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雾气净化装置.pdf

上传人:三** 文档编号:5791014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9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080126.4

申请日:

2007.02.12

公开号:

CN101244354A

公开日:

2008.08.2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01D 46/00公开日:20080820|||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01D46/00; B01D50/00

主分类号:

B01D46/00

申请人:

张才腾

发明人:

张才腾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寿 宁;张华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尘雾气净化装置,主要是在一容器本体中分别设置一进、出气口;一过滤机构设置于该容器本体内进、出气口间的气流流动路径空间上,该过滤机构包括多数除雾绵相互间隔衔接而成;及一喷雾洒水装置,可导引喷射水雾并均匀喷洒于该过滤机构的除雾绵上,而该除雾绵的组成,则至少包括重量百分比约为100%至40%的纤维与重量百分比由0%至60%的树脂胶。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尘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一容器本体,于二对侧表面分别设置一进、出气口;
一过滤机构,设于该容器本体的进、出气口之间的气流流动路径上,该过滤机构包括由多数除雾绵相互间隔衔接而成;
一喷雾洒水装置,设置于上述进气口与过滤机构之间,可喷洒水雾于除雾绵上,使所述除雾绵经常保持润湿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本体的进气口内侧进一步设有一前滤网。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容器本体的下方设有一集水槽,所述的集水槽内设有一浮球。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雾洒水装置包括一设置于集水槽外侧的抽水马达和一端连接于抽水马达并导入容器本体内的输水管,所述的输水管上设置有多数喷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雾绵周缘套合一护框,且于各护框沿水流动方向的二对侧分别设有多数侧孔。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框两侧设置有:以可抽出的方式分别等高水平延伸或正负15度以内微水平延伸的水平框架及具高低差或前后差同向延伸的斜框架或者皆具高低差或前后差同向延伸的正向反向斜框架。

7.  根 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各水平框架、斜框架是分别设置于多数主支架上,且该主支架是横向或直立设置于容器本体内的进、出气口间,借以使多数除雾绵可于气流路径上形成水平延伸或正负15度以内的微水平延伸及斜向延伸相互间隔衔接的组合结构或者皆具正向反向斜向延伸相互间隔衔接的组合结构。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雾绵是一体成型。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雾绵二旁侧设有一框架,该框架是由多数间隔的多数水平框部或正负15度以内的微水平框部及斜框部衔接而成或者皆具正向反向斜框部衔接而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水平框部或正负15度以内的微水平框部或斜框部的转折衔接部位内侧分别设有一固定的支撑组件。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体成型的除雾绵前侧套合于一框架,于该框架上并成型有多数间隔折叠袋式除雾功能的除雾绵滤网,该滤网为具有多数间隔衔接的水平延伸部或微水平延伸部或斜向延伸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雾绵包括:
人造或天然纤维,其重量百分比为100%至40%之间;
树脂胶,其重量百分比为0%至60%之间。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较佳重量百分比为100%,所述树脂胶的较佳重量百分比为0%。

