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门锁系统.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587489 上传时间:2018-02-24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1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88698.4

申请日:

2013.08.30

公开号:

CN103670065A

公开日:

2014.03.2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81/04申请日:20130830|||公开

IPC分类号:

E05B81/04(2014.01)I; E05B47/06

主分类号:

E05B81/04

申请人: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发明人:

横森和人; 山下航平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优先权:

2012.08.31 JP 2012-19171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代理人:

梁兴龙;陈桂香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需乘客的特殊操作就能够解除释放保持状态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它包括闩锁、棘齿、电动驱动机构、门联动杆以及释放解除机构,其中当所述棘齿处于所述棘齿被保持在释放位置的释放保持状态时,通过将所述释放解除机构从连接状态改变到切断状态,所述棘齿回到配合位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用门锁系统,包括:
闩锁,所述闩锁设置在门和车体中的一个中并且与设置在所述门和所述车体中的另一个中的撞针配合;
棘齿,所述棘齿能够与所述闩锁配合以保持所述门关闭以及能够与所述闩锁分开以使得所述门能够打开;
电动驱动机构,所述电动驱动机构提供动力以使所述棘齿从所述棘齿与所述闩锁配合的配合位置移动到所述棘齿与所述闩锁分开的释放位置;
门联动杆,由于在所述门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和/或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途中所述门的移动,所述门联动杆能够从中性位置向释放方向移动;以及
释放解除机构,通过将所述门联动杆从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所述释放解除机构能够将用于将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到所述棘齿的运动传递路径从连接状态切换到切断状态,
其中当所述棘齿处于所述棘齿被保持在所述释放位置的释放保持状态时,通过将所述释放解除机构从连接状态改变到切断状态,所述棘齿回到所述配合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其中所述闩锁设置在所述门中,而所述撞针设置在所述车体中。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还包括触针,其中所述门联动杆设置在所述门和所述车体中的一个中,而所述触针设置在所述门和所述车体中的另一个中,所述门向关闭和/或打开方向移动并且到达特定位置以使得所述门联动杆与所述触针接触,从而所述门联动杆从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并且在通过所述特定位置之后回到所述中性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其中所述门联动杆设置 在所述门中,而所述触针设置在所述车体中。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其中所述门联动杆枢转地安装到所述门上,利用弹簧从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释放方向转动,并且当所述门通过所述特定位置时利用所述弹簧回到所述中性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其中所述释放解除机构包括释放输出杆和解除杆,所述释放输出杆通过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操作与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旋转部件接触以使得所述棘齿移动到所述释放位置;当所述释放输出杆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时,随着所述门联动杆向所述释放方向的移动,所述解除杆从所述运动传递路径被连接的连接状态移动到所述运动传递路径被切断的切断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其中所述释放输出杆包括第一释放输出杆和第二释放输出杆,第一释放输出杆通过与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旋转部件接触而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当所述解除杆处于所述连接位置时,第二释放输出杆与第一释放输出杆一起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以及所述解除杆在所述连接位置时连接第一释放输出杆与第二释放输出杆之间的所述运动传递路径,并且当所述解除杆处于所述切断位置时切断所述运动传递路径。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其中当所述解除杆未处于所述释放保持状态时,即使所述解除杆移动到所述切断位置,所述解除杆也不切断所述运动传递路径。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其中所述门是滑动门。

