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84431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9.14 CN 102184431 A *CN102184431A* (21)申请号 201110107002.7 (22)申请日 2011.04.27 G06K 17/00(2006.01) (71)申请人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 司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 产业园南区 T2-B 栋 3 层 (72)发明人 何方勇 陈良师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 务所 44248 代理人 胡吉科 (54) 发明名称 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及 装置 (57) 。
2、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 扰的消除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由所述收发隔离 模块的第二端口取得射频信号, 并通过该信号得 到自干扰信号的估算值 ; 并依据所述估算值得到 控制第一放大器增益的增压控制信号 ; 由所述收 发隔离模块的第三端口取得自干扰载波信号, 并 送到增益可控的所述第一放大器中放大, 得到估 算的自干扰信号 ; 将所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与所 述收发隔离模块输出的包含自干扰信号的接收信 号相减, 得到消除自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 本发明 还涉及一种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 装置。实施本发明的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 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
3、: 能够 实时地、 有效地消除自干扰信号。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8 页 CN 102184435 A1/2 页 2 1. 一种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 所述读写器包括用于隔离所述读写 器发送及接收的射频信号的收发隔离模块, 所述收发隔离模块包括与所述读写器射频接口 连接的第二端口和与所述读写器接收单元连接的第三端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 A) 由所述收发隔离模块的第二端口取得射频信号, 并通过该信号得到自干扰信号的估 算值 ; 并依据所述估算值得到控制第。
4、一放大器增益的增压控制信号 ; B) 由所述收发隔离模块的第三端口取得自干扰载波信号, 并送到增益可控的所述第一 放大器中放大, 得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 C) 将所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与所述收发隔离模块输出的包含自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 相减, 得到消除自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步骤 A) 中进一步包括 : A1) 耦合取得所述收发隔离模块的第二端口上的射频信号 ; A2) 对所述耦合得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驻波检测, 得到其驻波比 ; A3) 通过查找表方式得到所述驻波比值对应的增益控制信号, 并输出。 3. 根据。
5、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步骤 B)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 B1) 耦合取得所述收发隔离模块的第三端口上的射频信号 ; B2) 通过前置放大、 滤波、 相位比较和增益可控的放大得到所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 述步骤 B2) 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 B21) 通过前置放大、 滤波和增益可控的放大得到所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 B22) 比较所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和所述耦合取得所述收发隔离模块的第三端口上的 射频信号的相位 ; B23) 将上一步骤中的比较结果作。
6、为移相器的控制信号, 使所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移相 并输出。 5. 一种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装置, 所述读写器包括用于隔离所述读写 器发送及接收的射频信号的收发隔离模块, 所述收发隔离模块包括与所述读写器射频接口 连接的第二端口和与所述读写器接收单元连接的第三端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 用于取得所述第三端口射频信号并对其处理后输出的后向处理模块、 用于放大所述后向处 理模块输出信号的第一放大器、 用于取得所述第二端口射频信号并产生控制所述第一放大 器增益的信号的前向处理模块以及处理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出信号和所述第三端口输出射 频信号并得到消除自干扰后的接收信号的自干扰消除模块。
