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696446A43申请公布日20140402CN103696446A21申请号201310742538522申请日20131230E02D29/1620060171申请人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地址200235上海市徐汇区中山西路1999号72发明人陆明曹伟飚胡云峰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14代理人徐小蓉54发明名称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包括所述地下车站的主体结构以及位于所述主体结构外围的围护结构,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施作所述围护结构以及主体。
2、结构时在两者之间设置预留空间;在所述主体结构与所述出入口通道连接处,向外延伸设置预浇筑通道;凿除所述预浇筑通道接头处的围护结构,施作所述出入口通道,使所述出入口通道的接头与所述预浇筑通道的接头相接通。本发明的优点是,施工步骤简便快速,通过在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预留间隙以使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的接头处顺利设置止水带,防止渗漏水现象的发生;且预浇筑通道的接头通过使用特殊的“凹”型构造以避免凿除围护结构时对止水带造成损伤。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696446ACN10369。
3、6446A1/1页21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包括所述地下车站的主体结构以及位于所述主体结构外围的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在施作所述围护结构以及主体结构时在两者之间设置预留空间;在所述主体结构与所述出入口通道连接处,向外延伸设置预浇筑通道;凿除所述预浇筑通道接头处的围护结构,施作所述出入口通道,使所述出入口通道的接头与所述预浇筑通道的接头相接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浇筑通道与所述主体结构为一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
4、于所述预浇筑通道的端部接头处预埋有止水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浇筑通道的接头整体截面呈“凹”形构造,所述止水带预埋于所述接头的内凹接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浇筑通道的接头与所述出入口通道的接头的相接面之间,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胶。权利要求书CN103696446A1/3页3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地下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近年来,轨道交通在全国兴。
5、建不断增多,以上海为例,2010年世博会前已建成通车11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超过400公里,到2020年上海将建成97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0003目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大多采用明挖方法,在施作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时,两者多为紧密相贴的构造形式,地下车站的主体结构与出入口通道(人行通道)之间的施工缝紧贴围护结构,同时为解决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之间的沉降差,多采取在两者之间设置二道变形缝的结构。上述结构所存在的缺陷是,无法在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的接头处设置预埋式止水带,较易造成该处渗漏水现象,且二道变形缝施工方法复杂,增加了防水构造的成本。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根。
6、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通过在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设置预留空间,以使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的接头处可以设置预埋式止水带,并通过采用“凹”形构造的接头以避免凿除围护结构时对止水带造成的损伤。0005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包括所述地下车站的主体结构以及位于所述主体结构外围的围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在施作所述围护结构以及主体结构时在两者之间设置预留空间;在所述主体结构与所述出入口通道连接处,向外延伸设置预浇筑通道;凿除所述预浇筑通道接头处的围护结构,施。
7、作所述出入口通道,使所述出入口通道的接头与所述预浇筑通道的接头相接通。0006所述预浇筑通道与所述主体结构为一体结构。0007所述预浇筑通道的端部接头处预埋有止水带。0008所述预浇筑通道的接头整体截面呈“凹”形构造,所述止水带预埋于所述接头的内凹接头内。0009所述预浇筑通道的接头与所述出入口通道的接头的相接面之间,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胶。0010本发明的优点是,施工步骤简便快速,通过在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预留间隙以使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的接头处顺利设置止水带,防止渗漏水现象的发生;且预浇筑通道的接头通过使用特殊的“凹”形构造以避免凿除围护结构时对止水带造成损伤。说明书CN103696446。
