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5775059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1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226680.4

申请日:

2013.06.08

公开号:

CN103344550A

公开日:

2013.10.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1N 19/00申请公布日:2013100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1N 19/00申请日:20130608|||公开

IPC分类号:

G01N19/00

主分类号:

G01N19/00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发明人:

胡琼; 彭鹏飞; 李云昌; 梅德圣; 付丽; 陈玉峰; 刘佳; 王会

地址:

430062 湖北省武汉市徐东二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将角果在80℃烘干30min,室温封闭保存隔夜后,放入圆柱容器,圆柱容器中放置8个钢珠;采用型号为HQ45Z摇床,以280rpm转速对圆柱容器进行震荡处理,每两分钟观察一次,共观察5次,每份材料重复3次,利用公式:裂角指数=∑Xi×(6-i)/角果数×总次数计算裂角指数,Xi为第i次破损的角果数,1≤i≤5,抗裂角指数=1-裂角指数;本发明操作性强、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鉴定效率高,能有效地区分目前油菜品种抗裂角性的差异,适合在油菜抗裂角性品种的筛选鉴定和油菜抗裂角性遗传研究中推广应用,为油菜抗裂角性品种的选育和遗传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角果在80℃烘干30min,室温封闭保存隔夜后,放入圆柱容器,圆柱容器中放置8个钢珠;
步骤二,采用型号为HQ45Z摇床,以280rpm转速对圆柱容器进行震荡处理,每两分钟观察一次破损角果数,共观察5次,每份材料重复3次;
步骤三,利用公式:裂角指数=∑Xi×(6-i)/角果数×总次数计算裂角指数,Xi为第i次破损的角果数,1≤i≤5,抗裂角指数=1-裂角指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将角果在80℃烘干30min进行水分平衡,室温封闭保存隔夜后鉴定。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在圆柱容器中放置20个待鉴定角果。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圆柱容器的内径为14.8cm、高为7.4cm。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圆柱容器中所放置钢珠的直径为14mm。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型号为HQ45Z摇床能在5秒内达到280rpm的转速。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每两分钟观察一次破损角果数,共观察5次。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三中,利用公式抗裂角指数=1-裂角指数,裂角指数=∑Xi×(6-i)/角果数×总次数,计算抗裂角指数和裂角指数,Xi为第i次破损的角果数,1≤i≤5。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鉴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作物驯化过程中,为防止作物减产,人类主动选择减少裂角落粒的品种,使作物更适合农业生产。作为主要食用油原材料来源的油菜、大豆、芝麻都存在着裂角问题,且油菜更为严重。根据裂角过程可以将裂角分为主动裂角和被动裂角两种,主动裂角是在角果成熟后,细胞失水,细胞之间产生张力,在酶的作用下细胞发生降解,细胞之间的张力促使角果皮与中间胎座框发生分离而裂角,如大豆角果的开裂。被动裂角过程中当细胞失水或降解时,细胞之间的张力不足以使角果皮与中间胎座框分离,需借助外力的作用才能使角果裂开,如油菜角果的开裂。对于被动裂角而言,评价不同个体裂角性差异的关键是建立一种准确评价抗裂角性的标准方法。国内外对抗裂角性鉴定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始终没有找到一种操作性强且准确性高的方法。
在进行油菜抗裂角性鉴定的过程中,我们曾尝试过多种鉴定方法。参考大豆的烘烤干燥法鉴定油菜的裂角抗性,但不管如何改变角果的含水量或烘烤时间,都无法使之开裂。Christiansen等报道大豆的离区结构与十字花科的拟南芥结构相似,油菜离区结构却有显著区别。油菜角果的离区与假隔膜之间形成的是V型结构,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连接更紧密,而大豆和拟南芥的角果的离区与假隔膜之间过渡较平缓,更易裂角。参考水稻的落粒性鉴定方法采用高空自由落体法鉴定140份油菜品系的抗裂角性,结果所测试验材料的不裂率在 64.8%-96.6%之间,其中不裂率大于90%的材料有51份,在80%到90%之间的有83份,所得数值太集中,材料间差异不显著,可能是果实的着生方式不同造成的。水稻主要以簇排列,油菜角果在植株上较分散,使用高空落地法鉴定时,由于重力不够,油菜破裂的角果数量有限。利用印度学者提出的田间自然落粒法进行油菜裂角抗性鉴定时,在油菜成熟4-5星期后调查植株上角果的开裂情况,由于油菜成熟期后期的鸟害,田间植株上的角果大多数都已开裂,同时大部分材料成熟后倒伏严重,很难准确调查。
拉力法是根据拉裂法改进而来,改用携带方便、安装简易的固定拉力计,将角果果柄置于拉钩上,用力按压角果使角果皮与假隔膜分离,测力计自动记录破裂力,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利用拉力法鉴定的结果,与随机碰撞法的结果相关性显著。但在鉴定过程中,角果的固定是一个难题,果柄和拉钩的结合处不易掌握,鉴定结果的人为误差加大,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不易比对。由于该方法鉴定速度快,效率高,设备简单、廉价,可以用于大量育种材料的快速初步筛选。
随机碰撞法模拟角果在田间和外界的接触情况,更能反映裂角过程。文雁成等将该方法改进后,鉴定结果更容易定量,准确度也得到提高。但其所用的转速达400rpm、振幅24mm的摇床在我国市面上难以买到,定制或进口的同类产品价格在10万元之上,同时利用在20℃、相对湿度50%条件下放置2周进行水分平衡对大量材料难以操作,每振动一分钟记录一次破裂角果数也使鉴定所需时间较长,步骤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旨在解决目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鉴定所需时间较长、步骤繁琐、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鉴定效率较低,不能有效地区分目前油菜品种抗裂角性差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角果在80℃烘干30min,室温封闭保存隔夜后,放入圆柱容器,圆柱容器中放置8个钢珠;
步骤二,采用型号为HQ45Z摇床,以280rpm转速对圆柱容器进行震荡处理,每两分钟观察一次破损角果数,共观察5次,每份材料重复3次;
步骤三,利用公式:裂角指数=∑Xi×(6-i)/角果数×总次数计算裂角指数,Xi为第i次破损的角果数,1≤i≤5,抗裂角指数=1-裂角指数。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将角果在80℃烘干30min进行水分平衡,室温封闭保存隔夜后鉴定。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在圆柱容器中放置20个待鉴定角果。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圆柱容器的内径为14.8cm、高为7.4cm。
进一步,在步骤一中,圆柱容器中所放置钢珠的直径为14mm。
进一步,在步骤二中,型号为HQ45Z摇床能在5秒内达到280rpm的转速。
进一步,在步骤二中,每两分钟观察一次破损角果数,共观察5次。
