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唯一相位角的换挡机构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传动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
发动机的具有唯一相位角的换挡机构。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系统中,各个汽缸根据设定的顺序依次完成进
气、压缩、做功、排气过程。为了确保各个汽缸严格的按照设
定的顺序完成各个工作,通常使用两根凸轮轴分别控制各个气
缸的进气和排气、使用一根曲轴接收各个气缸的动力。
为了降低能耗,出现了发动机停缸技术,根据发动机功率
的需求启动相应数量的气缸。而由于各个气缸之间具有严格的
相位角度对应关系,因此,在重新启动停止气缸时,不但要带
动气缸运行,并且要求各工作气缸间的相位角度满足设定的对
应关系。
在目前的部件连接技术中,主要采用摩擦式的同步方式以
降低冲击,如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中的同步器均采用摩擦的
方式同步连接机构两端部件,但是,由于摩擦机构的结构限制,
无法确定最终同步时连接机构两端部件的相位角度对应关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
问题是提供具有相位角同步装置的换挡机构,通过不均匀设定
花键齿全高的方式使得同步装置两端具有唯一的相位角度对
应关系,并采用本发明设定的同步异步的控制方法完成换挡过
程,实现具有转速差的两个部件平稳的按设定相位角接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唯一相位角的换挡机构,包括电机、第一轴、第
二轴、齿毂、齿套;所述齿毂刚性布置在所述第一轴或所述第
二轴上,所述齿套同轴布置在所述齿毂外侧,并通过花键与所
述齿毂滑动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轴或所述第二
轴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组相位角同步组件,
每组所述相位角同步组件包括一结合齿和一同步环,所述结合
齿与所述第一轴或所述第二轴传动连接,所述结合齿、所述同
步环与所述齿毂同轴布置,且所述同步环设于所述结合齿和所
述齿毂之间;
所述齿套能够朝向所述结合齿滑动,并驱动所述同步环压
紧所述结合齿,使所述结合齿与所述齿套趋向同速转动;在其
同速转动后,所述同步环能够脱离接触所述结合齿;在其脱离
接触后,所述齿套能够与所述结合齿在设定唯一相位角处接
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套设有至少一个与其他
齿槽的齿槽全高不同的异形齿槽,所有异形齿槽不构成中心对
称;所述结合齿上对应设有与所述异形齿槽接合的异形齿,且
所述结合齿朝向所述同步环的一侧设有第一摩擦面;所述同步
环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摩擦面的第二摩擦面,所述同步环设有对
应所述齿套的内花键的外花键,所述同步环的外花键与所述齿
套的内花键设有相对的倒角。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齿套上布置的异形齿槽的
数量为一个或两个或三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设有一组所述相位角同步组
件,所述齿毂刚性布置在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
所述第一轴固定连接;所述结合齿与所述第一轴刚性连接,所
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轴通过轴承滚动的布置在同一轴线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设有两组所述相位角同步组
件,所述齿毂刚性布置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
所述第一轴固定连接;两组所述相位角同步组件分设于所述齿
毂的两侧,对应每个结合齿,设有一个齿轮副,每个齿轮副包
括常啮合的两个齿轮,所述结合齿同轴固接在对应的齿轮副的
一个齿轮上,该齿轮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一轴上并与所述第一轴
刚性连接;每个齿轮副的另一个齿轮同轴布置在所述第二轴上
并与所述第三轴刚性连接;所述第二轴与所述第一轴布置在间
隔设置的两轴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唯一相位角的
换挡机构,应用于需相位角同步的装置中,使得具有转速差的
两个部件平稳的按设定相位角接合,应用范围极其广泛,特别
的,应用在发动机上时,使得不同的气缸之间完全脱离,并根
据需要将不同气缸按设定相位角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具有唯一相位角的换挡机构的结构
原理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1具有唯一相位角的换挡机构在断
开状态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1具有唯一相位角的换挡机构在同
步状态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1具有唯一相位角的换挡机构在异
步状态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1具有唯一相位角的换挡机构在结
合状态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结合齿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齿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具有唯一相位角的换挡机构的结构
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具有唯一相位角的换挡机构的结构
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1——驱动电机2——第一轴
