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形救援车.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5772731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0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38380.8

申请日:

2014.01.26

公开号:

CN104802861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2D 24/00申请日:20140126|||公开

IPC分类号:

B62D24/00; B62D29/00; B62D55/07; B60K17/04

主分类号:

B62D24/00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陈天宇; 赵振亮; 李沛珂; 林文廷; 易濛禹; 梁庆华; 何其昌

地址:

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代理人:

郭国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地形救援车,包括车身部分、传动部分以及行驶部分,行驶部分通过传动部分与车身部分相连接;车身部分包括上部平台、底盘以及高度调节机构,上部平台和底盘之间通过高度调节机构支撑连接;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四根支撑梁,四根支撑梁角度可调节地均布于上部平台和底盘之间,并与上部平台和底盘构成平行四面体结构,其车身前端的两条平行边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平行四边形结构的高度并固定的水平杆。本发明利用绝缘不锈钢履带轮结构,适应不同地形;平行四边形结构在不调节救援车同步带长度的情况下实现高度调节功能;采用铝合金结构,车身轻巧可折叠,可方便应用于水灾及地震救援中,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地形救援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部分、传动部分以及行驶部分,所述行驶部分通过传动部分与车身部分相连接;其中:
所述车身部分包括上部平台、底盘以及高度调节机构,所述上部平台和底盘之间通过高度调节机构支撑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四根支撑梁,四根支撑梁角度可调节地均布于上部平台和底盘之间,并与上部平台和底盘构成平行六面体结构,其中,构成平行六面体结构的车身前端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左右两条平行边之间连接有一水平杆,所述水平杆用于调节平行四边形结构的高度并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地形救援车,其特征在于,车身前端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左右两条平行边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多对安装孔对,所述水平杆通过插销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对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地形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杆与底座之间设有一竖直杆,所述竖直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活动铰件与水平杆和底座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地形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根支撑梁分别通过直角铰件与上部平台和底盘相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地形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分包括两个传动机构,两个传动机构分别设置于车身的左右两侧;其中,每一个传动机构均包括大皮带轮、小皮带轮以及缠绕在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外部的皮带。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地形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平台靠近车身前端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轴承I,所述轴承I通过T型螺母与构成平行六面体结构的左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轴承I的中心轴分别与相对应的大皮带轮相连接;相应地,所述底盘靠近车身前端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轴承II,所述轴承II通过T型螺母与构成平行六面体结构的左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轴承II的中心轴分别与相对应的小皮带轮相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地形救援车,其特征在于,大皮带轮的轴心、小皮带轮的轴心以及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与平行四边形结构连接的两个支点连接呈平行四边形。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地形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驶部分包括两个履带轮结构,两个履带轮结构分别设置于车身的左右两侧,其中,每一个履带轮 结构均包括前同步带轮、后同步带轮以及缠绕在前同步带轮和后同步带轮外部的同步带;
所述前同步带轮与传动部分的小皮带轮轴连接,所述后同步带轮与车身部分的底座轴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地形救援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任一个或任多个部件:
-座椅,所述座椅固定于所述上部平台上,并随高度调节机构的调节升高或降低;
-脚套,所述脚套为两个,两个脚套分别设置于行驶部分的左右两侧前同步带轮处。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地形救援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部分采用铝合金型材。

