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04793A43申请公布日20120104CN102304793ACN102304793A21申请号201110243574822申请日20110824D01H13/16200601D01H13/0420060171申请人东华大学地址201620上海市松江区松江新城人民北路2999号申请人江阴市华晓纺织有限公司72发明人薛文良魏孟媛韩晨晨薛剑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31233代理人宋缨孙健54发明名称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57摘要本发明及一种赛络纺断纱检测装置,包括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和须条引导装置,所述后罗拉、中罗拉和前罗拉从上至下依次安装,所。
2、述须条引导装置包括须条引导装置底座和引导针,其中4个引导针组成矩形分布在须条引导装置底座上,另一个引导针安装在须条引导装置底座的一条短边的中间位置,与相邻的两个引导针组成等腰三角分布在须条引导装置底座上,电容极板依次平行等间距排列在组成矩形的引导针之间,组成两个电容传感器,所述须条引导装置固定在前罗拉的下方。本发明加装了电容感应器,当须条发生断裂时,连接的警报器就会发出报警。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2304799A1/1页21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包括后罗拉13、中罗拉14、前罗拉15和须条引导装置12,其特征在。
3、于所述后罗拉13、中罗拉14和前罗拉15从上至下依次摆放,所述须条引导装置12固定在前罗拉15的下方,所述须条引导装置12包括须条引导装置底座16、引导针和电容极板,所述的引导装置底座16为长方体,所述的引导针和电容极板放置在须条引导装置底座16的上表面上,所述引导针有5个,所述的第一引导针4和第二引导针5沿着须条引导装置底座16的一条短边并排安装,第三引导针6和第四引导针7安装须条引导装置底座16上表面的中间并与第一引导针4和第二引导针5组成矩形分布,所述的引导针11安装在须条引导装置底座16的另一条短边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三引导针6、第四引导针7和第五引导针11组成等腰三角分布,所述的电容。
4、极板8、9、10与须条引导装置底座16的长边平行,依次平行等间距排列在第一引导针4、第二引导针5和第三引导针6、第四引导针7之间,组成两个电容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须条引导装置底座16的长度为2030MM,宽度为2030MM,厚度为51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导针为直径12MM、高度1020MM的圆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引导针、第二引导针、第三引导针和第四引导针之间的中心距离都为101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
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5引导针11中心到第三引导针6和第四引导针7中心组成边的长度为24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容极板8、9、10为长68MM、宽68MM、厚24MM的长方体,以58MM平行等间距排列,与第一引导针4和第二引导针5间距为24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须条引导装置12的尖角壁面均进行倒角处理,所用材料采用聚氨酯或陶瓷材料。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须条引导装置12与前罗拉15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6、的电容极板8、9、10组成的电容传感器与警报装置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2304793ACN102304799A1/3页3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纺纱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背景技术0002赛络纺是澳大利亚羊毛工业研究院CSIRO于19751976年发明,并与国际羊毛局IWS共同研究发展出来的新型纺纱方法。它的原理是两根粗纱以一定的间距平行喂入环锭细纱机的同一牵伸机构,以平行状态同时被牵伸,从前罗拉夹持点出来后形成保持一定间距的两根纤维束,此两根须条由于前罗拉以下的环锭加捻作用自然汇聚,捻合成股线,然后经过导纱钩、钢丝圈卷取到纱管上,成为赛络纺纱线。。
7、赛络纺纱线具有表面纤维排列整齐、毛羽少及外观光洁的特点。这是由于在纺赛络纺纱线的过程中,单纱加捻区域的长度低于纤维的平均长度,且施加的捻度又小,这使得单纱中的纤维螺旋线与纱轴的夹角较小,从而使得单纱中的单纤维不致因受到扭曲力的较大影响而横向突出纱的外表面。0003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新型环锭纺纱技术之一,赛络纺已经在棉、毛、麻、绢等各领域获得采用,每年加工的纱线产量巨大。但赛络纺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当单纤维须条发生断裂时,纺纱过程继续会进行,从而造成最终成纱存在大量的长细节,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克服或者减少赛络纺纱线的长细节成为赛络纺技术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000。
