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87768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45945.1

申请日:

2013.12.29

公开号:

CN103669194A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D 12/00申请日:20131229|||公开

IPC分类号:

E01D12/00; E01D6/00; E01D19/00; E01D19/02

主分类号:

E01D12/00

申请人:

长安大学

发明人:

刘永健; 袁卓亚; 程高; 龙刚; 王旭; 刘鸽

地址:

710064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3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代理人:

景丽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包括桥梁下部结构和支承在桥梁下部结构上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包括钢桁架和布设在钢桁架正上方的混凝土桥面板;钢桁架包括一个或多个钢桁架单元,钢桁架单元为由两道上弦杆、一道下弦杆和左右两列斜腹杆组成的倒三角形桁架梁,上弦杆包括水平钢板一和多个均布设在水平钢板一上的竖向开孔钢板一;连接于两道上弦杆之间的上弦横向联接系包括多道上弦横向联接件,上弦横向联接件包括水平钢板二和多个均布设在水平钢板二上的竖向开孔钢板二。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受力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连续刚构桥存在的多种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下部结构和支承在所述桥梁下部结构上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1),所述桥梁下部结构包括对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1)进行支承的桥墩(2)和桥台(3),所述桥墩(2)和桥台(3)均为混凝土结构;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1)包括呈纵桥向布设的钢桁架和布设在所述钢桁架正上方的混凝土桥面板(1-2),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呈纵桥向布设;所述钢桁架包括一个或多个呈纵桥向布设的钢桁架单元(1-1),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紧固连接为一体;
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为由两道上弦杆(1-1-1)、一道下弦杆(1-1-2)和左右两列分别支撑于下弦杆(1-1-2)与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之间的斜腹杆(1-1-3)组成的倒三角形桁架梁,每列所述斜腹杆(1-1-3)均包括由前至后布设的多根斜腹杆(1-1-3),所述上弦杆(1-1-1)和下弦杆(1-1-2)均呈纵桥向布设,两道所述上弦杆(1-1-1)对称布设在所述下弦杆(1-1-2)的左右两侧斜上方,所述下弦杆(1-1-2)与两道所述上弦杆(1-1-1)通过两列所述斜腹杆(1-1-3)连接为一体;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之间通过上弦横向联接系(1-1-4)进行连接,且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与上弦横向联接系(1-1-4)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中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共用一道上弦杆(1-1-1),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之间通过下弦横向联接系(1-1-5)进行连接;所述上弦杆(1-1-1)包括水平钢板一(1-6-1)和多个均布设在所述水平钢板一(1-6-1)上的竖向开孔钢板一(1-3-1),所述水平钢板一(1-6-1)和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均呈纵桥向布设;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1-1-4)包括多道呈横桥向布设的上弦横向联接件,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包括水平钢板二 (1-6-2)和多个均布设在所述水平钢板二(1-6-2)上的竖向开孔钢板二(1-3-2),所述水平钢板二(1-6-2)和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均呈横桥向布设;
所述钢桁架中的所有上弦杆(1-1-1)与相邻两个上弦杆(1-1-1)之间的上弦横向联接系(1-1-4)组成格构式上弦结构;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为浇筑于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内的钢筋骨架一包括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的环向箍筋二(1-4-4)和多道沿横桥向并排布设的纵向钢筋一(1-4-1),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1-4-4)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上均开有一排分别供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1-4-4)穿过的孔洞,每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上开有一排分别供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穿过的孔洞;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的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纵向钢筋一(1-4-1)和环向箍筋二(1-4-4)组成用于连接所述钢桁架与混凝土桥面板(1-2)的抗剪连接构造。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台(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桥台(3)分别支承在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1)的前后两端下方;
所述桥台(3)包括桩基础一、布设在所述桩基础一上的水平支撑平台(3-1)和布设在水平支撑平台(1)上且对钢桁架单元(1-1)进行限位的梁体限位件,所述梁体限位件的数量与所述钢桁架中所包括钢桁架单元(1-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梁体限位件沿横桥向并排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布设位置分别与所述钢桁架中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梁体限位件的外侧设置有前侧挡墙(3-3),所述前侧挡墙(3-3)布设在水平支撑平台(3-1)上;所述桩基础一包括多 根立柱(3-2);所述梁体限位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两侧的挡块(3-4),两个所述挡块(3-4)之间留有供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安装的梁体安装区,所述梁体安装区底部设置有供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安装的支座(3-5),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水平支撑在支座(3-5)上;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位于挡块(3-4)上方且其与挡块(3-4)之间设置有支垫层;所述钢桁架单元(1)还包括两组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桥台(3)支承处的支承型腹杆一(1-1-6),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一(1-1-6)均包括左右两根对称布设且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支承型腹杆一(1-1-6),所述支承型腹杆一(1-1-6)为钢管混凝土结构且其内部布设有多道加劲肋三;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一(1-1-6)中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一(1-1-6)分别布设在两道所述上弦杆(1-1)与下弦杆(1-2)之间。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桥墩(2)的结构均相同;所述钢桁架单元(1)还包括多组分别位于多个所述桥墩(2)支承处的支承型腹杆二(1-1-7),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均包括左右两根对称布设且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支承型腹杆二(1-1-7),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为钢管混凝土结构且其内部布设有多道加劲肋四;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中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分别布设在两道所述上弦杆(1-1)与下弦杆(1-2)之间;
所述桥墩(2)包括桩基础二、布设在所述桩基础二上的水平承台(2-3)和布设在水平承台(2-3)上且对钢桁架单元(1-1)进行支撑的Y形桥墩(2-2);所述Y形桥墩(2-2)的数量与所述钢桁架中所包括钢桁架单元(1-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Y形桥墩(2-2)沿横桥向并排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布设位置分别与所述钢桁架中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所述Y形桥墩(2-2)包括竖向主墩身(2-2-1)和 两个分别位于竖向主墩身(2-2-1)左右两侧上方的斜向分支墩身(2-2-2),所述竖向主墩身(2-2-1)和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均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所支撑钢桁架单元(1-1)位于竖向主墩身(2-2-1)上部,位于竖向主墩身(2-2-1)正上方的左右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分别布设在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内,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分别为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的钢骨架且二者分别与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浇筑为一体;所支撑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从竖向主墩身(2-2-1)上部通过且其与竖向主墩身(2-2-1)浇筑为一体。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桥墩(2-2-2)中的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呈左右对称布设,位于竖向主墩身(2-2-1)正上方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的顶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的顶面相平齐;所述竖向钢箱一(2-2-5)和斜向钢箱二(2-2-8)的横桥向宽度均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5.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主墩身(2-2-1)包括竖向钢箱一(2-2-5)、布设在竖向钢箱一(2-2-5)内侧壁上的多个竖向加劲肋(2-2-3)、多个由下至上布设在竖向钢箱一(2-2-5)内部的横隔板一(2-2-4)和浇筑于竖向钢箱一(2-2-5)内的混凝土结构一(2-5-1);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均包括斜向钢箱二(2-2-8)、布设在斜向钢箱二(2-2-8)内侧壁上的多个纵向加劲肋(2-2-9)、多个由下至上布设在斜向钢箱二(2-2-8)内部的横隔板二(2-2-10)和浇筑于斜向钢箱二(2-2-8)内的混凝土结构二(2-5-2);所述竖向钢箱一(2-2-5)的上部前后两侧均开有供所支撑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通过的通孔;
多个所述横隔板一(2-2-4)均呈水平向布设,多个所述横隔板一(2-2-4)的四周侧壁均焊接固定在竖向钢箱一(2-2-5)的内侧壁上;所述横隔板一(2-2-4)的中部开有中部通孔一(2-2-6),所述横隔板一(2-2-4)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竖向加劲肋(2-2-3)穿过的板边企口一(2-2-7);多个所述横隔板二(2-2-10)均与所布设位置处斜向钢箱二(2-2-8)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多个所述横隔板二(2-2-10)的四周侧壁均焊接固定在斜向钢箱二(2-2-8)的内侧壁上;所述横隔板二(2-2-10)的中部开有中部通孔二(2-2-11),所述横隔板二(2-2-10)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纵向加劲肋(2-2-9)穿过的板边企口二(2-2-12)。

6.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中的两列所述斜腹杆(1-1-3)呈左右对称布设,每列所述斜腹杆(1-1-3)中的多根所述斜腹杆(1-1-3)均呈锯齿形布设,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中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上均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斜腹杆(1-1-3)上端相接的上连接点,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上所设置的多个所述上连接点呈左右对称布设且其组成多对分别供多道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连接的上连接点,多道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的两端分别接在多对所述上连接点上;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为布设在同一平面上的左右相邻两道下弦杆(1-1-2),下弦横向联接系(1-1-5)与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1-1-2)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包括多道呈横桥向布设的下弦横向联接件;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1-1-2)上均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斜腹杆(1-1-3)下端相接的下连接点,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1-1-2)上所设置的多个所述下连接点呈左右对称布设且其组成多对分别供多道所述下弦横向联接件连接的下连接点,多道所述下弦横向联接件的两端分别接在多对所述下连接点上;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中各上弦横向联接件的水平钢板二 (1-6-2)和各上弦杆(1-1-1)的水平钢板一(1-6-1)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相邻两道所述上弦杆(1-1-1)的水平钢板一(1-6-1)通过上弦横向联接系(1-1-4)中各上弦横向联接件的水平钢板二(1-6-2)紧固连接为一体。

7.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杆(1-1-2)为钢管混凝土结构。

8.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杆(1-1-1)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一(1-3-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呈均匀布设;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中的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呈均匀布设;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1-1-4)中位于所述桥梁下部结构支承处的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为加强型横向联接件,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二(3-2)的数量为6个~8个;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1-1-4)中除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之外的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均为普通型横向联接件,所述普通型横向联接件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中所述水平钢板二(1-6-2)的宽度大于所述普通型横向联接件中所述水平钢板二(1-6-2)的宽度;
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共用的上弦杆(1-1-1)为共用型上弦杆,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除所述共用型上弦杆之外的上弦杆(1-1-1)均为普通型上弦杆;所述共用型上弦杆中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普通型上弦杆中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之间的间距。

9.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一还包括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 设的环向箍筋一(1-4-3)和多道呈纵桥向布设的纵向钢筋二(1-4-2),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一(1-4-3)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其均呈横桥向布设;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位于最左侧的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为左侧竖向开孔钢板一,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位于最右侧的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为右侧竖向开孔钢板一;所述环向箍筋一(1-4-3)为底部开口的开口箍筋,所述环向箍筋一(1-4-3)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左侧竖向开孔钢板一和所述右侧竖向开孔钢板一上,所述环向箍筋一(1-4-3)位于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上方;所述环向箍筋二(1-4-4)为闭口箍筋且其布设在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和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二(1-4-2)的外周,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和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二(1-4-2)均与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1-4-4)焊接固定为一体;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二(1-4-2)分别布设在混凝土板(1-2)的板面与翼缘处,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二(1-4-2)均与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一(1-4-3)焊接固定为一体。