进一步,在步骤三中,利用公式抗裂角指数=1-裂角指数,裂角指数=∑Xi×(6-i)/角果数×总次数,计算抗裂角指数和裂角指数,Xi为第i次破损的角果数,1≤i≤5。
本发明提供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将角果在80℃烘干30min,室温封闭保存隔夜后,放入圆柱容器,圆柱容器中放置8个钢珠;采用型号为HQ45Z摇床,以280rpm转速对圆柱容器进行震荡处理,每两分钟观察一次,共观察5次,每份材料重复3次,利用公式:裂角指数=∑Xi×(6-i)/角果数×总次数计算裂角指数,Xi为第i次破损的角果数,1≤i≤5,抗裂角指数=1-裂角指数;该方法操作性强、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鉴定效率高,能有效地区分目前油菜品种抗裂角性的差异,适合在油菜抗裂角性品种的筛选鉴定和油菜抗裂角性遗传研究中推广应用,为油菜抗裂角性品种的选育和遗传研究提供技术基础,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分平衡对鉴定角果抗裂角指数的影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摇床性能对鉴定角果抗裂角指数结果的影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不同记录方式鉴定抗裂角指数结果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不同钢珠数鉴定39个品系的抗裂角指数分布柱状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2010年参加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的103个品种进行鉴定的结果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的实现流程。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1中,将角果在80℃烘干30min,室温封闭保存隔夜后,放入圆柱容器,圆柱容器中放置8个钢珠;角果经80℃、30min烘烤进行水分平衡,
在步骤S102中,采用型号为HQ45Z摇床,以280rpm转速对圆柱容器进行震荡处理,每两分钟观察一次,共观察5次,每份材料重复3次;
在步骤S103中,利用公式:裂角指数=∑Xi×(6-i)/角果数×总次数计算裂 角指数,Xi为第i次破损的角果数,1≤i≤5,抗裂角指数=1-裂角指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中,将角果在80℃烘干30min进行水分平衡,室温封闭保存隔夜后鉴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中,可在圆柱容器中放置20个角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中,所述圆柱容器的内径为14.8cm、高为7.4c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101中,圆柱容器中所放置钢珠的直径为14m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中,型号为HQ45Z摇床能在5秒内达到280rpm的转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中,每两分钟观察一次破损角果数,共观察5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S103中,利用公式抗裂角指数=1-裂角指数,裂角指数=∑Xi×(6-i)/角果数×总次数,计算抗裂角指数和裂角指数,Xi为第i次破损的角果数,1≤i≤5。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随机碰撞法的优化
水分平衡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角果的含水量对抗裂角性鉴定结果影响较大,为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试验材料含水量一致,采用随机碰撞法鉴定前对材料统一进行烘干处理,以探讨水分平衡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通过设置烘烤10-60min、每10min一个处理的烘烤时间试验,发现不同品种的角果置80℃烘烤30min后,所有品种的角果不再失重,说明角果已充分干燥,水分含量已达到零。遂将烘烤条件设置为80℃、30min,以未烘烤的角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发现烘烤后立即进行鉴定抗裂角性下降幅度很大,考虑到烘烤后较高角果温度的影响,对烘烤后的角果又设置了两种处理方式,即 立即鉴定和在保鲜袋中密封室温保存过夜后鉴定。
首先比较了烘烤后室温保存隔夜后鉴定和立即鉴定的结果。60份参试材料烘烤后立即鉴定的平均抗裂角指数为0.033,变异范围为0-0.233;隔夜后鉴定的平均抗裂角指数为0.157,变异范围为0-0.703,两种处理鉴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7661(P=2.55E-07),相关性极显著。但烘后立即鉴定的抗裂角指数偏小,绝大多数材料在0.1以下(占91.7%),很难反映出材料间抗裂角性的差异。而烘烤后隔夜鉴定的抗裂角指数分布比较合理,在<0.1、0.1-0.2、0.2-0.3、0.3-0.4、0.4-0.5、>0.5的范围内分别有29、16、6、3、3和3个,可以反映出不同材料间的差异。
另外选取22份材料进行烘烤和不烘烤处理的比较试验,烘烤处理采用烘烤后室温保存隔夜鉴定。不烘烤处理的平均抗裂角指数为0.341,变异范围为0.143-0.575;烘烤处理的平均抗裂角指数为0.392,变异范围为0.118-0.818(图2)。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方法鉴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7641(P=0.0027),相关性极显著,说明两种处理后鉴定结果较为一致。但烘烤后鉴定结果的变异范围更大,能更真实地反映鉴定材料之间的差异,且烘烤后鉴定的结果同一材料不同重复之间的差异更小,降低了试验误差,提高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摇床性能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摇床性能指数包括最大转速、震幅、升降速速度等。本试验最初选用的为华美生化仪器厂的THZ-C型恒温摇床(下称旧摇床),其升降速速度较慢,转速达到设定转速所需要的时间较长,转速升至280转/分有时甚至需要20秒左右,且不同次间升降速需时不恒定。为了选择性能稳定的摇床,确定了一款升速较快、精确度较高的摇床(武汉中科HQ45Z,下称新摇床),能在5秒内达到设定转速。
选用39份材料比较了新旧两个摇床鉴定结果的差异。采用旧摇床鉴定的抗裂角指数变异范围为0.003-0.703,平均值为0.168。新摇床鉴定的抗裂角指数变异范围为0.000-0.615,平均值为0.163(图3)。新摇床鉴定的抗裂角指数平 均值比旧摇床鉴定的要小,原因可能是角果在新摇床中以设定的转速碰撞时间相对更长。但深入分析每一份材料的抗裂角性鉴定结果和重复间差异,不难发现旧摇床鉴定结果变异系数偏大。将两个不同摇床鉴定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其相关系数为0.9714(P=2.261E-47),相关极显著,表明使用随机碰撞法鉴定时,尽管采用不同性能的摇床鉴定出的抗裂角性结果有差异,但趋势比较一致,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
