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 风扇及其定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马达、 风扇及其定子装置, 尤其是一种可以容易组装的马达、 风 扇及其定子装置。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 1 所示, 现有马达 9 包含一壳座 91、 一转子 92 与一定子组 93。该壳座 91 中央具有一中空轴管 911, 该轴管 911 内部可供置入一轴承 96、 一扣环 94 及一储油筒 95 等 构件 ; 该转子 92 中央具有一转动轴 921, 该转动轴 921 可旋转的枢接于该轴承 96, 且该转动 轴 921 的外周面形成一卡掣槽 922, 该卡掣槽 922 邻近该转动轴 921 的底部, 以供该扣环 94 卡掣结合 ; 该定子组 93 装设于该轴管 911 外周面, 以便带动该转子 92 旋转动作。
一般而言, 当该现有马达的转子 92 所设转动轴 921 对该轴承 96 转动时, 该润滑液 会从该转动轴 921 与该轴承 96 间甩出, 以致于该润滑液会逐渐流失, 进而造成该润滑液枯 竭, 该转动轴 921 在无法获得润滑的情形下, 该现有马达的转子 92 继续旋转时就会产生噪 音、 摩损。另外, 在空气中的灰尘也会积聚在该轴承 96 顶表面, 相对地, 对该转动轴 921 及 轴承 96 也会有不良影响。
又, 该现有马达通常将该扣环 94 扣持于该转动轴 921 的卡掣槽 922 内, 以便利用 该轴承 96 与该扣环 94 之间的挡止作用, 进而防止该转子 92 于旋转过程中不慎松脱。 然而, 由于现有马达的转动轴 921 底部必须事先预留一段长度 (L), 方可形成该卡掣槽 922 以供卡 掣该扣环 94, 因此, 导致该转动轴 921 接近底部的外周面无法与该轴承 96 呈可旋转的结合, 换言之, 由于该转动轴 921 底部具有该卡掣槽 922, 故会进一步限制该转动轴 921 与该轴承 96 两者之间的结合面积, 而造成该转子 92 的旋转稳定性无法更进一步提升, 特别是针对微 小型现有马达而言, 在该转动轴 921 与该轴承 96 两者之间的结合面积已受限制的条件下, 则更容易导致该转子 92 的旋转稳定性不佳。
再者, 由于现有马达为达到防止该转子 92 松脱的功能, 必须借助该扣环 94 结合于 该转动轴 921 的卡掣槽 922, 因此, 当现有马达于组装完成后, 该转子 92 的转动轴 921、 该轴 承 96 及该扣环 94 等相关构件必须于该轴管 911 内完成结合关系, 故不易进一步确认该轴 管 911 内各构件彼此之间是否确实结合, 导致不易掌握现有马达的组装品质, 且也会造成 其组装便利性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乃改良上述缺点, 以提供一种定子装置, 借助一定子组设有一限位件, 且该限位件由该壳座的轴管所设凹槽通过, 并凸伸在该轴管内侧, 以防止轴承松脱, 使得本 发明具有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本发明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 利用该定子组设有一限位件, 且该限位件由该 壳座的轴管所设凹槽通过, 并凸伸在该轴管内侧, 以防止该轴承及转子松脱, 使得本发明具 有提升旋转稳定性及组装便利性的功效。本发明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及其定子装置, 利用该定子组的轴管内设有一抵 接板, 该限位件压制在该抵接板, 以防止该轴承及转子松脱, 以使得本发明的马达具有较佳 定位效果的功效。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及其定子装置, 利用该定子组的轴管内设有一抵 接板, 使得本发明具有较佳的防止润滑油泄漏效果的功效。
本发明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及其定子装置, 利用该定子组的轴管内设有一抵 接板, 使得本发明具有较佳的防止灰尘积聚在该轴承顶表面效果的功效。