10.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平台(3-1)、立柱(3-2)、前侧挡墙(3-3)和挡块(3-4)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水平支撑平台(3-1)、立柱(3-2)、前侧挡墙(3-3)和两个所述挡块(3-4)内部的钢筋骨架绑扎固定为一体,且水平支撑平台(3-1)、立柱(3-2)、前侧挡墙(3-3)和两个所述挡块(3-4)均浇筑为一体;所述挡块(3-4)包括底块和位于所述底块上的限位块,所述底块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限位块的内侧壁为由上至下逐渐向内倾斜的倾斜面且其为对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进行限位的梁体限位面;所述梁体限位面与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之间设置有限位垫块(3-6),所述梁体限位件中两个所述挡块(3-4)的顶面上均设置有限位垫块(3-6)。

说明书

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刚构桥,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 
背景技术
目前连续刚构桥是我国主流的桥梁结构形式,其中以预应力混凝土主梁结合钢筋混凝土桥墩结构形式为主。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恒载占总荷载比例高,承载力低,结构形式单一,循环利用率低。随着桥梁跨度的进一步加大,活载内力所占的比例减小,施工难度加大,这与桥梁大跨轻型的发展趋势相违背。 
在同等跨度同样结构体系的情况下,如果采用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组合连续刚构桥,其承载能力利用系数可显著增大,要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增大30%左右。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组合连续刚构桥以主桁架作为主要承重梁,主桁架主要由钢管混凝土杆件拼接而成。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后形成的结构,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相互弥补彼此的弱点,充分发挥彼此的长处,使其具有很高的承载力和优良的力学性能。将钢管混凝土用于桁架体系中,从结构和受力考虑,可以充分利用钢管的抗拉性能与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因此钢管混凝土既可以用作受压杆件,又可以与预加应力相结合或利用钢管本身的抗拉强度用作受拉杆件;在材料用量上,尽管普通钢材用量比较多,但预应力钢材用量大幅度下降,混凝土用量指标显著下降,且利用杆件形成的空间体系,可大大节约材料、减轻自重;从施工方面考虑,钢管可兼作模板,使施工方便快速,且钢管混凝土构件可以进行标准化设计,实现桁架梁节段的预制拼装,同时架桥设备及临时施工设施都非常简单,施工安全可靠,加上由于上部结构的轻型化而导致下部结构的轻型化,其技术经济效益更加显著。另外,钢管混凝土桥墩相较于钢筋混凝土桥墩,承载力高,延性好,且省去了大量模板,简化施工,加快工期。 
综上,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受力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能有效解决现有连续刚构桥存在的结构形式单一、承载力低、施工难度较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受力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连续刚构桥存在的结构形式单一、承载力低、 施工难度较大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下部结构和支承在所述桥梁下部结构上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所述桥梁下部结构包括对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进行支承的桥墩和桥台,所述桥墩和桥台均为混凝土结构;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包括呈纵桥向布设的钢桁架和布设在所述钢桁架正上方的混凝土桥面板,所述混凝土桥面板呈纵桥向布设;所述钢桁架包括一个或多个呈纵桥向布设的钢桁架单元,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紧固连接为一体; 
所述钢桁架单元为由两道上弦杆、一道下弦杆和左右两列分别支撑于下弦杆与两道所述上弦杆之间的斜腹杆组成的倒三角形桁架梁,每列所述斜腹杆均包括由前至后布设的多根斜腹杆,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均呈纵桥向布设,两道所述上弦杆对称布设在所述下弦杆的左右两侧斜上方,所述下弦杆与两道所述上弦杆通过两列所述斜腹杆连接为一体;两道所述上弦杆之间通过上弦横向联接系进行连接,且两道所述上弦杆与上弦横向联接系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中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共用一道上弦杆,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的下弦杆之间通过下弦横向联接系进行连接;所述上弦杆包括水平钢板一和多个均布设在所述水平钢板一上的竖向开孔钢板一,所述水平钢板一和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均呈纵桥向布设;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包括多道呈横桥向布设的上弦横向联接件,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包括水平钢板二和多个均布设在所述水平钢板二上的竖向开孔钢板二,所述水平钢板二和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均呈横桥向布设; 
所述钢桁架中的所有上弦杆与相邻两个上弦杆之间的上弦横向联接系组成格构式上弦结构;所述混凝土桥面板为浇筑于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桥面板内的钢筋骨架一包括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的环向箍筋二和多道沿横桥向并排布设的纵向钢筋一,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上均开有一排分别供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穿过的孔洞,每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上开有一排分别供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穿过的孔洞;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的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纵向钢筋一和环向箍筋二组成用于连接所述钢桁架与混凝土桥面板的抗剪连接构造。 
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桥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桥台分别支承在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前后两端下方; 
所述桥台包括桩基础一、布设在所述桩基础一上的水平支撑平台和布设在水平支撑平台上且对钢桁架单元进行限位的梁体限位件,所述梁体限位件的数量与所述钢桁架中所包括钢桁架单元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梁体限位件沿横桥向并排布设在同一水 平面上且其布设位置分别与所述钢桁架中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梁体限位件的外侧设置有前侧挡墙,所述前侧挡墙布设在水平支撑平台上;所述桩基础一包括多根立柱;所述梁体限位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所限位钢桁架单元两侧的挡块,两个所述挡块之间留有供所限位钢桁架单元安装的梁体安装区,所述梁体安装区底部设置有供所限位钢桁架单元安装的支座,所限位钢桁架单元的下弦杆水平支撑在支座上;所述混凝土桥面板位于挡块上方且其与挡块之间设置有支垫层;所述钢桁架单元还包括两组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桥台支承处的支承型腹杆一,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一均包括左右两根对称布设且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支承型腹杆一,所述支承型腹杆一为钢管混凝土结构且其内部布设有多道加劲肋三;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一中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一分别布设在两道所述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 
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桥墩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桥墩的结构均相同;所述钢桁架单元还包括多组分别位于多个所述桥墩支承处的支承型腹杆二,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二均包括左右两根对称布设且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支承型腹杆二,所述支承型腹杆二为钢管混凝土结构且其内部布设有多道加劲肋四;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二中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分别布设在两道所述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 
所述桥墩包括桩基础二、布设在所述桩基础二上的水平承台和布设在水平承台上且对钢桁架单元进行支撑的Y形桥墩;所述Y形桥墩的数量与所述钢桁架中所包括钢桁架单元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Y形桥墩沿横桥向并排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布设位置分别与所述钢桁架中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所述Y形桥墩包括竖向主墩身和两个分别位于竖向主墩身左右两侧上方的斜向分支墩身,所述竖向主墩身和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均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所支撑钢桁架单元位于竖向主墩身上部,位于竖向主墩身正上方的左右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分别布设在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内,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分别为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的钢骨架且二者分别与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浇筑为一体;所支撑钢桁架单元的下弦杆从竖向主墩身上部通过且其与竖向主墩身浇筑为一体。 
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Y形桥墩中的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呈左右对称布设,位于竖向主墩身正上方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的顶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的顶面相平齐;所述竖向钢箱一和斜向钢箱二的横桥向宽度均由下至上逐渐减小。 
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竖向主墩身包括竖向钢箱一、布设在竖向钢箱一内侧壁上的多个竖向加劲肋、多个由下至上布设在竖向钢箱一内部的横隔板一和浇筑于竖向钢箱一内的混凝土结构一;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均包括斜向钢箱二、布设在斜向钢箱二内侧壁上的多个纵向加劲肋、多个由下至上布设在斜向钢箱二内部的横隔板二和浇筑于斜向钢箱二内的混凝土结构二;所述竖 向钢箱一的上部前后两侧均开有供所支撑钢桁架单元的下弦杆通过的通孔; 
多个所述横隔板一均呈水平向布设,多个所述横隔板一的四周侧壁均焊接固定在竖向钢箱一的内侧壁上;所述横隔板一的中部开有中部通孔一,所述横隔板一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竖向加劲肋穿过的板边企口一;多个所述横隔板二均与所布设位置处斜向钢箱二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多个所述横隔板二的四周侧壁均焊接固定在斜向钢箱二的内侧壁上;所述横隔板二的中部开有中部通孔二,所述横隔板二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纵向加劲肋穿过的板边企口二。 
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钢桁架单元中的两列所述斜腹杆呈左右对称布设,每列所述斜腹杆中的多根所述斜腹杆均呈锯齿形布设,所述钢桁架单元中两道所述上弦杆上均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斜腹杆上端相接的上连接点,两道所述上弦杆上所设置的多个所述上连接点呈左右对称布设且其组成多对分别供多道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连接的上连接点,多道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的两端分别接在多对所述上连接点上;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的下弦杆为布设在同一平面上的左右相邻两道下弦杆,下弦横向联接系与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包括多道呈横桥向布设的下弦横向联接件;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上均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斜腹杆下端相接的下连接点,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上所设置的多个所述下连接点呈左右对称布设且其组成多对分别供多道所述下弦横向联接件连接的下连接点,多道所述下弦横向联接件的两端分别接在多对所述下连接点上;所述钢桁架单元中各上弦横向联接件的水平钢板二和各上弦杆的水平钢板一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相邻两道所述上弦杆的水平钢板一通过上弦横向联接系中各上弦横向联接件的水平钢板二紧固连接为一体。 
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下弦杆为钢管混凝土结构;所述钢桁架单元中的斜腹杆包括受拉杆件或受压杆件两种类型,所述受拉杆件为空钢管一或内部设置有多道纵向加劲肋的空钢管二,所述受压杆件为加强型斜腹杆,所述加强型斜腹杆为钢管混凝土结构;所述钢桁架单元中位于所述桥梁下部结构支承处的斜腹杆为所述加强型斜腹杆。 
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上弦杆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一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呈均匀布设;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中的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呈均匀布设;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中位于所述桥梁下部结构支承处的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为加强型横向联接件,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二的数量为6个~8个;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中除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之外的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均为普通型横向联接件,所述普通型横向联接件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二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中所述水平钢板二的宽度大于所述普通型横向联接件中所述水平钢板二的宽度; 
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共用的上弦杆为共用型上 弦杆,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除所述共用型上弦杆之外的上弦杆均为普通型上弦杆;所述共用型上弦杆中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普通型上弦杆中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之间的间距。 
