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576554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7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70257.3

申请日:

2010.05.12

公开号:

CN101951750A

公开日:

2011.01.1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H05K 7/20申请公布日:2011011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5K 7/20申请日:20100512|||公开

IPC分类号:

H05K7/20; B21D53/06

主分类号:

H05K7/20

申请人:

深圳市超频三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杜建军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山军田工业区3栋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代理人:

李庆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该热管散热器包括:至少两个热管以及支撑热管的基座,热管具有吸热部和与吸热部弯曲连接的散热部,基座的底面上设置一沟槽。该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并排设置于沟槽内,并被挤压变形且因此相互挤靠地夹持在沟槽内。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和方法,将多个热管挤压固定到基座的一个沟槽内,可以简化散热器的生产工艺、提高散热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热管散热器, 所述热管散热器包括 : 至少两个热管以及支撑所述热管的基座, 所述热管具有吸热部和与所述吸热部弯曲连接的散热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基座的底面上 设置一沟槽, 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并排设置于所述沟槽内, 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 热部被挤压变形且因此相互挤靠地夹持在所述沟槽内。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热管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相 邻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且相互挤靠。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热管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沟槽由相互间隔的两个沟槽 侧壁定义而成, 所述沟槽内部具有至少两个由突起部间隔而成的弧形槽面, 所述至少两个 热管的吸热部分别部分收容于所述弧形槽面内, 所述突起部的高度小于所述沟槽侧壁的高 度。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热管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部分 外露于所述沟槽的开口, 并形成与所述基座的底面相平并作为吸热面的挤压面, 所述至少 两个热管的所述挤压面的边缘相互接触。
5: 根据权利要求 1-4 任意一项所述的热管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基座为平板状固 定块, 所述沟槽在所述固定块的底面上横向延伸且跨越所述平板状固定块。
6: 根据权利要求 1-4 任意一项所述的热管散热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沟槽侧壁上形成 向内突出的卡合部, 以卡合靠近所述沟槽侧壁的热管的吸热部的外侧面。
7: 一种热管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 a. 提供至少两个热管以及支撑所述热管的基座, 所述热管具有吸热部和与所述吸热部 弯曲连接的散热部, 所述基座的底面上设置一沟槽 ; b. 将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并排设置于所述沟槽内, 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 热部部分外露于所述沟槽的开口 ; c. 挤压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 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发生 变形且因此相互挤靠地夹持在所述沟槽内。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a 中, 所述沟槽由相互间隔的 两个沟槽侧壁定义而成, 所述沟槽内部具有至少两个由突起部间隔而成的弧形槽面, 所述 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分别部分收容于所述弧形槽面内, 所述突起部的高度小于所述沟槽 侧壁的高度, 在步骤 c 中, 挤压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 以使所述至少两个 热管的吸热部的相邻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且相互挤靠。
9: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a 中, 所述沟槽侧壁上形成向 内突出的卡合部, 在步骤 c 中, 挤压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 以使所述卡合 部卡合靠近所述沟槽侧壁的热管的吸热部的外侧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制造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c 中, 挤压所述至少两个热 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 以使所述外露部分形成与所述基座的底面相平并作为吸热面的挤 压面, 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所述挤压面的边缘相互接触。

