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及其位置识别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及其位置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柔性屏即柔性显示屏,具有重量轻、不易破碎、具备弯曲性能等特点,已
经成为显示屏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如何将柔性屏与电子产品结合起来
应用,以实现大尺寸显示屏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并且便
于携带的效果成为目前业界研发人员一直致力研发的方向。
以手机为例,目前,已经有出现在手机上设置柔性屏(包括触摸屏以及显
示屏),以实现弯曲时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在展开时又实现大尺寸显示的效果。
但是,目前的触摸屏的触控方法通常是通过用户手指直接点击触摸屏的任意一
个应用图标,从而实现该对应应用图标界面的打开。由于触摸屏上的触控功能
是通过设置ITO(氧化铟锡)走线来实现的,该ITO走线在多次弯折后会出现断
线的情况,因此,极有可能导致触摸屏的触控功能失效,不利于用户的使用体
验性。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其能够有效地解
决当ITO走线多次弯折后断线导致触控屏失效的问题,并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终端进行位置识别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终端主体以及设于所述终
端主体表面上的柔性屏,所述终端主体设置有电路板、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以
及控制模块,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至少
三个距离传感器分别以所述终端主体的中心为中心沿不同方向发散设置,所述
控制模块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且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柔性
屏以及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用以检测用户手指
至所述柔性屏的距离,并将用户手指对应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以
使所述控制模块处理所述位置信息并反馈至所述柔性屏上,从而实现在所述柔
性屏上显示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应用图标界面。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三个距
离传感器具有预设的检测阈值,当所述用户手指至所述柔性屏的距离位于所述
预设的检测阈值内时,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检测所述用户手指对应的位置
信息,并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上。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距离传感器
为四个,分别设于所述终端主体内部并呈矩形分布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主体包
括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折弯链条,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之间具有间
距,所述折弯链条位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的间距内,并且所述折弯
链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体以及第二主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所述折弯链条包括若干根并排设置的转轴,并且相邻的两根转轴之间
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之间具有0度至180度的开合角度,
当所述若干根转轴相对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的间距中心转动形成圆弧
形结构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的开合角度为0度;当所述若干
根转轴相互转动形成并排设置的“一”字形结构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
主体之间的开合角度为180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所述柔性屏具有折弯区,所述折弯区位于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的
间距内,当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之间的开合角度为0度时,所述折弯
区弯折形成圆弧形结构;当所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的开合角度为180度
时,所述折弯区展开形成“一”字型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所述折弯区弯折形成的所述圆弧形结构的圆心与所述若干根转轴转动
形成的圆弧形结构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柔性屏包括
叠加设置的显示屏以及触摸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触摸屏之间设有柔性电路板,
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
方式中,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贴设于所述显示屏背对所述触摸屏的一面上,
并且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以所述显示屏的中心为中心沿不同方向发散设置。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终端进行位置识别的方法,该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与位于传感范围内的手指的至少三个距离;
根据每个所述距离传感器的坐标及所述至少三个距离,计算所述手指在柔
性屏上的投影坐标;
获取与所述投影坐标对应的应用图标,并执行所述应用图标。
本发明提供的终端通过在终端主体上设置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并且至少
三个距离传感器以终端主体的中心为中心沿不同方向发散设置。利用该至少三
个距离传感器来检测用户手指至柔性屏的距离,并生成该用户手指对应的位置
信息,然后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上进行处理,并使得控制模块将该位
置信息反馈至柔性屏上,以使柔性屏显示该位置信息对应的应用图标界面。采
用上述方式,由于用户手指无需直接触碰至柔性屏上,而是利用该至少三个距
离传感器来进行用户手指的位置检测,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柔性屏实现显示位
置信息对应的应用图标界面,因此,当柔性屏的触控功能失效时,依然能够实
现用户手指想要对应打开的应用图标界面的功能,大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
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
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展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省略柔性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弯折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IV向局部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终端进行位置识别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
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
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描述,这里可以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在...
