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返工刻蚀工艺.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5778923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1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264681.8

申请日:

2013.06.27

公开号:

CN103345130A

公开日:

2013.10.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3F 7/42申请日:20130627|||公开

IPC分类号:

G03F7/42; H01L21/311

主分类号:

G03F7/42

申请人: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雷通

地址: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高斯路56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代理人:

竺路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刻返工刻蚀工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刻返工刻蚀工艺,通过在一个刻蚀工艺制程中,依次去除需要返工的光刻胶和非氮底部抗反射层后,再次沉积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并继续涂覆光刻胶进行后续的光刻工艺,以完成光刻返工工艺,这样就在进行光刻工艺时就不用为了防止后续光刻返工时影响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的光学参数或其表面性质,而在非氮底部抗反射层上制备保护层,进而简化了整个光刻工艺的流程;同时,采用本方法使得经过光刻返工的制品在后的光刻过程中精度保持不变,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良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应用于需要进行光刻返工的半导体堆叠结构上,所述半导体堆叠结构包括衬底、先进图膜、非氮底部抗反射层和光刻胶,所述先进图膜覆盖所述衬底的表面,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覆盖所述先进图膜的表面,所述光刻胶位于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蚀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个刻蚀工艺制程中,依次去除所述光刻胶和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沉积新的底部抗反射层覆盖所述先进图膜的表面;
涂覆光刻胶覆盖所述新的底部抗反射层;
继续后续的光刻工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包括硅基底、氧化物层和SiN层;
所述氧化物层覆盖所述硅基底的表面;
所述SiN层覆盖所述氧化物层的表面;
所述先进图膜覆盖所述SiN层的表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先进图膜为非晶碳薄膜。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干法去胶工艺去除所述光刻胶。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法去胶工艺为灰化工艺。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主要气体为氧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所述灰化工艺。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主要气体为CF4或NF3的混合气体,在等离子体的氛围下,去除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与制备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相同的工艺制备所述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9.  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与所述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的厚度均为20nm-60nm。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先进图膜的 厚度为60nm-800nm。