说明书


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特别涉及用于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的热管 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器件的散热问题方面, 由于热管所具有热传导能力高、 热传导率高、 传热速 度快、 重量轻、 结构简单等特点, 再加上其可以传递大量的热但不消耗电力, 所以热管广泛 地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中。因此, 热管散热器已成为解决电子器件散热问题的 重要课题。
     目前, 公知的散热器主要包括有散热片、 热管和导热块, 其中导热块上开始有多个 平行沟槽。 在组装时, 将沟槽内涂覆低熔点焊料, 然后热管的吸热部放置在该沟槽内并通过 加热使热管焊接在导热块上, 由此实现热管固定, 其制造工艺复杂、 制造成本高。 此外, 在现 有技术中, 热管与导热块固定后是将导热块固定到电子元件的发热表面, 由于导热块本身 具有热阻, 导致散热器的导热速度和散热性能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散热器中热管和基座通过焊接工艺连接, 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问 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管和基座挤压固定的热管散热器以及制造方法。 此外, 本发明还进 一步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高导热速度和散热性能的热管散热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散热器, 包括 : 至少两个热管以及支撑热管的基座, 热管 具有吸热部和与吸热部弯曲连接的散热部, , 基座的底面上设置一沟槽, 至少两个热管的吸 热部并排设置于沟槽内, 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被挤压变形且因此相互挤靠地夹持在沟槽 内。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相邻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且相 互挤靠。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沟槽由相互间隔的两个沟槽侧壁定义而成, 沟槽内部 具有至少两个由突起部间隔而成的弧形槽面, 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分别部分收容于弧形 槽面内, 突起部的高度小于沟槽侧壁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部分外露于沟槽的开口, 并形 成与基座的底面相平并作为吸热面的挤压面, 至少两个热管的挤压面的边缘相互接触。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基座为平板状固定块, 沟槽在固定块的底面上横向延 伸且跨越平板状固定块。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沟槽侧壁上形成向内突出的卡合部, 以卡合靠近沟槽 侧壁的热管的吸热部的外侧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该制造方法包括 : a. 提供至少两个热 管以及支撑热管的基座, 热管具有吸热部和与吸热部弯曲连接的散热部, 基座的底面上设置一沟槽 ; b. 将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并排设置于沟槽内, 并且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部 分外露于沟槽的开口 ; c. 挤压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 以使至少两个热管的吸 热部发生变形且因此相互挤靠地夹持在沟槽内。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在步骤 a 中, 沟槽由相互间隔的两个沟槽侧壁定义而 成, 沟槽内部具有至少两个由突起部间隔而成的弧形槽面, 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分别部 分收容于弧形槽面内, 突起部的高度小于沟槽侧壁的高度, 在步骤 c 中, 挤压至少两个热管 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 以使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相邻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且相互挤靠。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在步骤 a 中, 沟槽侧壁上形成向内突出的卡合部, 在步 骤 c 中, 挤压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 以使卡合部卡合靠近沟槽侧壁的热管的 吸热部的外侧面。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 在步骤 c 中, 挤压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 以使外露部分形成与基座的底面相平并作为吸热面的挤压面, 至少两个热管的挤压面的边 缘相互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和方法, 将至少两个热管挤压固定到基座的一个沟槽内, 可以 简化散热器的生产工艺、 提高散热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的立体图。 