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工具.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574610 上传时间:2018-02-2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72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146645.2

申请日:

2011.05.25

公开号:

CN102310395A

公开日:

2012.01.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5D 17/14申请日:20110525|||公开

IPC分类号:

B25D17/14

主分类号:

B25D17/14

申请人:

株式会社牧田

发明人:

竹内一; 古泽正规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10.05.26 JP 2010-120899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王轶;李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针对具备吸引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而集尘的集尘装置的冲击工具,提供一种有助于防止集尘管脱落的技术。冲击工具具备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被装配于工具主体,且具有粉尘吸引口和粉尘输送路,该粉尘吸引口吸引在基于工具刀头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该粉尘输送路输送从该粉尘吸引口吸引的粉尘。进一步,集尘装置具有:集尘管,该集尘管用于使流过粉尘输送路的粉尘向该粉尘输送路的外部流动,并且具有波纹状部分;管安装区域,集尘管以与粉尘输送路连通的方式安装于该管安装区域;以及集尘管防脱部件,该集尘管防脱部件设置于管安装区域、且与集尘管的波纹状部分卡合,由此防止安装于管安装区域的集尘管从该管安装区域脱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冲击工具, 该冲击工具将装配在工具主体的前端区域的工具刀头至少在长轴方 向直线状地进行驱动, 以此来完成规定的加工作业, 其特征在于, 该冲击工具具有 : 集尘装置, 该集尘装置吸引在基于所述工具刀头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而集尘 ; 主体侧安装区域, 该主体侧安装区域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 用来安装所述集尘装置 ; 以 及 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 该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形成于所述集尘装置, 在所述主体侧安装区域或所述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的一方, 绕所述工具刀头的轴向具 有多个在该轴向延伸的突起, 另一方具有多个在所述工具刀头的轴向延伸且与各突起嵌合 的槽部及多个绕该轴向且在槽部之间设置的隆起部, 该冲击工具还具有夹紧部件, 该夹紧部件从外侧嵌合于所述主体侧安装区域和所述集 尘装置侧安装区域而进行紧固, 当将所述突起与所述槽部嵌合从而将所述集尘装置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时, 所述突起 的外表面与所述隆起部的顶面在周向形成为共面状态, 所述夹紧部件均匀地紧固所述共面状态的区域, 由此将所述集尘装置以固定状态安装 于所述工具主体。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冲击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部件为侧手柄, 该侧手柄供作业者手握来操作冲击工具, 并被装卸自如地装 配于工具主体。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冲击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手柄具有条带部, 该条带部通过对工具主体的紧固而同时起到将所述侧手柄安 装于工具主体的安装作用和利用所述夹紧部件进行夹紧的夹紧作用。
4: 根据权利要求 1 ~ 3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槽部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突起防脱结构, 当该槽部与所述突起嵌合时, 该突 起防脱结构限制该突起从该槽部向轴向前方脱离。

