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化触控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型化触控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23644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11.09 CN 102236446 A *CN102236446A* (21)申请号 201010167899.8 (22)申请日 2010.04.22 G06F 3/041(2006.01) (71)申请人 宇辰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中国台湾桃园县 (72)发明人 王贵璟 林幸樵 林稜偕 涂明资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彭久云 (54) 发明名称 薄型化触控装置 (57) 摘要 一种薄型化的触控装置, 包含触控面板、 显示 模块以及壳体。该显示模块以及该触控面板安装 于。
2、该壳体中。该触控面板包含多个感测垫形成于 基板的下侧, 该基板的下侧通过光学胶贴附于该 显示模块上。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CN 102236450 A1/1 页 2 1. 一种触控装置, 包含 : 显示模块 ; 基板, 包含多个感测垫形成于该基板的下侧, 该基板的下侧通过光学胶贴附于该显示 模块上 ; 以及 壳体, 用来容置该显示模块以及该基板。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薄型触控装置, 其中该基板的材料包含聚碳酸酯、 非晶环化聚 烯树脂、 聚醚砜、 聚环烯烃、 三乙酰基纤维素、。
3、 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薄型触控装置, 其中该光学胶全面涂布于该基板以及该显示模 块之间。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薄型触控装置, 另包含多条导线, 每一条导线电性连接于一个 感测垫。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薄型触控装置, 另包含控制电路, 电性连接于该多条导线, 用来 于该多个感测垫受到触碰产生感应信号时, 根据该感应信号的强度计算该触碰点的位置。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薄型触控装置, 其中该多个感测垫为多个方形感测垫, 设置于 该基板上, 其中每四个方形感测垫排列形成一个方形。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薄型触控装置, 其中该。
4、多个感测垫为多个三角形感测垫, 设置 于该基板上, 其中每四个三角形感测垫排列形成一个方形。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薄型触控装置, 其中该多个感测垫利用纳米银导电材料、 碳纳 米管或高分子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明电极。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薄型触控装置, 另包含外框图案, 形成于该基板的下侧。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薄型触控装置, 其中该显示模块为液晶显示器或有机发光显 示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36446 A CN 102236450 A1/3 页 3 薄型化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型化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0。
5、002 近年来, 触控荧幕因触控手机的采用而获得了市场的认同, 因此有众多的厂商加 入触控荧幕的开发与设计行列。 其中, 电容式触控装置, 由于耐受性佳且具有更好的触控感 受, 而成为可取代目前主流的电阻式触控荧幕的下一代产品。 然而, 由于电容式触控装置的 成本较高, 成为其尚未大量运用于消费性产品的主要原因。 0003 许多电子产品, 例如手机、 照相机、 PDA、 手提电脑, 为了在有限的体积下能让使用 者有较大的可视画面以及提供更便利的操作模式, 部分的电子产品会将触控面板与显示模 块结合而形成触控装置。 另外, 为了避免触控装置的表面刮伤或污损, 通常触控装置前会设 置保护层。 以手。
6、机的设计为例, 通常保护层是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透明薄板, 亦即基板的厚 度大约为 0.8-1.0mm, 而在保护层的上表面会设置数层功能薄膜, 例如滤光片、 偏光膜、 耐刮 膜, 其厚度约为 0.15mm 左右。另外, 以一般电容式触控板为例, 其构造包含有 X 方向感测 层、 Y 方向感测层、 基板以及多个绝缘层, 所以通常其厚度至少在 1mm 以上, 又再加上二者叠 层组合时使用的光学胶厚度约为 0.15mm, 因此保护层与触控面板的组合体厚度至少 2.3mm 以上。然而, 通常超过 1mm 以上厚度的组合体, 不仅会造成安装结构及外观设计上的困扰, 更会影响透光率, 造成影像模糊或影像色。
