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pdf

上传人:le****a 文档编号:5795015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00097.6

申请日:

2007.01.09

公开号:

CN101220879A

公开日:

2008.07.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16K 15/20登记生效日:2018071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廖耀鑫变更后权利人:昆山亚比斯环保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中国台湾台北县新店市民权路130巷7号4楼变更后权利人: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园区路95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K15/20; B65D81/03; B65D30/24

主分类号:

F16K15/20

申请人:

廖耀鑫

发明人:

廖建华; 廖耀鑫; 简伯欣

地址:

台湾省台北县新店市民权路130巷7号4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万学堂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止气阀包括:上下叠合的二片内膜、至少一入气口、至少一气体通道、至少一切孔;在二片内膜其中一边的周缘未完全被粘结处,形成有上述入气口;内膜的其余三边周缘均被粘结;所述气体通道一端与入气口连接并形成在二片内膜之间;切孔设在气体通道侧边的内膜上。本发明的空气密封体包括上下叠合的二片外膜、和由该外膜形成的至少一个密封气室,上述止气阀安装在气室上。本发明能防止充气后气室内的气体外泄,实现了很好的锁气效果;且各气室能同时充气;本发明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减少了生产作业流程及降低了制造成本。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止气阀,用于安装在空气密封体(30)上,其特征在于,该止气阀包括:上下叠合的二片内膜(1a和1b)、至少一入气口(2e)、至少一气体通道(5)、至少一切孔(8);
在二片内膜(1a和1b)其中一边的周缘未完全被粘结处,形成有上述入气口(2e);内膜的其余三边周缘均被粘结;所述气体通道(5)一端与入气口(2e)连接并形成在二片内膜之间;切孔(8)设在气体通道(5)侧边的内膜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5)的两侧边为两对称的、密封两内膜的热封曲线,气体通道(5)由上面的宽部和下面的窄部组成;在所述二片内膜内涂布有耐热材料(1c),其起启于所述入气口(2e)处并位于气体通道(5)的宽部内;所述切孔(8)形成在一片内膜上并位于气体通道的一侧或两侧;或切孔(8)同时贯穿两片内膜并位于气体通道的一侧或两侧。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孔(8)为长0.5cm的缝或孔,所述切孔形成在气体通道窄部的一侧或两侧。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5)上还设有至少一条由热封线形成的支气道(6),用以连接所述气体通道和切孔(8)。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片内膜(1a和1b)和其内的耐热材料(1c)同时向上延伸有一小段长度。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片内膜(1a和1b)同时向上延伸有一段长度,该延伸部分的上边周缘被完全粘结;所述耐热材料(1c)也同时向上延伸有一小段长度,比内膜延伸的长度短。

7.  如权利要求2或5或6所述的止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材料(1c)的形状为长条状、椭圆状或上宽下窄的T形。

8.  一种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其内用于包装物品,该空气密封体(30)包括上下叠合的二片外膜(2a和2b)、和由该外膜形成的至少一个密封气室(40);所述气室上安装有止气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每个止气阀包括:上下叠合的二片内膜(1a和1b)、至少一入气口(2e)、至少一气体通道(5)、至少一切孔(8);
在二片内膜的其中一边的周缘未完全被粘结处,形成有上述入气口(2e);内膜的其余三边周缘均被粘结;所述气体通道(5)一端与入气口(2e)连接并形成在二片内膜之间;切孔(8)设在气体通道侧边的内膜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5)的两侧边为两对称的、密封两内膜的热封曲线,气体通道由上面的宽部和下面的窄部组成;在所述二片内膜内涂布有耐热材料(1c),其起启于所述入气口处并位于气体通道(5)的宽部内;所述切孔(8)形成在一片内膜上并位于气体通道(5)的一侧或两侧;或切孔(8)同时贯穿两片内膜并位于气体通道的一侧或两侧。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孔(8)为长0.5cm的缝或孔,所述切孔形成在气体通道窄部的一侧或两侧。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5)上还设有至少一条由热封线形成的支气道(6),用以连接所述气体通道和切孔(8)。

