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机全自动开浇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铸机的开浇方法,具体地指一种连铸机全自动开浇
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连铸机尚无全自动开浇的方法,均采用手动方式进
行开浇。手动开浇过程中,连铸机拉速和滑板开口度的匹配性难于把
握,如果拉速过快钢流未跟上,就会导致铸机漏钢和中断;如果拉速
低于钢流量,就会导致结晶器钢水溢出,造成铸机停机,并存在钢水
喷溅的安全隐患。另外,如果拉速升速不平稳,易导致液面波动,造
成头坯严重结痕,而有结痕的铸坯必须切除,因此降低了铸坯成材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连铸机全自动开浇的
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连铸全工艺参数的匹配和连锁,实现了连铸全自
动开浇,解决了人工开浇故障率高且铸坯质量不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连铸机全自动开浇的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连铸机开启浇筑模式时,连铸机根据铸坯的钢种、宽度和钢
水温度等情况,在二冷水数据库中搜索数据与对二冷水进行匹配,并
自动启动系统二冷水;
2)二冷水启动后,系统通过液控阀使中包滑板全开,使钢水迅
速从中包流入到结晶器中,并同步通过结晶器液面检测系统实时检测
计算结晶器钢水距离结晶器入口的距离L,当结晶器钢水距离结晶器
入口的距离L=45mm时,即钢水到达弯月面;该结晶器液面检测系
统的原理是将结晶器液面检测传感器放置在结晶器入口上平面,传感
器会向结晶器内部纵向发射激光,当激光遇到钢水时反射回传感器,
传感器通过激光发出和反射的时间差来计算结晶器钢水距离结晶器
入口的距离;
3)当钢水到达弯月面时,拉矫机(连铸机)自动启动,同时,
根据不同的钢种、铸坯断面和钢水温度选择不同的拉矫机升速;具体
公式如下:
v输出=v输入+增益*积分时间,即:为铸机断面,
dt为瞬态时间(t为时间的积分变量);
并且根据铸机拉速、铸坯断面计算出钢水需求量并不断调整滑板
开口度,使钢水液面平稳;
V需=∫v×bdt,其中V需为瞬态钢水体积,v为铸机拉速,b为铸
机断面,dt为瞬态时间
C=V需/v水,其中c为滑板开口度,v水为水口中钢水流速;
4)当钢水从结晶器中流出,钢水在结晶器表面上形成坯壳后;根
据铸机拉速计算出铸坯位置,
L=L0+∫v×dt
L0为铸坯起始位置、V为铸机拉速、dt为瞬态时间、L为铸坯位
置;
利用驱动辊位置跟踪系统对驱动辊进行抬起控制,并利用软夹紧
和动态轻压下等系统保证铸坯浇铸过程中的质量。
进一步地,若钢为中低碳钢,铸坯断面小于1800mm且钢水温度
小于1550℃时,选择曲线1;
v=0,(0≤t<t1);
v=a1(t-t1)+v1,(t1≤t<t2);
v=v2,(t2≤t<t4);
v=a1(t-t4)+v2,(t4≤t<t6);
v=v3,(t6≤t<t8);
v=a1(t-t8)+V3(t8≤t<t10);
v=v设定(t10≤t);
其余情况,选择曲线2:
v=0(0≤t<t1)
v=a2(t-t1)+v1(t1≤t<t2)
v=V2(t3≤t<t5)
v=a2(t-t5)+V2(t5≤t<t7)
v=v3(t7≤t<t9)
v=a2(t-t9)+v3(t9≤t<t11)
v=v设定(t11≤t)
其中,v为铸机拉速(拉矫机的速度),v1为铸机起始拉速且
v1=0.3~0.4m/min、v2为铸机中段拉速且v2=0.4~0.6m/min、v3为铸机
过渡拉速且v2=0.8~1.0m/min、v设定为铸机设定拉速且
v2=1.1~1.4m/min;
其中,t为铸机运转时间,t1=10~12s、t2=15~30s、t3=45~60s、
t4=75~80s、t5=90~95s、t6=105~110s、t7=130~140s、t8=160~170s、
t9=190~200s、t10=210~215s、t11=230~240s;
a1取值范围为1~3,a2取值范围为0.4~1,且a1>a2。
注:铸机拉速和铸坯位置确定的原理:每个电机上安装有光电
编码器,光电编码器对电机的转速和位置进行实时跟踪记录,并通过
减速箱的减速比折算成铸机驱动辊的转速,再根据驱动辊的直径计算
出驱动辊的线速度,而驱动辊的线速度就是铸机拉速,通过已知的铸
坯起始位置、铸机拉速和铸机运转的时间准确计算出铸坯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对连铸全工艺参数的匹配和连锁,实现了连铸全
