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鼓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动鼓。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制动鼓本体1包括轮毂连接部11和制动部12,为了保证动平
衡一般采用下述两种方式:
第一种(参见图1):在制动部12上铸造成型有环形凸缘121,该环形凸缘
121位于远离轮毂连接部11的一端,为了保证平衡量,在影响平衡量较大区域
内的环形凸缘121上铣削加工有铣削槽122;
第二种(参见图2):与图1所示的第一种结构相似,其区别在于,为了保
证平衡量,在环形凸缘121上钻出钻孔123。
采用上述两种结构的制动鼓,存在以下缺陷:
1、在加工时,加工难度高,加工效率低;
2、环形凸缘121会增加制动鼓的整体重量;通过铣削槽122或钻孔123达
到平衡后,由于环形凸缘121的增重,在实际工作中,远离轮毂连接部11的一
端会产生很大的旋转离心力和往外甩的力;而且,众所周知,制动鼓是安装在
轮毂上的,而轮毂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后驱动桥总成上,由于旋转离心力和外
甩力的存在,从而增加轴承的负担,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
3、通过加工铣削槽122或钻孔123的方式实现平衡时,平衡量的计算很难
控制,给工作人员带了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鼓,以解决现有的制动鼓在工作中,
会产生很大的旋转离心力,增加轴承的负担,影响轴承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动鼓,包括制
动鼓本体,所述制动鼓本体包括轮毂连接部和制动部,所述轮毂连接部和所述
制动部之间设有过渡连接部,所述过渡连接部上设有用于调整所述制动鼓本体
平衡量的平衡部。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平衡部包括设置于所述过渡连接部上的多个凸台。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平衡部包括至少一个配重体,所述配重体通过紧固件
固定于所述过渡连接部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配重体上设有长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长孔将
所述配重体固定于所述过渡连接部上。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过渡连接部上环形阵列有若干个凸块,所述配
重体通过所述紧固件固定于至少一个所述凸块上。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配重体是片状结构的。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配重体是弯折结构的。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过渡连接部上还设有若干向所述配重体的弯折
面方向凸出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凸块一一对应设置并设为一体。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轮毂连接部上还设有若干凹槽。
作为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凹槽位于靠近所述制动部的一侧。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过渡连接部上设有用于调整制动鼓本体平衡量的平衡部,从而与传统
相比,实现调整平衡量的平衡部远离制动部靠近轮毂连接部,同时实现制动鼓
本体在轴向上的平衡量,大大降低了旋转离心力和外甩力,进而大大降低了轴
承的负担,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由于平衡部包括设置于过渡连接部上的多个凸台,该用于调节平衡量的凸
台的形成过程为:将制动鼓本体和凸台铸造成型,且凸台是环形阵列的,然后
根据平衡量的计算,将影响平衡量较大区域内的凸台铣削加工掉,达到制动鼓
本体整体平衡的目的,采用去料的方式,加工简单容易、加工效率高,而且平
衡量的计算也容易控制,同时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负担。
由于平衡部包括至少一个配重体,从而通过紧固件将配重体固定于过渡连
接部上,实现调整平衡量,省去了去料工艺,调整平衡量更加的容易,平衡量
的计算也容易控制,而且装配后的制动鼓更加的美观。
由于配重体上设有长孔,从而在进行调整平衡量时,只需松开紧固件,然
后通过长孔与紧固件的导向配合进行调整配重体的位置,采用该结构不仅便于
调节平衡量,而且减少了配重体的装配、拆卸工序。
由于过渡连接部上环形阵列有若干个凸块,配重体固定于凸块上,从而通
过凸块增加了过渡连接部处的厚度(由于制动鼓本体的厚度较薄),进而便于紧