之上”、“上”等空间相对性术语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些)
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当一个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
“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
接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元件或层。
可以理解,这里所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发明。
在这里使用时,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述,否则单数形式“一”和“该”也旨
在包括复数形式。进一步地,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
含”表明所述特征、整体、步骤、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
其他特征、整体、步骤、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增加。说明书后续描
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
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
者为准。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100,所述终端100包
括终端主体10以及设于所述终端主体10表面上的柔性屏20。所述终端主体10
设置有电路板11、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12以及控制模块13。所述至少三个距
离传感器12与所述电路板11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12分别
以所述终端主体10的中心为中心沿不同方向发散设置。所述控制模块13设于
所述电路板11上,并且所述控制模块13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11、柔性屏20
以及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12。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12用以检测用户手
指200至所述柔性屏20的距离,并将用户手指200对应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
控制模块13,以使所述控制模块13处理所述位置信息并反馈至所述柔性屏20
上,从而实现在所述柔性屏20上显示与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应用图标界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可为但并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
电子设备。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终端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主体10可包括外壳14,所述电路板11内置于所述
外壳14内。所述外壳14可为金属材质壳体或者塑胶材质壳体,如金属材质的
话,可采用铝合金、金属铝或者不锈钢等。如果采用塑胶材质壳体,则可采用
PC(聚碳酸酯)或者亚克力等。
所述终端主体10包括第一主体15以及第二主体16,并且所述第二主体16
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1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体16与所述第一主体
15并排间隔设置,即,所述第二主体16与所述第一主体15之间具有间距,从
而当所述柔性屏20设于所述第一主体15以及第二主体16表面上并进行弯折时,
能够由于所述第一主体15与第二主体16之间具有间距而具有足够的弯折空间,
防止弯折出现褶皱堆积。
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12分散设于所述第一主体15以及第二主体16上。
本实施例中,由于单个的距离传感器12只能够检测到单一的位置信息,因此,
利用一个或者两个所述距离传感器均无法合成一个准确的空间信息,故而采用
至少三个所述距离传感器12的设置,是为了保证能够检测到的所述用户手指200
位置信息的准确性。具体地,所述距离传感器12的个数越多,则其检测到的用
户手指的位置信息更为准确,即,所述距离传感器12可为三个、四个或者更多
个,并且以所述终端主体10的中心为中心呈发散设置。例如,当所述距离传感
器12为三个时,所述三个距离传感器12呈三角形分散设于所述第一主体15以
及第二主体16上。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距离传感器12优选为四个,分
别设于所述终端主体10内部并呈矩形分布设置。
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12具有预设的检测阈值,当所述用户手指200至
所述柔性屏20的距离位于所述预设的检测阈值范围内时,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
感器12能够检测用户手指200对应的位置信息,并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控
制模块13上。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检测阈值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如设置
所述预设的检测阈值为0至5mm,当用户手指200至所述柔性屏20的距离在这
个阈值范围内时,所述距离传感器12能够开始进行检测。而当用户手指200至
柔性屏20的距离不在上述阈值范围内时,距离传感器12无法检测到该位置,
此时,则无法得到该对应的位置信息。因此,当用户手指200在进行操作时,
若没有得到相应的应用图标界面打开信息,则应调整手指至柔性屏20的距离,
以满足在距离传感器12的检测范围内。采用距离传感器12来检测用户手指200
的位置的方式,使得用户无需直接点击屏幕相应的应用图标即可实现打开该应
