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及其建造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587788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48092.7

申请日:

2013.12.31

公开号:

CN103669905A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H 1/00申请日:20131231|||公开

IPC分类号:

E04H1/00; E04C2/288; E04C2/52; E04B1/41; E04C3/34; E04B1/76; E04B5/32; E04G21/00

主分类号:

E04H1/00

申请人:

吕燕

发明人:

吕燕

地址:

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大庆西路969号4-4-30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13119

代理人:

孙廷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楼房及其建造方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及其建造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地基基础,在所述地基基础上方通过下固定件固定有至少一层预制墙板,在两个预制墙板交叉的拐角处设置有拐角立柱,在所述两个外围预制墙板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立柱。这样,各个工序可流水线进行,便于生产和混凝土的养护,建造房屋时,只需将所需板材固定,并将搭接网片相互搭接,然后浇筑柱体和梁体即可,工期大大缩短,保温性能高,节能环保,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的特点是可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结构与节能、通风一体化,保温层与建筑同寿命且防火,隔声效果好、组装便捷,施工速度快,现场不会因墙体施工产生建筑垃圾,特别适用于广大的牧区、农村单层及多层建筑,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基础,在所述地基基础上方通过下固定件固定有至少一层预制墙板,在两个预制墙板交叉的拐角处设置有拐角立柱,在所述两个外围预制墙板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立柱;
所述预制墙板包括网架板和混凝土,所述网架板包括墙体保温板和位于墙体保温板两侧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连接筋,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上端设置有上网片,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的两侧端带有伸出所述混凝土的侧端面的搭接网片,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所述第一钢筋网片之间或/和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两头封堵的空心管;
所述连接立柱包括混凝土和连接立柱钢筋骨架,所述连接立柱钢筋骨架包括连接立柱箍筋、连接立柱纵筋和连接立柱保温板,所述连接立柱保温板与所述墙体保温板位置对应,在所述连接立柱保温板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两侧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分别相互搭接,所述连接立柱箍筋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连接立柱箍筋;
所述拐角立柱包括混凝土和拐角立柱钢筋骨架,所述拐角立柱钢筋骨架包括拐角立柱箍筋、拐角立柱纵筋和成一定角度的两块保温板材组成的拐角立柱保温板,所述拐角立柱保温板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墙体保温板位置对应,在所述拐角立柱钢筋骨架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相交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在去除纵丝后相互垂直插入,所述拐角立柱箍筋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拐角立柱箍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心管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与该空心管连接的上弯头和下弯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其特征在于:在上网片下方设置有U型梁箍筋,所述的U型梁箍筋、第一钢筋网片、上网片、第二钢筋网片围成截面为矩形的梁架,在该梁架四个拐角处设置有与第一钢筋网片平行的梁钢筋;所述空心管的端部顶在所述U型梁箍筋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至少为两层,在上下相邻层预制墙板上设置有预埋固定件,在所述预埋固定件之间设置有现浇楼板,在现浇楼板端部设置有连接钢板,在所述现浇楼板与所述预制墙板夹角处设置有连接角铁。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至少为两层,在上下相邻层预制墙板上设置有预埋固定件,在所述预埋固定件外侧设置有连接钢板,在所述连接钢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混凝土。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制墙板上设置有窗洞或门洞。

7.
  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地基基础施工
在地基上进行房屋地基基础施工,地基基础施工时,基础圈梁顶要在预制墙板下方按设计要求的数量、型号、位置留设下固定件,下固定件的宽度稍宽于预制墙板厚度,并稍高出圈梁顶面8——15mm,在基础圈梁顶上的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拐角立柱基础筋和连接立柱基础筋,地基基础施工完后弹出预制墙板及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位置尺寸控制线,在圈梁侧面书写上预制墙板编号;
第二步,制作预制墙板
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预制墙板;
第三步,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
分别在拐角立柱基础筋和连接立柱基础筋上捆绑拐角立柱纵筋和连接立柱纵筋,并在拐角立柱纵筋之间以及连接立柱纵筋之间分别设置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厚度按设计要求且不小于30mm,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的宽度分别大于拐角立柱箍筋和连接立柱箍筋的宽度,拐角立柱箍筋和连接立柱箍筋分别穿透箍筋穿透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并将保温板支撑筋插入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内;拐角立柱箍筋以及连接立柱箍筋用U型对插的方式并相互连接,两个U型拐角立柱箍筋以及两个U型连接立柱箍筋搭接连接时在混凝土包裹的搭接长度应大于150毫米;
第四步,预制墙板的吊装与连接
预制墙板运至现场后直接进行吊装,根据圈梁侧面上的基础线及预制墙板编号依次吊装,吊装时在没有预埋件基层处,要铺设20mm左右厚水泥砂浆,吊装就位后及时核对预制墙板的位置、垂直度、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认无误后随即进行与预埋件焊接或机械连接,并利用相邻预制墙板板之间的连接件焊接,并用内外脚手架做临时固定措施,预制墙板两端通过搭接网片连接在拐角立柱钢筋骨架或连接立柱钢筋骨架上,如遇纵横板交接处搭接网片不能通过时,可将搭接网片上的竖向钢筋截断,然后水平方向的钢筋作为锚固筋进行锚固;
第五步,支设模板
预制墙板吊装完成后即可支柱模,柱模支设完可随即浇筑柱混凝土,然后支设顶、梁模板;也可柱、顶模板一起支设,然后浇筑柱及顶梁混凝土;
第六步,顶板梁钢筋绑扎
顶模支设完后,可进行钢筋的绑扎,其数量规格、位置、节点按施工图设计要求进行;
第七步,混凝土浇筑
按施工图要求的强度等级及混凝土种类进行浇筑,边浇筑边振捣密实;
第八步 拆模养护
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按标准进行拆模,养护;
第九步 安装换新风系统
待室内装修完后,利用墙内的空心管,各封闭户内按设计要求的管径、数量事先在预制墙板设置好进风管和出处风管,可做成自然换新风或机械换新风系统,安装自然换新风系统时加装空气过滤器和控制空气流量的阀门,安装机械换新风时加装排/送风机。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房屋为多层且上下层预制墙板之间带有楼板时,先将楼板框架与下方的预制墙板固定,并在楼板框架上方设置有预埋固定件,在楼板框架与预制墙板拐角处内侧安装连接角铁,进行楼板浇筑,然后再吊装上层预制墙板,将上层预制墙板与楼板框架上方的预埋固定件固定。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房屋为多层且上下层预制墙板之间直接连接,在下方的预制墙板两侧设置有连接钢板,连接钢板的下方与下方预制墙板上方的预埋固定件连接,然后浇筑,随后吊装上方预制墙板,并将连接钢板上方与上方的预制墙板下方的预埋固定件连接。

