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575768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2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47728.6

申请日:

2010.07.31

公开号:

CN101935813A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22F 1/00公开日:2011010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2F 1/00申请日:20100731|||公开

IPC分类号:

C22F1/00; C21D9/00

主分类号:

C22F1/00

申请人:

莆田市城厢区星华电子模具有限公司

发明人:

魏剑峰

地址: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景亭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涉及模具的生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模具的热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的模具容易产生变形、且影响加工工件质量的技术问题。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切割下料的模具的上、下模坯,送入热处理炉内,经过逐步升温,在850℃至950℃的热处理温度范围内,加热0.5小时,之后,停止加热,取出风吹冷却后,用700℃回火3小时,使模具的上、下模坯的硬度达到25度至28度。模具的上、下模坯经过热处理后的硬度适于作为模具的上、下模使用,而不易变形或磨损,使用寿命长;生产加工出来的工件质量高。它方法简单,效果明显,适于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模具的上、 下模热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将切割下料的模具的上、 下模坯, 送入热处 理炉内, 经过逐步升温, 在 850℃至 950℃的热处理温度范围内, 加热 0.5 小时, 之后, 停止加 热, 取出风吹冷却后, 用 700℃回火 3 小时, 使模具的上、 下模坯的硬度达到 25 度至 28 度。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模具的上、 下模热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处理温度 最佳为 945℃。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模具的上、 下模热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的上、 下 模坯的硬度最佳为 27 度。

说明书


模具的上、 下模热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 本发明涉及模具的生产加工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模具的热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 在现有的模具生产过程中, 一般模具没有经过什么热处理 ; 即使有热 处理, 也一般由于没有把握热处理的关键点, 而使模具容易产生变形或影响工件的质量。
     发明内容 :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 模具的上、 下 模不易变形、 所生产的工件质量高的模具的上、 下模热处理方法。 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 技术方案 : 模具的上、 下模热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将切割下料的模具的上、 下模坯, 送入热 处理炉内, 经过逐步升温, 在 850℃至 950℃的热处理温度范围内, 加热 0.5 小时, 之后, 停止 加热, 取出风吹冷却后, 用 700℃回火 3 小时, 使模具的上、 下模坯的硬度达到 25 度至 28 度 ; 所述的热处理温度最佳为 945℃; 所述的模具的上、 下模坯的硬度最佳为 27 度。 本发明与现 有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 : ①本发明的模具的上、 下模坯经过热处理后, 硬度达到 25 度 至 28 度, 适于作为模具的上、 下模使用, 而不易变形或磨损, 使用寿命长 ; ②用该模具的上、 下模坯加重生产出来的模具, 生产加工出来的工件质量高, 成品率有保证, 生产企业免去维 修或更换模具的时间及经济损耗。
     具体实施方式 : 现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模具的上、 下模热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将切割下料的模具的上、 下模坯, 送入热处理炉内, 经过逐步升温, 在 850 ℃至 950℃的热处理温度范围内, 加热 0.5 小时, 之后, 停止加热, 取出风吹冷却后, 用 700℃回火 3 小时, 热处理炉内逐步降温, 模具的上、 下模坯自然冷却。经测定, 模具的上、 下模坯的硬 度达到 25 度至 28 度。模具的上、 下模坯的热处理温度最佳为 945 ℃ ; 硬度最佳为 27 度。 这种硬度的模具的上、 下模坯, 适于作为模具的上、 下模使用, 而不易变形或磨损, 使用寿命 长; 用该模具的上、 下模坯加重生产出来的模具, 生产加工出来的工件质量高, 成品率有保 证, 生产企业免去维修或更换模具的时间及经济损耗。本发明方法简单, 效果明显, 适于推 广应用。
     3

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pdf(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5813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5813ACN101935813A21申请号201010247728622申请日20100731C22F1/00200601C21D9/0020060171申请人莆田市城厢区星华电子模具有限公司地址351100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霞林景亭路72发明人魏剑峰54发明名称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57摘要本发明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涉及模具的生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模具的热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的模具容易产生变形、且影响加工工件质量的技术问题。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其。

2、特征在于将切割下料的模具的上、下模坯,送入热处理炉内,经过逐步升温,在850至950的热处理温度范围内,加热05小时,之后,停止加热,取出风吹冷却后,用700回火3小时,使模具的上、下模坯的硬度达到25度至28度。模具的上、下模坯经过热处理后的硬度适于作为模具的上、下模使用,而不易变形或磨损,使用寿命长;生产加工出来的工件质量高。它方法简单,效果明显,适于推广应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页CN101935813A1/1页21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切割下料的模具的上、下模坯,送入热处理炉内,经过逐步升温,在850至95。

3、0的热处理温度范围内,加热05小时,之后,停止加热,取出风吹冷却后,用700回火3小时,使模具的上、下模坯的硬度达到25度至28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处理温度最佳为9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具的上、下模坯的硬度最佳为27度。权利要求书CN101935813A1/1页3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模具的生产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模具的热处理技术领域。0002背景技术在现有的模具生产过程中,一般模具没有经过什么热处理;即使有热处理,也一般由于没有把握热处理的关键点,而使模具容易产生。

4、变形或影响工件的质量。0003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模具的上、下模不易变形、所生产的工件质量高的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切割下料的模具的上、下模坯,送入热处理炉内,经过逐步升温,在850至950的热处理温度范围内,加热05小时,之后,停止加热,取出风吹冷却后,用700回火3小时,使模具的上、下模坯的硬度达到25度至28度;所述的热处理温度最佳为945;所述的模具的上、下模坯的硬度最佳为27度。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模具的上、下模坯经过热处理后,硬度达到25度至28度,适。

5、于作为模具的上、下模使用,而不易变形或磨损,使用寿命长;用该模具的上、下模坯加重生产出来的模具,生产加工出来的工件质量高,成品率有保证,生产企业免去维修或更换模具的时间及经济损耗。0004具体实施方式现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模具的上、下模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切割下料的模具的上、下模坯,送入热处理炉内,经过逐步升温,在850至950的热处理温度范围内,加热05小时,之后,停止加热,取出风吹冷却后,用700回火3小时,热处理炉内逐步降温,模具的上、下模坯自然冷却。经测定,模具的上、下模坯的硬度达到25度至28度。模具的上、下模坯的热处理温度最佳为945;硬度最佳为27度。这种硬度的模具的上、下模坯,适于作为模具的上、下模使用,而不易变形或磨损,使用寿命长;用该模具的上、下模坯加重生产出来的模具,生产加工出来的工件质量高,成品率有保证,生产企业免去维修或更换模具的时间及经济损耗。本发明方法简单,效果明显,适于推广应用。说明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