震荡次数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使用随机碰撞法鉴定,每震荡1min记录破裂的角果数,共记录10次,花费的时间较长,过程繁琐。为提高鉴定效率,改用每震荡2min记录一次破裂角果数,共记录5次,并修改相应的裂角指数计算公式,即裂角指数=∑Xi×(6-i)/角果数×总次数(Xi为第i次破损的角果数,1≤i≤5),抗裂角指数=1-裂角指数。以相同的摇床和相同的转速为前提,选用28个品种(系)比较了两种记录方法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结果显示,每震荡1min记录一次(RIT-1)鉴定的28份材料平均抗裂角指数为0.423,最大值为0.818,最小值为0.118,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7。每震荡2min记录一次(RIT-2)鉴定的平均抗裂角指数为0.345,最大值为0.750,最小值为0.020,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73(图4)。两种记录方式鉴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6985(P=0.00117),相关极显著,说明两种记录方式鉴定结果的趋势一致。RIT-2获得的抗裂角指数平均值变小,但材料间变异幅度加大,更能体现出材料间的抗裂角性的差异。
不同钢珠个数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通过水分平衡、摇床选择和震荡时间优化,基本上建立了简化并可靠的随机碰撞法。但在测定大量样品时,发现大部分材料的抗裂角性偏低,近四分之一的品种(系)抗裂角指数为零,难以对参试品种(系)进行区分。为了增加材料间的差异,在改进水分平衡方法、稳定摇床性能和碰撞时间的前提下,尝试通过减少碰撞钢珠数来提高抗裂角指数。选取抗裂角性不同的39份品种(系)进行不同钢珠数对鉴定结果影响的试验,设置8个和10个钢珠两个处理。结果 表明,利用8个钢珠鉴定39个品种(系)的平均抗裂角指数为0.188,变异幅度是0.003-0.793,在<0.1、0.1-0.2、0.2-0.3、0.3-0.4、0.4-0.5、0.5-0.6和>0.6的分别有17、9、5、3、2、1和2个;而利用10个钢珠鉴定的平均抗裂角指数为0.168,变异幅度是0-0.567,在<0.1、0.1-0.2、0.2-0.3、0.3-0.4、0.4-0.5、0.5-0.6和>0.6的分别有17、9、8、1、2、2和0个(图5)。两种方法鉴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198(P=1.03E-06),相关极显著。但两种处理重复间鉴定结果的变异系数不同,10个钢珠鉴定结果重复间的变异系数为0.046,高于8个钢珠的鉴定结果(0.035),说明8个钢珠的鉴定结果重复性更好,且8个钢珠鉴定结果中抗裂角指数较大的材料相对较多,抗裂角指数的变异范围更大,更能体现出不同材料间抗裂角性的真正差异。
改良随机碰撞法的应用效果:
使用优化后的随机碰撞法,即把经80℃烘干30min,密封隔夜放置后的20个角果放入内径14.8cm、高7.4cm的圆柱容器内,容器中放置8个直径为14mm的钢珠,采用HQ45Z(武汉中科)摇床,以280rpm震荡,每两分钟观察一次,共观察5次,每份材料重复3次,利用公式:裂角指数=∑Xi×(6-i)/角果数×总次数(Xi为第i次破损的角果数,1≤i≤5)计算裂角指数,抗裂角指数=1-裂角指数。对2010年参加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的103个品种(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2010年参加油菜区域试验的10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平均抗裂角指数为0.148,变异范围为0-0.790。其中抗裂角指数在0-0.1的品种(系)有53份,占总数的51.46%;在0.1-0.2的品种(系)有24份,占总数的23.3%;在0.2-0.3的品种(系)有11份,占总数的10.68%;0.3-0.4的品种(系)有8份,占总数的7.77%;在0.4-0.5的品种(系)有3份,占总数的2.9%;高于0.5的品种(系)有4份,占所有材料的3.88%(图6)。一半以上的品种(系)的抗裂角指数都在0-0.1之间,说明大部分目前新育成的油菜品系都属于易裂角材料。
在使用随机碰撞法鉴定油菜的抗裂角性时,发现摇床性能、碰撞钢珠数、 角果含水量等对鉴定结果影响较大。最初利用实验室常见摇床(旧摇床,市面价2000-3000元/台),尽管已将摇床设置到最大转速(280rpm),由于振动时间短,每次才一分钟,不同次间升降速时间的差异(10-20秒)使重复间误差加大。新摇床(市面价6000-7000元/台)达到最大速度仅需要5秒钟,且不同次间基本相同,减少了样本重复间的试验误差,近来也通过试验明确了角果的含水量对抗裂角指数具有显著影响。由于油菜裂角是因细胞失水后细胞之间的张力与外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利用烘烤处理致使角果充分干燥是最好的平衡水分的方法,即简便易行,又能保证材料间的一致性。烘烤处理试验过程中发现烘烤后立即鉴定,材料的抗裂角指数偏小,原因可能是角果中分子的热运动加快而使细胞间张力加大,促使角果更容易开裂。由于降温速度受室温的影响,为降低试验误差,烘烤后的角果需要在室温下密封保存,充分冷却后再进行鉴定。本研究通过水分平衡、摇床选择和震荡时间优化后,发现测定大量样品时,材料的抗裂角性偏低,难以区分参试材料的抗性差异,尤其是抗性较好的材料,不能适当拉开距离。将碰撞钢珠数由10个降低为8个后,使材料间的抗性差异加大,更好地拉开了材料间的距离。在本试验所有对比处理中,不管是利用拉力法还是随机碰撞法、烘烤还是不烘烤、烘烤后立即鉴定还是隔夜鉴定、新摇床还是旧摇床、一分钟记录一次还是两分钟记录一次、8个还是10个碰撞钢珠,所获的鉴定结果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油菜品种的抗裂角性差异的趋势比较恒定。方法中细节的改进和优化,不会改变品种表现的趋势,但能使定量鉴定结果更为精确。
利用改良后的随机碰撞法鉴定出2010年参加油菜区域试验的10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抗裂角指数变异范围为0-0.790。文雁成等使用随机碰撞法鉴定了229份甘蓝型油菜品系,其抗裂角指数变异幅度为0.000-0.7675。彭鹏飞等利用与文雁成等相同的方法鉴定2008年参加湖北省和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试的50份甘蓝型油菜品系,其抗裂角指数变幅为0.020-0.470。比较而言,本次改良后的随机碰撞法的鉴定结果不仅准确性有所提高,更有助于鉴别 材料间的差异。本发明作为一个较为简单且结果可靠的鉴定方法,鉴定设备比较简单廉价,操作简单、判定标准明确,常规育种和研究单位都能使用,适合对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抗裂角性鉴定,如遗传分析、QTL定位、育种骨干材料和亲本的鉴定等。
优化油菜品种(系)的抗裂角性鉴定技术,建立一套操作性强、准确性高的鉴定方法,是选育抗裂角油菜品种的基础,该发明对随机碰撞法的一些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鉴定一批油菜品种(系),验证了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的适用性,为油菜抗裂角性品种的选育和遗传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将角果在80℃烘干30min,室温封闭保存隔夜后,放入圆柱容器,圆柱容器中放置8个钢珠;采用型号为HQ45Z摇床,以280rpm转速对圆柱容器进行震荡处理,每两分钟观察一次,共观察5次,每份材料重复3次,利用公式:裂角指数=∑Xi×(6-i)/角果数×总次数计算裂角指数,Xi为第i次破损的角果数,1≤i≤5,抗裂角指数=1-裂角指数;该方法操作性强、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鉴定效率高,能有效地区分目前油菜品种抗裂角性的差异,适合在油菜抗裂角性品种的筛选鉴定和油菜抗裂角性遗传研究中推广应用,为油菜抗裂角性品种的选育和遗传研究提供技术基础,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44550 A (43)申请公布日 2013.10.09 CN 103344550 A *CN103344550A* (21)申请号 201310226680.4 (22)申请日 2013.06.08 G01N 19/00(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地址 430062 湖北省武汉市徐东二路 2 号 (72)发明人 胡琼 彭鹏飞 李云昌 梅德圣 付丽 陈玉峰 刘佳 王会 (54) 发明名称 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 的方法, 将角果在 80烘干 30min, 室。