说明书

车辆用门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电动驱动机构使闩锁机构释放而使得门能够打开的车辆用门锁系统。
背景技术
在JP2004-293038A中,车辆用门锁系统包括与车辆的撞针配合以保持门关闭的闩锁机构;以及包含电机的电动驱动机构,电动驱动机构提供通过电动驱动机构在一个方向上转动旋转部件使闩锁机构从半锁紧状态移动到全锁紧状态的关闭功能以及通过电机在另一个方向上转动旋转部件使闩锁机构释放的释放功能。
然而,在上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中,在其中由电机转动旋转部件的释放运动过程中,发生电气故障并且旋转部件保持释放运动。具体地,在释放保持状态中,闩锁机构也保持释放运动。通过操作把手,解除旋转部件和释放功能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闩锁机构能够与撞针配合,以便可以关闭门。但是通过操作把手很有可能使得释放功能无效,这是它的缺点。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乘客的特殊操作就能够解除释放保持状态的车辆用门锁系统。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用门锁系统,包括:
闩锁,所述闩锁设置在门和车体中的一个中并且与设置在所述门和所述车体中的另一个中的撞针配合;
棘齿,所述棘齿能够与所述闩锁配合以保持所述门关闭以及能够与所述闩锁分开以使得所述门能够打开;
电动驱动机构,所述电动驱动机构提供动力以使所述棘齿从所述棘齿与所述闩锁配合的配合位置移动到所述棘齿与所述闩锁分开的释放位置;
门联动杆,由于在所述门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和/或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途中所述门的移动,所述门联动杆能够从中性位置向释放方向移动;以及
释放解除机构,通过将所述门联动杆从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所述释放解除机构能够将用于将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到所述棘齿的运动传递路径从连接状态切换到切断状态,
其中当所述棘齿处于所述棘齿被保持在所述释放位置的释放保持状态时,通过将所述释放解除机构从连接状态改变到切断状态,所述棘齿回到所述配合位置。
优选地,所述闩锁可以设置在所述门中,而所述撞针设置在所述车体中。
优选地,所述车辆用门锁系统还可以包括触针,其中所述门联动杆设置在所述门和所述车体中的一个中,而所述触针设置在所述门和所述车体中的另一个中,所述门向关闭和/或打开方向移动并且到达特定位置以使得所述门联动杆与所述触针接触,从而所述门联动杆从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并且在通过所述特定位置之后回到所述中性位置。
优选地,所述门联动杆可以设置在所述门中,而所述触针设置在所述车体中。
优选地,所述门联动杆可以枢转地安装到所述门上,利用弹簧从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释放方向转动,并且当所述门通过所述特定位置时利用所述弹簧回到所述中性位置。
优选地,所述释放解除机构可以包括释放输出杆和解除杆,所述释放输出杆通过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操作与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旋转部件接触以使得所述棘齿移动到所述释放位置;当所述释放输出杆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时,随着所述门联动杆向所述释放方向的移动,所述解除杆 从所述运动传递路径被连接的连接状态移动到所述运动传递路径被切断的切断位置。
优选地,所述释放输出杆可以包括第一释放输出杆和第二释放输出杆,第一释放输出杆通过与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旋转部件接触而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当所述解除杆处于所述连接位置时,第二释放输出杆与第一释放输出杆一起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以及所述解除杆在所述连接位置时连接第一释放输出杆与第二释放输出杆之间的所述运动传递路径,并且当所述解除杆处于所述切断位置时切断所述运动传递路径。
优选地,其中当所述解除杆未处于所述释放保持状态时,即使所述解除杆移动到所述切断位置,所述解除杆也可以不切断所述运动传递路径。
优选地,所述门可以是滑动门。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门向打开/关闭方向移动的正常操作就可以解除释放保持状态。因此,不需乘客的特殊操作,通过解除释放保持状态就可以关闭门。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从以下的详细说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
图1是适用根据本发明的门锁系统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2是滑动门的示意图;
图3是从车辆内侧观察时门锁系统的立体图;
图4是从车辆内侧观察时门锁系统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车辆内侧观察时的正视图,清楚地示出了门锁系统的内部;
图6是从前方观察时的侧视图,清楚地示出了闩锁单元的内部;
图7是从后方观察时闩锁单元的侧视图;
图8是在打开状态下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
图9是在半锁紧状态下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
图10是在关闭动作过程中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
图11是在全锁紧状态下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
图12是其中解除关闭动作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
图13是在解除关闭动作后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
图14是在释放动作过程中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
图15是其中解除释放动作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
图16是沿着图5中的线XVI-XVI的放大断面图;
图17是门联动杆的俯视图;
图18是示出当门打开时门联动杆的运动的视图;
图19是示出当门关闭时门联动杆的运动的视图;
图20是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的中性状态下的释放解除机构的正视图;
图21是当只有解除杆移动到解除位置时释放解除机构的正视图;
图22是在释放保持状态下的释放解除机构的正视图;以及
图23是在释放保持状态下当解除杆移动到解除位置时释放解除机构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1、图2和图8-15中的左方和右方分别被视为车辆的后方和前方。
在图1和图2中,D指的是在车体侧面沿着上导轨UR、腰导轨WR和下导轨LR前后开关的滑动门。OH指的是配置在门D的外侧面上并且从车辆的外部操作以使门D打开和关闭的外把手;IH指的是配置在车辆内侧面的门D上以使门D打开和关闭的内把手;KN指的是配置在车辆内侧的门D上并且被操作以将锁定机构101(后述的)改变为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定钮;FD指的是配置在门D的前部以使门D保持关闭的 前门锁;OD指的是配置在门D的下部以使门D保持在全开位置的全开门锁;1指的是配置在门D的后部以使门D与前门锁FD保持关闭的门锁;100指的是配置在门D的内部以连接和控制外把手OH和内把手IH的运动而传递门锁1、前门锁FD和全开门锁OD的运动的运动连接部;80指的是在门D的下部的门联动杆。
在本实施方案中,门锁1、门联动杆80和运动连接部100设置在门D中,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门锁1、门联动杆80和运动连接部100可以设置在车体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与门锁1配合的撞针S(后述的)和可以与门联动杆80接触的触针84设置在门D中。
运动连接部100包括锁定机构101、把手连接杆102和输出杆103,该锁定机构包括基于锁定/解锁用的电动致动器(未示出)的电动操作和由乘客手动操作的锁定钮KN的解锁/锁定操作可以在通过使外把手OH和内把手IH的操作有效而使得门D能够打开的解锁状态和通过使它们的操作无效而使得门D不能够打开的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多个杆;不管锁定机构101的状态如何,该把手连接杆总是由外把手OH和内把手IH移动;仅当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该输出杆由外把手OH和内把手IH操作。
把手连接杆102经由诸如拉杆或鲍登线(Bowden cable)等运动传递部件501和502、503分别连接到全开门锁OD和门锁1。输出杆103经由诸如拉杆或鲍登线等运动传递部件504和505分别连接到前门锁FD和门锁1。
在图3-图5中,门锁1包括与固定到车体上的撞针S(参照图6)配合以保持门D关闭的闩锁单元2;以及具有用于使闩锁单元2从半锁紧状态移动到全锁紧状态以强制使门D从半锁紧状态(未正常关闭状态)关闭到全锁紧状态(全闭状态)的关闭功能和具有用于使闩锁单元2与撞针S分开的释放功能的闭合释放单元3。
门锁1被限定为除了包含闩锁7和棘齿9的闩锁机构之外,还实现关闭功能和释放功能中的至少释放功能。
闩锁单元2和闭合释放单元3的上部覆盖有阻止雨水和灰尘侵入的 合成树脂顶盖60。闭合释放单元3的下部覆盖有阻止雨水和灰尘侵入的合成树脂底盖61。闭合释放单元3的行星齿轮机构33的面向车辆外侧的侧面覆盖有顶盖60的侧壁601和底盖61的侧壁611。
下面,将说明闩锁单元2。
在图3-图7中,闩锁单元2包括安装到门D上的表面被L形金属盖板4封闭的合成树脂外壳5。外壳5收容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包括经由沿车辆纵向延伸的闩锁轴6枢转地安装以与撞针S配合的闩锁7和经由沿车辆纵向延伸的棘齿轴8枢转地安装以选择性地与在闩锁7的外周上的全锁紧配合部71或半锁紧配合部72配合的棘齿9。在图5中省略了盖板4以清楚地示出闩锁单元2的内部结构。
在闩锁单元2的盖板4和外壳5中,分别形成有在内侧开口的撞针进入槽41和51,从而当关闭门D时撞针S可以进入撞针进入槽41和51。
闩锁7从闩锁7与撞针S分开以保持门D打开的图8中的打开位置抵抗卷绕在闩锁轴6上的弹簧16(参照图4)的力向关闭方向或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经由闩锁7与撞针S略微配合的图9中的半锁紧位置转动到闩锁7与撞针S完全配合的图6、图10和图11中的全锁紧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闩锁7的“打开位置”、“半锁紧位置”和“全锁紧位置”必要时记作闩锁机构的“打开状态”、“半锁紧状态”和“全锁紧状态”。
在图7中,在外壳5的前表面上,配置有经由闩锁轴6与闩锁7一起转动的检测杆10和闩锁杆11,以及经由棘齿轴8与棘齿9一起转动的打开杆12。
与闩锁7一起转动的闩锁杆11在当闩锁7处于打开位置时,指向图8中的下方;当闩锁7处于半锁紧位置时,指向图9中的前方和斜下方;以及当闩锁7处于全锁紧位置时,指向图10中的前方。在闩锁杆11的端部设置的致动部111当闩锁7处于打开位置时,从作为行星齿轮机构33的一部分的关闭杆38的关闭部381的移动路径出去,并且当闩锁7转动到半锁紧位置时,进入关闭部381的移动路径内。
在检测杆10和闩锁杆11的旋转面上固定有指向后方的连接轴13。 连接轴13贯通在外壳5的闩锁轴6周围的弧形孔52并且固定到闩锁7的臂部73上,使得检测杆10能够与闩锁杆11和闩锁7一起转动。
在打开杆12中指向后方的第一臂部121贯通在外壳5的棘齿轴8周围的弧形孔53并且与棘齿9配合。打开杆12与棘齿9一起转动。
在图7中,半锁紧位置和全锁紧位置由在外壳5的前表面上的半锁紧检测开关14和全锁紧检测开关15检测。检测信号被发送到作为闭合释放单元3的电源的用于触发电机321的停止和驱动的控制电路(未示出)。
棘齿9被在外壳5的前表面上的弹簧17强制与打开杆12一起在配合方向或者图6和图8-图15中的逆时针方向上;当闩锁7处于图8中的打开位置时,棘齿9与闩锁7的外周接触;而当闩锁7处于图9中的半锁紧位置时,棘齿9与闩锁7的半锁紧配合部72接触,从而阻止闩锁7从半锁紧位置向打开方向或者图9和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当闩锁7处于图10中的全锁紧位置时,棘齿9与闩锁7的全锁紧配合部71接触,从而阻止闩锁7从全锁紧位置向打开方向转动。
当棘齿9与闩锁7的全锁紧配合部71或半锁紧配合部72配合时,运动连接部100的锁定机构101被解锁。操作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以打开门D,而棘齿9抵抗弹簧17的力经由各种元件向释放方向或者图6和图8-图15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移动到图12和图13中的释放位置,以离开全锁紧配合部71或半锁紧配合部72,从而可以打开门D。
在盖板4的支撑面42上经由沿车辆横向延伸的轴18枢转地安装释放输入杆19、阻挡杆20和紧急杆21。
在释放输入杆19的下部的连接部191连接在门D中沿车辆纵向延伸的运动传递部件505的后端。运动传递部件505的前端与运动连接部100的输出杆103连接。因此,操作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以打开门D,使得仅当运动连接部100的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释放输入杆19从图8-图11中的中性位置抵抗弹簧23的力向图8-图11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并且转动到图12和图13中的释放位置。当释放输入杆19转动到释放位置时,在释放输入杆19的后端的释放部192将打开杆12的 第二臂部122的上端向下压以经由打开杆12使棘齿9向释放方向转动,从而将棘齿9从全锁紧配合部71或半锁紧配合部72释放,使得可以打开门D。
