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5885536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0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1002939.2

申请日:

2015.12.29

公开号:

CN105594542A

公开日:

2016.05.2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IPC(主分类):A01G 17/00申请公布日:201605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7/00申请日:20151229|||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7/00

主分类号:

A01G17/00

申请人:

张恩祥

发明人:

张恩祥

地址: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文化路24号2#楼505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代理人:

李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猕猴桃的“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方法:猕猴桃大小行间隔栽植,沿行向建立倾斜式篱架:每个大行内设若干立柱单元;立柱单元由两根等长立柱组成,两根立柱在大行间是朝向对方倾斜且上端交合成“人字形”;相邻两行立柱单元等距错位设置。在各行倾斜立柱上顺行向等间距拉4道铁丝,供猕猴桃上架。猕猴桃单主干上架,采用“单臂四层式”或“双臂四层式”整形技术。利用立柱单元上端“人字形”交合点,顺行向和横行向拉成井格形铁丝网,在网上覆盖防风遮阳网或增光防寒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更合理增加了种植密度、更科学改善了群体结构、更有效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更充分利用了生态环境资源,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方法;其特征是:A、猕猴桃大小行间隔式栽植:大行间距为300-320cm,小行间距为80-100cm;大小行共用相邻行;株距为100cm或200cm两类;B、建立倾斜式篱架:沿各大行的行向等距离设置若干立柱单元;每个立柱单元由两根等长度、相对倾斜的立柱组成;立柱单元的设置方式:在大行间,各立柱单元的两根立柱下端分别斜埋入两行猕猴桃的行内,上端是朝向对方倾斜且相交成“人字形”,倾斜角度为与地面夹角60度,两根倾斜立柱与地面形成等边三角形结构,立柱顶端距地面垂直高度为250cm左右;相邻两行立柱单元要等距错位设置;在小行间看,两行立柱呈错位设置且反向倾斜形成“两边倒”,使小行间上部开张成“倒八字形”;C、在各行位于同一倾斜平面的立柱上,顺行向等间距拉4道铁丝,相邻两道铁丝间距大于40cm;最上一道铁丝距地面垂直高度等于或大于180cm,最下一道铁丝距地面垂直高度60cm;D、猕猴桃单主干上架,爬到架上第4道铁丝为至;各大行间形成的猕猴桃藤蔓架形呈“正八字形”模式,上端开张口间距约70cm左右;各小行间形成的猕猴桃藤蔓架形呈“两边倒”模式,上端开张口间距约300cm左右;E、利用各个立柱单元的上端“人字形”交合点,顺行向和横行向拉成井格形铁丝网,网眼大小为100cm左右;在网上覆盖防风遮阳网或增光防寒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双臂四层式”整形技术:株距为200cm,每株猕猴桃单主干上架至最上一道铁丝,并在每一道铁丝上由主干向两侧顺行向各培育一条侧枝,即每株猕猴桃育成8条侧枝,在4道铁丝上分4层向两侧延伸生长,每条侧枝延伸长度控制在100cm左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方法,其特征是:本发明采用“单臂四层式”整形技术:株距为100cm,每株猕猴桃单主干上架至最上一道铁丝,并在每一道铁丝上由主干向同一侧顺行向培育一条侧枝,即每株猕猴桃育成4条侧枝,在4道铁丝上分4层向同侧延伸生长,每条侧枝延伸长度控制在100cm左右。

说明书

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高新技术,具体为猕猴桃的一种“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猕猴桃原产我国,1904年传到新西兰。百年来,新西兰积极发展猕猴桃生产,选育成一批优良品种,总结出一系列栽培技术。我国猕猴桃研究、生产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起步,生产技术主要借鉴国外经验。

长期以来,在猕猴桃栽植的立架模式方面,国内外均采用“棚架式”、“篱架式”、“T形架式”、“V形架式”等,目前主要采用篱架式和T形架式。在猕猴桃栽植的定植方式方面,国内外普遍采用等行距式,一般行距为3-4米;栽植密度约为80-110株/亩。上述栽植模式,导致猕猴桃田间最大叶面积指数偏低,群体密度偏稀,架上局部郁闭,架间大量漏光,对空间、光照、土地等资源利用率偏低,难以实现高产高效的理想效果。