说明书

说明书多地形救援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的一种救援车,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地形救援车,适用于不同地形及不同水深,应用于水灾及地震救援。
背景技术
我国东南沿海城市每年多次受到大型台风的侵袭,极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及物质损失。普通的大型救援机械无法快速开到需要到达的救援地点,也难以在水中长时间工作,而不同的水深、复杂的水下地形和山地地形极大地限制了一般救援车的使用,传统救援车不能适应救灾时期复杂的地形,将阻碍救援人员的施救速度,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没有发现同本发明类似技术的说明或报道,也尚未收集到国内外类似的资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地形救援车。本发明能尽快为受灾群众提供救援,克服普通救援车不适应多种地形的缺点,具有易于携带、拆卸折叠简单且能够适用于多种受灾水深环境的技术特点。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地形救援车,包括车身部分、传动部分以及行驶部分,所述行驶部分通过传动部分与车身部分相连接;其中:
所述车身部分包括上部平台、底盘以及高度调节机构,所述上部平台和底盘之间通过高度调节机构支撑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四根支撑梁,四根支撑梁角度可调节地均布于上部平台和底盘之间,并与上部平台和底盘构成平行六面体结构,其中,构成平行六面体结构的车身前端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左右两条平行边之间连接有一水平杆,所述水平杆用于调节平行四边形结构的高度并固定。
优选地,车身前端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左右两条平行边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多对安 装孔对,所述水平杆通过插销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对内。
优选地,所述水平杆与底座之间设有一竖直杆,所述竖直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活动铰件与水平杆和底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四根支撑梁分别通过直角铰件与上部平台和底盘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部分包括两个传动机构,两个传动机构分别设置于车身的左右两侧;其中,每一个传动机构均包括大皮带轮、小皮带轮以及缠绕在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外部的皮带。
优选地,所述上部平台靠近车身前端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轴承I,所述轴承I通过T型螺母与构成平行六面体结构的左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轴承I的中心轴分别与相对应的大皮带轮相连接;相应地,所述底盘靠近车身前端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轴承II,所述轴承II通过T型螺母与构成平行六面体结构的左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轴承II的中心轴分别与相对应的小皮带轮相连接。
优选地,大皮带轮的轴心、小皮带轮的轴心以及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与平行四边形结构连接的两个支点连接呈平行四边形。
优选地,所述行驶部分包括两个履带轮结构,两个履带轮结构分别设置于车身的左右两侧,其中,每一个履带轮结构均包括前同步带轮、后同步带轮以及缠绕在前同步带轮和后同步带轮外部的同步带;
所述前同步带轮与传动部分的小皮带轮轴连接,所述后同步带轮与车身部分的底座轴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如下任一个或任多个部件:
-座椅,所述座椅固定于所述上部平台上,并随高度调节机构的调节升高或降低;
-脚套,所述脚套为两个,两个脚套分别设置于行驶部分的左右两侧前同步带轮处。
优选地,所述车身部分采用铝合金型材。
本发明提供的多地形救援车,利用绝缘不锈钢履带轮结构,适应不同地形;平行四边形结构在不调节救援车同步带长度的情况下实现高度调节功能;采用铝合金结构,车身轻巧可折叠。本发明可方便应用于水灾及地震救援中,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1为前同步带轮,2为同步带,3为小皮带轮,4为皮带,5为轴I,6为铝合金型材,7为活动铰件,8为圆头螺栓,9为螺母,10为大皮带轮,11为直角铰件,12为轴承座,13为轴II,14为T型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3。
一种多地形救援车,包括车身部分、传动部分以及行驶部分,所述行驶部分通过传动部分与车身部分相连接;其中:
所述车身部分包括上部平台、底盘以及高度调节机构,所述上部平台和底盘之间通过高度调节机构支撑连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四根支撑梁,四根支撑梁角度可调节地均布于上部平台和底盘之间,并与上部平台和底盘构成平行六面体结构,其中,构成平行六面体结构的车身前端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左右两条平行边之间连接有一水平杆,所述水平杆用于调节平行四边形结构的高度并固定。