2、温封闭保存 隔夜后, 放入圆柱容器, 圆柱容器中放置 8 个钢 珠 ; 采用型号为 HQ45Z 摇床, 以 280rpm 转速对圆 柱容器进行震荡处理, 每两分钟观察一次, 共观察 5 次, 每份材料重复 3 次, 利用公式 : 裂角指数 Xi(6-i)/角果数总次数计算裂角指数, Xi 为第i次破损的角果数, 1i5, 抗裂角指数 1- 裂角指数 ; 本发明操作性强、 准确性高、 重复性 好、 鉴定效率高, 能有效地区分目前油菜品种抗裂 角性的差异, 适合在油菜抗裂角性品种的筛选鉴 定和油菜抗裂角性遗传研究中推广应用, 为油菜 抗裂角性品种的选育和遗传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51)Int.Cl。

3、.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6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3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344550 A CN 103344550 A *CN103344550A* 1/1 页 2 1. 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一, 将角果在 80烘干 30min, 室温封闭保存隔夜后, 放入圆柱容器, 圆柱容器中 放置 8 个钢珠 ; 步骤二, 采用型号为HQ45Z摇床, 以280rpm转速对圆柱容器进行震荡处理, 每两分钟观 察一次破损角果数, 共观察 5 。

4、次, 每份材料重复 3 次 ; 步骤三, 利用公式 : 裂角指数 Xi(6-i)/ 角果数 总次数计算裂角指数, Xi 为第 i 次破损的角果数, 1 i 5, 抗裂角指数 1- 裂角指数。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一中, 将 角果在 80烘干 30min 进行水分平衡, 室温封闭保存隔夜后鉴定。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一中, 在 圆柱容器中放置 20 个待鉴定角果。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一中, 圆柱容器的内径为 14.8cm、 高 为 7.4c。

