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5767269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72480.3

申请日:

2015.09.10

公开号:

CN105169786A

公开日:

2015.12.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B01D 29/50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变更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西深圳科技大厦15层(1502-1504、1506)变更后: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西深圳科技大厦15层(1502-1504、150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01D 29/50申请日:20150910|||公开

IPC分类号:

B01D29/50; G21F9/06

主分类号:

B01D29/50

申请人: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邵慧超; 王晓; 于江; 张立德; 帅剑云; 吴伟; 石亮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西深圳科技大厦15层(1502-1504、1506)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代理人:

张艳美;郝传鑫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包括呈矩阵状分布的过滤单元及连接件,过滤单元包括过滤元件,多个过滤元件呈竖立的矩阵状分布形成所述过滤单元,连接件包括上、下连接件,相邻的过滤单元的上端藉由上连接件呈可拆卸的连接,下连接件包括呈水平状的上安装部,相邻的过滤单元的下端藉由上安装部呈可拆卸的连接,上安装部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支撑部,支撑部的末端弯折形成水平状的下固定;由于过滤单元由多个过滤元件组成,大大的增加了过滤面积和汇流效率,能高效快捷的拦截过滤碎渣,有效的避免了堵塞;同时,多个过滤单元在连接件的连接作用下形成整体式结构,结构稳定且可靠,并且可将载荷均匀传递到地面,提高了整体承载性能。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包括呈矩阵状分布的过滤单元及连接所述过滤单元的连接件,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元件,多个所述过滤元件呈竖立的矩阵状分布形成所述过滤单元,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件及下连接件,相邻的所述过滤单元的上端藉由所述上连接件呈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下连接件包括呈水平状的上安装部,相邻的所述过滤单元的下端藉由所述上安装部呈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上安装部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末端弯折形成水平状的下固定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过滤元件等间距的竖立且横向排列形成横排单元,多个所述横排单元等间距的纵向排列形成所述过滤单元。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盖板、底板及框架,所述过滤单元装设于所述框架中,所述横排单元中的过滤元件的上端与所述盖板呈可拆卸的卡合连接,所述盖板的两端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单元的过滤元件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呈可拆卸的卡合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元件包括呈板状的主体板,所述主体板上呈均匀的开设有过滤孔,所述主体板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中空的矩形结构,弯折后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呈卡合的对接。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呈卡合的榫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边凸伸出榫头,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边开设有 与所述榫头对接卡合的榫槽。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体的上端凸伸出可弯折的上卡合件,所述过滤元件藉由所述上卡合件与所述盖板卡合连接。

8.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体的下端凸伸出可弯折的下卡合件,所述过滤元件藉由所述下卡合件与所述底板卡合连接。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件包括平板状的连接板及螺钉,所述连接板盖于相邻的所述过滤单元的上端的边角处,所述螺钉对应穿过所述连接板并伸入所述过滤单元的边角处呈啮合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件还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连接于所述上安装部与所述下安装部之间。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矩阵状分布的过滤单元的的四个边角的下端还连接有独立支撑件。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支撑件包括呈水平状的上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过滤单元的四个边角的下端连接,所述上支撑部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的末端弯折形成水平状的下支撑部。