本发明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及其定子装置, 利用该定子组的轴管内设有一抵 接板, 该限位件压制在该抵接板, 以避免该抵接板在轴管内成水平向移动, 进而避免该转子 的转动轴在旋转时, 因抵接板与该转动轴接触而产生摩擦、 噪音效果的功效。
本发明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风扇, 该散热风扇具有上述定子装置的壳座, 以 连接构件延接一外框, 及该转子的轮毂外周面设有数个动叶以形成一扇轮, 该散热风扇具 有上述各定子装置的功效, 并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 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
根据本发明的定子装置, 包含一壳座及一定子组。该壳座中央设有一轴管, 该轴 管内置入一轴承, 轴管的顶端至少有一凹槽 ; 该定子组具有一轴向贯穿的组装孔, 由该组装 孔套设于该轴管的外周面, 该定子组具有至少一限位件由轴管的凹槽通过并凸伸在轴管内 侧, 以限制该轴承松脱。借此, 以有效提升定子的组装便利性。 根据本发明的马达, 包含一壳座、 一转子及一定子组。该壳座中央设有一轴管, 该 轴管内置入一轴承, 轴管的顶端至少有一凹槽 ; 该转子中央设有一转动轴, 该转动轴枢接在 该轴承 ; 该定子组具有一轴向贯穿的组装孔, 由该组装孔套设于该轴管的外周面, 该定子组 具有至少一限位件由轴管的凹槽通过并凸伸在轴管内侧, 以限制该轴承松脱。 借此, 以有效 提升马达的组装便利性及旋转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上述的马达, 该壳座还利用数个连接构件延接形成一外框, 该外框具 有一入风侧及一出风侧, 且在该转子的该轮毂外周面设置数个动叶, 使该定子装置可以形 成一散热风扇。
利用上述装置的一种散热风扇, 其包含 : 一个外框, 以数个连接构件与一个壳座相 连接, 该壳座中央设有一个供轴承置入的轴管, 该轴管的顶端有至少一个凹槽 ; 一个扇轮, 设有一个轮毂, 该轮毂外周面设置数个动叶, 该轮毂内侧中央部位设有一个结合座, 该轮毂 内设有一个转动轴, 该转动轴一端结合于该结合座, 另一端枢接于该轴承 ; 及一个定子组, 具有一个轴向贯穿的组装孔, 由该组装孔套设于该轴管的外周面, 该定子组具有至少一个 限位件, 由该轴管的凹槽通过并凸伸在该轴管内侧, 以限制该轴承松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利用限位件防止轴承及转子松脱, 使得本发明具 有提升旋转稳定性及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 利用定子组的轴管内设有一抵接板, 以防止该轴 承及转子松脱, 使得本发明的马达具有较佳定位效果、 防止润滑油泄漏效果以及防止灰尘 积聚在该轴承顶表面的效果 ; 本发明利用限位件压制在该抵接板, 避免抵接板在轴管内成 水平向移动, 进而避免转子的转动轴在旋转时, 因抵接板与该转动轴接触而产生摩擦、 噪音 效果的效果 ; 本发明利用散热风扇具有定子装置的壳座以连接构件延接一外框, 及转子的 轮毂外周面设有数个动叶以形成一扇轮, 使得散热风扇具有上述各定子装置的功效, 并达
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现有马达的组合剖视图。 图2: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4: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定子组与壳座组合俯视图。 