。 图 2 是本发明中未进行固定的热管与基座的截面示意图。 图 3 是固定后的热管与基座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 1-3 所示, 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 2 主要包括 : 多个具有吸热部 211 和与吸热部 211 弯曲连接的散热部 212 的热管 21、 支撑热管 21 的基座 22 以及穿设在热管 21 的散热部 212 上的多个散热片 23。在本实施例中, 基座 22 为平板状固定块, 基座 22 的底面上设有一 个能容纳多个热管 21 的吸热部 211 的沟槽 221。在本实施例中, 沟槽 221 由相互间隔的两 个沟槽侧壁 224、 225 定义而成, 沟槽 221 内部具有至少两个突起部 223 间隔而成的弧形槽 面 222, 突起部 223 的高度小于沟槽侧壁 224、 225 的高度。沟槽侧壁 224、 225 上形成向内 突出的卡合部 226、 227。热管 21 的吸热部 211 并排设置于沟槽 221 内。具体来说, 热管 21 的吸热部 211 分别部分收容于弧形槽面 222 内, 部分外露于沟槽 221 的开口, 并被挤压变形 且因此相互挤靠的夹持在沟槽 221 内。热管 21 的吸热部 211 的外露部分形成与基座 22 的 底面相平并作为吸热面的挤压面 214。卡合部 226、 227 卡合靠近沟槽侧壁 224、 225 的热管 21 的吸热部 211 的外侧面, 由此进一步增强固定效果。在本实施例中, 在热管 21 的吸热部 211 被挤压变形进而相互挤靠地夹持沟槽 221 内后, 热管 21 的吸热部 211 的相邻侧面至少 部分接触且相互挤靠, 同时热管的挤压面 214 的边缘相互接触。在本发明中, “多个” 表示 “至少两个” 。
     在本实施例中, 沟槽 221 在基座 22 的底面上横向延伸且跨越基座 22。并且, 沟槽 221 和吸热部 211 之间可进一步设置导热介质。散热片 23 以铝、 铜或其它散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 在其上设有多个穿孔。热管 21 可为 L 型、 U 型或具有其它弯曲形状的热管, 其 内部具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液体, 外部形成有吸热部 211 及散热部 212。此外, 散热器 2 除可 为上述的型态外, 还可以采用其他适当结构。由于吸热部 211 挤压夹持在沟槽 221 内, 散热 器 2 的制造工艺更加简单, 固定效果更好。
     在挤压吸热部 211 的过程中, 应使吸热部 211 的挤压面与基座 22 的底部平面相 平。这样在将散热器 2 与电子元件 ( 未图示 ) 相固定时, 吸热部 211 的挤压面与电子元件 的发热源表面直接接触并作为吸热面, 由此增加散热器的导热效果和散热性能。在吸热部 211 和沟槽 221 之间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导热介质, 使吸热部 211 通过导热介质与基座 22 充 分接触, 由此进一步提升导热效果。此外, 由于将多个吸热部 211 并排设置于一个沟槽内, 可增加受热面积, 提高导热效果。
     下面介绍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的制造方法一优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 首先, 提 供至少两个热管 21 以及支撑热管 21 的基座 22。热管 21 具有吸热部 211 和与吸热部 211 弯曲连接的散热部 212, 基座 22 的底面上设置一沟槽 221。沟槽 221 由相互间隔的两个沟 槽侧壁 224、 225 定义而成, 沟槽 221 内部具有至少两个由突起部 223 间隔而成的弧形槽面 222。突起部 223 的高度小于沟槽侧壁 224、 225 的高度。沟槽侧壁 224、 225 上形成向内突 出的卡合部 226、 227。
     然后, 将至少两个热管 21 的吸热部 211 并排设置于沟槽 221 内, 并且热管 21 的吸 热部 211 分别部分收容于弧形槽面 222 内, 部分外露于沟槽 221 的开口。
     最后, 挤压热管 21 的吸热部 211 的外露部分以使吸热部 211 发生变形且因此相互 挤靠地夹持在沟槽 221 内。在挤压过程中, 热管 21 的吸热部 211 的相邻侧面至少部分接触 且相互挤靠, 卡合部 226、 227 卡合靠近沟槽侧壁 224、 225 的热管 21 的吸热 211 部的外侧面, 以使热管 21 的吸热部 211 相互挤靠的夹持在沟槽 221 内。
     同时, 吸热部 211 的外露部分形成与基座 22 的底面相平并作为吸热面的挤压面 214, 并且热管 21 的挤压面 214 的边缘相互接触。
     在上述实施例中, 仅对本发明进行了示范性描述, 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 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51750A43申请公布日20110119CN101951750ACN101951750A21申请号201010170257322申请日20100512H05K7/20200601B21D53/0620060171申请人深圳市超频三科技有限公司地址518000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山军田工业区3栋72发明人杜建军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0代理人李庆波54发明名称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该热管散热器包括至少两个热管以及支撑热管的基座,热管具有吸热部和与吸热部弯曲连接的散热部,基座的底面上设。

