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114726A43申请公布日20130522CN103114726ACN103114726A21申请号201310042222522申请日20130204E04G21/00200601E04G21/12200601E04C5/1820060171申请人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地址322100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吴宁东路65号72发明人楼永良华学严李小玥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7代理人胡根良54发明名称一种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包括后浇带、钢筋I和钢筋II,绑扎后浇带及钢筋I和钢筋II,所述钢。
2、筋I和钢筋II之间设置钢筋套筒,钢筋套筒左右两端分别与钢筋I和钢筋II可拆卸连接;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前,将钢筋套筒向钢筋I或钢筋II一端转动,使钢筋I和钢筋II断开;准备浇筑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将钢筋套筒螺旋,使钢筋I和钢筋II连接固定;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封闭后浇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套筒与钢筋I和钢筋II连接或断开操作方便,可以有效解决后浇带处钢筋约束现浇钢筋混凝土应变的现象,使后浇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1147。
3、26ACN103114726A1/1页21一种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绑扎后浇带(1)及钢筋I(2)和钢筋II(3),所述钢筋I(2)和钢筋II(3)之间设置钢筋套筒(4),钢筋套筒(4)左右两端分别与钢筋I(2)和钢筋II(3)可拆卸连接;步骤二后浇带(1)两侧混凝土浇筑前,将钢筋套筒(4)旋转使其向钢筋I(2)或钢筋II(3)一端移动,使钢筋I(2)和钢筋II(3)断开;步骤三准备浇筑后浇带(1)两侧混凝土;步骤四在后浇带(1)混凝土浇筑前,将钢筋套筒(4)螺旋,使钢筋I(2)和钢筋II(3)连接固定;步骤五浇筑后浇带(1)混凝土,封闭后浇带(1)。2根据权。
4、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套筒(4)直径与钢筋I(2)和钢筋II(3)的直径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套筒(4)的两端均设置有内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根钢筋头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长度大于钢筋套筒(4)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钢筋套筒(4)之间的距离为钢筋I(2)或钢筋II(3)直径的35倍。权利要求书CN103114726A1/2页3一种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
5、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背景技术0002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产生沉降差,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墙、板、梁的相应位置留设后浇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将钢筋接头避开后浇带,或者在后浇带相邻部位钢筋绑扎时将其绑扎好。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收缩等应变时,钢筋反而限制其应变,影响后浇带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发明内容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可以有效解决后浇带处钢筋约束现浇钢筋混凝土应变的现象,使后浇带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0004为实现上述。
6、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5步骤一绑扎后浇带及钢筋I和钢筋II,所述钢筋I和钢筋II之间设置钢筋套筒,钢筋套筒左右两端分别与钢筋I和钢筋II可拆卸连接;0006步骤二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前,将钢筋套筒旋转使其向钢筋I或钢筋II一端移动,使钢筋I和钢筋II断开;0007步骤三准备浇筑后浇带两侧混凝土;0008步骤四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将钢筋套筒螺旋,使钢筋I和钢筋II连接固定;0009步骤五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封闭后浇带。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套筒与钢筋I和钢筋II连接或断开操作方便,可以有效解决后浇带处钢筋约束现浇钢筋混凝土应变的。
7、现象,使后浇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00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钢筋套筒直径与钢筋I和钢筋II的直径相匹配。通过本设置,所述钢筋套筒与对应的钢筋连接更加可靠。0012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筋套筒的两端均设置有内螺纹。通过本设置,所述的钢筋套筒结构设置合理。0013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每根钢筋头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长度大于钢筋套筒的长度。通过本设置,本发明连接更加可靠。0014本发明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相邻两个钢筋套筒之间的距离为钢筋I或钢筋II直径的35倍。通过本设置,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工作更加可靠。0015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钢筋套筒与钢筋I和钢筋II连接或断。
8、开操作方便,可以有效解决后浇带处钢筋约束现浇钢筋混凝土应变的现象,使后浇带充分发说明书CN103114726A2/2页4挥其应有的作用。0016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00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施与后浇带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参加图1和图2,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后浇带钢筋可断开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20步骤一绑扎后浇带1及钢筋I2和钢筋II3,所述钢筋I2和钢筋II3之间设置钢筋套筒4,钢筋套筒4左右两端分别与钢筋I2和钢筋II3可拆卸连接;0021步骤二后浇带1两侧混凝土浇筑前,将钢筋套筒4旋转使。
9、其向钢筋I2或钢筋II3一端移动,使钢筋I2和钢筋II3断开;0022步骤三准备浇筑后浇带1两侧混凝土;0023步骤四在后浇带1混凝土浇筑前,将钢筋套筒4螺旋,使钢筋I2和钢筋II3连接固定;0024步骤五浇筑后浇带1混凝土,封闭后浇带1。0025为使本发明工作更加可靠,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的钢筋套筒4直径与钢筋I2和钢筋II3的直径相匹配。所述钢筋套筒4的两端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每根钢筋头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长度略大于钢筋套筒4的长度。0026所述相邻两个钢筋套筒4之间的距离为钢筋I2或钢筋II3直径的35倍。同一连接区域内接头百分率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的规定。0027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发明的内容对本发明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3114726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11472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