12.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片内膜(1a和1b)和其内的耐热材料(1c)同时向上延伸有一小段长度。

13.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片内膜(1a和1b)同时向上延伸有一段长度,该延伸部分的上边周缘被完全粘结;所述耐热材料(1c)也同时向上延伸有一小段长度,比内膜延伸的长度短。

14.  如权利要求9或12或13所述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热材料(1c)的形状为长条状、椭圆状或上宽下窄的T形。

15.  如权利要求8或11所述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密封体仅有一个气室(40),所述止气阀被安装在空气密封体的两外膜之间,止气阀的带有入气口(2e)的一端少部分地露出在空气密封体之外。

16.  如权利要求8或11所述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空气密封体包括多个气室(40),各气室间以热封线来分隔,每个气室内形成大小两个不相通的空间:下方大空间(A)和形成充气通道(3)的上方小空间(B);
所述止气阀的二片内膜(1a和1b)和其内的耐热材料(1c)同时向上延伸有一小段长度,由内膜和耐热材料延伸出的部分位于所述充气通道(3)内,止气阀的其余部分位于下方大空间(A)内;由耐热材料(1c)形成的入气口(2e)位于充气通道内;气室的各充气通道通过一气道彼此相通,气道上设有一充气口(31)。

17.  如权利要求8或11所述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空气密封体包括多个气室(40),各气室间以热封线来分隔,每个气室内形成大小两个不相通的空间:上方的小空间(B)和下方大空间(A);
所述止气阀的二片内膜(1a和1b)同时向上延伸有一段长度,且延伸部分的上边周缘完全粘结;耐热材料(1c)也向上延伸,但比内膜延伸的长度短;止气阀的内膜和耐热材料的上述延伸部分位于小空间(B)内,其余部分位于大空间(A)内;内膜延伸出的上边周缘被完全粘结在空气密封体的上边周缘内,内膜的延伸部分形成充气通道(3),由耐热材料(1c)形成的入气口(2e)位于该充气通道内;各充气通道通过一气道彼此相通,气道上设有一充气口(31)。

18.  如权利要求8或11所述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空气密封体包括多个气室(40),各气室间以热封线来分隔;所述止气阀的二片内膜(1a和1b)同时向上延伸有一段长度,且延伸部分的上边周缘完全粘结;耐热材料(1c)也向上延伸,但比内膜延伸的长度短;
内膜延伸部分的上边周缘被完全粘结在空气密封体的二片外膜(2a和2b)的上边周缘内;内膜的延伸部分形成充气通道(3);各止气阀的充气通道通过一气道而彼此相通,气道上设有一充气口(31)。

19.  如权利要求8或11所述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其特征在于,空气密封体包括多个气室(40),各气室间以热封线来分隔,空气密封体的每个气室包括两个上下大气室和中间一个小气室,小气室内形成充气通道(3);
每个气室安装有上下两个止气阀,每个止气阀的二片内膜(1a和1b)和其内的耐热材料(1c)同时向上延伸有一小段长度;
两个止气阀分别安装在上大气室和充气通道之间、及下大气室和充气通道(3)之间;且上下二个止气阀的内膜和耐热材料的延伸分均位于充气通道(3)内,止气阀的其余部分分别位于两个上下大气室内;
每个充气通道(3)通过一气道而彼此连通,气道上设有一充气口(31);
在所述充气通道(3)外面划有一裁切线(9)。

