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550564.7
2015.09.01
CN105083033A
2015.11.25
公开
审中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0L 8/00登记生效日:2016071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翁延鸣变更后权利人:江苏晟风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潞城富民路256号变更后权利人: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东方东路165号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高广军 周厚文|||公开
B60L8/00; B62D37/02
B60L8/00
翁延鸣; 高广军; 周厚文
高广军; 翁延鸣; 周厚文
213000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潞城富民路256号
本发明涉及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其设置于汽车前方进风口内,包括风道和设置于风道内的叶轮发电装置,所述风道在所述叶轮发电装置背部导通,形成负压式风道,内径由窄变宽。本发明车载风力发电装置采用负压式风道,使电动车行驶过程更加稳定。
1.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其设置于汽车前方进风口内,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和设置于风道内的叶轮发电装置,所述风道在所述叶轮发电装置背部导通,形成负压式风道,内径由窄变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出风口设置于汽车底部。
车载风力发电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车载风力发电装置。背景技术电动汽车已经作为国家战略推广行业正在兴起,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纯电动车长时间运行会出现失速问题,稳定性差,车速上限也无法跟普通汽车相媲美。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采用负压式风道的车载风力发电装置。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其设置于汽车前方进风口内,包括风道和设置于风道内的叶轮发电装置,所述风道在所述叶轮发电装置背部导通,形成负压式风道,内径由窄变宽。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出风口设置于汽车底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车载风力发电装置采用负压式风道,风道出风口设置于汽车底部,底部汽流速度快,形成负压,使车有来自于车顶正向下的压力,更加沉稳的与地面贴合,行驶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其设置于汽车前方进风口内,包括风道2和设置于风道2内的叶轮发电装置1,所述风道2在叶轮发电装置1背部导通,形成负压式风道2,内径由窄变宽;所述风道2出风口设置于汽车底部,底部汽流速度快,形成负压,使车有来自于车顶正向下的压力,更加沉稳的与地面贴合,行驶更加稳定。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车载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已经作为国家战略推广行业正在兴起,困扰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纯电动车长时间运行会出现失速问题,稳定性差,车速上限也无法跟普通汽车相媲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采用负压式风道的车载风力发电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其设置于汽车前方进风口内,包括风道和设置于风道内的叶轮发电装置,所述风道在所述叶轮发电装置背部导通,形成负压式风道,内径由窄变宽。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出风口设置于汽车底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车载风力发电装置采用负压式风道,风道出风口设置于汽车底部,底部汽流速度快,形成负压,使车有来自于车顶正向下的压力,更加沉稳的与地面贴合,行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其设置于汽车前方进风口内,包括风道2和设置于风道2内的叶轮发电装置1,所述风道2在叶轮发电装置1背部导通,形成负压式风道2,内径由窄变宽;所述风道2出风口设置于汽车底部,底部汽流速度快,形成负压,使车有来自于车顶正向下的压力,更加沉稳的与地面贴合,行驶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车载风力发电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载风力发电装置.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车载风力发电装置,其设置于汽车前方进风口内,包括风道和设置于风道内的叶轮发电装置,所述风道在所述叶轮发电装置背部导通,形成负压式风道,内径由窄变宽。本发明车载风力发电装置采用负压式风道,使电动车行驶过程更加稳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