释放输入杆19连接到运动连接部100的输出杆103。因此,当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释放输入杆通过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的开门运动在释放方向上摆动,但是当锁定机构101处于锁定状态时,即使操作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以打开门D,释放输入杆19仍然停留在中性位置并且不向释放方向移动。
阻挡杆20由弹簧23保持在图8-图11中的其中在前端的阻挡部203指向前方的阻挡位置。当释放输入杆19向释放方向移动到图14中的释放位置时,释放输入杆19的弯曲部193与接触部201上方接触。因此,阻挡杆20从阻挡位置向逆时针方向以特定角度转动到图12-图14中的解除位置。
当阻挡杆20保持在图8-图11中的阻挡位置时,阻挡部203阻止行星齿轮机构33的中心齿轮35(后述的)逆时针方向转动。阻挡部203移动到图12-图14中的解除位置以使得中心齿轮35逆时针方向自由转动。因此,当阻挡杆20处于阻挡位置时,行星齿轮机构33的减速旋转可以被传递到闩锁7,而当阻挡杆20处于解除位置时,行星齿轮机构33的减速旋转被切断并且不能被传递到闩锁7。
在紧急杆21的下部的连接部211连接到在门D中沿车辆纵向延伸的运动传递部件502的后端部。运动传递部件502的前端部连接到运动连接部100的把手连接杆102。把手连接杆102的运动经由运动传递部件502被传递到紧急杆21。因此,紧急杆21在不论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还是锁定状态下的情况下都在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的开门操作下从图8-图11中的中性位置向释放方向或图8-图11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紧急杆21向释放方向转动时,在紧急杆21的上端的接触部212与阻挡杆20的弯曲部202上方接触,并且阻挡杆20抵抗弹簧23向释放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释放输入杆19仍然保持在中性位置,而棘齿9不向释放方向摆动。因此,不管锁定机构101的状态如何,操作外把手 OH或内把手IH以打开门D,阻挡杆20移动到解除位置,从而使得闭合释放单元3的关闭动作如后所述那样能够停止。
然后,将说明闭合释放单元3。
在图3-图5中,闭合释放单元3包括用上下两个铆钉25固定到闩锁单元2的盖板4的支撑面42上的金属基座部件31;配置在基座部件31的面向车辆外侧的前部并且包括电机321和用于降低电机321的旋转的减速齿轮的驱动单元32;配置在基座部件31的面向车辆外侧的中央部(在闩锁单元2的闩锁7和驱动单元32之间)并且与可绕着用于输出电机321的旋转力的车辆横向的轴转动的输出齿轮322啮合以使输出齿轮322减速旋转的行星齿轮机构33;以及包括在基座部件31上枢转地安装的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第二释放输出杆302和解除杆303的释放解除机构。
释放解除机构在通过电机321的正常旋转将行星齿轮机构33的释放动作(后述的)传递到棘齿9的连接状态和切断行星齿轮机构33与棘齿9之间的运动传递路径的断开状态之间变化。
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经由沿车辆横向延伸的轴304枢转地安装到基座部件31上,并且包括向下延伸的释放部301a和浮针308通过其垂直滑动的垂直细长孔301b。第一释放输出杆301被弹簧306强制到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当不致动时,保持在图5中的中性位置;并且基于行星齿轮机构33的释放动作(后述的)从中性位置抵抗弹簧306的力可以向释放方向或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第二释放输出杆302经由与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相同的轴枢转地安装到基座部件31上,在上部的弯曲部302a与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在转动方向上接触,并且随着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在中性方向上的动作而移动。
在第二释放输出杆302的上端部连接用于将第二释放输出杆302从图5中的中性位置向释放方向或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的动作传递到运动连接部100的把手连接杆102的沿车辆纵向延伸的运动传递部件503的后端部。在第二释放输出杆302中形成浮针308通过其滑动的倒L形细长孔302b。
解除杆303经由沿车辆横向延伸的轴303c枢转地安装到基座部件31上并且利用弹簧307的力保持在图5中的连接位置。在向解除杆303的后方延伸的臂部303a中形成浮针308通过其滑动的细长孔303b。细长孔303b与第二释放输出杆302的细长孔302b部分重叠。
在解除杆303的上部连接用于将门联动杆80的运动传递到解除杆303的运动传递部件506的一端。因此,解除杆303通常保持在使得释放解除机构连接的连接位置,但是当门联动杆80从中性位置向解除方向移动时,解除杆303随着门联动杆80的移动抵抗弹簧306的力向切断方向或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以特定角度转动并且移动到使得释放解除机构切断的图15中的切断位置。后面将说明门联动杆80的运动。
浮针308从动于解除杆303。当解除杆303处于连接位置时,浮针308位于图8中的第二释放输出杆302的细长孔302b的下部并且保持在其中释放解除机构处于连接状态的连接位置。当解除杆303移动到切断位置时,浮针308位于图15中的细长孔302b的上部,使得释放解除机构处于切断状态。
当解除杆303和浮针308处于连接位置时和当释放解除机构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之间的运动传递路径连接。因此,通过释放行星齿轮机构33(后述)的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的释放运动经由浮针308、第二释放输出杆302、运动传递部件503、把手连接杆102、输出杆103、运动传递部件505、释放输入杆19和打开杆12传递到棘齿9。结果,棘齿9移动到释放位置,从而打开门D。
当解除杆303和浮针308移动到解除位置以将释放解除机构处于解除状态时,在第一释放杆301和第二释放杆302之间的运动传递路径被切断。当行星齿轮机构33由于电气故障或其他事故而释放时,第一释放输出杆301保持在释放位置,以致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不能回到中性位置。棘齿9保持在释放位置,因此在释放保持条件下不能关闭门D。然而,在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之间的运动传递路径被切断以使释放保持条件解除。在释放输出杆301仍然停留在释放位置的同时,通过使得第二释放输出杆302和释放输入杆19能够回到中性位置并且使得棘齿9能够回到配合位置,闩锁单元2 可以与撞针S配合以使得门D关闭。
当解除杆303处于连接位置时,释放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该动作经由运动传递杆503被传递到运动连接部100的把手连接杆102以致动把手连接杆102。当运动连接部100的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把手连接杆102的运动经由输出杆103和运动传递部件505、504被传递到释放输入杆19和前门锁FD。
行星齿轮机构33提供了用于将闩锁单元2的闩锁机构从半锁紧状态移动到全锁紧状态或将闩锁7从半锁紧位置移动到全锁紧位置的关闭功能和用于使棘齿9释放以使门能够打开的释放功能。
在图4和图5中,行星齿轮机构33包括经由枢轴34枢转地安装到基座部件31上的中心齿轮35;与中心齿轮35啮合以在自转的同时公转的单一的行星齿轮36;经由枢轴34和经由枢轴37与行星齿轮36枢转地安装的关闭杆38;以及经由枢轴34枢转地安装并且具有与输出齿轮322啮合的外齿391和与行星齿轮36啮合的内齿392的扇形齿轮39。
在图8中,中心齿轮35在中心角θ1大约为170度的外圆周上具有与行星齿轮36啮合的外齿351,并且在没有形成外齿351的旋转面上设置圆柱状接触部352。
为了阻止中心齿轮3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接触部352可以与阻挡杆20的阻挡部203接触。中心齿轮3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得接触部352能够与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的释放部301a接触以将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向释放方向致动。也就是说,通常(阻挡杆20处于中性状态时)中心齿轮35可以从图5中的中心齿轮中性位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是不可以从中心齿轮中性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当阻挡杆20处于图8-图11中的阻挡位置时,阻挡杆20的阻挡部203在接触部352的移动路径内并且当中心齿轮35从图8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转动时与接触部352接触以阻止中心齿轮35逆时针方向转动。当阻挡杆20处于图12和图13中的解除位置时,阻挡杆20的阻挡部203从接触部352的移动路径出去以使中心齿轮35沿逆时针方向自由转动。
当行星齿轮机构33不处于图8中的中性状态时,中心齿轮35设定在外齿351最低而接触部352最高的中性位置。
在本实施方案中,外齿351形成在中心角θ1为约170度的外圆周上。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中心齿轮35的中心角可以是90~180度。
在图8中,关闭杆38包括在臂部的比枢轴34更接近于闩锁单元2的闩锁7的一端的关闭部381,和在比闩锁7更接近于枢轴34的另一端的枢轴部382。关闭部381能够与闩锁杆11的致动部111接触,而枢轴部382用于经由枢轴37枢转地安装行星齿轮36。
在图8中的行星齿轮机构33的中性状态下,关闭杆38被一端安装到关闭杆38上而另一端安装到基座部件31上的弹簧40强制到逆时针方向并且保持在关闭部381指向后方和斜下方而枢轴部382指向前方和斜下方或朝向输出齿轮322的中性位置。因此,当关闭杆38处于中性位置时,行星齿轮36面向输出齿轮322,并且它们使得扇形齿轮39的外齿391和内齿392处于它们之间。当行星齿轮机构33处于中性状态时,扇形齿轮39的外齿391和内齿392处于彼此面对的行星齿轮36和输出齿轮322之间,从而抑制扇形齿轮39变松。
在图8中,扇形齿轮39的外齿391和内齿392分别形成于中心角θ2为约80度的扇形的外圆周和和内圆周上。扇形齿轮39具有图4和图16所示的支撑部394和开口部395,该支撑部具有枢轴34插入其中的轴孔393,在该开口部中行星齿轮36与内齿392啮合。行星齿轮36在开口部395中自转的同时公转。
在行星齿轮机构33的中性状态下,扇形齿轮39设定在外齿391指向前方或闩锁7的相反方向的环形齿轮中性位置。扇形齿轮39的环形齿轮中性位置由在图5中的扇形齿轮39下方的检测开关62检测。
在扇形齿轮39的支撑部394和具有外齿391和内齿392的圆周部之间的上架桥和下架桥396上,形成台阶部397使得圆周部比支撑部394更接近于基座部件31的表面。因此,在图16中,关闭杆38、中心齿轮35和扇形齿轮39沿枢轴34的轴向重叠在基座部件31上。因此,中心齿轮35的外齿351、行星齿轮36、扇形齿轮39的外齿391和内齿392以 及输出齿轮322并排配置在大致同一面上,从而使得行星齿轮机构33在沿着枢轴34的轴向上更薄并且实现更圆滑的操作。
如图8所示,当阻挡杆20和行星齿轮机构33分别处于阻挡位置和中性状态时,随着电机321的正向旋转,扇形齿轮39绕枢轴34向关闭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中心齿轮35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被阻挡杆20的阻挡部203阻挡,使得行星齿轮36在顺时针方向自转的同时公转。因此,关闭杆38从动于行星齿轮36的公转并且绕着枢轴34在关闭方向或顺时针方向上比扇形齿轮39更慢地摆动,如图10所示,使得关闭杆38转动到关闭部381面向上的关闭位置。
如图8所示,当阻挡杆20和行星齿轮机构33分别处于阻挡位置和中性状态时,随着电机321的反向旋转,扇形齿轮39绕着枢轴34向释放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关闭杆38被弹簧40强制到逆时针方向并保持在中性位置。枢转地连接到关闭杆38的行星齿轮36逆时针方向自转而不公转。结果,中心齿轮35基于行星齿轮36的自转向顺时针方向或释放方向转动,使得接触部352与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的释放部301a接触以将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向释放方向致动。
当解除杆303处于连接位置时,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的释放动作经由浮针308、第二释放输出杆302和运动传递部件503被传递到运动连接部100的把手连接杆102。此外,当运动连接部100的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把手连接杆102的释放动作经由输出杆103、运动传递部件505、释放输入杆19和打开杆12被传递到棘齿9。因此,棘齿9与闩锁7分开以使得门D能够打开。在闩锁机构的释放动作完成后,电机321被反向控制并且行星齿轮机构33回到中性状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案中的行星齿轮机构33中,外齿391和内齿392形成于扇形齿轮39上,而与内齿392啮合的单一的行星齿轮36设置在扇形齿轮39的开口部395内。单一的行星齿轮36在比扇形齿轮39的圆周部分更靠内的开口部395中公转并且自转,从而使得行星齿轮机构33的圆周方向更小。
外齿391和内齿392分别形成在中心角小于180度的扇形的外圆周 和内圆周上,而外齿351形成在中心角小于180度的扇形的外圆周上,从而使得扇形齿轮39和中心齿轮35更小并且使得行星齿轮机构33更小。
单一的行星齿轮36直接枢转地安装在关闭杆38的枢轴部382上,从而减少零件的数目并且更圆滑地致动关闭杆38。
当扇形齿轮39处于中性位置时,外齿391和内齿392距离闩锁7比枢轴34更远,因而扇形齿轮39的外齿391和内齿392不在闩锁7和行星齿轮机构33的枢轴34之间,从而使得行星齿轮机构33的枢轴34能够更接近于闩锁7并且使得门锁系统1更小。