图5: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7: 本发明的马达使用在散热风扇组合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 10 壳座 11 轴管 111 凹槽 112 定位部 12 轴承 13 抵接板 131 通孔 132 隙缝 14 顶撑构件 15 连接构件 16 外框 161 风侧 162 出风侧 17 抵接板 171 通孔 172 隙缝 173 凸耳 22 上绝缘套 26 限位件 321 环槽 9 马达 921 转动轴 95 储油筒 18 垫圈 23 下绝缘套 30 转子 33 环形磁铁 91 壳座 922 卡掣槽 96 轴承 20 定子组 24 硅钢片 31 轮毂 34 结合座 911 轴管 93 定子组 21 组装孔 25 金属线圈 32 转动轴 35 动叶 92 转子 94 扣环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发明上述及其他目的、 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下文特举本发明的较佳 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 :
请参照图 2 及 3 所示,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马达, 主要包含一定子装置及一转子, 其中该定子装置包含一壳座 10 及一定子组 20, 且该转子 30 则可以枢接在该定子装置中旋 转。其中 :
该壳座 10 中央设有一轴管 11, 该轴管 11 的底部较佳形成封闭形态, 且该轴管 11 内可供置入一轴承 12、 一抵接板 13 及一顶撑构件 14 等构件。
该轴管 11 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111, 在本实施例当中, 该轴管 11 的顶部设有 二个凹槽 111, 该凹槽 111 可以由该轴管 11 的顶部形成向下的缺口, 该凹槽具有一水平向的 宽度 ( 依图面而言 ) ; 该轴管 11 的外周壁于径向上形成一定位部 112, 该定位部 112 可以如 图所示, 是由大小径差所构成。
该轴承 12 可以为现有的滚珠轴承或自润轴承, 在本实施例当中, 该轴承 12 为自润 轴承。
该抵接板 13 的形状配合轴管 11 的断面形状, 在本实施例当中, 该形状较佳为圆 形, 且该抵接板 13 的外径约等于轴管 11 的内径, 如此, 该抵接板 13 位于该轴承 12 顶部时,该抵接板 13 具有防止润滑油甩出, 及防止灰尘积聚在轴承 12 顶部的作用。该抵接板 13 具 有轴向贯穿的一通孔 131, 该通孔 131 内周缘较佳径向形成数个隙缝 132, 使该抵接板 13 的 通孔 131 的内周缘具有变形弹性, 以便该抵接板 13 可借助该通孔 131 供该转子 30 的转动 轴 32 通过。
该定子组 20 的金属线圈可以为现有的轴向绕线方式或径向绕线方式, 由该定子 组 20 中央形成一轴向贯穿的组装孔 21, 使该定子组 20 可借助该组装孔 21 套设于该轴管 11 的外周壁, 并借助该轴管 11 的外周壁所设定位部 112, 使该定子组 20 被固定在一预定位 置。该定子组 20 的组装孔 21 与该轴管 11 之间还可以利用紧配合方式、 粘着方式或其他适 当方式进行固定, 以进一步确保该定子组 20 与该轴管 11 之间的组装稳固性。在本实施例 当中, 该定子组 20 的绕线组为径向绕线组, 该定子组 20 主要包含一组装孔 21、 一上绝缘套 22、 一下绝缘套 23、 硅钢片 24、 一金属线圈 25 及至少一限位件 26, 其中该上绝缘套 22 及下 绝缘套 23 包夹该硅钢片 24, 且该金属线圈 25 缠绕该上绝缘套 22 及下绝缘套 23 以构成该 定子组 20。该至少一限位件 26 凸出于定子组 20 的组装孔 21, 在本实施例当中, 该限位件 26 为两个且由上绝缘套 22 向组装孔 21 方向凸出 ; 当该定子组 20 套在该壳座 10 的轴管 11 时, 该二限位件 26 的终端由该轴管 11 的二凹槽 111 通过, 并凸出在该轴管 11 的内侧, 在较 佳实施例当中, 该限位件 26 与该凹槽 111 形成相卡掣, 且该限位件 26 的横向宽度不大于该 凹槽 111 的横向宽度, 如此, 可确保该定子组 20 不会对该轴管 11 作相对旋转, 起到定位作 用。该限位件 26 的终端凸出于轴管 11 的内壁及压制在该轴承 12 顶部或该抵接板 13, 可用 以防止该转子 30 及轴承 12 自该轴管 11 松脱 ( 容后详述 )。 。