说明书

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房屋及其建造方法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以及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房屋建设时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在广大的农村、牧区住房及小城镇建设中仍采用传统粘土砖,该结构形式存在以下缺陷:1、每年都在浪费大量土地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2、没有墙体节能措施,能源浪费很大,大多数地区采用燃煤取暖,室内空气污染严重,一氧化碳中毒现象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严重影响着人身健康;其二,在城市多层或高层楼房建设时,采用现场浇筑,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受场地局限性大,2、施工进度慢。3、房屋的节能易偷工减料,节能效果差,舒适度不高诸多问题,更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住宅工业化和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可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施工进度快、节能效果好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地基基础,在所述地基基础上方通过下固定件固定有至少一层预制墙板,在两个预制墙板交叉的拐角处设置有拐角立柱,在所述两个外围预制墙板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立柱;
所述预制墙板包括网架板和混凝土,所述网架板包括墙体保温板和位于墙体保温板两侧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连接筋,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上端设置有上网片,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的两侧端带有伸出所述混凝土的侧端面的搭接网片,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所述第一钢筋网片之间或/和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两头封堵的空心管;
所述连接立柱包括混凝土和连接立柱钢筋骨架,所述连接立柱钢筋骨架包括连接立柱箍筋、连接立柱纵筋和连接立柱保温板,所述连接立柱保温板与所述墙体保温板位置对应,在所述连接立柱保温板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两侧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分别相互搭接,所述连接立柱箍筋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连接立柱箍筋;
所述拐角立柱包括混凝土和拐角立柱钢筋骨架,所述拐角立柱钢筋骨架包括拐角立柱箍筋、拐角立柱纵筋和成一定角度的两块保温板材组成的拐角立柱保温板,所述拐角立柱保温板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墙体保温板位置对应,在所述拐角立柱钢筋骨架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相交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在去除纵丝后相互垂直插入,所述拐角立柱箍筋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拐角立柱箍筋。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在所述空心管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与该空心管连接的上弯头和下弯头,所述上弯头向保温板的外侧开口,所述下弯头向保温板的内侧开口;
在上网片下方设置有U型梁箍筋,所述的U型梁箍筋、第一钢筋网片、上网片、第二钢筋网片围成截面为矩形的梁架,在该梁架四个拐角处设置有与第一钢筋网片平行的梁钢筋;所述空心管的端部顶在所述U型梁箍筋处;
所述预制墙板至少为两层,在上下相邻层预制墙板上设置有预埋固定件,在所述预埋固定件之间设置有现浇楼板,在现浇楼板端部设置有连接钢板,在所述现浇楼板与所述预制墙板夹角处设置有连接角铁;
所述预制墙板至少为两层,在上下相邻层预制墙板上设置有预埋固定件,在所述预埋固定件外侧设置有连接钢板,在所述连接钢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混凝土;
在所述预制墙板上设置有窗洞或门洞。
本发明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上述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建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地基基础施工
在地基上进行房屋地基基础施工,地基基础施工时,基础圈梁顶要在预制墙板下方按设计要求的数量、型号、位置留设下固定件,下固定件的宽度稍宽于预制墙板厚度,并稍高出圈梁顶面8——15mm,在基础圈梁顶上的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拐角立柱基础筋和连接立柱基础筋,地基基础施工完后弹出预制墙板及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位置尺寸控制线,在圈梁侧面书写上预制墙板编号;
第二步,制作预制墙板
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预制墙板;
第三步,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
分别在拐角立柱基础筋和连接立柱基础筋上捆绑拐角立柱纵筋和连接立柱纵筋,并在拐角立柱纵筋之间以及连接立柱纵筋之间分别设置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厚度按设计要求且不小于30mm,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的宽度分别大于拐角立柱箍筋和连接立柱箍筋的宽度,拐角立柱箍筋和连接立柱箍筋分别穿透箍筋穿透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并将保温板支撑筋插入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内;拐角立柱箍筋以及连接立柱箍筋用U型对插的方式并相互连接,两个U型拐角立柱箍筋以及两个U型连接立柱箍筋搭接连接时在混凝土包裹的搭接长度应大于150毫米;
第四步,预制墙板的吊装与连接
预制墙板运至现场后直接进行吊装,根据圈梁侧面上的基础线及预制墙板编号依次吊装,吊装时在没有预埋件基层处,要铺设20mm左右厚水泥砂浆,吊装就位后及时核对预制墙板的位置、垂直度、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认无误后随即进行与预埋件焊接或机械连接,并利用相邻预制墙板板之间的连接件焊接,并用内外脚手架做临时固定措施,预制墙板两端通过搭接网片连接在拐角立柱钢筋骨架或连接立柱钢筋骨架上,如遇纵横板交接处搭接网片不能通过时,可将搭接网片上的竖向钢筋截断,然后水平方向的钢筋作为锚固筋进行锚固;
第五步,支设模板
预制墙板吊装完成后即可支柱模,柱模支设完可随即浇筑柱混凝土,然后支设顶、梁模板;也可柱、顶模板一起支设,然后浇筑柱及顶梁混凝土;
第六步,顶板梁钢筋绑扎
顶模支设完后,可进行钢筋的绑扎,其数量规格、位置、节点按施工图设计要求进行;
第七步,混凝土浇筑
按施工图要求的强度等级及混凝土种类进行浇筑,边浇筑边振捣密实;
第八步 拆模养护
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按标准进行拆模,养护;
第九步 安装换新风系统
