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涉及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背景技术
民以食为天,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对水源、大气、
土壤等的污染,我国长期以来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兽药和
各种含有激素的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食品加工过程添加剂的滥用,以及
市场准入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市场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食品安全
问题。保障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的
逐步细化,食品从原材料加工,到储藏、运输,直至销售,每一环节都可
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为应对食品安全问题,世界各国相继采取了一
系列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建立包括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食品质量
安全检测及标准体系、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等。与此同时,食品可追溯
体系作为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工具,将食品链全过程的信息链接起来进行
监控,被认为是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安全的一种可行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解决食品的追溯无迹可寻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施步骤为:
1)选择实施对象;
2)进行食品自原材料生产至最终消费的业务流程分析;
3)针对食品追溯链各环节,分析并确定食品质量安全要素及关键控
制点,根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确定关键要素的限值;
4)根据2)和3)的结果,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指标体系;
5)确定追溯单元,以单一个体或者批次作为追溯单元;
6)建立食品追溯链编码体系;
7)根据食品追溯链及其编码体系建立食品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储
运环节及销售环节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8)构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向消费者、监管者提
供食品安全信息服务。
上述方案中,步骤6)中,建立食品追溯链编码体系,包括编码标识
和载体两个方面;对追溯单元及其必需信息进行编码,采用国际或国内通
用的或与其兼容的编码,对追溯单元进行唯一标识,并将标识代码与其相
关信息的记录一一对应;编码标识的对象包括产地、生产过程、加工场所、
加工过程、运输工具、运输过程、储存场所、销售场所,以及最终产品标
识;根据技术条件、追溯单元特性和实施成本因素选择标识载体;载体为
纸质文件、条码或RFID标签。
上述方案中,应用于果实追溯时,其实施步骤为:
1)构建系统用户管理端,用于实现系统的用户管理,用于添加果园
内部和企业内部用户、维护用户信息,以及管理用户角色,为不同的用户
角色分配不同的权限;
2)构建标准管理端,用于存储与该果实相关的标准规范,包括产地
环境条件、果实等级及理化标准,这些标准中涵盖的指标用于与质检的结
果进行比对,以示果园种植过程中、加工过程中的实际值是否符合标准;
3)构建果园管理端,用于对果园基本情况、果园编码、果园环境要
素情况进行管理;
4)构建种植采收管理端,用于记录果实日常操作、管理,以及果
实成熟后采摘情况;种植采收管理端由投入品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采摘
过程管理组成;投入品管理用于管理施用农药、有机肥;生产过程管理用
于记录间作与生草、中耕、灌溉、排水、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果实套袋、
冻害防御,以及施肥管理,在记录时,需要分类记录这些操作;病虫害防
治,记录病害及虫害情况,并详细记录处理情况,农药施用情况;采摘
过程管理用于记录采摘日期、采摘方式、采摘的量,以及采摘后存放的位
置,环境、温度情况;
5)构建加工过程管理,用于记录果实在加工过程和包装过程的信息;
加工管理由原料管理、加工批次管理和加工过程管理组成;
6)构建贮运销管理端,果实加工结束后,如果没有及时销售出去,
则需将加工好的果实存放在某地,对这些境况进行记录;销售时,记录这
些果品销往何处,用何种运输工具,其卫生状况如何;
7)构建溯源管理端,用于实现果实质量安全追溯码的生成、追溯条
码打印,以及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追溯服务;由终产品
编码管理和产品追溯管理组成;果实追溯码生成,用于果园编码、加工企
业组织机构代码,以及加工批次号,共同生成果实追溯码;果实追溯条码
打印,可将生成的追溯码打印出来;产品追溯中,消费者可通过触摸屏、
网站,通过可追溯编码获取果实质量安全信息;监管者通过移动溯源终端,
获取果实生产全程质量安全信息。
上述方案中,应用于果实追溯时,实施步骤步骤3)中,果园管理端
由果园地块编码、果园基本情况管理、果园环境要素信息以及果园人员信
息管理组成;果园地块编码,用于记录地块编号、地块名称;果园基本情
况管理,用于记录地块编号、地块名称、果园的位置、果园地形地势、地