说明书

说明书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止气阀和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尤其涉及一种切孔式止气阀及带有该切孔式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缓冲包装物品的方式,多在一塑料片上突设多个凸起小气囊,将该塑料膜片包覆于物品外周而达到吸震缓冲作用,但小气囊的吸震能力有限,对于较大的震动或冲击负荷便无法达到缓冲吸震的效果,因此出现一种以树脂膜为材料所制成的气体包装袋。
请参阅图1A至图1C,气体包装袋A10设有进气口A11,连接进气口A11设有进气道A12,而进气道A12两侧分别连接多个气室A13,每一气室A13均设有由上气阀膜A141、下气阀膜A142所组成的气阀A14,当进气口A11的外部气体经由进气道A12充入气室A13后,气体包装袋A10便可充气膨胀而作为缓冲材料,例如:美国第4850912号专利“含有流体的密封容器(for sealingly containing a fluid)”、美国第5261466号专利“持续地向多个密封袋填充流体的方法(Process forcontinuously filling fluid into a plurality of closed bags)”、美国第5427830号专利“连续的、膨胀的塑胶包装材料(Continuous,inflatable plastic wrapping material)”及日本实开平第5-95851号专利“流体用密封袋”。然而这种气体包装袋A10需设置多个气阀A14,才能对多个气室A13进行充气,多个气阀A14的设置会大幅地增加生产作业流程及制造成本。再者,上述结构会使靠近进气口A11的气室A13先充气膨胀,远离进气口A11的气室A13则较慢充气或充气效果不佳,造成充气后的气体包装袋A10缓冲效果不佳。
由此可知,如何改进气体包装袋及其气阀的结构,进而减少生产作业流程及降低制造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欲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切孔的止气阀。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切孔式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止气阀,用于安装在空气密封体上,该止气阀包括:上下叠合的二片内膜、至少一入气口、至少一气体通道、至少一切孔;在二片内膜其中一边的周缘未完全被粘结处,形成有上述入气口;内膜的其余三边周缘均被粘结;所述气体通道一端与入气口连接并形成在二片内膜之间;切孔设在气体通道侧边的内膜上。
所述气体通道的两侧边为两对称的、密封两内膜的热封曲线,气体通道由上面的宽部和下面的窄部组成;在所述二片内膜内涂布有耐热材料,其起启于所述入气口处并位于气体通道的宽部内;所述切孔形成在一片内膜上并位于气体通道的一侧或两侧;或切孔同时贯穿两片内膜并位于气体通道的一侧或两侧。
所述切孔为长0.5cm的缝或孔,所述切孔形成在气体通道窄部的一侧或两侧。
所述气体通道上还设有至少一条由热封线形成的支气道,用以连接所述气体通道和切孔。
所述二片内膜和其内的耐热材料同时向上延伸有一小段长度。
所述二片内膜同时向上延伸有一段长度,该延伸部分的上边周缘被完全粘结;所述耐热材料也同时向上延伸有一小段长度,比内膜延伸的长度短。
所述耐热材料的形状为长条状、椭圆状或上宽下窄的T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其内用于包装物品,该空气密封体包括上下叠合的二片外膜、和由该外膜形成的至少一个密封气室;所述气室上安装有止气阀;所述每个止气阀包括:上下叠合的二片内膜、至少一入气口、至少一气体通道、至少一切孔;在二片内膜的其中一边的周缘未完全被粘结处,形成有上述入气口;内膜的其余三边周缘均被粘结;所述气体通道一端与入气口连接并形成在二片内膜之间;切孔设在气体通道侧边的内膜上。
所述气体通道的两侧边为两对称的、密封两内膜的热封曲线,气体通道由上面的宽部和下面的窄部组成;在所述二片内膜内涂布有耐热材料,其起启于所述入气口处并位于气体通道的宽部内;所述切孔形成在一片内膜上并位于气体通道的一侧或两侧;或切孔同时贯穿两片内膜并位于气体通道的一侧或两侧。
所述切孔为长0.5cm的缝或孔,所述切孔形成在气体通道窄部的一侧或两侧。
