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物流快递箱及实时交互数据的物流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物流快递箱及实时交互数据
的物流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物流快递箱很多要么笨重,但是防潮差;要么轻便,但是不经摔,重
复利用率差,不抗压。因此,在快递行业中,大量的包装浪费现象困扰着快递
企业。
除此之外,目前不论是物流箱或者物流方法,都存在智能化程度特别低的
问题。有统计显示,快递企业员工每周会因为流程效率低下而浪费5.3小时,而
流程效率的低下同样会给公司客户带来困扰,丢件落件现象成为服务业与客户
之间常见的冲突来源。同时,由于在物品的运输和保存过程中,不能有效可靠
的掌握物品的状态,且派件员和各个网点的运输人员都是凭个人意志进行派送,
导致管理混乱,运输派件效率低,因此,快递的流程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快递
企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物流快递箱及实时交互数据的物流方法,
以解决目前整个物流流程不够智能化,无法对工作人员以及货品实时指导监察,
从而导致管理混乱,运输派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
括。该概括部分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
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其唯一目的是用简单的形式呈现一些概念,以此作为后面
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物流快递箱,包括本体、智能标签、透
明窗口、封箱拉环、转轴、左箱盖、凸台和右箱盖;所述本体采用聚乙烯塑料
制成,本体为梯形结构,本体正面上设有透明窗口,本体内位于透明窗口处设
有插槽,所述本体正面上靠近箱盖安装有智能标签和封箱拉环,所述封箱拉环
安装在本体正面的凹槽内且位于智能标签的左侧,所述智能标签由GPS接口、
RFID标签和网络接口组成,所述GPS接口与RFID标签连接,所述网络接口与
RFID标签相连,所述左箱盖通过转轴安装本体底端左侧且可以绕转轴转动,所
述右箱盖通过转轴安装本体底端右侧且可以绕转轴转动,所述左箱盖右端和右
箱盖左端都为锯齿状且紧密配合,所述左箱盖和右箱盖都设有“L”形凸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凸台的高度为2~5mm。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左箱盖和右箱盖都采用聚乙烯塑料制成。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封箱拉环穿过左箱盖和右箱盖的内孔里且封
箱拉环接口处设有一次性封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标签也可以安装在本体正面处内壁上且
靠近箱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实时交互数据的智能物流方法,包括:将
快递单信息录入安装于物流快递箱上的智能标签;所述智能标签所包含的快递
单信息生成运输任务信息,并经由互联网发送至快递处理系统的信息中心;所
述快递处理系统的信息中心对所述运输任务信息进行加工,并根据所述快递单
信息进行智能配货;货品出仓后,将运输车辆、司机和经由地信息录入智能标
签;货品到达目的城市后,所述快递处理系统的信息中心将货品分配给合适的
派件车辆,并将各个快递单信息的明细列表、装货顺序、车型、送货顺序、任
务完成时间表录入货品所对应的派件车辆的智能标签。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快递处理系统的信息中心根据所述快递单信
息进行智能配货的过程包括:结合运输车辆信息完成智能车辆装载方案,对运
输车辆下达运输指令,所述运输指令包含装载方案、所规定的运输时间,以及
运输路线的信息。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实时交互数据的智能物流方法,还包括:
随时依据物流快递箱上的智能标签通过互联网对货品进行定位;所述快递处理
系统的信息中心在货品送达前一定时间内通知收货人送达时间信息;所述快递
处理系统的信息中心依据货品的定位信息,实时修改在途派件车辆停车顺序及
路线。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实时交互数据的智能物流方法,还包
括:通过获取智能标签中记录的信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对历史数据、
客户情况、财务、员工业绩考核和差错进行分析。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快递单信息包括:收货人基本信息、发货人
基本信息、始发地、目的地、抵达时间和货品参数;所述货品参数包括:货品
的性能、体积、重量。
本发明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物流快递箱为梯形结构,可实现空箱堆叠,占
用空间小,箱盖上设置有凸台,可固定堆叠的箱底;一次性封箱拉环保障了物
流快递箱的安全,锯齿形箱盖密封性更好,而且可以重复利用。智能标签可以
随时掌握物流快递箱的动向,基于互联网的快递处理系统的信息中心配合智能
物流箱使用,实时的交互数据,不仅对货品可实时的监察和跟踪,还可实时监
督派件员,且智能化的为派件员提供派送方案,更加便于管理,提高物流整体
流程的效率。
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
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某些示例性方面,并
且其指示的仅仅是各个实施例的原则可以利用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其它
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考虑而变得明显,所公开
的实施例是要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智能物流快递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智能标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时交互数据的智能物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