说明书

说明书尘雾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保持除雾绵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且其内水份也维持吸放流动状态,以有效提升废气净化功能的尘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较常见的废气净化装置,多是将废气导引至一预设容器,于该容器内废气流动的通道上设有过滤绵,借以吸附该废气中的细微(雾状)粉尘或油滓颗粒,达到适当的净化效果。当废气气流通过各过滤绵时,其内的各种异物颗粒得以被吸附于该湿润的块状过滤绵表面上。然而,上述干式过滤绵结构,其由于各块状过滤绵皆是与水平面保持一适当角度的倾斜,且于过滤绵中的天然绵、化学棉及树脂含量比例不当,致使过滤绵表面有过于干燥的情形,如此一来,即大大减低了该过滤绵吸附颗粒杂质的效果,形成其应用上的一严重缺失。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废气净化装置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尘雾气净化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废气净化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尘雾气净化装置,借一喷雾洒水装置,导引喷射水雾均匀喷洒于该过滤机构的除雾绵上,确保除雾绵经常保持湿润性,以提升吸附杂质的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尘雾气净化装置的除雾绵组成成份,其可使各除雾绵本身同时保持极佳的吸水性及排水性,除可增进除雾绵的湿润效果外,亦可于适当时机自动排除除雾绵表面已吸附杂质的污水,达到更佳的废气洁净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尘雾气净化装置,至少包括:一容器本体,于二对侧表面分别设置一进、出气口;一过滤机构,设于该容器本体的进、出气口之间的气流流动路径上,该过滤机构包括由多数除雾绵相互间隔衔接而成;一喷雾洒水装置,设置于上述进气口与过滤机构之间,可喷洒水雾于除雾绵上,使所述除雾绵经常保持润湿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的容器本体的进气口内侧进一步设有一前滤网。
前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的容器本体的下方设有一集水槽,所述的集水槽内设有一浮球。
前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的喷雾洒水装置包括一设置于集水槽外侧的抽水马达和一端连接于抽水马达并导入容器本体内的输水管,所述的输水管上设置有多数喷头。
前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的除雾绵周缘套合一护框,且于各护框沿水流动方向的二对侧分别设有多数侧孔。
前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的护框两侧设置有:以可抽出的方式分别等高水平延伸或正负15度以内微水平延伸的水平框架及具高低差或前后差同向延伸的斜框架或者皆具高低差或前后差同向延伸的正向反向斜框架。
前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的各水平框架、斜框架是分别设置于多数主支架上,且该主支架是横向或直立设置于容器本体内的进、出气口间,借以使多数除雾绵可于气流路径上形成水平延伸或正负15度以内的微水平延伸及斜向延伸相互间隔衔接的组合结构或者皆具正向反向斜向延伸相互间隔衔接的组合结构。
前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的除雾绵是一体成型。
前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的除雾绵二旁侧设有一框架,该框架是由多数间隔的多数水平框部或正负15度以内的微水平框部及斜框部衔接而成或者皆具正向反向斜框部衔接而成。
前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的各水平框部或正负15度以内的斜框部的转折衔接部位内侧分别设有一固定的支撑组件。
前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的一体成型的除雾绵前侧套合于一框架,于该框架上并成型有多数间隔折叠袋式除雾功能的除雾绵滤网,该滤网为具有多数间隔衔接的水平延伸部或微水平延伸部或斜向延伸部。
前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的除雾绵包括:人造或天然纤维,其重量百分比为100%至40%之间;树脂胶,其重量百分比为0%至60%之间。
前述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纤维的较佳重量百分比为100%,所述树脂胶的较佳重量百分比为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容器本体,于二对侧表面分别设置一进、出气口;一过滤机构,设于该容器本体内进、出气口间的气流流动路径上,该过滤机构至少是由多数除雾绵相互间隔衔接而成;一喷雾洒水装置,可导引水流并均匀喷洒于该过滤机构的除雾绵上。