待室内装修完后,利用墙内的空心管,各封闭户内按设计要求的管径、数量事先在预制墙板设置好进风管和出处风管,可做成自然换新风或机械换新风系统,安装自然换新风系统时加装空气过滤器和控制空气流量的阀门,安装机械换新风时加装排/送风机。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所述的房屋为多层且上下层预制墙板之间带有楼板时,先将楼板框架与下方的预制墙板固定,并在楼板框架上方设置有预埋固定件,在楼板框架与预制墙板拐角处内侧安装连接角铁,进行楼板浇筑,然后再吊装上层预制墙板,将上层预制墙板与楼板框架上方的预埋固定件固定;
所述的房屋为多层且上下层预制墙板之间直接连接,在下方的预制墙板两侧设置有连接钢板,连接钢板的下方与下方预制墙板上方的预埋固定件连接,然后浇筑,随后吊装上方预制墙板,并将连接钢板上方与上方的预制墙板下方的预埋固定件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同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地基基础,在所述地基基础上方通过下固定件固定有至少一层预制墙板,在两个预制墙板交叉的拐角处设置有拐角立柱,在所述两个外围预制墙板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立柱;所述预制墙板包括网架板和混凝土,所述网架板包括墙体保温板和位于墙体保温板两侧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连接筋,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上端设置有上网片,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的两侧端带有伸出所述混凝土的侧端面的搭接网片,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所述第一钢筋网片之间或/和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两头封堵的空心管;所述连接立柱包括混凝土和连接立柱钢筋骨架,所述连接立柱钢筋骨架包括连接立柱箍筋、连接立柱纵筋和连接立柱保温板,所述连接立柱保温板与所述墙体保温板位置对应,在所述连接立柱保温板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两侧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分别相互搭接,所述连接立柱箍筋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连接立柱箍筋;所述拐角立柱包括混凝土和拐角立柱钢筋骨架,所述拐角立柱钢筋骨架包括拐角立柱箍筋、拐角立柱纵筋和成一定角度的两块保温板材组成的拐角立柱保温板,所述拐角立柱保温板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墙体保温板位置对应,在所述拐角立柱钢筋骨架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相交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在去除纵丝后相互垂直插入,所述拐角立柱箍筋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拐角立柱箍筋,这样,各个工序可流水线进行,便于生产和混凝土的养护,建造房屋时,只需将所需板材固定,并将搭接网片相互搭接,然后浇筑柱体和梁体即可,工期大大缩短,保温性能高,节能环保,不再使用实心砖,土地资源浪费减少,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的特点是可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结构与节能、通风一体化,保温层与建筑同寿命且防火,隔声效果好、组装便捷,施工速度快,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用工及模板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现场不会因墙体施工产生建筑垃圾,特别适用于广大的牧区、农村单层及多层建筑,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二,由于在所述空心管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与该空心管连接的上弯头和下弯头,这样不但大大减轻了墙板的重量,更重要的是预留了通风管道和水电管线,避免了现有墙体在装修时重新制作通风管道和剔凿水电管线,不但降低了装修成本,而且还避免了剔凿水电管线对墙体结构的损害,并且将上下连接固定件分别与梁板及地基固定连接,房屋更加牢固;其三,由于在上网片下方设置有U型梁箍筋,所述的U型梁箍筋、第一钢筋网片、上网片、第二钢筋网片围成截面为矩形的梁架,在该梁架四个拐角处设置有与第一钢筋网片平行的梁钢筋;所述空心管的端部顶在所述U型梁箍筋处,在房屋设计时,该墙板上方如果带有加强梁,直接将梁钢筋与房屋的立柱钢筋或相邻墙板的梁钢筋连接即可,强度大,施工方便;其四,由于所述预制墙板至少为两层,在上下相邻层预制墙板上设置有预埋固定件,在所述预埋固定件之间设置有现浇楼板,在现浇楼板端部设置有连接钢板,在所述现浇楼板与所述预制墙板夹角处设置有连接角铁,连接更加牢固;其五,由于在所述预制墙板上设置有窗洞或门洞,对于带有窗户或门口的房屋来说,在建造墙板时就预留上,建造速度更加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地基与预制墙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侧带有空心管的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侧带有空心管的墙板的横向截面图;
图6为两侧带有空心管的墙板的横向截面图;
图7为带有通风管道的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上端带有梁体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连接立柱与预制墙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拐角立柱与预制墙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带有楼板时上下预制墙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没有楼板时上下预制墙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带有窗洞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带有门洞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提出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为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包括地基基础1,在地基基础1上方通过下固定件2固定有至少一层预制墙板3,在两个预制墙板3交叉的拐角处设置有拐角立柱4,在两个外围预制墙板3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立柱5;预制墙板3包括网架板6和混凝土7,网架板6包括墙体保温板8和位于墙体保温板8两侧的第一钢筋网片9和第二钢筋网片10,在第一钢筋网片9和第二钢筋网片10之间设置有连接筋11,在第一钢筋网片9和第二钢筋网片10上端设置有上网片12,在第一钢筋网片9和第二钢筋网片10的两侧端带有伸出混凝土的侧端面的搭接网片13,在墙体保温板8与第一钢筋网片9之间或/和在墙体保温板8与第二钢筋网片10之间设置有两头封堵的空心管14;连接立柱5包括混凝土15和连接立柱钢筋骨架16,连接立柱钢筋骨架16包括连接立柱箍筋17、连接立柱纵筋18和连接立柱保温板19,连接立柱保温板19与墙体保温板8位置对应,在连接立柱保温板19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20,两侧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9和第二钢筋网片10分别相互搭接,连接立柱箍筋17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连接立柱箍筋。拐角立柱4包括混凝土21和拐角立柱钢筋骨架22,拐角立柱钢筋骨架22包括拐角立柱箍筋23、拐角立柱纵筋24和成一定角度的两块保温板材组成的拐角立柱保温板27,拐角立柱保温板27的两边分别与墙体保温板8位置对应,在拐角立柱保温板27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28,相交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9和第二钢筋网片10在去除纵丝后相互垂直插入,拐角立柱箍筋23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拐角立柱箍筋。