那么,可否继续增加密度而提高产量和质量?能。当前,随着土、肥、水、种和栽培技术等生产力综合水平的提高,已为猕猴桃增加密度进而提高产量和质量创造了客观条件,只要能够合理改革种植模式,科学改善群体结构,定会实现更高密度的优质高效栽培。

发明内容

本项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改革猕猴桃的定植方式和立架模式,创新出一种新的栽植技术模式---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方法,能够更合理地增加种植密度、更科学地改善群体结构、更有效地提高光能利用率、更充分地利用生态环境资源,从而达到更为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方法;

A、猕猴桃大小行间隔式栽植:大行间距为300-320cm,小行间距为80-100cm;大小行共用相邻行;株距为100cm或200cm两类;

B、建立倾斜式篱架:沿各大行的行向等距离设置若干立柱单元;每个立柱单元由两根等长度、相对倾斜的立柱组成;立柱单元的设置方式:在大行间,各立柱单元的两根立柱下端分别斜埋入两行猕猴桃的行内,上端是朝向对方倾斜且相交成“人字形”,倾斜角度为与地面夹角60度,两根倾斜立柱与地面形成等边三角形结构,立柱顶端距地面垂直高度为250cm左右;相邻两行立柱单元要等距错位设置;在小行间看,两行立柱呈错位设置且反向倾斜形成“两边倒”,使小行间上部开张成“倒八字形”;

C、在各行位于同一倾斜平面的立柱上,顺行向等间距拉4道铁丝,相邻两道铁丝间距大于40cm;最上一道铁丝距地面垂直高度等于或大于180cm,最下一道铁丝距地面垂直高度60cm;

D、猕猴桃单主干上架,爬到架上第4道铁丝为至;各大行间形成的猕猴桃藤蔓架形呈“正八字形”模式,上端开张口间距约70cm左右;各小行间形成的猕猴桃藤蔓架形呈“两边倒”模式,上端开张口间距约300cm左右;

E、利用各个立柱单元的上端“人字形”交合点,顺行向和横行向拉成井格形铁丝网,网眼大小为100cm左右;在网上覆盖防风遮阳网或增光防寒膜。

优选的,采用“双臂四层式”整形技术:株距为200cm,每株猕猴桃单主干上架至最上一道铁丝,并在每一道铁丝上由主干向两侧顺行向各培育一条侧枝,即每株猕猴桃育成8条侧枝,在4道铁丝上分4层向两侧延伸生长,每条侧枝延伸长度控制在100cm左右。

优选的,本发明采用“单臂四层式”整形技术:株距为100cm,每株猕猴桃单主干上架至最上一道铁丝,并在每一道铁丝上由主干向同一侧顺行向培育一条侧枝,即每株猕猴桃育成4条侧枝,在4道铁丝上分4层向同侧延伸生长,每条侧枝延伸长度控制在100cm左右。

利用各个立柱单元上端“人字形”交合点,顺行向和横行向拉成井格形铁丝网,可根据天气情况在网上临时覆盖防风遮阳网或增光防寒膜,实行临时设施保护式精细栽培。还可在井格形铁丝网上系若干条吊绳,将分布在立柱4道铁丝上的结果枝进行水平式牵引垂吊,改善架面重迭郁蔽。

发明优点及积极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是:方法科学,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推广性强,具体表现如下。

1、方法科学。

大小行栽植模式,合理调整了猕猴桃栽植的田间布局,缩小了行距,增加了株数,加大了叶面积指数,因而提高了土地和空间利用率。大小行间都可行走作业,科学管理更便捷到位。

倾斜式篱架模式,大行间形成“八字形”架式,小行间形成“两边倒”架式,增加了植株在地上的营养体和受光面积,改善了群体冠层结构,因而提高了光能利用率。

2、操作简便。

实行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技术,定植、立架、拉丝的工作量比传统篱架式略高,但只是一次性投入操作;而立架更坚固耐用,可使用的选项更多,且大、小行间都便于机械化作业,更便于倾斜架面上下两侧的人工修剪,管理起来比传统栽培模式更方便、更到位。

