业过程中每次采集时采集车的形成的轨迹点组
成。具体而言,每个轨迹点具有车天编号、时间戳、与上一轨迹点的绝对距离间隔、与上一轨
迹点的时间间隔、当前的速度数值、道路属性等。

其中,道路属性可包括道路级别、道路位置(如经纬度等)等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可以是所有历史数据。或者,
还可以是预设周期内的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举例来说,预设周期可以是一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获取模块20可用于:将目标采集范围内的历史作
业数据与所述多个作业区域分别进行道路匹配和轨迹切割,以确定每个作业区域内道路对
应的采集轨迹数据。

具体而言,可将遍布各个城市的采集作业每天历史作业的采集轨迹数据作为基础
数据源。从而可根据需要从中选择出待分析的目标城市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然后,
可根据该目标城市的区域划分结果对选择出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进行道路匹配和
轨迹切割。

其中,轨迹切割是指利用目标采集范围内的多个作业区域(如核心区、建成区、非
建成区)的经纬度边界范围对历史所有车天的轨迹数据进行切割,从而确定各个轨迹点所
属的作业区域,进而,得到各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

道路匹配是指对轨迹数据中的各个轨迹点的道路级别进行匹配,从而可根据道路
级别确定属于高速路区域的轨迹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分别确定所述多个作业
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其中,采集难度系数是作业区域的单位采集里程难度的度量。采集难度系数越大,
则单位采集里程的难度越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采集难度系数的基础可包括两大部分:有效采集时间
内单位采集里程的采集效率(eff),和采集投入时长有效转化率(Sigma)。

因此,可根据各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各
自的采集难度系数。具体而言,第一确定模块30可用于执行图2所示的步骤S201-S203及步
骤S301-S303,以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

评估模块40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对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
效评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评估模块40可用于:确定所述当前采集作业对应的至
少一个作业区域,并分别获取在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内的采集里程;根据所述至少一个
作业区域内的采集里程和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确定所述当前采集作业
的绩效。

具体而言,评估模块40可根据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对相应作业区域内的
采集里程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当前采集作业的综合里程,即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当前采集作
业的绩效:

(采集里程n*采集难度系数n),

其中,N为当前采集作业对应的作业区域的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装置,通过对目标采集范围划分为多个作业
区域,并获取各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进而据此确定各个作业区域的采
集难度系数,并根据各个作业区域的难度系数对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估,考虑了不同
区域的作业难度,科学合理的量化了各区域的采集难度,使得所有区域的采集作业评估均
处于同一基准,提升了绩效评估的准确性和公平性,进而提高采集作业人员的积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以针对作业车进行统计,并进行评估进行示例性
说明。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根据不同的评估需求,对其他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和评
估。举例来说,可针对作业人、时段、车队、作业基地等对象进行轨迹数据统计,进而进行绩
效评估。

图9为根据跟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装置,包括:划分模块10、第
一获取模块20、第一确定模块30、评估模块40、第三确定模块50、过滤模块60、第二确定模块
70、第二获取模块80和优化模块90。

其中,划分模块10、第一获取模块20、第一确定模块30和评估模块40与图8所示实
施例相同。

第三确定模块50用于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的绩效系数统一基
准值。

其中,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为一个数值,可通过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将上述的同
一基准的各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转换到绩效评估的角度,为绩效统计和应用服务。

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确定模块50可具体用于执行图5所示实
施例以确定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的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

评估模块40还用于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和所述绩效系数统一
基准值对所述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估。

具体而言,评估模块40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当前采集作业的绩效:

(采集里程n*采集难度系数n*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

其中,N为当前采集作业对应的作业区域的数量。

由此,通过绩效系数统一基准值将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转换到绩效评估
角度,可直接得到各个评估对象的绩效点,评估结果更加直观、方便。

过滤模块60用于对所述将目标采集范围内的历史作业数据进行异常数据过滤。

具体而言,过滤模块60可通过有效时间转化率、采集速度、采集样本数量及有效采
集时长等方面对数据进行过滤。

举例来说,可通过以下集中方式进行过滤:

1)有效时间转化率方面:有效时间转化率低于20%的车天去掉,不使用;

2)采集速度方面:车天均值采集效率大于100km/h的车天去掉;单点轨迹速度大于
120km/h的去掉;

3)车天样本数量方面:小于10天的区域去掉;

4)有效采集时长方面:有效采集时长小于1小时的车天去掉。

由此,通过过滤到历史作业数据中的异常数据,能够提升数据的有效性,进而能够
得到更加准确的采集难度系数,提升绩效评估准确性。

第二确定模块70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中每个作业区域内的历史采集
作业的轨迹数据,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中每个作业区域内的小级别路与主干道的第
一路网密度比。

具体而言,第二确定模块70可根据各个作业区域的历史作业的轨迹数据中的道路
级别进行统计,得到第一路网密度比。

第二获取模块80用于基于当前真实路网数据,分别获取所述至少一个作业区域中
每个作业区域内的小级别路与主干道的第二路网密度比;

举例来说,第二获取模块80可对真实路网数据的切割,及利用各城市核心区、建成
区、非建成区边界范围对各城市真实路网数据进行切割,获得对应区域内的各级路路网长
度,加上各区域的面积,进而可获得各区域各级别路网密度比。

优化模块9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路网密度比和所述第二路网密度比对所述至少一
个作业区域中每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进行优化,并根据优化后的采集难度系数确定
所述当前采集作业的绩效。

举例来说,假设先前历史采集时工艺为仅采集主干道和部分小级别路,后续的采
集作业中两种道路类型均需要全部采集,那么需要按照小级别路相对于主干道的路网密度
比进行系数调整。

假设历史采集的小级别路相对于主干道的路网密度为D1:1,真实路网中小级别路
相对于主干道的路网密度为D2:1,则优化模块90可根据以下公式对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
度系数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采集难度系数=(历史主干道采集难度+历史小级别路的采集难度*D2)/
(1+D2),

其中,历史主干道采集难度系数和历史小级别路的采集难度系数可通过前述计算
各个作业区域的采集年度系数的方法。

由此,可依据各作业区域内的真实路网密度的占比,调整后的采集难度系数变化
幅度不一,采集难度系数可向更准确的预测方向。从而,后续采集作业可使用调整后的采集
难度系数,使用的绩效系数可保持不变。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
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
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
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
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
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
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
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
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和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和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和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和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和装置.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出一种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和装置,其中,该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包括:对目标采集范围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作业区域;获取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根据所述历史采集作业的轨迹数据分别确定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根据所述多个作业区域的采集难度系数对当前采集作业进行绩效评估。本发明的采集作业的绩效评估方法,科学合理的量化了各区域的采集难度,使得所有区域的采集作业评估均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