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玉米丰产栽培技术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玉米的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早熟玉米生育期111天,需有效积温2120℃,以早熟、密植、高产著称,是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作物所玉米育种课题组于1998年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熟玉米品种。2005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幼苗拱土能力强,发苗快,耐低温,叶色深绿。株型收敛,穗上节间长,群体通风透光好,气生根发达,茎秆抗倒伏能力强,宜密植。成株株高237cm,穗位高93cm,叶片数18片,果穗近筒形,穗长19.5cm,穗粗4.2cm,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34粒左右,百粒重40g,容重764g/L。籽粒光泽性好,角质高,橙红色,中硬粒型,脱水较快,大小均匀,商品品质好。该品种高抗丝黑穗病,适应性强。随着近几年我国农民对密植品种的逐步认识和重视,垦单8在黑龙江省很多地区都有较大范围的推广,在2009年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垦单8充分表现出早熟品种的优势,在一些品种无法灌浆的情况下,并达到了标准的成熟度,在种植户中引起较大反响。在黑龙江省勃利、宝清、宁安等试点地区,该品种表现极为突出,被当地农户当成密植品种的代表品种。
早熟玉米虽然有上述好处,但是早熟玉米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比如灌浆慢、容易出现颗粒不饱满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灌浆快且颗粒饱满的早熟玉米丰产栽培技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早熟玉米丰产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子处理,精选种子。种子包衣:采用种衣剂包衣防治病虫害。按100kg种子用6%戊唑醇100~150ml、或3%敌威丹400ml、或锐胜200g+满适金100ml、或20%呋喃丹400ml的量配制包衣剂包衣,分别防治丝黑穗病、瘤黑粉病、苗枯萎病及病毒病、苗期害虫。上述药物可选用适宜配伍品种,混用包衣,以达到兼防效果。
二、播种与保苗,(1)保证底墒,适墒播种。适当早播,在5~10cm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播种,防止过晚播种。(2)适当深播,开沟深度不小于10cm,覆土深度不小于3cm,适墒镇压,防止失墒,防止板结。(3)等行、株距下种。(4)种子与底化肥分开,防“烧籽”、“烧苗”。(5)播后喷除草剂。(6)苗期采取蹲苗措施,促进根系发育。
三、施肥与灌水,按目标产量和地力条件,确定肥、水保障措施,严防干旱,特别注重临界期的水分供应。一般条件下,以农家肥2000kg/亩作底肥,三元素各15%的复肥30kg+硫酸锌2kg/亩在播种时深施。拔节孕穗期追施尿素20kg/亩。孕穗-吐丝、散粉期要及时、适量、均匀灌水,严防大水漫灌积水。
四、后期病虫防治,在喇叭口期,用福戈10ml+爱农15ml+水30kg/亩,茎叶喷雾,防治玉米螟、黏虫、蚜虫及叶斑类病害、锈病、瘤黑粉病等。注意防治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一般在山区玉米施肥中,不能忽视锌肥。基肥用硫酸锌,后期看苗追施。山区土壤砂性大,保肥保水能力不强,灌溉方法落后,串灌严重,施入土壤中的肥料,易随水流失。基肥要力争多施农家肥等有机肥料,适量配合施用速效化肥。农家肥在春季耕翻前均匀撒在田面而后翻入泥土中。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土地肥力的控制,及玉米种植方法的控制,是玉米籽粒有光泽,容重高,角质层厚,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优良。属极早熟种,适宜中国北方冷凉区极早熟玉米栽培区种植。株型较好,活秆成熟。穗粒性状好,籽粒长、轴细,且苞叶少、后期膨松展开,利于快速脱水。
具体实施方式
早熟玉米丰产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种子处理,精选种子。种子包衣:采用种衣剂包衣防治病虫害。按100kg种子用6%戊唑醇100~150ml、或3%敌威丹400ml、或锐胜200g+满适金100ml、或20%呋喃丹400ml的量配制包衣剂包衣,分别防治丝黑穗病、瘤黑粉病、苗枯萎病及病毒病、苗期害虫。上述药物可选用适宜配伍品种,混用包衣,以达到兼防效果。
二、播种与保苗,(1)保证底墒,适墒播种。适当早播,在5~10cm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播种,防止过晚播种。(2)适当深播,开沟深度不小于10cm,覆土深度不小于3cm,适墒镇压,防止失墒,防止板结。(3)等行、株距下种。(4)种子与底化肥分开,防“烧籽”、“烧苗”。(5)播后喷除草剂。(6)苗期采取蹲苗措施,促进根系发育。
三、施肥与灌水,按目标产量和地力条件,确定肥、水保障措施,严防干旱,特别注重临界期的水分供应。一般条件下,以农家肥2000kg/亩作底肥,三元素各15%的复肥30kg+硫酸锌2kg/亩在播种时深施。拔节孕穗期追施尿素20kg/亩。孕穗-吐丝、散粉期要及时、适量、均匀灌水,严防大水漫灌积水。
四、后期病虫防治,在喇叭口期,用福戈10ml+爱农15ml+水30kg/亩,茎叶喷雾,防治玉米螟、黏虫、蚜虫及叶斑类病害、锈病、瘤黑粉病等。注意防治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一般在山区玉米施肥中,不能忽视锌肥。基肥用硫酸锌,后期看苗追施。山区土壤砂性大,保肥保水能力不强,灌溉方法落后,串灌严重,施入土壤中的肥料,易随水流失。基肥要力争多施农家肥等有机肥料,适量配合施用速效化肥。农家肥在春季耕翻前均匀撒在田面而后翻入泥土中。
植物学特性,国家区试、生试生育期平均为111天,较对照种冀承单3晚熟2天。在山西区试中生育期在117天左右,比对照并单6号早2天左右。全生育期积温2100℃。属极早熟种。幼苗第一叶叶鞘紫色,尖端圆形,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茎秆色较深且显微紫,总叶片数16~17片。平均株高238cm,平均穗位高83cm。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大,侧枝姿态轻度下弯,一级分枝4~7个,最高位侧枝以上的主轴长25~31cm,花药浅紫色,颖壳绿色。花丝浅紫色。果穗锥型,果穗与茎秆夹角小,穗柄较长。苞叶多有较短小的小叶片,苞叶包被果穗适中。平均穗长17.7cm,秃尖0.3cm。穗轴红色。穗行数12~16行,粒黄色,中间型,楔形,平均百粒重29.4g。果穗出籽率84.0%以上。籽粒有光泽,容重高,角质层厚,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