所述气体通道上还设有至少一条由热封线形成的支气道,用以连接所述气体通道和切孔。
所述二片内膜和其内的耐热材料同时向上延伸有一小段长度。
所述二片内膜同时向上延伸有一段长度,该延伸部分的上边周缘被完全粘结;所述耐热材料也同时向上延伸有一小段长度,比内膜延伸的长度短。
所述耐热材料的形状为长条状、椭圆状或上宽下窄的T形。
所述空气密封体仅有一个气室,所述止气阀被安装在空气密封体的两外膜之间,止气阀的带有入气口的一端少部分地露出在空气密封体之外。
空气密封体包括多个气室,各气室间以热封线来分隔,每个气室内形成大小两个不相通的空间:下方大空间和形成充气通道的上方小空间;所述止气阀的二片内膜和其内的耐热材料同时向上延伸有一小段长度,由内膜和耐热材料延伸出的部分位于所述充气通道内,止气阀的其余部分位于下方大空间内;由耐热材料形成的入气口位于充气通道内;气室的各充气通道通过一气道彼此相通,气道上设有一充气口。
所述空气密封体包括多个气室,各气室间以热封线来分隔,每个气室内形成大小两个不相通的空间:上方的小空间和下方大空间;所述止气阀的二片内膜同时向上延伸有一段长度,且延伸部分的上边周缘完全粘结;耐热材料也向上延伸,但比内膜延伸的长度短;止气阀的内膜和耐热材料的上述延伸部分位于小空间内,其余部分位于大空间内;内膜延伸出的上边周缘被完全粘结在空气密封体的上边周缘内,内膜的延伸部分形成充气通道,由耐热材料形成的入气口位于该充气通道内;各充气通道通过一气道彼此相通,气道上设有一充气口。
所述空气密封体包括多个气室,各气室间以热封线来分隔;所述止气阀的二片内膜同时向上延伸有一段长度,且延伸部分的上边周缘完全粘结;耐热材料也向上延伸,但比内膜延伸的长度短;内膜延伸部分的上边周缘被完全粘结在空气密封体的二片外膜的上边周缘内;内膜的延伸部分形成充气通道;各止气阀的充气通道通过一气道而彼此相通,气道上设有一充气口。
所述空气密封体包括多个气室,各气室间以热封线来分隔,空气密封体的每个气室包括两个上下大气室和中间一个小气室,小气室内形成充气通道;每个气室安装有上下两个止气阀,每个止气阀的二片内膜和其内的耐热材料同时向上延伸有一小段长度;两个止气阀分别安装在上大气室和充气通道之间、及下大气室和充气通道之间;且上下二个止气阀的内膜和耐热材料的延伸分均位于充气通道内,止气阀的其余部分分别位于两个上下大气室内;每个充气通道通过一气道而彼此连通,气道上设有一充气口;在所述充气通道外面划有一裁切线。
在本发明中,当气室充气膨胀后,因气室内部的气压大于外部大气压,故内部气体压迫切孔,并进而压迫二片内膜使其受压变形产生弯折并紧密贴压于外膜上,或者二片内膜只受压弯折而不贴压在外膜上,由此,气体通道被封闭,使气室内的气体不外泄以实现锁气的效果。另,本发明气体通道上部的宽度大于其下部的宽度,气体通道内部的气体压力大于通道两侧的气体压力,故使外部气体容易进入入气口而不易逸出,在气室内部压力增大时,压紧气体通道的两热封曲线而实现锁气的效果。另,充气时,各气体通道内的空气压力会达到一致,不会发生靠近充气口的气室先充气膨胀、而远离充气口的气室充气效果不佳或无法充气的情况,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能使各气室同时充气,大大提高了充气时的工作效率。本发明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结构简单、制作方便,进而减少生产作业流程及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的气体包装袋在充气前的一种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的气体包装袋在充气后的剖面图;
图1C为现有技术中气体包装袋在充气前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止气阀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在充气前的平面图;
图4A、图4B为图3中的空气密封体在充气后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在充气前的平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止气阀在充气前的平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在充气前的平面图;