3——第二轴21、22、71、72——齿轮
40——同步环41——外花键
42——第二摩擦面421——倒角
51——齿毂52——齿套
521——异形齿槽522——内花键
11——结合齿111——异形齿
112——第一摩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
例详细说明,其目的仅在于更好理解本发明的内容而非限制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具有唯一相位角的换挡机
构,包括电机1、第一轴2、第二轴3、齿毂51、齿套52和一
组相位角同步组件,该组相位角同步组件包括结合齿11与同
步环40。
电机1的输出轴与第一轴2刚性连接。
结合齿11与第一轴2刚性连接。
同步环40同轴的布置在结合齿11和齿毂51之间,同步
环40上布置有外花键41和第二摩擦面42,同步环结构与现
有技术中的锁环式同步器中的摩擦同步环相同。
第二轴3与第一轴2通过轴承滚动的布置在同一轴线上。
齿毂51同轴的布置在第二轴3上,并与第二轴3刚性连
接。
齿套52同轴布置在齿毂51外侧,并通过花键与齿毂51
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1中,齿套具有三个与其他齿槽的齿全高不同的
异形齿槽521,三个异形齿槽不构成中心对称;结合齿上对应
设有与异形齿槽接合的三个异形齿111,且结合齿朝向同步环
的一侧具有第一摩擦面112;同步环具有对应第一摩擦面的第
二摩擦面42,同步环具有对应齿套的内花键522的外花键41,
同步环的外花键41与齿套的内花键522设有相对的倒角421,
参见图6和图7。
优选的,结合齿11的结构图参见图3a,在结合齿11上
布置的外花键41的所有花键齿中,有三个异形齿111的齿全
高比其它齿高,并且,假定第一个异形齿与第二个异形齿之间
夹角为θ1,第二个异形齿与第三个异形齿之间的夹角为θ2,
第三个异形齿与第一个异形齿之间的夹角为θ3,则有以下关
系:
θ1=θ3………………………………………………(1)
θ1≠θ2………………………………………………(2)
对应的,齿套52的结构图参见图3b,在齿套52上布置
的内花键522的所有花键齿中,也有三个异形齿槽的齿槽全高
比其它齿槽高,且各个异形齿槽的布置关系与结合齿11上的
异形齿对应。
由于齿套52上异形齿槽和结合齿11上的异形齿不是圆周
均布的,因此结合齿11和齿套52仅有一个可以接合的角度位
置,即当结合齿11上的异形齿位置和齿套52上的异形齿槽位
置完全对应时,齿套52才可以与结合齿11接合,在其它角度
下,由于异形齿与正常齿槽存在干涉,齿套52无法与结合齿
11结合,从而使得齿套52和结合齿11具有唯一相位角的对
应关系;
在其他实施例中,结合齿11上异形齿和齿套52上的异形
齿槽的组数还可以为1个或2个;且结合齿11上的异形齿的
齿全高还可以比其它齿低,齿套52上的异形齿槽的齿槽全高
比其它齿槽低;结合齿11和齿套52上的各组异形齿与异形齿
槽的夹角还可以均不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2a、图2b、图2c、图2d所
示,本实施例的换挡过程原理如下:
参见图2a,为断开状态,此时第一轴2和第二轴3的处
于断开连接状态,第一轴2和第二轴3之间无动力连接,此时
第一轴2和第二轴3的具有不同的转速。
参见图2b,为同步状态,齿套52将同步环40与结合齿
11压紧,由于转速差存在,齿套52无法越过同步环40向结
合齿11继续移动。在同步环40和结合齿11之间的摩擦力的
作用下,第一轴2和第二轴3之间的转速差越来越小,直至第
一轴2和第二轴3之间的转速差为零。
压紧过程原理具体如下:齿套52在向结合齿移动的过程
中,由于齿套52上有内花键522,会与同步环40上的外花键
41接触,由于内、外花键端面有相对的倒角,在倒角的作用
下,齿套52会推着同步环40向结合齿移动(此时齿套52和
同步环40转速相同):当同步环40移动到与结合齿11接触时,
由于结合齿11和同步环40转速不同,结合齿11的第一摩擦
面会与同步环的第二摩擦面之间会产生摩擦,由于结合齿11
没有其它动力输入,所以结合齿11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转速会
不断接近同步环40的转速直至与同步环40的转速完全相同。
参见图2c,为异步状态,齿套52处于同步环40之后与
结合齿11结合之间,由于同步环40失去了齿套52提供的压
力,同步环40与结合齿11脱离接触。此时电机1通过调速使
得第一轴2升高或降低,使得第一轴2的转速和第二轴3的转
速不同。
同步环40能够与结合齿11脱离接触的原理如下:
随着转速差的消失,结合齿11和同步环40之间的摩擦力
也随之消失,此时,齿套52就可以推开同步环40继续向前移
动:即在其同速转动后,同步环能够脱离接触结合齿;这是因
为:花键是直齿,当齿套52的内花键522越过同步环40上的
外花键41的倒角后,由于花键接合面与齿套52的力的方向(也
就是移动方向)平行,所以齿套52受到的力就无法传递到同
步环40上,且内花键是有间隙的,所以同步环40就会在齿套
的内花键的间隙范围内晃动,使同步环40上的第二摩擦面42
与结合齿11的第一摩擦面脱离接触。
参见图2d,为结合状态,由于齿套和结合齿存在唯一的
相位角对应关系,当齿套52和结合齿11相位角不正确时,齿
套52无法与结合齿11结合,由于第一轴2的转速和第二轴3
的转速不同,因此齿套52和结合齿11转速不同,齿套52和
结合齿11之间的相位角不断变化,当齿套52和结合齿11之
间的相位角符合设计状态时,齿套52与结合齿11结合。在结
合的过程中,齿套52和结合齿11之间的结合花键吸收了齿套
52和结合齿11之间的转速差产生的能量,使得齿套52和结
合齿11之间具有相同的转速,进而使得第一轴2的转速和第
二轴3的转速相同,并使得第一轴2和第二轴3建立动力连接。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实施例2是具有唯一相位角的换挡机构的另
一种实施方式,包括电机1、第一轴2、第二轴3、齿毂51、
齿套52和两组相位角同步组件,两组相位角同步组件包括两
个结合齿11和两个同步环40,对应每个结合齿,设有一个齿
轮副,一个齿轮副包括齿轮21、齿轮71,另一个齿轮副包括
齿轮22、齿轮72。
电机1的输出轴与第一轴2刚性连接。
两个结合齿11分别同轴的固接在齿轮21和齿轮22上;
齿毂51同轴的布置在第一轴2上,并与第一轴2刚性连
接。
齿套52同轴布置在齿毂51外侧,并通过花键与齿毂51
滑动连接。
一个同步环40同轴的布置在齿轮21和齿毂51之间,另
一个同步环40同轴的布置在齿轮22和齿毂51之间.