说明书


冲击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集粉尘的粉尘处理技术, 该粉尘是在冲击工具完成规定的加工作业 时所产生的。
     背景技术 例如, 在对像混凝土那样的加工坯料进行基于工具刀头的冲击作业或冲击钻作业 等加工作业的冲击工具中, 当进行加工作业时会产生粉尘。因此, 在以往的作业工具中, 存 在具备集尘装置的作业工具, 该集尘装置吸引、 处理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例如, 日本 特开 2007-301717 号公报 ( 专利文献 1) 中公开了如下集尘装置, 该集尘装置利用以围绕工 具刀头的方式而配置的筒状风斗来吸引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
     上述集尘装置的结构为, 从筒状风斗的吸入口吸引到风斗内的粉尘, 经由与该风 斗连接的集尘管被收集到冲击工具的外部的集尘机。 与风斗连接的集尘管必须牢固地安装 以致由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振动无法使该集尘管从风斗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内容而完成的, 其目的在于, 针对具备吸引加工作业时所产生 的粉尘而集尘的集尘装置的冲击工具, 提供一种有助于防止集尘管脱落的技术。
     为了完成上述课题,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优选实施方式, 构成为下述 的冲击工具 : 该冲击工具是至少在长轴方向直线状地驱动在工具主体的前端区域所装配的 工具刀头来完成规定的加工作业的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具备集尘装置, 该集尘装置被装 配于所述工具主体, 且具有粉尘吸引口和粉尘输送路, 该粉尘吸引口吸引在基于所述工具 刀头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 该粉尘输送路输送从该粉尘吸引口吸引的粉尘。 进一步, 所述集尘装置具有 : 集尘管, 该集尘管用于使流过所述粉尘输送路的粉尘向该粉尘输送路 的外部流动, 并且具有波纹状部分 ; 管安装区域, 所述集尘管以与所述粉尘输送路连通的方 式安装于该管安装区域 ; 以及集尘管防脱部件, 该集尘管防脱部件设置于所述管安装区域、 且与所述集尘管的波纹状部分卡合, 由此防止安装于所述管安装区域的所述集尘管从该管 安装区域脱落。
     其中, 本发明中的 “粉尘吸引口” 及 “粉尘输送路” 典型地由筒形的钻头覆盖部构 成, 该筒形的钻头覆盖部被配置成包围工具刀头且其前端开口。并且, 本发明中的 “管安装 区域” 设定于粉尘出口的附近区域、 且典型地形成于钻头覆盖部的粉尘出口侧, 该粉尘出口 是在粉尘输送路的轴向在粉尘吸引口的相反侧开口的。 并且, 本发明中所谓的 “安装” , 典型 地, 是指使管的一端嵌入形成于管安装区域的粉尘出口的方式 |, 且作为该嵌入方式, 包含 内嵌、 外嵌的任一种, 该内嵌是指插入粉尘出口的内侧, 该外嵌是指嵌入粉尘出口的外侧。 并且, 本发明中所谓的 “与波纹状部分卡合” , 典型地, 是指单个或多个突状部插入波纹的谷 部 ( 凹部 ) 的方式。并且, 波纹状部分只要存在于集尘管的至少一部分即可。
     根据本发明, 通过在管安装区域设置与集尘管的波纹状部分卡合的集尘管防脱部
     件, 能够限制集尘管的相对于管安装区域的延伸方向的移动, 防止集尘管从集尘装置脱落。 特别地, 由于利用波纹状部分的凹凸形状进行防脱, 因此虽然是简单的构造, 却能够牢固地 固定集尘管。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集尘装置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拆卸。 并且在工具主体, 形成有集尘通路。进而, 集尘管的一端安装于管安装区域、 且另一端嵌入 集尘通路的开口端部, 由此将集尘管安装于工具主体。 另外, 作为嵌入方式, 包含内嵌、 外嵌 的任一种, 该内嵌是指插入粉尘出口的内侧, 该外嵌是指嵌入粉尘出口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 在将装配于工具主体的集尘装置从该工具主体拆卸的情况下, 由于 集尘管在集尘装置侧被集尘管防脱部件牢固地固定, 因此不存在集尘管从集尘装置脱落从 而残留于工具主体侧的情形。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式, 具有罩部件, 该罩部件用于将集尘管附属设置在管 安装区域的外表面、 且兼用作防脱部件。其中, 本发明中的 “罩部件” 广泛包括下述方式等, 即, 被设置为相对于管安装区域装卸自如的方式 ; 或者以集尘管的延伸方向或与延伸方向 相交的方向的一端侧为支点相对于软管安装区域转动自如 ( 开闭自如 ) 地连接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 在集尘管呈架设状安装在管安装区域和工具主体之间的情况下, 能 够利用罩部件将该集尘管附属设置在管安装区域来进行保持, 因此, 集尘管不会妨碍加工 作业、 又能通过罩部件兼用作防脱部件来形成合理的防脱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工具主体具有 : 内侧主体部, 该内侧主体部收纳驱 动机构部, 该驱动机构部驱动所述工具刀头 ; 以及外廓壳体, 该外廓壳体在覆盖所述内侧主 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同时, 以隔着防振用的弹性体至少能在所述工具刀头的长轴方向相对 移动的方式与该内侧本体部连接。而且集尘装置装配于所述外廓壳体。进而集尘管被架设 装配于所述内侧主体部和所述集尘装置双方。
     在具备被配置为覆盖内侧主体部且隔着防振用的弹性体与该内侧主体部连接的 外廓壳体的防振壳体构造的冲击工具中, 内侧主体部和装配于外廓壳体的集尘装置因振动 而在工具刀头的长轴方向上产生相对移动。根据本发明, 在这样的防振壳体构造的冲击工 具设置有集尘管防脱部件, 由此来实现防止由振动而引起的集尘管的脱落, 在这方面是有 成效的。
     并且,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见解, 构成为下述的冲击工具 : 该冲击工具至少在长轴方 向直线状地驱动在工具主体的前端区域所装配的工具刀头, 以此来完成规定的加工作业。 该冲击工具具有 : 集尘装置, 该集尘装置吸引在基于工具刀头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 而集尘 ; 主体侧安装区域, 该主体侧安装区域形成于工具主体, 用来安装集尘装置 ; 以及集 尘装置侧安装区域, 该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形成于集尘装置。
     而且, 主体侧安装区域或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的一方绕工具刀头的轴向具有多个 在该轴向延伸的突起、 且另一方具有多个在工具刀头的轴向延伸且与各突起嵌合的槽部及 多个绕该轴向在槽部之间所设置的隆起部, 另外, 该冲击工具还具有夹紧部件, 该夹紧部 件从外侧与主体侧安装区域和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嵌合而进行紧固,
     而且, 当将突起与槽部嵌合从而将集尘装置安装于工具主体时, 突起的外表面与 隆起部的顶面在周向形成为共面状态。
     进而, 夹紧部件均匀地紧固共面状态的区域, 由此将集尘装置以固定状态安装于
     工具主体。
     作为该见解的一种实施方式, 夹紧部件由侧手柄构成, 该侧手柄供作业者手握来 操作冲击工具, 并被装卸自如地装配于工具主体。
     并且, 作为其它实施方式, 该侧手柄具有条带部, 该条带部通过对工具主体的紧固 而同时起到将侧手柄安装于工具主体的作用和进行基于夹紧部件的夹紧的作用。
     进一步地, 作为其它实施方式, 在多个槽部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突起防脱结构, 当该 槽部与突起嵌合时, 该突起防脱结构限制该突起从该槽部向轴向前方脱离。
     根据本发明, 针对具备对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的冲击工 具, 提供一种有助于防止被用作粉尘输送用的集尘管脱落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 1 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组件的冲击钻的整体结构、 且局 部被剖切的侧视图。
     图 2 是示出集尘组件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 3 是图 2 的 A-A 线剖视图。
     图 4 是放大图 2 的一部分而示出的图。
     图 5 是图 2 的 B-B 线剖视图。
     图 6 是示出使集尘组件与外部的集尘机直接连接的情况的图。
     标号说明
     101... 冲击钻 ( 冲击工具 ) ; 102... 外侧壳体 ( 工具主体、 外廓壳体 ) ; 103... 主 体 部 ( 工 具 主 体、 内侧主体部 ) ; 105... 电 动 机 壳 体 ; 106... 圆 筒 部 ; 107... 齿 轮 箱 体; 109... 手 柄 ; 109A... 手 握 区 域 ; 109B... 上 侧 的 连 接 区 域 ; 109C... 下 侧 的 连 接 区 域; 109a... 触 发 器 ; 115... 冲 击 元 件 ; 119... 冲 击 钻 头 ( 工 具 刀 头 ) ; 121... 转 动 轴 ; 124... 防尘罩 ; 137... 钻头夹 ; 141... 气缸 ; 141a... 空气室 ; 143... 撞击器 ; 145... 冲击 螺栓 ; 150... 集尘组件 ( 集尘装置 ) ; 151... 筒状安装部 ; 153... 前侧筒状部 ; 153a... 小 径筒部 ; 153b... 大径筒部 ; 153c... 锥形筒部 ; 153d... 开口 ; 153e... 安装壁 ; 153f... 缺 口; 154... 橡 胶 垫 ; 155... 后 侧 筒 状 部 ; 155a... 突 部 ; 155b... 狭 缝 ; 155c... 突 起 ; 155d... 阶梯部 ; 157... 钻头覆盖部 ; 157a... 通路 ( 粉尘输送路 ) ; 157b... 吸尘口 ( 粉尘 吸引口 ) ; 159... 管连接部 ; 159a... 粉尘出口 ; 161... 粉尘输送管 ( 集尘管 ) ; 161a... 波 纹状部分 ; 163... 管罩 ( 管防脱部件 ) ; 164、 165... 卡止爪 ; 167... 卡合部件 ; 171.. 手 柄装配部 ( 主体侧安装区域 ) ; 173... 凹部 ( 槽部 ) ; 173a... 前缘部 ; 175... 隆起部 ; 181... 侧手柄 ; 183... 条带部 ; 185... 基体部 ; 185a... 卡合面 ; 186... 螺母 ; 187... 手柄 部; 189... 操作螺杆 ; 191... 集尘通路 ; 191a... 前端开口 ; 193... 集尘机用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 参照图 1 ~图 6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 作 为冲击工具的一例利用电动式的冲击钻进行说明。如图 1 所示,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 钻 101, 大体以下述部件为主体而构成 : 外侧壳体 102, 该外侧壳体 102 形成冲击钻 101 的 外廓 ; 主体部 103, 该主体部 103 的一部分被该外侧壳体 102 所覆盖 ; 冲击钻头 119, 该冲击钻头 119 借助中空状的钻头夹 137 而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主体部 103 的前端区域 ( 图示左 侧); 以及作为供作业者手握的柄的手柄 109, 该手柄 109 与外侧壳体 102 的冲击钻头 119 的相反侧连接。冲击钻头 119 由钻头夹 137 保持为可进行朝其长轴方向的相对的直线动 作。外侧壳体 102 及主体部 103 与本发明中的 “工具主体” 对应, 冲击钻头 119 与本发明中 的 “工具刀头” 对应。并且, 外侧壳体 102 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4 中的 “外廓壳体” 对应, 主 体部 103 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4 中的 “内侧主体部” 对应。另外, 为了便于说明, 将冲击钻 头 119 侧称为前, 将手柄 109 侧称为后。