在本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的电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21、输出齿轮322和作为减速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33,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设置了电机,那么就可以省略减速机构,或者减速装置可以包括蜗轮和直齿轮。
门联动杆80经由垂直的枢轴82被枢转地安装到固定于门D的前下部的图17中的底座支架81上,具体地,安装到固定于门D的前下部并且支撑在下导轨LR上以沿着车辆纵向移动的下部滚轮支架(未示出)上,并且该门联动杆由卷绕在枢轴82上的弹簧83随时保持在图17中的中性位置。门联动杆80能够向解除方向或图17中的顺时针方向以及非解除方向或图17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图1和图2中,为了更便于理解门联动杆80的配置,所示出的门联动杆80绕着沿车辆横向延伸的轴转动。
如图17所示,弹簧83的卷部831卷绕在枢轴82上,并且门联动杆80的弯曲部801设在端部832和832之间。端部832和832与底座支架81的配合部811配合。因此,门联动杆80弹性地保持在中性位置。
门联动杆80包括臂部802和细长孔803。臂部802朝向车体或朝向图17中的下部延伸,并且能够与固定到车体或下导轨LR上的触针84从门D的打开方向接触。细长孔803与一端与解除杆303接合的运动传递部件506的另一端506a接合。当门联动杆80从中性位置转动到解除方向时,运动传递部件506的另一端506a通过接触细长孔803的边缘拉动运动传递部件506,但是当门联动杆80从中性位置转动到非解除方向时,另一端506a在细长孔803的圆弧中相对移动或仅滑动。因此,门联 动杆80的非解除转动不传递到运动传递部件506。
当门D处于全闭位置时,如图18(c)所示,触针84位于门联动杆80的后方或打开方向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驱动单元32将棘齿9致动到释放方向以使得闩锁单元2与撞针S分开。门D从全闭位置移动到打开方向并且在到达全闭位置之前到达特定位置。如图18(b)所示,门联动杆80的臂部802与触针84接触。因此,如图18(a)所示,门联动杆80抵抗弹簧83从中性位置沿逆时针方向以特定角度转动。门D进一步向打开方向移动并且通过特定位置。臂部802越过触针84而门联动杆80利用弹簧83再回到中性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门联动杆80转动到非解除方向,该旋转也不传递到运动传递部件506或解除杆303。
当门D处于全开位置时,如图19(a)所示,触针84位于门联动杆80的前方或关闭方向侧。在这种情况下,门D从全开位置移动到关闭方向,并且在到达关闭位置之前到达特定位置。如图19(b)所示,门联动杆80的臂部802与触针84接触。因此,如图19(c)所示,门联动杆80抵抗弹簧83从中性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或解除方向上以特定角度转动。门D进一步向关闭方向移动并且通过特定位置。臂部802越过触针84而门联动杆80利用弹簧83再回到中性位置。
门联动杆80向解除方向转动,并且该旋转经由运动传递部件506传递到解除杆303。解除杆303和浮针308被移动到解除位置以将释放解除机构改变成解除状态。结果,当门D打开时,不需乘客的特殊操作,门D向关闭方向的移动就可以解除释放保持状态,从而可以关闭门D。
下面将参照图8-图19说明门锁系统的运动。
关闭运动
如图8所示,当门D打开时或者当在闩锁单元2处于打开状态的同时闭合释放单元3的所有元件都处于中性状态时,门D关到半开位置并且撞针S与闩锁7配合。闩锁7从打开位置转动到半锁紧位置,而棘齿9与闩锁7的半锁紧配合部72配合。闩锁杆11的致动部111通过将闩锁7转动到半锁紧位置进入关闭杆38的关闭部381的移动路径。
半锁紧检测开关14检测闩锁7转动到半锁紧位置,而电机321由控 制电路正常控制。因此,在图9中的半锁紧状态下,输出齿轮322如箭头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扇形齿轮39绕着枢轴34向如箭头所示的关闭方向摆动。在这种情况下,阻挡杆20处于阻挡部203可以与中心齿轮35的接触部352接触的阻挡位置。因此,在中心齿轮35沿逆时针方向略微摆动后,接触部352与阻挡部203接触,并且阻挡中心齿轮35逆时针方向摆动。结果,行星齿轮36在扇形齿轮39的开口部395内顺时针方向自转的同时公转。
关闭杆38随着行星齿轮36的顺时针方向公转抵抗弹簧40的力向如箭头所示的关闭方向或顺时针方向摆动。关闭部381向上移动并向上推动闩锁杆11的致动部111以使得闩锁杆11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因此,如图10所示,闩锁7从半锁紧位置摆动到全锁紧位置。全锁紧检测开关15检测闩锁7的全锁紧位置。在电机321被控制电路停止之后,电机立即反转。
电机321反转,并且扇形齿轮39沿逆时针方向反转。行星齿轮36沿逆时针方向自转的同时公转。关闭杆38随着行星齿轮36的公转,利用弹簧40的逆时针方向的力反转并且回到图11中的中性位置。当检测开关62检测到扇形齿轮39的中性位置时,电机321停止。行星齿轮机构33在操作之前回到中性状态,并且一系列的关闭动作结束。
用于中断关闭动作的解除动作
在从图9中的半锁紧状态到图10中的全锁紧状态的途中,例如,在门D和车体的入口之间夹着异物。如果必须停止关闭动作,那么操作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以打开门D,而防止异物夹在其间。
也就是说,当运动连接部100的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通过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的开门动作使电机321停止。同时,如图12所示,释放输入杆19在释放方向上操作并且向下推打开杆12的第二臂部122。棘齿9与打开杆12一起释放。弯曲部193与阻挡杆20的接触部201接触以使得阻挡杆20抵抗弹簧23摆动到解除位置。
阻挡杆20移动到解除位置,而阻挡部203从中心齿轮35的接触部352的移动路径出去以使得中心齿轮35沿逆时针方向自由转动。如图13 所示,关闭杆38利用弹簧40的力反转到中性位置以使得闩锁7能够摆动到打开位置,以便可以打开门D,从而防止异物夹在门D和入口之间,并且提高安全性。
在防止异物夹在它们之间后,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的开门动作停止,并且电机321反转。扇形齿轮39朝向环形齿轮中性位置摆动,而行星齿轮36在自转的同时公转。中心齿轮35回到图8和图9中的中心齿轮中性位置。一系列解除动作结束。
当运动连接部100的锁定机构101处于锁定状态时,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的开门动作不传递到释放输入杆19,但传递到紧急杆21。因此,紧急杆21的释放动作将阻挡杆20摆动到解除位置,而与上述同样,关闭动作停止。
释放动作
在图11中的全锁紧状态下,当操作车辆中的开关或无线开关以打开门D时,电机321反转。因此,扇形齿轮39绕着枢轴34向释放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但是行星齿轮36保持在中性位置并且枢转地安装到关闭杆38上并且沿逆时针方向自转而不公转。中心齿轮35根据行星齿轮36的自转,从中心齿轮中性位置向释放方向以特定角度转动。因此,如图14所示,当中心齿轮35转动时,中心齿轮35的接触部352与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的释放部301a接触并且将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移动到释放方向。
当解除杆303处于连接位置时,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的释放动作经由浮针308传递到第二释放输出杆302,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的释放动作经由运动传递部件503传递到运动连接部100的把手连接杆102。当运动连接部100的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把手连接杆102的释放动作经由输出杆103和运动传递部件505传递到释放输入杆19。因此,如图14所示,棘齿9与闩锁7分开以使得门D能够打开。
用于解除释放保持状态的释放解除动作
如图14所示,扇形齿轮39从环形齿轮中性位置向释放方向移动。由于电气故障或其他原因,扇形齿轮39在释放位置停止以使其不能回到 环形齿轮中性位置。中心齿轮35的接触部352仍然与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的释放部301a接触,而导致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保持在释放位置的释放保持状态。因此,即使试图关闭门D,棘齿9仍然停留在释放状态并且不与闩锁7配合,以致门D不能关闭。
然而,在本实施方案中,即使出现释放保持状态,在全开位置通过关闭门D的一般操作也能解除释放保持状态,使得门D能够关闭。
在图14中的释放保持状态下,门D从全开位置向关闭方向移动并且到达特定位置。如图15和图19(c)所示,门联动杆80的臂部802与触针84从关闭方向接触,而门联动杆80抵抗弹簧83的力从中性位置向解除方向转动。解除动作经由运动传递部件506传递到解除杆303。因此,如图15所示,解除杆303抵抗弹簧307的力移动到切断位置。浮针308从动于解除杆303的运动并且移动到第二释放输出杆302的细长孔302a的上部切断位置。在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之间的运动传递路径被切断以使得第二释放输出杆302能够移动到中性位置。因此,保持在释放位置的第二释放输出杆302回到中性位置而第一释放输出杆301保持不变,使得释放输入杆19和打开杆12能够回到中性位置并使得棘齿9能够回到配合位置。在这种状态下,当关闭门D时,在门D的全闭位置撞针S与闩锁7配合,而棘齿9与闩锁7的全锁紧配合部71配合,以便门D可以保持在全闭位置。
在门D通过特定位置后,门联动杆80的臂部802越过触针84并且利用弹簧83的力回到中性位置。当电气故障消除后扇形齿轮39回到环形齿轮中性位置时,解除杆303利用弹簧307的力从切断位置回到连接位置。
如上所述,门D向关闭方向移动的通常操作能够解除释放保持状态。即使出现释放保持状态,不需要乘客的特殊操作,门D仍然可以随时确实地关闭。
其他实施方案
图20~图23示出释放解除机构的其他实施方案。在该实施方案中,当门联动杆80随着门D的关闭运动从中性位置向释放方向转动时,释放 转动被传递到在释放保持状态下的浮针308,但是不传递到处于其中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处于中性位置的中性状态下的浮针308。
具体地,在之前的实施方案中的解除杆303的细长孔303b被图20~图23中的细长孔303d取代。在细长孔303d中,前部宽度(图20-图23中的右侧)大于后部宽度。如图20所示,当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处于中性位置并且解除杆303处于连接位置时,浮针308位于较宽部303e的上部以与在细长孔303d的前部的较宽部303e的下边缘具有配合。
如图20所示,随着门D的关闭运动,门联动杆80从中性位置向释放方向转动,而如图21所示,解除杆303从连接位置移动到切断位置。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细长孔303d的较宽部303e的下边缘不与浮针308接触,即使解除杆303从连接位置移动到切断位置,浮针308也不移动。
如图22所示,在释放保持状态下,浮针308位于解除杆303的细长孔303d的后部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3所示,解除杆303移动到解除位置而浮针308移动到切断位置。因此,在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之间的运动传递路径被切断,使得棘齿9能够回到配合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案中,在释放保持状态下,解除杆303移动到切断位置并且浮针308移动到切断位置。当不在释放保持状态下时,浮针308不与门联动杆80联动,从而减少了除了释放保持状态外的操作点的数目并且实现了圆滑操作。
上文涉及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在不超出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并且也可以是它们的任意结合。
a)关闭杆38的关闭部381不经由闩锁杆11而直接接合到闩锁7上。
b)闭合释放单元3的基座部件31不固定到闩锁单元2的盖板4上,而是直接或经由另一个元件固定到外壳5上。
c)用于阻止中心齿轮35向其他方向(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构可以代替阻挡杆20成为基座部件31的阻挡部。
d)第二释放输出杆302不经由运动连接部100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到棘齿9上。
e)不用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随着中心齿轮35的一个方向(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接触部352可以与棘齿9、打开杆12或释放输入杆19接触,使得棘齿9能够释放。
f)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可以是一体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切断将电动驱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到棘齿9的运动传递路径的点设置在释放输出杆和棘齿9之间的途中。
g)门联动杆80随着门D的打开/关闭可以垂直地或沿车辆纵向滑动。
h)在从全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途中或在从全开位置到关闭位置的途中,门联动杆80可以通过门D的运动从中性位置向释放方向移动。在前者的情况下,当门D处于全闭位置时,触针84位于门联动杆80的后方或位于打开方向侧(优选地,与之前的实施方案一样,位于更接近于全闭位置的位置)。在后者的情况下,由于门D的打开和关闭运动,释放解除机构变为可改变到切断状态的结构。