8、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加装了电容感应器,当单纤维须条发生断裂时,连接的警报器就会发生报警。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包括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和须条引导装置,所述后罗拉、中罗拉和前罗拉从上至下依次摆放,所述须条引导装置固定在前罗拉的下方,所述须条引导装置包括须条引导装置底座、引导针和电容极板,所述的引导装置底座为长方体,所述的引导针和电容极板放置在须条引导装置底座的上表面上,所述引导针有5个,所述的第一引导针和第二引导针沿着须条引导装置底座的一条短边并排安装,第三引导针和第四引导针安装须条引导装置底座上表面的。
9、中间并与第一引导针和第二引导针组成矩形分布,所述的第五引导针安装在须条引导装置底座的另一条短边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三引导针、第四引导针和第五引导针组成等腰三角分布,所述的电容极板与须条引导装置底座的长边平行,依次平行等间距排列在第一引导针、第二引导针和第三引导针、第四引导针之间,组成两个电容传感器。0006所述的须条引导装置底座的长度为2030MM,宽度为2030MM,厚度为510MM。0007所述的引导针为直径12MM、高度1020MM的圆柱。0008所述的第一引导针、第二引导针、第三引导针和第四引导针之间的的中心距离都为1015MM。说明书CN102304793ACN102304799A2。
10、/3页40009所述的第五引导针的中心到第三引导针和第四引导针的中心组成边的长度为24MM。0010所述的电容极板为长68MM、宽68MM、厚24MM的长方体,以58MM平行等间距排列,与第一引导针和第二引导针间距为24MM。0011所述的须条引导装置的尖角壁面均进行倒角处理,所用材料采用聚氨酯或陶瓷材料。0012所述的须条引导装置与前罗拉固定连接。0013所述的电容极板组成的电容传感器与警报装置连接。0014有益效果0015本发明涉及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通过加装须条引导装置,使得两股纤维须条能够以固定的路径完成纺纱,由于全程受到须条引导装置的托持、隔离作用,须条间相互干扰较小,与传统赛。
11、络纺纱线相比毛羽更少,同时捻度分布稳定,与传统赛络纺纱线相比股线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加装了电容感应器,当须条发生断裂时,连接的警报器就会发出报警。附图说明0016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2是须条引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0019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赛络纺的断纱检测装置,包括后罗拉13、中罗拉14、前罗拉15和须条引。
12、导装置12,所述后罗拉13、中罗拉14和前罗拉15从上至下依次摆放,所述须条引导装置12固定在前罗拉15的下方,所述须条引导装置12包括须条引导装置底座16、引导针和电容极板,所述的引导装置底座16为长方体,所述的引导针和电容极板放置在须条引导装置底座16的上表面上,所述引导针有5个,所述的第一引导针4和第二引导针5沿着须条引导装置底座16的一条短边并排安装,第三引导针6和第四引导针7安装须条引导装置底座16上表面的中间并与第一引导针4和第二引导针5组成矩形分布,所述的引导针11安装在须条引导装置底座16的另一条短边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第三引导针6、第四引导针7和第五引导针11组成等腰三角分布,。
13、所述的电容极板8、9、10与须条引导装置底座16的长边平行,依次平行等间距排列在第一引导针4、第二引导针5和第三引导针6、第四引导针7之间,组成两个电容传感器。0020所述的须条引导装置底座16的宽度为2030MM,厚度为510MM。所述的引导针为直径12MM、高度1020MM的圆柱,所述的第一引导针、第二引导针、第三引导针和第四引导针之间的中心距离均为1015MM,所述的第五引导针11中心到第三引导针6和第四引导针7中心组成边的长度为24MM,所述的电容极板8、9、10为长68MM、宽6说明书CN102304793ACN102304799A3/3页58MM、厚24MM的长方体,以58MM平行。
14、等间距排列,与第一引导针4和第二引导针5间距为24MM,所述的须条引导装置12的尖角壁面均进行倒角处理,所用材料采用聚氨酯或陶瓷材料,所述的须条引导装置12与前罗拉15固定连接。所述的电容极板8、9、10组成的电容传感器与警报装置连接。0021粗纱1和粗纱2经过后罗拉13、中罗拉14和前罗拉15完成牵伸后,分别通过须条引导装置12的第一到第四引导针,然后在第五引导针11汇合。纺纱过程中,须条引导装置12改变了须条在加捻三角区的形态,第一到第四引导针确定了两股须条的排列隔距,能够保证两根须条以固定的路径通过,同时加捻过程中单股和合股须条上的捻度分配比例也较为稳定,从而获得稳定的最终成纱结构。粗纱1和粗纱2经过牵伸后的须条在第一到第四引导针的作用下分别进入电容传感器,由于电容传感器获得的电容量与传感器中纤维质量呈正比,因此当须条发生断裂时电容传感器的电信号会发生突变,将该电信号与警报装置连接,可以设置电信号低于一定数值时发出警报信号,用于单纱断头的预警。说明书CN102304793ACN102304799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04793ACN102304799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04793A。