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钢筋骨架一还包括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的环向箍筋一和多道呈纵桥向布设的纵向钢筋二,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一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其均呈横桥向布设;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位于最左侧的竖向开孔钢板一为左侧竖向开孔钢板一,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位于最右侧的竖向开孔钢板一为右侧竖向开孔钢板一;所述环向箍筋一为底部开口的开口箍筋,所述环向箍筋一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左侧竖向开孔钢板一和所述右侧竖向开孔钢板一上,所述环向箍筋一位于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上方;所述环向箍筋二为闭口箍筋且其布设在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和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二的外周,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一和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二均与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焊接固定为一体;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二分别布设在混凝土板的板面与翼缘处,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二均与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一焊接固定为一体。 
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水平支撑平台、立柱、前侧挡墙和挡块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水平支撑平台、立柱、前侧挡墙和两个所述挡块内部的钢筋骨架绑扎固定为一体,且水平支撑平台、立柱、前侧挡墙和两个所述挡块均浇筑为一体;所述挡块包括底块和位于所述底块上的限位块,所述底块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限位块的内侧壁为由上至下逐渐向内倾斜的倾斜面且其为对所限位钢桁架单元进行限位的梁体限位面;所述梁体限位面与所限位钢桁架单元之间设置有限位垫块,所述梁体限位件中两个所述挡块的顶面上均设置有限位垫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所采用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为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架结构,自重轻,跨越能力强且结构性能稳定,与传统钢桁架梁相比,构造简单,用钢量低,经济效益好。 
2、结构整体刚度大,节点性能好,根据实际受力情况确定钢桁架中各斜腹杆件内是否需填充混凝土;其中,受压杆件中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能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抗压性能,防止钢管壁局部失稳;在受拉杆件中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可以提高桁架的强度和刚度;在支承位置附近剪力较大的区域中斜腹杆的钢管中均填充混凝土,提高了钢桁架节点的刚度和承载力,降低了节点的应力集中程度,提高了钢桁架的抗疲劳性能。 
3、采用矩形钢管桁架节段,能有效避免圆形钢管桁架节点构造复杂,卷制、运输不方便等缺陷,便于工厂标准化制作、现场组装焊接架设,可根据各施工阶段受力情况实现从空钢管节段向钢管混凝土节段的转换,从而实现施工阶段内力和线形的控制和优化,质量容易控制。 
4、所采用桥台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投入成本较低,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来源广泛。并且,所采用桥台的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所设置的两个挡块能有效抵抗外荷载的作用,增加主梁稳定性,防止其发生扭转、倾覆。桥台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受力合理,基底承压面大且应力较小,对桁架梁进行支撑的同时,也能对所支撑桁架梁进行有效限位以防止其发生扭转、倾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并且该桥台的适用范围广且推广应用前景广泛,不仅适用于钢桁梁桥,也适用于钢箱梁桥。 
5、所采用桥墩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成本较低。并且,所采用桥墩为变截面桥墩,截面尺寸由墩底向墩顶逐渐变小,相应加劲肋的数量按照受力要求由上至下逐渐减少;桥墩在达到桁架梁下弦高度处,倒三角形钢桁架梁的下弦杆整体穿过并架设在桥墩上,且桥墩在此处分叉,钢桁架梁的支承型腹杆二兼做桥墩斜向分叉墩身的钢骨架,桥墩的分叉角度与高度与桁架梁相适应,使桥墩与钢管混凝土桁架梁结合成为刚构体系。采用开孔加劲肋(即PBL加劲肋)能有效增强外钢管的面外稳定性,并相应大幅度增强结构抗剪能力,同时将整个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各组成部分紧密连成整体。所设置的开孔加劲肋不仅提高了核心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强管壁的稳定性;同时开孔加劲肋充当了剪力件的作用,使钢管与混凝土连成整体,提高了钢与混凝土的组合作用。 
6、所采用桥墩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且力学性能优良,对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进行支撑的同时,能有效增加桁架梁的抗弯与抗扭刚度,大幅度提高了桁架梁的稳定性,发挥了空间三角形桁架的优势。 
7、所采用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投入成本较低,并且受力性能优良,上弦杆与上弦横向连接杆所组成的格构式上弦结构采用开孔钢板穿钢筋束的方式抵抗桥梁结构间的剪力和掀起力。实际加工时,钢桁架的加工制作简便,能实现工厂化生产、焊接且开孔方便。同时,该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结构形式简单,且适应性强,开孔钢板所开孔洞为圆端形,更容易适应混凝土中各种钢筋的环向、弯起布置。 
8、所采用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使用效果好,采用紧固在水平钢板上的开孔钢板、混凝土榫和贯通钢筋束将底部承重结构(即钢桁架)和混凝土板连接成为整体,提高结构整体性;结构表面(具体是混凝土板)可以铺设沥青铺装层,共同抵抗外荷载的作用,提高桥梁的行车舒适性,增强桥梁的抗剪性能。并且,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高,开孔钢板既作为抗剪连接键,又是钢桁架上弦杆的一部分,设计巧妙,受力合理,且钢材利用率高,采用开孔钢板作为连接件,避免使用数量繁多、安装费用高昂的螺栓连接件,经济性更佳。因而,该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巧妙地利用钢桁架上弦杆与横向连接系中的开孔钢板组成抗剪连接构造,承受组合梁中钢桁架与混凝土板间的剪力和掀起力,避免大量繁琐的螺栓连接作业。综上,本发明 所采用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受力明确且连接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在拓宽PBL剪力连接件结构形式与应用领域的同时,还能有效解决现有钢桁架—混凝土结合梁存在的剪力连接件连接构件数量多、施工不方便、施工效率较低等缺陷,能有效增强结合梁钢桁与混凝土板的组合效应。 
9、所采用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适用范围广,也可推广适用于钢箱或型钢混凝土结合梁。 
10、所施工连续刚构桥整体施工工艺简便,实际施工时,首先,分析钢桁架各杆件所处位置的受力情况,根据具体受力来划分是否填充混凝土,其中下弦杆内均需填充混凝土,支承位置附近的支承型腹杆内均需填充混凝土;其次,施工桥墩与桥台,并将预制好的钢管混凝土桁架节段与空钢管桁架节段通过焊接连成钢桁架(此时上弦杆与上弦横线连接系未安装),桥台处钢桁架支撑于支座上,主墩处通过贯通且加强的下弦杆进行支撑;最后,在钢桁架上焊接上弦杆与上弦横线连接系,并绑扎钢筋骨架一,在此基础上铺设混凝土桥面板,通过抗剪连接构造将钢桁架与混凝土桥面板紧固连接为一体,直接承受车辆轮压荷载,并作为组合截面的一部分参与整体受力。因而,本发明所施工连续刚构桥通过钢管桁架节段之间的连接以及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的浇筑形成连续桥面结构。此种方式装配成的连续刚构桥施工工艺简单,可统一制造、安装,缩短工期,且具有较强的承载力,结构简单可靠,受力性能好,并且造型美观。同时,所施工连续刚构桥的模数化程度高,易于拼装,在山区峡谷地带建造大跨桥梁具有显著优势;施工简便快捷,在桥梁战时重建和抢险救灾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受力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连续刚构桥存在的结构形式单一、承载力低、施工难度较大等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设置横向连接件位置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未设置横向连接件位置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钢桁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1为图1-3的左视图。 
图1-4为图1-3的俯视示意图。 
图1-4-1为本发明下弦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横向连接件与上弦杆之间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设置横向连接件位置处混凝土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未设置横向连接件位置处混凝土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竖向开孔钢板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9-1为本发明纵向钢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9-2为本发明环向箍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9-3为本发明环向箍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9-4为本发明环向拉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1-9-5为本发明竖向拉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0为本发明混凝土板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图1-11为图1-10的仰视图。 
图2-1为本发明桥墩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Y形墩身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的A-A剖视图。 
图2-4为图2-2中的B-B剖视图。 
图2-5为图2-2中的C-C剖视图。 
图2-6为图2-2中的D-D剖视图。 
图3-1为本发明桥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3为图3-1的俯视图。 
图3-4为图3-1的右视图。 
图3-5为本发明桥台的支承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钢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桥墩支承处支承型腹杆二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桥台支承处支承型腹杆一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                           1-1—钢桁架单元; 
1-1-1—上弦杆;               1-1-2—下弦杆;        1-1-3—斜腹杆; 
1-1-4—上弦横向联接系; 
1-1-5—下弦横向联接系;       1-1-6—支承型腹杆一; 
1-1-7—支承型腹杆二;                                1-2—混凝土桥面板; 
1-3-1—竖向开孔钢板一;       1-3-2—竖向开孔钢板二; 
1-4-1—纵向钢筋一;           1-4-2—纵向钢筋二;    1-4-3—环向箍筋一; 
1-4-4—环向箍筋二;           1-4-5—竖向拉筋;      1-4-6—环向拉筋; 
1-5-1—外钢管一;            1-5-2—加劲肋一;          1-6-1—水平钢板一; 
1-6-2—水平钢板二;          2—桥墩;                  2-2—Y形墩身; 
2-2-1—竖向主墩身;          2-2-2—斜向分支墩身;      2-2-3—竖向加劲肋; 
2-2-4—横隔板一;            2-2-5—竖向钢箱一;        2-2-6—中部通孔一; 
2-2-7—板边企口一;          2-2-8—斜向钢箱二;        2-2-9—纵向加劲肋; 
2-2-10—横隔板二;           2-2-11—中部通孔二; 
2-2-12—板边企口二;         2-3—水平承台;            2-4—竖向支柱; 
2-5-1—混凝土结构一;        2-5-2—混凝土结构二;      3—桥台; 
3-1—水平支撑平台;          3-2—立柱;                3-3—前侧挡墙; 
3-4—挡块;                  3-5—支座;                3-6—限位垫块; 
3-8—耳墙;                  4—桥面铺装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包括桥梁下部结构和支承在所述桥梁下部结构上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1,所述桥梁下部结构包括对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1进行支承的桥墩2和桥台3,所述桥墩2和桥台3均为混凝土结构。 
如图1-1、图1-2所示,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1包括呈纵桥向布设的钢桁架和布设在所述钢桁架正上方的混凝土桥面板1-2,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呈纵桥向布设。所述钢桁架包括一个或多个呈纵桥向布设的钢桁架单元1-1,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紧固连接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桁架中所包括钢桁架单元1的数量为一个。 
结合图1-3、图1-3-1及图1-4,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为由两道上弦杆1-1-1、一道下弦杆1-1-2和左右两列分别支撑于下弦杆1-1-2与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之间的斜腹杆1-1-3组成的倒三角形桁架梁,每列所述斜腹杆1-1-3均包括由前至后布设的多根斜腹杆1-1-3,所述上弦杆1-1-1和下弦杆1-1-2均呈纵桥向布设,两道所述上弦杆1-1-1对称布设在所述下弦杆1-1-2的左右两侧斜上方,所述下弦杆1-1-2与两道所述上弦杆1-1-1通过两列所述斜腹杆1-1-3连接为一体。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之间通过上弦横向联接系1-1-4进行连接,且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与上弦横向联接 系1-1-4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中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共用一道上弦杆1-1-1,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之间通过下弦横向联接系1-1-5进行连接。所述上弦杆1-1-1包括水平钢板一1-6-1和多个均布设在所述水平钢板一1-6-1上的竖向开孔钢板一1-3-1,所述水平钢板一1-6-1和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均呈纵桥向布设。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1-1-4包括多道呈横桥向布设的上弦横向联接件,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包括水平钢板二1-6-2和多个均布设在所述水平钢板二1-6-2上的竖向开孔钢板二1-3-2,所述水平钢板二1-6-2和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均呈横桥向布设。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沿钢桁架单元1-1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所述钢桁架中的所有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且所有竖向开孔钢板一1-3-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中的上弦杆1-1-1和下弦杆1-1-2均呈水平向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桁架中的所有上弦杆1-1-1与相邻两个上弦杆1-1-1之间的上弦横向联接系1-1-4组成格构式上弦结构。 
如图1-6、图1-7、图1-9-1及图1-9-3所示,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为浇筑于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内的钢筋骨架一包括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的环向箍筋二1-4-4和多道沿横桥向并排布设的纵向钢筋一1-4-1,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1-4-4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上均开有一排分别供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1-4-4穿过的孔洞,每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上开有一排分别供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穿过的孔洞。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的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纵向钢筋一1-4-1和环向箍筋二1-4-4组成用于连接所述钢桁架与混凝土桥面板1-2的抗剪连接构造。 