齿轮71同轴布置在第二轴3上并与第二轴3刚性连接,
齿轮71与齿轮21构成常啮合齿轮副;
齿轮72同轴布置在第二轴3上并与第二轴3刚性连接,
齿轮72与齿轮22构成常啮合齿轮副;
本实施例2的换挡过程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以齿套52
向齿轮21方向挂挡为例:有齿套52将同步环40压紧到结合
齿11上,使得齿套52和结合齿11的转速差减小至零,然后
齿套52越过同步环40到达同步环40与结合齿11之间,之后
通过电机1调整第一轴2的转速,使得齿套52和结合齿11
间再次具有转速差,最后齿套52继续向结合齿移动,当齿套
52和结合齿11之间的相位角不满足设定的相位角关系时,齿
套52无法和结合齿11接合,在转速差的作用下,齿套52和
结合齿11之间的相位角不断变化,当齿套52和结合齿11之
间的相位角符合设计状态时,齿套52与结合齿11结合。在结
合的过程中,齿套52和结合齿11之间的结合花键吸收了齿套
52和结合齿11之间的转速差产生的能量,使得齿套52和结
合齿11之间具有相同的转速,进而使得第一轴2的转速和齿
轮21的转速相同,并使得第一轴2和第二轴3建立动力连接。
齿套52向齿轮22方向挂挡过程和向齿轮21方向挂挡过
程相同。
当齿套52与齿轮21上的结合齿11结合时,第一轴2的
动力通过齿毂51连接到齿套52上,齿套52通过结合齿11
连接到齿轮21上,齿轮21通过与齿轮71的常啮合传递动力
并最终与第二轴3建立动力连接。
当齿套52与齿轮22上的结合齿11结合时,第一轴2的
动力通过齿毂51连接到齿套52上,齿套52通过结合齿11
连接到齿轮22上,齿轮22通过与齿轮72的常啮合传递动力
并最终与第二轴3建立动力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机1的输出轴还可以与第二轴3刚性
同轴连接。
当动力由第二轴3输入,由第一轴2输出时,电机1的输
出轴与第二轴3刚性同轴连接,在机构由齿轮21与齿轮71
构成的常啮合齿轮传递动力切换到由齿轮22与齿轮72构成的
常啮合齿轮传递动力的过程中,由电机1输出动力,使得第一
轴2的动力输出保持不变;
当动力由第一轴2输入,由第二轴3输出时,电机1的输
出轴与第一轴2刚性同轴连接,在机构由齿轮21与齿轮71
构成的常啮合齿轮传递动力切换到由齿轮22与齿轮72构成的
常啮合齿轮传递动力的过程中,由电机1输出动力,使得第二
轴3的动力输出保持不变。
综上,本发明具有唯一相位角的换挡机构的工作原理如
下:通过齿套52将同步环40压紧在结合齿11上,通过摩擦
力同步齿套与结合齿之间的转速差;在齿套与结合齿的转速差
为零之后,将齿套移动到同步环和结合齿之间,消除同步环和
结合齿之间的摩擦力,并通过电机1调整结合齿或齿套的转
速,使得结合齿与齿套之间再次具有转速差;最后推动齿套与
结合齿结合,当齿套上的异形齿槽与结合齿上的异形齿完全对
应时,齿套与结合齿在设定唯一相位角处接合。
以上实施例是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
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过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形式上的
修改或变更,但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的情况下,都落在本发明
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