8、A2/3页4附图说明0011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发明图2中的AA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12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6,图中标记121分别为主体结构1、预留空间2、围护结构3、出入口通道4、预浇筑通道5、素混凝土6、接头7、内凹接头71、外凸接头72、接头8、遇水膨胀止水胶9、止水带10、施工缝11、变形缝12、混凝土垫层1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4、隔离层15、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
9、料16、高分子防水卷材17、找平层18、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9、高分子防水卷材20、混凝土垫层21。0013实施例目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的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多采用紧密相贴的构造形式,然而此类构造无法在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亦可称为人行通道)的接头处设置预埋式止水带,容易造成渗漏水现象。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通过在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之间施作特殊构造形式的接头以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0014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处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如图1所示,轨道交通地下车站采用明挖法进行施工,先后施作围护结构3以及位。
10、于围护结构3内侧的地下车站主体结构1,需要说明的是,在主体结构1与围护结构3之间设置一定大小的预留空间2,即在主体结构1需要与出入口通道4相对接的一侧预留一定大小的预留空间2;如图4所示,地下车站主体结构1的顶板上方,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单组份聚氨酯防水涂料16、隔离层15以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4,以避免地下车站顶板出现渗漏水现象;如图5所示,地下车站主体结构1的侧板与围护结构3之间,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高分子防水卷材17(P类)和找平层18,以避免地下车站的侧板出现渗漏水现象;如图6所示,地下车站主体结构1的底板下方,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9、高分子防水卷材20以及混凝土垫层21,。
11、以避免地下车站的底板下方出现渗漏水现象,并提供坚实的基础;(2)如图1、2、3所示,当地下车站主体结构1的下半部分施工至出入口通道4的设计高度后,暂停主体结构1的施工,在其与围护结构3之间的预留空间2中填充素混凝土6直至出入口通道4的设计高度,以便之后的预浇筑通道5和出入口通道4的施工;待素混凝土6养护完毕之后,继续主体结构1上半部分的施工,在主体结构1的一侧浇筑向外延伸一定长度的预浇筑通道5,其与主体结构1为一体结构,该预浇筑通道5位于出入口通道4的设计高度处,向外延伸的长度不大于预留空间2的长度,也就是说预浇筑通道5位于主体结构说明书CN103696446A3/3页51与围护结构3之间;预。
12、浇筑通道5用于同之后施作的出入口通道4相接,因此两者的尺寸是相适配的;此外,预浇筑通道5的端部接头7的截面呈“凹”形构造,如图2中所示,接头7具体是由外凸接头72和位于外凸接头72内侧的内凹接头71构成的,以便设置止水带10的施工缝11作业面与围护结构3间隔一定距离,在内凹接头71中预埋有止水带10的左半部分;(3)如图1、2、3所示,之后凿除该处的围护结构3,由于止水带10位于外凸接头72的内侧,受到外凸接头72的保护,因此可避免在凿除围护结构3时对止水带10造成损伤;(4)在凿除该处围护结构3之后,进行出入口通道4的施工,首先在该处地基上浇筑一层混凝土垫层13以提供坚实的基础,之后在混凝土。
13、垫层13上搭设出入口通道4的模板,将止水带10的剩余外露部分预埋入出入口通道4的模板内,同时在模板内的止水带10的内侧预置遇水膨胀止水胶9,遇水膨胀止水胶9在遇水时可发生膨胀充填间隙以防止水进一步向内渗漏,其后进行出入口通道4的浇筑,使其接头8与预浇筑通道5的接头以施工缝11的形式相接;为解决地下车站主体结构1与出入口通道4之间的沉降差,在施工缝11的后侧还施作有一变形缝12,由于变形缝的施工属于本领域内常见技术,故在此不予赘述。0015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施工步骤简便快速,通过在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预留间隙以使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的接头处顺利设置止水带,防止渗漏水现象的发生;由于止水带受到突出的混凝土结构体(即外凸接头)的保护,凿除围护结构的施工步骤不会损伤止水带本体,最终保证了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接头施工缝的防水功效。0016需要说明的是,本施工方法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出入口通道之间的接头施工,也可适用于其它明挖法的地下建筑主体结构与其出入口通道(人行通道、逃生通道等)之间的接头施工。说明书CN103696446A1/4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3696446A2/4页7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3696446A3/4页8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3696446A4/4页9图6说明书附图CN10369644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