车辆用门锁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车辆用门锁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车辆用门锁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用门锁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用门锁系统.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670065A43申请公布日20140326CN103670065A21申请号201310388698422申请日20130830201219171120120831JPE05B81/04201401E05B47/0620060171申请人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地址日本神奈川县72发明人横森和人山下航平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90代理人梁兴龙陈桂香54发明名称车辆用门锁系统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需乘客的特殊操作就能够解除释放保持状态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它包括闩锁、棘齿、电动驱动机构、门联动杆以及释放解除机构,其中当所述棘齿处于所述棘齿。

2、被保持在释放位置的释放保持状态时,通过将所述释放解除机构从连接状态改变到切断状态,所述棘齿回到配合位置。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3页附图2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3页附图2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670065ACN103670065A1/2页21一种车辆用门锁系统,包括闩锁,所述闩锁设置在门和车体中的一个中并且与设置在所述门和所述车体中的另一个中的撞针配合;棘齿,所述棘齿能够与所述闩锁配合以保持所述门关闭以及能够与所述闩锁分开以使得所述门能够打开;电动驱动机构,所述电动驱动机构提供动力以使所述棘齿从所述棘齿与所述闩。

3、锁配合的配合位置移动到所述棘齿与所述闩锁分开的释放位置;门联动杆,由于在所述门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和/或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途中所述门的移动,所述门联动杆能够从中性位置向释放方向移动;以及释放解除机构,通过将所述门联动杆从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所述释放解除机构能够将用于将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到所述棘齿的运动传递路径从连接状态切换到切断状态,其中当所述棘齿处于所述棘齿被保持在所述释放位置的释放保持状态时,通过将所述释放解除机构从连接状态改变到切断状态,所述棘齿回到所述配合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其中所述闩锁设置在所述门中,而所述撞针设置在所述车体中。3根据权。

4、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还包括触针,其中所述门联动杆设置在所述门和所述车体中的一个中,而所述触针设置在所述门和所述车体中的另一个中,所述门向关闭和/或打开方向移动并且到达特定位置以使得所述门联动杆与所述触针接触,从而所述门联动杆从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并且在通过所述特定位置之后回到所述中性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其中所述门联动杆设置在所述门中,而所述触针设置在所述车体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其中所述门联动杆枢转地安装到所述门上,利用弹簧从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释放方向转动,并且当所述门通过所述特定位置时利用所述弹簧回到所述中性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

5、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其中所述释放解除机构包括释放输出杆和解除杆,所述释放输出杆通过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操作与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旋转部件接触以使得所述棘齿移动到所述释放位置;当所述释放输出杆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时,随着所述门联动杆向所述释放方向的移动,所述解除杆从所述运动传递路径被连接的连接状态移动到所述运动传递路径被切断的切断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其中所述释放输出杆包括第一释放输出杆和第二释放输出杆,第一释放输出杆通过与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旋转部件接触而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当所述解除杆处于所述连接位置时,第二释放输出杆与第一释放输出杆一起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以及所述解除杆在。

6、所述连接位置时连接第一释放输出杆与第二释放输出杆之间的所述运动传递路径,并且当所述解除杆处于所述切断位置时切断所述运动传递路径。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其中当所述解除杆未处于所述释放保持状态时,即使所述解除杆移动到所述切断位置,所述解除杆也不切断所述运动传递路径。权利要求书CN103670065A2/2页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其中所述门是滑动门。权利要求书CN103670065A1/13页4车辆用门锁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电动驱动机构使闩锁机构释放而使得门能够打开的车辆用门锁系统。背景技术0002在JP2004293038A中,车辆用门锁系统包括。

7、与车辆的撞针配合以保持门关闭的闩锁机构;以及包含电机的电动驱动机构,电动驱动机构提供通过电动驱动机构在一个方向上转动旋转部件使闩锁机构从半锁紧状态移动到全锁紧状态的关闭功能以及通过电机在另一个方向上转动旋转部件使闩锁机构释放的释放功能。0003然而,在上述的车辆用门锁系统中,在其中由电机转动旋转部件的释放运动过程中,发生电气故障并且旋转部件保持释放运动。具体地,在释放保持状态中,闩锁机构也保持释放运动。通过操作把手,解除旋转部件和释放功能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闩锁机构能够与撞针配合,以便可以关闭门。但是通过操作把手很有可能使得释放功能无效,这是它的缺点。发明内容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

8、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乘客的特殊操作就能够解除释放保持状态的车辆用门锁系统。0005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用门锁系统,包括0006闩锁,所述闩锁设置在门和车体中的一个中并且与设置在所述门和所述车体中的另一个中的撞针配合;0007棘齿,所述棘齿能够与所述闩锁配合以保持所述门关闭以及能够与所述闩锁分开以使得所述门能够打开;0008电动驱动机构,所述电动驱动机构提供动力以使所述棘齿从所述棘齿与所述闩锁配合的配合位置移动到所述棘齿与所述闩锁分开的释放位置;0009门联动杆,由于在所述门从打开位置到关闭位置和/或从关闭位置到打开位置的途中所述门的移动,所述门联动杆能够从中性位置向释放方向移动;以。

9、及0010释放解除机构,通过将所述门联动杆从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所述释放解除机构能够将用于将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动力传递到所述棘齿的运动传递路径从连接状态切换到切断状态,0011其中当所述棘齿处于所述棘齿被保持在所述释放位置的释放保持状态时,通过将所述释放解除机构从连接状态改变到切断状态,所述棘齿回到所述配合位置。0012优选地,所述闩锁可以设置在所述门中,而所述撞针设置在所述车体中。0013优选地,所述车辆用门锁系统还可以包括触针,其中所述门联动杆设置在所述门和所述车体中的一个中,而所述触针设置在所述门和所述车体中的另一个中,所述门向关闭和/或打开方向移动并且到达特定位置以使得所述。

10、门联动杆与所述触针接触,从而所述说明书CN103670065A2/13页5门联动杆从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并且在通过所述特定位置之后回到所述中性位置。0014优选地,所述门联动杆可以设置在所述门中,而所述触针设置在所述车体中。0015优选地,所述门联动杆可以枢转地安装到所述门上,利用弹簧从所述中性位置向所述释放方向转动,并且当所述门通过所述特定位置时利用所述弹簧回到所述中性位置。0016优选地,所述释放解除机构可以包括释放输出杆和解除杆,所述释放输出杆通过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操作与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旋转部件接触以使得所述棘齿移动到所述释放位置;当所述释放输出杆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时,随着所。

11、述门联动杆向所述释放方向的移动,所述解除杆从所述运动传递路径被连接的连接状态移动到所述运动传递路径被切断的切断位置。0017优选地,所述释放输出杆可以包括第一释放输出杆和第二释放输出杆,第一释放输出杆通过与所述电动驱动机构的旋转部件接触而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当所述解除杆处于所述连接位置时,第二释放输出杆与第一释放输出杆一起向所述释放方向移动,以及所述解除杆在所述连接位置时连接第一释放输出杆与第二释放输出杆之间的所述运动传递路径,并且当所述解除杆处于所述切断位置时切断所述运动传递路径。0018优选地,其中当所述解除杆未处于所述释放保持状态时,即使所述解除杆移动到所述切断位置,所述解除杆也可以不切。

