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轮胎的离心式填充发泡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发泡轮胎的离心式填充发泡制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自然孕育出各种不同型态的车辆,提供各阶层人群所需,如常见的各种儿童车、电动代步车或滑板车等车辆型式,并根据其车辆行驶的特性与需求,搭配适合的轮胎型式。
目前市面上已使用一种发泡填充轮胎(B)(如图6所示),其是直接在一般橡胶外胎40的内部容置室41注入PU(聚氨酯)或其他液态发泡材料30进行发泡作业,使发泡材料30膨胀发泡后充满容置室41,而与橡胶外胎40结合为一体结构,并藉由内部发泡材料30提供轮胎(B)制品较佳的缓冲与支撑效果,同时可避免轮胎(B)受异物穿刺发生泄气现象,而影响车辆行驶或操作使用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该橡胶外胎40在注入发泡材料30前,需先于胎体外表面适当处镂设若干与容置室41相连通的气孔42,使发泡材料30于容置室41内部产生膨胀发泡时,能将气体赶出胎体,以利发泡作业的顺利进行;然而其发泡方式与作法会产生下列诸多缺点:
1、其每一橡胶外胎的胎体上,皆必须预先镂设若干气孔,故需浪费较多工时与成本在气孔制作上。
2、发泡材料在发泡反应过程中可能会经由橡胶外胎的气孔渗出,使胎体上残留许多溢出的发泡材料,若未渗出,亦会在胎体上形成气孔凹洞,不仅影响发泡填充轮胎制品的外表美观性,其进行修整工作时,则相对增加生产加工成本,使生产加工成本与轮胎美观性皆无法兼顾。
3、若气孔分布设计失当,会使气体留滞于胎体内部,导致发泡材料填充不均匀,而形成看不见的暇疵品,勉强安装运用时则会影响轮胎的使用效能。
基于上述传统发泡填充轮胎制程所制作的轮胎,不论从生产成本、外观品质或使用效能等各方面,皆具有若干缺点与弊病,故存在有极大的改良与创新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发泡轮胎地离心式填充发泡制法,其可使发泡材料的填充更为均匀密实且无暇疵,达到较佳的发泡效果与提高发泡成型效率,除可确保发泡填充轮胎具有较佳的缓冲效果外,亦可节省外胎气孔穿设制作工时,同时可提供一密闭容置空间供液态发泡材料顺利进行发泡膨胀固化,避免发泡反应过程受到外界干扰及灰尘或杂质侵入,还可避免发泡材料渗出胎面,而使制得的轮胎制品较为美观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泡轮胎的离心式填充发泡制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a)准备模具:该模具包括可分离的上、下模,且该上、下模的相对模面间设有可供外胎容设的容置环槽,该下模中央处凸伸穿设一由动力源驱动的传动轴,该传动轴的端头可供该外胎内壁缘卡掣固定,该上模设有气孔;先将该上模与该下模予以分离;
(b)定位外胎:将该外胎的内壁缘嵌置固定于该下模的传动轴上:
(c)注入液态发泡材料:将预先准备的液态发泡材料适量注入该外胎内部容置室中进行发泡反应作业;
(d)盖合上模:在注入发泡材料后,随即将该上模予以盖合;
(e)开启动力源:将动力源开启,使该下模传动轴带动该外胎作旋转运动,进而使液态发泡材料于发泡反应过程当中,随该外胎旋转并受离心力作用,以确保其于该外胎内部容置室中膨胀固化成紧密贴合及密实状态,并压迫该容置室内部气体由上模设置的气孔溢散至外界;
(f)关闭动力源及开模:在发泡预定时间届满后,关闭动力源、开模及取件,即可获致一发泡填充轮胎制品;
利用上述发泡轮胎的离心式填充发泡制法,不仅可确保发泡材料的填充发泡更加密实均匀无暇疵,以增加轮胎缓冲效果,同时可节省外胎气孔制作工时,避免发泡反应过程受到外界干扰,还可防止发生习用轮胎面渗出发泡材料的情况,而达到较佳的轮胎美观性。
所述的发泡轮胎的离心式填充发泡制法,其特征在于:该上模与该下模是采用掀转式的结构型态,以使开、闭模作业更加简便快速。
所述的发泡轮胎的离心式填充发泡制法,其特征在于:该发泡材料是PU或其他塑料发泡材料。
所述的发泡轮胎的离心式填充发泡制法,其特征在于:该上模相对该传动轴端头可设有一凸伸部,该凸伸部与该下模传动轴端头间具有约2mm的间距,并于上模的凸伸部设有至少一气孔至该上模外部,以供气体溢散。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发泡轮胎的离心式填充发泡制法,其是利用外胎容设定位于模具下模及注入液态发泡材料、盖合上模后,该外胎于模具内部随传动轴驱动旋转产生一离心力作用,而达极佳填充发泡效果的方法步骤,使该外胎不需预先镂设任何气孔,即可达到自然排气功效,同时填充发泡效果均匀密实无暇疵,可提高轮胎缓冲效果,更可确保轮胎面的美观性,减少习用发泡材料渗出胎面气孔,需作事后加工所衍生的困扰,而使整体确能符合产业利用性与实用性。
