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架及桩基础.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5836426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4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420928.4

申请日:

2016.06.13

公开号:

CN106013208A

公开日:

2016.10.1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27/42申请日:20160613|||公开

IPC分类号:

E02D27/42; E02D27/12

主分类号:

E02D27/42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

发明人:

满银; 鲁先龙; 郑卫锋; 崔强; 陈培; 杨文智; 毛卫南

地址: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6

代理人:

郭一斐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筋架及其桩基础。其中,筋架包括:第一条形部和第二条形部;其中,所述第一条形部包括多个第一主筋和第一箍筋,其中,多个所述第一主筋并排设置,并且,各所述第一主筋通过所述第一箍筋相连接;所述第二条形部包括多个第二主筋和第二箍筋,其中,多个所述第二主筋并排设置,各所述第二主筋通过所述第二箍筋相连接;所述第一条形部与所述第二条形部相贯连接。本发明中,筋架包括第一条形部和第二条形部,第一条形部与第二条形部相贯连接,相比于与条形部的长边相等的直径的圆柱形筋架,节省了大量的主筋和箍筋,节约了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筋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条形部(1)和第二条形部(2);
其中,
所述第一条形部(1)包括多个第一主筋(11)和第一箍筋(12),其中,
多个所述第一主筋(11)并排设置,并且,各所述第一主筋(11)通过所述第
一箍筋(12)相连接;
所述第二条形部(2)包括多个第二主筋(21)和第二箍筋(22),其中,
多个所述第二主筋(21)并排设置,各所述第二主筋(21)通过所述第二箍筋
(22)相连接;
所述第一条形部(1)与所述第二条形部(2)呈夹角相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三箍筋(13);
其中,
所述第一条形部(1)的两条长边的所述第一主筋(11)一一对应设置;
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主筋(11)通过所述第三箍筋(13)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四箍筋(23);
其中,
所述第二条形部(2)的两条长边的所述第二主筋(21)一一对应设置;
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主筋(21)通过所述第四箍筋(2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形部(1)与所
述第二条形部(2)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形
部(1)和/或所述第二条形部(2)为矩形部。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筋架,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第一主筋(11)等间隔设置;和/或
各所述第二主筋(21)等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筋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箍筋(12)和所述第二箍筋(22)为多根;
多根所述第一箍筋(12)沿所述第一主筋(1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多根所述第二箍筋(22)沿所述第二主筋(21)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8.一种桩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筋
架和浇设于所述筋架的混凝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桩基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地脚螺栓
(3);其中,
多个所述地脚螺栓(3)嵌于所述混凝土,并且,所述地脚螺栓(3)部分
位于所述混凝土的外部。
10.一种输电塔,包括:杆塔和如权利要求8-9中任一项所述的桩基础;
其中,
所述杆塔的塔脚与所述桩基础相连接;
所述杆塔的横担方向与第二条形部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45°,并且所述杆塔的
线路方向与第二条形部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45°。

说明书

筋架及桩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筋架及桩基
础。

背景技术

目前,输电线路杆塔的基坑为圆柱体或长方体,与之相对应的筋架也为圆
柱体或长方体,从而使得构成筋架的主筋和箍筋使用量增多,使得成本增大。

另外,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提高和线路回数的增多,基础荷载随之成
倍增加,掏挖基坑的直径和埋深也越来越大,需要在基坑外围补砌混凝土围堰,
另一方面挖基坑产生的废弃土石方的体量也越来越庞大,对周边环境的压覆破
坏也愈来愈严重。并且,在输电线路经过的地下水较少、直立性较好的硬塑状
粘土区域,受限于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的行业特点以及点多线长、短平快的作
业模式,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和工器具难以搬运到达,普遍采用人工掏挖原状土
基础型式,增大了人工劳动力。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筋架,旨在解决现有的筋架在保证安装强度的
前提下主筋和箍筋数量多的问题。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桩基础。