说明书

说明书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电站用过滤器,尤其涉及一种核电站在失水事故中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
背景技术
核电站在失水事故时,将会形成大量的保温纤维碎片和颗粒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进入再循环下游设备(例如,各种泵、安喷喷嘴、燃料组件入口滤网)会造成设备堵塞事故。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通常是安装在反应堆厂房的环形区,位于RIS/EAS(安全注入系统/安全壳喷淋系统)系统泵的吸入口上方,主要功能是在事故工况下,淹没在水下的地坑过滤器能高效拦截过滤碎渣,确保对反应堆厂房收集到的水进行过滤,以避免对EAS系统喷淋环管上的喷嘴造成堵塞,以及避免在RIS系统再循环阶段对燃料棒支撑隔栅造成堵塞。
现有的核岛安全壳在循环过滤器主要包括底座、顶板和若干个过滤元件(亦称滤芯),相邻过滤元件有间距的分开布置在底座和顶板之间,且每个过滤元件的两端分别与底座和顶板装连;过滤元件包括内网和外网,且内网设在外网内;顶板包括内网上固定板和外网上固定板,且内网上固定板与外网上固定板装连;顶板的内网上固定板上设有若干个通液孔,顶板的外网上固定板上设有若干个安装通孔;内网的上端与内网上固定板的通液孔连接,内网的下端通过内网下固定板与底座装连;而外网的上端与外网上固定板的安装通孔连接,外网的下端与底座上的环形槽装连;所述底座和顶板之间还装连有左、右侧板,且左、右侧板均有多个通孔,若干个过滤元件均位于左、右侧板之间;底座和顶板之间还装连有前、后加强板,且若干个过滤元件均位于前、后加强板之间;所述底座上有出液孔,出液孔与由内网和外网之间形成的腔室相通。
这种现有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存在一定设计缺陷,从而影响其性能:有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采用的是过滤元件卧式布置结构,由于单个过滤元件直接与汇流管连接,且过滤元件没有设计足够加强结构,过滤元件的整体强度和抗震性能不理想;有的过滤器采用单层过滤元件,在占用相同空间布置情况下,因过滤总面积较小而加大了在地坑上系统布置过滤器的难度;有的过滤器的过滤元件采用多边形结构,其单个过滤元件在折弯处不加工滤孔,从而减小了单个滤筒的通流面积,且在折弯处易影响滤筒内、外流体的阻力;有的过滤元件在进行纵、横向拼装时由于连接件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拼装过程复杂且受收现场场地的限制较大,导致拼装所形成的过滤通道布局不合理且不便于水的流通。
因此,亟需一种不仅结构简单、刚性强度好,而且拼装、拆卸方便且便于布局,承载性能和过滤效果好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刚性强度好,而且拼装、拆卸方便且便于布局,承载性能和过滤效果好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中,所述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包括呈矩阵状分布的过滤单元及连接所述过滤单元的连接件,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元件,多个所述过滤元件呈竖立的矩阵状分布形成所述过滤单元,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件及下连接件,相邻的所述过滤单元的上端藉由所述上连接件呈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下连接件包括呈水平状的上安装部,相邻的所述过滤单元的下端藉由所述上安装部呈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上安装部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末端弯折形成水平状的下固定部。
较佳地,多个所述过滤元件等间距的竖立且横向排列形成横排单元,多个所述横排单元等间距的纵向排列形成所述过滤单元。
较佳地,所述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 括盖板、底板及框架,所述过滤单元装设于所述框架中,所述横排单元中的过滤元件的上端与所述盖板呈可拆卸的卡合连接,所述盖板的两端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单元的过滤元件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呈可拆卸的卡合连接。
较佳地,所述过滤元件包括呈板状的主体板,所述主体板上呈均匀的开设有过滤孔,所述主体板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中空的矩形结构,弯折后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呈卡合的对接。
较佳地,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呈卡合的榫接。
较佳地,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边凸伸出榫头,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边开设有与所述榫头对接卡合的榫槽。
较佳地,所述主板体的上端凸伸出可弯折的上卡合件,所述过滤元件藉由所述上卡合件与所述盖板卡合连接。