     主体部 103 由下述部件构成 : 电动机壳体 105, 该电动机壳体 105 收纳驱动电动机 ( 为了方便将图示省略 ) ; 齿轮箱体 107, 该齿轮箱体 107 包含大致筒状的圆筒部 106, 该圆 筒部 106 收纳运动变换机构 ( 为了方便将图示省略 )、 冲击元件 115 及动力传递机构 ( 为 了方便将图示省略 )。驱动电动机的旋转动力在由以曲臂机构为主体而构成的运动变换机 构适当地变换成直线运动的基础上传递给冲击元件 115, 进而经由冲击元件 115 产生冲击 钻头 119 的朝长轴方向 ( 图 1 中的左右方向 ) 的冲击力。由运动变换机构及冲击元件 115 构成冲击机构部。并且, 驱动电动机的旋转动力在由以多个齿轮为主体而构成的动力传递 机构适当地减速的基础上, 经由作为最终轴的钻头夹 137 传递给冲击钻头 119, 从而该冲击 钻头 119 沿周向进行旋转动作。其中, 作业者通过勾动操作配置于手柄 109 的触发器 109a 来对驱动电动机进行通电驱动。 冲击元件 115 以下述部件作为主体而构成 : 作为冲击子的撞击器 143, 该撞击器 143 与曲臂机构的活塞一起滑动自如地配置于气缸 141 的缸孔内壁 ; 作为中间子的冲击螺 栓 145, 该冲击螺栓 145 滑动自如地配置于钻头夹 137。撞击器 143 由伴随着活塞的滑动动 作而形成的气缸 141 的空气室 141a 的空气弹簧 ( 压力变动 ) 驱动, 进而冲撞 ( 冲击 ) 冲击 螺栓 145, 进而经由该冲击螺栓 145 将冲击力传递给冲击钻头 119。
     当驱动电动机被通电驱动时, 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输出在由运动变换机构变换成直 线运动以后, 借助冲击元件 115 使冲击钻头 119 进行长轴方向的直线运动即冲击动作。并 且, 在上述的冲击动作的基础上, 通过由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输出所驱动的动力传递机构来 传递旋转动作, 由此还能对冲击钻头 119 施加周向的旋转动作。即, 在以冲击钻模式进行作 业时, 冲击钻头 119 进行长轴方向的冲击动作和周向的旋转动作, 从而对加工坯料完成冲 击钻作业。另一方面, 在以冲击模式进行作业时, 动力传递机构的旋转动力传递被曲臂隔 断。因此, 冲击钻头 119 仅进行长轴方向的冲击动作, 从而对加工坯料完成冲击作业。
     外侧壳体 102 构成为覆盖主体部 103 中的收纳冲击机构部的上方区域即圆筒部 106 及齿轮箱体 107。另外, 对于为了将冲击钻头 119 装卸自如地装配于钻头夹 137 而在该 钻头夹 137 的前端区域所配置的夹头 149, 形成为从外侧壳体 102 露出的结构。进而, 外侧 壳体 102 经由防振用的多个弹性橡胶在多处与主体部 103 连接, 从而形成为相对于该主体 部 103 至少在钻头 119 的长轴方向能够相对移动, 为了方便将上述弹性橡胶的图示省略。 换 言之, 外侧壳体 102 形成为借助多个弹性橡胶被支承于主体部 103 的防振壳体构造。因此, 外侧壳体 102 至少在冲击钻头 119 的长轴方向防振。
     手柄 109 从侧面观察形成为大致 D 形, 该手柄 109 具有 : 手握区域 109A, 该手握区 域 109A 沿与冲击钻头 119 的长轴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延伸 ; 以及水平状的连接区域 109B、 109C, 该连接区域 109B、 109C 从该手握区域 109A 的上下的各端部向前方延伸, 同时, 上下的
     连接区域 109B、 109C 的端部与外侧壳体 102 的后端部连接。即, 手柄 109 的下侧的连接区 域 109C 以转动轴 121 为支点在冲击钻头 119 的长轴方向转动自如地与外侧壳体 102 的后 下端部连接, 上侧的连接区域 109B 经由防振用的压缩螺旋弹簧 ( 在图 1 中被伸缩自如的波 纹状的防尘罩 124 所覆盖 ) 能在冲击钻头 119 的长轴方向相对移动地与外侧壳体 102 的后 上端部连接。
     下面参照图 2 ~图 6 对集尘组件 150 进行说明, 该集尘组件 150 装配于以上述方 式构成的冲击钻 101、 且用于吸引对加工坯料进行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而集尘。 集尘组 件 150 与本发明中的 “集尘装置” 对应。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组件 150 是覆盖冲击钻头 119 的整体的形式, 优选其应 用于下述的电动式的冲击钻, 即, 除了能够进行使冲击钻头 119 在长轴方向做直线动作的 冲击作业以外, 还能够进行用于开孔的冲击钻作业, 该冲击钻作业通过使冲击钻头 119 一 边在长轴方向做直线动作一边绕长轴做旋转动作而进行。集尘组件 150 以覆盖在外侧壳体 102 的前端区域及钻头夹 137 的前端所装配的夹头 149 的方式装配于该外侧壳体 102 的前 端区域。
     本实施方式的集尘组件 150 以下述部件为主体而构成 : 合成树脂制的筒状安装部 151, 该筒状安装部 151 形成为长轴方向的两端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 ; 以及大致圆筒形的橡 胶制的波纹状的钻头覆盖部 157, 该钻头覆盖部 157 形成为在冲击钻头 119 的长轴方向伸缩 自如, 并且其长轴方向的两端分别开口。 筒状安装部 151 由前侧筒状部 153 和与该前侧筒状部 153 连接的后侧筒状部 155 构成。前侧筒状部 153 为如下的圆筒部件 : 该圆筒部件的钻头覆盖部 157 侧 ( 前侧 ) 形成 为小径筒部 153a ; 该圆筒部件的该钻头覆盖部 157 侧的相反侧 ( 后侧 ) 形成为大径筒部 153b ; 该圆筒部件的中间区域形成为直径朝向小径筒部 153a 逐渐缩小的锥形筒部 153c。 小 径筒部 153a 被设置作为与钻头覆盖部 157 连接的连接区域、 且小径筒部 153a 从后方嵌入 该钻头覆盖部 157 的后端开口部内而与钻头覆盖部 157 连接。另外, 在小径筒部 153a 的后 端部安装有橡胶垫 154, 该橡胶垫 154 堵塞该小径筒部 153a 的内周面与冲击钻头 119 的外 周面之间的空隙。
     如图 2 及图 3 所示, 后侧筒状部 155 在轴向的一端 ( 前端 ) 侧的外表面具有在周 向隔开规定的间隔且突出的多个突部 155a。进而, 当后侧筒状部 155 的一端部从后方嵌入 大径筒部 153b 内时, 突部 155a 呈弹起状地卡合到在前侧筒状部 153 的大径筒部 153b 所形 成的开口 153d 中, 以此来防脱。由此, 一体状地连接前侧筒状部 153 和后侧筒状部 155。
     后侧筒状部 155 被形成为分割筒状部, 该分割筒状部被多条狭缝 155b 在周向分割 成多个部分而成, 该多条狭缝 155b 沿轴向延伸, 并且轴向的前端侧闭合、 后端侧开放。即, 后侧筒状部 155 形成为如下结构 : 该后侧筒状部 155 被多条狭缝 155b 分割、 且在轴向延伸 的多个突起 155c 以整体形成筒状的方式而配置。由狭缝 155b 分割而成的各突起 155c 允 许朝径向的弹性弯曲。
     当将筒状安装部 151 安装于手柄装配部 171 时, 集尘组件 150 的钻头覆盖部 157 以 覆盖冲击钻头 119 的方式而配置。 钻头覆盖部 157 在覆盖冲击钻头 119 的整体的同时, 还在 与冲击钻头 119 的外表面之间构成有供粉尘通过的通路 157a( 空间 )。钻头覆盖部 157 将 前端的开口设定为吸尘口 157b, 且构成为冲击钻头 119 的前端位于该吸尘口 157b。并且,
     钻头覆盖部 157 的相反侧的开口以能够相对于筒状安装部 151 的前侧筒状部 153 的小径筒 部 153a 拆卸的方式嵌合。由此, 钻头覆盖部 157 构成为相对于筒状安装部 151 装卸自如的 结构。吸尘口 157b 与本发明中的 “粉尘吸引口” 对应, 通路 157a 与本发明中的 “粉尘输送 路” 对应。
     在筒状安装部 151 的小径筒部 153a, 形成有与钻头覆盖部 157 的通路 157a 连通 的管连接部 159。该管连接部 159 设置为从小径筒部 153a 的外侧下面朝斜后方突出状, 粉 尘输送管 161 与该管连接部 159 连接。管连接部 159 具有供钻头覆盖部 157 的通路 157a 内的粉尘向粉尘输送管 161 流出的粉尘出口 159a。管连接部 159 与本发明中的 “管安装区 域” 对应, 粉尘输送管 161 与本发明中的 “集尘管” 对应。
     粉尘输送管 161 是至少一部分包含波纹状部分 161a 的橡胶或树脂制的管状部件, 其一端 ( 前端 ) 嵌入管连接部 159 的粉尘出口 159a 内, 以此来与钻头覆盖部 157 的通路 157a 连接。与钻头覆盖部 157 连接的粉尘输送管 161 在沿着筒状安装部 151 的外表面向后 方延伸的同时, 其另一端 ( 后端 ) 嵌入在冲击钻 101 的主体部 103 所形成的集尘通路 191 的前端开口 191a 内, 以此来与主体部 103 连接。即, 粉尘输送管 161 被架设安装在集尘组 件 150 的钻头覆盖部 157 和主体部 103 之间。 另外, 主体部 103 的集尘通路 191 以下述部件为主体而构成 : 通过该主体部 103 的 内部空间且在与冲击钻 119 的长轴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导管 ; 以及在与该导管的后 端开口连接的同时, 还通过外侧壳体 102 的后方内部空间且向下方延伸的挠性的管, 为了 方便将上述导管及管的详细图示省略。进而如图 1 所示, 管的延伸端部与管连接口连通, 该 管连接口形成于冲击钻 109 的下侧的连接区域 109C。在图 1 中, 示出集尘机的集尘机用管 193 插入管连接口的状态。
     如图 2 及图 3 所示, 在与粉尘输送管 161 连接的管连接部 159, 安装有管罩 163, 该管罩 163 从下方侧 ( 与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 ) 套在被嵌入于粉尘出口 159a 的粉尘输送 管 161 上。管罩 163 在形成为上面侧开口的横截面大致半圆状的导水管形的同时, 在该管 罩 163 的长轴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具备钩状的卡止爪 164、 165。 如图 2 所示, 在卡 止爪 164、 165 中, 一端侧 ( 图 2 的左侧 ) 的卡止爪 164 从内面侧卡止于管连接部 159 的粉 尘出口 159a 的开口边缘部。如图 3 所示, 另一端侧的卡止爪 165 设定于管罩 163 的开口侧 的各上缘部。进而, 上述卡止爪 165 从内侧面卡止于缺口 153f, 该缺口 153f 形成于安装壁 153e, 该安装壁 153e 从前侧筒状部 153 的大径筒部 153b 的外侧下表面向下突出且相互对 置。即, 通过多个卡止爪 164、 165 卡止能够对管连接部 159 安装管罩 163, 通过解除卡止爪 164、 165 的卡止能够从管连接部 159 拆卸管罩 163。