进一步地,车身前端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左右两条平行边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多对安装孔对,所述水平杆通过插销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对内。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杆与底座之间设有一竖直杆,所述竖直杆的两端分别通过活动铰件与水平杆和底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四根支撑梁分别通过直角铰件与上部平台和底盘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部分包括两个传动机构,两个传动机构分别设置于车身的左右两侧;其中,每一个传动机构均包括大皮带轮、小皮带轮以及缠绕在大皮带轮 和小皮带轮外部的皮带。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平台靠近车身前端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轴承I,所述轴承I通过T型螺母与构成平行六面体结构的左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轴承I的中心轴分别与相对应的大皮带轮相连接;相应地,所述底盘靠近车身前端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轴承II,所述轴承II通过T型螺母与构成平行六面体结构的左右平行四边形结构固定连接;所述轴承II的中心轴分别与相对应的小皮带轮相连接。
进一步地,大皮带轮的轴心、小皮带轮的轴心以及大皮带轮和小皮带轮与平行四边形结构连接的两个支点连接呈平行四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行驶部分包括两个履带轮结构,两个履带轮结构分别设置于车身的左右两侧,其中,每一个履带轮结构均包括前同步带轮、后同步带轮以及缠绕在前同步带轮和后同步带轮外部的同步带;
所述前同步带轮与传动部分的小皮带轮轴连接,所述后同步带轮与车身部分的底座轴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如下任一个或任多个部件:
-座椅,所述座椅固定于所述上部平台上,并随高度调节机构的调节升高或降低;
-脚套,所述脚套为两个,两个脚套分别设置于行驶部分的左右两侧前同步带轮处。
进一步地,所述车身部分采用铝合金型材。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地形救援车,包括:同步带轮,同步带2,小皮带轮3,皮带4,主要由铝合金型材6构成的高度调节部分,活动铰件7,圆头螺栓8,螺母9,大皮带轮10,直角铰件11,轴承座12,T型螺母14。
上部平台和底盘也由铝合金型材6搭成,上下由铝合金型材6和活动铰件7连接,左右两个平行四边形再由型材6和直角铰件11固定。竖直杆作撑杆在底座处也是由活动铰件7固定,竖直杆的另一端连接一水平杆,平行四边形结构靠前一边打孔配合此水平杆和插销来调节救援车作为高度。
上部平台上轴承通过T型螺母14固定在铝合金型材6上,左右各两个,中间各自穿直径为八的轴13连接各自两个左右两个大皮带轮10,底盘上也是相同结构,左右轴承座12各自与轴13装配,配上小的皮带轮3,左右各自通过皮带4进行传 动,通过两边的差速可以达到转弯的效果。
救援车前轮通过小皮带轮和传动部分连接,前轮驱动,前后两轮用履带轮连接用以适应不同地形。
在本实施例中:
高度调节部分:整车上部平台和底盘之间用支撑梁连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左右两部分也通过型材连接好,整体上呈一个平行六面体,左右之间一支架连接一水平杆,四边形靠前的一边打有多个孔,水平杆配合插销来调节平行四边形的高度。
传动部分:救援车左右各用一套传动机构,通过皮带轮进行传动,两边传动比相同,通过两边的差速可以达到转弯的效果。
行驶部分:救援车轮子采用履带轮的设计用以适应不同地形。
具体为:
上部平台和底盘由铝合金型材6搭成,上下由铝合金型材6和活动铰件7连接,左右两个平行四边形再由型材6和直角铰件11固定。一段铝合金型材6作撑杆在底座处也是由活动铰件7固定,另一端连接一水平杆,平行四边形支架靠前一边打孔配合此水平杆和插销来调节救援车作为高度。上部平台上轴承通过T型螺母14固定在铝合金型材6上,左右各两个,中间各自穿直径为八的轴13连接各自两个左右两个大皮带轮10,底盘上也是相同结构,左右轴承座12各自与轴13装配,配上小的皮带轮3,左右各自通过皮带4进行传动,通过两边的差速可以达到转弯的效果。
通体采用了铝合金型材6,并配以活动铰链7,圆头螺栓8,螺母9,直角角件11,轴承座12等机械构件,照装配图装配,使得整个救援车机械性能高,承受压力大,且装配便捷、结构牢固、外形美观。
高度可调;在倾斜杆上有5个螺孔,可用插销螺钉和螺母,将水平杆紧固在不同高度。通过调节图中水平方向铝合金型材,并用插销固定其位置,使座位可保持在不同高度,以满足不同的水深中工作。
运用平行四边形结构解决了同步带长度定死的问题。大皮带轮10轴心、小皮带轮3轴心、可倾斜铝合金型材的两个支点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可让同步带在不同高度时都可正常工作。
利用皮带2将一侧的轮子环绕起来,类似于坦克的履带设计,可适应复杂的水下地形和山地地形。
将左半边轮轴结构与右半边轮轴结构分开,利用左右履带的差速,实现转弯功能。 同时,为克服死点位置不能发力的问题,在同步带轮1处,配以皮质脚套套住双脚,确保使用者在死点仍可发力,效果类似于死飞自行车的脚蹬。
所有支架部件均使用铝合金型材。
本实施例提供的多地形救援车,动力由人力提供。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多地形救援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地形救援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地形救援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地形救援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地形救援车.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地形救援车,包括车身部分、传动部分以及行驶部分,行驶部分通过传动部分与车身部分相连接;车身部分包括上部平台、底盘以及高度调节机构,上部平台和底盘之间通过高度调节机构支撑连接;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四根支撑梁,四根支撑梁角度可调节地均布于上部平台和底盘之间,并与上部平台和底盘构成平行四面体结构,其车身前端的两条平行边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平行四边形结构的高度并固定的水平杆。本发明利用绝缘不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