该转子 30 包含一轮毂 31、 一转动轴 32、 一环形磁铁 33 及一结合座 34。该转动轴 32 一端结合于该轮毂 31 的内侧中央部位的结合座 34, 另一端形成自由端且穿伸该抵接板 13、 轴承 12 并抵接该顶撑构件 14, 以便该转子 30 可借助该轴承 12 于该壳座 10 上方旋转动 作。 另外, 该转动轴 32 的外周面形成一径缩部, 以利用该径缩部形成一环槽 321, 该环槽 321 远离该转动轴 32 的底端, 且该环槽 321 还可以供该抵接板 13 所设通孔 131 的内缘卡在该 环槽 321, 以便该转动轴 32 还可以被该抵接板 13 限制定位 ( 容后详述 )。该转动轴 32 临 近底端的外周面也可用以与该轴承 12 呈可旋转的枢接, 进而提升该转子 30 的旋转稳定性。
请配合参照图 3、 4 所示, 该顶撑构件 14、 轴承 12 及抵接板 13 依序被置入在该轴 管 11 内, 该定子组 20 由该组装孔 21 套设于该轴管 11 的外周壁, 并借助该轴管 11 的外周 壁所设定位部 112, 使该定子组 20 被固定在一预定位置。此时, 该定子组 20 的限位件 26 与 该轴管 11 的凹槽 111 成相卡掣定位, 且该限位件 26 终端还向轴管 11 内壁凸出, 并压制在 该抵接板 13 上。由于该定子组 20 已用各种较佳的固定方式固定在该轴管 11 外壁, 因此, 该限位件 26 及该抵接板 13 可以有效的防止该转子 30 及轴承 12 自该轴管 11 松脱 ; 再且, 由于该限位件 26 与该轴管 11 的凹槽 111 成相卡掣定位, 因此, 该限位件 26 也可以确实、 牢 固的将该抵接板 13 固定在该轴承 12 顶部, 以避免该抵接板 13 在轴管 11 内成水平向移动, 进而避免该转子 30 的转动轴 32 在旋转时, 因抵接板 13 与该转动轴 32 的接触而产生摩擦、 噪音。
当该转子 30 的转动轴 32 一自由端依序穿伸该已组接定子装置的抵接板 13、 轴承 12 并顶抵在该顶撑构件 14 时, 该抵接板 13 的通孔 131 内缘更卡扣在该转动轴 32 的环槽
321 中, 借此, 该限位件 26 与抵接板 13 可确实限制该轴承 12 与转子 30, 以防止该轴承 12 及转子 30 自该轴管 11 松脱。
又, 当该定子组 20 套设于该轴管 11 的外周壁时, 该轴管 11 的定位部 112 可提供 该定子组 20 一轴向定位作用, 以有效避免该定子组 20 的组装位置过高或过低, 进而确保该 限位件 26 可适当压接该抵接板 13 及轴承 12, 进而使该抵接板 13 卡掣在该转动轴 32 的环 槽 321 中。因此, 本发明定子装置更可借助该轴管 11 的定位部 112 设计, 以确保该限位件 26 可充分发挥其功能, 并兼可提升该定子组 20 的组装便利性。
在本实施例当中, 当该转子 30 的转动轴 32 枢接在该定子装置的轴承 12 时, 由于 该轴管 11 的顶部形成有凹槽 111 供定子组 20 的限位件 26 卡掣, 因此, 该轴管 11 形成有一 适当高度的保护墙, 且形成该保护墙的轴管 11 顶部还可以提供转子 30 的结合座 34 伸入, 以达到最佳的防尘及防止润滑油泄漏效果。
请参照图 5、 6 所示, 其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定子装置或马达, 该定子装置或马 达包含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一壳座 10、 一定子组 20 及一转子 30。 在此不再重新赘述。 其 中, 在本实施例当中, 该抵接板 17 也具有轴向贯穿的一通孔 171, 该通孔 171 内周缘较佳也 径向形成数个隙缝 172, 使该抵接板 17 的通孔 171 的内周缘具有变形弹性, 以便该抵接板 17 可借助该通孔 171 供该转子 30 的转动轴 32 通过, 此外, 该抵接板 17 设有至少一个径向 凸出的凸耳 173, 该至少一个凸耳 173 的横向最大宽度不大于该凹槽 111 的横向宽度, 且该 至少一个凸耳 173 的径向长度不超过该轴管 11 的外径较佳。在本实施例当中, 该凸耳 173 为两个且各卡掣于该轴管 11 的凹槽 111, 如此, 该抵接板 17 与轴管 11 之间会有更好的定位 效果。另外, 在该抵接板 17 与轴承 12 之间还可以置设一个以上的垫圈 18, 使该抵接板 17 与轴承 12 成间接的接触, 当然, 将数个垫圈 18 置在该抵接板 17 与轴承 12 之间, 也具有相 同的效果。