3、成本低廉。

实行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技术,只是用苗量、立架和拉丝量的一次性投资成本相对增加,但很快会从第二、三年的早产增效中收回;而以后的长期增产增效将明显优于传统栽培模式。

4、推广性强。

实行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技术,只是将传统篱架模式中的等行距改为大小行距、垂直式篱架改为倾斜式篱架,一看就懂;新的整形修剪技术也易于掌握,一学就会;果农易于接受和操作,故该项新技术易于推广。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实行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技术,巧妙改变了栽植模式,绝对增加了栽植密度,相对改善了环境条件,科学优化了群体结构,有效提高了最适叶面积指数,充分利用了空间、地力和光热资源,创造了更为和谐的大田生态群体结构,使每一单株既能充分利用生长资源,又便于机械与人工作业管理,科学管理方便到位。还可在井格形铁丝网上系若干条吊绳,将分布在立柱4道铁丝上的结果枝进行水平式牵可垂吊,改善架面重迭郁蔽。必要时,还可实行临时设施保护式精细栽培,确保高产丰产、优质高效。与现行的传统栽培模式相比,在相同生产条件下,本发明的还新技术可提早1-2年进入盛果期,每年可增产20%左右(亩增1000斤左右),且果品质量更优,实现了更为理想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在同样的土、肥、水、种、管等条件下,不费工、不费钱、不麻烦,简简单单就增产,这样的生产技术将大受欢迎,经济效益十分乐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立柱单元设置”及立柱上“4道铁丝”纵向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单臂四层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双臂四层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

1、大小行间隔式栽植:

将传统篱架式的等行距栽植方式改变为大小行间隔栽植方式,大行间距a,尺寸为300-320cm,比如300、310、320cm等;小行间距b,尺寸为80-100cm,例如80、90、100cm等;定苗时,根据立地条件和所选品种类型灵活确定大小行的具体行距。大小行要间隔设置,即相邻行之间为大-小-大-小…式间隔设置,相邻大小行共用中间一行;如图1和图2所示。

同时,根据整形方式确定株距c:修剪株形为单臂式,图3所示,此时株距c为100cm左右,亩定植330株左右;修剪株形为双臂式,图4所示,此时株距c为200cm左右,亩定植160株左右。

小行间对应的两行采用错位法交错定苗栽植。

2、倾斜形篱架模式:

A、首先设置立柱单元(所述的立柱单元包括两根倾斜的立柱)。沿各大行的行向等距离设置若干立柱单元,相邻两立柱单元距离为e,图1所示,e的尺寸为600cm左右,立柱单元个数根据行的长度确定。各立柱单元的两根立柱下端分别斜埋入两行猕猴桃的行内60cm深,上端是朝向对方倾斜且相交成“人字形”;立柱地上长度约等于大行距,倾斜角度为与地面夹角60度,两根倾斜立柱与地面形成等边三角形的结构;立柱顶端距地面垂直高度为250cm左右。相邻两行立柱单元要等距错位设置,在小行间看,两行立柱呈错位设置且反向倾斜形成“两边倒”,上部开张成“倒八字形”,如图2所示。

C、在各行倾斜立柱上,顺行向等间距拉4道铁丝,相邻两道铁丝间距为d,d的尺寸大于40cm;最上一道铁丝距地面垂直高度为180cm,最下一道铁丝距地面垂直高度60cm;如图2所示。

D、猕猴桃上架后,各大行间形成的猕猴桃藤蔓架形呈“正八字形”模式,两行间上端开张口的间距为f,f的尺寸为70cm左右;各小行间形成的猕猴桃藤蔓架形呈“两边倒”模式,两行间上端开张口的间距为g,g的尺寸为300cm左右;如图2中所示。