说明书

说明书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集成电路制程工艺中,其用到的底部抗反射层(DARC Layer)的材质为SiON,但是由于含N的SiON会直接导致后续涂覆的光刻胶(PR)中毒,即出现所谓的基脚效应(PR footing),进而影响光刻工艺的精度;为了消除上述的基脚效应,一般是在材质为SiON的底部抗反射层的表面上生长一层氧化物覆盖薄膜(oxide cap layer),以降低N对光刻胶的影响。
目前,随着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发展,在45nm及其以下的技术节点上,光刻工艺都会涉及到先进图膜(advanced patterning film,简称APF);图1是传统的具有先进图膜的图形薄膜堆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进行光刻工艺的图形薄膜堆叠结构(patterning film stack)包括基底11,在基底11的表面覆盖有先进图膜12,非氮底部抗反射层(N-free DARC)13覆盖该先进图膜的表面,光刻胶(PR)14位于非氮底部抗反射层13的表面;上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13是采用SiH4和CO2在PECVD设备中反应生成,所以不会含有引起PR footing问题的N元素,进而避免基脚效应的产生。
图2是传统的在非氮底部抗反射层上覆盖有保护层的图形薄膜堆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实际的光刻工艺过程中,经常会进行光刻返工(PR rework),甚至会反复进行几次PR rework,在光刻返工时会采用干法去胶或者湿法去胶工艺去除不符合工艺需求的光刻胶,而在此过程中会影响非氮底部抗反射层13的光学参数或其表面性质,相应的为了避免去除光刻胶时对非氮底部抗反射层13的影响,传统的工艺是在非氮底部抗反射层13的表面沉积一层氧化物覆盖薄膜(oxide cap layer)15作为其保护层(参见图2)。但是,该氧化物覆盖薄膜15虽然能够很好的抵挡湿法去胶或干法去胶中对于非氮底部抗反射薄膜的侵害,却其与开发非氮底部抗反射层(N-Free DARC)的初衷相悖,而且还增加了 工艺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应用于需要进行光刻返工的半导体堆叠结构上,所述半导体堆叠结构包括衬底、先进图膜、非氮底部抗反射层和光刻胶,所述先进图膜覆盖所述衬底的表面,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覆盖所述先进图膜的表面,所述光刻胶位于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的表面,其中,所述刻蚀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个刻蚀工艺制程中,依次去除所述光刻胶和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沉积新的底部抗反射层覆盖所述先进图膜的表面;
涂覆光刻胶覆盖所述新的底部抗反射层;
继续后续的光刻工艺。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中,所述衬底包括硅基底、氧化物层和SiN层;
所述氧化物层覆盖所述硅基底的表面;
所述SiN层覆盖所述氧化物层的表面;
所述先进图膜覆盖所述SiN层的表面。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中,所述先进图膜为非晶碳薄膜。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中,采用干法去胶工艺去除所述光刻胶。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中,所述干法去胶工艺为灰化工艺。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中,采用主要气体为氧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所述灰化工艺。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中,采用主要气体为CF4或NF3的混合气体,在等离子体的氛围下,去除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中,采用与制备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相同的工艺制备所述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中,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与所述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的厚度均为20nm-60nm。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其中,所述先进图膜的厚度为60nm-800nm。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通过在一个刻蚀工艺制程中,依次去除需要返工的光刻胶和非氮底部抗反射层后,再次沉积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并继续涂覆光刻胶进行后续的光刻工艺,以完成光刻返工工艺,这样就在进行光刻工艺时就不用为了防止后续光刻返工时影响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的光学参数或其表面性质,而在非氮底部抗反射层上制备保护层,进而简化了整个光刻工艺的流程;同时,采用本方法使得经过光刻返工的制品在后的光刻过程中精度保持不变,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具有先进图膜的图形薄膜堆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统的在非氮底部抗反射层上覆盖有保护层的图形薄膜堆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光刻返工刻蚀工艺中一实施例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3-6为本发明光刻返工刻蚀工艺中一实施例的结构流程示意图;如图3-6所示,应用于需要进行光刻返工的半导体堆叠结构上,该半导体堆叠结构为进行过光刻工艺后,不符合工艺需求需要光刻返工,再次进行光刻工艺的结构;如图3所示,该半导体堆叠结构包括硅基底(Si)1、氧化物层(Oxide)2、SiN层3、先进图膜(APF)4、非氮底部抗反射层(N-free DARC)5和具有图案的光刻胶(PR)6,且硅基底1、氧化物层2和SiN层3构成本发明光刻返工刻蚀工艺的衬底结构。
其中,氧化物层2覆盖硅基底1的表面,SiN层3覆盖氧化物层2的表面,先进图膜4覆盖SiN层3的表面,非氮底部抗反射层5覆盖先进图膜4的表面,且光刻胶6位于非氮底部抗反射层5的表面上。
由于,光刻胶6的图案结构不符合工艺需求,需要将其去除,同时为了后续光刻工艺能够顺利进行,就要求重新制备的进行光刻的结构及其特性要与前一次进行光刻工艺之前的结构完全一致。
所以,本实施例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就在同一个刻蚀工艺制程的前提下,先采 用干法去胶工艺去除该光刻胶6,即在等离子体的氛围下,采用主要气体为氧气(O2)的混合气体,对该光刻胶6进行灰化工艺(ashing step for PR strip),以将该光刻胶6完全去除。
然后,在与上述灰化工艺同一个刻蚀工艺制程中,继续在等离子体的氛围里,采用主要气体为CF4或NF3的混合气体,完全去除非氮底部抗反射层(N-free DARC)5;由于位于非氮底部抗反射层5下方的先进图膜4为非晶碳薄膜(α-C),其相比非氮底部抗反射层5对刻蚀气体有很低的刻蚀速率,所以该步骤中的刻蚀工艺不会对先进图膜4造成损伤。
之后,在将非氮底部抗反射层5完全除去后,采用与制备非氮底部抗反射层5完全相同的工艺步骤及其工艺参数,制备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7覆盖先进图膜4的表面,并继续涂覆新的光刻胶,采用与之前相同的光罩对新的光刻胶7进行曝光、显影工艺,去除多余的光刻胶后,形成新的具有图案的光阻。
最后,检测该光阻的图案是否符合工艺需求(如关键尺寸、缺陷等),若满足工艺需求,则继续后续工艺;若不满足工艺需求,则重复上述工艺步骤,继续将光阻及其底部抗反射涂层去除,直至最后得到产品满足工艺需求。
由于在同一个刻蚀工艺制程中依次去除需要返工光刻胶及位于其下方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进行光刻返工刻蚀工艺,所以在对一个产品进行光刻工艺时,就不需要在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的表面涂覆保护层,进而简化工艺流程。
优选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5与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7的厚度均为20nm-60nm(如20nm、30nm、40nm、50nm或60nm等)。
进一步的,先进图膜4的厚度为60nm-800nm(如60nm、100nm、300nm、500nm或800nm等)。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刻返工刻蚀工艺,通过在一个刻蚀工艺制程中,依次去除需要返工的光刻胶和非氮底部抗反射层后,再次沉积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并继续涂覆光刻胶进行后续的光刻工艺,以完成光刻返工工艺,这样就在进行光刻工艺时就不用为了防止后续光刻返工时影响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的光学参数或其表面性质,而在非氮底部抗反射层上制备保护层,进而简化了整个光刻工艺的流程;同时,采用本方法使得经过光刻返工的制品在后的光刻过程中精度保持不变,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良率。
通过说明和附图,给出了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定结构的典型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精神,还可作其他的转换。尽管上述发明提出了现有的较佳实施例,然而,这些内容并不作为局限。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发明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发明的意图和范围内。

