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绿茶种植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山绿茶为冬青科植物海南冬青IlexhainanensisMerr.的干燥叶经加工炮制而成。山绿
茶疗效明确、使用历史悠久,已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1990年版),其制剂山绿茶降
压片仅由山绿茶一味药材组成,被收载于中药部颁标准(标编号:WS3-B-2838-98),产品已
申请获得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山绿茶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通脉的功效,主要用
于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及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以及风热感冒、肺热咳
嗽、咽喉水肿、扁桃体炎、痢疾等病症。药理研究还表明山绿茶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
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肝病毒抗炎和抗AIDS等活性。以山绿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制
剂作为降压、降脂的常用中成药,具有使用量较大、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产品独特等
优点,在广西等地区销路很好,市场占有率高,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前景。据《新
华本草纲目》记载:“山绿茶,又名海南冬青,性寒,味苦,经入肝、脾、肺、肾,平息
肝风,用于肝风头痛及肝阳上亢头痛、头晕等症”。广西万寿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主导
产品决明山绿茶、山绿茶降压胶囊等专利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产品年销售收入超
两千万元。
山绿茶的原植物海南冬青是冬青科冬青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和云南
一带,在广西区内主要分布在大明山附近各县海拨超过600-800m的山上,曾在金秀圣堂
山、横县、都安、百色岑王老山等地也发现有少量分布,目前企业收购的山绿茶药材均来
自于大明山附近的上林、武鸣、宾阳、马山等地,均为野生的药材资源,迄今尚未有栽培
历史。自2006年山绿茶降压胶囊等专利产品批量生产以来,山绿茶年需求量100吨(鲜
叶)以上,经过多年的采集,目前有限的野生资源现已面临枯竭,药材原材料常常供不应
求,致使药材价格不断上扬。为了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必须进行大面积的人工栽培以作
为药材原料的来源。
目前,野生山绿茶主要通过种子繁殖,由于自然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极低,不能满足大
面积人工栽培的需要,因此急需摸索出一套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经检索,迄今为止,
国内外未见有关于山绿茶种子育苗方面的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通过采种后将山绿茶种子置
于4℃下贮藏至第二年春季播种以及对山绿茶种子的筛选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山绿茶种子
的萌发率。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通过将山绿茶种子播种到三层基质的苗床以及苗期适量的喷
施营养液,大大提高了山绿茶种子的出苗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山
绿茶种子采种晾干后置于4℃下贮藏至第二年春季播种。
优选的是,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每年10月中下旬,待山绿茶浆果变红时,
及时采种,在果皮保持湿润时,把浆果放入水中,将浆果的果皮搓烂,洗出种子,并去掉
浮在水面上的不饱满种子,收集沉于水底的饱满种子得第一待播种子,晾干后置于4℃下
贮藏。
优选的是,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A、苗床准备:建立育苗苗床,苗床宽1.0-1.2m、高6-10cm,苗床基质为三层基
质,其中,底层基质为育苗土、园土和河沙按体积比1:1:1混合均匀,厚度为6-10cm,中
间层基质是黄粘土,厚度为0.4-0.6cm,上层基质是育苗土,厚度为0.05-0.15cm;
步骤B、种子预处理:将山绿茶种子从4℃条件下取出后,用1000mg/L高锰酸钾温
水溶液浸泡2-3h后,清水洗涤2-3次,再用浓度为100-300mg/L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
种子30min;
步骤C、播种育苗:于第二年的3月至4月播种,将种子与河沙按体积比1:3均匀混