7、。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前向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耦合取得所述第二端口的射频信号的第一耦合单元、 用于对所述 第一耦合单元输出进行驻波检测的驻波测量单元以及用于将所述驻波检测单元输出通过 查找表转换为所述第一放大器增益控制电压的增益控制单元 ; 所述各单元依次串接。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后向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耦合所述第三端口射频信号的第二耦合单元、 将所述第二耦合单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84431 A CN 102184435 A2/2 页 3 元输。
8、出信号进行幅度调节的幅度调节单元和使得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出的所述估算的自干 扰信号相位与所述第三端口输出射频信号相位相同的相位调节单元。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幅度调节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耦合单元依次连接的前置放大器和带通滤波器, 所述相位 调节单元包括连接在所述带通滤波器和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入端之间的锁相环相位跟踪单 元。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幅度调节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耦合单元连接的前置放大器, 所述相位调节单元包括依次 连接在所述前置放大器输出和所述第一放大器。
9、输入端之间的分频单元、 晶体滤波单元和锁 相环相位跟踪单元。 10.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幅度调节单元包括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和第一放大器之间的第一滤波单元 和前置放大单元 ; 所述相位调节单元包括第一零度功率分配器、 第二零度功率分配器、 第二 滤波单元、 相位比较单元和移相单元, 所述第一零度功率分配器串接在所述第三端口, 将输 出到所述自干扰消除模块的射频信号分出一路传送到所述第二滤波单元 ; 所述第二滤波单 元输出与所述相位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 所述相位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与所述第二 零度功率分配器的分支端连接,。
10、 所述第二零度功率分配器将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出信号传送 到所述移相单元输入端 ; 所述相位比较单元输出控制信号到所述移相单元的控制端 ; 所述 移相单元的输出连接到所述自干扰消除模块。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84431 A CN 102184435 A1/7 页 4 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领域, 更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 的消除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无源射频识别 (RFID) 系统是目前 RFID 技术应用的主流, 在超高频及微波波段, 无 源 RFID 技术主要基于电磁波反向散射原理。相。
11、对于有源 RFID 系统, 无源电子标签自身不 提供能量, 标签工作的能量来自于读写器发射过来的电磁波 ; 因此, 电子标签设计的复杂性 和难度都相应地降低了不少, 电子标签采用集成芯片和标签天线就可以完成设计工作。对 于读写器来讲, 有源 RFID 系统中使用的读写器可以采用 “时分” 或者 “频分” 的通信方式 ; 无 源 RFID 系统中使用的读写器则采用了收发同时、 同频的通信方式。所以, 对于无源 RFID 系 统来讲, 读写器发射通路和接收通路的隔离度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 无源 RFID 系统收发隔离的实现主要采用环行器或定向耦合器 (也称为 “收发隔离模块”。
12、 ) , 如图 1 所示。在所有端口匹配的情况下,“收发隔离模块” 的隔离度在 2030dB, 以至于发 射通路泄漏到接收通路的功率 (即 “自干扰” 信号功率) 远远大于电子标签反射回来的信号 功率。这使得整个无源 RFID 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就相当低, 从而使得电子标签的读写距离较 短。在输出端口驻波比变化小或者读取距离要求不远的场合下, 这种基本的无源 RFID 系统 还能够满足要求 ; 但是, 在一些输出端口驻波比变化明显或者读取距离要求较远的场合下, 则不能满足要求。 为此, 在现有技术中也有采取消除发射自干扰的方式来提高隔离度, 典型 的方法如图 2 所示,“移相衰减模块” 接收来自。
13、信号发射单元的信号, 进行移相和衰减处理, 从而得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信号消除处理模块” 接收来自 “收发隔离模块” 的接收信号 以及 “移相衰减模块” 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并在 “信号消除处理模块” 中将自干扰消除。但 是,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 估算的自干扰信号是通过对发射信号进行移相衰减处理后获得的, 在标签高速运动或发射端口驻波比快速变化的场合中, 可能不能够实时地、 有效地消除自 干扰信号。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能够实时地、 有效地消除 自干扰信号的缺陷, 提供一种能够更加实时地、 有效地消除自干扰信号的无源射频识别读 写器中自干扰。