光刻返工刻蚀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光刻返工刻蚀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光刻返工刻蚀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刻返工刻蚀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刻返工刻蚀工艺.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4513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0.09 CN 103345130 A *CN103345130A* (21)申请号 201310264681.8 (22)申请日 2013.06.27 G03F 7/42(2006.01) H01L 21/311(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 区高斯路 568 号 (72)发明人 雷通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代理人 竺路玲 (54) 发明名称 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

2、 尤其涉及一 种光刻返工刻蚀工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刻返 工刻蚀工艺, 通过在一个刻蚀工艺制程中, 依次去 除需要返工的光刻胶和非氮底部抗反射层后, 再 次沉积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并继续涂覆光刻 胶进行后续的光刻工艺, 以完成光刻返工工艺, 这 样就在进行光刻工艺时就不用为了防止后续光刻 返工时影响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的光学参数或其表 面性质, 而在非氮底部抗反射层上制备保护层, 进 而简化了整个光刻工艺的流程 ; 同时, 采用本方 法使得经过光刻返工的制品在后的光刻过程中精 度保持不变, 进而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良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 。

3、(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45130 A CN 103345130 A *CN103345130A* 1/1 页 2 1. 一种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应用于需要进行光刻返工的半导体堆叠结构上, 所述半导 体堆叠结构包括衬底、 先进图膜、 非氮底部抗反射层和光刻胶, 所述先进图膜覆盖所述衬底 的表面, 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覆盖所述先进图膜的表面, 所述光刻胶位于所述非氮底部 抗反射层的表面,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刻蚀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 在一个刻蚀工艺制程中, 依次去除所述光刻胶和所述非氮底部抗。

4、反射层 ; 沉积新的底部抗反射层覆盖所述先进图膜的表面 ; 涂覆光刻胶覆盖所述新的底部抗反射层 ; 继续后续的光刻工艺。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底包括硅基底、 氧化物 层和 SiN 层 ; 所述氧化物层覆盖所述硅基底的表面 ; 所述 SiN 层覆盖所述氧化物层的表面 ; 所述先进图膜覆盖所述 SiN 层的表面。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进图膜为非晶碳薄膜。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特征在于, 采用干法去胶工艺去除所述 光刻胶。 5. 如权利要求 4 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特。

5、征在于, 所述干法去胶工艺为灰化工 艺。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特征在于, 采用主要气体为氧气的混合 气体进行所述灰化工艺。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特征在于, 采用主要气体为 CF4或 NF3的 混合气体, 在等离子体的氛围下, 去除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特征在于, 采用与制备所述非氮底部抗 反射层相同的工艺制备所述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9.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与 所述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的厚度均为 20nm-60nm。 10. 。

6、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先进图膜的厚度为 60nm-800nm。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45130 A 2 1/3 页 3 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在传统的集成电路制程工艺中, 其用到的底部抗反射层 (DARC Layer) 的材质为 SiON, 但是由于含 N 的 SiON 会直接导致后续涂覆的光刻胶 (PR) 中毒, 即出现所谓的基脚 效应 (PR footing) , 进而影响光刻工艺的精度 ; 为了消除上述的基脚效应, 一般是在材质为 SiON。

7、 的底部抗反射层的表面上生长一层氧化物覆盖薄膜 (oxide cap layer) , 以降低 N 对 光刻胶的影响。 0003 目前,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发展, 在 45nm 及其以下的技术节点上, 光刻工艺 都会涉及到先进图膜 (advanced patterning film, 简称 APF) ; 图 1 是传统的具有先进图 膜的图形薄膜堆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 如图 1 所示, 在进行光刻工艺的图形薄膜堆叠结构 (patterning film stack) 包括基底 11, 在基底 11 的表面覆盖有先进图膜 12, 非氮底部抗 反射层 (N-free DARC) 13 覆盖该先。