这样,各个工序可流水线进行,便于生产和混凝土的养护,建造房屋时,只需将所需板材固定,并将搭接网片相互搭接,然后浇筑柱体和梁体即可,工期大大缩短,保温性能高,节能环保,不再使用实心砖,土地资源浪费减少,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的特点是可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结构与节能、通风一体化,保温层与建筑同寿命且防火,隔声效果好、组装便捷,施工速度快,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用工及模板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现场不会因墙体施工产生建筑垃圾,特别适用于广大的牧区、农村单层及多层建筑,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网架板6的上下两端带有连接固定件29,在空心管14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与该空心管14连接的上弯头30和下弯头31,上弯头30向墙体保温板8的外侧开口,下弯头31向墙体保温板8的内侧开口,这样不但大大减轻了墙板的重量,更重要的是预留了通风管道和水电管线,避免了现有墙体在装修时重新制作通风管道和剔凿水电管线,不但降低了装修成本,而且还避免了剔凿水电管线对墙体结构的损害,并且将上下连接固定件29分别与梁板及地基基础1固定连接,房屋更加牢固。
在上网片12下方设置有U型梁箍筋32, U型梁箍筋32、第一钢筋网片9、上网片12、第二钢筋网片10围成截面为矩形的梁架33,在该梁架33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与第一钢筋网片9平行的梁钢筋34;空心管14的端部顶在U型梁箍筋32处,在房屋设计时,该墙板上方如果带有加强梁,直接将梁钢筋与房屋的立柱钢筋或相邻墙板的梁钢筋连接即可,强度大,施工方便。
如图11所示。预制墙板3至少为两层,在上下相邻层预制墙板3上设置有预埋固定件35,在预埋固定件35之间设置有现浇楼板36,在现浇楼板36端部设置有连接钢板37,在现浇楼板37与预制墙板3夹角处设置有连接角铁38,连接更加牢固。
如图12所示,预制墙板3至少为两层,在上下相邻层预制墙板3上设置有预埋固定件,35,在预埋固定件35外侧设置有连接钢板37,在连接钢板37之间设置有连接混凝土。
如图1、图13和图14所示,在预制墙板3上设置有窗洞39或门洞40,对于带有窗户或门口的房屋来说,在建造墙板时就预留上,建造速度更加快捷。
上述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建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地基基础施工
在地基上进行房屋地基基础1施工,地基基础1施工时,基础圈梁43顶要在预制墙板3下方按设计要求的数量、型号、位置留设下固定件2,下固定件2的宽度稍宽于预制墙板3的厚度,并稍高出圈梁顶面8——15mm,在基础圈梁43顶上的拐角立柱4和连接立柱5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拐角立柱基础筋41和连接立柱基础筋42,地基基础施工完后弹出预制墙板及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位置尺寸控制线,在圈梁侧面书写上预制墙板编号;
第二步,制作预制墙板
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预制墙板;
第三步,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
分别在拐角立柱基础筋41和连接立柱基础筋42上捆绑拐角立柱纵筋24和连接立柱纵筋18,并在拐角立柱纵筋24之间以及连接立柱纵筋18之间分别设置拐角立柱保温板27和连接立柱保温板19,拐角立柱保温板27和连接立柱保温板19厚度按设计要求且不小于30mm,拐角立柱保温板27和连接立柱保温板19的宽度分别大于拐角立柱箍筋23和连接立柱箍筋17的宽度,拐角立柱箍筋23和连接立柱箍筋17分别穿透箍筋穿透拐角立柱保温板27和连接立柱保温板19,并将保温板支撑筋插28入拐角立柱保温板27和连接立柱保温板19内;拐角立柱箍筋23以及连接立柱箍筋19用U型对插的方式并相互连接,两个U型拐角立柱箍筋以及两个U型连接立柱箍筋搭接连接时在混凝土包裹的搭接长度应大于150毫米;
第四步,预制墙板的吊装与连接
预制墙板运至现场后直接进行吊装,根据圈梁侧面上的基础线及预制墙板编号依次吊装,吊装时在没有预埋件基层处,要铺设20mm左右厚水泥砂浆,吊装就位后及时核对预制墙板的位置、垂直度、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认无误后随即进行与预埋件焊接或机械连接,并利用相邻预制墙板板3之间的连接件焊接,并用内外脚手架做临时固定措施,预制墙板两端通过搭接网片连接在拐角立柱钢筋骨架或连接立柱钢筋骨架上,如遇纵横板交接处搭接网片不能通过时,可将搭接网片上的竖向钢筋截断,然后水平方向的钢筋作为锚固筋进行锚固;
第五步,支设模板
预制墙板吊装完成后即可支柱模,柱模支设完可随即浇筑柱混凝土,然后支设顶、梁模板;也可柱、顶模板一起支设,然后浇筑柱及顶梁混凝土;
第六步,顶板梁钢筋绑扎
顶模支设完后,可进行钢筋的绑扎,其数量规格、位置、节点按施工图设计要求进行;
第七步,混凝土浇筑
按施工图要求的强度等级及混凝土种类进行浇筑,边浇筑边振捣密实;
第八步 拆模养护
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按标准进行拆模,养护;
第九步 安装换新风系统
待室内装修完后,利用墙内的空心管14,各封闭户内按设计要求的管径、数量事先在预制墙板设置好进风管和出处风管,可做成自然换新风或机械换新风系统,安装自然换新风系统时加装空气过滤器和控制空气流量的阀门,安装机械换新风时加装排/送风机。
当房屋为多层且上下层预制墙板之间带有楼板时,先将楼板框架与下方的预制墙板3固定,并在楼板框架上方设置有预埋固定件35,在楼板框架与预制墙板拐角处内侧安装连接角铁38,进行楼板浇筑,然后再吊装上层预制墙板,将上层预制墙板3与楼板框架上方的预埋固定件35固定。
当房屋为多层且上下层预制墙板之间直接连接,在下方的预制墙板两侧设置有连接钢板37,连接钢板37的下方与下方预制墙板上方的预埋固定件连接,然后浇筑,随后吊装上方预制墙板,并将连接钢板上方与上方的预制墙板下方的预埋固定件连接。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结构与本发明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结构相同,就落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及其建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及其建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及其建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及其建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及其建造方法.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669905A43申请公布日20140326CN103669905A21申请号201310748092722申请日20131231E04H1/00200601E04C2/288200601E04C2/52200601E04B1/41200601E04C3/34200601E04B1/76200601E04B5/32200601E04G21/0020060171申请人吕燕地址053000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大庆西路969号4430172发明人吕燕74专利代理机构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13119代理人孙廷玉54发明名称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及其建造方法57摘要本发明属于楼房。