     如图 3 所示, 在管罩 163 的内面侧形成有在与面相交的方向相互对置、 突出的肋状 的卡合部件 167, 该卡合部件 167 形成为如下的结构 : 该卡合部件 167 与粉尘输送管 161 的 波纹状部分 161a 的凹部 ( 谷部 ) 啮合、 卡合, 以此来限制该粉尘输送管 161 在轴向移动。 由 此, 防止在管连接部 159 的粉尘出口 159a 所嵌入的粉尘输送管 161 相对粉尘出口 159a 脱 离。管罩 163 与本发明中的 “管防脱部件” 及 “罩部件” 对应。
     然而, 根据冲击钻 101 的作业方式的不同, 有时并不需要以上述方式而构成的集 尘组件 150。由此, 集尘组件 150 优选具备能相对于冲击钻 101 拆卸的安装构造, 特别是优 选能容易地进行安装及拆卸的安装构造。
     下面主要参照图 2、 图 4 及图 5 对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而构成的集尘组件 150 对于冲 击钻 101 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
     外侧壳体 102 中的覆盖圆筒部 106 的前端区域形成为截面形状为大致圆形状的中 空状, 在该前端区域设置有由与长轴方向平行的规定宽度的圆周面构成的手柄装配部 171。 集尘组件 150 形成为下述结构 : 使筒状安装部 151 从冲击钻 101 的前方 ( 图 2 的左侧 ) 向 后方移动从而覆盖夹头 149 及外侧壳体 102 的前端区域, 以此嵌合集尘组件 150, 并在该状 态下利用侧手柄 (side grip)181 将所述后侧筒状部 155 的突起 155c 固定于手柄装配部 171。
     如图 5 所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 在手柄装配部 171 的外侧沿周向形成有多个在长轴 方向延伸的凹部 173, 同时, 在该凹部 173 彼此间形成有多个在径向隆起且沿轴向延伸的、 外表面 ( 顶面 ) 形成为曲面的隆起部 175。进而, 能将集尘组件 150 中的后侧筒状部 155 的 突起 155c 嵌合于手柄装配部 171 的凹部 173, 在该嵌合状态下, 设定成该突起 155c 的外面 与隆起部 175 的外表面大致共面。 集尘组件 150 的后侧筒状部 155 与本发明方式 1 中的 “集 尘装置侧安装区域” 对应, 多个突起 155c 与本发明方式 1 中的 “突起” 对应。并且, 手柄装配 部 171 与本发明方式 1 中的 “主体侧安装区域” 对应, 凹部 173 与本发明方式 1 中的 “槽部” 对应, 隆起部 175 与本发明方式 1 中的 “隆起部” 对应。另外, 如图 4 所示, 在突起 155c, 在 长轴方向的前方内面侧形成有阶梯部 155d。进而, 形成为下述结构 : 在突起 155c 利用弹性 弯曲与凹部 173 嵌合的状态下, 该阶梯部 155d 与凹部 173 的前缘部 173a 卡合, 由此限制突 起 155c 从凹部 173 向轴向前方脱离。即, 构成为利用突起 155c 的阶梯部 155d 和凹部 173 的前缘部 173a 而实现的突起 155c 的简易防脱构造。
     如图 5 所示, 侧手柄 181 以下述部件为主体而构成 : 条带 (band) 部 183, 该条带部 183 卷曲于圆筒部 106 的手柄装配部 171 的外表面 ; 基体部 185, 该基体部 185 配置于条带 部 183 的端部侧, 同时, 具有与手柄装配部 171 的外表面卡合的大致 U 形的卡合面 185a ; 手 柄部 187, 该手柄部 187 绕长轴相对转动自如地与基体部 185 连接 ; 以及紧固条带部 183 的 紧固用螺杆 189。螺杆 189 呈松动嵌合状贯通手柄部 187 及基体部 185 的中心部, 并在长 轴方向延伸, 其一端与条带部 183 的端部连接, 另一端与在手柄部 187 的内部所配置的螺母 186 螺合。螺母 186 对手柄部 187 的相对转动被限制。因此, 操作手柄部 187 绕长轴线向右 或向左旋转, 从而使与螺母 186 螺合的紧固用螺杆 189 在长轴方向做前进动作或后退动作, 由此能够进行条带部 183 的紧固以及解除紧固。侧手柄 181 与本发明的方式 1 中的 “夹紧 部件” 对应。
     侧手柄 181 通过条带部 183 的紧固而固定于手柄装配部 171, 通过该条带部 183 的 紧固, 与手柄装配部 171 的凹部 173 嵌合的后侧筒状部 155 的突起 155c 也同时被紧固。 即, 将后侧筒状部 155 的突起 155c 压靠于凹部 173 的底面, 由此集尘组件 150 与侧手柄 181 一 起被牢固地固定于手柄装配部 171。 在松解条带部 183 的状态下, 通过向轴向前方拉动后侧 筒状部 155 的突起 155c, 使阶梯部 155d 在弹性弯曲作用下越过凹部 173 的前缘部 173a, 从 而能将该突起 155c 从手柄装配部 171 的凹部 173 拔出来, 由此能够将集尘组件 150 从手柄 装配部 171 拆卸下来。
     即,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组件 150 的安装构造, 不至于将侧手柄 181 从手 柄装配部 171 拆卸, 即可在松解条带部 183 的状态下拆卸该集尘组件 150, 并且, 通过进行相反的操作, 即, 从前方朝向后方沿轴向插入突起 155c 而使该突起 155c 与手柄装配部 171 的 凹部 173 嵌合的操作, 能够安装该集尘组件 150。 即, 根据本实施方式, 能够容易地进行集尘 组件 150 对冲击钻 101 的安装及拆卸作业。
     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集尘组件 150, 在利用冲击钻头 119 进行例如开孔作业时, 由该开孔作业所产生的粉尘, 在从钻头覆盖部 157 的吸尘口 157b 被吸引向该钻头覆盖部的 157 的通路 157a 内以后, 经由粉尘输送管 161、 主体部 103 的集尘通路 191 以及集尘机用管 193 而被收集到集尘机。
     如上所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 形成为如下结构, 即, 在管连接部 159 安装有管罩 163、 且该管罩 163 的卡合部件 167 与粉尘输送管 161 的波纹状部分 161a 的凹部啮合、 卡 合, 由此防止粉尘输送管 161 脱落。因此, 虽然是简单的构造, 却能够牢固地固定粉尘输送 管 161, 进而能够防止粉尘输送管 161 从集尘组件 150 脱落。
     根据冲击钻 101 的作业方式的不同, 存在并不需要集尘组件 150 的情况, 此时, 可 将集尘组件 150 从冲击钻 101 拆卸下来。此时, 由于粉尘输送管 161 被管罩 163 牢固地固 定于集尘组件 150 侧, 因此, 当从冲击钻 101 拆卸集尘组件 150 时, 并不存在粉尘输送管 161 从管连接部 159 脱落进而残留于冲击钻 101 的主体部 103 侧的情形。 并且, 根据本实施方式, 管罩 163 作为以使粉尘输送管 161 附属在筒状安装部 151 的外表面的方式从下侧支承该粉尘输送管 161 的部件而发挥作用, 上述粉尘输送管 161 与 冲击钻头 119 的长轴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 且与管连接部 159 连接进而向主体部 103 的集 尘通路 191 延伸。因此, 能够防止粉尘输送管 161 的下垂。
     并且, 粉尘输送管 161 被架设配置在安装于防振壳体构造的外侧壳体 102 的集尘 组件 150 与作为振动体的主体部 103 之间。因此, 粉尘输送管 161 虽然受到由加工作业时 的振动而引起的集尘组件 150 和主体部 103 在长轴方向相对移动的影响, 但是根据本实施 方式, 通过管罩 163 来防止粉尘输送管 161 脱落, 由此, 即使在应用于防振壳体构造的情况 下, 也能实现防止粉尘输送管 161 从集尘组件 150 的脱落。
     并且, 本实施方式的管罩 163 形成为拆卸自如的结构。因此, 如图 6 所示, 当分别 拆卸管罩 163 及粉尘输送管 161, 进而将集尘机用管 193 与管连接部 159 的粉尘出口 159a 连接时, 能够以将集尘组件 150 与集尘机直接连接的方式来进行使用。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 虽然构成为在管罩 163 设置有防止粉尘输送管 161 脱落 的卡合部件 167, 而以管罩 163 兼顾防脱来使用, 但是也可以变更为额外设置防脱部件的结 构。
     并且, 在本实施方式中, 对于管罩 163, 虽然形成为借助多个卡止爪 164、 165 而装 卸自如的结构, 但是也可以变更成下述结构 : 对管连接部 159 转动自如地连接延伸方向的 一端部或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端部, 进而由卡止爪卡止另一端侧。
     并且,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在冲击钻头 119 进行长轴方向的冲击动作和周向的钻动 作的冲击钻 101 的情况下说明的, 亦可以应用于冲击钻头仅进行长轴方向的冲击动作的电 锤。
     鉴于上述发明的主旨, 能够构成如下所述的实施方式。
     ( 方式 1)
     一种冲击工具, 该冲击工具是至少在长轴方向直线状地驱动在工具主体的前端区
     域所装配的工具刀头来完成规定的加工作业的冲击工具, 其特征在于,
     该冲击工具具备集尘装置, 该集尘装置被装配于所述工具主体, 且具有粉尘吸引 口和粉尘输送路, 该粉尘吸引口吸引在基于所述工具刀头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 该 粉尘输送路输送从该粉尘吸引口吸引的粉尘,
     进一步, 所述集尘装置具有 : 集尘管, 该集尘管用于使流过所述粉尘输送路的粉尘 向该粉尘输送路的外部流动, 并且具有波纹状部分 ; 管安装区域, 所述集尘管以与所述粉尘 输送路连通的方式安装于该管安装区域 ; 以及集尘管防脱部件, 该集尘管防脱部件设置于 所述管安装区域、 且与所述集尘管的波纹状部分卡合, 由此防止安装于所述管安装区域的 所述集尘管从该管安装区域脱落。
     ( 方式 2)
     根据方式 1 所述的冲击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装置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 述工具主体拆卸, 在所述工具主体形成有集尘通路, 所述集尘管以下述方式安装于所述工 具主体, 即, 该集尘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集尘装置的所述管安装区域, 另一端与所述集尘通 路连通。
     ( 方式 3) 根据方式 2 所述的冲击工具, 其特征在于, 该冲击工具具有罩部件, 该罩部件用于 将所述集尘管附属设置在所述管安装区域的外表面、 且兼用作所述集尘管防脱部件。
     ( 方式 4)
     根据方式 1 ~ 3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具主体具有 : 内 侧主体部, 该内侧主体部收纳驱动机构部, 该驱动机构部驱动所述工具刀头 ; 以及外廓壳 体, 该外廓壳体在覆盖所述内侧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同时, 以隔着防振用的弹性体至少 能在所述工具刀头的长轴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与该内侧本体部连接,
     所述集尘装置装配于所述外廓壳体,
     所述集尘管被架设装配于所述内侧主体部和所述集尘装置双方。
    