5、m。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一中, 圆 柱容器中所放置钢珠的直径为 14mm。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二中, 型 号为 HQ45Z 摇床能在 5 秒内达到 280rpm 的转速。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二中, 每 两分钟观察一次破损角果数, 共观察 5 次。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三中, 利 用公式抗裂角指数 1- 裂角指数, 裂角指数 Xi(6-i)/ 角果数 总。

6、次数, 计算抗裂 角指数和裂角指数, Xi 为第 i 次破损的角果数, 1 i 5。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344550 A 2 1/6 页 3 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鉴定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 裂角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作物驯化过程中, 为防止作物减产, 人类主动选择减少裂角落粒的品种, 使作物 更适合农业生产。作为主要食用油原材料来源的油菜、 大豆、 芝麻都存在着裂角问题, 且油 菜更为严重。根据裂角过程可以将裂角分为主动裂角和被动裂角两种, 主动裂角是在角果 成熟后, 细胞失水, 细胞之间。

7、产生张力, 在酶的作用下细胞发生降解, 细胞之间的张力促使 角果皮与中间胎座框发生分离而裂角, 如大豆角果的开裂。被动裂角过程中当细胞失水或 降解时, 细胞之间的张力不足以使角果皮与中间胎座框分离, 需借助外力的作用才能使角 果裂开, 如油菜角果的开裂。 对于被动裂角而言, 评价不同个体裂角性差异的关键是建立一 种准确评价抗裂角性的标准方法。国内外对抗裂角性鉴定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但始终 没有找到一种操作性强且准确性高的方法。 0003 在进行油菜抗裂角性鉴定的过程中, 我们曾尝试过多种鉴定方法。参考大豆的烘 烤干燥法鉴定油菜的裂角抗性, 但不管如何改变角果的含水量或烘烤时间, 都无法使之。

8、开 裂。Christiansen 等报道大豆的离区结构与十字花科的拟南芥结构相似, 油菜离区结构却 有显著区别。油菜角果的离区与假隔膜之间形成的是 V 型结构,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连接更 紧密, 而大豆和拟南芥的角果的离区与假隔膜之间过渡较平缓, 更易裂角。 参考水稻的落粒 性鉴定方法采用高空自由落体法鉴定 140 份油菜品系的抗裂角性, 结果所测试验材料的不 裂率在64.8-96.6之间, 其中不裂率大于90的材料有51份, 在80到90之间的有 83 份, 所得数值太集中, 材料间差异不显著, 可能是果实的着生方式不同造成的。水稻主要 以簇排列, 油菜角果在植株上较分散, 使用高空落地法鉴定。

9、时, 由于重力不够, 油菜破裂的 角果数量有限。利用印度学者提出的田间自然落粒法进行油菜裂角抗性鉴定时, 在油菜成 熟 4-5 星期后调查植株上角果的开裂情况, 由于油菜成熟期后期的鸟害, 田间植株上的角 果大多数都已开裂, 同时大部分材料成熟后倒伏严重, 很难准确调查。 0004 拉力法是根据拉裂法改进而来, 改用携带方便、 安装简易的固定拉力计, 将角果果 柄置于拉钩上, 用力按压角果使角果皮与假隔膜分离, 测力计自动记录破裂力, 结果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利用拉力法鉴定的结果, 与随机碰撞法的结果相关性显著。但在 鉴定过程中, 角果的固定是一个难题, 果柄和拉钩的结合处不易掌握,。

10、 鉴定结果的人为误差 加大, 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不易比对。由于该方法鉴定速度快, 效率高, 设备简单、 廉价, 可以用于大量育种材料的快速初步筛选。 0005 随机碰撞法模拟角果在田间和外界的接触情况, 更能反映裂角过程。文雁成等将 该方法改进后, 鉴定结果更容易定量, 准确度也得到提高。但其所用的转速达 400rpm、 振幅 24mm 的摇床在我国市面上难以买到, 定制或进口的同类产品价格在 10 万元之上, 同时利用 在 20、 相对湿度 50条件下放置 2 周进行水分平衡对大量材料难以操作, 每振动一分钟 说 明 书 CN 103344550 A 3 2/6 页 4 记录一次破裂角果数。

11、也使鉴定所需时间较长, 步骤繁琐。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旨在解决目前鉴定甘蓝型油 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鉴定所需时间较长、 步骤繁琐、 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鉴定效率较低, 不 能有效地区分目前油菜品种抗裂角性差异的问题。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 0008 步骤一, 将角果在 80烘干 30min, 室温封闭保存隔夜后, 放入圆柱容器, 圆柱容 器中放置 8 个钢珠 ; 0009 步骤二, 采用型号为HQ45Z摇床, 以280rpm转速对圆柱容器进行震荡处理, 每两分 钟观察一次破损角。

12、果数, 共观察 5 次, 每份材料重复 3 次 ; 0010 步骤三, 利用公式 : 裂角指数 Xi(6-i)/ 角果数 总次数计算裂角指数, Xi 为第 i 次破损的角果数, 1 i 5, 抗裂角指数 1- 裂角指数。 0011 进一步, 在步骤一中, 将角果在 80烘干 30min 进行水分平衡, 室温封闭保存隔夜 后鉴定。 0012 进一步, 在步骤一中, 在圆柱容器中放置 20 个待鉴定角果。 0013 进一步, 在步骤一中, 圆柱容器的内径为 14.8cm、 高为 7.4cm。 0014 进一步, 在步骤一中, 圆柱容器中所放置钢珠的直径为 14mm。 0015 进一步, 在步骤二中。