2、及其建造方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及其建造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地基基础,在所述地基基础上方通过下固定件固定有至少一层预制墙板,在两个预制墙板交叉的拐角处设置有拐角立柱,在所述两个外围预制墙板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立柱。这样,各个工序可流水线进行,便于生产和混凝土的养护,建造房屋时,只需将所需板材固定,并将搭接网片相互搭接,然后浇筑柱体和梁体即可,工期大大缩短,保温性能高,节能环保,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的特点是可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结构与节能、通风一体化,保温层与建筑同寿命且防火,隔声效果好、组装便捷,施工速度快,现场不会因墙体施工产生建筑垃圾,特别适用于广大的牧区、农村。

3、单层及多层建筑,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7页附图1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7页附图1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669905ACN103669905A1/3页21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基础,在所述地基基础上方通过下固定件固定有至少一层预制墙板,在两个预制墙板交叉的拐角处设置有拐角立柱,在所述两个外围预制墙板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立柱;所述预制墙板包括网架板和混凝土,所述网架板包括墙体保温板和位于墙体保温板两侧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连接筋,在。

4、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上端设置有上网片,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的两侧端带有伸出所述混凝土的侧端面的搭接网片,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所述第一钢筋网片之间或/和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两头封堵的空心管;所述连接立柱包括混凝土和连接立柱钢筋骨架,所述连接立柱钢筋骨架包括连接立柱箍筋、连接立柱纵筋和连接立柱保温板,所述连接立柱保温板与所述墙体保温板位置对应,在所述连接立柱保温板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两侧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分别相互搭接,所述连接立柱箍筋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连接立柱箍筋;所述拐角立柱包括混凝土和拐角立柱钢筋骨架,所述拐角立柱。

5、钢筋骨架包括拐角立柱箍筋、拐角立柱纵筋和成一定角度的两块保温板材组成的拐角立柱保温板,所述拐角立柱保温板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墙体保温板位置对应,在所述拐角立柱钢筋骨架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相交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在去除纵丝后相互垂直插入,所述拐角立柱箍筋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拐角立柱箍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心管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与该空心管连接的上弯头和下弯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其特征在于在上网片下方设置有U型梁箍筋,所述的U型梁箍筋、第一钢筋网片、上网片、第二钢筋网片围成截面为矩形的梁架。

6、,在该梁架四个拐角处设置有与第一钢筋网片平行的梁钢筋;所述空心管的端部顶在所述U型梁箍筋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至少为两层,在上下相邻层预制墙板上设置有预埋固定件,在所述预埋固定件之间设置有现浇楼板,在现浇楼板端部设置有连接钢板,在所述现浇楼板与所述预制墙板夹角处设置有连接角铁。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至少为两层,在上下相邻层预制墙板上设置有预埋固定件,在所述预埋固定件外侧设置有连接钢板,在所述连接钢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混凝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制墙。

7、板上设置有窗洞或门洞。7用权利要求1至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地基基础施工在地基上进行房屋地基基础施工,地基基础施工时,基础圈梁顶要在预制墙板下方按设计要求的数量、型号、位置留设下固定件,下固定件的宽度稍宽于预制墙板厚度,并稍高出圈梁顶面815MM,在基础圈梁顶上的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拐角立权利要求书CN103669905A2/3页3柱基础筋和连接立柱基础筋,地基基础施工完后弹出预制墙板及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位置尺寸控制线,在圈梁侧面书写上预制墙板编号;第二步,制作预制墙板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预制墙板;第三步,拐角立。

8、柱和连接立柱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分别在拐角立柱基础筋和连接立柱基础筋上捆绑拐角立柱纵筋和连接立柱纵筋,并在拐角立柱纵筋之间以及连接立柱纵筋之间分别设置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厚度按设计要求且不小于30MM,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的宽度分别大于拐角立柱箍筋和连接立柱箍筋的宽度,拐角立柱箍筋和连接立柱箍筋分别穿透箍筋穿透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并将保温板支撑筋插入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内;拐角立柱箍筋以及连接立柱箍筋用U型对插的方式并相互连接,两个U型拐角立柱箍筋以及两个U型连接立柱箍筋搭接连接时在混凝土包裹的搭接长度应大于150毫米;第。

9、四步,预制墙板的吊装与连接预制墙板运至现场后直接进行吊装,根据圈梁侧面上的基础线及预制墙板编号依次吊装,吊装时在没有预埋件基层处,要铺设20MM左右厚水泥砂浆,吊装就位后及时核对预制墙板的位置、垂直度、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认无误后随即进行与预埋件焊接或机械连接,并利用相邻预制墙板板之间的连接件焊接,并用内外脚手架做临时固定措施,预制墙板两端通过搭接网片连接在拐角立柱钢筋骨架或连接立柱钢筋骨架上,如遇纵横板交接处搭接网片不能通过时,可将搭接网片上的竖向钢筋截断,然后水平方向的钢筋作为锚固筋进行锚固;第五步,支设模板预制墙板吊装完成后即可支柱模,柱模支设完可随即浇筑柱混凝土,然后支设顶、梁模板。

10、;也可柱、顶模板一起支设,然后浇筑柱及顶梁混凝土;第六步,顶板梁钢筋绑扎顶模支设完后,可进行钢筋的绑扎,其数量规格、位置、节点按施工图设计要求进行;第七步,混凝土浇筑按施工图要求的强度等级及混凝土种类进行浇筑,边浇筑边振捣密实;第八步拆模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按标准进行拆模,养护;第九步安装换新风系统待室内装修完后,利用墙内的空心管,各封闭户内按设计要求的管径、数量事先在预制墙板设置好进风管和出处风管,可做成自然换新风或机械换新风系统,安装自然换新风系统时加装空气过滤器和控制空气流量的阀门,安装机械换新风时加装排/送风机。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11、所述的房屋为多层且上下层预制墙板之间带有楼板时,先将楼板框架与下方的预制墙板固定,并在楼板框架上方设置有预埋固定件,在楼板框架与预制墙板拐角处内侧安装连接角铁,进行楼板浇筑,然后再吊装上层预制墙板,将上层预制墙板与楼板框架上方的预埋固定件固定。权利要求书CN103669905A3/3页4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房屋为多层且上下层预制墙板之间直接连接,在下方的预制墙板两侧设置有连接钢板,连接钢板的下方与下方预制墙板上方的预埋固定件连接,然后浇筑,随后吊装上方预制墙板,并将连接钢板上方与上方的预制墙板下方的预埋固定件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366。

12、9905A1/7页5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及其建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房屋及其建造方法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以及建造方法。背景技术0002目前房屋建设时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在广大的农村、牧区住房及小城镇建设中仍采用传统粘土砖,该结构形式存在以下缺陷1、每年都在浪费大量土地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2、没有墙体节能措施,能源浪费很大,大多数地区采用燃煤取暖,室内空气污染严重,一氧化碳中毒现象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严重影响着人身健康;其二,在城市多层或高层楼房建设时,采用现场浇筑,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受场地局限性大,2、施工进度慢。3、房屋的。