冲击工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冲击工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冲击工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冲击工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击工具.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10395A43申请公布日20120111CN102310395ACN102310395A21申请号201110146645222申请日20110525201012089920100526JPB25D17/14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牧田地址日本爱知县72发明人竹内一古泽正规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代理人王轶李伟54发明名称冲击工具57摘要本发明针对具备吸引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而集尘的集尘装置的冲击工具,提供一种有助于防止集尘管脱落的技术。冲击工具具备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被装配于工具主体,且具有粉尘吸引口和粉尘输送路,该粉尘吸引口。

2、吸引在基于工具刀头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该粉尘输送路输送从该粉尘吸引口吸引的粉尘。进一步,集尘装置具有集尘管,该集尘管用于使流过粉尘输送路的粉尘向该粉尘输送路的外部流动,并且具有波纹状部分;管安装区域,集尘管以与粉尘输送路连通的方式安装于该管安装区域;以及集尘管防脱部件,该集尘管防脱部件设置于管安装区域、且与集尘管的波纹状部分卡合,由此防止安装于管安装区域的集尘管从该管安装区域脱落。30优先权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9页附图5页CN102310395A1/1页21一种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将装配在工具主体的前端区域的工具刀头至少在。

3、长轴方向直线状地进行驱动,以此来完成规定的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工具具有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吸引在基于所述工具刀头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而集尘;主体侧安装区域,该主体侧安装区域形成于所述工具主体,用来安装所述集尘装置;以及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该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形成于所述集尘装置,在所述主体侧安装区域或所述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的一方,绕所述工具刀头的轴向具有多个在该轴向延伸的突起,另一方具有多个在所述工具刀头的轴向延伸且与各突起嵌合的槽部及多个绕该轴向且在槽部之间设置的隆起部,该冲击工具还具有夹紧部件,该夹紧部件从外侧嵌合于所述主体侧安装区域和所述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而进行紧固,当将所述突。

4、起与所述槽部嵌合从而将所述集尘装置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时,所述突起的外表面与所述隆起部的顶面在周向形成为共面状态,所述夹紧部件均匀地紧固所述共面状态的区域,由此将所述集尘装置以固定状态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件为侧手柄,该侧手柄供作业者手握来操作冲击工具,并被装卸自如地装配于工具主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手柄具有条带部,该条带部通过对工具主体的紧固而同时起到将所述侧手柄安装于工具主体的安装作用和利用所述夹紧部件进行夹紧的夹紧作用。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槽部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突。

5、起防脱结构,当该槽部与所述突起嵌合时,该突起防脱结构限制该突起从该槽部向轴向前方脱离。权利要求书CN102310395A1/9页3冲击工具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收集粉尘的粉尘处理技术,该粉尘是在冲击工具完成规定的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背景技术0002例如,在对像混凝土那样的加工坯料进行基于工具刀头的冲击作业或冲击钻作业等加工作业的冲击工具中,当进行加工作业时会产生粉尘。因此,在以往的作业工具中,存在具备集尘装置的作业工具,该集尘装置吸引、处理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例如,日本特开200730171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利用以围绕工具刀头的方式而配置的筒状风斗来吸引。

6、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0003上述集尘装置的结构为,从筒状风斗的吸入口吸引到风斗内的粉尘,经由与该风斗连接的集尘管被收集到冲击工具的外部的集尘机。与风斗连接的集尘管必须牢固地安装以致由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振动无法使该集尘管从风斗脱落。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内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针对具备吸引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而集尘的集尘装置的冲击工具,提供一种有助于防止集尘管脱落的技术。0005为了完成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冲击工具的优选实施方式,构成为下述的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是至少在长轴方向直线状地驱动在工具主体的前端区域所装配的工具刀头来完成规定的加工作业的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具备集。

7、尘装置,该集尘装置被装配于所述工具主体,且具有粉尘吸引口和粉尘输送路,该粉尘吸引口吸引在基于所述工具刀头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该粉尘输送路输送从该粉尘吸引口吸引的粉尘。进一步,所述集尘装置具有集尘管,该集尘管用于使流过所述粉尘输送路的粉尘向该粉尘输送路的外部流动,并且具有波纹状部分;管安装区域,所述集尘管以与所述粉尘输送路连通的方式安装于该管安装区域;以及集尘管防脱部件,该集尘管防脱部件设置于所述管安装区域、且与所述集尘管的波纹状部分卡合,由此防止安装于所述管安装区域的所述集尘管从该管安装区域脱落。0006其中,本发明中的“粉尘吸引口”及“粉尘输送路”典型地由筒形的钻头覆盖部构成,该筒形的。

8、钻头覆盖部被配置成包围工具刀头且其前端开口。并且,本发明中的“管安装区域”设定于粉尘出口的附近区域、且典型地形成于钻头覆盖部的粉尘出口侧,该粉尘出口是在粉尘输送路的轴向在粉尘吸引口的相反侧开口的。并且,本发明中所谓的“安装”,典型地,是指使管的一端嵌入形成于管安装区域的粉尘出口的方式|,且作为该嵌入方式,包含内嵌、外嵌的任一种,该内嵌是指插入粉尘出口的内侧,该外嵌是指嵌入粉尘出口的外侧。并且,本发明中所谓的“与波纹状部分卡合”,典型地,是指单个或多个突状部插入波纹的谷部凹部的方式。并且,波纹状部分只要存在于集尘管的至少一部分即可。0007根据本发明,通过在管安装区域设置与集尘管的波纹状部分卡合。

9、的集尘管防脱部说明书CN102310395A2/9页4件,能够限制集尘管的相对于管安装区域的延伸方向的移动,防止集尘管从集尘装置脱落。特别地,由于利用波纹状部分的凹凸形状进行防脱,因此虽然是简单的构造,却能够牢固地固定集尘管。0008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集尘装置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工具主体拆卸。并且在工具主体,形成有集尘通路。进而,集尘管的一端安装于管安装区域、且另一端嵌入集尘通路的开口端部,由此将集尘管安装于工具主体。另外,作为嵌入方式,包含内嵌、外嵌的任一种,该内嵌是指插入粉尘出口的内侧,该外嵌是指嵌入粉尘出口的外侧。0009根据本发明,在将装配于工具主体的集尘装置从该工具主体拆卸。