14、的消除方法及装置。 0004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构造一种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 干扰的消除方法, 所述读写器包括用于隔离所述读写器发送及接收的射频信号的收发隔离 模块, 所述收发隔离模块包括与所述读写器射频接口连接的第二端口和与所述读写器接收 单元连接的第三端口,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A) 由所述收发隔离模块的第二端口取得射频信号, 并通过该信号得到自干扰信号的估 算值 ; 并依据所述估算值得到控制第一放大器增益的增压控制信号 ; 说 明 书 CN 102184431 A CN 102184435 A2/7 页 5 B) 由所述收发隔离模块的第三端口取得自干扰载。
15、波信号, 并送到增益可控的所述第一 放大器中放大, 得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 C) 将所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与所述收发隔离模块输出的包含自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 相减, 得到消除自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 0005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 所述步骤 A) 中进一步包括 : A1) 耦合取得所述收发隔离模块的第二端口上的射频信号 ; A2) 对所述耦合得到的射频信号进行驻波检测, 得到其驻波比 ; A3) 通过查找表方式得到所述驻波比值对应的增益控制信号, 并输出。 0006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 所述步骤 B) 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 B1) 耦合取得所述收发隔离模块的第三端口上的射频信号 ; B2)。
16、 通过前置放大、 滤波、 相位比较和增益可控的放大得到所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0007 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中, 所述步骤 B2) 中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 B21) 通过前置放大、 滤波和增益可控的放大得到所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 B22) 比较所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和所述耦合取得所述收发隔离模块的第三端口上的 射频信号的相位 ; B23) 将上一步骤中的比较结果作为移相器的控制信号, 使所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移相 并输出。 0008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装置, 所述读写器包括用 于隔离所述读写器发送及接收的射频信号的收发隔离模块, 所述收发隔离模块包括与所述 读写器射。
17、频接口连接的第二端口和与所述读写器接收单元连接的第三端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取得所述第三端口射频信号并对其处理后输出的后向处理模块、 用于 放大所述后向处理模块输出信号的第一放大器、 用于取得所述第二端口射频信号并产生控 制所述第一放大器增益的信号的前向处理模块以及处理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出信号和所述 第三端口输出射频信号并得到消除自干扰后的接收信号的自干扰消除模块。 0009 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 所述前向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耦合取得所述第二端口的射 频信号的第一耦合单元、 用于对所述第一耦合单元输出进行驻波检测的驻波测量单元以及 用于将所述驻波检测单元输出通过查找表转换为所述第一。
18、放大器增益控制电压的增益控 制单元 ; 所述各单元依次串接。 0010 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 所述后向处理模块包括用于耦合所述第三端口射频信号 的第二耦合单元、 将所述第二耦合单元输出信号进行幅度调节的幅度调节单元和使得所述 第一放大器输出的所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相位与所述第三端口输出射频信号相位相同的 相位调节单元。 0011 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 所述幅度调节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耦合单元依次连接的 前置放大器和带通滤波器, 所述相位调节单元包括连接在所述带通滤波器和所述第一放大 器输入端之间的锁相环相位跟踪单元。 0012 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 所述幅度调节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二耦合单元连接。
19、的前置 放大器, 所述相位调节单元包括依次连接在所述前置放大器输出和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入端 之间的分频单元、 晶体滤波单元和锁相环相位跟踪单元。 0013 在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中, 所述幅度调节单元包括依次连接在所述第二耦合单元和 说 明 书 CN 102184431 A CN 102184435 A3/7 页 6 第一放大器之间的第一滤波单元和前置放大单元 ; 所述相位调节单元包括第一零度功率分 配器、 第二零度功率分配器、 第二滤波单元、 相位比较单元和移相单元, 所述第一零度功率 分配器串接在所述第三端口, 将输出到所述自干扰消除模块的射频信号分出一路传送到所 述第二滤波单元 ; 所述第二滤。