13、节能易偷工减料,节能效果差,舒适度不高诸多问题,更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住宅工业化和产业化。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可工业化、规模化生产、施工进度快、节能效果好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地基基础,在所述地基基础上方通过下固定件固定有至少一层预制墙板,在两个预制墙板交叉的拐角处设置有拐角立柱,在所述两个外围预制墙板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立柱;所述预制墙板包括网架板和混凝土,所述网架板包括墙体保温板和位于墙体保温板两侧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连接筋,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

14、二钢筋网片上端设置有上网片,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的两侧端带有伸出所述混凝土的侧端面的搭接网片,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所述第一钢筋网片之间或/和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两头封堵的空心管;所述连接立柱包括混凝土和连接立柱钢筋骨架,所述连接立柱钢筋骨架包括连接立柱箍筋、连接立柱纵筋和连接立柱保温板,所述连接立柱保温板与所述墙体保温板位置对应,在所述连接立柱保温板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两侧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分别相互搭接,所述连接立柱箍筋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连接立柱箍筋;所述拐角立柱包括混凝土和拐角立柱钢筋骨架,所述拐角立柱钢筋骨架包括拐角立柱。

15、箍筋、拐角立柱纵筋和成一定角度的两块保温板材组成的拐角立柱保温板,所述拐角立柱保温板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墙体保温板位置对应,在所述拐角立柱钢筋骨架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相交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在去除纵丝后相互垂直插入,所述拐角立柱箍筋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拐角立柱箍筋。0005其附加技术特征为在所述空心管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与该空心管连接的上弯头和下弯头,所述上弯头向保说明书CN103669905A2/7页6温板的外侧开口,所述下弯头向保温板的内侧开口;在上网片下方设置有U型梁箍筋,所述的U型梁箍筋、第一钢筋网片、上网片、第二钢筋网片围成截面为矩形的梁架,在该梁架四个拐。

16、角处设置有与第一钢筋网片平行的梁钢筋;所述空心管的端部顶在所述U型梁箍筋处;所述预制墙板至少为两层,在上下相邻层预制墙板上设置有预埋固定件,在所述预埋固定件之间设置有现浇楼板,在现浇楼板端部设置有连接钢板,在所述现浇楼板与所述预制墙板夹角处设置有连接角铁;所述预制墙板至少为两层,在上下相邻层预制墙板上设置有预埋固定件,在所述预埋固定件外侧设置有连接钢板,在所述连接钢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混凝土;在所述预制墙板上设置有窗洞或门洞。0006本发明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上述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建造方法。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地基基础施。

17、工在地基上进行房屋地基基础施工,地基基础施工时,基础圈梁顶要在预制墙板下方按设计要求的数量、型号、位置留设下固定件,下固定件的宽度稍宽于预制墙板厚度,并稍高出圈梁顶面815MM,在基础圈梁顶上的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拐角立柱基础筋和连接立柱基础筋,地基基础施工完后弹出预制墙板及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位置尺寸控制线,在圈梁侧面书写上预制墙板编号;第二步,制作预制墙板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预制墙板;第三步,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分别在拐角立柱基础筋和连接立柱基础筋上捆绑拐角立柱纵筋和连接立柱纵筋,并在拐角立柱纵筋之间以及连接立柱纵筋之间分别设置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拐角。

18、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厚度按设计要求且不小于30MM,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的宽度分别大于拐角立柱箍筋和连接立柱箍筋的宽度,拐角立柱箍筋和连接立柱箍筋分别穿透箍筋穿透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并将保温板支撑筋插入拐角立柱保温板和连接立柱保温板内;拐角立柱箍筋以及连接立柱箍筋用U型对插的方式并相互连接,两个U型拐角立柱箍筋以及两个U型连接立柱箍筋搭接连接时在混凝土包裹的搭接长度应大于150毫米;第四步,预制墙板的吊装与连接预制墙板运至现场后直接进行吊装,根据圈梁侧面上的基础线及预制墙板编号依次吊装,吊装时在没有预埋件基层处,要铺设20MM左右厚水泥砂浆,吊装就位后及时核对预制墙。

19、板的位置、垂直度、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认无误后随即进行与预埋件焊接或机械连接,并利用相邻预制墙板板之间的连接件焊接,并用内外脚手架做临时固定措施,预制墙板两端通过搭接网片连接在拐角立柱钢筋骨架或连接立柱钢筋骨架上,如遇纵横板交接处搭接网片不能通过时,可将搭接网片上的竖向钢筋截断,然后水平方向的钢筋作为锚固筋进行锚固;说明书CN103669905A3/7页7第五步,支设模板预制墙板吊装完成后即可支柱模,柱模支设完可随即浇筑柱混凝土,然后支设顶、梁模板;也可柱、顶模板一起支设,然后浇筑柱及顶梁混凝土;第六步,顶板梁钢筋绑扎顶模支设完后,可进行钢筋的绑扎,其数量规格、位置、节点按施工图设计要求进。

20、行;第七步,混凝土浇筑按施工图要求的强度等级及混凝土种类进行浇筑,边浇筑边振捣密实;第八步拆模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按标准进行拆模,养护;第九步安装换新风系统待室内装修完后,利用墙内的空心管,各封闭户内按设计要求的管径、数量事先在预制墙板设置好进风管和出处风管,可做成自然换新风或机械换新风系统,安装自然换新风系统时加装空气过滤器和控制空气流量的阀门,安装机械换新风时加装排/送风机。0008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的房屋为多层且上下层预制墙板之间带有楼板时,先将楼板框架与下方的预制墙板固定,并在楼板框架上方设置有预埋固定件,在楼板框架与预制墙板拐角处内侧安装连接角铁,进行楼板浇筑,然后再吊装上层预。

21、制墙板,将上层预制墙板与楼板框架上方的预埋固定件固定;所述的房屋为多层且上下层预制墙板之间直接连接,在下方的预制墙板两侧设置有连接钢板,连接钢板的下方与下方预制墙板上方的预埋固定件连接,然后浇筑,随后吊装上方预制墙板,并将连接钢板上方与上方的预制墙板下方的预埋固定件连接。0009本发明提供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同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地基基础,在所述地基基础上方通过下固定件固定有至少一层预制墙板,在两个预制墙板交叉的拐角处设置有拐角立柱,在所述两个外围预制墙板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立柱;所述预制墙板包括网架板和混凝土,所述网架板包括墙体保温板和位于墙体保温板两侧的第一钢筋网。