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筋架,该筋架包括:第一条形部和第二条形
部;其中,所述第一条形部包括多个第一主筋和第一箍筋,其中,多个所述第
一主筋并排设置,并且,各所述第一主筋通过所述第一箍筋相连接;所述第二
条形部包括多个第二主筋和第二箍筋,其中,多个所述第二主筋并排设置,各
所述第二主筋通过所述第二箍筋相连接;所述第一条形部与所述第二条形部相
贯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筋架中,还包括:多个第三箍筋;其中,所述第一条形部
的两条长边的所述第一主筋一一对应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一主筋通过
所述第三箍筋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筋架中,还包括:多个第四箍筋;其中,所述第二条形部
的两条长边的所述第二主筋一一对应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第二主筋通过
所述第四箍筋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筋架中,所述第一条形部与所述第二条形部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筋架中,所述第一条形部和/或所述第二条形部为矩形部。

进一步地,上述筋架中,各所述第一主筋等间隔设置;和/或各所述第二主
筋等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筋架中,所述第一箍筋和所述第二箍筋为多根;多根所述
第一箍筋沿所述第一主筋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多根所述第二箍筋沿所述第二
主筋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本发明中,筋架包括第一条形部和第二条形部,第一条形部与第二条形部
呈夹角相贯连接,相比于与条形部的长边相等的直径的圆柱形筋架,节省了大
量的主筋和箍筋,节约了成本。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桩基础,包括:如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
的筋架和浇设于所述筋架的混凝土。

进一步地,上述桩基础中,还包括:多个地脚螺栓;其中,多个所述地脚
螺栓嵌于所述混凝土,并且,所述地脚螺栓的部分位于所述混凝土的外部。

由于筋架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筋架的桩基础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
果,并且相比于与条形部的长边相等的直径的桩基础,也节省了大量的混凝土。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输电塔,包括:杆塔和如本发明的另一个
方面所述的桩基础;其中,

所述杆塔的塔脚与所述桩基础相连接;

所述杆塔的横担方向与第二条形部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45°,并且所述杆
塔的线路方向与第二条形部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45°。

由于桩基础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桩基础的输电塔也具有相应的技术
效果,并且杆塔在沿横担方向的力与沿线路方向的力的合力的方向与第一条形
部或第二条形部的长度方向相吻合,从而能够发挥桩基础承受杆塔荷载的最大
功效。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
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
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筋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筋架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桩基础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桩基础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输电塔中,桩基础根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
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
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
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筋架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筋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筋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筋架
的剖面图。如图所示,该筋架包括:第一条形部1和第二条形部2。具体实施
时,第一条形部1和第二条形部2可以为矩形部,第一条形部1和第二条形部
2的长度范围可以为0.8m-1.8m,第一条形部1和第二条形部2的宽度范围可
以为0.3m-0.5m。其中,

第一条形部1包括多个第一主筋11和第一箍筋12,其中,多个第一主筋
11并排设置,并且,各第一主筋11通过第一箍筋12相连接。具体实施时,第
一主筋11和第一箍筋12可以为钢筋,从而使得第一主筋11和第一箍筋12的
强度增大。多个第一主筋11可以沿着第一主筋11的轴向相互平行,进一步的,
各第一主筋11等间隔设置。第一主筋11可以与第一箍筋12焊接在一起。可
选的,还可以通过扎丝在第一主筋11与第一箍筋12相交的位置将第一主筋11
与第一箍筋12相互连接。可选的,第一箍筋12还可以绕设在第一主筋11的
筋身上,从而将第一主筋11与第一箍筋12相互连接起来。

第二条形部2包括多个第二主筋21和第二箍筋22,其中,多个第二主筋
21并排设置,各第二主筋21通过第二箍筋22相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二主筋
21和第二箍筋22可以为钢筋,从而使得第二主筋21和第二箍筋22强度增大。
多个第二主筋21可以沿着第二主筋21的轴向相互平行,进一步的,各第二主
筋21等间隔设置。第二主筋21可以与第二箍筋22焊接在一起。可选的,还
可以通过扎丝在第二主筋21与第二箍筋22相交的位置将第二主筋21与第二
箍筋22相互连接。可选的,第二箍筋22还可以绕设在第二主筋21的筋身上,
从而将第二主筋21与第二箍筋22相互连接起来。