20、波单元输出与所述相位比较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 ; 所述相位 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与所述第二零度功率分配器的分支端连接, 所述第二零度功率分配 器将所述第一放大器输出信号传送到所述移相单元输入端 ; 所述相位比较单元输出控制信 号到所述移相单元的控制端 ; 所述移相单元的输出连接到所述自干扰消除模块。 0014 实施本发明的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 具有以下有益效 果 : 由于直接在收发隔离模块的第二端口 (即发射端口) 取得信号并测量其驻波比, 并依据 该得到的驻波比来控制估算的自干扰信号的大小 ; 同时通过收发隔离模块的第三端口来取 得上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的相位。因此, 即。
21、使在标签高速运动或发射端口驻波比快速变化 的情况下, 也能够实时地、 有效地消除自干扰信号。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是现有技术中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收发隔离模块结构示意图 ; 图 2 是现有技术中采取的消除自干扰信号技术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 图 3 是本发明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第一实施例中方法流 程图 ; 图 4 是所述第一实施例中装置结构框图 ; 图 5 是所述第一实施例中装置更进一步的结构框图 ; 图 6 是所述第一实施例中装置中各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 图 7 是本发明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第二实施例中装置中 各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 图 8 。
22、是本发明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第二实施例中装置中 各单元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17 如图 3 所示, 在本发明本发明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第 一实施例中方法流程如下 : 步骤 S11 取得收发隔离模块第二端口射频信号 : 在本步骤中, 由无源 RFID 读写器中的 收发隔离模块模块的第二端口, 也就是与该读写器射频接口连接的端口取得该端口上输出 的射频信号。这个射频信号实际上就是该读写器通过射频接口输送到天线上的信号, 也就 是射频输出信号。在第一实施例中, 采用耦合的方式取得上述射频信号。
23、。 0018 步骤 S12 检测该信号的驻波比 : 在本步骤中, 对上述步骤中得到的射频信号进行 驻波检测, 具体来讲, 就是测量该信号的驻波比, 得到一个驻波比值。 0019 步骤 S13 依据该驻波比得到增益控制信号 : 在本步骤中, 依据上述得到的驻波比 值, 得到该驻波比值相应的增益控制信号。在第一实施例, 上述增益控制信号是一个电压 值, 也就是说, 不同的驻波比值对应于不同的电压值, 驻波比值不同, 输出的电压值就不同。 说 明 书 CN 102184431 A CN 102184435 A4/7 页 7 当然, 驻波比值与输出的增益控制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事先就设定并存储好的, 。
24、在第一 实施例中, 通过查找表的方式, 得到与驻波比值相对应的增益控制信号值并输出。 上述步骤 S11-S13 形成一个取得并输出增益控制信号的完整步骤, 该步骤是不断重复的, 便于随时取 得当前的增益控制信号值 ; 同时, 下面的步骤S21-S23基本上是在与上述步骤S11-S13同时 进行的, 也是不断重复的。正因为如此, 在步骤 S24 中才能使用同一时刻的增益控制信号控 制放大器放大该时刻的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进而可以有效地消除自干扰。 而步骤S24和S25 也是随上述步骤的不断重复而重复的, 从而使得整个读写器工作过程中均能够消除自干扰 信号。 0020 步骤 S21 取得收发隔离模。
25、块第三端口射频信号 : 在本步骤中, 取得上述收发隔离 模块第三端口的射频信号, 该收发隔离模块的第三端口的也就是与读写器接收单元连接的 端口, 该端口上的射频信号就是收发隔离模块输出到接收单元的接收信号。在第一实施例 中, 通过耦合的方式得到该端口上的射频信号。 0021 步骤 S22 对该信号进行幅度预处理 : 在本步骤中, 由于耦合的信号的幅度不一定 适合于后面将要对其进行的处理, 同时, 由信号处理的角度来看, 适当的幅度对于信号处理 而言较为有利。 因此, 在本步骤中, 对耦合得到的射频信号进行幅度预处理, 通常包括放大、 滤波等等。 0022 步骤 S23 使该信号与第三端口输出信。
26、号同相 : 在本步骤中, 将上述步骤中经过幅 度预处理的射频信号 (即接收信号耦合而得) 进行相位上的处理, 使得其与收发隔离模块输 出的接收信号的相位相同, 便于后一步的处理。 在第一实施例中, 该相位上的处理包括采用 锁相环进行相位跟踪等等。 0023 步骤 S24 在增益控制信号的控制下放大上述已同相信号 : 在本步骤中, 将上述已 经经过相位处理而与输出信号同相的信号放大, 其放大器的增益由上述步骤 S13 中得到的 增益控制信号来控制, 这使得经过放大的信号就是按照当前参数 (发射信号的驻波比、 接收 信号的相位) 得到的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该信号极为接近真实的自干扰信号。 0024。