自动开浇,解决了人工开浇故障率高且铸坯质量不稳的问题;
2、本发明在控制系统中通过铸机拉速与滑板开口度实时对比调
节,实现了钢水液面的稳定控制;
3、本发明利用软夹紧、动态轻压下和驱动辊位置跟踪技术,提
高了铸坯浇铸过程中的质量;
4、本发明采用双曲线对铸机开浇过程拉速进行控制,并根据浇
铸钢种、断面和温度等信息,实现了升速曲线的自动选择;
5、本发明铸机开浇升速曲线中对每个阶段速度设置了一定的缓
冲时间,有效避免了升速太快而导致液面急剧波动的情况发生,消除
了铸坯结痕,进一步提高了铸坯质量;
6、本发明采用模块化编程,使其程序内部自由调用,提高了系
统响应速度;
7、本发明只需修改参数就可根据新钢种需要自行设计升速曲线,
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拉速控制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的程序控制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的主要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一种连铸机全自动开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连铸机开启浇筑模式时,连铸机根据铸坯的钢种、宽度和钢
水温度等情况,在二冷水数据库中搜索数据与对二冷水进行匹配,并
自动启动系统二冷水;
2)二冷水启动后,系统通过液控阀使中包滑板全开,使钢水迅
速从中包流入到结晶器中,并同步通过结晶器液面检测系统实时检测
计算结晶器钢水距离结晶器入口的距离L,当结晶器钢水距离结晶器
入口的距离L=45mm时,即钢水到达弯月面;该结晶器液面检测系
统的原理是将结晶器液面检测传感器放置在结晶器入口上平面,传感
器会向结晶器内部纵向发射激光,当激光遇到钢水时反射回传感器,
传感器通过激光发出和反射的时间差来计算结晶器钢水距离结晶器
入口的距离;
3)当钢水到达弯月面时,拉矫机(连铸机)自动启动,同时,
根据不同的钢种、铸坯断面和钢水温度选择不同的拉矫机升速;具体
公式如下:
v输出=v输入+增益*积分时间,即:为铸机断面,
dt为瞬态时间(t为时间的积分变量)
若钢为中低碳钢,铸坯断面小于1800mm且钢水温度小于1550℃
时,选择曲线1;
v=0,(0≤t<t1);
v=a1(t-t1)+v1,(t1≤t<t2);
v=v2,(t2≤t<t4);
v=a1(t-t4)+v2,(t4≤t<t6);
v=v3,(t6≤t<t8);
v=a1(t-t8)+V3(t8≤t<t10);
v=v设定(t10≤t);
其余情况,选择曲线2:
v=0(0≤t<t1)
v=a2(t-t1)+v1(t1≤t<t2)
v=V2(t3≤t<t5)
v=a2(t-t5)+V2(t5≤t<t7)
v=v3(t7≤t<t9)
v=a2(t-t9)+v3(t9≤t<t11)
v=v设定(t11≤t)
其中,v为铸机拉速(拉矫机的速度),v1为铸机起始拉速且
v1=0.3~0.4m/min、v2为铸机中段拉速且v2=0.4~0.6m/min、v3为铸机
过渡拉速且v2=0.8~1.0m/min、v设定为铸机设定拉速且
v2=1.1~1.4m/min;
其中,t为铸机运转时间、t1=10~12s、t2=15~30s、t3=45~60s、
t4=75~80s、t5=90~95s、t6=105~110s、t7=130~140s、t8=160~170s、
t9=190~200s、t10=210~215s、t11=230~240s;
a1取值范围为1~3,a2取值范围为0.4~1,且a1>a2。
并且根据铸机拉速、铸坯断面计算出钢水需求量并不断调整滑板
开口度,使钢水液面平稳;
V需=∫v×bdt,其中V需为瞬态钢水体积,v为铸机拉速,b为铸
机断面,dt为瞬态时间;
C=V需/v水,其中c为滑板开口度、v水为水口中钢水流速。
4)当钢水从结晶器中流出,钢水在结晶器表面上形成坯壳后;根
据铸机拉速计算出铸坯位置,
L=L0+∫v×dt,
其中,L0为铸坯起始位置、V为铸机拉速、dt为瞬态时间、L为
铸坯位置;
利用驱动辊位置跟踪系统对驱动辊进行抬起控制,并利用软夹
紧和动态轻压下等系统保证铸坯浇铸过程中的质量。
其它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
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
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
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