而上述除雾绵的组成,其至少包括:纤维绵,其重量百分比约为100%至40%之间;树脂胶,其重量百分比是对应该聚酯绵的重量而为0%至60%之间。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尘雾气净化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所述的除雾绵能够拿掉非常微小尘埃或悬浮微粒,有效提升废气净化功能。
2)尘雾气净化装置及其除雾绵可创造永不间断密封式水膜提升废气净化功能。
3)除雾绵创造除无黏性油除水除化学液滴,即具有吸水后自动排水的功能,借以达到除雾、除水及去除液态流体的功效。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除雾绵及其相关组件立体部份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除雾绵及其相关组件平面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过滤机构的部份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发明过滤机构的平面组合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尘雾气净化装置的整体组合平面剖视图。
图6A是本发明尘雾气净化装置的不同应用形态示意图(一)。
图6B是本发明尘雾气净化装置的不同应用形态示意图(二)。
图6C是本发明尘雾气净化装置的不同应用形态示意图(三)。
图6D是本发明尘雾气净化装置的不同应用形态示意图(四)。
图7是本发明过滤机构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过滤机构的又一较佳实施例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过滤机构的再一较佳实施例结构图。
1、101、102:容器本体            11:进气口
12:出气口                       13:集水槽
14:浮球
2、20、201、202、203、204:过滤机构
21:护框                         211:侧孔
22、220:除雾绵                23:水平框架
231、241:侧排水孔             232、242:底排水孔
230:框架                      2301:水平框部
2302:斜框部                   24:斜框架
25:主支架                     250:支撑组件
3:喷雾洒水装置                31:输水管
32:喷头                       33:抽水马达
4:前滤网                      5、5’:框架
51、51’:进气口             52、52’:袋式除雾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尘雾气净化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5是本发明的各部份分解、组合及剖视图。由图5所示,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尘雾气净化装置主要包括:容器本体1、过滤机构2、喷雾洒水装置3及前滤网4等部份。其中该容器本体1于二对侧分别设置一进、出气口11、12,且于该容器本体1中段下方设有一集水槽13,于该集水槽13内则设有一可供侦测水位的浮球14。
过滤机构2是设于该容器本体1内的进、出气口11、12之间,其主要是设置于多数直立的主支架25上;过滤机构2上还相对设有多数相互连接成一体的除雾绵22,喷雾洒水装置3可喷洒水雾于除雾绵22上,该除雾绵22即具有净化空气的功效。
当然,该多数直立的主支架25上,也可如图3~5中所示的实施例,将相对设有多数水平延伸或正负7度以内的水平框架23及具高低差延伸的斜框架24,利用二对应的多数水平框架23及多数斜框架24可供多数套合除雾绵22的护框21以抽套的方式分别伸入结合,以使多数水平及斜向延伸的除雾绵22相互间隔成一曲折状衔接。而各护框21对应于水流动方向的二对侧分别设有多数侧孔211,而各水平框架23及斜框架24则于相对部位设有对应的侧排水孔231、241及底排水孔232、242,以使水流可顺畅经由过滤机构2的各除雾绵22向下流动。
前滤网4是设置于该容器本体1的进气口11内侧,其可初步过滤较脏污且较大颗粒的空气中杂质。
喷雾洒水装置3则是以一抽水马达33将集水槽13内的水抽出,并经由一输水管31导入容器本体1内。该输水管31上则设有多数喷头32,可将水份向周缘喷洒于该过滤机构2的除雾绵22及该前滤网4表面,以确保过滤绵经常保持湿润性,提升吸附杂质的效率。