图8A、图8B为图7所示空气密封体在充气后的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在充气前的平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在充气前的平面图;
图11A、图11B为图10所示的空气密封体在充气后的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在充气前的平面图;
图13A、图13B为图12所示空气密封体在充气后的剖面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8的带有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在充气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2、图3、图4A及图4B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其中图2所示的本发明的止气阀包括:二片内膜1a和1b、耐热材料1c、入气口2e、气体通道5、切孔8。
所述二片内膜1a和1b上下叠合,其内涂布有耐热材料1c,该耐热材料1c起启于内膜的顶端并向下延伸一定长度,通过例如以印刷方式打印耐热胶或油墨,使耐热材料1c经热封方式粘结在二片内膜1a或1b上。该耐热材料的形状为长条状、椭圆状或上宽下窄的T形。
将内膜1a和1b四边的周缘以热封方式粘结,形成热封线3a、3b、3c、3d,其中热封线3a、3b、3c为完全封闭的热封线,而热封线3d并未完全粘结住二片内膜的上边周缘,由于耐热材料1c的存在,故在内膜上端形成有一入气口2e。也即,在二片内膜上边的周缘处,有耐热材料1c处不粘结,无耐热材料1c处才粘结。在充气操作时,耐热材料1c可作为气体进入的气嘴。
如图2所示,气体通道5可作为外部气体流通的通道,其形成在二片内膜1a和1b之间,气体通道的上端与入气口2e连接,两侧边由密封两片内膜的热封线构成,例如,气体通道的两侧边为对称的两根曲线,由此使气体通道由上面的宽部和下面的窄部形成,所述耐热材料位于该宽部内。
切孔8可以形成在一片内膜上,并位于气体通道的一侧或两侧;切孔8也可以同时贯穿两片内膜,并位于气体通道的一侧或两侧。切孔8可以是将内膜撕裂所形成的缝,也可以是用尖锐物穿凿内膜所形成的穿孔。切孔8的长度优选为0.5cm。切孔8的位置优选在气体通道窄部的一侧或两侧。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密封体30用于包装物品,其包括周缘被热封粘结的、上下叠合的二片外膜2a和2b、及在该二片外膜内部形成的气室40。上述止气阀被安装在该空气密封体30的两外膜之间,止气阀的带有入气口2e的一端少部分地露出在空气密封体30之外。
当向气室40内充气时,如图4A,止气阀的二片内膜1a和1b均被向外拉开,从而将止气阀的入气口2e打开,使外部气体经由入气口2e进入气体通道5。其中一部份的外部气体流至气体通道5的左侧,经由左侧的切孔8流入气室40,另一部份的外部气体流至气体通道5的右侧,经由右侧的切孔8流入气室40,由此使气室40充气膨胀。
如图4B所示,气室40充气膨胀后,因气室40内部的气压大于外部大气压,故内部气体压迫切孔8,并进而压迫二片内膜1a和1b使其受压变形产生弯折并紧密贴压于外膜2a或2b上,或者二片内膜只受压弯折而不贴压在外膜2a或2b上。由此,气体通道5被封闭,使气室40内的气体不外泄以实现锁气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因气体通道5上部的宽度,即与入气口2e相连的宽度大于下部的宽度,气体通道5内部的气体压力大于通道两侧的气体压力,故使外部气体容易进入入气口2e而不易逸出,在气室40内部压力增大时,压紧气体通道5的两热封曲线以实现锁气的效果。
另外,气体通道5不限于图2所示形状,还可以是多点状、双弧状或直线状。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2的止气阀与实施例1(见图2)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2的气体通道5较长且包含多个支气道6,切孔8位于支气道的末端,故支气道6用以连接气体通道5与切孔8。支气道为以热封方式使两内膜粘结而形成。