合,撒播在提前准备的苗床的中间层基质上,淋足水,并在苗床上方搭建薄膜拱棚。
优选的是,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D、苗期管理:播种后,保持育苗床的湿度为50%-70%,待幼苗长至2~3片真
叶后,每隔7天对叶面喷施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的配方为:尿素1-1.5g/L、磷酸二氢钾
1.5-2.5g/L、硼酸6.0mg/L、甘氨酸2.0mg/L和维生素B60.5mg/L。
优选的是,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在苗期管理中,待种子出苗后,采取逐步
揭膜炼苗的方法,先揭开拱棚两端的薄膜通风2-3天,再揭开拱棚两侧的薄膜通风4-5天,
最后揭开全部的薄膜。
优选的是,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种子出苗后,每3-5天交替喷施1次浓度
为300mg/L的多菌灵,共计喷施2-3次。
优选的是,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还包括筛种,具体为:将第一待播种子,
置于4℃下储存3-5天,然后取出,置于质量分数为10%-15%的蔗糖溶液中,于35-38℃
超声功率为350-400W的条件下下超声波处理30-35min,静置,去除悬浮种子,将下沉的
种子取出,置于微波功率为500-550W的微波条件下微波10-15s,得第二待播种子,晾干
后置于4℃下贮藏。
优选的是,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所述育苗土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猪粪、鸡粪和泥炭土按照质量比为2:1:3混合组成得第一基质,再按照每
立方米第一基质引入20-25条蚯蚓和30-45条幼虫期的黄粉虫养殖30-35天,然后每立方
米第一基质加入100-150升质量分数为50%-55%的蔗糖溶液浸泡10-12h,得第二基质;
步骤二、将所述第二基质中加入其重量的8-10倍的去离子水,接种菌剂于38-40℃下
密闭发酵8-10天,过滤得滤液和滤上物,其中,所述菌剂的接种量为所述第二基质重量
的1.5%-2.5%,所述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和解磷菌按照质量比为1-2:2-3:1组成;
步骤三、将所述滤上物中加入其重量的0.8%-1.0%的光触媒,于紫外线照射下处理
48h,得第三基质;
步骤四、将所述第三基质与泥炭藓、竹醋液和桑葚酵素按照质量比为
1000:250-300:42-50:22-28混合后获得所述育苗土,其中,所述桑葚酵素为桑葚和白砂糖按
照质量比为3:1发酵20-25天制得。
优选的是,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将所述滤液灭菌后与竹醋液、去离子水按
照质量比为10-15:1:90混合后得水肥,于种子出苗后环施在苗周围,每间隔3-5天每一株
苗环施100mL直至幼苗长至2~3片真叶后停止环施所述水肥。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山绿茶种子育苗的萌发率极低,本发明的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山绿茶种子育苗的萌
发率,同时通过采用三层基质构成的苗床播种育苗,并适时适量地于苗期喷施营养液,促
进了种子的生根、生长,提高了出苗率;
2)本发明通过对山绿茶种子采用两次筛选,去除了不易萌发的种子,大大提高了萌
发率;
3)本发明的育苗土通过蚯蚓和黄粉虫对第一基质的活动将猪粪、鸡粪和泥炭土在腐
熟的同时自身代谢产生蚯蚓粪和黄粉虫粪,其中蚯蚓粪提供了山绿茶种子萌发和生长所需
的各种养分,不会对种子和幼苗造成灼伤,且具有吸收和保持营养物的能力,黄粉虫粪具
有活化土壤,增强肥力,养分均衡等优点,高浓度的糖分促使蚯蚓和黄粉虫脱水致死,作
为育苗土的养料来源之一,经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和解磷菌发酵处理后,合成了多种B
族维生素,产生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对土壤致病菌和
虫害抑制作用增强,同时提高了磷被幼苗吸收的利用率,从而有助于提高幼苗的生根成活,
大大提高了成苗率;光触媒在紫外线下杀菌效果明显,且能分解基质中可能存在的细菌或
真菌释放的毒素,还具有除臭功能,提高了育苗土的适用性和接受性;泥炭藓具有强大的
储水能力,为种子成苗后生长用水提供后盾,竹醋液具有抑菌、促进生根、发芽和生长的
作用,且其渗透性强,易于种子和幼苗吸收,桑葚酵素具有促进种子或幼苗新陈代谢,增
强幼苗生命活力,提高成苗率的作用;综上,使用本发明的育苗土代替市售的育苗土制作
苗床,结合本发明的水肥一起使用,显著地提高了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成苗率。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
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
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
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一种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山绿茶种子采种晾干后置于4℃下贮藏至第二年春季播