用图标的对应界面,从而当屏幕出现触控功能不佳或者失效时,用户仍然可以
使用该屏幕进行打开相应应用图标界面,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屏20包括叠加设置的显示屏(图未示)以及触摸屏
(图未示),所述显示屏叠设于所述终端主体10表面上,所述触摸屏叠设于所
述显示屏上,以实现显示和触摸功能。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触摸屏之间设有柔性
电路板(图未示),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11电性连接,以实现所述柔
性屏20与所述电路板11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与所述触摸屏之间通过光学胶粘接,以使所述触摸
屏与所述显示屏实现固定的同时,也不影响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优选地,
所述光学胶可为OCA光学胶。
所述柔性屏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应用图标21(如图1所示),但并不局限
于如图1所示的排列方式或者排列个数。当用户手指200移动至至少一个应用
图标21的对应位置,并且用户手指200距离柔性屏20的距离在所述至少三个
距离传感器12的检测范围内时,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12能够生成该用户
手指200的位置信息并发送至所述控制模块13上进行处理,所述控制模块13
将处理后的位置信息反馈至所述柔性屏20上,以使所述柔性屏20能够接收该
位置信息并打开该位置信息对应的应用图标界面。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保
证所述距离传感器12的检测准确性,可将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12贴设于
所述显示屏背对所述触摸屏的一面上,然后设置所述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12以
所述显示屏的中心为中心沿不同方向发散设置,以检测用户手指200在不同方
向上的位置,并最终合成出确定的位置信息。
为了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终端100还包括折弯链条30,所述折弯链条30位
于所述第二主体16与所述第一主体15之间的间距内,并且所述折弯链条30的
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体15以及第二主体16。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链
条30包括若干根转轴31,并且若干根所述转轴31的相邻两根转轴之间相互转
动连接,所述若干根转轴31能够相对所述第二主体16与第一主体15之间的间
距中心转动,以使所述第二主体16与所述第一主体15之间具有0度至180度
的开合角度。具体地,所述折弯链条30为多轴表链结构,即,所述若干根转轴
31之间形成多轴表链的结构。具体地,如图3所示,当所述若干根转轴31相对
所述第一主体15与第二主体16之间的间距中心转动形成圆弧形结构时,此时,
所述第一主体15与所述第二主体16之间的开合角度为0度;优选地,所述若
干根转轴31形成的圆弧形结构与所述第一主体15以及第二主体16的外壳边缘
相切,即,所述若干根转轴31形成的圆弧形结构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一主体15
与第二主体16的厚度之和。采用上述方案,在将所述第一主体15以及第二主
体16的厚度减小后,能够实现减少所述折弯链条30的转轴数量的同时,也能
够使得折弯后的终端100的整体体积更小,进一步便于携带。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当所述若干根转轴31相对所述第一主体15与第二
主体16的间距中心转动形成并排设置的“一”字形结构时,所述第一主体15
与所述第二主体16之间的开合角度为180度。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限制所述折弯链条30的转动角度,所述第一主体15
上设置有第一挡板151,所述第一挡板151设于所述第一主体15与所述第二主
体16的间距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151为弧形板状结构。所述第一挡
板151用以限制所述折弯链条30的转动角度,以实现当所述折弯链条30转动
至所述第一主体15与所述第二主体16之间的开合角度为0度时,所述折弯链
条30能够保持其转动形成的圆弧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挡板151为
两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15的两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体15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端152,所述第一挡
板151设于所述连接端152上。优选地,所述连接端152的端部具有倾斜角,
以避免所述连接端152的端部阻挡所述第一挡板151而与所述第一挡板151造
成干涉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体16包括第二挡板161,所述第二挡板161与所述
第一挡板151相互朝向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挡板161位于所述第二主体16与所
述第一主体15的间距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板161也为弧形板状结构。
当所述折弯链条30转动至所述第一主体15与所述第二主体16之间的开合角度
为0度时,所述第二挡板161与所述第一挡板151拼接形成圆弧形结构,此时,
所述若干根转轴31与所述第一挡板151以及所述第二挡板161接触,以使所述
若干根转轴31保持其形成的圆弧形结构不变。此外,为了保证第一主体15叠
加于所述第二主体16上时所述移动终端的整体外观效果较佳,所述若干根转轴
31转动形成的所述圆弧形结构的圆心与所述第一挡板151以及第二挡板161拼
接形成的圆弧形结构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4,所述柔性屏20具有折弯区22,所述折弯区22位