实际施工时,每道所述环向箍筋二1-4-4依次穿过并排布设的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上所开的孔洞,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依次穿过并排布设的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上所开的孔洞。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中的两列所述斜腹杆1-1-3呈左右对称布设,每列所述斜腹杆1-1-3中的多根所述斜腹杆1-1-3均呈锯齿形布设,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中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上均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斜腹杆1-1-3上端相接的上连接点,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上所设置的多个所述上连接点呈左右对称布设且其组成多对分别供多道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连接的上连接点,多道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的两端分别接在多对所述上连接点上。 
也就是说,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1-1-4中多道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的数量与两道 所述上弦杆1-1-1上所设置多个所述上连接点的数量相同。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中各上弦横向联接件的水平钢板二1-6-2和各上弦杆1-1-1的水平钢板一1-6-1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相邻两道所述上弦杆1-1-1的水平钢板一1-6-1通过上弦横向联接系1-1-4中各上弦横向联接件的水平钢板二1-6-2紧固连接为一体。 
实际加工时,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和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均为中部开有一排孔洞的钢板条。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弦杆1-1-2为钢管混凝土结构。如图1-4-1所示,所述下弦杆1-1-2包括外钢管一1-5-1和浇筑于所述外钢管一1-5-1内的混凝土结构三,所述外钢管一1-5-1的内侧壁上布设有多道加劲肋一1-5-2,多道所述加劲肋一1-5-2均为PBL加劲肋,多道所述加劲肋一1-5-2均焊接固定在所述外钢管一1-5-1的内侧壁上且其均沿所述外钢管一1-5-1的中心轴线方向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钢管一1-5-1和所述外钢管二均为矩形钢管。 
实际施工时,所述外钢管一1-5-1和所述外钢管二也可以采用圆钢管或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钢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中的斜腹杆1-1-3包括受拉杆件或受压杆件两种类型,所述受拉杆件为空钢管一或内部设置有多道纵向加劲肋的空钢管二,所述受压杆件为加强型斜腹杆,所述加强型斜腹杆为钢管混凝土结构。 
实际施工过程中,先根据受力分析,确定各根斜腹杆1-1-3的受力状态,并根据受力状态,将斜腹杆1-1-3分为受拉杆件或受压杆件两种类型。 
如图1-5所示,每道所述上弦杆1-1-1中的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均与多道所述横向联接件中的各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紧固焊接为一体,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呈通长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弦杆1-1-1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一1-3-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呈均匀布设。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中的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呈均匀布设。 
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1-1-4中位于所述桥梁下部结构支承处的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为加强型横向联接件,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二3-2的数量为6个~8个。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1-1-4中除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之外的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均为普通型横向联接件,所述普通型横向联接件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中所述水平钢板二1-6-2的宽度大于所述普通型横向联接件中所述水平钢板二1-6-2的宽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中所述水平钢板二1-6-2的宽度为所述普通型横向联接件中所述水平钢板二1-6-2宽度的1.8倍~2.2倍。所述普通型横向联接件中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之间的间距与所述上弦杆1-1-1中相邻两个 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之间的间距相同。 
同时,所述钢筋骨架一还包括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的环向箍筋一1-4-3和多道呈纵桥向布设的纵向钢筋二1-4-2,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一1-4-3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其均呈横桥向布设。其中,环向箍筋一1-4-3的结构如图9-2所示。 
本实施例中,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一1-4-3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1-4-4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位于最左侧的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为左侧竖向开孔钢板一,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位于最右侧的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为右侧竖向开孔钢板一。所述环向箍筋一1-4-3为底部开口的开口箍筋,所述环向箍筋一1-4-3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左侧竖向开孔钢板一和所述右侧竖向开孔钢板一上,所述环向箍筋一1-4-3位于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上方。本实施例中,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一1-4-3均布设在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向箍筋二1-4-4为闭口箍筋且其布设在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和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二1-4-2的外周,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和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二1-4-2均与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1-4-4焊接固定为一体。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二1-4-2分别布设在混凝土板1-2的板面与翼缘处,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二1-4-2均与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一1-4-3焊接固定为一体。 
也就是说,所述环向箍筋一1-4-3位于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上方且其围设在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二1-4-2的外周;所述环向箍筋二1-4-4为闭口箍筋其依次穿过并排布设的多个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上的孔洞且其围设在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和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二1-4-2的外周。 
同时,结合图1-9-4和图1-9-5,所述环向箍筋二1-4-4上固定有多道环向拉筋1-4-6和多道竖向拉筋1-4-5,多道所述环向拉筋1-4-6和多道所述竖向拉筋1-4-5均与所固定环向箍筋二1-4-4布设在同一竖直面上。所述环向拉筋1-4-6的数量与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上弦杆1-1-1的数量相同,多道所述环向拉筋1-4-6均套装在上弦杆1-1-1外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和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的竖向高度均相同。每道所述上弦杆1-1-1中的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均与多道所述横向联接件中的各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紧固焊接为一体。 
如图1-8所示,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和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上所开的孔洞均为圆端形孔,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和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上所开孔洞的尺寸均相同且其均呈均匀布设。 
实际施工时,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的厚度为30cm~40cm。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和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的顶部比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顶部低10cm~ 20cm。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和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的板厚均为5mm~10mm且其竖向高度均为20cm~25cm;所述圆端形孔的竖向高度H=15cm~20cm且其横向宽度D=5cm±2cm,相邻两个所述圆端形孔的间距为10cm±2cm。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和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的竖向高度均为25cm,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上所开圆端形孔的竖向高度H=19m、横向宽度D=7cm且相邻两个所述圆端形孔的间距为12cm,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上所开圆端形孔最下缘距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下缘的间距为25mm,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由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竖向开孔钢板节段一拼装而成,所述竖向开孔钢板节段一有2950mm和6000mm两种长度。 
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上所开圆端形孔的竖向高度H=17m、横向宽度D=7cm且相邻两个所述圆端形孔的间距为12cm,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上所开圆端形孔最下缘距竖向开孔钢板二1-3-2下缘的间距为25mm,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由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竖向开孔钢板节段二拼装而成,所述竖向开孔钢板节段二有500mm和3700mm两种长度。 
实际施工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和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上所开圆端形孔的竖向高度H和横向宽度D以及相邻两个所述圆端形孔的间距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如图1-10、图1-11所示,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的横桥向与纵桥向为变厚度板。 
实际施工时,布设在在混凝土桥面板1-2跨中部位的纵向钢筋一1-4-1呈波浪形布设,且位于前后相邻两道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之间的纵向钢筋一1-4-1向上弯起,以减少混凝土桥面板1-2的浇筑厚度。 
实际施工时,所述上弦杆1-1-1中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与所述水平钢板一1-6-1之间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斜腹杆1-1-3上端与所述水平钢板之间以及其下端与下弦杆1-1-2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和竖向开孔钢板二1-3-2分别为上弦杆1-1-1和上弦横向联接系1-1-4的组成部分,并且二者兼作抗剪连接键;所述水平钢板一1-6-1和所述水平钢板二1-6-2分别为上弦杆1-1-1和上弦横向联接系1-1-4的组成部分,并且二者兼做混凝土桥面板1-2的钢底模,使得上弦杆1-1-1和上弦横向联接系1-1-4均与混凝土桥面板1-2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和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的底部与混凝土桥面板1-2的底部相平齐且其与所述水平钢板一1-6-1和所述水平钢板二1-6-2的上表面均相平齐。 
实际施工时,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1-1-4中的多道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横桥向间隔设置在相互平行的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之间,并且上弦横向联接系1-1-4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二者垂直相交,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1-1-4与上弦杆1-1-1的相交处 采用上弦杆1-1-1整体贯通而上弦横向联接系1-1-4断开焊接的方式,形成平面格构体系(即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同时作为混凝土桥面板1-2的钢托台。 
由于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和竖向开孔钢板二1-3-2上均开有一排圆端形孔,并且所开圆端形孔的竖向高度较大,有利于混凝土桥面板1-2中所布设钢筋(具体指纵向钢筋一1-4-1和环向箍筋二1-4-4)的弯起布置,作为混凝土桥面板1-2中钢筋的预留孔洞。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支撑在由上弦横向联接系1-1-4与上弦杆1-1-1形成的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之上,并依靠各圆端形孔中浇筑成型的混凝土榫和贯通的纵向钢筋一1-4-1来承担沿竖向开孔钢板一1-3-1纵向长度方向的剪力和所述钢桁架与混凝土桥面板1-2之间的分离力,并依靠竖向开孔钢板二1-3-2来承担横向剪力,使所述钢桁架与混凝土桥面板1-2连接成一体,形成整体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 
实际施工时,所述钢桁架焊接成型后,先在所述钢桁架中各上弦杆1-1-1的所述水平钢板一1-6-1的布设位置处搭设混凝土浇筑底模,并绑扎所述钢筋骨架一。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桁架中所采用的钢板材均采用Q345D钢材。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板,采用C40混凝土。其中,纵向钢筋一1-4-1和纵向钢筋二1-4-2均采用HRB400钢筋,所述环向箍筋一1-4-3和环向箍筋二1-4-4均采用光圆钢筋且其均采用普通钢筋HPB300。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振捣密实,尤其注意孔洞处混凝土榫的浇筑质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养生。 