上述结构中,该除雾绵22主要是由聚酯绵等纤维及树脂胶组成,其中该聚酯绵纤维大多以喷胶或热熔纤维方式制成,其铺网均匀、结构紧凑、吸水后弹性佳、恢复性佳,添加树脂胶是为调整其整体的硬度、张力及强度,以决定除雾绵22纤维骨架支撑力大小,而该除雾绵22的蓄、释水量则取决于该纤维骨架的支撑力大小。举例而言,若树脂胶含量过多,则该除雾绵22会像菜瓜布一样硬而无弹性,其吸水后不会自动排放无调节含水量的能力;若树脂胶含量过少,则制成的除雾绵22极软,吸水后会一直委缩,亦无法将水自动向外排放;而若聚酯绵中的树脂胶含量适当,例如,聚脂绵纤维的重量百分比为100%至40%之间,而树脂胶的重量百分比则相对为0%至60%之间,则可使制成的除雾绵22具有适当的支撑及弹性强度。当聚酯绵吸水后委缩时,该树脂会形成支撑及弹性回复,使其内的含水会被向外挤出,此时,除雾绵22即具有吸水后自动排水的功能,借以达到除雾、除水及去除液态流体的功效。
而经发明人长期以来的不断的测试所得到的结果,该除雾绵22中的聚酯绵及树脂的较佳比例为聚酯绵100%、树脂0%;若为了增加该除雾绵22的除雾(水珠、气态流体)、排水性,以及借水排灰尘的特性,可于上述聚酯绵、树脂中另行添加适量的耐高温硅胶(silicon)绵及耐高温树脂,而为增进除雾绵22整体的除油特性,则可再添加适量的不沾油纤维或抗油树脂。
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在实际应用时,喷雾洒水装置3的各喷头32可向前滤网4与过滤机构2的除雾绵22喷水,使之保持一定湿润,含飘浮杂质颗粒的废气由进气口11导入容器本体1内,可初步先由该前滤网4过滤较脏污且较大颗粒的空气中杂质。然后,废气再通过过滤机构2并使较微细的杂质吸附于各除雾绵22表面。最后,经由过滤的较洁净空气可由出气口12向外排出,由于该除雾绵22本身具有吸水后自动排水的功能,且各水平框架23、斜框架24的排列有利于水流向下。因此,可频繁地清除除雾绵22表面的脏污物质,确保整体的除尘雾、除水及去除液态流体的功效;而上述由过滤机构2或前滤网4向下流的废水,则可由容器本体1的集水槽13收集,以便于过滤后循环重复使用。
图6A~6D是本发明尘雾气净化装置的各种不同应用形态示意图。其中该图6A是揭示一于直立形式容器本体101内横设一过滤机构201的结构(其余各部相关结构并未绘出)。该过滤机构201是单一的除雾绵结构,可吸附该由下向上的废气中所含杂质,而喷洒于该过滤机构201的除雾绵上的水于蓄积一定重量后即会自动下落,达到自动清除吸附杂质的功效。图6B是于该直立形式容器本体101内横设一过滤机构202结构,该过滤机构202是由多数W状排列的除雾绵衔接而成,可吸附该由下向上的废气中所含杂质,或俯视为站立排列可吸附该由右向左的废气中所含杂质,而喷洒于该过滤机构202上各除雾绵的水则可冲刷该除雾绵吸附的杂质,并流至各除雾绵底部再向下滴落。图6C是于该横卧形式容器本体102内直设一过滤机构203结构,该过滤机构203是由多数水平延伸及多数斜向延伸的除雾绵相互间隔衔接而成,且使其与图5实施例所揭示的结构反向排列,其亦可达到相同的过滤效果。图6D则是以图6C的结构为基础,其是将该过滤机构204斜设,借以增加该各除雾绵与废气接触的面积,达到提升过滤效率的功效。
图7是本发明过滤机构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结构图。由该图所示,可知该过滤机构20是于一体成型的除雾绵220二旁侧套合一框架230内,于该框架230上并可分别成型有多数间隔衔接的水平框部2301、斜框部2302。且于各水平框部2301、斜框部2302之间的衔接部位内侧皆设有一定位的支撑组件250,使该一体成型的除雾绵220亦可被成型为具有多数间隔衔接的水平延伸部及斜向延伸部。此种结构除具有相同的废气过滤效果外,整体结构及组装上皆更为简便。
图8和图9是本发明过滤机构的另外两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由图可知,该过滤机构是于一体成型的除雾绵前侧套合于框架5、5’。于该框架5、5’上设有多数进气口51、51’,并可分别成型有多数间隔折叠叠呈袋式除雾滤网52、52’(即上下或左右两侧及后方皆封闭),使该袋式除雾滤网52、52’一体成型的除雾绵亦可被成型为具有多数间隔衔接的水平延伸部或微斜水平延伸部或斜向延伸部,可与水平垂直的直立放置如图8。当喷水或喷雾时,此种结构除具有相同的废气过滤效果外,由于其一体成型的整体结构,使组装上更为简便。
由上所述可知,本发明尘雾气净化装置及其除雾绵组成成份确实具有可提升除雾绵本身的吸、排水性,降低外部水流的流动速率,以增加整体过滤效果的功效,确已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尘雾气净化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尘雾气净化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尘雾气净化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尘雾气净化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尘雾气净化装置.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尘雾气净化装置,主要是在一容器本体中分别设置一进、出气口;一过滤机构设置于该容器本体内进、出气口间的气流流动路径空间上,该过滤机构包括多数除雾绵相互间隔衔接而成;及一喷雾洒水装置,可导引喷射水雾并均匀喷洒于该过滤机构的除雾绵上,而该除雾绵的组成,则至少包括重量百分比约为100至40的纤维与重量百分比由0至60的树脂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