8、进图膜的表面, 光刻胶 (PR) 14 位于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13 的表面 ; 上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13 是采用 SiH4和 CO2在 PECVD 设备中反应生成, 所以 不会含有引起 PR footing 问题的 N 元素, 进而避免基脚效应的产生。 0004 图 2 是传统的在非氮底部抗反射层上覆盖有保护层的图形薄膜堆叠结构的结构 示意图 ; 如图 2 所示, 在实际的光刻工艺过程中, 经常会进行光刻返工 (PR rework) , 甚至会 反复进行几次 PR rework, 在光刻返工时会采用干法去胶或者湿法去胶工艺去除不符合工 艺需求的光刻胶, 而在此过程中会影响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

9、13 的光学参数或其表面性质, 相 应的为了避免去除光刻胶时对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13 的影响, 传统的工艺是在非氮底部抗 反射层 13 的表面沉积一层氧化物覆盖薄膜 (oxide cap layer) 15 作为其保护层 (参见图 2) 。但是, 该氧化物覆盖薄膜 15 虽然能够很好的抵挡湿法去胶或干法去胶中对于非氮底部 抗反射薄膜的侵害, 却其与开发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N-Free DARC) 的初衷相悖, 而且还增加 了工艺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应用于需要进行光刻返工的半导体堆叠结 构上, 所述半导体堆叠结构包括衬底、 先进图膜、 非氮底部抗反。

10、射层和光刻胶, 所述先进图 膜覆盖所述衬底的表面, 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覆盖所述先进图膜的表面, 所述光刻胶位 于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的表面, 其中, 所述刻蚀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 0006 在一个刻蚀工艺制程中, 依次去除所述光刻胶和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 0007 沉积新的底部抗反射层覆盖所述先进图膜的表面 ; 0008 涂覆光刻胶覆盖所述新的底部抗反射层 ; 0009 继续后续的光刻工艺。 0010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中, 所述衬底包括硅基底、 氧化物层和 SiN 层 ; 说 明 书 CN 103345130 A 3 2/3 页 4 0011 所述氧化物层覆盖所述硅基底的表面。

11、 ; 0012 所述 SiN 层覆盖所述氧化物层的表面 ; 0013 所述先进图膜覆盖所述 SiN 层的表面。 0014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中, 所述先进图膜为非晶碳薄膜。 0015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中, 采用干法去胶工艺去除所述光刻胶。 0016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中, 所述干法去胶工艺为灰化工艺。 0017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中, 采用主要气体为氧气的混合气体进行所述灰化 工艺。 0018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中, 采用主要气体为CF4或NF3的混合气体, 在等离子 体的氛围下, 去除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0019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12、, 其中, 采用与制备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相同的工艺 制备所述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0020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中, 所述非氮底部抗反射层与所述新的非氮底部抗 反射层的厚度均为 20nm-60nm。 0021 上述的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其中, 所述先进图膜的厚度为 60nm-800nm。 0022 综上所述,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通过在 一个刻蚀工艺制程中, 依次去除需要返工的光刻胶和非氮底部抗反射层后, 再次沉积新的 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并继续涂覆光刻胶进行后续的光刻工艺, 以完成光刻返工工艺, 这样就 在进行光刻工艺时就不用为了防止后续光。

13、刻返工时影响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的光学参数或 其表面性质, 而在非氮底部抗反射层上制备保护层, 进而简化了整个光刻工艺的流程 ; 同 时, 采用本方法使得经过光刻返工的制品在后的光刻过程中精度保持不变, 进而提高了产 品的性能和良率。 附图说明 0023 图 1 是传统的具有先进图膜的图形薄膜堆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 0024 图 2 是传统的在非氮底部抗反射层上覆盖有保护层的图形薄膜堆叠结构的结构 示意图 ; 0025 图 3-6 为本发明光刻返工刻蚀工艺中一实施例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 0027 图3-6为本发明光刻返工。