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铺装有桥面铺装层4。 
本实施例中,所述桥墩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桥墩2的结构均相同。实际施工时,多个所述桥墩2沿所施工连续刚构桥的纵桥向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 
如图5所示,所述钢桁架单元1还包括多组分别位于多个所述桥墩2支承处的支承型腹杆二1-1-7,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均包括左右两根对称布设且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支承型腹杆二1-1-7,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为钢管混凝土结构且其内部布设有多道加劲肋四;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中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分别布设在两道所述上弦杆1-1与下弦杆1-2之间。 
如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及图2-6所示,所述桥墩2包括桩基础二、布设在所述桩基础二上的水平承台2-3和布设在水平承台2-3上且对钢桁架单元1-1进行支撑的Y形桥墩2-2。所述Y形桥墩2-2的数量与所述钢桁架中所包括钢桁架单元1-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Y形桥墩2-2沿横桥向并排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布设位置分别与所述钢桁架中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所述Y形桥墩2-2包括竖向主墩身2-2-1和两个分别位于竖向主墩身2-2-1左右两侧上方的斜向分支墩身2-2-2,所述竖向主墩身2-2-1和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均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所支撑钢桁架单元1-1位于竖向主墩身2-2-1 上部,位于竖向主墩身2-2-1正上方的左右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分别布设在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内,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分别为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的钢骨架且二者分别与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浇筑为一体。所支撑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从竖向主墩身2-2-1上部通过且其与竖向主墩身2-2-1浇筑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Y形桥墩2-2-2中的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呈左右对称布设,位于竖向主墩身2-2-1正上方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的顶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的顶面相平齐。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主墩身2-2-1包括竖向钢箱一2-2-5、布设在竖向钢箱一2-2-5内侧壁上的多个竖向加劲肋2-2-3、多个由下至上布设在竖向钢箱一2-2-5内部的横隔板一2-2-4和浇筑于竖向钢箱一2-2-5内的混凝土结构一2-5-1。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均包括斜向钢箱二2-2-8、布设在斜向钢箱二2-2-8内侧壁上的多个纵向加劲肋2-2-9、多个由下至上布设在斜向钢箱二2-2-8内部的横隔板二2-2-10和浇筑于斜向钢箱二2-2-8内的混凝土结构二2-5-2。所述竖向钢箱一2-2-5的上部前后两侧均开有供所支撑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通过的通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主墩身2-2-1为PBL加劲型钢管混凝土结构。多个所述竖向加劲肋2-2-3均为PBL加劲肋且其均与所布设位置处竖向钢箱一2-2-5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 
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横隔板一2-2-4均呈水平向布设,多个所述横隔板一2-2-4的结构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竖向钢箱一2-2-5的内部结构和尺寸一致,多个所述横隔板一2-2-4的四周侧壁均焊接固定在竖向钢箱一2-2-5的内侧壁上。所述横隔板一2-2-4的中部开有中部通孔一2-2-6,所述横隔板一2-2-4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竖向加劲肋2-2-3穿过的板边企口一2-2-7。 
本实施例中,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为PBL加劲型钢管混凝土结构。多个所述纵向加劲肋2-2-9均为PBL加劲肋且其均沿所布设斜向钢箱二2-8的中心轴线方向进行布设,多个所述纵向加劲肋2-2-9均与所布设位置处竖向钢箱一2-2-5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的加劲板。 
多个所述横隔板二2-2-10均与所布设位置处斜向钢箱二2-2-8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多个所述横隔板二2-2-10的结构和尺寸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斜向钢箱二2-2-8的内部结构和尺寸一致,多个所述横隔板二2-2-10的四周侧壁均焊接固定在斜向钢箱二2-2-8的内侧壁上。所述横隔板二2-2-10的中部开有中部通孔二2-2-11,所述横隔板二2-2-10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纵向加劲肋2-2-9穿过的板边企口二2-2-12。 
实际施工时,所述竖向钢箱一2-2-5和斜向钢箱二2-2-8的横截面均为方形。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钢箱一2-2-5和斜向钢箱二2-2-8的横截面均为长方形。 
实际加工时,所述竖向钢箱一2-2-5和斜向钢箱二2-2-8的壁厚均为8mm~20mm,并且可以根据桥墩的受力要求对竖向钢箱一2-2-5和斜向钢箱二2-8的壁厚进行相应调整。上下相邻两个所述横隔板一2-2-4之间的间距为2m左右。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钢箱一2-2-5和斜向钢箱二2-2-8内所浇筑的混凝土均为自密实混凝土。 
本实施例中,所述PBL加劲肋为开孔加劲肋,所述开孔加劲肋为上部开有多个孔洞的加劲肋板,多个所述孔洞沿所述加劲肋板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劲肋板为条形板。 
本实施例中,所述竖向钢箱一2-2-5和斜向钢箱二2-2-8的横桥向宽度均由下至上逐渐减小,且二者的纵桥向宽度保持不变。 
实际施工时,当桥梁跨径较大且桥墩截面尺寸较大时,所述竖向主墩身2-2-1的下部为空心钢箱混凝土结构。所述空心钢箱混凝土结构包括竖向钢箱一2-2-5和同轴套装在竖向钢箱一2-2-5内的内钢箱,所述混凝土结构一2-5-1为浇筑于竖向钢箱一2-2-5与所述内钢箱之间的混凝土结构,多个所述横隔板一2-2-4均布设在所述内钢箱内且其四周侧壁均焊接固定在所述内钢箱的内侧壁上,所述横隔板一2-2-4的结构和尺寸均与所述内钢箱的内部结构和尺寸一致。多个所述竖向加劲肋2-2-3均布设在竖向钢箱一2-2-5的内侧壁上。例如,当所述竖向主墩身2-2-1的横截面尺寸大于4m2时,所述竖向主墩身2-2-1的下部为空心钢箱混凝土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桩基础二包括多根对水平承台2-3进行支撑的竖向支柱2-4。所述水平承台2-3和多根所述竖向支柱2-4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水平承台2-3和多根所述竖向支柱2-4浇筑为一体;所述Y形墩身2-2与水平承台2-3浇筑为一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桥台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桥台3分别支承在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1的前后两端下方。 
如图3-1、图3-2、图3-3、图3-4及图3-5所示,所述桥台3包括桩基础一、布设在所述桩基础一上的水平支撑平台3-1和布设在水平支撑平台1上且对钢桁架单元1-1进行限位的梁体限位件,所述梁体限位件的数量与所述钢桁架中所包括钢桁架单元1-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梁体限位件沿横桥向并排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布设位置分别与所述钢桁架中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梁体限位件的外侧设置有前侧挡墙3-3,所述前侧挡墙3-3布设在水平支撑平台3-1上。所述桩基础一包括多根立柱3-2。 
本实施例中,所述梁体限位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两侧的挡块3-4,两个所述挡块3-4之间留有供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安装的梁体安装区,所述梁体安装区底部设置有供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安装的支座3-5,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水平支撑在支座3-5上。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位于挡块3-4上方且其与挡块3-4之间设置有支垫层。如图6所示,所述钢桁架单元1还包括两组 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桥台3支承处的支承型腹杆一1-1-6,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一1-1-6均包括左右两根对称布设且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支承型腹杆一1-1-6,所述支承型腹杆一1-1-6为钢管混凝土结构且其内部布设有多道加劲肋三;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一1-1-6中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一1-1-6分别布设在两道所述上弦杆1-1与下弦杆1-2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支撑平台3-1、立柱3-2、前侧挡墙3-3和挡块3-4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水平支撑平台3-1、立柱3-2、前侧挡墙3-3和两个所述挡块3-4内部的钢筋骨架绑扎固定为一体,且水平支撑平台3-1、立柱3-2、前侧挡墙3-3和两个所述挡块3-4均浇筑为一体。 
实际施工时,两个所述挡块3-4也可以用片石或块石砌筑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块3-4包括底块和位于所述底块上的限位块,所述底块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限位块的内侧壁为由上至下逐渐向内倾斜的倾斜面且其为对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进行限位的梁体限位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梁体限位面与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之间设置有限位垫块3-6,所述梁体限位件中两个所述挡块3-4的顶面上均设置有限位垫块3-6。 
实际施工时,所述限位垫块3-6布设在挡块3-4的所述梁体限位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垫块3-6为橡胶垫块。实际使用时,所述限位垫块3-6也可以采用其它类型的弹性块。 
本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垫块的数量为6块且其尺寸为30cm×30cm×9cm。实际施工时,所述橡胶垫块粘贴固定在所述挡块3-4上。实际使用时,通过所述橡胶垫块使挡块3-4与所述主梁之间有一定的伸缩变形空隙。 
实际使用时,所述挡块3-4也可以采用其它形状,如扇形、方形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座3-5为橡胶板支座。 
所述前侧挡墙3-3外侧设置有两个耳墙3-8,两个所述耳墙3-8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两个所述耳墙3-8均与前侧挡墙3-3浇筑为一体。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耳墙3-8均与前侧挡墙3-3呈垂直布设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挡块3-4均与前侧挡墙3-3紧靠。 
实际施工时,待桩基础施工完成后,对水平支撑平台3-1进行施工,首先进行立模和钢筋绑扎,并预留出用于与前侧挡墙3-3、挡块3-4和耳墙3-8相连接的钢筋,然后水平支撑平台3-1的混凝土,之后对前侧挡墙3-3、挡块3-4和耳墙3-8的钢筋笼进行绑扎,且钢筋绑扎完成后,再逐渐从下向上完成前侧挡墙3-3、挡块3-4和耳墙3-8的混凝土浇筑施工。 
实际进行施工时,先根据施工场地与施工设备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可采用满堂支架法或悬臂拼装法对所施工连续刚构桥进行施工。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承型腹杆一1-1-6和支承型腹杆二1-1-7均包括外钢管二和浇筑于所述外钢管二内的混凝土结构四,所述外钢管二的内侧壁上布设有多道加劲肋二,多道所述加劲肋二均为PBL加劲肋,多道所述加劲肋二均焊接固定在所述外钢管二的内侧壁上且其均沿所述外钢管二的中心轴线方向布设,每道所述加劲肋二均与其所布设位置处所述外钢管二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所述PBL加劲肋为上部开有位于同一排上的多个通孔的开孔加劲肋。 
实际施工时,位于桥墩支承处的支承型腹杆二1-1-7的横截面尺寸大于位于桥台支承处的支承型腹杆一1-1-6的横截面尺寸,且位于桥台支承处的支承型腹杆一1-1-6的横截面尺寸与所述斜腹杆1-1-3的横截面尺寸相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钢桁架中所包括钢桁架单元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共用的上弦杆1-1-1为共用型上弦杆,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除所述共用型上弦杆之外的上弦杆1-1-1均为普通型上弦杆;所述共用型上弦杆中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普通型上弦杆中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之间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为布设在同一平面上的左右相邻两道下弦杆1-1-2,下弦横向联接系1-1-5与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1-1-2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包括多道呈横桥向布设的下弦横向联接件。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1-1-2上均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斜腹杆1-1-3下端相接的下连接点,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1-1-2上所设置的多个所述下连接点呈左右对称布设且其组成多对分别供多道所述下弦横向联接件连接的下连接点,多道所述下弦横向联接件的两端分别接在多对所述下连接点上。 
也就是说,所述下弦横向联接系1-1-5中多道所述下上弦横向联接件的数量与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1-1-2上所设置多个所述下连接点的数量相同。 
本实施例中,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分别为左侧钢桁架单元和位于所述左侧钢桁架单元右侧的右侧钢桁架单元;所述左侧钢桁架单元中位于右侧的一列斜腹杆1-1-3与所述右侧钢桁架单元中位于左侧的一列斜腹杆1-1-3呈对称布设。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桁架中所包括钢桁架单元1-1的数量为两个。 
实际施工时,根据根据具体需要,对所述钢桁架中所包括钢桁架单元1-1的数量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pdf(3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669194A43申请公布日20140326CN103669194A21申请号201310745945122申请日20131229E01D12/00200601E01D6/00200601E01D19/00200601E01D19/0220060171申请人长安大学地址710064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33号72发明人刘永健袁卓亚程高龙刚王旭刘鸽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代理人景丽娜54发明名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包括桥梁下部结构和支承在桥梁下部结构上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