种。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每年10月中下旬,待山绿茶浆果变红时,及
时采种,在果皮保持湿润时,把浆果放入水中,将浆果的果皮搓烂,洗出种子,并去掉浮
在水面上的不饱满种子,收集沉于水底的饱满种子得第一待播种子,晾干后置于4℃下贮
藏。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A、苗床准备:建立育苗苗床,苗床宽1.0m、高6cm,苗床基质为三层基质,其
中,底层基质为育苗土、园土和河沙按体积比1:1:1混合均匀,厚度为6cm,中间层基质
是黄粘土,厚度为0.4cm,上层基质是育苗土,厚度为0.05cm;
步骤B、种子预处理:将山绿茶种子从4℃条件下取出后,用1000mg/L高锰酸钾温
水溶液浸泡2h后,清水洗涤2次,再用浓度为100mg/L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种子30min;
步骤C、播种育苗:于第二年的3月至4月播种,将种子与河沙按体积比1:3均匀混
合,撒播在提前准备的苗床的中间层基质上,淋足水,并在苗床上方搭建薄膜拱棚。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D、苗期管理:播种后,保持育苗床的湿度为50%,待幼苗长至2~3片真叶后,
每隔7天对叶面喷施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的配方为:尿素1g/L、磷酸二氢钾1.5g/L、硼酸
6.0mg/L、甘氨酸2.0mg/L和维生素B60.5mg/L。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在苗期管理中,待种子出苗后,采取逐步揭膜
炼苗的方法,先揭开拱棚两端的薄膜通风2天,再揭开拱棚两侧的薄膜通风4天,最后揭
开全部的薄膜。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种子出苗后,每3天交替喷施1次浓度为
300mg/L的多菌灵,共计喷施2次。
实施例2:
一种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山绿茶种子采种晾干后置于4℃下贮藏至第二年春季播
种。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每年10月中下旬,待山绿茶浆果变红时,及
时采种,在果皮保持湿润时,把浆果放入水中,将浆果的果皮搓烂,洗出种子,并去掉浮
在水面上的不饱满种子,收集沉于水底的饱满种子得第一待播种子,晾干后置于4℃下贮
藏。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A、苗床准备:建立育苗苗床,苗床宽1.1m、高8cm,苗床基质为三层基质,其
中,底层基质为育苗土、园土和河沙按体积比1:1:1混合均匀,厚度为8cm,中间层基质
是黄粘土,厚度为0.5cm,上层基质是育苗土,厚度为0.1cm;
步骤B、种子预处理:将山绿茶种子从4℃条件下取出后,用1000mg/L高锰酸钾温
水溶液浸泡2.5h后,清水洗涤3次,再用浓度为200mg/L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种子30min;
步骤C、播种育苗:于第二年的3月至4月播种,将种子与河沙按体积比1:3均匀混
合,撒播在提前准备的苗床的中间层基质上,淋足水,并在苗床上方搭建薄膜拱棚。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D、苗期管理:播种后,保持育苗床的湿度为60%,待幼苗长至2~3片真叶后,
每隔7天对叶面喷施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的配方为:尿素1.25g/L、磷酸二氢钾2.0g/L、
硼酸6.0mg/L、甘氨酸2.0mg/L和维生素B60.5mg/L。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在苗期管理中,待种子出苗后,采取逐步揭膜
炼苗的方法,先揭开拱棚两端的薄膜通风3天,再揭开拱棚两侧的薄膜通风5天,最后揭
开全部的薄膜。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种子出苗后,每4天交替喷施1次浓度为
300mg/L的多菌灵,共计喷施3次。
实施例3:
一种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山绿茶种子采种晾干后置于4℃下贮藏至第二年春季播
种。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每年10月中下旬,待山绿茶浆果变红时,及
时采种,在果皮保持湿润时,把浆果放入水中,将浆果的果皮搓烂,洗出种子,并去掉浮
在水面上的不饱满种子,收集沉于水底的饱满种子得第一待播种子,晾干后置于4℃下贮
藏。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A、苗床准备:建立育苗苗床,苗床宽1.2m、高10cm,苗床基质为三层基质,
其中,底层基质为育苗土、园土和河沙按体积比1:1:1混合均匀,厚度为10cm,中间层基
质是黄粘土,厚度为0.6cm,上层基质是育苗土,厚度为0.15cm;
步骤B、种子预处理:将山绿茶种子从4℃条件下取出后,用1000mg/L高锰酸钾温