第一条形部1与第二条形部2呈夹角相贯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一条形部
1与第二条形部2可以相互垂直,第一条形部1的几何中心与第二条形部2的
几何中心相重合。

本实施例中的筋架通过第一条形部1与第二条形部2相贯连接,用于安装
于与筋架外形形状相对应的基坑内,相比于现有的圆柱体的基坑内安装的筋
架,本实施例中的筋架节省了大量的主筋和箍筋,节约了成本,并且本实施例
中挖的与筋架相对应的基坑体积小,从而可采用电动洛阳铲、小型可拆卸式螺
旋钻机机械成孔,施工便捷且安全程度高,解决了现有的人工掏挖费时费力的
问题,同时产生的废弃土石方也较少,解决了对周边环境的压覆破坏愈来愈严
重的问题,并且也不需要在基坑外围补砌混凝土围堰。

上述实施例中,该筋架还包括多个第三箍筋13。其中,第一条形部1的两
条长边的第一主筋11一一对应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主筋11通过第三箍
筋13相连接。具体实施时,第三箍筋13可以为钢筋,从而使得第三箍筋13
的强度增大。第三箍筋13对第一主筋11起到固定的作用,从而使得筋架在整
体上的牢固性加强。这里需要理解的是,第一主筋11在第一条形部1的两条
长边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也可以为交错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
任何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该筋架还包括多个第四箍筋23。其中,第二条形部2的两
条长边的第二主筋21一一对应设置;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主筋21通过第四箍
筋23相连接。具体实施时,第四箍筋23可以为钢筋,从而使得第四箍筋23
的强度增大。第四箍筋23对第二主筋21起到固定的作用,从而使得筋架在整
体上的牢固性加强。这里需要理解的是,第二主筋21在第二条形部2的两条
长边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也可以为交错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
任何限定。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箍筋12为多根,多根第一箍筋12沿第一主筋11的
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多根第一箍筋12与第一主筋11相连接,从而增加了筋架
整体的牢固性,并且由于第一箍筋12的均匀设置,从而使得第一主筋11在长
度方向上与第一箍筋12的连接位置均匀,使得整个筋架在各个位置的牢固性
相等,从而增加了筋架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箍筋22为多根,多根第二箍筋22沿第二主筋21的
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多根第二箍筋22与第二主筋21相连接,从而增加了筋架
整体的牢固性,并且由于第二箍筋22的均匀设置,从而使得第二主筋21在长
度方向上与第二箍筋22的连接位置均匀,使得整个筋架在各个位置的牢固性
相等,从而增加了筋架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的筋架通过第一条形部1与第二条形部2相贯连接,用于安装
于与筋架外形形状相对应的基坑内,相比于现有的圆柱体的基坑内安装的筋
架,本实施例中的筋架节省了大量的主筋和箍筋,并且本实施例中挖的与筋架
相对应的基坑体积小,从而可采用电动洛阳铲、小型可拆卸式螺旋钻机机械成
孔,施工便捷且安全程度高,解决了现有的人工掏挖费时费力的问题,同时产
生的废弃土石方也较少,解决了对周边环境的压覆破坏愈来愈严重的问题,并
且也不需要在基坑外围补砌混凝土围堰。

桩基础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桩基础,该桩基础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筋架
和浇设于筋架的混凝土。其中,筋架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
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通过将混凝土浇设于筋架上,混凝土凝固后的形状与筋架的外形
形状相对应,相比于现有的圆柱体的基坑内的桩基础,本实施例节省了大量的
筋架和混凝土,并且本实施例中挖的与桩基础相对应的基坑体积小,从而可采
用电动洛阳铲、小型可拆卸式螺旋钻机机械成孔,施工便捷且安全程度高,解
决了现有的人工掏挖费时费力的问题,同时产生的废弃土石方也较少,解决了
对周边环境的压覆破坏愈来愈严重的问题,并且也不需要在基坑外围补砌混凝
土围堰。

