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47107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8.10 CN 102147107 A *CN102147107A* (21)申请号 201110101887.X (22)申请日 2011.04.22 F23C 10/00(2006.01) F23C 10/18(2006.01) (71)申请人 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51076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经济开发区 东区宏明路迪森工业园 (72)发明人 常厚春 马革 张湘波 谭勇光 张开辉 陈燕芳 许浩达 (54) 发明名称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
2、其管子组件的上端具的上集箱与锅壳通过引出管 连通, 管子组件的下端具有的下集箱与锅壳通过 下降管连通, 管子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支撑 板, 两块左右相对的支撑板之间的空间作为烟气 通道。 本发明能够将管子隔离在烟气通道之外, 避 免了管子的弯头不受烟气中的颗粒冲刷而受到磨 损。 “之” 字形的管子, 使管子受热后将水汽化成 蒸汽, 并沿着 “之” 字形管子上升, 能有效分离蒸汽 和水流, 且水蒸气和水流在经弯头段时, 不会产生 气泡, 也不会引起汽水共振。 管子的受热面积最大 化, 在满足热力计算受热面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 增大各管子之间的间距, 可以改善积灰、 搭桥等问 题, 增大管子的吸热。
3、效率。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CN 102147109 A1/1 页 2 1. 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包括锅壳和管子组件, 管子组件的上端具的上集箱与 锅壳通过引出管连通, 管子组件的下端具有的下集箱与锅壳通过下降管连通,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管子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支撑板, 两块左右相对的支撑板之间的空间作为烟气通 道。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开设有若 干通孔, 管子穿置于通孔中。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物质。
4、循环流化床锅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由多块支 撑片拼接而成, 每块支撑片的两侧开设有半圆缺口, 所述相邻的两块支撑片的半圆缺口对 接成通孔, 管子穿置于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子为由其弯 头处在 1 至 89 度之内的任一角度的夹角形成之字形曲折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位于管子 弯头段之处。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位于管子 直段之处。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的弯。
5、头支撑 板和 / 或直段支撑板之间连接隔板。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支 架总成中。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子组件的顶部 的每根管子外表面放置防尘罩。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47107 A CN 102147109 A1/2 页 3 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锅炉领域, 具体是涉及一种利用生物质烟气加热锅炉中的水之后成为 蒸汽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现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由于本身属于低压力设备, 其内部不带发电机组。
6、, 因而没有过热器。 但是, 为了节省能源, 往往为了增加受热面积而设计了生物质循环流化床 锅炉。 现有技术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其内部的换热组件主要由蛇形管组成, 其弯头部 分直接与生物质烟气接触。 由于生物质烟气中含有颗粒, 且弯头是最脆弱的部位, 颗粒会对 弯头部位进行冲刷, 磨损弯头, 使蛇形管提前报废。一方面, 蛇形管的直段部分是水平设置 的, 造成蒸汽滞留在管内形成气泡, 使蒸汽憋压而在管子内引起汽水共振, 影响运行安全。 另外, 如果采用水平蛇形管布置, 容易导致出现管子积灰、 搭桥问题, 使受热面积小, 日久会 影响受热管子的吸热效率, 管子内弯头处的蒸汽流动不通畅。 发明。
