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5786644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8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85693.3

申请日:

2008.03.24

公开号:

CN101275315A

公开日:

2008.10.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1H 5/58公开日:20081001|||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1H5/58(2006.01); D01H13/06(2006.01); D01H5/70(2006.01)

主分类号:

D01H5/58

申请人: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发明人:

安瓦尔·阿布卡德尔; 弗雷德·海宁; 尚德吕·塞沙尔; 托马斯·魏德

地址:

德国门兴格拉德巴赫

优先权:

2007.03.31 DE 102007015694.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党晓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1),该纺纱机具有多个工作站(2),所述工作站均具有纺纱单元(5),两个相邻工作站(2)的纺纱单元(5)由连接在上游的公共牵伸装置(4)供应牵伸的纤维材料,所述牵伸装置具有布置在摇架(17)任一侧的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以及从动的下罗拉(20A,21A,23A),其中至少上输送罗拉(23B,23B′)相对于纺纱单元(5)以使材料流(F)在罗拉中央和罗拉的一个边缘之间延伸的方式布置。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纺纱机(1),该纺纱机具有多个工作站(2),所述工作站均具有纺纱单元(5),两个相邻工作站(2)的纺纱单元(5)由连接在上游的公共牵伸装置(4)供应牵伸的纤维材料,所述牵伸装置具有布置在摇架(17)任一侧的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以及从动的下罗拉(20A,21A,23A),其特征在于,至少上输送罗拉(23B,23B′)相对于纺纱单元(5)以使材料流(F)在罗拉中央和罗拉的一个边缘之间延伸的方式布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上输送罗拉(23B,23B′)相对于所述纺纱单元(5)以使材料流(F)在各种情况下都从罗拉中央向相同方向偏离的方式布置。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成对地布置在相应的公共轴(14,14′,14″)上,这些轴连接到摇架(17)上从而可容易地拆下。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可以单独地从所述公共轴(14,14′,14″)上拆下。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布置在摇架(17)上,从而可通过分离轴(15)而容易地拆下。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在工作站(2)处设置有连接和/或插设在所述牵伸装置(4)上游的纤维须条凝棉器(33,33′,34,34′),该凝棉器被布置成在材料流方向(F)上与纺纱单元(5)齐平。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纱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须条凝棉器(33,33′,34,34′)布置在横动机构(36,36′)上,该横动机构允许罗拉中央和罗拉边缘之间区域内的纤维材料横动。