12、断所述运动传递路径。0019优选地,所述门可以是滑动门。0020根据本发明,通过使门向打开/关闭方向移动的正常操作就可以解除释放保持状态。因此,不需乘客的特殊操作,通过解除释放保持状态就可以关闭门。附图说明0021参照附图从以下的详细说明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0022图1是适用根据本发明的门锁系统的车辆的示意图;0023图2是滑动门的示意图;0024图3是从车辆内侧观察时门锁系统的立体图;0025图4是从车辆内侧观察时门锁系统的分解立体图;0026图5是从车辆内侧观察时的正视图,清楚地示出了门锁系统的内部;0027图6是从前方观察时的侧视图,清楚地示出了闩锁单元的内部;。

13、0028图7是从后方观察时闩锁单元的侧视图;0029图8是在打开状态下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0030图9是在半锁紧状态下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0031图10是在关闭动作过程中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0032图11是在全锁紧状态下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0033图12是其中解除关闭动作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0034图13是在解除关闭动作后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0035图14是在释放动作过程中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0036图15是其中解除释放动作的门锁系统的正视图;0037图16是沿着图5中的线XVIXVI的放大断面图;说明书CN103670065A3/13页60038图17是门联动杆的俯视图;0039图18是示出。

14、当门打开时门联动杆的运动的视图;0040图19是示出当门关闭时门联动杆的运动的视图;0041图20是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的中性状态下的释放解除机构的正视图;0042图21是当只有解除杆移动到解除位置时释放解除机构的正视图;0043图22是在释放保持状态下的释放解除机构的正视图;以及0044图23是在释放保持状态下当解除杆移动到解除位置时释放解除机构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45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图1、图2和图815中的左方和右方分别被视为车辆的后方和前方。0046在图1和图2中,D指的是在车体侧面沿着上导轨UR、腰导轨WR和下导轨LR前后开关的滑动门。OH。

15、指的是配置在门D的外侧面上并且从车辆的外部操作以使门D打开和关闭的外把手;IH指的是配置在车辆内侧面的门D上以使门D打开和关闭的内把手;KN指的是配置在车辆内侧的门D上并且被操作以将锁定机构101后述的改变为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锁定钮;FD指的是配置在门D的前部以使门D保持关闭的前门锁;OD指的是配置在门D的下部以使门D保持在全开位置的全开门锁;1指的是配置在门D的后部以使门D与前门锁FD保持关闭的门锁;100指的是配置在门D的内部以连接和控制外把手OH和内把手IH的运动而传递门锁1、前门锁FD和全开门锁OD的运动的运动连接部;80指的是在门D的下部的门联动杆。0047在本实施方案中,门锁1、。

16、门联动杆80和运动连接部100设置在门D中,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门锁1、门联动杆80和运动连接部100可以设置在车体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与门锁1配合的撞针S后述的和可以与门联动杆80接触的触针84设置在门D中。0048运动连接部100包括锁定机构101、把手连接杆102和输出杆103,该锁定机构包括基于锁定/解锁用的电动致动器未示出的电动操作和由乘客手动操作的锁定钮KN的解锁/锁定操作可以在通过使外把手OH和内把手IH的操作有效而使得门D能够打开的解锁状态和通过使它们的操作无效而使得门D不能够打开的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的多个杆;不管锁定机构101的状态如何,该把手连接杆总是由外把手OH和内把手。

17、IH移动;仅当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该输出杆由外把手OH和内把手IH操作。0049把手连接杆102经由诸如拉杆或鲍登线BOWDENCABLE等运动传递部件501和502、503分别连接到全开门锁OD和门锁1。输出杆103经由诸如拉杆或鲍登线等运动传递部件504和505分别连接到前门锁FD和门锁1。0050在图3图5中,门锁1包括与固定到车体上的撞针S参照图6配合以保持门D关闭的闩锁单元2;以及具有用于使闩锁单元2从半锁紧状态移动到全锁紧状态以强制使门D从半锁紧状态未正常关闭状态关闭到全锁紧状态全闭状态的关闭功能和具有用于使闩锁单元2与撞针S分开的释放功能的闭合释放单元3。0051门锁1。

18、被限定为除了包含闩锁7和棘齿9的闩锁机构之外,还实现关闭功能和释放功能中的至少释放功能。0052闩锁单元2和闭合释放单元3的上部覆盖有阻止雨水和灰尘侵入的合成树脂顶盖说明书CN103670065A4/13页760。闭合释放单元3的下部覆盖有阻止雨水和灰尘侵入的合成树脂底盖61。闭合释放单元3的行星齿轮机构33的面向车辆外侧的侧面覆盖有顶盖60的侧壁601和底盖61的侧壁611。0053下面,将说明闩锁单元2。0054在图3图7中,闩锁单元2包括安装到门D上的表面被L形金属盖板4封闭的合成树脂外壳5。外壳5收容闩锁机构,该闩锁机构包括经由沿车辆纵向延伸的闩锁轴6枢转地安装以与撞针S配合的闩锁7和。

19、经由沿车辆纵向延伸的棘齿轴8枢转地安装以选择性地与在闩锁7的外周上的全锁紧配合部71或半锁紧配合部72配合的棘齿9。在图5中省略了盖板4以清楚地示出闩锁单元2的内部结构。0055在闩锁单元2的盖板4和外壳5中,分别形成有在内侧开口的撞针进入槽41和51,从而当关闭门D时撞针S可以进入撞针进入槽41和51。0056闩锁7从闩锁7与撞针S分开以保持门D打开的图8中的打开位置抵抗卷绕在闩锁轴6上的弹簧16参照图4的力向关闭方向或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经由闩锁7与撞针S略微配合的图9中的半锁紧位置转动到闩锁7与撞针S完全配合的图6、图10和图11中的全锁紧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闩锁7的“打开位置”、。

20、“半锁紧位置”和“全锁紧位置”必要时记作闩锁机构的“打开状态”、“半锁紧状态”和“全锁紧状态”。0057在图7中,在外壳5的前表面上,配置有经由闩锁轴6与闩锁7一起转动的检测杆10和闩锁杆11,以及经由棘齿轴8与棘齿9一起转动的打开杆12。0058与闩锁7一起转动的闩锁杆11在当闩锁7处于打开位置时,指向图8中的下方;当闩锁7处于半锁紧位置时,指向图9中的前方和斜下方;以及当闩锁7处于全锁紧位置时,指向图10中的前方。在闩锁杆11的端部设置的致动部111当闩锁7处于打开位置时,从作为行星齿轮机构33的一部分的关闭杆38的关闭部381的移动路径出去,并且当闩锁7转动到半锁紧位置时,进入关闭部38。

21、1的移动路径内。0059在检测杆10和闩锁杆11的旋转面上固定有指向后方的连接轴13。连接轴13贯通在外壳5的闩锁轴6周围的弧形孔52并且固定到闩锁7的臂部73上,使得检测杆10能够与闩锁杆11和闩锁7一起转动。0060在打开杆12中指向后方的第一臂部121贯通在外壳5的棘齿轴8周围的弧形孔53并且与棘齿9配合。打开杆12与棘齿9一起转动。0061在图7中,半锁紧位置和全锁紧位置由在外壳5的前表面上的半锁紧检测开关14和全锁紧检测开关15检测。检测信号被发送到作为闭合释放单元3的电源的用于触发电机321的停止和驱动的控制电路未示出。0062棘齿9被在外壳5的前表面上的弹簧17强制与打开杆12一。

22、起在配合方向或者图6和图8图15中的逆时针方向上;当闩锁7处于图8中的打开位置时,棘齿9与闩锁7的外周接触;而当闩锁7处于图9中的半锁紧位置时,棘齿9与闩锁7的半锁紧配合部72接触,从而阻止闩锁7从半锁紧位置向打开方向或者图9和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当闩锁7处于图10中的全锁紧位置时,棘齿9与闩锁7的全锁紧配合部71接触,从而阻止闩锁7从全锁紧位置向打开方向转动。0063当棘齿9与闩锁7的全锁紧配合部71或半锁紧配合部72配合时,运动连接部100的锁定机构101被解锁。操作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以打开门D,而棘齿9抵抗弹簧17的说明书CN103670065A5/13页8力经由各种元件向释放。

23、方向或者图6和图8图15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移动到图12和图13中的释放位置,以离开全锁紧配合部71或半锁紧配合部72,从而可以打开门D。0064在盖板4的支撑面42上经由沿车辆横向延伸的轴18枢转地安装释放输入杆19、阻挡杆20和紧急杆21。0065在释放输入杆19的下部的连接部191连接在门D中沿车辆纵向延伸的运动传递部件505的后端。运动传递部件505的前端与运动连接部100的输出杆103连接。因此,操作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以打开门D,使得仅当运动连接部100的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释放输入杆19从图8图11中的中性位置抵抗弹簧23的力向图8图11中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并且转。

24、动到图12和图13中的释放位置。当释放输入杆19转动到释放位置时,在释放输入杆19的后端的释放部192将打开杆12的第二臂部122的上端向下压以经由打开杆12使棘齿9向释放方向转动,从而将棘齿9从全锁紧配合部71或半锁紧配合部72释放,使得可以打开门D。0066释放输入杆19连接到运动连接部100的输出杆103。因此,当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释放输入杆通过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的开门运动在释放方向上摆动,但是当锁定机构101处于锁定状态时,即使操作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以打开门D,释放输入杆19仍然停留在中性位置并且不向释放方向移动。0067阻挡杆20由弹簧23保持在图8图11中的其中。