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结构的、逻辑的、电气的、过程的以
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
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
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
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提供一种智能物流快递箱,
包括本体1、智能标签2、透明窗口3、封箱拉环4、转轴5、左箱盖6、凸台7
和右箱盖8;所述本体1采用聚乙烯塑料制成,本体1为梯形结构,本体1正面
上设有透明窗口3,本体1内位于透明窗口3处设有插槽,所述本体1正面上靠
近箱盖安装有智能标签2和封箱拉环4,所述封箱拉环4安装在本体1正面的凹
槽内且位于智能标签2的左侧,所述智能标签2由GPS接口201、RFID标签202
和网络接口203组成,所述GPS接口201与RFID标签202连接,所述网络接
口203与RFID标签202相连,所述左箱盖6通过转轴5安装本体1底端左侧且
可以绕转轴5转动,所述右箱盖8通过转轴5安装本体1底端右侧且可以绕转
轴5转动,所述左箱盖6右端和右箱盖8左端都为锯齿状且紧密配合,所述左
箱盖6和右箱盖8都设有“L”形凸台7。
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凸台7的高度为5mm。
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左箱盖6和右箱盖8都采用聚乙烯塑料制
成。
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封箱拉环4穿过左箱盖6和右箱盖8的内
孔里且封箱拉环4接口处设有一次性封印。
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本文所提到的快递单信息包括:收货人基本信
息、发货人基本信息、始发地、目的地、抵达时间和货品参数。
所述货品参数包括:货品的性能、体积、重量。
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出一种实时交互数据的智能物
流方法,包括:
101:将快递单信息录入安装于物流快递箱上的智能标签。
102:所述智能标签所包含的始发地-目的地信息生成一条运输任务信息,并
经由互联网发送至快递处理系统的信息中心。
103:所述快递处理系统的信息中心获取运输任务信息,并对所述运输任务
信息进行加工,完成后结合货品参数、目的地和抵达时间进行智能配货。
在一些说明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配货的过程包括:结合车辆信息完成
智能车辆装载方案,对运输车辆下达智能指令。
其中,所述运输指令包含装载方案、所规定的运输时间,以及运输路线的
信息。
运输车辆即按照所述智能指令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到达规定的地点,按
照装载方案进行装车,完成后按照既定路线进行运输。
104:货品出仓后,即进入运输阶段,此时,需要将运输车辆、司机和经由
地信息直接录入货品的智能标签。
105:货品到达目的城市后,所述快递处理系统的信息中心智能分配派件车
辆并将相关信息录入货品所对应的派件车辆的智能标签。
其中,所述快递处理系统的信息中心以满足客户配送要求为前提,以车辆
最少、里程最少、运输费用最低、时间最快、满意度最高因素作为指标,把若
干快递单科学地分配给可用的车辆。
其中,录入货品所对应的派件车辆的智能标签的信息包括:各个快递单信
息的明细列表、装货顺序、车型、送货顺序、任务完成时间表录入货品所对应
的派件车辆的智能标签。
送货司机在送货过程中可根据送货顺序接听指令并按指示停车送货,如因
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派件时间及地点时,可实时的给出备选方案,并实时修改在
途派件车辆停车顺序及路线,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人性化。
106:随时依据物流快递箱上的智能标签通过互联网对货品进行定位。前期
的相关信息均实时写入物流快递箱的智能标签,借由GPS、RFID、互联网技术
的综合应用,物流公司、收寄件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通过互联网对货品
进行精准定位。
107:所述快递处理系统的信息中心对货品实时定位,即可在货品送达前一
定时间内通知收货人送达时间信息。
108:所述快递处理系统的信息中心依据货品的定位信息,实时修改在途派
件车辆停车顺序及路线。
运输途中,快递处理系统的信息中心实时更新运输任务信息及运输车辆的
状态信息,如运输途中有意外情况发生,快递处理系统的信息中心通过获取的
事发地周边人口、道路、车流量等综合信息迅速给出应急方案并实时发送至车
辆及周边相应部门,以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危害。
109:通过获取智能标签中记录的信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
业务的智能统计与决策,其中包括:历史数据分析、客户情况分析、财务分析、
员工业绩考核、差错分析。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结合本文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
框、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均可以实现成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其组合。为
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可交换性,上面对各种说明性的部件、框、模
块、电路和步骤均围绕其功能进行了一般地描述。至于这种功能是实现成硬件
还是实现成软件,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对整个系统所施加的设计约束条件。熟
练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每个特定应用,以变通的方式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
这种实现决策不应解释为背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