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油气分离器.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5793809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2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52733.X

申请日:

2007.07.13

公开号:

CN101144407A

公开日:

2008.03.1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F01M 13/04合同备案号:2012420000029让与人:东风汽车公司受让人:东风(十堰)汽车液压动力有限公司发明名称:新型油气分离器申请日:20070713公开日:20080319授权公告日:20091104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2032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01M13/04; F01M11/08; B01D46/24

主分类号:

F01M13/04

申请人:

东风汽车公司

发明人:

黄 松; 汪振晓; 施辉良

地址:

430056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特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俞 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油气分离器。它包括上盖,与上盖连接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外壳内设有集油杯,集油杯内设空腔滤芯,空腔滤芯与上盖连接,滤芯内的空腔与上盖内的出气腔相通,出气腔与出气口相通,上盖上进气口与集油杯内腔相联通,集油杯内腔与滤芯内的空腔由滤芯隔开。将该装置设置在变速器、分动器、桥等的排气管路上,集油杯的出油口可通过过滤器后,将分离的润滑油回流到主减速器、机械变速器和轮边减速器等部件中。这样有效的减少润滑油因气化带来的损失。该油气分离器在管路上拆装方便,结构简单。弥补了现有车辆上没有气化润滑油分离回收的缺陷。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型油气分离器,它包括上盖,与上盖连接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外壳内设有集油杯,集油杯内设空腔滤芯,空腔滤芯与上盖连接,滤芯内的空腔与上盖内的出气腔相通,出气腔与出气口相通,上盖上的进气口与集油杯内腔相联通,集油杯内腔与滤芯内的空腔由滤芯隔开,集油杯底部设有进气排油装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进气排油装置包括进气和出油管,进气和出油管与集油杯之间设密封圈。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进气出油管包括并联的一个进气管和一个出油管。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进气出油管包括一个共用的进气出油管,进气出油管与集油杯之间设密封圈。

5.  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新型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进气出油管上连接进气出油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上盖内设滑槽,滑槽的外槽壁上开设外壳导向耳进出口;外壳的开口边缘设导向耳。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外壳壁上设外壳定位锁止装置,定位锁止装置包括设在外壳滑槽内的锁紧扣,锁紧扣上设锁舌,锁紧扣内设弹簧。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上盖内的出气腔壁上设滤芯托,滤芯设在滤芯托上,滤芯盖与滤芯连接,连接螺栓穿过滤芯盖与上盖连接。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新型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过滤芯盖上设膜片。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是杯状,滤芯口与滤芯托或上盖连接。