水溶液浸泡3h后,清水洗涤3次,再用浓度为300mg/L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种子30min;
步骤C、播种育苗:于第二年的3月至4月播种,将种子与河沙按体积比1:3均匀混
合,撒播在提前准备的苗床的中间层基质上,淋足水,并在苗床上方搭建薄膜拱棚。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D、苗期管理:播种后,保持育苗床的湿度为70%,待幼苗长至2~3片真叶后,
每隔7天对叶面喷施营养液,所述营养液的配方为:尿素1.5g/L、磷酸二氢钾2.5g/L、硼
酸6.0mg/L、甘氨酸2.0mg/L和维生素B60.5mg/L。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在苗期管理中,待种子出苗后,采取逐步揭膜
炼苗的方法,先揭开拱棚两端的薄膜通风3天,再揭开拱棚两侧的薄膜通风5天,最后揭
开全部的薄膜。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种子出苗后,每5天交替喷施1次浓度为
300mg/L的多菌灵,共计喷施3次。
实施例4: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还包括筛种,具体为:将第一
待播种子,置于4℃下储存3天,然后取出,置于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中,于35℃
超声功率为350W的条件下下超声波处理30min,静置,去除悬浮种子,将下沉的种子取
出,置于微波功率为500W的微波条件下微波10s,得第二待播种子,晾干后置于4℃下
贮藏于第二年春季播种,其他育苗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还包括筛种,具体为:将第一
待播种子,置于4℃下储存4天,然后取出,置于质量分数为13%的蔗糖溶液中,于36℃
超声功率为375W的条件下下超声波处理33min,静置,去除悬浮种子,将下沉的种子取
出,置于微波功率为530W的微波条件下微波13s,得第二待播种子,晾干后置于4℃下
贮藏于第二年春季播种,其他育苗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6: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还包括筛种,具体为:将第一
待播种子,置于4℃下储存5天,然后取出,置于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中,于38℃
超声功率为400W的条件下下超声波处理35min,静置,去除悬浮种子,将下沉的种子取
出,置于微波功率为550W的微波条件下微波15s,得第二待播种子,晾干后置于4℃下
贮藏于第二年春季播种,其他育苗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实施例7: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所述育苗土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猪粪、鸡粪和泥炭土按照质量比为2:1:3混合组成得第一基质,再按照每
立方米第一基质引入20条蚯蚓和30条幼虫期的黄粉虫养殖30天,然后每立方米第一基
质加入100升质量分数为50%的蔗糖溶液浸泡10h,得第二基质;
步骤二、将所述第二基质中加入其重量的8倍的去离子水,接种菌剂于38℃下密闭
发酵8天,过滤得滤液和滤上物,其中,所述菌剂的接种量为所述第二基质重量的1.5%,
所述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和解磷菌按照质量比为1:2:1组成;
步骤三、将所述滤上物中加入其重量的0.8%的光触媒,于紫外线照射下处理48h,得
第三基质;
步骤四、将所述第三基质与泥炭藓、竹醋液和桑葚酵素按照质量比为1000:250:42:22
混合后获得所述育苗土,其中,所述桑葚酵素为桑葚和白砂糖按照质量比为3:1发酵20
天制得。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将所述滤液灭菌后与竹醋液、去离子水按照质
量比为10:1:90混合后得水肥,于种子出苗后环施在苗周围,每间隔3天每一株苗环施
100mL直至幼苗长至2~3片真叶后停止环施所述水肥。
实施例8: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所述育苗土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猪粪、鸡粪和泥炭土按照质量比为2:1:3混合组成得第一基质,再按照每
立方米第一基质引入23条蚯蚓和37条幼虫期的黄粉虫养殖33天,然后每立方米第一基
质加入125升质量分数为52%的蔗糖溶液浸泡11h,得第二基质;
步骤二、将所述第二基质中加入其重量的9倍的去离子水,接种菌剂于39℃下密闭
发酵9天,过滤得滤液和滤上物,其中,所述菌剂的接种量为所述第二基质重量的2.0%,
所述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和解磷菌按照质量比为2:2:1组成;
步骤三、将所述滤上物中加入其重量的0.9%的光触媒,于紫外线照射下处理48h,得
第三基质;
步骤四、将所述第三基质与泥炭藓、竹醋液和桑葚酵素按照质量比为1000:280:46:25
混合后获得所述育苗土,其中,所述桑葚酵素为桑葚和白砂糖按照质量比为3:1发酵23