于所述第一主体15与所述第二主体16之间的间距内。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
示,当所述第一主体15与所述第二主体16之间的开合角度为0度时,所述柔
性屏20的折弯区22在所述第一主体15以及第二主体16的带动下弯折形成圆
弧形结构,并且所述折弯区22弯折形成的圆弧结构的弧长大于所述第一主体15
与第二主体16之间的间距。此时,所述折弯区22位于所述折弯链条13弯折形
成的圆弧形结构内,并且所述折弯区22弯折形成的圆弧形结构的圆心与所述折
弯链条13弯折形成的圆弧形结构的圆心位于同一直线上。采用上述设计,由于
所述第一主体15与第二主体16之间具有间距,因此,所述折弯区22能够完全
折弯于所述间距内,防止形成褶皱堆积。
此外,如图3以及图4所示,当所述第一主体15与所述第二主体16之间
的开和角度为0度时,所述第一主体15以及第二主体16的表面上相互朝向设
置,即,所述第二主体16叠加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15上方,此时,所述柔性
屏20弯折于所述第一主体15以及第二主体16之间,此时,用户只能观看到第
一主体15以及第二主体16的背面。因此,当用户将该折弯状态下的终端100
放置在口袋或者桌面上时,由于该柔性屏20弯折于所述第一主体15以及第二
主体16之间,其显示面也同样弯折于第一主体15以及第二主体16之间,因此,
能够防止口袋内或者桌面上的灰尘进入该柔性屏20内;或者,防止口袋内还有
其他杂物或者利器有可能对该柔性屏20的表面造成刮花或者损伤的情况。
进一步地,如图1以及图2所示,当所述第一主体15与所述第二主体16
之间的开合角度为180度时,所述折弯区22展开形成“一”字型结构;此时,
所述第一主体15与所述第二主体16之间相对并排设置,所述柔性屏20实现最
大尺寸。通过利用所述折弯链条30的转动来实现所述第一主体15与第二主体
16之间的折弯或者展开,使得所述第一主体15与所述第二主体16之间实现叠
加设置或者并排设置,进而使得柔性屏20能够实现折弯或者展开效果,实现用
户在不同情况下的使用要求,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所述终端进行位置识别的方法流程
图。该位置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与位于传感范围内的手指的至少三个距离。
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分散位于上述终端的三个位置,以具
有不同的位置坐标。为了检测该手指是否位于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的传感范围
内,因此,当手指靠近柔性屏时,该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首先对手指进行检测,
该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首先具有一个预设的感测范围,当其检测到手指至柔性
屏的距离是位于其感测范围内时,其能够获取该手指的至少三个距离。而当其
检测到手指至柔性屏的距离并不位于其感测范围时,其无法获取该手指的至少
三个距离,此时,其关闭检测的工作状态,并且不做出任何运算,以此来提醒
用户调整其手指至柔性屏的位置。
S2:根据每个所述距离传感器的坐标及所述至少三个距离,计算所述手指
在柔性屏上的投影坐标。
本实施例中,该计算方法如下:
例如,当该距离传感器为三个时,分别为距离传感器A、距离传感器B以
及距离传感器C,该三个距离传感器在终端上具有三个坐标如下:距离传感器A
(X1、Y1、Z1),距离传感器B(X2、Y2、Z2)以及距离传感器C(X3、Y3、
Z3)。而用户手指在传感范围内具有的三个距离分别为(L1、L2、L3)。该距离
传感器A计算用户手指在传感范围内的第一个距离L1,该距离传感器B计算用
户手指在传感范围内的第二个距离L2,该距离传感器C计算用户手指在传感范
围内的第三个距离L3,然后该三个距离传感器分别得出一个计算结果后,将该
三个结果进行合成,最终得到用户手指在柔性屏上的一个投影坐标(X、Y),
从而确定用户手指在柔性屏上的具体位置信息,以便于后续执行该位置信息的
相应操作。
S3:获取与所述投影坐标对应的应用图标,并执行所述应用图标。
本实施例中,利用该三个距离传感器得到的用户手指在柔性屏上对应的投
影坐标后,该三个距离传感器将该投影坐标发送至终端的控制模块上,利用控
制模块进行处理,然后反馈至柔性屏的执行模块上,从而使得该执行模块能够
根据该投影坐标得到与该投影坐标对应的应用图标,并执行该应用图标,从而
在柔性屏上打开并显示该应用图标所对应的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利用该终端进行位置识别的方法,通过至少三个距离
传感器来获取手指的至少三个距离,并计算手指在柔性屏上的投影坐标,以获
取与该投影坐标对应的应用图标并执行该应用图标,从而使得手指无需直接触
碰到柔性屏即可打开应用图标所对应的界面,操作方便,并且准确度高。
本发明提供的终端通过在终端主体上设置至少三个距离传感器,并且至少
三个距离传感器以终端主体的中心为中心沿不同方向发散设置。利用该至少三
个距离传感器来检测用户手指至柔性屏的距离,并生成该用户手指对应的位置
信息,然后将该位置信息发送至控制模块上进行处理,并使得控制模块将该位
置信息反馈至柔性屏上,以使柔性屏显示该位置信息对应的应用图标界面。采
用上述方式,由于用户手指无需直接触碰至柔性屏上,而是利用该至少三个距
离传感器来进行用户手指的位置检测,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柔性屏实现显示位
置信息对应的应用图标界面,因此,当柔性屏的触控功能失效时,依然能够实
现用户手指想要对应打开的应用图标界面的功能,大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
验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
“具体示例”、“一些示例”或类似“第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
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
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
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
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
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
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