22、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连接筋,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上端设置有上网片,在所述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的两侧端带有伸出所述混凝土的侧端面的搭接网片,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所述第一钢筋网片之间或/和在所述的保温板与所述第二钢筋网片之间设置有两头封堵的空心管;所述连接立柱包括混凝土和连接立柱钢筋骨架,所述连接立柱钢筋骨架包括连接立柱箍筋、连接立柱纵筋和连接立柱保温板,所述连接立柱保温板与所述墙体保温板位置对应,在所述连接立柱保温板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两侧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分别相互搭接,所述连接立柱箍筋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

23、型连接立柱箍筋;所述拐角立柱包括混凝土和拐角立柱钢筋骨架,所述拐角立柱钢筋骨架包括拐角立柱箍筋、拐角立柱纵筋和成一定角度的两块保温板材组成的拐角立柱保温板,所述拐角立柱保温板的两边分别与所述墙体保温板位置对应,在所述拐角立柱钢筋骨架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相交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和第二钢筋网片在去除纵丝后相互垂直插入,所述拐角立柱箍筋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拐角立柱箍筋,这样,各个工序可流水线进行,便于生产和混凝土的养护,建造房屋时,只需将所需板材固定,并将搭接网片说明书CN103669905A4/7页8相互搭接,然后浇筑柱体和梁体即可,工期大大缩短,保温性能高,节能环保,不再使。

24、用实心砖,土地资源浪费减少,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的特点是可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结构与节能、通风一体化,保温层与建筑同寿命且防火,隔声效果好、组装便捷,施工速度快,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用工及模板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现场不会因墙体施工产生建筑垃圾,特别适用于广大的牧区、农村单层及多层建筑,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二,由于在所述空心管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与该空心管连接的上弯头和下弯头,这样不但大大减轻了墙板的重量,更重要的是预留了通风管道和水电管线,避免了现有墙体在装修时重新制作通风管道和剔凿水电管线,不但降低了装修成本,而且还避免了剔凿水电管线对墙体结构的损害,并且将上下连接固定件分别与梁板及。

25、地基固定连接,房屋更加牢固;其三,由于在上网片下方设置有U型梁箍筋,所述的U型梁箍筋、第一钢筋网片、上网片、第二钢筋网片围成截面为矩形的梁架,在该梁架四个拐角处设置有与第一钢筋网片平行的梁钢筋;所述空心管的端部顶在所述U型梁箍筋处,在房屋设计时,该墙板上方如果带有加强梁,直接将梁钢筋与房屋的立柱钢筋或相邻墙板的梁钢筋连接即可,强度大,施工方便;其四,由于所述预制墙板至少为两层,在上下相邻层预制墙板上设置有预埋固定件,在所述预埋固定件之间设置有现浇楼板,在现浇楼板端部设置有连接钢板,在所述现浇楼板与所述预制墙板夹角处设置有连接角铁,连接更加牢固;其五,由于在所述预制墙板上设置有窗洞或门洞,对于带。

26、有窗户或门口的房屋来说,在建造墙板时就预留上,建造速度更加快捷。附图说明0010图1为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地基与预制墙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侧带有空心管的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侧带有空心管的墙板的横向截面图;图6为两侧带有空心管的墙板的横向截面图;图7为带有通风管道的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上端带有梁体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连接立柱与预制墙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拐角立柱与预制墙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带有楼板时上下预制墙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没有楼板时上下预制墙板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带有。

27、窗洞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带有门洞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0011具体实施方式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提出的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结构做进一步说明。0013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所示,为轻质复合预制墙说明书CN103669905A5/7页9板组合式房屋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包括地基基础1,在地基基础1上方通过下固定件2固定有至少一层预制墙板3,在两个预制墙板3交叉的拐角处设置有拐角立柱4,在两个外围预制墙板3连接处设置有连接立柱5;预制墙板3包括网架板6和混凝土7,网架板6包括墙体保温板8和位于墙体保温板8两侧的第一钢筋网片9和第二钢。

28、筋网片10,在第一钢筋网片9和第二钢筋网片10之间设置有连接筋11,在第一钢筋网片9和第二钢筋网片10上端设置有上网片12,在第一钢筋网片9和第二钢筋网片10的两侧端带有伸出混凝土的侧端面的搭接网片13,在墙体保温板8与第一钢筋网片9之间或/和在墙体保温板8与第二钢筋网片10之间设置有两头封堵的空心管14;连接立柱5包括混凝土15和连接立柱钢筋骨架16,连接立柱钢筋骨架16包括连接立柱箍筋17、连接立柱纵筋18和连接立柱保温板19,连接立柱保温板19与墙体保温板8位置对应,在连接立柱保温板19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20,两侧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9和第二钢筋网片10分别相互搭接,连接立柱箍筋1。

29、7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连接立柱箍筋。拐角立柱4包括混凝土21和拐角立柱钢筋骨架22,拐角立柱钢筋骨架22包括拐角立柱箍筋23、拐角立柱纵筋24和成一定角度的两块保温板材组成的拐角立柱保温板27,拐角立柱保温板27的两边分别与墙体保温板8位置对应,在拐角立柱保温板27上设置有保温板支撑筋28,相交的预制墙板的第一钢筋网片9和第二钢筋网片10在去除纵丝后相互垂直插入,拐角立柱箍筋23为两个开口相对、且相互搭接的“U”型拐角立柱箍筋。0014这样,各个工序可流水线进行,便于生产和混凝土的养护,建造房屋时,只需将所需板材固定,并将搭接网片相互搭接,然后浇筑柱体和梁体即可,工期大大缩短,。

30、保温性能高,节能环保,不再使用实心砖,土地资源浪费减少,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的特点是可实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结构与节能、通风一体化,保温层与建筑同寿命且防火,隔声效果好、组装便捷,施工速度快,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用工及模板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现场不会因墙体施工产生建筑垃圾,特别适用于广大的牧区、农村单层及多层建筑,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0015在网架板6的上下两端带有连接固定件29,在空心管14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与该空心管14连接的上弯头30和下弯头31,上弯头30向墙体保温板8的外侧开口,下弯头31向墙体保温板8的内侧开口,这样不但大大减轻了墙板的重量,更重要的是预留了通风管道和水电管线。