27、 步骤 S25 运算第三端口输出信号和上述已放大信号 : 将上述收发隔离模块第三 端口输出的接收信号与上述步骤中得到的估算的自干扰信号运算, 得到消除掉或基本消除 掉自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 并将该接收信号输送到该读写器的接收单元处理。由于已经消 除掉自干扰信号, 所以, 接收单元要求的接收信号的强度大为减少, 读写器可以进行较远距 离的读写。 0025 在第一实施例中, 还揭示了一种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装置, 如图 4 所示, 所述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装置包括前向检测模块 2 和后向相位跟踪 及干扰消除模块3, 该前向检测模块2与收发隔离模块1的第二端口 (即发射信号输。
28、出端口) 取得射频信号, 并由取得的射频信号的驻波比得到一个控制电压输出到上述后向相位跟踪 及干扰消除模块 3, 控制其中得到输出估算的自干扰信号的信号幅度。同时, 后向相位跟踪 及干扰消除模块 3 有上述收发隔离模块 1 的第三端口 (即接收信号输出端口) 取得射频信 号, 在调整取得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之后, 与收发隔离模块 1 的第三端口 (即接收信号输出端 口) 输出的接收信号运算, 得到消除自干扰信号的接收信号, 并输出到读写器的接收单元。 更具体地讲, 如图5所示, 上述后向相位跟踪及干扰消除模块3进一步包括自干扰消除模块 31、 第一放大器 32 以及后向处理模块 33, 其中, 后。
29、向处理模块 33 用于取得上述收发隔离模 说 明 书 CN 102184431 A CN 102184435 A5/7 页 8 块 1 第三端口射频信号并对其处理后输出到第一放大器 32 的信号输入端 ; 第一放大器 32 用于放大上述后向处理模块33输出的信号 ; 上述前向检测模块2输出的增益控制信号输出 到第一放大器 32 的增益控制端, 控制第一放大器 32 的增益, 以调节第一放大器 32 输出的 信号幅度 ; 自干扰消除模块31用于取得上述收发隔离模块1的第三端口输出射频信号以及 上述第一放大器 32 输出的估算的自干扰信号并运行, 得到消除自干扰后的接收信号传送 到读写器的接收单元。
30、。就第一实施例而言, 上述运算就是将上述两个同相的信号相减。 0026 在第一实施例中, 如图 6 所示, 前向处理模块 2 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耦合单元 21、 驻波检测单元 22 以及增益控制单元 23 ; 其中第一耦合单元 21 用于耦合取得上述收发隔离 模块 1 的第二端口的射频信号 ; 驻波检测单元 22 用于对上述第一耦合单元 21 输出的射频 信号 (在某种程度上, 代表了该读写器发送射频信号) 进行驻波检测, 得到其驻波比值 ; 增益 控制单元23用于将上述驻波检测单元22得到的驻波比值输出通过查找表转换为控制第一 放大器32增益的增益控制电压。 而上述后向处理模块33包括第二耦。
31、合单元331、 前置放大 单元 332、 带通滤波单元 333 以及锁相环相位跟踪单元 334, 其中, 上述第二耦合单元 331 有 收发隔离模块 1 的第三端口上耦合信号并输出到前置放大单元 332, 而前置放大单元 332、 带通滤波单元333以及锁相环相位跟踪单元334依次连接并将处理后的信号输送到第一放 大器 32 的输入端。上述后向处理模块 33 可以将上述各单元按照其功能划分, 第二耦合单 元 331 为取得信号单元, 而上述前置放大单元 332 和带通滤波单元 333 用于对上述第二耦 合单元331输出信号进行幅度调节 ; 所以, 前置放大单元332和带通滤波单元333也可以称。
32、 为幅度调节单元 ; 而锁相环相位跟踪单元334用于使得第一放大器32输出的所述估算的自 干扰信号相位与收发隔离单元 1 的第三端口输出射频信号相位相同, 因此可以将锁相环相 位跟踪单元 334 视为相位调节单元。在第一实施例中, 上述相位调节单元连接在带通滤波 器 333 和第一放大器 32 输入端之间的。 0027 在第一实施例中, 其信号流程如下 : 收发隔离模块 1 的第二端口的信号通过第一 耦合单元 21 进入驻波检测单元 22, 驻波检测单元 22 将检测结果传送给增益控制单元 23, 增益控制单元 23 输出增益控制信号, 控制第一放大器 32 的增益大小。 0028 收发隔离模。
33、块1的第三端口的信号通过第二耦合单元331进入前置放大单元332, 前置放大单元 332 的输出信号发送到滤波单元 333 进行滤波处理后得到自干扰载波信号, 滤波单元 333 再将信号传送到由锁相环实现的相位跟踪单元 334, 获得自干扰信号的相位 跟踪信号, 传送到第一放大器 2 的控制端 ; 第一放大器 2 在增益控制单元 23 的输出信号的 控制下, 对来自锁相环单元的信号进行放大, 得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0029 自干扰消除单元331接收来自收发隔离模块1的第三端口的接收信号以及来自第 一放大器 32 的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从而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消除。 0030 在第一实施例。
34、中, 前向检测模块2可采用驻波检测芯片加上MCU的模式来实现, 通 过软件拟合实现收发隔离模块 1 上第二端口的驻波比值计算, 通过 “查找表” 方式来实现自 干扰信号功率的计算, 最后根据这两个计算值来第一放大器 32 的增益。相位调节单元可采 用具有锁相环的双环相位跟踪结构来实现, 带通滤波单元 333 实现耦合载波信号的预滤波 处理。自干扰消除单元可采用 180 度混合电路实现。 0031 本发明还包括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如 图 7 所示, 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装置包括第一耦合单 说 明 书 CN 102184431 A 。