较佳地,所述主板体的下端凸伸出可弯折的下卡合件,所述过滤元件藉由所述下卡合件与所述底板卡合连接。
较佳地,所述上连接件包括平板状的连接板及螺钉,所述连接板盖于相邻的所述过滤单元的上端的边角处,所述螺钉对应穿过所述连接板并伸入所述过滤单元的边角处呈啮合连接。
较佳地,所述下连接件还包括加强肋,所述加强肋连接于所述上安装部与所述下安装部之间。
较佳地,矩阵状分布的过滤单元的的四个边角的下端还连接有独立支撑件。
较佳地,所述独立支撑件包括呈水平状的上支撑部,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过滤单元的四个边角的下端连接,所述上支撑部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的末端弯折形成水平状的下支撑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得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具有多个过滤单元,且该过滤单元又包括多个过滤元件,使得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大大的增加了过滤面积和汇流效率;同时由于过滤单元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成可进行拆卸的整体结构,结构简单且刚性强度好,并且易于将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与地坑进行装配和拆卸;因此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不仅结构简单、刚性强度好,而且拼装、 拆卸方便,还便于布局且过滤效果好;当核电站发生失水事故时,在该事故工况下,淹没在水下的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能高效快捷的拦截过滤碎渣,确保对反应堆厂房收集到的水进行充分有效的过滤,避免对EAS系统喷淋环管上的喷嘴造成堵塞,以及避免在RIS系统再循环阶段对燃料棒支撑隔栅造成堵塞;因此,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不仅结构简单、刚性强度好,而且过滤面积大且汇流效率高;同时,多个过滤单元在连接件的连接作用下形成整体式结构,结构稳定且可靠,并且可将载荷均匀传递到地面,大大的提高了整体承载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过滤单元的过滤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展开图。
图5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中用于支撑并连接四个相邻的过滤单元的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中用于支撑并连接两个相邻的过滤单元的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的独立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用于对事故工况下反应堆厂房收集到的水进行过滤,所述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包括呈矩阵状分布的过滤单元10及连接所述过滤单元的连接件,所述过滤单元10包括过滤元件100,多个所述过滤元件100呈竖立的矩阵状分布形成所述过滤单元10, 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件20及下连接件30,相邻的所述过滤单元10的上端藉由所述上连接件20呈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下连接件30包括呈水平状的上安装部31,相邻的所述过滤单元10的下端藉由所述上安装部31呈可拆卸的连接,所述上安装部31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支撑部32,所述支撑部32的末端弯折形成水平状的下固定部33;由上可知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具有多个过滤单元10,且该过滤单元10又包括多个过滤元件100,使得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大大的增加了过滤面积和汇流效率;同时由于过滤单元10之间通过上连接件20及下连接件30连接成可进行拆卸的整体结构,结构简单且刚性强度好,并且易于将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与地坑进行装配和拆卸;当核电站发生失水事故时,在该事故工况下,在失水事故工况下,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能高效快捷的拦截过滤碎渣,有效的避免了堵塞;因此,因此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不仅结构简单、刚性强度好,而且拼装、拆卸方便,还便于布局且过滤效果好。以下结合图2-图8对本发明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及图2所示,较佳者,多个所述过滤元件100等间距的竖立且横向排列形成横排单元40,多个所述横排单元40等间距的纵向排列形成所述过滤单元10。