13、, 型号为 HQ45Z 摇床能在 5 秒内达到 280rpm 的转速。 0016 进一步, 在步骤二中, 每两分钟观察一次破损角果数, 共观察 5 次。 0017 进一步, 在步骤三中, 利用公式抗裂角指数 1- 裂角指数, 裂角指数 Xi(6-i)/ 角果数 总次数, 计算抗裂角指数和裂角指数, Xi 为第 i 次破损的角果数, 1 i 5。 0018 本发明提供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将角果在 80烘干 30min, 室温 封闭保存隔夜后, 放入圆柱容器, 圆柱容器中放置 8 个钢珠 ; 采用型号为 HQ45Z 摇床, 以 280rpm转速对圆柱容器进行震荡处理, 每两分钟观察一。

14、次, 共观察5次, 每份材料重复3次, 利用公式 : 裂角指数 Xi(6-i)/ 角果数 总次数计算裂角指数, Xi 为第 i 次破损的 角果数, 1i5, 抗裂角指数1-裂角指数 ; 该方法操作性强、 准确性高、 重复性好、 鉴定 效率高, 能有效地区分目前油菜品种抗裂角性的差异, 适合在油菜抗裂角性品种的筛选鉴 定和油菜抗裂角性遗传研究中推广应用, 为油菜抗裂角性品种的选育和遗传研究提供技术 基础, 实用性强, 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9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 0020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分平衡对鉴定角果抗。

15、裂角指数的影响示意图 ; 0021 图 3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摇床性能对鉴定角果抗裂角指数结果的影响示意图 ; 0022 图 4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不同记录方式鉴定抗裂角指数结果的示意图 ; 0023 图 5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用不同钢珠数鉴定 39 个品系的抗裂角指数分布柱 说 明 书 CN 103344550 A 4 3/6 页 5 状图 ; 0024 图 6 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对 2010 年参加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的 103 个品种进行 鉴定的结果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

16、的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0026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的实现流程。 0027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28 在步骤 S101 中, 将角果在 80烘干 30min, 室温封闭保存隔夜后, 放入圆柱容器, 圆柱容器中放置 8 个钢珠 ; 角果经 80、 30min 烘烤进行水分平衡, 0029 在步骤 S102 中, 采用型号为 HQ45Z 摇床, 以 280rpm 转速对圆柱容器进行震荡处 理, 每两分钟观察一次, 共观察 5 次, 每份材料重复 3 次 ; 0030 在步骤 S103 中。

17、, 利用公式 : 裂角指数 Xi(6-i)/ 角果数 总次数计算裂角 指数, Xi 为第 i 次破损的角果数, 1 i 5, 抗裂角指数 1- 裂角指数。 003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在步骤S101中, 将角果在80烘干30min进行水分平衡, 室温 封闭保存隔夜后鉴定。 003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在步骤 S101 中, 可在圆柱容器中放置 20 个角果。 0033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在步骤 S101 中, 所述圆柱容器的内径为 14.8cm、 高为 7.4cm。 003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在步骤 S101 中, 圆柱容器中所放置钢珠的直径为 14mm。 003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18、, 在步骤 S102 中, 型号为 HQ45Z 摇床能在 5 秒内达到 280rpm 的 转速。 003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在步骤 S102 中, 每两分钟观察一次破损角果数, 共观察 5 次。 0037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在步骤 S103 中, 利用公式抗裂角指数 1- 裂角指数, 裂角指 数 Xi(6-i)/ 角果数 总次数, 计算抗裂角指数和裂角指数, Xi 为第 i 次破损的角 果数, 1 i 5。 0038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39 随机碰撞法的优化 0040 水分平衡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 0041 角果的含水量对抗裂角性鉴定结果影响较。

19、大, 为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确保试 验材料含水量一致, 采用随机碰撞法鉴定前对材料统一进行烘干处理, 以探讨水分平衡对 鉴定结果的影响。 0042 通过设置烘烤 10-60min、 每 10min 一个处理的烘烤时间试验, 发现不同品种的角 果置 80烘烤 30min 后, 所有品种的角果不再失重, 说明角果已充分干燥, 水分含量已达到 零。遂将烘烤条件设置为 80、 30min, 以未烘烤的角果为对照。实验过程中发现烘烤后立 即进行鉴定抗裂角性下降幅度很大, 考虑到烘烤后较高角果温度的影响, 对烘烤后的角果 又设置了两种处理方式, 即立即鉴定和在保鲜袋中密封室温保存过夜后鉴定。 0043。

20、 首先比较了烘烤后室温保存隔夜后鉴定和立即鉴定的结果。 60份参试材料烘烤后 说 明 书 CN 103344550 A 5 4/6 页 6 立即鉴定的平均抗裂角指数为 0.033, 变异范围为 0-0.233 ; 隔夜后鉴定的平均抗裂角指数 为 0.157, 变异范围为 0-0.703, 两种处理鉴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为 0.7661(P 2.55E-07), 相 关性极显著。但烘后立即鉴定的抗裂角指数偏小, 绝大多数材料在 0.1 以下 ( 占 91.7 ), 很难反映出材料间抗裂角性的差异。而烘烤后隔夜鉴定的抗裂角指数分布比较合理, 在 0.1、 0.1-0.2、 0.2-0.3、 0.3-0。

21、.4、 0.4-0.5、 0.5 的范围内分别有 29、 16、 6、 3、 3 和 3 个, 可以反映出不同材料间的差异。 0044 另外选取 22 份材料进行烘烤和不烘烤处理的比较试验, 烘烤处理采用烘烤后室 温保存隔夜鉴定。不烘烤处理的平均抗裂角指数为 0.341, 变异范围为 0.143-0.575 ; 烘烤 处理的平均抗裂角指数为 0.392, 变异范围为 0.118-0.818( 图 2)。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方 法鉴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为 0.7641(P 0.0027), 相关性极显著, 说明两种处理后鉴定结果 较为一致。 但烘烤后鉴定结果的变异范围更大, 能更真实地反映鉴定材料之间。