31、,避免了现有墙体在装修时重新制作通风管道和剔凿水电管线,不但降低了装修成本,而且还避免了剔凿水电管线对墙体结构的损害,并且将上下连接固定件29分别与梁板及地基基础1固定连接,房屋更加牢固。0016在上网片12下方设置有U型梁箍筋32,U型梁箍筋32、第一钢筋网片9、上网片12、第二钢筋网片10围成截面为矩形的梁架33,在该梁架33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与第一钢筋网片9平行的梁钢筋34;空心管14的端部顶在U型梁箍筋32处,在房屋设计时,该墙板上方如果带有加强梁,直接将梁钢筋与房屋的立柱钢筋或相邻墙板的梁钢筋连接即可,强度大,施工方便。0017如图11所示。预制墙板3至少为两层,在上下相邻层预制墙板。

32、3上设置有预埋固定件35,在预埋固定件35之间设置有现浇楼板36,在现浇楼板36端部设置有连接钢板37,在现浇楼板37与预制墙板3夹角处设置有连接角铁38,连接更加牢固。0018如图12所示,预制墙板3至少为两层,在上下相邻层预制墙板3上设置有预埋固说明书CN103669905A6/7页10定件,35,在预埋固定件35外侧设置有连接钢板37,在连接钢板37之间设置有连接混凝土。0019如图1、图13和图14所示,在预制墙板3上设置有窗洞39或门洞40,对于带有窗户或门口的房屋来说,在建造墙板时就预留上,建造速度更加快捷。0020上述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的建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

33、,地基基础施工在地基上进行房屋地基基础1施工,地基基础1施工时,基础圈梁43顶要在预制墙板3下方按设计要求的数量、型号、位置留设下固定件2,下固定件2的宽度稍宽于预制墙板3的厚度,并稍高出圈梁顶面815MM,在基础圈梁43顶上的拐角立柱4和连接立柱5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拐角立柱基础筋41和连接立柱基础筋42,地基基础施工完后弹出预制墙板及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位置尺寸控制线,在圈梁侧面书写上预制墙板编号;第二步,制作预制墙板根据设计要求,制作预制墙板;第三步,拐角立柱和连接立柱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分别在拐角立柱基础筋41和连接立柱基础筋42上捆绑拐角立柱纵筋24和连接立柱纵筋18,并在拐角立柱纵筋24。

34、之间以及连接立柱纵筋18之间分别设置拐角立柱保温板27和连接立柱保温板19,拐角立柱保温板27和连接立柱保温板19厚度按设计要求且不小于30MM,拐角立柱保温板27和连接立柱保温板19的宽度分别大于拐角立柱箍筋23和连接立柱箍筋17的宽度,拐角立柱箍筋23和连接立柱箍筋17分别穿透箍筋穿透拐角立柱保温板27和连接立柱保温板19,并将保温板支撑筋插28入拐角立柱保温板27和连接立柱保温板19内;拐角立柱箍筋23以及连接立柱箍筋19用U型对插的方式并相互连接,两个U型拐角立柱箍筋以及两个U型连接立柱箍筋搭接连接时在混凝土包裹的搭接长度应大于150毫米;第四步,预制墙板的吊装与连接预制墙板运至现场后。

35、直接进行吊装,根据圈梁侧面上的基础线及预制墙板编号依次吊装,吊装时在没有预埋件基层处,要铺设20MM左右厚水泥砂浆,吊装就位后及时核对预制墙板的位置、垂直度、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认无误后随即进行与预埋件焊接或机械连接,并利用相邻预制墙板板3之间的连接件焊接,并用内外脚手架做临时固定措施,预制墙板两端通过搭接网片连接在拐角立柱钢筋骨架或连接立柱钢筋骨架上,如遇纵横板交接处搭接网片不能通过时,可将搭接网片上的竖向钢筋截断,然后水平方向的钢筋作为锚固筋进行锚固;第五步,支设模板预制墙板吊装完成后即可支柱模,柱模支设完可随即浇筑柱混凝土,然后支设顶、梁模板;也可柱、顶模板一起支设,然后浇筑柱及顶梁。

36、混凝土;第六步,顶板梁钢筋绑扎顶模支设完后,可进行钢筋的绑扎,其数量规格、位置、节点按施工图设计要求进行;第七步,混凝土浇筑按施工图要求的强度等级及混凝土种类进行浇筑,边浇筑边振捣密实;第八步拆模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按标准进行拆模,养护;说明书CN103669905A107/7页11第九步安装换新风系统待室内装修完后,利用墙内的空心管14,各封闭户内按设计要求的管径、数量事先在预制墙板设置好进风管和出处风管,可做成自然换新风或机械换新风系统,安装自然换新风系统时加装空气过滤器和控制空气流量的阀门,安装机械换新风时加装排/送风机。0021当房屋为多层且上下层预制墙板之间带有楼板时,先将楼板框。

37、架与下方的预制墙板3固定,并在楼板框架上方设置有预埋固定件35,在楼板框架与预制墙板拐角处内侧安装连接角铁38,进行楼板浇筑,然后再吊装上层预制墙板,将上层预制墙板3与楼板框架上方的预埋固定件35固定。0022当房屋为多层且上下层预制墙板之间直接连接,在下方的预制墙板两侧设置有连接钢板37,连接钢板37的下方与下方预制墙板上方的预埋固定件连接,然后浇筑,随后吊装上方预制墙板,并将连接钢板上方与上方的预制墙板下方的预埋固定件连接。0023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结构与本发明轻质复合预制墙板组合式房屋结构相同,就落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说明书CN103669905A111/13页。

38、12图1说明书附图CN103669905A122/13页13图2说明书附图CN103669905A133/13页14图3说明书附图CN103669905A144/13页15图4说明书附图CN103669905A155/13页16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3669905A166/13页17图7说明书附图CN103669905A177/13页18图8说明书附图CN103669905A188/13页19图9说明书附图CN103669905A199/13页20图10说明书附图CN103669905A2010/13页21图11说明书附图CN103669905A2111/13页22图12说明书附图CN103669905A2212/13页23图13说明书附图CN103669905A2313/13页24图14说明书附图CN103669905A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