固件进行连接,不仅不会对制动鼓本体造成伤害,而且,增加了配重体的连接
可靠性。
由于配重体时弯折结构的,从而通过该结构进行增加配重体的配重,进而
满足配重体在进行调整平衡量时的需要。
由于过渡连接部上设有向弯折面方向凸出的凸起,从而通过凸起使配重体
与过渡连接部之间形成一间隙,进而避免了在工作中制动鼓受热膨胀,而导致
过渡连接部与配重体相互影响;同时,通过间隙有利于散热。
由于凸起与凸块一一对应设置并设为一体,从而通过一体结构不仅便于成
型制动鼓本体模具的制造,而且大大增加了凸块的工作强度。
由于轮毂连接部上还设有若干凹槽,从而通过凹槽可有效降低制动鼓本体
的重量,同时有利于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成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剖视图;
图中,1-制动鼓本体;11-轮毂连接部;111-凹槽;12-制动部;121-环形
凸缘,122-铣削槽;123-钻孔;13-过渡连接部;131-阶梯部;14-紧箍;141-
箍套;142-散热槽;143-环形凸筋;2-凸台;21-连接孔;22-紧固件;3-配重
体;31-长孔;32-折弯部;4-凸起;5-间隙;6-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
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
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如图3至图6共同所示,一种制动鼓,包括铸造成型的制动鼓本体1,该制
动鼓本体1包括用于与车轮轮毂连接的轮毂连接部11和用于与制动蹄片配合的
制动部12,该轮毂连接部11和制动部12之间设有过渡连接部13,该过渡连接
部13上设有一阶梯部131,该阶梯部131上设有用于调整制动鼓本体1平衡量
的平衡部。
该平衡部包括设置于过渡连接部13上的多个凸台2,该凸台2向轮毂连接
部11方向延伸。最终成品制动鼓的形成过程为:首先将制动鼓本体1铸造成型,
同时,凸台2在过渡连接部13上环形阵列成型(如图4所示),然后根据平衡
量的计算,将影响平衡量较大区域内的凸台2铣削加工掉(如图3所示),达到
制动鼓本体1整体平衡的目的。
该制动部12的外周上紧密配合有紧箍14,该紧箍14为单列式环形钢箍,
该钢箍在制动部12上轴向布置有多个,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能有效提高制
动鼓本体1的工作强度。
该轮毂连接部11上还设有若干凹槽111,该凹槽111位于靠近制动部12的
一侧,从而保证了该制动鼓本体1的美观度,同时,避免了开设在远离制动部
12的一侧,为保证平面度而增加加工工序。
实施例二:
如图7和图8共同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其
区别在于:
该紧箍14为紧密配合在制动部12外周的箍套141,该箍套141的外周上凸
出有多条轴向布置的环形凸筋143,相邻两环形凸筋143之间的箍套141上环形
布置有多个散热槽142;该紧箍14可以为铝紧箍也可以为钢紧箍。采用该结构
的紧箍14对制动部12包覆性好,工作强度高,而且在制动鼓本体1破碎后,
能有效防止碎片溅出,提高了安全性。
实施例三:
如图9和图10共同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
其区别在于:
该平衡部包括通过紧固件22固定于过渡连接部13(具体为:阶梯部131)
上的至少一个配重体3,该配重体3上设有长孔31,该配重体3是片状结构的,
且该配重体3是弯折结构的(即:图示中的折弯部32),上述可作为单独的一个
实施例。
作为优选,该过渡连接部13(具体为:阶梯部131)上环形阵列有若干个
凸块6,该配重体3通过紧固件22安装于至少一个凸块6上,具体结构为:该
凸块6上设有连接孔21,该连接孔21为螺纹孔,该紧固件22为与螺纹孔配合
的螺栓或螺钉,该连接孔21和紧固件22也可以为作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
实现将配重体3安装于凸块6上的其他连接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凸块6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凸台2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
凸块6的个数少于实施例一中凸台2的个数。
该过渡连接部13上还设有若干向折弯部32方向凸出的凸起4,以使过渡连
接部13与折弯部32之间形成间隙5;该凸起4与凸块6一一对应设置并设为一
体。
实施例四:
如图11和图12共同所示,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三的结构相同,
其区别在于:
该紧箍14为紧密配合在制动部12外周的箍套141,该箍套141的外周上凸
出有多条轴向布置的环形凸筋143,相邻两环形凸筋143之间的箍套141上环形
布置有多个散热槽1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
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