14、刻蚀工艺中一实施例的结构流程示意图 ; 如图3-6所示, 应用于需要进行光刻返工的半导体堆叠结构上, 该半导体堆叠结构为进行过光刻工艺后, 不符合工艺需求需要光刻返工, 再次进行光刻工艺的结构 ; 如图 3 所示, 该半导体堆叠结 构包括硅基底 (Si) 1、 氧化物层 (Oxide) 2、 SiN 层 3、 先进图膜 (APF) 4、 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N-free DARC) 5 和具有图案的光刻胶 (PR) 6, 且硅基底 1、 氧化物层 2 和 SiN 层 3 构成本发 明光刻返工刻蚀工艺的衬底结构。 0028 其中, 氧化物层 2 覆盖硅基底 1 的表面, SiN 层 3 覆盖氧化。

15、物层 2 的表面, 先进图 膜 4 覆盖 SiN 层 3 的表面, 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5 覆盖先进图膜 4 的表面, 且光刻胶 6 位于非 说 明 书 CN 103345130 A 4 3/3 页 5 氮底部抗反射层 5 的表面上。 0029 由于, 光刻胶 6 的图案结构不符合工艺需求, 需要将其去除, 同时为了后续光刻工 艺能够顺利进行, 就要求重新制备的进行光刻的结构及其特性要与前一次进行光刻工艺之 前的结构完全一致。 0030 所以, 本实施例光刻返工刻蚀工艺就在同一个刻蚀工艺制程的前提下, 先采用干 法去胶工艺去除该光刻胶 6, 即在等离子体的氛围下, 采用主要气体为氧气 (O2) 。

16、的混合气 体, 对该光刻胶 6 进行灰化工艺 (ashing step for PR strip) , 以将该光刻胶 6 完全去除。 0031 然后, 在与上述灰化工艺同一个刻蚀工艺制程中, 继续在等离子体的氛围里, 采用 主要气体为 CF4或 NF3的混合气体, 完全去除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N-free DARC) 5 ; 由于位于 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5 下方的先进图膜 4 为非晶碳薄膜 (-C) , 其相比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5 对刻蚀气体有很低的刻蚀速率, 所以该步骤中的刻蚀工艺不会对先进图膜 4 造成损伤。 0032 之后, 在将非氮底部抗反射层5完全除去后, 采用与制备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17、5完全 相同的工艺步骤及其工艺参数, 制备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7覆盖先进图膜4的表面, 并继 续涂覆新的光刻胶, 采用与之前相同的光罩对新的光刻胶 7 进行曝光、 显影工艺, 去除多余 的光刻胶后, 形成新的具有图案的光阻。 0033 最后, 检测该光阻的图案是否符合工艺需求 (如关键尺寸、 缺陷等) , 若满足工艺需 求, 则继续后续工艺 ; 若不满足工艺需求, 则重复上述工艺步骤, 继续将光阻及其底部抗反 射涂层去除, 直至最后得到产品满足工艺需求。 0034 由于在同一个刻蚀工艺制程中依次去除需要返工光刻胶及位于其下方的非氮底 部抗反射层进行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所以在对一个产品进行光刻工。

18、艺时, 就不需要在非氮 底部抗反射层的表面涂覆保护层, 进而简化工艺流程。 0035 优选的, 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5 与新的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7 的厚度均为 20nm-60nm (如 20nm、 30nm、 40nm、 50nm 或 60nm 等) 。 0036 进一步的, 先进图膜4的厚度为60nm-800nm (如60nm、 100nm、 300nm、 500nm或800nm 等) 。 0037 综上所述,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刻返工刻蚀工艺, 通过在 一个刻蚀工艺制程中, 依次去除需要返工的光刻胶和非氮底部抗反射层后, 再次沉积新的 非氮底部抗反射层, 并继续涂覆光。

19、刻胶进行后续的光刻工艺, 以完成光刻返工工艺, 这样就 在进行光刻工艺时就不用为了防止后续光刻返工时影响非氮底部抗反射层的光学参数或 其表面性质, 而在非氮底部抗反射层上制备保护层, 进而简化了整个光刻工艺的流程 ; 同 时, 采用本方法使得经过光刻返工的制品在后的光刻过程中精度保持不变, 进而提高了产 品的性能和良率。 0038 通过说明和附图, 给出了具体实施方式的特定结构的典型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精 神, 还可作其他的转换。尽管上述发明提出了现有的较佳实施例, 然而, 这些内容并不作为 局限。 0039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 阅读上述说明后, 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 因此, 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发明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 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 都应认为仍属本发明的意图和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3345130 A 5 1/3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45130 A 6 2/3 页 7 图 3 图 4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45130 A 7 3/3 页 8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45130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