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5788683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44327.3

申请日:

2008.04.30

公开号:

CN101270500A

公开日:

2008.09.24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D01C 1/00公开日:20080924|||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1C1/00; D01D1/02; D21C5/00

主分类号:

D01C1/00

申请人:

宜宾长毅浆粕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薛 勤; 徐发祥; 黄 俊; 谢 鹏; 竭发全

地址:

644002四川省宜宾市南岸区航天大道中段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徐 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纺织行业粘胶纤维棉浆粕生产过程中的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以解决现有蒸煮工艺存在的球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短绒的聚合度降聚不同步、蒸煮质量低等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方案是:步骤包括升温、放汽、再升温过程,再升温后将富裕的碱液压出即压液,压出后补升温至压液前温度。本发明将升温后富裕的碱液压出,增加球内气相空间,使之改善纤维在球内的翻滚效果和传热效果,促进蒸煮保温效果,提升蒸煮质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包括升温、放汽、再升温过程,其特征在于:再升温后将富裕的碱液压出即压液,压出后补升温至压液前温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放汽、再升温的过程为:第一次升温20~50min,温度达到110±5℃,第一次放汽10~20min,压力达到0~0.03Mpa;第二升温30~40min,温度达到140±5℃,第二次放汽5~10min,压力达到0.25±3Mpa;第三次升温20~40min,温度达到170±3℃。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升温前蒸球空运转10~60min。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是通过蒸球箅子进汽升温。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液5~15min,压液量5~9M3,补升温5min,温度达到170±3℃。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升温后保温80-90min。

说明书

说明书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浆粕生产工艺中的浆粕蒸煮工序技术领域,可广泛用于采用蒸球蒸煮的所有类别浆粕生产,尤其适用于纺织行业粘胶纤维棉浆粕生产过程中的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
背景技术
在浆粕生产过程中,蒸煮工序是影响浆粕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蒸煮质量的好坏对粘胶人丝的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浆粕生产,如粘胶纤维用棉浆粕是采用蒸球来蒸煮棉短绒,为了改善蒸煮均匀性,提高产品反应性能,一般厂家都采用大液比蒸煮,这样球内游离碱液较多,加上蒸球内棉短绒、碱液不断通入蒸汽加温,在加温过程中蒸球不断的旋转,球内碱液和棉绒都是热的不良导体,球内物料不能靠导热和辐射传递热量;球内上部是蒸汽,下部是碱液和棉绒,上部的蒸汽不可能用对流的方式提高下部液相的温度,并且由于球内有较多碱液,碱液的摩擦系数小,因此棉短绒不能随蒸球旋转而形成翻滚,以上原因造成球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短绒的聚合度降聚不同步,影响蒸煮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缺陷的分析,提出一种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该方法将升温后富裕的碱液压出,增加球内气相空间,使之改善纤维在球内的翻滚效果和传热效果,促进蒸煮保温效果,提升蒸煮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包括升温、放汽、再升温过程,其特征在于:再升温后将富裕的碱液压出即压液,压出后补升温至压液前温度。
所述升温、放汽、再升温的过程为:第一次升温20~50min,温度达到110±5℃,第一次放汽10~20min,压力达到0~0.03Mpa;第二升温30~40min,温度达到140±5℃,第二次放汽5~10min,压力达到0.25±3Mpa;第三次升温20~40min,温度达到170±3℃。
所述第一次升温前蒸球空运转10~60min。
所述升温是通过蒸球箅子进汽升温。
所述压液5~15min,压液量5~9M3,补升温5min,温度达到170±3℃。
所述补升温后保温80-90min。
本发明有益效果表现在:
一、蒸煮利用球箅子进汽,加快了碱液渗透到纤维中去的速度,同时提高了液相的温度,降低了液相和气相温度的差距;
二、在碱液渗透均匀的条件下,尽量减少球内的碱液,增大球内气相空间,在饱和蒸汽的工况下,相同的压力所对应的温度是相同的,随着碱液量的减少,物料在球内由滑动变为自下而上的翻动,提高了球内温度的均匀性。
三、通过新的蒸煮工艺,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反应性能,达到了预期目标,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棉浆粕。
四、采用本发明,浆粕成品质量指标反应性能达到90%以上;提高粘胶人造丝的可放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工艺步骤包括:进汽、空转、第一次升温、第一次放汽、第二次升温、第二次放汽、第三次升温、压液、补温、保温。本发明将升温后富裕的碱液压出,使之改善纤维(如棉短绒)在球内的翻滚效果和传热效果,促进碱与纤维的物化反应,提升蒸煮质量。因此,本发明的核心是当升温达到工艺要求后,将多余的碱液压出即压液(由于压液后温度有所下降,逐进行补温),至于实际应用中经过几次反复升温、放汽,升温时间的长短和升温温度的多少,则可根据原料质量、重量、产品工艺要求等作适应性变化。
本发明给出的具体工艺过程为:
蒸球空运转10~60min;
通过蒸球箅子进汽升温,第一次升温20~50min,温度达到110±5℃,第一次放汽10~20min,压力达到0~0.03Mpa;第二升温30~40min,温度达到140±5℃,第二次放汽5~10min,压力达到0.25±3Mpa;第三次升温20~40min,温度达到170±3℃;
压液5~15min,压液量5~9M3,补升温5min,温度达到170±3℃;
补升温后保温80-90min。
下面给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用于棉浆粕生产的试验方案:
一、大生产小试验:
表一:压液蒸煮小试工艺

按此工艺连续小试57批,所得对应的成品共10批,所获得浆粕成品247.16吨,其中一等品量223.53吨,一等品率为90.5%,二等品量23.63吨,占9.5%。传统工艺产品与压液法工艺所生产的产品,其反应性能对比如下,见表二:
表二:2007年3月压液法与老工艺浆粕成品反应性能对比表

从表二看出,压液法成品反应性能远优于传统工艺-常规法,成品的反应性能,故决定扩大试生产。
二、扩大试生产方案:
1:试生产工艺
表三:试生产工艺:

本试生产6批蒸煮质量情况:
表四:压液量、保温时间与半成品粘度的关系:
半成品批号  压液量(M3)  蒸煮温度  (℃)  保温时间  (min)  半成品粘度  (mpa.s)    4-1    6.3    170    90    15.1
  4-2  6.3  170  90  14.8  4-3  5.9  169  100  15.1  4-4  9.1  172  75  16.7  4-5  6.0  170  100  16.9  4-6  6.2  172  85  16.5
从表四看出,保温温度相对稳定时,当压液增大则保温时间应缩短,压液量增大或保温温度增高时,则保温时间应适当缩短,才能使半成品粘度控制在合格范围内。
以下为反应性能情况:
表五:成品反应性能表

从表五看出,在上述工艺下生产的成品压液法反应性能好。
小结:在其它条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保温前压液比第二升温后压液的反应性能要好得多。
2、验证推广阶段:
通过压液蒸煮小试和扩大生产试验,压液蒸煮方式对提高反应性能指标有很好的改善。
推广阶段成品反应性能质量统计情况:

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适用于纺织行业粘胶纤维棉浆粕生产过程中的压液法浆粕蒸煮工艺,以解决现有蒸煮工艺存在的球内温度分布不均匀、短绒的聚合度降聚不同步、蒸煮质量低等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方案是:步骤包括升温、放汽、再升温过程,再升温后将富裕的碱液压出即压液,压出后补升温至压液前温度。本发明将升温后富裕的碱液压出,增加球内气相空间,使之改善纤维在球内的翻滚效果和传热效果,促进蒸煮保温效果,提升蒸煮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