E、利用各个立柱单元顶端“人字形”交合点,顺行向和横行向拉成井格形铁丝网,可根据天气情况在网上临时覆盖防风遮阳网或增光防寒膜,实行临时设施保护式精细栽培。还可在井格形铁丝网上系若干条吊绳,将分布在立柱4道铁丝上的结果枝进行水平式牵引垂吊,改善架面重迭郁蔽。

F、篱架的立柱可采用木柱、水泥柱、不锈钢管等材料,不锈钢管可直接弯成V字型;立柱大小行距随同猕猴桃定苗的大小行距。

3、倾斜形篱架模式的整形方式:

根据猕猴桃的结果习性,采用“强干弱枝形”整形方式,实行“单主干”上架,在主干上直接培养结果母枝。地力差或长势弱的品种,株距为100cm左右,采用“单臂四层式”整形,如图3所示;地力强或长势旺的品种,株距为200cm左右,采用“双臂四层式”整形,如图4所示。这样,大小行间上下都有各自的通透通道,通风透光性好,也便于全方位作业管理。

4、倾斜形篱架模式的修剪方式:

采用“水平结果,下垂延长”方式修剪,即结果母枝全绑缚到对应的水平铁丝上,使其水平结果;其它侧枝和延长枝全部自然下垂或强迫下垂,保持架面均匀通透。背上枝要及时摘心控长,并适当利用它夏季遮阳。树冠大小依株距而定,原则是枝条不空闲不接头,枝枝叶叶见光透光,果子基本不见光,最大叶面积指数控制在4左右。

5、遮阴、防风及吊枝:

经济条件允许时,还可利用各个立柱单元的“人字形”交合点,顺行向和横行向拉成井格形铁丝网,网眼大小为100cm左右。盛夏或大风时可在网上覆盖防风遮阳网,早春晚秋时可在网上覆盖增温防寒膜,实行临时设施保护式精细栽培。还可在井格形铁丝网上系若干条吊绳,将分布在立柱4道铁丝上的当年结果枝进行水平式牵引垂吊,改善架面重迭郁蔽,优化生长环境。

6、猕猴桃“大小行倾斜篱架式”栽植模式的技术原理:

第一,遵循光热能量和地力资源利用理论,科学协调各单株的田间布局,努力优化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光热能量和空间、地力资源。

本发明模式中的大行距与传统等行距类同,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和田间通透;本发明模式中的小行距比传统等行距窄了约200cm,既节约了土地,又方便人工穿行作业,可以对猕猴桃进行全方位修剪管理。总之,与传统栽植模式相比,本发明模式因增加行数而达到密植,又通过大小行距变化而使地上部分植株之间疏密有度,拥而不挤,减少了株间遮光和行间漏光,空间利用效率更高;地下根系之间平面分布松散均匀,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第二、根据猕猴桃“喜光而怕曝晒”“喜微风而怕大风”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倾斜架形,猕猴桃上架后形成的架形为“两边倒”模式,春秋两季可增加光照,盛夏可遮阴减弱光照强度,既透风也可防大风。同时,倾斜形架式使猕猴桃上架后形成的绿色面积更大,采光量更多,既提高了最适叶面积指数,又提高了群体光能利用率,最终达到了增加密度而增产优质的目的。

作为本发明或者本技术方案的拓展,本技术方案不仅仅可以用于猕猴桃的种植,还可用于其他藤蔓的植物或者作物,比如葡萄等。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技术,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猕猴桃“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猕猴桃的“倾斜形篱架模式、大小行密植栽培”新方法:猕猴桃大小行间隔栽植,沿行向建立倾斜式篱架:每个大行内设若干立柱单元;立柱单元由两根等长立柱组成,两根立柱在大行间是朝向对方倾斜且上端交合成“人字形”;相邻两行立柱单元等距错位设置。在各行倾斜立柱上顺行向等间距拉道铁丝,供猕猴桃上架。猕猴桃单主干上架,采用“单臂四层式”或“双臂四层式”整形技术。利用立柱单元上端“人字形”交合点,顺行向和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