请参照图 7 所示, 是将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定子装置使用于散热风扇时的情形, 将该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的壳座 10 利用数个连接构件 15 延接一外框 16, 该数个连接构件 15 可以为肋条或静叶 ; 该外框 16 具有一入风侧 161 及一出风侧 162, 又该轮毂 31 的外周面设 置数个动叶 35 以形成一扇轮, 因此, 当该转子 30 旋转时, 该数个动叶 35 可驱动气流由入风 侧 161 向出风侧 162 流动, 并借助该连接构件 15 达到增压的效果。
如上所述, 利用本发明马达的限位件 26 的设计, 除可有效防止该转子 30 松脱外, 该限位件 26 与轴管 11 的凹槽 111 相卡掣, 更可以提供该定子组 20 一定位作用, 以避免该 定子组 20 对该壳座 10 的轴管 11 作相对的旋转, 使该定子组 20 与壳座 10 的结合可以达到 较佳的定位效果。
本发明的马达, 在该壳座 10 的轴管 11 外周面设有定位部 112 情形下, 该定子组 20 组装在壳座 10 时, 借助该限位件 26 可适当压接该轴承 12, 以避免该定子组 20 的组装位置 过高而导致该轴承 12 或该转子 30 松动。借此, 本发明马达更可提升该定子组 20 的组装便 利性等效果。
本发明的马达, 在该壳座 10 的轴管 11 顶部设有凹槽 111 与限位件 26 相卡掣情形 下, 该轴管 11 的顶部凸出于该轴承 12 一适当高度, 因此, 该凸出的适当高度轴管 11 刚好形 成一环保护墙, 如此, 形成保护墙的该轴管 11 可用以防止润滑油甩出、 渗漏, 及防止灰尘进 入并积聚在该轴承 12 顶部等效果。本发明的马达, 在该壳座 10 的轴管 11 内周面设有该抵接板 13、 17 情形下, 该抵接 板 13、 17 除可以与该转子 30 的转动轴 32 所设环槽 321 相卡扣, 用以防止该轴承 12 与转子 30 松脱外, 该抵接板 13、 17 还可以具有防止润滑油甩出、 渗漏, 进而可以避免该润滑油渗漏 所形成的转动轴 32 与轴承 12 间的摩擦噪音及摩损等效果。
本发明的马达, 利用该抵接板 17 设有凸耳 173, 由该凸耳 173 与轴管 11 的凹槽 111 相卡掣, 更可以提供该抵接板 17 一定位作用, 以避免该抵接板 17 对该壳座 10 的轴管 11 作 相对的移动, 使该抵接板 17 可以达到较佳的定位效果。
本发明的马达, 在该壳座 10 的轴管 11 内周面设有该抵接板 13、 17 情形下, 该抵接 板 13、 17 还可以防止灰尘积聚在该轴承 12 顶部等效果。
本发明的马达, 利用该抵接板 17 与该轴承 12 之间设有垫圈 18, 如此可以使该抵接 板 17 与该轴承 12 成间接接触的定位效果。
本发明的马达, 在该壳座 10 的轴管 11 顶部设有凹槽 111 与限位件 26 相卡掣情形 下, 该轴管 11 的顶部凸出于该轴承 12 一适当高度, 因此, 该凸出一适当高度的轴管 11 还可 以提供转子 30 的结合座 34 伸入, 如此, 本发明的定子装置还可以有更好的防止润滑油甩 出、 渗漏, 及防止灰尘积聚在该轴承 12 顶部等效果。
本发明的马达, 在该壳座 10 以连接构件 15 延接一外框 16, 及该转子 30 的轮毂 31 外周面设有数个动叶 35 以形成一散热风扇时, 该散热风扇更具有上述效果, 并达到最佳的 散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