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个体微环境控制中近体换热构件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温度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个体微环境控制
中近体换热部件。
背景技术
个体微环境控制是相对普通空调采用整体环境控制而言,仅针对
有需要的个体,建立一个与外部环境相异的局部微小可控环境的技术,
典型如宇航员穿着的太空服。而现有载液循环的个体微环境控制系统,
作为贴近个体形成局部微环境并完成微环境控制功能的近体换热部
分如空调服、凉垫、冰帽、医用裹毯等普遍采用两种方案:①将橡胶
或塑料软管缝制于衣物上形成流道;②将多层塑料薄膜(或软管)通
过热压在衣物上形成流道或液囊。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⑴流道缺乏固定与支撑,易游动和截面失
稳而形成死弯,阻塞液体循环或增大循环阻力,影响换热效果;⑵缺
乏承压能力且可靠性不高,在人工作或活动时易挤压流道,使流道变
形或形成死弯,影响液体循环效率和携带随身物品;⑶直接贴体,破
坏了近肤表面与体表自然的对流气层,影响皮肤的自然调节功能,容
易对人体形成温差刺激,另外膜结构物透气性差,造成体感舒适性差;
(4)加工复杂、制作难度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高、稳定可靠、舒适的个体
微环境控制中近体换热构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个体微环境控制中近体换热构件,其
由三维织物和软管组成,在三维织物中预制有可穿行软管的间隔通道,
软管由三维织物支撑与固定并在三维织物中穿行盘绕形成流道。
所述三维织物由中间夹层和分别作为上、下表面的双面网布组成,
其中,所述中间夹层由单丝采用三维立体编织技术与面层网布交织形
成,用于穿行软管的间隔通道预制在中间夹层内。
所述软管由橡胶或塑料材质制成。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个体微环境控制中近体换热构件
中的三维织物由双面网布(上、下表面)和采用三维立体编织技术与
面层网布交织的无数单丝形成的夹层组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
并预制有可穿行软管的间隔通道,软管可从间隔通道穿绕。三维织物
的双面网布和夹层中立体编织的无数单丝对软管形成支撑与夹持,将
软管固定在预制间隔通道中,防止软管游走和扭曲变形,产生扭折现
象。三维织物中预制有可穿行软管的间隔通道,穿绕软管简单方便,
效率高,工作强度小成本低。三维织物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可保护
支撑软管,分散局部压力,达到维持流道形状的作用,提高液体循环
流动效率。三维织物本身通风透气,便于形成与体表的局部微气候层,
减少直接贴体造成的温差刺激,提高体感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个体微环境控制系统中的空调服结构示意图;
图2是A-A局部剖视图放大,
图中,1、三维织物,2、间隔通道,3、软管,4、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个体微环境控制中近体换热构件
由三维织物、橡胶或塑料材质的软管组成。其中,所述三维织物由中
间夹层和分别作为上、下表面的双面网布组成。中间夹层由单丝采用
三维立体编织技术与面层网布交织形成,且中间夹层在编织过程中于
其内部预制有用于穿行软管的间隔通道。软管由三维织物支撑与固定
并在三维织物中的间隔通道内穿行盘绕形成流道,使软管中的控温流
体与通道附近环境完成热交换,从而实现三维织物的换热效果。
本发明个体微环境控制中近体换热构件中的三维织物的中间夹
层由无数的单丝采用三维立体编织技术交织嵌入形成,具有良好的弹
性和透气性。由于三维织物本身具有弹性与支撑能力,穿行其中的软
管就自然受到织物的夹持与支撑并固定在预制的间隔通道中,防止软
管游走和扭曲变形,产生扭折现象。三维织物具有一定的承压能力,
可保护支撑软管,分散局部压力,达到维持流道形状的作用,提高液
体循环流动效率。三维织物本身通风透气,便于形成与体表的局部微
气候层,减少直接贴体造成的温差刺激,提高体感舒适性。另外,由
于三维织物中预制有可穿行软管的间隔通道,穿绕软管简单方便,效
率高,工作强度小成本低。
本发明个体微环境控制中近体换热构件的三维织物通过裁剪可
以做成空调服、空调垫、医用降温包等。以个体微环境控制系统中的
空调服为例,先将三维织物根据需要的空调服款式进行裁剪,然后将
选用的橡胶或塑料软管在三维织物的间隔通道中穿行盘绕,形成流道,
再加工成空调服,如图1所示,因此方便实用,应用性广,换热效果
好,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