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库.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583676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62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07658.0

申请日:

2003.03.24

公开号:

CN1448675A

公开日:

2003.10.1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6.2.2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25D11/02; F25D21/14

主分类号:

F25D11/02; F25D21/14

申请人: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中田胜美; 井口治信; 井浦真二; 长沼弘; 山口秀树; 小川一夫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2.03.28 JP 91816/2002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李贵亮;杨梧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冷藏库,利用冷凝单元的排热加热下轨道,防止所述下轨道的结露。该冷藏库包括:绝热箱体,其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绝热材料,并具有前方开口在内部由冷却器冷却的贮藏室;滑门,其在关闭该绝热箱体的开口时,由设在上、下的轨道引导;机械室,其容纳位于所述的贮藏室下方冷却所述冷却器,且具有压缩机、冷凝器以及冷凝器风扇的冷凝单元。该冷藏库设有风扇箱,其分隔该机械室内冷凝器风扇的吸入侧与排出侧,使在前方吸入排出;还设有补强用的角材,以维持设在该机械室前面的下轨道。该角材的空间的一边连接在冷凝器风扇的排出侧,另一边连接在冷凝器风扇的吸入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冷藏库,包括:绝热箱体,其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绝热材料, 并具有前方开口在内部由冷却器冷却的贮藏室;滑门,其在关闭该绝热箱 体的开口时,由设在上、下的轨道引导;机械室,其容纳位于所述的贮藏 室下方冷却所述冷却器,且具有压缩机、冷凝器以及冷凝器风扇的冷凝单 元,该冷藏库设有:风扇箱,其分隔该机械室内冷凝器风扇的吸入侧与排 出侧,使在前方吸入排出;补强用角材,其维持设在该机械室前面的下轨 道,该角材的空间的一边连接在冷凝器风扇的排出侧,另一边连接在冷凝 器风扇的吸入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用的角材构成 由分隔机械室顶部的分隔板和下轨道构成的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在该补强用的角材 中,设有由该角材的空间向下轨道放出冷凝单元的排热的连通孔。

说明书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滑门的下轨道不会结露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冷藏库,如特公平6-35907号公报所示,由于在机械室的前侧设有补强用的角材以保持玻璃嵌入滑门而关闭绝热箱体的开口,所以该角材因在中间半边加热的温度差使该下轨道产生的结露用排水管排出。

    【发明内容】

    然而,在排放现有的下轨道的结露水时,残留在下轨道的结露水最后冻结,产生滑门开闭困难,在下轨道的结冰在门上造成间隙,使库内冷气泄漏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冷藏库,利用冷凝单元的排热加热下轨道,以防止该下轨道的结露。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冷藏库,包括:绝热箱体,其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绝热材料,并具有前方开口在内部由冷却器冷却的贮藏室;滑门,其在关闭该绝热箱体的开口时,由设在上、下地轨道引导;机械室,其容纳位于所述的贮藏室下方冷却所述冷却器,且具有压缩机、冷凝器以及冷凝器风扇的冷凝单元。该冷藏库设有风扇箱,其分隔该机械室内冷凝器风扇的吸入侧与排出侧,使在前方吸入排出;还设有补强用的角材,以维持设在该机械室前面的下轨道。该角材的空间的一边连接在冷凝器风扇的排出侧,另一边连接在冷凝器风扇的吸入侧,把在冷凝器风扇冷却的冷凝器和压缩机的一部分排热供给由保持下轨道补强用的角材形成的空间,以使所述下轨道不结露。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冷藏库,其中由该补强用的角材构成由分隔机械室顶部的分隔板和下轨道形成的空间,在该空间供给从机械室的排热,以防止在下轨道结露。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冷藏库,其中在该补强用的角材中,设有由该角材的空间向下轨道放出冷凝单元的排热的连通孔,加热所述下轨道并使从滑门的玻璃面落下的结露水在下轨道蒸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冷藏库的实施例的低温展示柜立体图;

    图2是低温展示柜的正视图;

    图3是低温展示柜的纵剖面图;

    图4是低温展示柜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沿图2A-A线的剖面图;

    图6是沿图2B-B线的剖面图;

    图7是图5C的剖面放大图;

    图8是图5D的剖面放大图;

    图9是图6E的剖面放大图;

    图10是图6F的剖面放大图;

    图11是沿图2G-G线的剖面图;

    图12是沿图2H-H线的剖面图;

    图13是图3中I处的剖面放大图;

    图14是图3中J处的剖面放大图;