10、的情况下,由于集尘管在集尘装置侧被集尘管防脱部件牢固地固定,因此不存在集尘管从集尘装置脱落从而残留于工具主体侧的情形。0010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方式,具有罩部件,该罩部件用于将集尘管附属设置在管安装区域的外表面、且兼用作防脱部件。其中,本发明中的“罩部件”广泛包括下述方式等,即,被设置为相对于管安装区域装卸自如的方式;或者以集尘管的延伸方向或与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的一端侧为支点相对于软管安装区域转动自如开闭自如地连接的方式。0011根据本发明,在集尘管呈架设状安装在管安装区域和工具主体之间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罩部件将该集尘管附属设置在管安装区域来进行保持,因此,集尘管不会妨碍加工作业、又能通过罩。

11、部件兼用作防脱部件来形成合理的防脱的结构。0012根据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工具主体具有内侧主体部,该内侧主体部收纳驱动机构部,该驱动机构部驱动所述工具刀头;以及外廓壳体,该外廓壳体在覆盖所述内侧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同时,以隔着防振用的弹性体至少能在所述工具刀头的长轴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与该内侧本体部连接。而且集尘装置装配于所述外廓壳体。进而集尘管被架设装配于所述内侧主体部和所述集尘装置双方。0013在具备被配置为覆盖内侧主体部且隔着防振用的弹性体与该内侧主体部连接的外廓壳体的防振壳体构造的冲击工具中,内侧主体部和装配于外廓壳体的集尘装置因振动而在工具刀头的长轴方向上产生相对移动。根据本发明,。

12、在这样的防振壳体构造的冲击工具设置有集尘管防脱部件,由此来实现防止由振动而引起的集尘管的脱落,在这方面是有成效的。0014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其它见解,构成为下述的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至少在长轴方向直线状地驱动在工具主体的前端区域所装配的工具刀头,以此来完成规定的加工作业。该冲击工具具有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吸引在基于工具刀头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而集尘;主体侧安装区域,该主体侧安装区域形成于工具主体,用来安装集尘装置;以及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该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形成于集尘装置。0015而且,主体侧安装区域或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的一方绕工具刀头的轴向具有多个在该轴向延伸的突起、且另一方具有多个在工具。

13、刀头的轴向延伸且与各突起嵌合的槽部及多个绕该轴向在槽部之间所设置的隆起部,另外,该冲击工具还具有夹紧部件,该夹紧部件从外侧与主体侧安装区域和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嵌合而进行紧固,0016而且,当将突起与槽部嵌合从而将集尘装置安装于工具主体时,突起的外表面与隆起部的顶面在周向形成为共面状态。0017进而,夹紧部件均匀地紧固共面状态的区域,由此将集尘装置以固定状态安装于说明书CN102310395A3/9页5工具主体。0018作为该见解的一种实施方式,夹紧部件由侧手柄构成,该侧手柄供作业者手握来操作冲击工具,并被装卸自如地装配于工具主体。0019并且,作为其它实施方式,该侧手柄具有条带部,该条带部通过。

14、对工具主体的紧固而同时起到将侧手柄安装于工具主体的作用和进行基于夹紧部件的夹紧的作用。0020进一步地,作为其它实施方式,在多个槽部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突起防脱结构,当该槽部与突起嵌合时,该突起防脱结构限制该突起从该槽部向轴向前方脱离。0021根据本发明,针对具备对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进行集尘的集尘装置的冲击工具,提供一种有助于防止被用作粉尘输送用的集尘管脱落的技术。附图说明0022图1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组件的冲击钻的整体结构、且局部被剖切的侧视图。0023图2是示出集尘组件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0024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0025图4是放大图2的一部分而示出的图。002。

15、6图5是图2的BB线剖视图。0027图6是示出使集尘组件与外部的集尘机直接连接的情况的图。0028标号说明0029101冲击钻冲击工具;102外侧壳体工具主体、外廓壳体;103主体部工具主体、内侧主体部;105电动机壳体;106圆筒部;107齿轮箱体;109手柄;109A手握区域;109B上侧的连接区域;109C下侧的连接区域;109A触发器;115冲击元件;119冲击钻头工具刀头;121转动轴;124防尘罩;137钻头夹;141气缸;141A空气室;143撞击器;145冲击螺栓;150集尘组件集尘装置;151筒状安装部;153前侧筒状部;153A小径筒部;153B大径筒部;153C锥形筒部;。

16、153D开口;153E安装壁;153F缺口;154橡胶垫;155后侧筒状部;155A突部;155B狭缝;155C突起;155D阶梯部;157钻头覆盖部;157A通路粉尘输送路;157B吸尘口粉尘吸引口;159管连接部;159A粉尘出口;161粉尘输送管集尘管;161A波纹状部分;163管罩管防脱部件;164、165卡止爪;167卡合部件;171手柄装配部主体侧安装区域;173凹部槽部;173A前缘部;175隆起部;181侧手柄;183条带部;185基体部;185A卡合面;186螺母;187手柄部;189操作螺杆;191集尘通路;191A前端开口;193集尘机用管。具体实施方式0030以下,参照。

17、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冲击工具的一例利用电动式的冲击钻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击钻101,大体以下述部件为主体而构成外侧壳体102,该外侧壳体102形成冲击钻101的外廓;主体部103,该主体部103的一部分被该外侧壳体102所覆盖;冲击钻头119,该冲击说明书CN102310395A4/9页6钻头119借助中空状的钻头夹137而装卸自如地安装在该主体部103的前端区域图示左侧;以及作为供作业者手握的柄的手柄109,该手柄109与外侧壳体102的冲击钻头119的相反侧连接。冲击钻头119由钻头夹137保持为可进行朝其长轴方向的相对的直线动。

18、作。外侧壳体102及主体部103与本发明中的“工具主体”对应,冲击钻头119与本发明中的“工具刀头”对应。并且,外侧壳体102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的“外廓壳体”对应,主体部103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的“内侧主体部”对应。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冲击钻头119侧称为前,将手柄109侧称为后。0031主体部103由下述部件构成电动机壳体105,该电动机壳体105收纳驱动电动机为了方便将图示省略;齿轮箱体107,该齿轮箱体107包含大致筒状的圆筒部106,该圆筒部106收纳运动变换机构为了方便将图示省略、冲击元件115及动力传递机构为了方便将图示省略。驱动电动机的旋转动力在由以曲臂机构为主体而构成。

19、的运动变换机构适当地变换成直线运动的基础上传递给冲击元件115,进而经由冲击元件115产生冲击钻头119的朝长轴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冲击力。由运动变换机构及冲击元件115构成冲击机构部。并且,驱动电动机的旋转动力在由以多个齿轮为主体而构成的动力传递机构适当地减速的基础上,经由作为最终轴的钻头夹137传递给冲击钻头119,从而该冲击钻头119沿周向进行旋转动作。其中,作业者通过勾动操作配置于手柄109的触发器109A来对驱动电动机进行通电驱动。0032冲击元件115以下述部件作为主体而构成作为冲击子的撞击器143,该撞击器143与曲臂机构的活塞一起滑动自如地配置于气缸141的缸孔内壁;作为中间。

20、子的冲击螺栓145,该冲击螺栓145滑动自如地配置于钻头夹137。撞击器143由伴随着活塞的滑动动作而形成的气缸141的空气室141A的空气弹簧压力变动驱动,进而冲撞冲击冲击螺栓145,进而经由该冲击螺栓145将冲击力传递给冲击钻头119。0033当驱动电动机被通电驱动时,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输出在由运动变换机构变换成直线运动以后,借助冲击元件115使冲击钻头119进行长轴方向的直线运动即冲击动作。并且,在上述的冲击动作的基础上,通过由驱动电动机的旋转输出所驱动的动力传递机构来传递旋转动作,由此还能对冲击钻头119施加周向的旋转动作。即,在以冲击钻模式进行作业时,冲击钻头119进行长轴方向的冲击动。