2、置一沟槽。该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并排设置于沟槽内,并被挤压变形且因此相互挤靠地夹持在沟槽内。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和方法,将多个热管挤压固定到基座的一个沟槽内,可以简化散热器的生产工艺、提高散热效率、降低生产成本。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1951756A1/1页21一种热管散热器,所述热管散热器包括至少两个热管以及支撑所述热管的基座,所述热管具有吸热部和与所述吸热部弯曲连接的散热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底面上设置一沟槽,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并排设置于所述沟槽内,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被挤压变形且因此相互挤靠地夹持在所。

3、述沟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相邻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且相互挤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由相互间隔的两个沟槽侧壁定义而成,所述沟槽内部具有至少两个由突起部间隔而成的弧形槽面,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分别部分收容于所述弧形槽面内,所述突起部的高度小于所述沟槽侧壁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部分外露于所述沟槽的开口,并形成与所述基座的底面相平并作为吸热面的挤压面,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所述挤压面的边缘相互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平板状。

4、固定块,所述沟槽在所述固定块的底面上横向延伸且跨越所述平板状固定块。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侧壁上形成向内突出的卡合部,以卡合靠近所述沟槽侧壁的热管的吸热部的外侧面。7一种热管散热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A提供至少两个热管以及支撑所述热管的基座,所述热管具有吸热部和与所述吸热部弯曲连接的散热部,所述基座的底面上设置一沟槽;B将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并排设置于所述沟槽内,并且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部分外露于所述沟槽的开口;C挤压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发生变形且因此相互挤靠地夹持在所述沟槽内。8根据。

5、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沟槽由相互间隔的两个沟槽侧壁定义而成,所述沟槽内部具有至少两个由突起部间隔而成的弧形槽面,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分别部分收容于所述弧形槽面内,所述突起部的高度小于所述沟槽侧壁的高度,在步骤C中,挤压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以使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相邻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且相互挤靠。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沟槽侧壁上形成向内突出的卡合部,在步骤C中,挤压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以使所述卡合部卡合靠近所述沟槽侧壁的热管的吸热部的外侧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

6、C中,挤压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以使所述外露部分形成与所述基座的底面相平并作为吸热面的挤压面,所述至少两个热管的所述挤压面的边缘相互接触。权利要求书CN101951750ACN101951756A1/3页3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用于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的热管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背景技术】0002在电子器件的散热问题方面,由于热管所具有热传导能力高、热传导率高、传热速度快、重量轻、结构简单等特点,再加上其可以传递大量的热但不消耗电力,所以热管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中。因此,热管散热器已成为解决电子器件散热问题。

7、的重要课题。0003目前,公知的散热器主要包括有散热片、热管和导热块,其中导热块上开始有多个平行沟槽。在组装时,将沟槽内涂覆低熔点焊料,然后热管的吸热部放置在该沟槽内并通过加热使热管焊接在导热块上,由此实现热管固定,其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此外,在现有技术中,热管与导热块固定后是将导热块固定到电子元件的发热表面,由于导热块本身具有热阻,导致散热器的导热速度和散热性能降低。【发明内容】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散热器中热管和基座通过焊接工艺连接,制造工艺复杂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管和基座挤压固定的热管散热器以及制造方法。此外,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具有较高导热速度和散热性能的热管散热器。

8、。0005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散热器,包括至少两个热管以及支撑热管的基座,热管具有吸热部和与吸热部弯曲连接的散热部,基座的底面上设置一沟槽,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并排设置于沟槽内,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被挤压变形且因此相互挤靠地夹持在沟槽内。0006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相邻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且相互挤靠。0007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沟槽由相互间隔的两个沟槽侧壁定义而成,沟槽内部具有至少两个由突起部间隔而成的弧形槽面,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分别部分收容于弧形槽面内,突起部的高度小于沟槽侧壁的高度。0008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部分外露于沟槽的开口,并形成。

9、与基座的底面相平并作为吸热面的挤压面,至少两个热管的挤压面的边缘相互接触。0009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基座为平板状固定块,沟槽在固定块的底面上横向延伸且跨越平板状固定块。0010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沟槽侧壁上形成向内突出的卡合部,以卡合靠近沟槽侧壁的热管的吸热部的外侧面。001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散热器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A提供至少两个热管以及支撑热管的基座,热管具有吸热部和与吸热部弯曲连接的散热部,基座的底面上设说明书CN101951750ACN101951756A2/3页4置一沟槽;B将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并排设置于沟槽内,并且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部分外露于沟槽的开口;C挤。

10、压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以使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发生变形且因此相互挤靠地夹持在沟槽内。0012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在步骤A中,沟槽由相互间隔的两个沟槽侧壁定义而成,沟槽内部具有至少两个由突起部间隔而成的弧形槽面,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分别部分收容于弧形槽面内,突起部的高度小于沟槽侧壁的高度,在步骤C中,挤压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以使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相邻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且相互挤靠。0013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在步骤A中,沟槽侧壁上形成向内突出的卡合部,在步骤C中,挤压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以使卡合部卡合靠近沟槽侧壁的热管的吸热部的外侧面。0014根据本发。