7、内容 0003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磨损的安全性高、 受热面积大、 吸热效率高且可防止管子积灰和搭桥问题的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0004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包括锅 壳和管子组件, 管子组件的上端具的上集箱与锅壳通过引出管连通, 管子组件的下端具有 的下集箱与锅壳通过下降管连通, 所述管子组件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支撑板, 两块左右相 对的支撑板之间的空间作为烟气通道。 0005 进一步地,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开设有若干通孔, 管子穿置于通孔中。 0006 所述支撑板由多块支撑片拼接而成, 每块支撑片的两侧开设。
8、有半圆缺口, 所述相 邻的两块支撑片的半圆缺口对接成通孔, 管子穿置于通孔中。 0007 所述管子为由其弯头处在1至89度之内的任一角度的夹角形成之字形曲折结构。 0008 所述支撑板位于管子弯头段之处或管子直段之处。 0009 所述相邻的弯头支撑板和 / 或直段支撑板之间连接隔板。 0010 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支架总成中。 0011 所述管子组件的顶部的每根管子外表面放置防尘罩。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使用支撑板, 一方面作为烟气通道, 一方面将管子隔离在烟气通 道之外, 避免了管子的弯头不受烟气中的颗粒冲刷而受到磨损。 0013 循环流化床内部的管子组件设计为 “之” 字形, 使管子受。
9、热后将水汽化成蒸汽, 蒸 汽沿着 “之” 字形管子上升过程中, 能有效分离蒸汽和水流, 且水蒸汽和水流在经弯头段时, 不会产生气泡, 也不会由于蒸汽的憋压而在管子内引起汽水共振, 蒸汽顺畅上升到上集箱, 被引到锅壳内, 运行安全可靠。 0014 “之” 字形的管子组件, 有利于增大管子的受热面积最大化, 因此在满足热力计算 说 明 书 CN 102147107 A CN 102147109 A2/2 页 4 受热面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增大各管子之间的间距, 可以改善积灰、 搭桥等问题, 增大管子 的吸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发明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 。
10、2 为图 1 的 A-A 向局部剖视图, 用于显示支撑板的结构。 0017 下面, 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进行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如图1所示, 本发明是一种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 它由锅壳11、 引出管9、 下降管 10、 支架总成 7、 管子组件、 支撑板 2、 隔板 5、 防尘罩 3、 上集箱 4 和下集箱 6 组成。支架总成 安装管子组件。管子组件是由若干根呈 “之” 字形管子 7 叠加组成的。管子的弯头处的夹 角在 1 到 89 度之间, 根据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 管子组件的最内层管子弯头的夹角可取 5 度、 10 度、 15 度、 20 度或 25 度等。。
11、这种弯头处具有一定夹角的管子, 使与之普通的管子 ( 每 根管子都是水平的 ) 对比, 管子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有利于蒸汽和水流的流动, 一定夹角 的管子也有利于工艺制造。管子组件通过支撑板 2 固定, 支撑板 2 上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管 子穿设于通孔中。为了节省材料, 支撑板 2 由若干块支撑片 8 焊接后拼接而成 ( 如图 2), 支撑片8的两边开设有半圆缺口, 将每两块支撑片8的半圆缺口对接后, 便成为一个完整的 通孔。 相比整体成型的整块支撑板而言, 单块支撑板由小块的支撑片拼接后, 更方便支撑板 与管子的装配, 减轻工艺难度。整块的支撑板 2 布置在管子组件的两端, 它们之间的空。
12、间形 成了烟气通道。如果单块支撑板是由支撑片 8 构成的, 则支撑板还需连接普通的隔板, 单块 支撑板才能与隔板装配成整块的支撑板从而形成烟气通道。支撑板的设置, 除了形成烟气 通道外, 还起到保护管子弯头的免受烟气中的颗粒冲刷的作用。管子组件上端的管子出口 聚集在一起并与上集箱连通, 管子组件下端的管子进口聚集在一起并与下集箱连通。管子 组件的顶端处的最外层管子, 由于易受到颗粒的冲刷, 故需在管子的外表面覆盖一层防尘 罩 3。管子组件的上端的上集箱 4 与锅壳 11 通过引出管 9 连通, 管子组件的下端的下集箱 6 与锅壳 11 通过下降管 10 连通, 0019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
13、: 循环流化床锅炉内的水在压力的作用下沿着下降管从 下集箱分配进入管子组件的下部, 同时, 输入高温烟气从管子的外部自上而下流动, 烟气与 管子内的水进行热交换, 使水加热后产生高温蒸汽, 蒸汽沿着 “之” 字形曲折上升汇集至上 集箱, 通过引出管进入循环流化床锅炉内采用汽水分离装置对水蒸汽进行分离出可用的蒸 汽。汽水混合物经过分离后, 蒸汽从蒸汽出口进入蒸汽母管送至用户。水位控制由锅壳上 的水位控制系统控制, 蒸汽压力也是由锅壳上的压力控制系统控制, 蒸发器的运行状态与 锅壳一致。 说 明 书 CN 102147107 A CN 102147109 A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47107 A CN 102147109 A2/2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47107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