2、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包括钢桁架和布设在钢桁架正上方的混凝土桥面板;钢桁架包括一个或多个钢桁架单元,钢桁架单元为由两道上弦杆、一道下弦杆和左右两列斜腹杆组成的倒三角形桁架梁,上弦杆包括水平钢板一和多个均布设在水平钢板一上的竖向开孔钢板一;连接于两道上弦杆之间的上弦横向联接系包括多道上弦横向联接件,上弦横向联接件包括水平钢板二和多个均布设在水平钢板二上的竖向开孔钢板二。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受力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连续刚构桥存在的多种问题。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16页附图1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16页附图1。

3、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669194ACN103669194A1/4页21一种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下部结构和支承在所述桥梁下部结构上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1),所述桥梁下部结构包括对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1)进行支承的桥墩(2)和桥台(3),所述桥墩(2)和桥台(3)均为混凝土结构;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1)包括呈纵桥向布设的钢桁架和布设在所述钢桁架正上方的混凝土桥面板(12),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呈纵桥向布设;所述钢桁架包括一个或多个呈纵桥向布设的钢桁架单元(11),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钢。

4、桁架单元(11)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紧固连接为一体;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为由两道上弦杆(111)、一道下弦杆(112)和左右两列分别支撑于下弦杆(112)与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之间的斜腹杆(113)组成的倒三角形桁架梁,每列所述斜腹杆(113)均包括由前至后布设的多根斜腹杆(113),所述上弦杆(111)和下弦杆(112)均呈纵桥向布设,两道所述上弦杆(111)对称布设在所述下弦杆(112)的左右两侧斜上方,所述下弦杆(112)与两道所述上弦杆(111)通过两列所述斜腹杆(113)连接为一体;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之间通过上弦横向联接系(114)进行连接,且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与。

5、上弦横向联接系(114)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中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共用一道上弦杆(111),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之间通过下弦横向联接系(115)进行连接;所述上弦杆(111)包括水平钢板一(161)和多个均布设在所述水平钢板一(161)上的竖向开孔钢板一(131),所述水平钢板一(161)和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均呈纵桥向布设;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114)包括多道呈横桥向布设的上弦横向联接件,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包括水平钢板二(162)和多个均布设在所述水平钢板二(162)上的竖向开孔钢板二(132),所述水平钢。

6、板二(162)和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均呈横桥向布设;所述钢桁架中的所有上弦杆(111)与相邻两个上弦杆(111)之间的上弦横向联接系(114)组成格构式上弦结构;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为浇筑于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内的钢筋骨架一包括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的环向箍筋二(144)和多道沿横桥向并排布设的纵向钢筋一(141),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144)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上均开有一排分别供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144)穿过的孔洞,每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

7、2)上开有一排分别供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穿过的孔洞;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的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纵向钢筋一(141)和环向箍筋二(144)组成用于连接所述钢桁架与混凝土桥面板(12)的抗剪连接构造。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台(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桥台(3)分别支承在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1)的前后两端下方;所述桥台(3)包括桩基础一、布设在所述桩基础一上的水平支撑平台(31)和布设在水平支撑平台(1)上且对钢桁架单元(11)进行限位的梁体限位件,所述梁体限位件的数量与所述钢桁架中所包括钢。

8、桁架单元(1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梁体限位件沿横桥向并权利要求书CN103669194A2/4页3排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布设位置分别与所述钢桁架中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梁体限位件的外侧设置有前侧挡墙(33),所述前侧挡墙(33)布设在水平支撑平台(31)上;所述桩基础一包括多根立柱(32);所述梁体限位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两侧的挡块(34),两个所述挡块(34)之间留有供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安装的梁体安装区,所述梁体安装区底部设置有供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安装的支座(35),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水平支撑在支座(。

9、35)上;所述混凝土桥面板(12)位于挡块(34)上方且其与挡块(34)之间设置有支垫层;所述钢桁架单元(1)还包括两组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桥台(3)支承处的支承型腹杆一(116),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一(116)均包括左右两根对称布设且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支承型腹杆一(116),所述支承型腹杆一(116)为钢管混凝土结构且其内部布设有多道加劲肋三;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一(116)中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一(116)分别布设在两道所述上弦杆(11)与下弦杆(12)之间。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墩(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桥墩(2)的结构均相同;所。

10、述钢桁架单元(1)还包括多组分别位于多个所述桥墩(2)支承处的支承型腹杆二(117),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均包括左右两根对称布设且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支承型腹杆二(117),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为钢管混凝土结构且其内部布设有多道加劲肋四;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中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分别布设在两道所述上弦杆(11)与下弦杆(12)之间;所述桥墩(2)包括桩基础二、布设在所述桩基础二上的水平承台(23)和布设在水平承台(23)上且对钢桁架单元(11)进行支撑的Y形桥墩(22);所述Y形桥墩(22)的数量与所述钢桁架中所包括钢桁架单元(11)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Y。

11、形桥墩(22)沿横桥向并排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布设位置分别与所述钢桁架中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所述Y形桥墩(22)包括竖向主墩身(221)和两个分别位于竖向主墩身(221)左右两侧上方的斜向分支墩身(222),所述竖向主墩身(221)和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均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所支撑钢桁架单元(11)位于竖向主墩身(221)上部,位于竖向主墩身(221)正上方的左右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分别布设在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内,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分别为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的钢骨架且二者分别与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浇筑为一。

12、体;所支撑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从竖向主墩身(221)上部通过且其与竖向主墩身(221)浇筑为一体。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Y形桥墩(222)中的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呈左右对称布设,位于竖向主墩身(221)正上方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117)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的顶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的顶面相平齐;所述竖向钢箱一(225)和斜向钢箱二(228)的横桥向宽度均由下至上逐渐减小。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主墩身(221)包括竖向钢箱一(225)、布设在竖。

13、向钢箱一(225)内侧壁上的多个竖向加劲肋(223)、多个由下至上布设在竖向钢箱一(225)内部的横隔板一权利要求书CN103669194A3/4页4(224)和浇筑于竖向钢箱一(225)内的混凝土结构一(251);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222)均包括斜向钢箱二(228)、布设在斜向钢箱二(228)内侧壁上的多个纵向加劲肋(229)、多个由下至上布设在斜向钢箱二(228)内部的横隔板二(2210)和浇筑于斜向钢箱二(228)内的混凝土结构二(252);所述竖向钢箱一(225)的上部前后两侧均开有供所支撑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通过的通孔;多个所述横隔板一(224)均呈水平向布设,多。

14、个所述横隔板一(224)的四周侧壁均焊接固定在竖向钢箱一(225)的内侧壁上;所述横隔板一(224)的中部开有中部通孔一(226),所述横隔板一(224)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竖向加劲肋(223)穿过的板边企口一(227);多个所述横隔板二(2210)均与所布设位置处斜向钢箱二(228)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多个所述横隔板二(2210)的四周侧壁均焊接固定在斜向钢箱二(228)的内侧壁上;所述横隔板二(2210)的中部开有中部通孔二(2211),所述横隔板二(2210)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纵向加劲肋(229)穿过的板边企口二(2212)。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

15、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中的两列所述斜腹杆(113)呈左右对称布设,每列所述斜腹杆(113)中的多根所述斜腹杆(113)均呈锯齿形布设,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中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上均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斜腹杆(113)上端相接的上连接点,两道所述上弦杆(111)上所设置的多个所述上连接点呈左右对称布设且其组成多对分别供多道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连接的上连接点,多道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的两端分别接在多对所述上连接点上;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的下弦杆(112)为布设在同一平面上的左右相邻两道下弦杆(112),下弦横向联接系(115)与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112)布设。

16、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包括多道呈横桥向布设的下弦横向联接件;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112)上均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斜腹杆(113)下端相接的下连接点,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112)上所设置的多个所述下连接点呈左右对称布设且其组成多对分别供多道所述下弦横向联接件连接的下连接点,多道所述下弦横向联接件的两端分别接在多对所述下连接点上;所述钢桁架单元(11)中各上弦横向联接件的水平钢板二(162)和各上弦杆(111)的水平钢板一(161)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相邻两道所述上弦杆(111)的水平钢板一(161)通过上弦横向联接系(114)中各上弦横向联接件的水平钢板二(162)紧固连接为一体。7按照权利要求。

17、1或2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杆(112)为钢管混凝土结构。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杆(111)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一(13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呈均匀布设;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中的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132)呈均匀布设;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114)中位于所述桥梁下部结构支承处的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为加强型横向联接件,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二(32)的数量为6个8个;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114)中除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之外的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均为普通型横。

18、向联接件,所述普通型横向联接件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二(132)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中所述水平钢板二(162)的宽权利要求书CN103669194A4/4页5度大于所述普通型横向联接件中所述水平钢板二(162)的宽度;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11)共用的上弦杆(111)为共用型上弦杆,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除所述共用型上弦杆之外的上弦杆(111)均为普通型上弦杆;所述共用型上弦杆中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普通型上弦杆中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之间的间距。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