块类型、果园土质情况、果园面积、建园时间、果品品种、种植密度、果
树数量、种苗来源、亩产果实;果园环境要素信息,用于针对果园水土
气进行采样、检验,检测其各项指标;果园人员信息管理,用于对果园所
属人、果园负责人、果园工作人员信息进行管理。
上述方案中,用于果实追溯时,实施步骤步骤5)中,包装管理由包
装批次管理、包装过程信息管理及终产品检验信息管理组成;原料管理用
于管理加工过程需要用到的消毒剂、保鲜剂、果蜡;对其品牌、生产厂商
及主要成分;加工批次管理管理用于对每一次加工进行编码;加工过程信
息管理用于记录每次加工的大概重量、所使用的消毒剂、保鲜剂、果蜡使
用情况;包装批次管理用于确定不同包装批次所对应的容器规格、果实登
记;包装过程信息管理用于记录包装过程的具体信息;终产品检验信息
管理用于对终产品进行检验,则记录其检验结果。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从选择实施对象,到进行食品自
原材料生产至最终消费的业务流程分析,再到针对食品追溯链各环节,分
析并确定食品质量安全要素及关键控制点,根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行
业标准,确定关键要素的限值;再到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指标体系、确定追
溯单元、建立食品追溯链编码体系、根据食品追溯链及其编码体系建立食
品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储运环节及销售环节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系统、构
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平台,实现了食品的的准确追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
施例。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用于实现源头可追溯、生产加工有记录、流向可跟
踪。源头可追溯是指通过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能追溯到生产食品的原材料
的相关信息,包括原材料产地信息、原材料生产过程信息等;在无法获取
原材料生产过程信息时,则要求能获取原材料采购的来源信息。生产加
工有记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初级农产品生产单位要将生产过程的信息
如实的记录下来,形成生产过程档案,记录的信息包括生产资料信息、生
产过程信息,尤其是化肥、农药的使用信息;二是食品加工企业将食品加
工原材料、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加工批次、过程,食品质检等信息记录
下来。流向可追踪是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或组织应记录下其生产的食品
销售信息,例如销售给谁,以及运输过程的信息,包括运输路线、运输环
境等信息,尤其是对于冷冻食品。实施食品安全可追溯,前提是食品必须
有标识。没有标识,食品生产、加工相关的质量信息无从依附、无从获取。
现有标识可以是一维条码、二维条码、电子标签等。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需充分涵盖食品原材料生产、产品加工、储运、
销售等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通过对整个链条、各环节业务流程的分析,
采用关键控制点分析方法,研究提出食品追溯链各环节的质量安全要素及
关键控制点,采用国家及行业的相关编码标准,设计食品安全追溯链编码
体系,并利用信息采集、数据交换等技术获取食品追溯链上的相关信息,
构建食品生产过程、加工过程、储运过程、消费过程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系
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食品安全可追溯平台,除满足企业日常管理及内部
追溯的需要外,开发基于网站、短信、电话的服务接口,研发移动溯源终
端,提供面向消费者、监管部门的服务。与此同时,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还
可从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服务三个层面对整体架构进行分解。信息
采集层次的主要功能是依据关键控制点确定的食品追溯链各环节质量安
全要素,采用生产环境信息实时在线采集技术、生产履历信息现场快速采
集技术、冷链设施环境实时采集技术等,实现对食品生产、产品加工、储
运及消费环节的相关质量安全信息获取,为实现食品安全溯源提供数据支
持;信息处理层面主要通过信息编码技术、信息交换技术、数字化管理技
术,构建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消费环节发质量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
现食品安全信息自产地至销售的有序、规范管理;在信息服务层,通过构
建食品安全可追溯平台,通过短信、电话、网络平台、移动溯源终端等多
种方式为消费者、监管者提供质量安全信息查询服务。
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系统各参与方均会频繁的使用系统,生产、
加工通过系统查看其生产、加工的动态信息,以及食品流向等信息;消费
者通过该系统查看所购买食品的质量安全信息;监管者在出现食品安全事
件时,通过系统快速找出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环节及原因。为方便可追溯
系统向各方提供服务,通常会开发多种服务接口,支持手机短信、电话、
网站、超市触摸屏和移动溯源终端等多种方式对系统的访问,其中手机短
