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598233 上传时间:2018-02-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077111.8

申请日:

2013.03.12

公开号:

CN103114605A

公开日:

2013.05.2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29/045申请日:20130312|||公开

IPC分类号:

E02D29/045; E02D19/10

主分类号:

E02D29/045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于成江; 孙宇; 章慧蓉; 崔爱珍; 尹义松; 张斌; 陆志军; 庞卫涛

地址: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代理人:

曾耀先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浇注一地下室抗水底板,并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预留集水井,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同步整体浇筑所述集水井的侧壁;按照设计高度,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内预埋复数排水管;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铺设一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水井;于所述疏水层上浇注一钢筋混凝土顶板,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连接所述集水井的侧壁。本发明的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利用在地下室抗水底板和钢筋混凝土顶板之间设置一疏水层,使地下室底板内的渗水可以通过该疏水层疏流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开设的集水井内,防患于未然,有效解决地下室底板的渗漏问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一种防渗疏水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浇注一地下室抗水底板,并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预留集水井,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同步整体浇筑所述集水井的侧壁;
按照设计高度,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内预埋复数排水管;
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铺设一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水井;
于所述疏水层上浇注一钢筋混凝土顶板,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连接所述集水井的侧壁。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注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前,预先进行试水,并在所述疏水层上预先铺设一层塑料薄膜。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铺设所述疏水层前,于所述集水井的四周预先铺设一排水管网,所述排水管网连接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注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时,于所述集水井的四周预留一集水凹槽,并使后续埋设的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水凹槽。
一种防渗疏水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
一钢筋混凝土顶板;
一地下室抗水底板,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开设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侧壁向上延伸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
一疏水层,所述疏水层设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和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之间;
复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埋设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上,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水井。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与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之间设置有一层塑料薄膜相隔。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集水井的四周在所述疏水层内设有一排水管网,所述排水管网连接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网上设有复数个导水孔,所述排水管网上设有所述导水孔的部位采用双层土工布进行包裹。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集水井的四周在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开设有一集水凹槽,所述集水凹槽连接所述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水凹槽。
如权利要求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的材质包括粗砂和碎石,粗砂与碎石的级配比例如下:
粗砂的细度模数:μf=3.7~3.1,含泥量≤1.0%;
碎石的单粒级配:20~40mm,含泥量≤0.5%。