22、的差异, 且烘 烤后鉴定的结果同一材料不同重复之间的差异更小, 降低了试验误差, 提高了鉴定结果的 准确性。 0045 摇床性能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 0046 摇床性能指数包括最大转速、 震幅、 升降速速度等。 本试验最初选用的为华美生化 仪器厂的 THZ-C 型恒温摇床 ( 下称旧摇床 ), 其升降速速度较慢, 转速达到设定转速所需要 的时间较长, 转速升至 280 转 / 分有时甚至需要 20 秒左右, 且不同次间升降速需时不恒定。 为了选择性能稳定的摇床, 确定了一款升速较快、 精确度较高的摇床 ( 武汉中科 HQ45Z, 下 称新摇床 ), 能在 5 秒内达到设定转速。 0047 选用。

23、 39 份材料比较了新旧两个摇床鉴定结果的差异。采用旧摇床鉴定的抗裂 角指数变异范围为 0.003-0.703, 平均值为 0.168。新摇床鉴定的抗裂角指数变异范围为 0.000-0.615, 平均值为 0.163( 图 3)。新摇床鉴定的抗裂角指数平均值比旧摇床鉴定的要 小, 原因可能是角果在新摇床中以设定的转速碰撞时间相对更长。但深入分析每一份材料 的抗裂角性鉴定结果和重复间差异, 不难发现旧摇床鉴定结果变异系数偏大。将两个不同 摇床鉴定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其相关系数为 0.9714(P 2.261E-47), 相关极显著, 表明 使用随机碰撞法鉴定时, 尽管采用不同性能的摇床鉴定出。

24、的抗裂角性结果有差异, 但趋势 比较一致, 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 0048 震荡次数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 0049 使用随机碰撞法鉴定, 每震荡 1min 记录破裂的角果数, 共记录 10 次, 花费的时间 较长, 过程繁琐。 为提高鉴定效率, 改用每震荡2min记录一次破裂角果数, 共记录5次, 并修 改相应的裂角指数计算公式, 即裂角指数 Xi(6-i)/ 角果数 总次数 (Xi 为第 i 次 破损的角果数, 1 i 5), 抗裂角指数 1- 裂角指数。以相同的摇床和相同的转速为前 提, 选用28个品种(系)比较了两种记录方法鉴定结果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结果显示, 每震 荡 1min 记录。

25、一次 (RIT-1) 鉴定的 28 份材料平均抗裂角指数为 0.423, 最大值为 0.818, 最 小值为 0.118,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 0.7。每震荡 2min 记录一次 (RIT-2) 鉴定的平均抗 裂角指数为 0.345, 最大值为 0.750, 最小值为 0.020,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 0.73( 图 4)。 两种记录方式鉴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为 0.6985(P 0.00117), 相关极显著, 说明两种记录方 式鉴定结果的趋势一致。RIT-2 获得的抗裂角指数平均值变小, 但材料间变异幅度加大, 更 能体现出材料间的抗裂角性的差异。 说 明 书 CN 103344550 A。

26、 6 5/6 页 7 0050 不同钢珠个数对鉴定结果的影响 : 0051 通过水分平衡、 摇床选择和震荡时间优化, 基本上建立了简化并可靠的随机碰撞 法。但在测定大量样品时, 发现大部分材料的抗裂角性偏低, 近四分之一的品种 ( 系 ) 抗裂 角指数为零, 难以对参试品种 ( 系 ) 进行区分。为了增加材料间的差异, 在改进水分平衡方 法、 稳定摇床性能和碰撞时间的前提下, 尝试通过减少碰撞钢珠数来提高抗裂角指数。 选取 抗裂角性不同的39份品种(系)进行不同钢珠数对鉴定结果影响的试验, 设置8个和10个 钢珠两个处理。结果表明, 利用 8 个钢珠鉴定 39 个品种 ( 系 ) 的平均抗裂角。

27、指数为 0.188, 变异幅度是0.003-0.793, 在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和0.6 的分别有 17、 9、 5、 3、 2、 1 和 2 个 ; 而利用 10 个钢珠鉴定的平均抗裂角指数为 0.168, 变异幅 度是 0-0.567, 在 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和 0.6 的分别有 17、 9、 8、 1、 2、 2 和 0 个 ( 图 5)。两种方法鉴定结果的相关系数为 0.9198(P 1.03E-06), 相 关极显著。但两种处理重。

28、复间鉴定结果的变异系数不同, 10 个钢珠鉴定结果重复间的变异 系数为 0.046, 高于 8 个钢珠的鉴定结果 (0.035), 说明 8 个钢珠的鉴定结果重复性更好, 且 8 个钢珠鉴定结果中抗裂角指数较大的材料相对较多, 抗裂角指数的变异范围更大, 更能体 现出不同材料间抗裂角性的真正差异。 0052 改良随机碰撞法的应用效果 : 0053 使用优化后的随机碰撞法, 即把经 80烘干 30min, 密封隔夜放置后的 20 个角 果放入内径 14.8cm、 高 7.4cm 的圆柱容器内, 容器中放置 8 个直径为 14mm 的钢珠, 采用 HQ45Z( 武汉中科 ) 摇床, 以 280rp。

29、m 震荡, 每两分钟观察一次, 共观察 5 次, 每份材料重复 3 次, 利用公式 : 裂角指数 Xi(6-i)/ 角果数 总次数 (Xi 为第 i 次破损的角果数, 1 i 5) 计算裂角指数, 抗裂角指数 1- 裂角指数。对 2010 年参加油菜品种区域试验 的103个品种(系)进行鉴定, 结果显示, 2010年参加油菜区域试验的103个甘蓝型油菜品 种 ( 系 ) 的平均抗裂角指数为 0.148, 变异范围为 0-0.790。其中抗裂角指数在 0-0.1 的品 种 ( 系 ) 有 53 份, 占总数的 51.46; 在 0.1-0.2 的品种 ( 系 ) 有 24 份, 占总数的 23.。