信、电话、网站、超市触摸屏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监管部门可通过网站、
超市触摸屏和移动溯源终端等方式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施的步骤为:
1)选择实施对象;
2)进行食品自原材料生产至最终消费的业务流程分析,目的是确定
食品自生产至消费所经过的环节,即食品追溯链环节,每个环节中具体的
操作顺序及流程,为构建食品追溯链奠定基础;
3)针对食品追溯链各环节,分析并确定食品质量安全要素及关键控
制点,首先进行食品危害源分析,从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
害三个方面,梳理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质量安全要素,在此基础
上采用关键点控制分析方法,分析确定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并根据国际
标准、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确定关键要素的限值;
4)根据2)和3)的结果,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指标体系;
5)确定追溯单元,对于价值高、个体差异大、有特殊需求的产品,
应采取单品追溯方式,也就是实现对单一个体的追溯;对于以批次作为生
产管理,生产原料、生产条件、生产工艺的产品,将批次作为追溯单元;
6)建立食品追溯链编码体系,包括编码标识和载体两个方面;首先
应对追溯单元及其必需信息进行编码,优先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或与其
兼容的编码,对追溯单元进行唯一标识,并将标识代码与其相关信息的记
录一一对应;需编码标识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产地、生产过程、加工场所、
加工过程、运输工具、运输过程、储存场所、销售场所,以及最终产品等
标识;与编码标识对应的是选择载体,根据技术条件、追溯单元特性和实
施成本等因素选择标识载体;载体可以是纸质文件、条码或RFID标签等;
7)根据食品追溯链及其编码体系,参照GAP、GMP、GVP、SSOP等
规范,建立食品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储运环节及销售环节质量安全信息
管理系统,实现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及其质量安全信息的规范化管理;
8)构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向消费者、监管者提
供食品安全信息服务。
以果实为例,构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步骤如下:
1)构建系统用户管理端:
用于实现系统的用户管理,其功能在于添加果园内部和企业内部用
户、维护用户信息,以及管理用户角色,不同的用户角色分配不同的权限,
保障果园和企业的信息安全;
2)构建标准管理端:
用于存储与该果实相关的标准规范,包括产地环境条件、果实等级
及理化标准,其中,产地环境标准包括灌溉水、土壤、空气中重金属含量、
有害物质等各项指标的标准限量值,这些标准中涵盖的指标将会与质检
的结果进行比对,以示果园种植过程中、加工过程中的实际值是否符合标
准;
3)构建果园管理端:
用于对果园基本情况、果园编码、果园环境要素情况进行管理;
果园管理端由果园地块编码、果园基本情况管理、果园环境要素信
息以及果园人员信息管理组成;
果园地块编码,用于记录地块编号、地块名称;
果园基本情况管理,用于记录地块编号、地块名称、果园的位置、
果园地形地势、地块类型、果园土质情况、果园面积、建园时间、果品品
种、种植密度、果树数量、种苗来源、亩产果实等;
果园环境要素信息,用于针对果园水土气进行采样、检验,检测其
各项指标;
果园人员信息管理,用于对果园所属人、果园负责人、果园工作人
员信息进行管理;
4)构建种植采收管理端:
用于记录果实日常操作、管理,以及果实成熟后采摘情况;
种植采收管理端由投入品管理、生产过程管理和采摘过程管理组成;
投入品管理用于管理施用农药、有机肥;
生产过程管理用于记录间作与生草、中耕、灌溉、排水、整形修剪、
花果管理、果实套袋、冻害防御,以及施肥管理,在记录时,需要分类记
录这些操作;病虫害防治,记录病害及虫害情况,并详细记录处理情况,
农药施用情况;
采摘过程管理用于记录采摘日期、采摘方式、采摘的量,以及采摘
后存放的位置,环境、温度情况;
5)构建加工过程管理:
用于记录果实在加工过程和包装过程的信息;加工管理由原料管理、
加工批次管理和加工过程管理组成;包装管理由包装批次管理、包装过程
信息管理及终产品检验信息管理组成;
原料管理用于管理加工过程需要用到的消毒剂、保鲜剂、果蜡等;
对其品牌、生产厂商及主要成分;
加工批次管理管理用于对每一次加工进行编码;
加工过程信息管理用于记录每次加工的大概重量、所使用的消毒剂、
保鲜剂、果蜡使用情况;
包装批次管理用于确定不同包装批次所对应的容器规格、果实登记
等;
包装过程信息管理用于记录包装过程的具体信息;
终产品检验信息管理用于对终产品进行检验,则记录其检验结果;
6)构建贮运销管理端:
果实加工结束后,如果没有及时销售出去,则需将加工好的果实存
放在某地,对这些境况进行记录;销售时,记录这些果品销往何处,用何
种运输工具,其卫生状况如何;
7)构建溯源管理端:
用于实现果实质量安全追溯码的生成、追溯条码打印,以及通过多
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追溯服务;
由终产品编码管理和产品追溯管理组成;
果实追溯码生成,用于果园编码、加工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以及加
工批次号,共同生成果实追溯码;果实追溯条码打印,可将生成的追溯码
打印出来;
产品追溯中,消费者可通过触摸屏、网站,通过可追溯编码获取果
实质量安全信息;监管者通过移动溯源终端,可获取果实生产全程质量安
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