19、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一还包括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的环向箍筋一(143)和多道呈纵桥向布设的纵向钢筋二(142),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一(143)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其均呈横桥向布设;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位于最左侧的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为左侧竖向开孔钢板一,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位于最右侧的竖向开孔钢板一(131)为右侧竖向开孔钢板一;所述环向箍筋一(143)为底部开口的开口箍筋,所述环向箍筋一(143)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左侧竖向开孔钢板一和所述右侧竖向开孔钢板一上,所述环向箍筋一(143)位于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上方;所述环向箍筋二(144)为闭口箍筋且其布设在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

20、141)和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二(142)的外周,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一(141)和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二(142)均与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144)焊接固定为一体;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二(142)分别布设在混凝土板(12)的板面与翼缘处,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二(142)均与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一(143)焊接固定为一体。10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平台(31)、立柱(32)、前侧挡墙(33)和挡块(34)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水平支撑平台(31)、立柱(32)、前侧挡墙(33)和两个所述挡块(34)内部的钢筋骨架绑扎固定为一体,且水平支撑平台(31)、立柱(3。

21、2)、前侧挡墙(33)和两个所述挡块(34)均浇筑为一体;所述挡块(34)包括底块和位于所述底块上的限位块,所述底块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限位块的内侧壁为由上至下逐渐向内倾斜的倾斜面且其为对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进行限位的梁体限位面;所述梁体限位面与所限位钢桁架单元(11)之间设置有限位垫块(36),所述梁体限位件中两个所述挡块(34)的顶面上均设置有限位垫块(36)。权利要求书CN103669194A1/16页6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刚构桥,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背景技术00。

22、02目前连续刚构桥是我国主流的桥梁结构形式,其中以预应力混凝土主梁结合钢筋混凝土桥墩结构形式为主。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恒载占总荷载比例高,承载力低,结构形式单一,循环利用率低。随着桥梁跨度的进一步加大,活载内力所占的比例减小,施工难度加大,这与桥梁大跨轻型的发展趋势相违背。0003在同等跨度同样结构体系的情况下,如果采用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组合连续刚构桥,其承载能力利用系数可显著增大,要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增大30左右。钢管混凝土空间桁架组合连续刚构桥以主桁架作为主要承重梁,主桁架主要由钢管混凝土杆件拼接而成。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后形成的结构,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相互弥补彼此的。

23、弱点,充分发挥彼此的长处,使其具有很高的承载力和优良的力学性能。将钢管混凝土用于桁架体系中,从结构和受力考虑,可以充分利用钢管的抗拉性能与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因此钢管混凝土既可以用作受压杆件,又可以与预加应力相结合或利用钢管本身的抗拉强度用作受拉杆件;在材料用量上,尽管普通钢材用量比较多,但预应力钢材用量大幅度下降,混凝土用量指标显著下降,且利用杆件形成的空间体系,可大大节约材料、减轻自重;从施工方面考虑,钢管可兼作模板,使施工方便快速,且钢管混凝土构件可以进行标准化设计,实现桁架梁节段的预制拼装,同时架桥设备及临时施工设施都非常简单,施工安全可靠,加上由于上部结构的轻型化而导致下部结构的轻型化。

24、,其技术经济效益更加显著。另外,钢管混凝土桥墩相较于钢筋混凝土桥墩,承载力高,延性好,且省去了大量模板,简化施工,加快工期。0004综上,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受力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的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能有效解决现有连续刚构桥存在的结构形式单一、承载力低、施工难度较大等问题。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受力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连续刚构桥存在的结构形式单一、承载力低、施工难度较大等问题。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

25、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梁下部结构和支承在所述桥梁下部结构上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所述桥梁下部结构包括对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进行支承的桥墩和桥台,所述桥墩和桥台均为混凝土结构;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包括呈纵桥说明书CN103669194A2/16页7向布设的钢桁架和布设在所述钢桁架正上方的混凝土桥面板,所述混凝土桥面板呈纵桥向布设;所述钢桁架包括一个或多个呈纵桥向布设的钢桁架单元,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沿横桥向由左至右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的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且其紧固连接为一体;0007所述钢桁架单元为由两道上弦杆、一道下弦。

26、杆和左右两列分别支撑于下弦杆与两道所述上弦杆之间的斜腹杆组成的倒三角形桁架梁,每列所述斜腹杆均包括由前至后布设的多根斜腹杆,所述上弦杆和下弦杆均呈纵桥向布设,两道所述上弦杆对称布设在所述下弦杆的左右两侧斜上方,所述下弦杆与两道所述上弦杆通过两列所述斜腹杆连接为一体;两道所述上弦杆之间通过上弦横向联接系进行连接,且两道所述上弦杆与上弦横向联接系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中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共用一道上弦杆,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的下弦杆之间通过下弦横向联接系进行连接;所述上弦杆包括水平钢板一和多个均布设在所述水平钢板一上的竖向开孔钢板一,所述水平钢板一和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

27、板一均呈纵桥向布设;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包括多道呈横桥向布设的上弦横向联接件,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包括水平钢板二和多个均布设在所述水平钢板二上的竖向开孔钢板二,所述水平钢板二和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均呈横桥向布设;0008所述钢桁架中的所有上弦杆与相邻两个上弦杆之间的上弦横向联接系组成格构式上弦结构;所述混凝土桥面板为浇筑于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混凝土桥面板内的钢筋骨架一包括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的环向箍筋二和多道沿横桥向并排布设的纵向钢筋一,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均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每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上均开有一排分别供多道所述环。

28、向箍筋二穿过的孔洞,每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上开有一排分别供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穿过的孔洞;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的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纵向钢筋一和环向箍筋二组成用于连接所述钢桁架与混凝土桥面板的抗剪连接构造。0009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桥台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桥台分别支承在所述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前后两端下方;0010所述桥台包括桩基础一、布设在所述桩基础一上的水平支撑平台和布设在水平支撑平台上且对钢桁架单元进行限位的梁体限位件,所述梁体限位件的数量与所述钢桁架中所包括钢桁架单元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梁体限位件沿横桥向并排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

29、其布设位置分别与所述钢桁架中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梁体限位件的外侧设置有前侧挡墙,所述前侧挡墙布设在水平支撑平台上;所述桩基础一包括多根立柱;所述梁体限位件包括两个对称布设在所限位钢桁架单元两侧的挡块,两个所述挡块之间留有供所限位钢桁架单元安装的梁体安装区,所述梁体安装区底部设置有供所限位钢桁架单元安装的支座,所限位钢桁架单元的下弦杆水平支撑在支座上;所述混凝土桥面板位于挡块上方且其与挡块之间设置有支垫层;所述钢桁架单元还包括两组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桥台支承处的支承型腹杆一,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一均包括左右两根对称布设且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支承型腹杆一,所述支承型腹杆一为钢管混凝。

30、土结构且其内部布设有多道加劲肋三;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一中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一分别布设在两道所述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0011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桥墩的数量为说明书CN103669194A3/16页8多个,多个所述桥墩的结构均相同;所述钢桁架单元还包括多组分别位于多个所述桥墩支承处的支承型腹杆二,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二均包括左右两根对称布设且布设于同一竖直面上的支承型腹杆二,所述支承型腹杆二为钢管混凝土结构且其内部布设有多道加劲肋四;每组所述支承型腹杆二中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分别布设在两道所述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0012所述桥墩包括桩基础二、布设在所述桩基础二上。

31、的水平承台和布设在水平承台上且对钢桁架单元进行支撑的Y形桥墩;所述Y形桥墩的数量与所述钢桁架中所包括钢桁架单元的数量相同,多个所述Y形桥墩沿横桥向并排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布设位置分别与所述钢桁架中多个所述钢桁架单元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所述Y形桥墩包括竖向主墩身和两个分别位于竖向主墩身左右两侧上方的斜向分支墩身,所述竖向主墩身和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均为钢箱混凝土结构;所支撑钢桁架单元位于竖向主墩身上部,位于竖向主墩身正上方的左右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分别布设在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内,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分别为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的钢骨架且二者分别与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浇筑为一体;所支撑钢桁架单元。

32、的下弦杆从竖向主墩身上部通过且其与竖向主墩身浇筑为一体。0013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Y形桥墩中的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呈左右对称布设,位于竖向主墩身正上方的两根所述支承型腹杆二呈左右对称布设且二者的顶面分别与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的顶面相平齐;所述竖向钢箱一和斜向钢箱二的横桥向宽度均由下至上逐渐减小。0014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竖向主墩身包括竖向钢箱一、布设在竖向钢箱一内侧壁上的多个竖向加劲肋、多个由下至上布设在竖向钢箱一内部的横隔板一和浇筑于竖向钢箱一内的混凝土结构一;两个所述斜向分支墩身均包括斜向钢箱二、布设在斜向钢箱二内侧壁上。

33、的多个纵向加劲肋、多个由下至上布设在斜向钢箱二内部的横隔板二和浇筑于斜向钢箱二内的混凝土结构二;所述竖向钢箱一的上部前后两侧均开有供所支撑钢桁架单元的下弦杆通过的通孔;0015多个所述横隔板一均呈水平向布设,多个所述横隔板一的四周侧壁均焊接固定在竖向钢箱一的内侧壁上;所述横隔板一的中部开有中部通孔一,所述横隔板一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竖向加劲肋穿过的板边企口一;多个所述横隔板二均与所布设位置处斜向钢箱二的内侧壁呈垂直布设,多个所述横隔板二的四周侧壁均焊接固定在斜向钢箱二的内侧壁上;所述横隔板二的中部开有中部通孔二,所述横隔板二上开有多个分别供多个所述纵向加劲肋穿过的板边企口二。0016上述基。

34、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钢桁架单元中的两列所述斜腹杆呈左右对称布设,每列所述斜腹杆中的多根所述斜腹杆均呈锯齿形布设,所述钢桁架单元中两道所述上弦杆上均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斜腹杆上端相接的上连接点,两道所述上弦杆上所设置的多个所述上连接点呈左右对称布设且其组成多对分别供多道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连接的上连接点,多道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的两端分别接在多对所述上连接点上;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的下弦杆为布设在同一平面上的左右相邻两道下弦杆,下弦横向联接系与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布设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包括多道呈横桥向布设的下弦横向联接件;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上均设置有多个分别与斜腹。

35、杆说明书CN103669194A4/16页9下端相接的下连接点,左右相邻两道所述下弦杆上所设置的多个所述下连接点呈左右对称布设且其组成多对分别供多道所述下弦横向联接件连接的下连接点,多道所述下弦横向联接件的两端分别接在多对所述下连接点上;所述钢桁架单元中各上弦横向联接件的水平钢板二和各上弦杆的水平钢板一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相邻两道所述上弦杆的水平钢板一通过上弦横向联接系中各上弦横向联接件的水平钢板二紧固连接为一体。0017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下弦杆为钢管混凝土结构;所述钢桁架单元中的斜腹杆包括受拉杆件或受压杆件两种类型,所述受拉杆件为空钢管一或内部设置有多道纵。