35、CN 102184435 A6/7 页 9 元、 驻波检测单元、 增益控制单元、 第二耦合单元、 前置放大单元、 分频单元、 晶体滤波单元、 锁相环相位跟踪单元、 第一放大器以及自干扰消除单元。 0032 在图 7 中, 该装置的信号流程为 : 收发隔离模块的第二端口的信号通过第一耦合 单元进入驻波检测单元, 驻波检测单元将检测结果传送给增益控制单元, 增益控制单元输 出增益控制信号, 控制第一放大器的增益大小 ; 收发隔离模块第三端口的信号通过第二耦 合单元进入前置放大单元, 前置放大单元的输出信号发送到分频单元、 完成分频后的信号 经过晶体滤波单元进行窄带滤波处理后得到自干扰载波信号的参考。
36、信号, 晶体滤波单元再 将信号传送到由锁相环实现的相位跟踪单元, 获得自干扰信号的相位跟踪信号, 传送到低 噪放大模块 ; 低噪放大模块在增益控制单元输出信号的控制下, 对来自锁相环单元的信号 进行放大, 得到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 自干扰消除单元接收来自收发隔离模块第三端口的接 收信号以及来自第一放大器的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从而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消除。 0033 在第二实施例中, 前向检测模块可采用驻波检测芯片加 MCU 的模式来实现, 通过 软件拟合实现收发隔离模块第二端口的驻波比值计算, 通过 “查找表” 方式来实现自干扰信 号功率的计算, 最后根据这两个计算值来控制低噪放的增益。相。
37、位调节单元可采用锁相环 的双环相位跟踪结构来实现, 晶体滤波单元实现耦合载波信号的精确滤波处理。自干扰消 除单元可采用 180 度混合电路实现。 0034 基本上来讲, 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其后向相位跟踪及干扰 消除模块中的相位调节单元的结构不同。 0035 本发明还包括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方法及装置的第三实施例。 如 图 8 所示, 在第三实施例中的无源射频识别读写器中自干扰的消除装置包括第一耦合单 元、 驻波检测单元、 增益控制单元、 第二耦合单元、 第一滤波单元、 第二滤波单元、 前置放大 单元、 相位比较单元、 第一零度功分单元、 第二零度功分单元、 移相。
38、单元、 第一放大器以及自 干扰消除单元。 0036 在图 8 中, 上述装置信号流向为 : 收发隔离模块第二端口的信号通过第一耦合单 元进入驻波检测单元, 驻波检测单元将检测结果传送给增益控制单元, 增益控制单元输出 增益控制信号, 控制第一放大器的增益大小 ; 收发隔离模块第三端口的信号通过第二耦合 单元进入第一滤波单元, 经第一滤波单元滤波后的信号再经过前置放大单元进行预放大处 理 ; 接着, 第一放大器在增益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经过预放大处理后的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两个零度功分器 (第一零度功分器和第二零度功分器) 分别将接收的信号和经过低噪放产 生的估算信号送入相位比较单元, 通过比较得。
39、到的控制信号控制移相单元, 使估算的自干 扰信号和实际的自干扰信号相位趋于一致 ; 自干扰消除单元接收来自收发隔离模块第三端 口的接收信号以及来自第一放大器的估算的自干扰信号, 从而将接收信号中的自干扰信号 消除。 其中, 第一零度功率分配器串接在收发各隔离模块的第三端口, 将输出到自干扰消除 模块的射频信号分出一路传送到第二滤波单元 ; 第二滤波单元输出与相位比较器的一个输 入端连接 ; 相位比较器的另一个输入端与第二零度功率分配器的分支端连接, 第二零度功 率分配器将第一放大器输出信号传送到所述移相单元输入端 ; 相位比较单元输出控制信号 到所述移相单元的控制端 ; 移相单元的输出连接到所。
40、述自干扰消除模块。 0037 基本上来讲, 第三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其后向相位跟踪及干扰 消除模块中的相位调节单元的结构不同, 除此之外, 就是第一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所实行 说 明 书 CN 102184431 A CN 102184435 A7/7 页 10 的方法均是相同的。 0038 在第三实施例中, 驻波检测部分可采用驻波检测芯片加上 MCU 的模式来实现, 通 过软件拟合实现收发隔离模块第二端口的驻波比值计算, 通过 “查找表” 方式来实现自干扰 信号功率的计算, 最后根据这两个计算值来控制低噪放的增益。相位跟踪单元可主要采用 相位比较器和数控移相器来实现。自干扰消除单。
41、元可采用 180 度混合电路实现。 0039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因此, 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 明 书 CN 102184431 A CN 102184435 A1/8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84431 A CN 102184435 A2/8 页 12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84431 A。
42、 CN 102184435 A3/8 页 13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84431 A CN 102184435 A4/8 页 14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84431 A CN 102184435 A5/8 页 15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84431 A CN 102184435 A6/8 页 16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84431 A CN 102184435 A7/8 页 17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84431 A CN 102184435 A8/8 页 18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84431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