上述实施例中,该桩基础还包括多个地脚螺栓3,如图4和图5所示,多
个地脚螺栓3嵌于混凝土,并且,地脚螺栓3的部分位于混凝土的外部。具体
实施时,地脚螺栓3的制作材料可以为优质碳素钢,增加了地脚螺栓3的强度。
地脚螺栓3的数量为四个,每个地脚螺栓3设置于相贯部分的每条边的中间位
置,地脚螺栓3用于连接杆塔的塔脚,地脚螺栓3的位置设置增强了其抗拔力。

需要说明的是,地脚螺栓3的设置方式一般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用
定位板定位的方式,将定位板平行设置在地面上,地脚螺栓3穿过定位板上的
定位孔,地脚螺栓3连接有螺母,螺母的直径大于定位孔的直径,螺母置于定
位孔的上端,从而保证地脚螺栓3不会由于重力而整体穿过定位孔而掉入基坑
内,并且还可以通过调节螺母来控制地脚螺栓3部分位于地面以上的高度。

输电塔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输电塔,该输电塔包括:杆塔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
桩基础。其中,杆塔包括塔身和塔脚,塔脚与桩基础相连接。其中,桩基础的
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时,塔脚与桩基础的地脚螺栓螺纹连接。塔脚的数量有四个,相
对应的,桩基础的数量也有四个,如图6所示,第一条形部1和第二条形部2
为矩形部,第一条形部1与第二条形部2垂直设置,地脚螺栓3的数量为四个,
每个地脚螺栓3设置于相贯部分的每条边的中间位置,第二条形部2的长度方
向与横担方向(B方向)的夹角为45°,并且第二条形部2的长度方向与线路方向
(A方向)的夹角也为45°。

本实施例中的杆塔既有沿横担方向(B方向)的力,又有沿线路方向(A方向)
的力,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与图6中第一条形部1或第二条形部2的长度方
向相吻合,从而能够发挥桩基础承受杆塔荷载的最大功效。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桩基础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制作筋架;

S200:将筋架置于预设的与筋架外形形状相对应的基坑内;

S300:将地脚螺栓通过定位板设置于基坑;

S400:将混凝土浇灌于基坑内。

在S100中,该筋架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筋架,筋架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
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S200中,预先掏挖一个与筋架外形形状相对应的基坑,例如,筋架的
外形为十字型,则基坑的形状也为十字型,基坑的形状比筋架稍大一些,保证
筋架能够置于基坑内。

在S300中,将定位板平行设置在地面上,地脚螺栓穿过定位板上的定位
孔,地脚螺栓连接有螺母,螺母的直径大于定位孔的直径,螺母置于定位孔的
上端,从而保证地脚螺栓不会由于重力而整体穿过定位孔而掉入基坑内,并且
还可以通过调节螺母来控制地脚螺栓部分位于地面以上的高度。

在S400中,将混凝土浇灌于基坑内,混凝土凝固后,拆卸S300中的定位
板,桩基础制作完成。

本实施例节省了大量的筋架和混凝土,并且挖的与桩基础相对应的基坑相
比于现有的圆柱体的基坑体积小,从而可采用电动洛阳铲、小型可拆卸式螺旋
钻机机械成孔,施工便捷且安全程度高,解决了现有的人工掏挖费时费力的问
题,同时产生的废弃土石方也较少,解决了对周边环境的压覆破坏愈来愈严重
的问题,并且也不需要在基坑外围补砌混凝土围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
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
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筋架及桩基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筋架及桩基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筋架及桩基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筋架及桩基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筋架及桩基础.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筋架及其桩基础。其中,筋架包括:第一条形部和第二条形部;其中,所述第一条形部包括多个第一主筋和第一箍筋,其中,多个所述第一主筋并排设置,并且,各所述第一主筋通过所述第一箍筋相连接;所述第二条形部包括多个第二主筋和第二箍筋,其中,多个所述第二主筋并排设置,各所述第二主筋通过所述第二箍筋相连接;所述第一条形部与所述第二条形部相贯连接。本发明中,筋架包括第一条形部和第二条形部,第一条形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