36、向加劲肋的空钢管二,所述受压杆件为加强型斜腹杆,所述加强型斜腹杆为钢管混凝土结构;所述钢桁架单元中位于所述桥梁下部结构支承处的斜腹杆为所述加强型斜腹杆。0018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上弦杆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一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呈均匀布设;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中的多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二呈均匀布设;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中位于所述桥梁下部结构支承处的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为加强型横向联接件,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二的数量为6个8个;所述上弦横向联接系中除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之外的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均为普通型横向联接件,所述普通型横向联接件。

37、中所包括竖向开孔钢板二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加强型横向联接件中所述水平钢板二的宽度大于所述普通型横向联接件中所述水平钢板二的宽度;0019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左右相邻两个所述钢桁架单元共用的上弦杆为共用型上弦杆,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除所述共用型上弦杆之外的上弦杆均为普通型上弦杆;所述共用型上弦杆中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普通型上弦杆中相邻两个所述竖向开孔钢板一之间的间距。0020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钢筋骨架一还包括多道沿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的环向箍筋一和多道呈纵桥向布设的纵向钢筋二,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一均布设在同一平面上且其均呈横桥向布设;所。

38、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位于最左侧的竖向开孔钢板一为左侧竖向开孔钢板一,所述格构式上弦结构中位于最右侧的竖向开孔钢板一为右侧竖向开孔钢板一;所述环向箍筋一为底部开口的开口箍筋,所述环向箍筋一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所述左侧竖向开孔钢板一和所述右侧竖向开孔钢板一上,所述环向箍筋一位于所述上弦横向联接件上方;所述环向箍筋二为闭口箍筋且其布设在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一和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二的外周,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一和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二均与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二焊接固定为一体;多道所述纵向钢筋二分别布设在混凝土板的板面与翼缘处,每道所述纵向钢筋二均与多道所述环向箍筋一焊接固定为一体。0021上述基于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连。

39、续刚构桥,其特征是所述水平支撑平台、立柱、前侧挡墙和挡块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水平支撑平台、立柱、前侧挡墙和两个所述挡块内部的钢筋骨架绑扎固定为一体,且水平支撑平台、立柱、前侧挡墙和两个所述挡块均浇筑为一体;所述挡块包括底块和位于所述底块上的限位块,所述底块的横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所述限位块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限位块的内侧壁为由上至下逐渐向内倾斜的倾斜面且其为对所限位钢桁架单元进行限位的梁体限位面;所述梁体限位面与所限位钢桁架单元之间设置有限位垫块,所述梁体限位件中两个所述挡块的顶面上均设置有限说明书CN103669194A5/16页10位垫块。002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40、00231、所采用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为钢管混凝土组合桁架结构,自重轻,跨越能力强且结构性能稳定,与传统钢桁架梁相比,构造简单,用钢量低,经济效益好。00242、结构整体刚度大,节点性能好,根据实际受力情况确定钢桁架中各斜腹杆件内是否需填充混凝土;其中,受压杆件中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能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抗压性能,防止钢管壁局部失稳;在受拉杆件中采用钢管混凝土构件,可以提高桁架的强度和刚度;在支承位置附近剪力较大的区域中斜腹杆的钢管中均填充混凝土,提高了钢桁架节点的刚度和承载力,降低了节点的应力集中程度,提高了钢桁架的抗疲劳性能。00253、采用矩形钢管桁架节段,能有效避免圆形钢管桁架节点构造。

41、复杂,卷制、运输不方便等缺陷,便于工厂标准化制作、现场组装焊接架设,可根据各施工阶段受力情况实现从空钢管节段向钢管混凝土节段的转换,从而实现施工阶段内力和线形的控制和优化,质量容易控制。00264、所采用桥台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投入成本较低,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来源广泛。并且,所采用桥台的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所设置的两个挡块能有效抵抗外荷载的作用,增加主梁稳定性,防止其发生扭转、倾覆。桥台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受力合理,基底承压面大且应力较小,对桁架梁进行支撑的同时,也能对所支撑桁架梁进行有效限位以防止其发生扭转、倾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并且该桥台的适用范围广且推广应用。

42、前景广泛,不仅适用于钢桁梁桥,也适用于钢箱梁桥。00275、所采用桥墩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成本较低。并且,所采用桥墩为变截面桥墩,截面尺寸由墩底向墩顶逐渐变小,相应加劲肋的数量按照受力要求由上至下逐渐减少;桥墩在达到桁架梁下弦高度处,倒三角形钢桁架梁的下弦杆整体穿过并架设在桥墩上,且桥墩在此处分叉,钢桁架梁的支承型腹杆二兼做桥墩斜向分叉墩身的钢骨架,桥墩的分叉角度与高度与桁架梁相适应,使桥墩与钢管混凝土桁架梁结合成为刚构体系。采用开孔加劲肋(即PBL加劲肋)能有效增强外钢管的面外稳定性,并相应大幅度增强结构抗剪能力,同时将整个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各组成部分紧密连成整体。所设置的开孔加劲肋不仅提。

43、高了核心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强管壁的稳定性;同时开孔加劲肋充当了剪力件的作用,使钢管与混凝土连成整体,提高了钢与混凝土的组合作用。00286、所采用桥墩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且力学性能优良,对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进行支撑的同时,能有效增加桁架梁的抗弯与抗扭刚度,大幅度提高了桁架梁的稳定性,发挥了空间三角形桁架的优势。00297、所采用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方便,投入成本较低,并且受力性能优良,上弦杆与上弦横向连接杆所组成的格构式上弦结构采用开孔钢板穿钢筋束的方式抵抗桥梁结构间的剪力和掀起力。实际加工时,钢桁架的加工制作简便,能实现工厂化生产、焊接且开孔方便。同时,该钢桁架。

44、混凝土板组合梁的结构形式简单,且适应性强,开孔钢板所开孔洞为圆端形,更容易适应混凝土中各种钢筋的环向、弯起布置。00308、所采用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使用效果好,采用紧固在水平钢板上的开孔钢板、混凝土榫和贯通钢筋束将底部承重结构(即钢桁架)和混凝土板连接成为整体,提高说明书CN103669194A106/16页11结构整体性;结构表面(具体是混凝土板)可以铺设沥青铺装层,共同抵抗外荷载的作用,提高桥梁的行车舒适性,增强桥梁的抗剪性能。并且,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高,开孔钢板既作为抗剪连接键,又是钢桁架上弦杆的一部分,设计巧妙,受力合理,且钢材利用率高,采用开孔钢板作为连接件,避免使用数量繁多、安。

45、装费用高昂的螺栓连接件,经济性更佳。因而,该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巧妙地利用钢桁架上弦杆与横向连接系中的开孔钢板组成抗剪连接构造,承受组合梁中钢桁架与混凝土板间的剪力和掀起力,避免大量繁琐的螺栓连接作业。综上,本发明所采用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受力明确且连接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在拓宽PBL剪力连接件结构形式与应用领域的同时,还能有效解决现有钢桁架混凝土结合梁存在的剪力连接件连接构件数量多、施工不方便、施工效率较低等缺陷,能有效增强结合梁钢桁与混凝土板的组合效应。00319、所采用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适用范围广,也可推广适用于钢箱或型钢混凝土结合梁。0032。

46、10、所施工连续刚构桥整体施工工艺简便,实际施工时,首先,分析钢桁架各杆件所处位置的受力情况,根据具体受力来划分是否填充混凝土,其中下弦杆内均需填充混凝土,支承位置附近的支承型腹杆内均需填充混凝土;其次,施工桥墩与桥台,并将预制好的钢管混凝土桁架节段与空钢管桁架节段通过焊接连成钢桁架(此时上弦杆与上弦横线连接系未安装),桥台处钢桁架支撑于支座上,主墩处通过贯通且加强的下弦杆进行支撑;最后,在钢桁架上焊接上弦杆与上弦横线连接系,并绑扎钢筋骨架一,在此基础上铺设混凝土桥面板,通过抗剪连接构造将钢桁架与混凝土桥面板紧固连接为一体,直接承受车辆轮压荷载,并作为组合截面的一部分参与整体受力。因而,本发明。

47、所施工连续刚构桥通过钢管桁架节段之间的连接以及钢筋混凝土桥面板的浇筑形成连续桥面结构。此种方式装配成的连续刚构桥施工工艺简单,可统一制造、安装,缩短工期,且具有较强的承载力,结构简单可靠,受力性能好,并且造型美观。同时,所施工连续刚构桥的模数化程度高,易于拼装,在山区峡谷地带建造大跨桥梁具有显著优势;施工简便快捷,在桥梁战时重建和抢险救灾中具有重要意义。0033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施工方便且受力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连续刚构桥存在的结构形式单一、承载力低、施工难度较大等问题。0034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0035图1为。

48、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36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设置横向连接件位置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0037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未设置横向连接件位置处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0038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钢桁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0039图131为图13的左视图。0040图14为图13的俯视示意图。0041图141为本发明下弦杆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CN103669194A117/16页120042图15为本发明横向连接件与上弦杆之间的连接状态示意图。0043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设置横向连接件位置处混凝土板的结构示意图。0044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未设置横向连接件位置。

49、处混凝土板的结构示意图。0045图18为本发明竖向开孔钢板二的结构示意图。0046图191为本发明纵向钢筋一的结构示意图。0047图192为本发明环向箍筋一的结构示意图。0048图193为本发明环向箍筋二的结构示意图。0049图194为本发明环向拉筋的结构示意图。0050图195为本发明竖向拉筋的结构示意图。0051图110为本发明混凝土板的侧部结构示意图。0052图111为图110的仰视图。0053图21为本发明桥墩的结构示意图。0054图22为本发明Y形墩身的结构示意图。0055图23为图22中的AA剖视图。0056图24为图22中的BB剖视图。0057图25为图22中的CC剖视图。0058图26为图22中的DD剖视图。0059图31为本发明桥台的结构示意图。0060图3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0061图33为图31的俯视图。0062图34为图31的右视图。0063图35为本发明桥台的支承状态示意图。006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钢桁架的结构示意图。0065图5为本发明桥墩支承处支承型腹杆二的布设位置示意图。0066图6为本发明桥台支承处支承型腹杆一的布设位置示意图。0067附图标记说明00681钢桁架混凝土板组合梁;11钢桁架单元;0069111上弦杆;112下弦杆;113斜腹杆;0070114上弦横向联接系;0071115下弦横向联接系;116支承型腹杆一;00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