继续结合图1及图2所示,较佳者,所述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盖板51、底板52及框架53,所述过滤单元10装设于所述框架53中,所述横排单元40中的过滤元件100的上端与所述盖板51呈可拆卸的卡合连接,即所述横排单元40由呈竖立且横向等间距分布的过滤元件100在一盖板51的连接定位作用下构成,所述盖板51的两端与所述框架53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单元10的过滤元件100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呈可拆卸的卡合连接;即每一横排单元40中的所有过滤元件100的上端均通过一盖板51进行连接,该盖板51的端部与框架53固定,过滤单元10的所有过滤元件100的下端均通过一底板52进行连接,该底板52与框架53固定,使得本发明的过滤单元10在盖板51、底板52及框架53的固定及限位的作用下,形成一个整体式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发明的过滤单元10包括多个过滤元件100,而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又包括多个过滤单元10;所述过滤元件100及过滤单元10的具体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的需求,无需任何创造性的劳动即可作出选择使用,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图3及图4所示,较佳者,所述过滤元件100包括呈板状的主体板101,所述主体板101上呈均匀的开设有过滤孔102,所述主体板101沿宽度方向弯折形成中空的矩形结构,弯折后所述主体板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呈卡合的对接;具体地,结合图4所示,主体板101沿图4中虚线A、B、C进行弯折后侧边101a和侧边101b对接卡合,从而便形成如图3所示的中空的矩形结构的过滤元件100;过滤元件100直接由呈板状的主体板101弯折形成矩形结构,弯折后主体板10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呈卡合的对接,从而使得过滤元件100呈一体式结构,结构简单且刚性强度好;同时,多个过滤单元10在连接件的连接作用下形成整体式结构,结构稳定且可靠,并且可将载荷均匀传递到地面,大大的提高了整体承载性能。
继续结合图3及图4所示,较佳者,所述主体板10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101a、101b呈卡合的榫接;通过榫接的方式实现主体101的两侧边101a、101b进行卡合,结构简单且实用。
继续结合图3及图4所示,较佳者,所述主体板10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边101a凸伸出榫头104,所述主体板10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边101b开设有与所述榫头104对接卡合的榫槽105;当然也可将榫槽105开设于侧边101b上,将榫头设于侧边101a上;或者侧边101a上同时具有榫槽105和榫头104,而侧边101b上对应侧边101a上的榫槽105对应设有榫头104、对应侧边101a上的榫头104对应开设榫槽105;通过榫头104与榫槽105的配合来实现侧边101a与侧边101b之间的卡合连接,不仅结构简单实用,而且主体板101在弯折后可直接将榫头104对应的插入到榫槽105中进行卡合,操作方便快捷,且结构牢固。
结合图2-图5所示,较佳者,所述主板体101的上端凸伸出可弯折的上卡合件106,所述过滤元件100藉由所述上卡合件106与所述盖板200卡合连接; 装配时,首先将多个过滤元件100等间距的竖立且横向排列形成横排单元500,然后将一盖板200横向贯穿的铺设于横排单元500的过滤元件100的上端,最后弯折过渡单元100上的上卡合件106,使得上卡合件106弯折后包覆于盖板200上,从而将盖板200与同一横排单元500的所有过滤元件100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连接方便快捷、结构强度好且拆卸也方便。
结合图2-图4所示,较佳者,所述主板体101的下端凸伸出可弯折的下卡合件107,所述过滤元件100藉由所述下卡合件107与所述底板300卡合连接;装配时,首先将底板300固定于框架400上并保持水平状,然后将过滤元件100竖立的对应插入底板300上与下卡合件107对应的插槽(图中未示)中,最后弯折过渡单元100上的下卡合件107,使得下卡合件107弯折后包覆于底板300上,从而将底板300与过滤元件100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连接方便快捷、结构强度好且拆卸也方便。
继续结合图所示,较佳者,所述上连接件20包括平板状的连接板21及螺钉22,所述连接板21盖于相邻的所述过滤单元10的上端的边角处,所述螺钉22对应穿过所述连接板21并伸入所述过滤单元10的边角处呈啮合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板21盖于相邻的所述过滤单元10的框架53的上端的边角处,所述螺钉22对应穿过所述连接板21并伸入所述框架53呈啮合连接,从而藉由连接板21及螺钉22组成的上连接件20将相邻的过滤单元10外的框架53呈可拆卸的连接起来,由于过滤单元10装设于框架53内且盖板51及底板52又与框架53固定连接,因此藉由上连接件20有效的将相邻的过滤单元10的上端连接在一起。