7、彩黯淡。 0004 请参考图 1, 图 1 为现有技术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触控装置 100 包含显示模块 110以及触控面板120。 触控面板120为电容式触控面板, 包含多个条状的上感测层122、 多 个条状的下感测层 124 以及夹于上感测层 122 与下感测层 124 之间的介电层 126, 上感测 层 122 的基板上再以光学胶 132 贴附保护层 128。触控面板 120 通过双面胶 130 与显示模 块 110 贴合, 所以触控装置 100 兼具有触控以及显示的功能。然而, 双面胶 130 仅贴附于显 示模块 110 与触控面板 120 的周围, 使得触控面板 120 与显示模块 。
8、100 之间有空隙 G 存在。 光线穿过空隙G时, 由于介质问折射率的差异, 可能使显示模块100发生漏光或是光线穿透 率下降的现象而使显示品质变差。另外, 触控面板 120 与显示模块 100 的贴合使得触控装 置 100 的厚度无法缩减, 而无法满足市场上对于薄型化电子装置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5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化触控装置。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装置, 该触控装置包含显示模块、 基板以及壳体。 该基板包含 多个感测垫形成于该基板的下侧, 该基板的下侧通过光学胶贴附于该显示模块上。该显示 模块以及该触控面板安装于该壳体中。 附图说明 0007 图 1 为现有。
9、技术的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说 明 书 CN 102236446 A CN 102236450 A2/3 页 4 0008 图 2 为本发明的薄型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0009 图 3 为触控面板的侧视图。 0010 图 4 为触控面板的仰视图。 0011 图 5 为触控面板的感测垫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2 图 6 为触控面板的感测垫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3 附图标记说明 0014 100 触控模块 110 显示模块 0015 120 触控面板 122 上感测层 0016 124 下感测层 126 介电层 0017 128 保护层 130 双面胶 0018 132 光学胶 G 空隙。
10、 0019 201 显示模块 203 触控面板 0020 205 壳体 207 光学胶 0021 301 外框图案 303 感测垫 0022 305 导线 501 触控面板 0023 502 导线 503 控制电路 0024 504 感测垫 601 触控面板 0025 602 导线 603 控制电路 0026 604 感测垫 01 24 感测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请参考图2, 图2为本发明的薄型触控装置的示意图。 触控装置包含显示模块201、 触控面板 203 以及壳体 205。显示模块 201 以及触控面板 203 安装于壳体 205 中。显示模 块 201 可为液晶显示器或有机发光显。
11、示器等平面显示器。以液晶显示器为例, 液晶显示器 包含薄膜晶体管基板、 液晶层、 彩色滤光片以及背光模块, 在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色滤光片 的外侧还分别设有偏光板。液晶显示器通过控制液晶层中的液晶分子扭转程度, 改变其透 光率, 再通过搭配彩色滤光片即可显示出不同色彩及明暗效果。触控面板 203 包含多个感 测垫形成于基板的下侧, 触控面板 203 以光学胶 207 贴附于显示模块 201 上, 因此, 通过触 控面板 203 的多个感测垫可以侦测手指或是触控笔的触碰以及移动情形。 0028 另外, 触控面板203可作为装饰膜或保护层, 触控面板203的基板材料可为聚碳酸 酯 (Poly Car。
12、bonate, PC)、 非晶环化聚烯树脂 (ARTON)、 聚醚砜 (Polyether Sulfone, PES)、 聚环烯烃 (ZEONOR)、 三乙酰基纤维素 (Tri AcetylCellulose, TAC)、 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在本发明中, 以触控面板 203 作为装饰膜或保护层, 而多个感测垫形成于触控面板 203 的下侧, 接着再利用光学胶 207 全面涂布于触控面板 203 以及显示模块 201 之间, 以粘 合触控面板 。