说明书

说明书纺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纺纱机。
背景技术
在通过以期望牵伸率向纺纱单元供应纤维材料的牵伸装置牵伸纤维材料的过程中,在牵伸装置的罗拉和带上出现磨损迹象,这就必须更换带、上罗拉覆盖物或者再次研磨上罗拉,特别是,该再次研磨只能重复有限的程度。
为了增加牵伸装置的受到磨损部件的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流行的方法是这样的,即根据该方法,使纤维材料在被引导通过牵伸装置的同时横动以避免罗拉的不规则磨损。这避免由于纤维材料的输送和牵伸使罗拉包覆物磨损而引起形成沟槽,因为在上罗拉或带的表面上磨损基本相同。例如从DE 102 58 720 A1可知这种类型的横动。已经提出将横动装置在驱动方面联接至至少一个凝棉器并且同时联接至喷气嘴单元,以便如果喷气嘴单元与纤维须条一起横动,实现向喷气嘴单元的可靠喂入。
DE 101 33 604 A1描述了一种用于引导横动导纱器往复移动的装置,其中横动导纱器被以这样的方式控制,即横动导纱器在罗拉宽度上的停留时间是平均的。
前面提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尽管横动,但特别是在气流纺纱机中,牵伸装置的上罗拉的使用寿命比较短,一般使用寿命为大约几天,因此必须频繁地再次研磨或者频繁更换牵伸装置的上罗拉。此外,用于横动的装置需要昂贵的纺纱单元支架以确保纺纱单元相对于输送罗拉对的方向精确齐平。另外,存在的问题在于,当纺纱过程发生中断并且通过沿着纺织机运动的检修车进行后续维修时,如果拼接过程涉及用于横动的沿着纺织机长度方向的驱动器,则在拼接过程期间横动就不能被停止。为了避免这些问题,需要在每个工作站处为横动使用单独的驱动器,这会引起大量的技术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纺纱机,从而使牵伸装置的上罗拉可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其中以简单经济的方法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如权利要求1所述,至少上输送罗拉相对于纺纱单元以使材料流在罗拉中央和罗拉的一个边缘之间延伸的方式布置。罗拉包覆物的磨损因此转移到上罗拉或者带的偏心区。一侧磨损允许通过拆下并翻转上罗拉而使上罗拉的未受损表面随后经受纤维材料流。这样,在上罗拉必须再次研磨前上罗拉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一倍。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现有技术中使纤维材料横动的附加装置或附加驱动可以省去。这里也省去了相对于纺纱单元校正离开牵伸装置的纤维材料的延伸的附加辅助装置,以允许向纺纱单元进行齐平喂入。
这里设置成这样,即至少上输送罗拉相对于纺纱单元以材料流在任何情况下都从罗拉中央向相同方向偏离的方式布置。
所述上罗拉可以优选成对布置在以可简单拆卸方式连接到摇架上的相应公共轴上。可以从摇架移除的上罗拉在简单地枢转运动180°后重新插入该摇架内,从而使它们的尚未磨损的表面部分经受纤维流。因此两个纺纱单元在纤维材料流中的布置是这样的,即距摇架的中央纵向轴线的间距或距上罗拉的中央的间距是不等的。
一种改进设置成所述上罗拉可以单独从公共轴拆下。这样,上罗拉可被布置在公共轴的相对侧,从而使上罗拉的未研磨区经受纤维材料流。作为选择,一旦从轴拆下的上罗拉已经被翻转180°,则也可以再次将它们放置在轴的相同侧。这也可以实现使上罗拉还没有经受材料流的区域直到这时才经受材料流。为此,保护上罗拉不受纤维材料灰尘透入的侧包覆物可以以易于拆卸的方式紧固到上罗拉。为此上罗拉这样设置,即在翻转上罗拉以后,该包覆物可以被再次安装在相对侧。
作为选择,所述上罗拉可以安装成可通过分离轴容易地从摇架上拆下。该改进允许将上罗拉与轴一起从摇架上卸下并且枢转180°后布置在相对侧。
在优选改进中,可以在工作站处设置连接和/或插设在牵伸装置上游并在材料流方向上与纺纱单元齐平布置的纤维须条凝棉器。这有助于朝向纺纱单元对上罗拉之间的材料流进行偏心引导。因而实现了使纤维材料流与导纱单元保持在直线上齐平,从而不会影响纺纱质量。此外,凝棉器限制牵伸装置中供应的纤维材料的过度展开。
根据改进,所述纤维须条凝棉器可以布置在横动机构上,该横动机构允许罗拉中央与上罗拉的罗拉边缘之间的纱线材料横动。这里,横动宽度被限制在上罗拉中央与上罗拉边缘之间的窄区域,该窄区域由偏心布置预先确定。费用仅限于插设的纤维须条凝棉器的横动。当纤维材料被供应到纺纱单元时横动运动对纤维材料的齐平引导的影响保持较小,所以纺纱单元可以快速地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横动装置不需要任何昂贵的纤维须条凝棉器支架,因为在向纺纱单元供应纤维材料的过程中由于凝棉器的位置偏移而引起的影响可以忽略。
附图说明
下面将借助附图所示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以正视图示意性地表示气流纺纱机。
图2以侧视图表示牵伸装置。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上罗拉布置在公共轴上的牵伸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如图3所示的带有横动装置的牵伸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上罗拉布置在分离轴上的牵伸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气流纺纱机1,借助该气流纺纱机1描述本发明。本发明同样可以转用到所有具有纺纱单元且牵伸装置布置在该纺纱单元上游的纺织机上,例如环定纺纱机。这种类型的纺织机通常有许多相邻成行布置的工作站2以及位于至少一端处的所谓的端框13。
众所周知,这种类型的气流纺纱机1的每一个工作站或者纺纱站2具有纤维须条源(例如纺纱筒3)、牵伸装置4、气流纺纱装置5、纱线退绕装置6、清纱器7以及纱线横动装置8。纱线横动装置8确保气流纺纱装置5生产出的纱线以交叉层的方式卷绕到卷绕筒管9上。交叉卷绕筒管9通常保持在筒子架上,并通过筒管驱动器旋转。