说明书

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的地下室底板防渗,尤其是一种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地下空间的环境提出较高要求,地下室底板由于受基础不均匀沉降、地下水压力等因素影响,会出现渗漏现象,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烦恼。鉴于此,结合防渗漏相关技术,本着综合治理的原则,需要采用一种创新的结构做法,使得基础底板渗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疏水方式有效排解地下室底板渗漏问题的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渗疏水层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浇注一地下室抗水底板,并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预留集水井,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同步整体浇筑所述集水井的侧壁;
按照设计高度,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内预埋复数排水管;
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铺设一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水井;
于所述疏水层上浇注一钢筋混凝土顶板,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连接所述集水井的侧壁。
所述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浇注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前,预先进行试水,以保证排水畅通,并在所述疏水层上预先铺设一层塑料薄膜。
所述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铺设所述疏水层前,于所述集水井的四周预先铺设一排水管网,所述排水管网连接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
所述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浇注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时,于所述集水井的四周预留一集水凹槽,并使后续埋设的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水凹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渗疏水层结构,包括:
一钢筋混凝土顶板;
一地下室抗水底板,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开设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侧壁向上延伸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
一疏水层,所述疏水层设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和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之间;
复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埋设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上,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水井。
所述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疏水层与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之间设置有一层塑料薄膜相隔。
所述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沿所述集水井的四周在所述疏水层内设有一排水管网,所述排水管网连接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
所述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排水管网上设有复数个导水孔,所述排水管网上设有所述导水孔的部位采用双层土工布进行包裹。
所述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沿所述集水井的四周在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开设有一集水凹槽,所述集水凹槽连接所述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水凹槽。
所述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疏水层的材质包括粗砂和碎石,粗砂与碎石的级配比例如下:
粗砂的细度模数:μf=3.7~3.1,含泥量≤1.0%;
碎石的单粒级配:20~40mm,含泥量≤0.5%。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利用在地下室抗水底板和钢筋混凝土顶板之间设置一疏水层,使地下室底板内的渗水可以通过该疏水层疏流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开设的集水井内,防患于未然,有效解决地下室底板的渗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渗疏水层结构第一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防渗疏水层结构与基础承台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防渗疏水层结构第二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防渗疏水层结构1主要由一钢筋混凝土顶板11、一地下室抗水底板12、一疏水层13和复数排水管14构成。如图2所示,钢筋混凝土顶板11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浇注,配置双层双向钢筋111,规格为ф10@200mm,当钢筋混凝土顶板11同基础承台2相交时,钢筋混凝土顶板11同基础承台2相交部分的混凝土应一同浇筑。地下室抗水底板12的相应位置开设有一集水井15,集水井15的侧壁150向上延伸连接钢筋混凝土顶板11,疏水层13设于集水井15的侧壁150、钢筋混凝土顶板11和地下室抗水底板12之间,沿集水井15的四周在疏水层13内设有一排水管网(图中为标示),排水管14埋设于集水井15四周的侧壁150上,排水管14的第一端141连接疏水层13内的排水管网,排水管14的第二端142连接集水井15。其中,疏水层13可以采用级配卵石疏水层也可以由粗砂、碎石组成,由粗砂、碎石组成的疏水层13的级配比例如下:
粗砂的细度模数:μf=3.7~3.1,含泥量≤1.0%;
碎石的单粒级配:20~40mm,含泥量≤0.5%。
由粗砂、碎石组成的疏水层13的施工方法:铺设一层碎石,然后用粗砂填满碎石空隙及浇水压实,再铺设一层碎石,再用粗砂填满碎石空隙及浇水压实,如此类推,直至填满疏水层13厚度。疏水层13的回填料压实系数不小于0.97。
当地面排水系统比较简单时无需另外在疏水层13内设置排水管网,结合图3所示,沿集水井15的四周在地下室抗水底板12上开设有一集水凹槽16,集水凹槽16在浇注地下室抗水底板12时预先设置,集水凹槽6连接疏水层13,收集疏水层13中的渗水,排水管14的第一端141连接集水凹槽16,排水管14的第二端142连接集水井15,将渗水汇集到集水井15中,以“疏”的理念去替代底板渗漏治理中传统“堵”的方式,防患于未然。
本发明防渗疏水层施工方法具体如下:
浇注地下室抗水底板12,并于地下室抗水底板12的相应位置预留集水井15,向上延伸集水井15的侧壁150,集水井15侧壁150的混凝土同地下室抗水底板12的混凝土进行一次性整体浇筑,侧壁150厚度不小于200mm;
按照设计高度,于集水井15四周的侧壁150内预埋复数排水管14;
当地面排水系统比较复杂时于集水井15的四周预先铺设排水管网,排水管网与排水管14的第一端141相连,通过排水管网将渗水收集后汇集到集水井15内,排水管网上设有复数个导水孔(图中未标示),利于将渗水汇集到排水管网内并统一导入集水井15,排水管网上设有导水孔的部位采用双层土工布进行包裹,可以防止疏水层13内部的粗砂、粒径较小的碎石等颗粒物随着渗流进入排水管网,排水管网在铺设前需先以双层土工布包裹,以防止后续施工的疏水层13内部的级配粗砂、碎石等有水土流失的情况;
于地下室抗水底板12上铺设疏水层13,使排水管14的第一端141连接疏水层13,排水管14的第二端142连接集水井15;
对疏水层13进行试水,以保证排水畅通,同时在疏水层13上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图中未标示),以防止后续钢筋混凝土顶板11浇筑混凝土时浆液渗入疏水层13的填料空隙影响疏水效果;
于疏水层13上浇注钢筋混凝土顶板11,钢筋混凝土顶板11连接集水井15的侧壁150。
通过本发明施工方法,可以较好解决地下室底板渗漏问题,以“疏”的理念去替代底板渗漏治理中传统“堵”的方式,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今后地基基础工程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114605A43申请公布日20130522CN103114605ACN103114605A21申请号201310077111822申请日20130312E02D29/045200601E02D19/1020060171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200135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72发明人于成江孙宇章慧蓉崔爱珍尹义松张斌陆志军庞卫涛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代理人曾耀先54发明名称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浇注一地下室抗水底板,并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