充气时,止气阀的二片内膜1a和1b均被向外拉开,从而将入气口2e打开,使外部气体经由入气口2e进入气体通道5,并沿着气体通道5、及其各支气道6、各切孔8而流入空气密封体的气室40内,使气室40充气膨胀。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3与上述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3的止气阀包括多个横向均匀排列的气体通道5,且每个气体通道5的上端均与入气口2e连接,每个气体通道5的侧边均布设有多个切孔8。
热封线3d并未完全将二片内膜上边的周缘粘结,有耐热材料1c处不粘结,无耐热材料1c处才粘结。
实施例4:
如图7、图8A、图8B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密封体由上下叠合的二片外膜2a和2b、及外膜内形成的多个气室40组成,二外膜的周缘被热封方式粘结,各气室40间以热封线来分隔。每个气室40内形成有大小两个不相通的空间:下方的大空间A和形成充气通道3的上方小空间B。在充气通道3和大空间A之间设有一止气阀。
如图8A所示,本实施例的止气阀就是在实施例1的止气阀的基础上,将二片内膜1a和1b、及耐热材料1c同时再向上延伸一小段长度。由内膜和耐热材料延伸出的部分位于空气密封体的充气通道3内,止气阀的其余部分位于大空间A内。由耐热材料1c形成的入气口2e位于充气通道3内。各充气通道3通过一气道彼此相通,气道上设有一充气口31,如图7所示。
充气时,外部气体进入充气口31,使各充气通道3膨胀,内膜1a和1b均被向外拉开,从而将各入气口2e打开,使外部气体经由各入气口2e进入各气体通道5,之后,其中一部份的外部气体流至气体通道5的左侧,经由左侧的切孔8流入气室40,另一部份的外部气体流至气体通道5的右侧,经由右侧的切孔8流入气室40,由此使各气室40均充气膨胀。
如图4B所示,大空间A充气膨胀后,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部大气压,故使二片内膜1a和1b受压变形产生弯折并紧密贴压于外膜2a或2b上,或者内膜仅产生弯折而不贴压在外膜2a或2b上。由此,各气体通道5和各大空间A被封闭,使各大空间A内的气体不会外泄以实现锁气的效果。
由于各气体通道5内的空气压力会达到一致,故在充气时,不会发生靠近充气口31的气室先充气膨胀、而远离充气口31的气室充气效果不佳或无法充气的情况。故,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能使各气室同时充气,提高了充气速度。
实施例5: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其与上述实施例4的区别是:本实施例5的止气阀上的气体通道5较长且包含多个支气道6,且切孔8设在每个支气道的末端,支气道6用以连接气体通道5与切孔8。
充气时,进入充气口31的外部气体先使充气通道3膨胀,二片内膜1a和1b均被向外拉开,从而将各入气口2e打开,使外部气体经由入气口2e进入各气体通道5,并沿着各气体通道5分别流至各支气道6,再经由支气道6末端的切孔8流入各气室40,使各气室40充气膨胀。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能使各气室40同时充气,提高了充气速度。
实施例6:
如图10、图11A、图11B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密封体由上下叠合的二片外膜2a和2b、及外膜内形成的多个气室40组成,外膜的周缘被热封方式粘结,各气室40间以热封线来分隔。每个气室40内形成大小两个不相通的空间:上方的小空间B和下方大空间A。在小空间B和大空间A之间设有一止气阀。
本实施例的止气阀就是在实施例1的止气阀的基础上,将二片内膜1a和1b同时向上延伸一段长度后,再将延伸部分的上边周缘完全热封粘结,且耐热材料1c也向上延伸一小段长度,但比内膜延伸的长度要短。内膜和耐热材料的上述延伸部分位于小空间B内,止气阀的其余部分位于大空间A内。且内膜延伸出的上边周缘被完全粘结在空气密封体的上边周缘内,由此使内膜的延伸部分形成充气通道3,由耐热材料1c形成的入气口2e位于该充气通道3内。各充气通道3通过一气道彼此相通,气道上设有一充气口31,如图10所示。
如图11A所示,充气时,外部气体进入充气口31,使充气通道3膨胀,内膜1a和1b均被向外拉开,从而将各入气口2e打开,使外部气体经由各入气口2e进入各气体通道5,之后,其中一部份的外部气体流至气体通道5的左侧,经由左侧的切孔8流入大空间A,另一部份的外部气体流至气体通道5的右侧,经由右侧的切孔8流入大空间A,由此使各大空间A均充气膨胀。