说明书

说明书新型油气分离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分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车辆上润滑油气化后进入排气管后的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各个总成在长时间高速运转后温度会变高,导致润滑油挥发而产生油气。如果不把产生的油气分离,润滑油将同气体一起排出,一是使总成内部的润滑油减少,一是漏油影响整车性能。而现在车辆上没有将润滑油气分离回收的装置,除越野车外的车辆通常是采用单向阀结构的通气塞,越野车由于道路恶劣易和涉水要求会造成通气塞堵塞。国外有采用出气管直接通大气,还有接空气滤清器的方式,但都有弊端:都不能保证油气凝固后变成油滴,造成渗漏和污染现象。本发明专利克服这种弊端。现有油气分离器的结构中具有进气口、排气口;集污杯的排污口是常闭的,当分离出的油污集到一定量时,将排污口打开排出油污。这种结构不能在车辆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汽车上使用的油气分离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新型油气分离器,它包括上盖,与上盖连接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外壳内设有集油杯,集油杯内设空腔滤芯,空腔滤芯与上盖连接,滤芯内的空腔与上盖内的出气腔相通,出气腔与出气口相通,上盖上进气口与集油杯内腔相联通,集油杯内腔与滤芯内的空腔由滤芯隔开,集油杯底部设有进气排油装置。
所述进气排油装置包括进气出油管,进气出油管上连接进气出油嘴,进气出油管与集油杯之间设密封圈。
将该装置设置在发动机、变速器、减速器等的排气管路上,集油杯的出油口可通过过滤器后,将分离的润滑油回流到轮边减速器、变速器等部件中。这样有效的弥补润滑油因气化带来的损失。该油气分离器在管路上拆装方便,结构简单。弥补了现有车辆上没有气化润滑油分离回收的缺陷。可广泛应用于越野车。
附图说明
图1新型油气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上盖盖口示意图。
图3外壳口示意图。
图4外壳的定位锁止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油气分离器的上盖1上开设进气口2和出气口3,上盖1内的出气腔4与出气口3相联通。上盖1内的出气腔壁30上设滤芯托5,滤芯6设在滤芯托5上。滤芯6为中空结构形成过滤分离后的气体的空腔7,滤芯6内的空腔7与上盖1内的出气腔4相通。滤芯6可以是杯状,滤芯口“杯口”与滤芯托5或上盖1连接。也可以是“筒状”,本实施例的滤芯6采用“筒状”,滤芯6一端开口与滤芯托5连接,另一端开口与滤芯盖8连接,连接螺栓9穿过滤芯盖8与上盖1连接,过滤芯盖8上设膜片10。
上盖1上连接外壳11,外壳11内设有集油杯12,集油杯底部设有进气排油装置。该装置一方面能进汽车零部件总成产生的油气,另一方面能将集油杯中分离后的润滑油会流到汽车零部件总成中。进气排油装置可以是一个进气管和一个排油管并联组成,也可以是进气和排油共用一个,本实施例采用共用结构。
集油杯12底部设进气出油管13,进气出油管13上连接进气出油嘴14,进气出油管13与集油杯12之间设密封圈15。集油杯12将滤芯6罩住,形成滤芯6内的空腔为分离后的气腔,而集油杯12内与滤芯6外之间的腔体为分离后的油腔。上盖1上进气口2与集油杯12内腔相联通。
如图2所示,上盖1内设滑槽16,滑槽16的外槽壁17上开设外壳导向耳的进出口18;外壳11的开口边缘设导向耳19。
安装时,将外壳导向耳19从上盖1的外槽壁17上的进出口18放进滑槽16后,转动外壳使外壳导向耳19与进出口18错位(图3),这样外壳11与上盖1连接。外壳导向耳19上设凸块20,外槽壁17上开设凸块槽21,当凸块20转动到凸块槽21时,则外壳11旋转到位。
在外壳11与上盖1连接后,为防止外壳11与上盖1相对转动,在外壳11上设有定位锁止装置。如图1、4所示,定位锁止装置包括设在外壳11的滑槽22内的锁紧扣23,锁紧扣23上设锁舌24,锁紧扣23内设弹簧25。
安装时,锁紧扣23上的锁舌24在外槽壁17上,当转动外壳11到位后,锁紧扣23在弹簧25的作用下,将锁舌24推进上盖的外槽壁17进出口18内,将外壳11卡住使之不能转动。
如图4所示,安装的限位销31是为了安装定位锁止装置并限制其轴向行程,同时也对弹簧25进行限位。
使用时,将油气分离器的上盖上的进气口与汽车零件总成的总排气管连接,将集油杯底部的进气出油管与减速器总成或轮边减速器总成的排气管连接,上盖上的排气口直通大气。当汽车行驶时,各部件总成在长时间高速运转后温度升高后,润滑油挥发而产生油气进入各部件排气管后经总排气管进入油气分离器,同时,与集油杯底部的进气出油管连接的部件总成产生的润滑油油气也进入到油气分离器,经分离后气体排出,分离出的润滑油在温度降下来后,回流到与集油杯底部的进气出油管连接的部件总成中。避免润滑油的减少。

新型油气分离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型油气分离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型油气分离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油气分离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油气分离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油气分离器。它包括上盖,与上盖连接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外壳内设有集油杯,集油杯内设空腔滤芯,空腔滤芯与上盖连接,滤芯内的空腔与上盖内的出气腔相通,出气腔与出气口相通,上盖上进气口与集油杯内腔相联通,集油杯内腔与滤芯内的空腔由滤芯隔开。将该装置设置在变速器、分动器、桥等的排气管路上,集油杯的出油口可通过过滤器后,将分离的润滑油回流到主减速器、机械变速器和轮边减速器等部件中。这样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