2、预留集水井,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同步整体浇筑所述集水井的侧壁;按照设计高度,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内预埋复数排水管;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铺设一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水井;于所述疏水层上浇注一钢筋混凝土顶板,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连接所述集水井的侧壁。本发明的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利用在地下室抗水底板和钢筋混凝土顶板之间设置一疏水层,使地下室底板内的渗水可以通过该疏水层疏流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开设的集水井内,防患于未然,有效解决地下室底板的渗漏问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

3、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114605ACN103114605A1/1页21一种防渗疏水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浇注一地下室抗水底板,并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预留集水井,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同步整体浇筑所述集水井的侧壁;按照设计高度,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内预埋复数排水管;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铺设一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水井;于所述疏水层上浇注一钢筋混凝土顶板,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连接所述集水井的侧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注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前,预先进行试水,并在所述疏水层上预先铺设一层塑。

4、料薄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铺设所述疏水层前,于所述集水井的四周预先铺设一排水管网,所述排水管网连接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注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时,于所述集水井的四周预留一集水凹槽,并使后续埋设的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水凹槽。5一种防渗疏水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一钢筋混凝土顶板;一地下室抗水底板,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开设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侧壁向上延伸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一疏水层,所述疏水层设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和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之间;复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埋设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上,所述排水管。

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水井。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层与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之间设置有一层塑料薄膜相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集水井的四周在所述疏水层内设有一排水管网,所述排水管网连接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网上设有复数个导水孔,所述排水管网上设有所述导水孔的部位采用双层土工布进行包裹。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集水井的四周在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开设有一集水凹槽,所述集水凹槽连接所述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水凹槽。10如权利要求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其特。

6、征在于所述疏水层的材质包括粗砂和碎石,粗砂与碎石的级配比例如下粗砂的细度模数F3731,含泥量10;碎石的单粒级配2040MM,含泥量05。权利要求书CN103114605A1/3页3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的地下室底板防渗,尤其是一种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目前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地下空间的环境提出较高要求,地下室底板由于受基础不均匀沉降、地下水压力等因素影响,会出现渗漏现象,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烦恼。鉴于此,结合防渗漏相关技术,本着综合治理的原则,需要采用一种创新的结构做法,使得基础底板渗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7、降到最低。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疏水方式有效排解地下室底板渗漏问题的防渗疏水层结构及施工方法。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渗疏水层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05浇注一地下室抗水底板,并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预留集水井,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同步整体浇筑所述集水井的侧壁;0006按照设计高度,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内预埋复数排水管;0007于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铺设一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水井;0008于所述疏水层上浇注一钢筋混凝土顶板,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连接所述集水井的侧壁。0009所述施工方。

8、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浇注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前,预先进行试水,以保证排水畅通,并在所述疏水层上预先铺设一层塑料薄膜。0010所述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铺设所述疏水层前,于所述集水井的四周预先铺设一排水管网,所述排水管网连接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0011所述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在浇注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时,于所述集水井的四周预留一集水凹槽,并使后续埋设的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水凹槽。0012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防渗疏水层结构,包括0013一钢筋混凝土顶板;0014一地下室抗水底板,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开设有集水井,所述集水井的侧壁向上延伸连接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0015一疏水层,所述。

9、疏水层设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和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之间;0016复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埋设于所述集水井的侧壁上,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集水井。说明书CN103114605A2/3页40017所述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疏水层与所述钢筋混凝土顶板之间设置有一层塑料薄膜相隔。0018所述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沿所述集水井的四周在所述疏水层内设有一排水管网,所述排水管网连接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0019所述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排水管网上设有复数个导水孔,所述排水管网上设有所述导水孔的部位采用双层土工布进行包裹。0020所述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

10、于,沿所述集水井的四周在所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开设有一集水凹槽,所述集水凹槽连接所述疏水层,所述排水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集水凹槽。0021所述结构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疏水层的材质包括粗砂和碎石,粗砂与碎石的级配比例如下0022粗砂的细度模数F3731,含泥量10;0023碎石的单粒级配2040MM,含泥量05。0024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利用在地下室抗水底板和钢筋混凝土顶板之间设置一疏水层,使地下室底板内的渗水可以通过该疏水层疏流到地下室抗水底板上开设的集水井内,防患于未然,有效解决地下室底板的渗漏问题。附图说明0025图1是本发明防渗疏水层结构第一种较佳实施方式。