    图15表示排热流动的低温展示柜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为本发明的冷藏库的实施例的低温展示柜立体图。图2为低温展示柜的正视图。图3为低温展示柜的纵剖面图。图4为低温展示柜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沿图2A-A线的剖面图。图6为沿图2B-B线的剖面图。图7为图5C的剖面放大图。图8为图5D的剖面放大图。图9为图6E的剖面放大图。图10为图6F的剖面放大图。图11为沿图2G-G线的剖面图。图12为沿图2H-H线的剖面图。图13为图3中I处的剖面放大图。图14为图3中J处的剖面放大图。图15表示排热流动的低温展示柜剖面图。

    实施例的低温展示柜1包括:绝热箱体4,其在前面具有开口2在内部具有贮藏柜3;拉门式前玻璃门5与后玻璃门6,其可自由开闭地关闭该绝热箱体的开口2;冷凝单元11,其由容纳在绝热箱体4下方的机械室7内的压缩机8、冷凝器9以及冷凝器风扇10所构成。

    如图3所示,绝热箱体4由外箱12、在该外箱的内侧有间隔地配置的内箱13、以及填充在外箱12与内箱13之间的发泡绝热材料14所构成。因此,外箱12为一块平板弯曲成倒U字形后所形成的顶板12A与左右的侧板12B,12B,以及堵塞背面的背板12C所形成。侧板12B,12B与背板12C形成比箱状成形的内箱13长的机械室7。另外,贮藏室3内的上部设有冷却器15和冷却器用风扇16,该冷却器15通过冷凝单元11的压缩机8压缩在冷凝器9液化的制冷剂的蒸发进行冷却作用;该冷却器用风扇16与该冷却器做热交换吹出冷气并由该冷却器风扇,使贮藏室3内的冷气循环。

    在前方开口2的上下设有引导前玻璃门5与后玻璃门6开关的上轨道框17与下轨道框18,相互以所定间隔设置后,分别突出在上方与下方,形成共同横跨左右的两条轨道19、20。把聚积在该下轨道框上的结露水排至机械室7内的排水管18A一体成形在下轨道框18上。

    前玻璃门5与后玻璃门6由周围分别为框形的门框5A、6A,嵌入该门框内的多层透明玻璃5B、6B,设在前玻璃门5框形门框5A上的把手5C以及设在后玻璃门6框形门框6A上的把手6C所构成。

    机械室7内的冷凝单元11配置有在左侧由前方吸入空气、在后方排出空气的冷凝器风扇10,在右侧后方由冷凝器风扇10排出的空气做最初热交换的冷凝器9以及在前方的压缩机8。在冷凝器风扇10的吸入侧设置有分隔机械室7内的风扇箱21。

    在左右侧板12B、12B内侧的下方设有形成U字形的机械室7补强用的角材22、22,在机械室7前方设有维持下轨道框18的补强用角材23。在机械室7前方的角材23的前方设有前板26,其具有连通在机械室7中冷凝器风扇10的风扇箱21内的吸入侧的外气吸入孔24,以及将冷凝单元11的排热排出外部的排出孔25。吸入孔24设在前板26的上方,排出孔25设在前板26的下方。

    外箱12与内箱13的开口两侧面之间,设有倒U字形补强用的角材27。该角材是由上角材28与左右角材29、30结合而形成。另外,上角材28、左右角材29、30是以铝材压出成形,可以从外箱12使板变厚,使热传量变大。左右角材29、30分别通过コ字形的连接板31、31,用螺栓32、32固定在下轨道框18上。

    左右角材29、30由两端弯曲后与外箱12内面接触的接触片29A、29B、30A、30B,以及位在中央离开外箱12内面、与该外箱之间形成空间33的直线片29C、30C所构成。另外,上角材28由外箱12与内箱13连接构成。在上部设有形成空间33的L字形前饰面板34。上角材28与左右角材29、30所形成的空间33连通,在左角材29的下部设有多个与机械室7内风扇箱21的吸入侧连通的孔35,在右角材30的下部设有与机械室7内的排出侧连通的多个孔36。另外,在左右角材29、30的下端设有密封空间33的密封材37。该空间内仅与机械室7连通。

    连接冷凝单元11与冷却器15的连接管38设在左右角材29、30的接触片29B、30B的端部的弯曲部29D、30D附近。从连接管38将弯曲部29D、30D变长。

    维持下轨道框18而设在机械室7前端补强用的角材23,形成剖面形状切除一部分的箱形在内部形成空间39,整体呈倒U字形。装载下轨道框18的角材23的水平角部23A用形成机械室7顶部的分隔板40将空间39与机械室7分隔开。支持水平角部23A的左右角部23B、23C分别将左角部23B的空间39与机械室7内的风扇箱21的吸入侧连通,右角部23C的空间39与机械室7内的排出侧连通。