25、在前端的阻挡部203指向前方的阻挡位置。当释放输入杆19向释放方向移动到图14中的释放位置时,释放输入杆19的弯曲部193与接触部201上方接触。因此,阻挡杆20从阻挡位置向逆时针方向以特定角度转动到图12图14中的解除位置。0068当阻挡杆20保持在图8图11中的阻挡位置时,阻挡部203阻止行星齿轮机构33的中心齿轮35后述的逆时针方向转动。阻挡部203移动到图12图14中的解除位置以使得中心齿轮35逆时针方向自由转动。因此,当阻挡杆20处于阻挡位置时,行星齿轮机构33的减速旋转可以被传递到闩锁7,而当阻挡杆20处于解除位置时,行星齿轮机构33的减速旋转被切断并且不能被传递到闩锁7。0069。

26、在紧急杆21的下部的连接部211连接到在门D中沿车辆纵向延伸的运动传递部件502的后端部。运动传递部件502的前端部连接到运动连接部100的把手连接杆102。把手连接杆102的运动经由运动传递部件502被传递到紧急杆21。因此,紧急杆21在不论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还是锁定状态下的情况下都在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的开门操作下从图8图11中的中性位置向释放方向或图8图11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0070当紧急杆21向释放方向转动时,在紧急杆21的上端的接触部212与阻挡杆20的弯曲部202上方接触,并且阻挡杆20抵抗弹簧23向释放方向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释放输入杆19仍然保持在中性位置,而棘齿9。

27、不向释放方向摆动。因此,不管锁定机构101的状态如何,操作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以打开门D,阻挡杆20移动到解除位置,从而使得闭合释放单元3的关闭动作如后所述那样能够停止。0071然后,将说明闭合释放单元3。0072在图3图5中,闭合释放单元3包括用上下两个铆钉25固定到闩锁单元2的盖板4的支撑面42上的金属基座部件31;配置在基座部件31的面向车辆外侧的前部并且包括电机321和用于降低电机321的旋转的减速齿轮的驱动单元32;配置在基座部件31的说明书CN103670065A6/13页9面向车辆外侧的中央部在闩锁单元2的闩锁7和驱动单元32之间并且与可绕着用于输出电机321的旋转力的车辆横向。

28、的轴转动的输出齿轮322啮合以使输出齿轮322减速旋转的行星齿轮机构33;以及包括在基座部件31上枢转地安装的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第二释放输出杆302和解除杆303的释放解除机构。0073释放解除机构在通过电机321的正常旋转将行星齿轮机构33的释放动作后述的传递到棘齿9的连接状态和切断行星齿轮机构33与棘齿9之间的运动传递路径的断开状态之间变化。0074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经由沿车辆横向延伸的轴304枢转地安装到基座部件31上,并且包括向下延伸的释放部301A和浮针308通过其垂直滑动的垂直细长孔301B。第一释放输出杆301被弹簧306强制到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当不致动时,保持在图5中的。

29、中性位置;并且基于行星齿轮机构33的释放动作后述的从中性位置抵抗弹簧306的力可以向释放方向或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0075第二释放输出杆302经由与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相同的轴枢转地安装到基座部件31上,在上部的弯曲部302A与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在转动方向上接触,并且随着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在中性方向上的动作而移动。0076在第二释放输出杆302的上端部连接用于将第二释放输出杆302从图5中的中性位置向释放方向或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的动作传递到运动连接部100的把手连接杆102的沿车辆纵向延伸的运动传递部件503的后端部。在第二释放输出杆302中形成浮针308通过其滑动的倒L形细长孔302。

30、B。0077解除杆303经由沿车辆横向延伸的轴303C枢转地安装到基座部件31上并且利用弹簧307的力保持在图5中的连接位置。在向解除杆303的后方延伸的臂部303A中形成浮针308通过其滑动的细长孔303B。细长孔303B与第二释放输出杆302的细长孔302B部分重叠。0078在解除杆303的上部连接用于将门联动杆80的运动传递到解除杆303的运动传递部件506的一端。因此,解除杆303通常保持在使得释放解除机构连接的连接位置,但是当门联动杆80从中性位置向解除方向移动时,解除杆303随着门联动杆80的移动抵抗弹簧306的力向切断方向或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以特定角度转动并且移动到使得释放解除机。

31、构切断的图15中的切断位置。后面将说明门联动杆80的运动。0079浮针308从动于解除杆303。当解除杆303处于连接位置时,浮针308位于图8中的第二释放输出杆302的细长孔302B的下部并且保持在其中释放解除机构处于连接状态的连接位置。当解除杆303移动到切断位置时,浮针308位于图15中的细长孔302B的上部,使得释放解除机构处于切断状态。0080当解除杆303和浮针308处于连接位置时和当释放解除机构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之间的运动传递路径连接。因此,通过释放行星齿轮机构33后述的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的释放运动经由浮针308、第二释放输出杆302、运。

32、动传递部件503、把手连接杆102、输出杆103、运动传递部件505、释放输入杆19和打开杆12传递到棘齿9。结果,棘齿9移动到释放位置,从而打开门D。0081当解除杆303和浮针308移动到解除位置以将释放解除机构处于解除状态时,在第一释放杆301和第二释放杆302之间的运动传递路径被切断。当行星齿轮机构33由于说明书CN103670065A7/13页10电气故障或其他事故而释放时,第一释放输出杆301保持在释放位置,以致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不能回到中性位置。棘齿9保持在释放位置,因此在释放保持条件下不能关闭门D。然而,在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之间的。

33、运动传递路径被切断以使释放保持条件解除。在释放输出杆301仍然停留在释放位置的同时,通过使得第二释放输出杆302和释放输入杆19能够回到中性位置并且使得棘齿9能够回到配合位置,闩锁单元2可以与撞针S配合以使得门D关闭。0082当解除杆303处于连接位置时,释放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和第二释放输出杆302,该动作经由运动传递杆503被传递到运动连接部100的把手连接杆102以致动把手连接杆102。当运动连接部100的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把手连接杆102的运动经由输出杆103和运动传递部件505、504被传递到释放输入杆19和前门锁FD。0083行星齿轮机构33提供了用于将闩锁单元2的闩锁。

34、机构从半锁紧状态移动到全锁紧状态或将闩锁7从半锁紧位置移动到全锁紧位置的关闭功能和用于使棘齿9释放以使门能够打开的释放功能。0084在图4和图5中,行星齿轮机构33包括经由枢轴34枢转地安装到基座部件31上的中心齿轮35;与中心齿轮35啮合以在自转的同时公转的单一的行星齿轮36;经由枢轴34和经由枢轴37与行星齿轮36枢转地安装的关闭杆38;以及经由枢轴34枢转地安装并且具有与输出齿轮322啮合的外齿391和与行星齿轮36啮合的内齿392的扇形齿轮39。0085在图8中,中心齿轮35在中心角1大约为170度的外圆周上具有与行星齿轮36啮合的外齿351,并且在没有形成外齿351的旋转面上设置圆柱。

35、状接触部352。0086为了阻止中心齿轮3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接触部352可以与阻挡杆20的阻挡部203接触。中心齿轮3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使得接触部352能够与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的释放部301A接触以将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向释放方向致动。也就是说,通常阻挡杆20处于中性状态时中心齿轮35可以从图5中的中心齿轮中性位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但是不可以从中心齿轮中性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0087当阻挡杆20处于图8图11中的阻挡位置时,阻挡杆20的阻挡部203在接触部352的移动路径内并且当中心齿轮35从图8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转动时与接触部352接触以阻止中心齿轮35逆时针方向转动。当阻挡杆2。

36、0处于图12和图13中的解除位置时,阻挡杆20的阻挡部203从接触部352的移动路径出去以使中心齿轮35沿逆时针方向自由转动。0088当行星齿轮机构33不处于图8中的中性状态时,中心齿轮35设定在外齿351最低而接触部352最高的中性位置。0089在本实施方案中,外齿351形成在中心角1为约170度的外圆周上。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中心齿轮35的中心角可以是90180度。0090在图8中,关闭杆38包括在臂部的比枢轴34更接近于闩锁单元2的闩锁7的一端的关闭部381,和在比闩锁7更接近于枢轴34的另一端的枢轴部382。关闭部381能够与闩锁杆11的致动部111接触,而枢轴部382用于经由枢轴37枢。

37、转地安装行星齿轮36。0091在图8中的行星齿轮机构33的中性状态下,关闭杆38被一端安装到关闭杆38上而另一端安装到基座部件31上的弹簧40强制到逆时针方向并且保持在关闭部381指向后方和斜下方而枢轴部382指向前方和斜下方或朝向输出齿轮322的中性位置。因此,当关说明书CN103670065A108/13页11闭杆38处于中性位置时,行星齿轮36面向输出齿轮322,并且它们使得扇形齿轮39的外齿391和内齿392处于它们之间。当行星齿轮机构33处于中性状态时,扇形齿轮39的外齿391和内齿392处于彼此面对的行星齿轮36和输出齿轮322之间,从而抑制扇形齿轮39变松。0092在图8中,扇形。