11、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2是本发明防渗疏水层结构与基础承台的连接示意图。0027图3是本发明防渗疏水层结构第二种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29首先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防渗疏水层结构1主要由一钢筋混凝土顶板11、一地下室抗水底板12、一疏水层13和复数排水管14构成。如图2所示,钢筋混凝土顶板11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浇注,配置双层双向钢筋111,规格为10200MM,当钢筋混凝土顶板11同基础承台2相交时,钢筋混凝土顶板11同基础承台2相交部分的混凝土应一同浇筑。地下室抗水底板12的相应位置开设有一集水井。

12、15,集水井15的侧壁150向上延伸连接钢筋混凝土顶板11,疏水层13设于集水井15的侧壁150、钢筋混凝土顶板11和地下室抗水底板12之间,沿集水井15的四周在疏水层13内设有一排水管网(图中为标示),排水管14埋设于集水井15四周的侧壁150上,排水管14的第一端141连接疏水层13内的排水管网,排水管14的第二端142连接集水井15。其中,疏水层13可以采用级配卵石疏水层也可以由粗砂、碎石组成,由粗砂、碎石组成的疏水层13的级配比例如下0030粗砂的细度模数F3731,含泥量10;0031碎石的单粒级配2040MM,含泥量05。0032由粗砂、碎石组成的疏水层13的施工方法铺设一层碎石,。

13、然后用粗砂填满碎石空隙及浇水压实,再铺设一层碎石,再用粗砂填满碎石空隙及浇水压实,如此类推,直至填满疏水层13厚度。疏水层13的回填料压实系数不小于097。0033当地面排水系统比较简单时无需另外在疏水层13内设置排水管网,结合图3所说明书CN103114605A3/3页5示,沿集水井15的四周在地下室抗水底板12上开设有一集水凹槽16,集水凹槽16在浇注地下室抗水底板12时预先设置,集水凹槽6连接疏水层13,收集疏水层13中的渗水,排水管14的第一端141连接集水凹槽16,排水管14的第二端142连接集水井15,将渗水汇集到集水井15中,以“疏”的理念去替代底板渗漏治理中传统“堵”的方式,防。

14、患于未然。0034本发明防渗疏水层施工方法具体如下0035浇注地下室抗水底板12,并于地下室抗水底板12的相应位置预留集水井15,向上延伸集水井15的侧壁150,集水井15侧壁150的混凝土同地下室抗水底板12的混凝土进行一次性整体浇筑,侧壁150厚度不小于200MM;0036按照设计高度,于集水井15四周的侧壁150内预埋复数排水管14;0037当地面排水系统比较复杂时于集水井15的四周预先铺设排水管网,排水管网与排水管14的第一端141相连,通过排水管网将渗水收集后汇集到集水井15内,排水管网上设有复数个导水孔(图中未标示),利于将渗水汇集到排水管网内并统一导入集水井15,排水管网上设有导。

15、水孔的部位采用双层土工布进行包裹,可以防止疏水层13内部的粗砂、粒径较小的碎石等颗粒物随着渗流进入排水管网,排水管网在铺设前需先以双层土工布包裹,以防止后续施工的疏水层13内部的级配粗砂、碎石等有水土流失的情况;0038于地下室抗水底板12上铺设疏水层13,使排水管14的第一端141连接疏水层13,排水管14的第二端142连接集水井15;0039对疏水层13进行试水,以保证排水畅通,同时在疏水层13上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图中未标示),以防止后续钢筋混凝土顶板11浇筑混凝土时浆液渗入疏水层13的填料空隙影响疏水效果;0040于疏水层13上浇注钢筋混凝土顶板11,钢筋混凝土顶板11连接集水井15的侧壁150。0041通过本发明施工方法,可以较好解决地下室底板渗漏问题,以“疏”的理念去替代底板渗漏治理中传统“堵”的方式,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今后地基基础工程中,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0042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3114605A1/3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3114605A2/3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3114605A3/3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311460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