如图11B所示,大空间A充气膨胀后,其内部的气压大于外部大气压,故使二片内膜1a和1b受压变形产生弯折并紧密贴压于外膜2a或2b上,或者内膜仅产生弯折而不贴压在外膜2a或2b上。由此,各气体通道5被封闭,使各大空间A内的气体不会外泄以实现锁气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结构能使各气室40同时充气,提高了充气速度。
另,本实施例6的止气阀还可以如图9所示,在气体通道5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支气道6。
实施例7:
如图12、图13A以及图13B所示,本实施例的空气密封体由上下叠合的二片外膜2a和2b、及外膜内形成的多个气室40组成,外膜的周缘被热封方式粘结,各气室40间以热封线来分隔。
本实施例7的每个气室40上均安装有一止气阀,该止气阀的结构与实施例6的止气阀完全相同。本实施例7的止气阀的二片内膜延伸部分的上边周缘完全粘结在空气密封体30的二片外膜的上边周缘内。由此,止气阀悬置在空气密封体30内。止气阀的二片内膜的延伸部分形成了充气通道3,各充气通道3通过一气道而彼此相通,气道上设有一充气口31。
如图13A所示,充气时,进入充气口31的外部气体使充气通道3膨胀,使内膜1a和1b向外拉开而打开入气口2e,使外部气体经由入气口2e进入气体通道5后,其中一部份的外部气体流至气体通道5的左侧,经由左侧的切孔8流入气室40,另一部份的外部气体流至气体通道5的右侧,经由右侧的切孔8流入气室40,使气室40充气膨胀。
气室40充气膨胀后,如图13B所示,气室40的内部气压大于外部大气压,故使二片内膜1a和1b封闭,从而封闭气体通道5和充气通道3,并封闭了气室40,使气室内的气体不外泄而实现锁气的效果。
所述气体通道5的两侧边由密封两片内膜的热封线构成,例如,气体通道的两侧边为对称的两根曲线,由此使气体通道由上面的宽部和下面的窄部形成,气体通道5内部的气压大于其两侧的气压,故使外部气体容易进入入气口2e而不易逸出,在气室40内部压力增大时会压紧气体通道5的曲线部分而实现锁气的效果。另外,气体通道5也可为多点状、双弧状或直线状。
另,本实施例7的止气阀还可以如图9所示,在气体通道5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支气道6。
实施例8:
图14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8。本实施例的空气密封体由上下叠合的二片外膜2a和2b、及外膜内形成的多个气室40组成,外膜的周缘被热封方式粘结,各气室40间以热封线来分隔。
每个气室包括两个上下大气室和中间一个小气室(图中未示),小气室内形成充气通道3,类似于图8A所示,上下两个止气阀分别安装在上大气室和充气通道3之间、及下大气室和充气通道3之间。每个充气通道3通过一气道而彼此连通,气道上设有一充气口31。
充气时,充气通道3的气体同时充。入各上下大气室,起到缩短充气时间的目的。
另外,充气通道3外面可预先划出一裁切线9,当充气完成后,即可沿着该裁切线9进行剪裁,使充气通道3上下两端的大气室分离,成倍地提高了气室产量。或者,充气后,沿裁切线9戳出多个连贯的小洞,可方便使用者沿着裁切线9撕开而使各气室40能独立使用。并且通过设置裁切线9,可以大量生产能独立使用的空气密封体。
另,本实施例8的止气阀还可以如图9所示,在气体通道5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支气道6。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的方式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的改动,都涵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止气阀及带有该止气阀的空气密封体,止气阀包括:上下叠合的二片内膜、至少一入气口、至少一气体通道、至少一切孔;在二片内膜其中一边的周缘未完全被粘结处,形成有上述入气口;内膜的其余三边周缘均被粘结;所述气体通道一端与入气口连接并形成在二片内膜之间;切孔设在气体通道侧边的内膜上。本发明的空气密封体包括上下叠合的二片外膜、和由该外膜形成的至少一个密封气室,上述止气阀安装在气室上。本发明能防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