继续结合图1、图6及图7所示,由于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的过滤单元10呈矩阵状的分布,为了使得相邻的过滤单元10之间能进行稳定的连接,从而使得整过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位于不同连接处的两种下连接件,为了便于描述分别采用不同的标号进行标注,即图6所示的下连接件30a,图7所示的下连接件30b;具体为;图6所示的下连接件30a用于支撑并连接相邻的两个过滤单元10,即处于矩阵四条边缘且非边角处的过滤单元10均通过下连接件30a进行支撑并连接;图7所示的 下连接件30b用于支撑并连接相邻的四个过滤单元10,即处于矩阵中的过滤单元10均通过下连接件30b进行支撑连接;图8所示的下连接件33仅用于支撑矩阵的四个边角上的过滤单元10,即处于矩阵边缘的边角处的四个过滤单元10通过下连接件33进行支撑;值得注意的是,下连接30a、30b在图1中的标号均为30,且下连接30a、30b均包括呈水平状的上安装部31、支撑部32及下固定支撑部33,相邻的过滤单元10的下端藉由上安装部31呈可拆卸的连接,上安装部31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支撑部32,支撑部32的末端弯折形成水平状的下固定部33;下连接30a、30b不同之处仅在于下连接30b由于连接相邻的四个过滤单元10,因此下连接30b为两个下连接件30a呈对称的固定连接而成。
继续结合图1、图2、图6及图7,由于过滤单元10装设于框架53内且盖板51及底板52又与框架53固定连接,因此下连接30a、30b的上安装部31分别对应的与过滤单元10上的框架53连接,藉由上安装部31与框架53的连接有效的将相邻的过滤单元10的下端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载荷能更加均匀的传递到地面,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承载性能。
继续结合图1、图6及图7所示,较佳者,为所述下连接件30还包括加强肋34,所述加强肋34连接于所述上安装部31与所述下安装部33之间,通过所述加强肋34有效的加强下连接件30的支撑连接过滤单元10的强度。
结合图1及图8所示,较佳者,矩阵状分布的过滤单元的的四个边角的下端还连接有独立支撑件60,即独立支撑件60连接于由过滤单元10构成的矩阵的四个边角处;具体地,所述独立支撑件60包括呈水平状的上支撑部61,所述上支撑部61与所述过滤单元10的四个边角的下端连接,所述上支撑部61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支撑主体62,所述支撑主体62的末端弯折形成水平状的下支撑部63;更具体地,上支撑部61与位于矩阵的四个边角的过滤单元10所对应的框架53的下端连接,从而使得独立支撑件60在矩阵的四个边角对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进行支撑;进一步的确保了本发明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使得载荷能更加均匀的传递到地面,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承载性能。
结合图1-图8所示,由于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得本发明的核岛安全 壳再循环过滤器1具有多个过滤单元10,且该过滤单元10又包括多个过滤元件100,使得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大大的增加了过滤面积和汇流效率;同时由于过滤单元10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成可进行拆卸的整体结构,结构简单且刚性强度好,并且易于将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与地坑进行装配和拆卸;因此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不仅结构简单、刚性强度好,而且拼装、拆卸方便,还便于布局且过滤效果好;当核电站发生失水事故时,在该事故工况下,淹没在水下的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能高效快捷的拦截过滤碎渣,确保对反应堆厂房收集到的水进行充分有效的过滤,避免对EAS系统喷淋环管上的喷嘴造成堵塞,以及避免在RIS系统再循环阶段对燃料棒支撑隔栅造成堵塞;因此,本发明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不仅结构简单、刚性强度好,而且过滤面积大且汇流效率高;同时,多个过滤单元10在连接件的连接作用下形成整体式结构,结构稳定且可靠,并且可将载荷均匀传递到地面,大大的提高了整体承载性能。
另,本发明所涉及的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1的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此不再作详细的说明。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核岛安全壳再循环过滤器,其包括呈矩阵状分布的过滤单元及连接件,过滤单元包括过滤元件,多个过滤元件呈竖立的矩阵状分布形成所述过滤单元,连接件包括上、下连接件,相邻的过滤单元的上端藉由上连接件呈可拆卸的连接,下连接件包括呈水平状的上安装部,相邻的过滤单元的下端藉由上安装部呈可拆卸的连接,上安装部向下弯折并延伸形成支撑部,支撑部的末端弯折形成水平状的下固定;由于过滤单元由多个过滤元件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或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