21、作和周向的旋转动作,从而对加工坯料完成冲击钻作业。另一方面,在以冲击模式进行作业时,动力传递机构的旋转动力传递被曲臂隔断。因此,冲击钻头119仅进行长轴方向的冲击动作,从而对加工坯料完成冲击作业。0034外侧壳体102构成为覆盖主体部103中的收纳冲击机构部的上方区域即圆筒部106及齿轮箱体107。另外,对于为了将冲击钻头119装卸自如地装配于钻头夹137而在该钻头夹137的前端区域所配置的夹头149,形成为从外侧壳体102露出的结构。进而,外侧壳体102经由防振用的多个弹性橡胶在多处与主体部103连接,从而形成为相对于该主体部103至少在钻头119的长轴方向能够相对移动,为了方便将上述弹性橡。

22、胶的图示省略。换言之,外侧壳体102形成为借助多个弹性橡胶被支承于主体部103的防振壳体构造。因此,外侧壳体102至少在冲击钻头119的长轴方向防振。0035手柄109从侧面观察形成为大致D形,该手柄109具有手握区域109A,该手握区域109A沿与冲击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交叉的上下方向延伸;以及水平状的连接区域109B、109C,该连接区域109B、109C从该手握区域109A的上下的各端部向前方延伸,同时,上下的说明书CN102310395A5/9页7连接区域109B、109C的端部与外侧壳体102的后端部连接。即,手柄109的下侧的连接区域109C以转动轴121为支点在冲击钻头119的长。

23、轴方向转动自如地与外侧壳体102的后下端部连接,上侧的连接区域109B经由防振用的压缩螺旋弹簧在图1中被伸缩自如的波纹状的防尘罩124所覆盖能在冲击钻头119的长轴方向相对移动地与外侧壳体102的后上端部连接。0036下面参照图2图6对集尘组件150进行说明,该集尘组件150装配于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冲击钻101、且用于吸引对加工坯料进行加工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而集尘。集尘组件150与本发明中的“集尘装置”对应。0037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组件150是覆盖冲击钻头119的整体的形式,优选其应用于下述的电动式的冲击钻,即,除了能够进行使冲击钻头119在长轴方向做直线动作的冲击作业以外,还能够进行用于。

24、开孔的冲击钻作业,该冲击钻作业通过使冲击钻头119一边在长轴方向做直线动作一边绕长轴做旋转动作而进行。集尘组件150以覆盖在外侧壳体102的前端区域及钻头夹137的前端所装配的夹头149的方式装配于该外侧壳体102的前端区域。0038本实施方式的集尘组件150以下述部件为主体而构成合成树脂制的筒状安装部151,该筒状安装部151形成为长轴方向的两端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以及大致圆筒形的橡胶制的波纹状的钻头覆盖部157,该钻头覆盖部157形成为在冲击钻头119的长轴方向伸缩自如,并且其长轴方向的两端分别开口。0039筒状安装部151由前侧筒状部153和与该前侧筒状部153连接的后侧筒状部155构成。

25、。前侧筒状部153为如下的圆筒部件该圆筒部件的钻头覆盖部157侧前侧形成为小径筒部153A;该圆筒部件的该钻头覆盖部157侧的相反侧后侧形成为大径筒部153B;该圆筒部件的中间区域形成为直径朝向小径筒部153A逐渐缩小的锥形筒部153C。小径筒部153A被设置作为与钻头覆盖部157连接的连接区域、且小径筒部153A从后方嵌入该钻头覆盖部157的后端开口部内而与钻头覆盖部157连接。另外,在小径筒部153A的后端部安装有橡胶垫154,该橡胶垫154堵塞该小径筒部153A的内周面与冲击钻头119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隙。0040如图2及图3所示,后侧筒状部155在轴向的一端前端侧的外表面具有在周向隔开规。

26、定的间隔且突出的多个突部155A。进而,当后侧筒状部155的一端部从后方嵌入大径筒部153B内时,突部155A呈弹起状地卡合到在前侧筒状部153的大径筒部153B所形成的开口153D中,以此来防脱。由此,一体状地连接前侧筒状部153和后侧筒状部155。0041后侧筒状部155被形成为分割筒状部,该分割筒状部被多条狭缝155B在周向分割成多个部分而成,该多条狭缝155B沿轴向延伸,并且轴向的前端侧闭合、后端侧开放。即,后侧筒状部155形成为如下结构该后侧筒状部155被多条狭缝155B分割、且在轴向延伸的多个突起155C以整体形成筒状的方式而配置。由狭缝155B分割而成的各突起155C允许朝径向的。

27、弹性弯曲。0042当将筒状安装部151安装于手柄装配部171时,集尘组件150的钻头覆盖部157以覆盖冲击钻头119的方式而配置。钻头覆盖部157在覆盖冲击钻头119的整体的同时,还在与冲击钻头119的外表面之间构成有供粉尘通过的通路157A空间。钻头覆盖部157将前端的开口设定为吸尘口157B,且构成为冲击钻头119的前端位于该吸尘口157B。并且,说明书CN102310395A6/9页8钻头覆盖部157的相反侧的开口以能够相对于筒状安装部151的前侧筒状部153的小径筒部153A拆卸的方式嵌合。由此,钻头覆盖部157构成为相对于筒状安装部151装卸自如的结构。吸尘口157B与本发明中的“粉。

28、尘吸引口”对应,通路157A与本发明中的“粉尘输送路”对应。0043在筒状安装部151的小径筒部153A,形成有与钻头覆盖部157的通路157A连通的管连接部159。该管连接部159设置为从小径筒部153A的外侧下面朝斜后方突出状,粉尘输送管161与该管连接部159连接。管连接部159具有供钻头覆盖部157的通路157A内的粉尘向粉尘输送管161流出的粉尘出口159A。管连接部159与本发明中的“管安装区域”对应,粉尘输送管161与本发明中的“集尘管”对应。0044粉尘输送管161是至少一部分包含波纹状部分161A的橡胶或树脂制的管状部件,其一端前端嵌入管连接部159的粉尘出口159A内,以此。

29、来与钻头覆盖部157的通路157A连接。与钻头覆盖部157连接的粉尘输送管161在沿着筒状安装部151的外表面向后方延伸的同时,其另一端后端嵌入在冲击钻101的主体部103所形成的集尘通路191的前端开口191A内,以此来与主体部103连接。即,粉尘输送管161被架设安装在集尘组件150的钻头覆盖部157和主体部103之间。0045另外,主体部103的集尘通路191以下述部件为主体而构成通过该主体部103的内部空间且在与冲击钻119的长轴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导管;以及在与该导管的后端开口连接的同时,还通过外侧壳体102的后方内部空间且向下方延伸的挠性的管,为了方便将上述导管及管的详细图示省。

30、略。进而如图1所示,管的延伸端部与管连接口连通,该管连接口形成于冲击钻109的下侧的连接区域109C。在图1中,示出集尘机的集尘机用管193插入管连接口的状态。0046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与粉尘输送管161连接的管连接部159,安装有管罩163,该管罩163从下方侧与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套在被嵌入于粉尘出口159A的粉尘输送管161上。管罩163在形成为上面侧开口的横截面大致半圆状的导水管形的同时,在该管罩163的长轴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分别具备钩状的卡止爪164、165。如图2所示,在卡止爪164、165中,一端侧图2的左侧的卡止爪164从内面侧卡止于管连接部159的粉尘出口159A的开口边。

31、缘部。如图3所示,另一端侧的卡止爪165设定于管罩163的开口侧的各上缘部。进而,上述卡止爪165从内侧面卡止于缺口153F,该缺口153F形成于安装壁153E,该安装壁153E从前侧筒状部153的大径筒部153B的外侧下表面向下突出且相互对置。即,通过多个卡止爪164、165卡止能够对管连接部159安装管罩163,通过解除卡止爪164、165的卡止能够从管连接部159拆卸管罩163。0047如图3所示,在管罩163的内面侧形成有在与面相交的方向相互对置、突出的肋状的卡合部件167,该卡合部件167形成为如下的结构该卡合部件167与粉尘输送管161的波纹状部分161A的凹部谷部啮合、卡合,以此。

32、来限制该粉尘输送管161在轴向移动。由此,防止在管连接部159的粉尘出口159A所嵌入的粉尘输送管161相对粉尘出口159A脱离。管罩163与本发明中的“管防脱部件”及“罩部件”对应。0048然而,根据冲击钻101的作业方式的不同,有时并不需要以上述方式而构成的集尘组件150。由此,集尘组件150优选具备能相对于冲击钻101拆卸的安装构造,特别是优选能容易地进行安装及拆卸的安装构造。说明书CN102310395A7/9页90049下面主要参照图2、图4及图5对为了满足上述要求而构成的集尘组件150对于冲击钻101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0050外侧壳体102中的覆盖圆筒部106的前端区域形成为截面。