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与功效,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将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发泡填充轮胎制程的方块图。
图2是本发明闭模前的状态图。
图3是本发明闭模后实施离心力旋转的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发泡填充轮胎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本发明发泡填充轮胎的侧视剖面图。
图6是习用发泡填充轮胎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是指一种发泡轮胎的离心式填充发泡制法;其主要设备包括:
请参阅图2所示,模具10是由可分离或可掀转的上模11与下模12所组成;其中上、下模11、12内部模面各相对凹陷有一容置环槽111、121,使该容置环槽111、121内恰可容设一具容置室21的橡胶外胎20,且下模12容置环槽121是由中央部穿伸凸设一可枢转的传动轴122所形成,而传动轴122的端头外径尺寸恰可供外胎20内壁缘22卡掣固定其上。
其中,该上模11相对该传动轴122端头设有一凸伸部113,该凸伸部113与该下模122传动轴端头间具有约2mm的间距,并于上模的凸伸部113设有至少一气孔112至该上模外部,以供气体溢散。
动力源:其可为驱动马达等传动机械,并可利用皮带或齿轮等适当传动元件带动下模12的传动轴122,以较佳转速作一旋转运动。
其制程包括下列各步骤(请配合参阅图2、3):
a、准备模具10:准备模具10时,需先将上模11与下模12分离或将上模11掀开;
b、定位外胎20:将外胎20内壁缘22卡掣固定于下模12的传动轴122的端头上;
c、注入发泡材料30:将预先准备的PU或其他液态发泡材料30适量注入外胎20内部容置室21中进行发泡作业;
d、盖合上模11:在注入发泡材料30后,随即将上模11予以盖合;
e、开启动力源:将驱动马达等动力源开启,使下模12传动轴122带动外胎20作适当转速的旋转运动,进而使液态发泡材料30于发泡反应过程当中(一般发泡反应约自注入11秒后开始,至40秒后结束),随外胎20旋转并受离心力作用,以确保其于外胎20内部容置室21中膨胀固化成紧密贴合及密实状态,并压迫容置室21内部气体由上模11设置的气孔112溢散至外界;
f、关闭动力源,开模,完成发泡填充轮胎A制品:在发泡预定时间届满后,依续关闭动力源、开模及取件程序,即可获致一发泡填充轮胎A制品(如图4、5所示)。
利用上述发泡填充轮胎(A)的离心式方法制程,是可使外胎20不需预先穿设若干气孔,即可直接进行填充发泡成型作业,以减少气孔制作工时,且发泡过程是在密闭空间同时与离心旋转一起进行,故可确保发泡过程不受外界干扰,亦不致影响整体发泡成型时间,更重要的是发泡材料填充密实,缓冲效果均匀无暇疵,且轮胎制品胎面不致出现发泡材料由气孔渗出的现象,可降低事后加工修整困扰,并确保轮胎A的美观性。
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发明是可达到下列诸多功效:
(1)外胎不需镂设气孔:本发明利用外胎注入液态发泡材料进行发泡反应同时,藉动力源、模具驱动旋转外胎连同内部发泡材料旋转产生离心力作用,使膨胀中的发泡材料同时压迫气体由上模气孔溢散,故不需预先于外胎上镂设气孔,可节省气孔加工制作工时,而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2)具较佳缓冲效果:由于本发明液态发泡材料在发泡反应同时,是兼受离心力旋转作用,故可确保发泡材料发泡固化成型后,得与外胎容置室产生紧密贴合填充效果,以使整体发泡材料填充更为密实均匀及无暇疵,而可据以提高轮胎制品的缓冲吸震效果。
(3)具较佳美观性,减少事后加工困扰:本发明利用离心力式的发泡填充制程,因不需在外胎上预先镂设气孔,故可避免发生习用发泡材料由气孔渗出的情况,不仅可提高轮胎制品的美观性,同时可节省加工修整所增加的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发泡轮胎的离心式填充发泡制法,是提供一种利用外胎容设定位于模具下模及注入液态发泡材料、盖合上模后,该外胎得于模具内部随传动轴驱动旋转产生一离心力作用,而达到极佳填充发泡效果的方法步骤,使该外胎不需预先镂设任何气孔,即可达到自然排气功效,同时填充发泡效果均匀密实无暇疵,可提高轮胎缓冲效果,更可确保轮胎面的美观性,减少习用发泡材料渗出胎面气孔,需作事后加工所衍生的困扰,故整体可符合产业实用性及成本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