如图1进一步所示,气流纺纱机1的纺纱站2由被在轨道11、12引导而可以沿着纺纱站2运动的自动操作的服务运输器10供应。
如图2所示,牵伸装置4通常具有喂入罗拉对20、中间罗拉对21以及输送罗拉对23,所述罗拉对分别由可驱动的下罗拉20A、21A、23A以及安装在摇架17上的上罗拉20B、21B、23B组成。摇架17紧固在支撑杆30上,从而可有限程度地运动并且可通过手柄29而定位在三个可能位置a)“装载”、b)“卸载”以及c)“折叠”。被在偏转轨道上引导的牵伸带27也布置在中间罗拉对21的范围内。
图3表示从上方看牵伸装置4的示意图,借助该图描述生产过程和由此得到的材料流所涉及的部件的布置。在该视图中,下罗拉20A、21A、23A被上罗拉20B、21B、23B覆盖。纤维材料被供应到联接在牵伸装置4上游的凝棉器33、33′,进而前进到喂入罗拉对20。另一对凝棉器34、34′设置在喂入罗拉对20和中间罗拉对21之间。气流纺纱装置5与输送罗拉对23邻接。在图3中纤维材料流用虚线F表示。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纤维材料流F在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的罗拉中央与上罗拉边缘中的一个边缘之间延伸。
相邻的气流纺纱装置5、5′彼此的间距对应牵伸装置4的间隔。在这种情况下,将气流纺纱装置5、5′的布置选择成使一个气流纺纱装置5距摇架17的中央纵向轴线M的间距大于相邻气流纺纱装置5′距该轴线M的间距。以同样的方式,凝棉器33、33′、34、34′布置成获得通过牵伸装置4朝向气流纺纱装置5、5′的平齐材料流F。
在上罗拉20B、21B、23B以及20B′、21B′、23B′上发生的磨损对输送罗拉对23的上罗拉23B、23B′影响最大。通过牵伸而减少到近似纱线直径的纤维材料在上罗拉23B、23B′产生相应宽度的沟槽。由于因为偏心纤维材料引导而只在上罗拉23B、23B′的边缘区域发生磨损,因此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将通过轴14彼此连接的上罗拉23B、23B′一起从摇架17上卸下并翻转180°而重新插上。
图4表示又一实施方式,其中凝棉器33、33′、34、34′布置在横动机构36、36′上。横动机构36、36′用于使凝棉器33、33′、34、34′轻微横动,并因此使罗拉对20、21、23之间的纤维材料在罗拉中间和罗拉边缘之间的区域内横动。通过横动可以进一步延长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的使用寿命,因为横动使得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的磨损更加均匀。为此,横动机构36、36′可以连接到例如沿着机器长度方向的偏心轴,该偏心轴确保凝棉器33、33′、34、34′横向于纤维材料流均匀横动。这里,横动宽度选择得较窄,以致于与纤维材料向各气流纺纱装置5、5′平齐供应的偏差微小到使得纺纱过程不会受到负面影响。在上输送罗拉对23处,横动宽度小于罗拉宽度的一半,但优选小于10mm。在将牵伸的纤维材料引入到气流纺纱装置5、5′的过程中所引起的偏差为大约几十分之一毫米。
还可以设想将牵伸装置4配置成这样,即可以将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从它们相应的轴14、14′、14″拆下,以将在相对侧上再次将他们放到相应的轴14、14′、14″上。
作为选择,还可以设置支架,其中将各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安装在分离轴15上,如图5示意性所示。在该实施例方式中,上罗拉可以从分离轴15拆下,或者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与它们相应的分离轴15一体从摇架17一起拆下,并在相对侧上再一次布置在分离轴15上或者摇架17上。该布置还允许至少上输送罗拉23B、23B′相对于纺纱单元5可以以纤维材料流F在罗拉中央与罗拉一侧边缘之间被引导的方式布置。
在所有描述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上输送罗拉23B、23B′相对于纺纱单元5以纤维材料流F在各种情况下都从罗拉中央向相同方向偏离的方式布置。这确保了在从摇架17拆下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或者与位于其上的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一起拆下轴14、14′、14″并将其转动之后,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的偏心区始终经受材料流F,该偏心区之前没有与材料流F接触,因此未受任何磨损。

纺纱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纺纱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纺纱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纱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纱机.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1),该纺纱机具有多个工作站(2),所述工作站均具有纺纱单元(5),两个相邻工作站(2)的纺纱单元(5)由连接在上游的公共牵伸装置(4)供应牵伸的纤维材料,所述牵伸装置具有布置在摇架(17)任一侧的上罗拉(20B,21B,23B,20B,21B,23B)以及从动的下罗拉(20A,21A,23A),其中至少上输送罗拉(23B,23B)相对于纺纱单元(5)以使材料流(F)在罗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