11、明一优选实施例,在步骤C中,挤压至少两个热管的吸热部的外露部分,以使外露部分形成与基座的底面相平并作为吸热面的挤压面,至少两个热管的挤压面的边缘相互接触。0015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和方法,将至少两个热管挤压固定到基座的一个沟槽内,可以简化散热器的生产工艺、提高散热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0016图1是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的立体图。0017图2是本发明中未进行固定的热管与基座的截面示意图。0018图3是固定后的热管与基座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0020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2主要包括多个具有吸热部211和与吸热部211弯曲连接。

12、的散热部212的热管21、支撑热管21的基座22以及穿设在热管21的散热部212上的多个散热片23。在本实施例中,基座22为平板状固定块,基座22的底面上设有一个能容纳多个热管21的吸热部211的沟槽221。在本实施例中,沟槽221由相互间隔的两个沟槽侧壁224、225定义而成,沟槽221内部具有至少两个突起部223间隔而成的弧形槽面222,突起部223的高度小于沟槽侧壁224、225的高度。沟槽侧壁224、225上形成向内突出的卡合部226、227。热管21的吸热部211并排设置于沟槽221内。具体来说,热管21的吸热部211分别部分收容于弧形槽面222内,部分外露于沟槽221的开口,并被挤。

13、压变形且因此相互挤靠的夹持在沟槽221内。热管21的吸热部211的外露部分形成与基座22的底面相平并作为吸热面的挤压面214。卡合部226、227卡合靠近沟槽侧壁224、225的热管21的吸热部211的外侧面,由此进一步增强固定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在热管21的吸热部211被挤压变形进而相互挤靠地夹持沟槽221内后,热管21的吸热部211的相邻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且相互挤靠,同时热管的挤压面214的边缘相互接触。在本发明中,“多个”表示“至少两个”。0021在本实施例中,沟槽221在基座22的底面上横向延伸且跨越基座22。并且,沟槽221和吸热部211之间可进一步设置导热介质。散热片23以铝、铜或其。

14、它散热性良好的金说明书CN101951750ACN101951756A3/3页5属材料制成,在其上设有多个穿孔。热管21可为L型、U型或具有其它弯曲形状的热管,其内部具有毛细组织及工作液体,外部形成有吸热部211及散热部212。此外,散热器2除可为上述的型态外,还可以采用其他适当结构。由于吸热部211挤压夹持在沟槽221内,散热器2的制造工艺更加简单,固定效果更好。0022在挤压吸热部211的过程中,应使吸热部211的挤压面与基座22的底部平面相平。这样在将散热器2与电子元件未图示相固定时,吸热部211的挤压面与电子元件的发热源表面直接接触并作为吸热面,由此增加散热器的导热效果和散热性能。在吸。

15、热部211和沟槽221之间还可以进一步设置导热介质,使吸热部211通过导热介质与基座22充分接触,由此进一步提升导热效果。此外,由于将多个吸热部211并排设置于一个沟槽内,可增加受热面积,提高导热效果。0023下面介绍本发明的热管散热器的制造方法一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提供至少两个热管21以及支撑热管21的基座22。热管21具有吸热部211和与吸热部211弯曲连接的散热部212,基座22的底面上设置一沟槽221。沟槽221由相互间隔的两个沟槽侧壁224、225定义而成,沟槽221内部具有至少两个由突起部223间隔而成的弧形槽面222。突起部223的高度小于沟槽侧壁224、225的高度。

16、。沟槽侧壁224、225上形成向内突出的卡合部226、227。0024然后,将至少两个热管21的吸热部211并排设置于沟槽221内,并且热管21的吸热部211分别部分收容于弧形槽面222内,部分外露于沟槽221的开口。0025最后,挤压热管21的吸热部211的外露部分以使吸热部211发生变形且因此相互挤靠地夹持在沟槽221内。在挤压过程中,热管21的吸热部211的相邻侧面至少部分接触且相互挤靠,卡合部226、227卡合靠近沟槽侧壁224、225的热管21的吸热211部的外侧面,以使热管21的吸热部211相互挤靠的夹持在沟槽221内。0026同时,吸热部211的外露部分形成与基座22的底面相平并作为吸热面的挤压面214,并且热管21的挤压面214的边缘相互接触。0027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发明进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说明书CN101951750ACN101951756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51750ACN101951756A2/2页7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5175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