13、203 以及显示模块 201, 使触控面板 203 与显示模块 201 之间无空气层, 所以不 易产生漏光的情形而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本发明的触控装置为三层的结构, 包含触控面 板、 光学胶以及显示模块。 相较于现有技术, 已知的触控装置为五层的结构, 包含保护层、 光 学胶、 触控感测层、 双面胶以及显示模块。 因此, 本发明的触控装置可降低触控装置的厚度、 说 明 书 CN 102236446 A CN 102236450 A3/3 页 5 提升光学效果、 使用在软或硬质显示器以及可降低成本。 0029 请参考图 3, 图 3 为触控面板 203 的侧视图。触控面板 203 的下侧包含外框。
14、图案 301、 多个感测垫303以及多条导线305。 在本发明中, 多个感测垫303为利用纳米银导电材 料、 碳纳米管 (carbon nano tube, CNT) 或高分子导电等材料所形成的透明电极, 多条导线 305 为金属材料, 外框图案 301 利用油墨印刷可形成装饰图案。相较于现有技术, 已知的触 控面板为五层或三层的结构, 五层的结构包含保护层、 光学胶、 上感测层、 介电层以及下感 测层, 三层的结构包含保护层、 光学胶以及感测层, 而本发明的触控面板的感测层形成于基 板的下侧, 基板的上侧可作为保护层, 所以触控面板 203 的结构为一层。因此, 本发明的触 控装置可降低触控。
15、装置的厚度、 提升光学效果。另外, 利用纳米银导电材料、 纳米碳管或高 分子导电等材料形成透明电极可改善氧化铟锡 (Indium Tin Oxide, ITO) 溅镀工艺时覆盖 不良的问题。 0030 请参考图4, 图4为触控面板203的仰视图。 触控面板203的多个感测垫303形成于 基板的下侧, 多个感测垫303不需以X方向或Y方向交错。基本上, 多个感测垫303的图案是 以任意对称及重复的图案有规则排列在基板上, 且每一感测垫 303 电性连接于一条导线 305 以接收控制信号。相较于现有技术, 已知的触控面板通常需要利用二感测层形成 X 方向或 Y 方向交错, 第一种方式是二感测层分别。
16、设置于二基板或同一基板的两侧, 第二种方式是二感 测层在设置于基板的同一侧上但 X 方向与 Y 方向的感测层利用架桥方式交错但互不导通。 0031 请参考图5, 图5为触控面板的感测垫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触控面板501包含 多个感测垫504以及多条导线502, 每一个感测垫504都利用一条导线502电性连接于控制 电路503。 当感测垫受到触碰产生感应信号时, 控制电路503可根据感测垫504所产生的感 应信号的强度计算触碰点的位置。 0032 请参考图 6, 图 6 为触控面板的感测垫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触控面板 601 包 含多个感测垫 604 以及多条导线 602。多条导线 602。
17、 电性连接于多个感测垫 604 至控制电 路 603, 每一条导线 602 电性连接于一个感测垫 604。当感测垫 604 受到触碰产生感应信号 时, 受到触碰的感测垫 604 将分别经由各自的导线将感应信号传送到控制电路 603, 控制电 路 603 可根据感应信号的强度计算触碰点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 感测垫 01 24 的形状 为三角形, 且每四个三角形感测垫602排列形成一个方形, 例如感测垫01、 04、 05、 10形成一 个方形。因此, 二相邻的感测垫 602 在 X 轴以及 Y 轴都更容易产生感测信号, 可加强触控装 置 600 的触控敏感度, 例如感测垫 01、 05 在 X。
18、 轴以及 Y 轴都可产生感测信号。另外, 由于每 四个三角形感测垫 602 排列形成一个方形, 所以多个感测垫 604 可以更紧密的排列于触控 面板 601 上。因此, 本实施例的三角形感测垫可提升感应灵敏度, 增加触控的书写感。 0033 综上所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型化的触控装置。 该触控装置包含触控面板、 显示模 块以及壳体。该显示模块以及该触控面板安装于该壳体中。该触控面板包含多个感测垫形 成于基板的下侧, 该基板的下侧通过光学胶贴附于该显示模块上。装饰图案可印刷于该基 板的下侧, 该基板的上侧可作为保护层, 因此, 该触控面板结合了感测层、 保护层以及装饰 层, 再以光学胶全面涂布于。
19、该触控面板以及该显示模块之间, 可降低该触控装置的厚度并 提升光学效果。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做的等同变化与修 饰, 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说 明 书 CN 102236446 A CN 102236450 A1/4 页 6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36446 A CN 102236450 A2/4 页 7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36446 A CN 102236450 A3/4 页 8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36446 A CN 102236450 A4/4 页 9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36446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