30、3; 在 0.2-0.3 的品种 ( 系 ) 有 11 份, 占总数的 10.68 ; 0.3-0.4 的品种 ( 系 ) 有 8 份, 占总 数的 7.77 ; 在 0.4-0.5 的品种 ( 系 ) 有 3 份, 占总数的 2.9 ; 高于 0.5 的品种 ( 系 ) 有 4 份, 占所有材料的 3.88 ( 图 6)。一半以上的品种 ( 系 ) 的抗裂角指数都在 0-0.1 之间, 说明大部分目前新育成的油菜品系都属于易裂角材料。 0054 在使用随机碰撞法鉴定油菜的抗裂角性时, 发现摇床性能、 碰撞钢珠数、 角果含水 量等对鉴定结果影响较大。 最初利用实验室常见摇床(旧摇床, 市面价2。

31、000-3000元/台), 尽管已将摇床设置到最大转速 (280rpm), 由于振动时间短, 每次才一分钟, 不同次间升降速 时间的差异 (10-20 秒 ) 使重复间误差加大。新摇床 ( 市面价 6000-7000 元 / 台 ) 达到最大 速度仅需要 5 秒钟, 且不同次间基本相同, 减少了样本重复间的试验误差, 近来也通过试验 明确了角果的含水量对抗裂角指数具有显著影响。 由于油菜裂角是因细胞失水后细胞之间 的张力与外力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利用烘烤处理致使角果充分干燥是最好的平衡水分的 方法, 即简便易行, 又能保证材料间的一致性。烘烤处理试验过程中发现烘烤后立即鉴定, 材料的抗裂角指。

32、数偏小, 原因可能是角果中分子的热运动加快而使细胞间张力加大, 促使 角果更容易开裂。 由于降温速度受室温的影响, 为降低试验误差, 烘烤后的角果需要在室温 下密封保存, 充分冷却后再进行鉴定。本研究通过水分平衡、 摇床选择和震荡时间优化后, 说 明 书 CN 103344550 A 7 6/6 页 8 发现测定大量样品时, 材料的抗裂角性偏低, 难以区分参试材料的抗性差异, 尤其是抗性较 好的材料, 不能适当拉开距离。将碰撞钢珠数由 10 个降低为 8 个后, 使材料间的抗性差异 加大, 更好地拉开了材料间的距离。 在本试验所有对比处理中, 不管是利用拉力法还是随机 碰撞法、 烘烤还是不烘烤。

33、、 烘烤后立即鉴定还是隔夜鉴定、 新摇床还是旧摇床、 一分钟记录 一次还是两分钟记录一次、 8 个还是 10 个碰撞钢珠, 所获的鉴定结果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 著水平, 说明油菜品种的抗裂角性差异的趋势比较恒定。 方法中细节的改进和优化, 不会改 变品种表现的趋势, 但能使定量鉴定结果更为精确。 0055 利用改良后的随机碰撞法鉴定出 2010 年参加油菜区域试验的 103 个甘蓝型油菜 品种 ( 系 ) 的抗裂角指数变异范围为 0-0.790。文雁成等使用随机碰撞法鉴定了 229 份甘 蓝型油菜品系, 其抗裂角指数变异幅度为 0.000-0.7675。彭鹏飞等利用与文雁成等相同的 方法鉴定 2。

34、008 年参加湖北省和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试的 50 份甘蓝型油菜品系, 其 抗裂角指数变幅为0.020-0.470。 比较而言, 本次改良后的随机碰撞法的鉴定结果不仅准确 性有所提高, 更有助于鉴别材料间的差异。本发明作为一个较为简单且结果可靠的鉴定方 法, 鉴定设备比较简单廉价, 操作简单、 判定标准明确, 常规育种和研究单位都能使用, 适合 对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抗裂角性鉴定, 如遗传分析、 QTL 定位、 育种骨干材料和亲本的鉴定等。 0056 优化油菜品种(系)的抗裂角性鉴定技术, 建立一套操作性强、 准确性高的鉴定方 法, 是选育抗裂角油菜品种的基础, 该发明对随机碰撞法的一些参数。

35、进行了优化, 通过鉴定 一批油菜品种 ( 系 ), 验证了改进后的随机碰撞法的适用性, 为油菜抗裂角性品种的选育和 遗传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005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鉴定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性的方法, 将角果在 80烘干 30min, 室温封闭保存隔夜后, 放入圆柱容器, 圆柱容器中放置 8 个钢珠 ; 采用型号为 HQ45Z 摇床, 以 280rpm 转速对圆柱容器进行震荡处理, 每两分钟观察一次, 共观察 5 次, 每份材料 重复 3 次, 利用公式 : 裂角指数 Xi(6-i)/ 角果数 总次数计算裂角指数, Xi 为第 i 次破损的角果数, 1 i 5, 抗裂角指数 1- 裂角指数 ; 。

36、该方法操作性强、 准确性高、 重复 性好、 鉴定效率高, 能有效地区分目前油菜品种抗裂角性的差异, 适合在油菜抗裂角性品种 的筛选鉴定和油菜抗裂角性遗传研究中推广应用, 为油菜抗裂角性品种的选育和遗传研究 提供技术基础, 实用性强, 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0058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3344550 A 8 1/3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44550 A 9 2/3 页 10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44550 A 10 3/3 页 11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344550 A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