33、形状为大致圆形状的中空状,在该前端区域设置有由与长轴方向平行的规定宽度的圆周面构成的手柄装配部171。集尘组件150形成为下述结构使筒状安装部151从冲击钻101的前方图2的左侧向后方移动从而覆盖夹头149及外侧壳体102的前端区域,以此嵌合集尘组件150,并在该状态下利用侧手柄SIDEGRIP181将所述后侧筒状部155的突起155C固定于手柄装配部171。0051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手柄装配部171的外侧沿周向形成有多个在长轴方向延伸的凹部173,同时,在该凹部173彼此间形成有多个在径向隆起且沿轴向延伸的、外表面顶面形成为曲面的隆起部175。进而,能将集尘组件150中的后侧筒状。

34、部155的突起155C嵌合于手柄装配部171的凹部173,在该嵌合状态下,设定成该突起155C的外面与隆起部175的外表面大致共面。集尘组件150的后侧筒状部155与本发明方式1中的“集尘装置侧安装区域”对应,多个突起155C与本发明方式1中的“突起”对应。并且,手柄装配部171与本发明方式1中的“主体侧安装区域”对应,凹部173与本发明方式1中的“槽部”对应,隆起部175与本发明方式1中的“隆起部”对应。另外,如图4所示,在突起155C,在长轴方向的前方内面侧形成有阶梯部155D。进而,形成为下述结构在突起155C利用弹性弯曲与凹部173嵌合的状态下,该阶梯部155D与凹部173的前缘部17。

35、3A卡合,由此限制突起155C从凹部173向轴向前方脱离。即,构成为利用突起155C的阶梯部155D和凹部173的前缘部173A而实现的突起155C的简易防脱构造。0052如图5所示,侧手柄181以下述部件为主体而构成条带BAND部183,该条带部183卷曲于圆筒部106的手柄装配部171的外表面;基体部185,该基体部185配置于条带部183的端部侧,同时,具有与手柄装配部171的外表面卡合的大致U形的卡合面185A;手柄部187,该手柄部187绕长轴相对转动自如地与基体部185连接;以及紧固条带部183的紧固用螺杆189。螺杆189呈松动嵌合状贯通手柄部187及基体部185的中心部,并在长。

36、轴方向延伸,其一端与条带部183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在手柄部187的内部所配置的螺母186螺合。螺母186对手柄部187的相对转动被限制。因此,操作手柄部187绕长轴线向右或向左旋转,从而使与螺母186螺合的紧固用螺杆189在长轴方向做前进动作或后退动作,由此能够进行条带部183的紧固以及解除紧固。侧手柄181与本发明的方式1中的“夹紧部件”对应。0053侧手柄181通过条带部183的紧固而固定于手柄装配部171,通过该条带部183的紧固,与手柄装配部171的凹部173嵌合的后侧筒状部155的突起155C也同时被紧固。即,将后侧筒状部155的突起155C压靠于凹部173的底面,由此集尘组件15。

37、0与侧手柄181一起被牢固地固定于手柄装配部171。在松解条带部183的状态下,通过向轴向前方拉动后侧筒状部155的突起155C,使阶梯部155D在弹性弯曲作用下越过凹部173的前缘部173A,从而能将该突起155C从手柄装配部171的凹部173拔出来,由此能够将集尘组件150从手柄装配部171拆卸下来。0054即,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集尘组件150的安装构造,不至于将侧手柄181从手柄装配部171拆卸,即可在松解条带部183的状态下拆卸该集尘组件150,并且,通过进行相说明书CN102310395A8/9页10反的操作,即,从前方朝向后方沿轴向插入突起155C而使该突起155C与手柄装配部。

38、171的凹部173嵌合的操作,能够安装该集尘组件150。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进行集尘组件150对冲击钻101的安装及拆卸作业。0055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集尘组件150,在利用冲击钻头119进行例如开孔作业时,由该开孔作业所产生的粉尘,在从钻头覆盖部157的吸尘口157B被吸引向该钻头覆盖部的157的通路157A内以后,经由粉尘输送管161、主体部103的集尘通路191以及集尘机用管193而被收集到集尘机。0056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如下结构,即,在管连接部159安装有管罩163、且该管罩163的卡合部件167与粉尘输送管161的波纹状部分161A的凹部啮合、卡合,由此防。

39、止粉尘输送管161脱落。因此,虽然是简单的构造,却能够牢固地固定粉尘输送管161,进而能够防止粉尘输送管161从集尘组件150脱落。0057根据冲击钻101的作业方式的不同,存在并不需要集尘组件150的情况,此时,可将集尘组件150从冲击钻101拆卸下来。此时,由于粉尘输送管161被管罩163牢固地固定于集尘组件150侧,因此,当从冲击钻101拆卸集尘组件150时,并不存在粉尘输送管161从管连接部159脱落进而残留于冲击钻101的主体部103侧的情形。0058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管罩163作为以使粉尘输送管161附属在筒状安装部151的外表面的方式从下侧支承该粉尘输送管161的部件而发挥作。

40、用,上述粉尘输送管161与冲击钻头119的长轴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且与管连接部159连接进而向主体部103的集尘通路191延伸。因此,能够防止粉尘输送管161的下垂。0059并且,粉尘输送管161被架设配置在安装于防振壳体构造的外侧壳体102的集尘组件150与作为振动体的主体部103之间。因此,粉尘输送管161虽然受到由加工作业时的振动而引起的集尘组件150和主体部103在长轴方向相对移动的影响,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管罩163来防止粉尘输送管161脱落,由此,即使在应用于防振壳体构造的情况下,也能实现防止粉尘输送管161从集尘组件150的脱落。0060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管罩163形成为拆卸。

41、自如的结构。因此,如图6所示,当分别拆卸管罩163及粉尘输送管161,进而将集尘机用管193与管连接部159的粉尘出口159A连接时,能够以将集尘组件150与集尘机直接连接的方式来进行使用。006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在管罩163设置有防止粉尘输送管161脱落的卡合部件167,而以管罩163兼顾防脱来使用,但是也可以变更为额外设置防脱部件的结构。006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管罩163,虽然形成为借助多个卡止爪164、165而装卸自如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变更成下述结构对管连接部159转动自如地连接延伸方向的一端部或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一端部,进而由卡止爪卡止另一端侧。0063并。

42、且,上述的实施方式是在冲击钻头119进行长轴方向的冲击动作和周向的钻动作的冲击钻101的情况下说明的,亦可以应用于冲击钻头仅进行长轴方向的冲击动作的电锤。0064鉴于上述发明的主旨,能够构成如下所述的实施方式。0065方式10066一种冲击工具,该冲击工具是至少在长轴方向直线状地驱动在工具主体的前端区说明书CN102310395A9/9页11域所装配的工具刀头来完成规定的加工作业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0067该冲击工具具备集尘装置,该集尘装置被装配于所述工具主体,且具有粉尘吸引口和粉尘输送路,该粉尘吸引口吸引在基于所述工具刀头的加工作业中所产生的粉尘,该粉尘输送路输送从该粉尘吸引口吸引的粉尘。

43、,0068进一步,所述集尘装置具有集尘管,该集尘管用于使流过所述粉尘输送路的粉尘向该粉尘输送路的外部流动,并且具有波纹状部分;管安装区域,所述集尘管以与所述粉尘输送路连通的方式安装于该管安装区域;以及集尘管防脱部件,该集尘管防脱部件设置于所述管安装区域、且与所述集尘管的波纹状部分卡合,由此防止安装于所述管安装区域的所述集尘管从该管安装区域脱落。0069方式20070根据方式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装置被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工具主体拆卸,在所述工具主体形成有集尘通路,所述集尘管以下述方式安装于所述工具主体,即,该集尘管的一端安装于所述集尘装置的所述管安装区域,另一端与所述集尘通路连。

44、通。0071方式30072根据方式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工具具有罩部件,该罩部件用于将所述集尘管附属设置在所述管安装区域的外表面、且兼用作所述集尘管防脱部件。0073方式40074根据方式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主体具有内侧主体部,该内侧主体部收纳驱动机构部,该驱动机构部驱动所述工具刀头;以及外廓壳体,该外廓壳体在覆盖所述内侧主体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同时,以隔着防振用的弹性体至少能在所述工具刀头的长轴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与该内侧本体部连接,0075所述集尘装置装配于所述外廓壳体,0076所述集尘管被架设装配于所述内侧主体部和所述集尘装置双方。说明书CN102310395A1/5页12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10395A2/5页13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10395A3/5页14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10395A4/5页15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10395A5/5页16图6说明书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工具;轻便机动工具;手动器械的手柄;车间设备;机械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