    在角材23的水平角部23A,设有连通孔41,将空间39内的排热供给下轨道框18。

    在如此构造的低温展示柜中,在贮藏室3内由冷凝单元11的压缩机8压缩的高压制冷剂气体经冷凝器9冷凝后,由未图示出的膨胀阀将液化的液体制冷剂供给冷却器15。由冷却作用与贮藏室3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冷却后的冷气用冷却器风扇16在贮藏室3内循环,可使贮藏物冷却。此时,在贮藏室内冷却至低温,将由与库外温度的温度差使绝热箱体4的外箱12的开口2侧面容易产生结露的外面,用流入由角材27与外箱1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33内的排热进行加热,以抑制结露的发生。

    即排热由冷凝器风扇10从前面板26的吸入孔24吸入冷凝单元21内,在冷凝器9与压缩机8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大部分经由前面板26的排出孔25排至外部,一部分经由在右角材30的下方所形成的孔36供给该右角材的空间33,从在左角材29的下侧形成的孔35用冷凝器风扇10的吸引力吸入至风扇箱21内,在机械室7与角材27之间的空间33循环,并加热外箱12的开口两侧面的外部。

    当左右角材29、30由于使两侧的接触片29A、29B、30A、30B与外箱12进行热接触的同时,使板变厚,流经空间33的排热中,流向外箱12的热传导的量变大,可得到宽广的加热范围。

    另外,左右角材29、30通过在弯曲部29D、30D的附近设有连接管38可以不形成发泡绝热材料14填充时,由绝热材料发泡时的力量使连接管37变形,或位置偏移。

    通过改变左右角材29、30的下方所设的孔35、36的开口面积,对应贮藏室3的冷却温度使在空间33内循环的排热热量产生变化。

    外箱12通过用左右角材29、30的接触片29A、29B、30A、30B,使发泡绝热材料14不会侵入空间33,可抑制由发泡绝热材料硬化时的收缩而产生的变形并且可进行变形时的矫正。

    维持下轨道框18的补强用角材23通过形成内部空间33,在机械室7内做热交换后的排热一部分自右角部23C供给至空间39内,通过水平角部23A的空间39,自左角部23C的空间39回到风扇箱21内的吸入侧,以进行在空间39与机械室7的排热循环。因此,通过流过水平角部23C的空间39内的排热,加热下轨道框18使其难以结露。附着在滑门5、6的结露水沿着透明多层玻璃5B、6B,落下至下轨道框18上聚积。因此,聚积在下轨道框18上的结露水,通过排水管18A排入机械室7内。排水管18A不排水,残留在下轨道框18上的结露水从水平角部23A的连通孔41供给排热做直接加热而蒸发。

    发明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冷藏库,包括:绝热箱体,其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绝热材料,并具有前方开口在内部由冷却器冷却的贮藏室;滑门,其在关闭该绝热箱体的开口时,由设在上、下的轨道引导;机械室,其容纳位于所述的贮藏室下方冷却所述冷却器;具有压缩机、冷凝器以及冷凝器风扇的冷凝单元。该冷藏库设有风扇箱,其分隔该机械室内冷凝器风扇的吸入侧与排出侧,使在前方吸入排出;还设有补强用的角材,以维持设在该机械室前面的下轨道。该角材的空间的一边连接在冷凝器风扇的排出侧,另一边连接在冷凝器风扇的吸入侧,把在冷凝器风扇冷却的冷凝器和压缩机的一部分排热供给由保持下轨道补强用的角材形成的空间,以使所述下轨道不结露。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冷藏库,其中在该补强用的角材在分隔机械室顶部的分隔板和下轨道构成空间,在该空间供给从机械室的排热,以防止在下轨道结露。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冷藏库,其中在该补强用的角材中,设有使该冷凝单元的排热散由该角材的空间向下轨道放出的连通孔,加热所述下轨道并使从滑门的玻璃面落下的结露水在下轨道蒸发。

冷藏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冷藏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冷藏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藏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藏库.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冷藏库,利用冷凝单元的排热加热下轨道,防止所述下轨道的结露。该冷藏库包括:绝热箱体,其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填充绝热材料,并具有前方开口在内部由冷却器冷却的贮藏室;滑门,其在关闭该绝热箱体的开口时,由设在上、下的轨道引导;机械室,其容纳位于所述的贮藏室下方冷却所述冷却器,且具有压缩机、冷凝器以及冷凝器风扇的冷凝单元。该冷藏库设有风扇箱,其分隔该机械室内冷凝器风扇的吸入侧与排出侧,使在前方吸入排出;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