38、齿轮39的外齿391和内齿392分别形成于中心角2为约80度的扇形的外圆周和和内圆周上。扇形齿轮39具有图4和图16所示的支撑部394和开口部395,该支撑部具有枢轴34插入其中的轴孔393,在该开口部中行星齿轮36与内齿392啮合。行星齿轮36在开口部395中自转的同时公转。0093在行星齿轮机构33的中性状态下,扇形齿轮39设定在外齿391指向前方或闩锁7的相反方向的环形齿轮中性位置。扇形齿轮39的环形齿轮中性位置由在图5中的扇形齿轮39下方的检测开关62检测。0094在扇形齿轮39的支撑部394和具有外齿391和内齿392的圆周部之间的上架桥和下架桥396上,形成台阶部397使得圆周部比。

39、支撑部394更接近于基座部件31的表面。因此,在图16中,关闭杆38、中心齿轮35和扇形齿轮39沿枢轴34的轴向重叠在基座部件31上。因此,中心齿轮35的外齿351、行星齿轮36、扇形齿轮39的外齿391和内齿392以及输出齿轮322并排配置在大致同一面上,从而使得行星齿轮机构33在沿着枢轴34的轴向上更薄并且实现更圆滑的操作。0095如图8所示,当阻挡杆20和行星齿轮机构33分别处于阻挡位置和中性状态时,随着电机321的正向旋转,扇形齿轮39绕枢轴34向关闭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并且中心齿轮35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被阻挡杆20的阻挡部203阻挡,使得行星齿轮36在顺时针方向自转的同时公转。因此,。

40、关闭杆38从动于行星齿轮36的公转并且绕着枢轴34在关闭方向或顺时针方向上比扇形齿轮39更慢地摆动,如图10所示,使得关闭杆38转动到关闭部381面向上的关闭位置。0096如图8所示,当阻挡杆20和行星齿轮机构33分别处于阻挡位置和中性状态时,随着电机321的反向旋转,扇形齿轮39绕着枢轴34向释放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得关闭杆38被弹簧40强制到逆时针方向并保持在中性位置。枢转地连接到关闭杆38的行星齿轮36逆时针方向自转而不公转。结果,中心齿轮35基于行星齿轮36的自转向顺时针方向或释放方向转动,使得接触部352与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的释放部301A接触以将第一释放输出杆301向释放方向。

41、致动。0097当解除杆303处于连接位置时,第一释放输出杆301的释放动作经由浮针308、第二释放输出杆302和运动传递部件503被传递到运动连接部100的把手连接杆102。此外,当运动连接部100的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把手连接杆102的释放动作经由输出杆103、运动传递部件505、释放输入杆19和打开杆12被传递到棘齿9。因此,棘齿9与闩锁7分开以使得门D能够打开。在闩锁机构的释放动作完成后,电机321被反向控制并且行星齿轮机构33回到中性状态。0098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案中的行星齿轮机构33中,外齿391和内齿392形成于扇形齿轮39上,而与内齿392啮合的单一的行星齿轮36设。

42、置在扇形齿轮39的开口部395内。单一的行星齿轮36在比扇形齿轮39的圆周部分更靠内的开口部395中公转并且自转,从而使得行星齿轮机构33的圆周方向更小。说明书CN103670065A119/13页120099外齿391和内齿392分别形成在中心角小于180度的扇形的外圆周和内圆周上,而外齿351形成在中心角小于180度的扇形的外圆周上,从而使得扇形齿轮39和中心齿轮35更小并且使得行星齿轮机构33更小。0100单一的行星齿轮36直接枢转地安装在关闭杆38的枢轴部382上,从而减少零件的数目并且更圆滑地致动关闭杆38。0101当扇形齿轮39处于中性位置时,外齿391和内齿392距离闩锁7比枢轴。

43、34更远,因而扇形齿轮39的外齿391和内齿392不在闩锁7和行星齿轮机构33的枢轴34之间,从而使得行星齿轮机构33的枢轴34能够更接近于闩锁7并且使得门锁系统1更小。0102在本实施方案中,根据本发明的电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321、输出齿轮322和作为减速装置的行星齿轮机构33,但是并不限于此。只要设置了电机,那么就可以省略减速机构,或者减速装置可以包括蜗轮和直齿轮。0103门联动杆80经由垂直的枢轴82被枢转地安装到固定于门D的前下部的图17中的底座支架81上,具体地,安装到固定于门D的前下部并且支撑在下导轨LR上以沿着车辆纵向移动的下部滚轮支架未示出上,并且该门联动杆由卷绕在枢轴82上的。

44、弹簧83随时保持在图17中的中性位置。门联动杆80能够向解除方向或图17中的顺时针方向以及非解除方向或图17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图1和图2中,为了更便于理解门联动杆80的配置,所示出的门联动杆80绕着沿车辆横向延伸的轴转动。0104如图17所示,弹簧83的卷部831卷绕在枢轴82上,并且门联动杆80的弯曲部801设在端部832和832之间。端部832和832与底座支架81的配合部811配合。因此,门联动杆80弹性地保持在中性位置。0105门联动杆80包括臂部802和细长孔803。臂部802朝向车体或朝向图17中的下部延伸,并且能够与固定到车体或下导轨LR上的触针84从门D的打开方向接触。细长。

45、孔803与一端与解除杆303接合的运动传递部件506的另一端506A接合。当门联动杆80从中性位置转动到解除方向时,运动传递部件506的另一端506A通过接触细长孔803的边缘拉动运动传递部件506,但是当门联动杆80从中性位置转动到非解除方向时,另一端506A在细长孔803的圆弧中相对移动或仅滑动。因此,门联动杆80的非解除转动不传递到运动传递部件506。0106当门D处于全闭位置时,如图18C所示,触针84位于门联动杆80的后方或打开方向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驱动单元32将棘齿9致动到释放方向以使得闩锁单元2与撞针S分开。门D从全闭位置移动到打开方向并且在到达全闭位置之前到达特定位置。如图。

46、18B所示,门联动杆80的臂部802与触针84接触。因此,如图18A所示,门联动杆80抵抗弹簧83从中性位置沿逆时针方向以特定角度转动。门D进一步向打开方向移动并且通过特定位置。臂部802越过触针84而门联动杆80利用弹簧83再回到中性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门联动杆80转动到非解除方向,该旋转也不传递到运动传递部件506或解除杆303。0107当门D处于全开位置时,如图19A所示,触针84位于门联动杆80的前方或关闭方向侧。在这种情况下,门D从全开位置移动到关闭方向,并且在到达关闭位置之前到达特定位置。如图19B所示,门联动杆80的臂部802与触针84接触。因此,如图19C所示,门联动杆80。

47、抵抗弹簧83从中性位置沿顺时针方向或解除方向上以特定角度转动。门说明书CN103670065A1210/13页13D进一步向关闭方向移动并且通过特定位置。臂部802越过触针84而门联动杆80利用弹簧83再回到中性位置。0108门联动杆80向解除方向转动,并且该旋转经由运动传递部件506传递到解除杆303。解除杆303和浮针308被移动到解除位置以将释放解除机构改变成解除状态。结果,当门D打开时,不需乘客的特殊操作,门D向关闭方向的移动就可以解除释放保持状态,从而可以关闭门D。0109下面将参照图8图19说明门锁系统的运动。0110关闭运动0111如图8所示,当门D打开时或者当在闩锁单元2处于打。

48、开状态的同时闭合释放单元3的所有元件都处于中性状态时,门D关到半开位置并且撞针S与闩锁7配合。闩锁7从打开位置转动到半锁紧位置,而棘齿9与闩锁7的半锁紧配合部72配合。闩锁杆11的致动部111通过将闩锁7转动到半锁紧位置进入关闭杆38的关闭部381的移动路径。0112半锁紧检测开关14检测闩锁7转动到半锁紧位置,而电机321由控制电路正常控制。因此,在图9中的半锁紧状态下,输出齿轮322如箭头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而扇形齿轮39绕着枢轴34向如箭头所示的关闭方向摆动。在这种情况下,阻挡杆20处于阻挡部203可以与中心齿轮35的接触部352接触的阻挡位置。因此,在中心齿轮35沿逆时针方向略微摆动。

49、后,接触部352与阻挡部203接触,并且阻挡中心齿轮35逆时针方向摆动。结果,行星齿轮36在扇形齿轮39的开口部395内顺时针方向自转的同时公转。0113关闭杆38随着行星齿轮36的顺时针方向公转抵抗弹簧40的力向如箭头所示的关闭方向或顺时针方向摆动。关闭部381向上移动并向上推动闩锁杆11的致动部111以使得闩锁杆11沿逆时针方向摆动。因此,如图10所示,闩锁7从半锁紧位置摆动到全锁紧位置。全锁紧检测开关15检测闩锁7的全锁紧位置。在电机321被控制电路停止之后,电机立即反转。0114电机321反转,并且扇形齿轮39沿逆时针方向反转。行星齿轮36沿逆时针方向自转的同时公转。关闭杆38随着行星齿轮36的公转,利用弹簧40的逆时针方向的力反转并且回到图11中的中性位置。当检测开关62检测到扇形齿轮39的中性位置时,电机321停止。行星齿轮机构33在操作之前回到中性状态,并且一系列的关闭动作结束。0115用于中断关闭动作的解除动作0116在从图9中的半锁紧状态到图10中的全锁紧状态的途中,例如,在门D和车体的入口之间夹着异物。如果必须停止关闭动作,那么操作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以打开门D,而防止异物夹在其间。0117也就是说,当运动连接部100的锁定机构101处于解锁状态时,通过外把手OH或内把手IH的开门动作使电机321停止。同时,如图12所示,释放输入杆19在释放方向上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