天制得。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将所述滤液灭菌后与竹醋液、去离子水按照质
量比为13:1:90混合后得水肥,于种子出苗后环施在苗周围,每间隔4天每一株苗环施
100mL直至幼苗长至2~3片真叶后停止环施所述水肥。
实施例9: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所述育苗土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一、将猪粪、鸡粪和泥炭土按照质量比为2:1:3混合组成得第一基质,再按照每
立方米第一基质引入25条蚯蚓和45条幼虫期的黄粉虫养殖35天,然后每立方米第一基
质加入150升质量分数为55%的蔗糖溶液浸泡12h,得第二基质;
步骤二、将所述第二基质中加入其重量的10倍的去离子水,接种菌剂于40℃下密闭
发酵10天,过滤得滤液和滤上物,其中,所述菌剂的接种量为所述第二基质重量的2.5%,
所述菌剂为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和解磷菌按照质量比为2:3:1组成;
步骤三、将所述滤上物中加入其重量的1.0%的光触媒,于紫外线照射下处理48h,得
第三基质;
步骤四、将所述第三基质与泥炭藓、竹醋液和桑葚酵素按照质量比为1000:300:50:28
混合后获得所述育苗土,其中,所述桑葚酵素为桑葚和白砂糖按照质量比为3:1发酵25
天制得。
其中,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将所述滤液灭菌后与竹醋液、去离子水按照质
量比为15:1:90混合后得水肥,于种子出苗后环施在苗周围,每间隔5天每一株苗环施
100mL直至幼苗长至2~3片真叶后停止环施所述水肥。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所述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还包括筛种,具体为:将第一
待播种子,置于4℃下储存5天,然后取出,置于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中,于38℃
超声功率为400W的条件下下超声波处理35min,静置,去除悬浮种子,将下沉的种子取
出,置于微波功率为550W的微波条件下微波15s,得第二待播种子,晾干后置于4℃下
贮藏于第二年春季播种,其他育苗方法与实施例6相同。
对比例1: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将每年10月中下旬,待山绿茶浆果变红时,表明种子已成熟,
应及时采种。在果皮保持湿润时,把浆果放入水中,将浆果的果皮搓烂,洗出种子,并去
掉浮在水面上的果皮与不饱满种子,将沉于水底的饱满种子收集起来放在室内晾干。将晾
干的种子进行播种。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未将种子置于在4℃下冷藏,直接播种,随采随
播,其他的育苗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对比例2: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将育苗土代替三层基质作为苗床进行育苗,其他的育苗方法与
实施例2相同。
对比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种子出苗后不使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喷施叶面,其他的育苗方
法与实施例2相同。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山绿茶种子育苗的方法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发明人针对表
1中列举的实施例和对比例按照说明书中的实施方式进行山绿茶种子的育苗,每一种实施
方式100颗山绿茶种子,得出以下数据,见表1。
表1不同实施方式对山绿茶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的影响
实施方式
萌发率
出苗率
实施例2
90%
80%
实施例6
98%
88%
实施例9
92%
94%
实施例10
99%
96%
对比例1
20%
70%
对比例2
85%
50%
对比例3
90%
55%
本发明的申请人还针对种子做了一系列贮藏实验,具体为:每年10月中下旬,待山
绿茶浆果变红时,及时采种,在果皮保持湿润时,把浆果放入水中,将浆果的果皮搓烂,
洗出种子,并去掉浮在水面上的不饱满种子,收集沉于水底的饱满种子得第一待播种子,
晾干后分批置于0℃、4℃、8℃、12℃下贮藏,并采用实施例2的方法育种,得出种子的
萌发率和出苗率分别见表2。
表2不同贮藏温度对山绿茶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的影响
贮藏温度/℃
萌发率
出苗率
0
78%
68%
4
90%
80%
8
63%
72%
12
37%
65%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
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
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
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